南海西部海域低孔低渗油气藏测井解释评价技术研究与实践-2013
- 格式:ppt
- 大小:6.29 MB
- 文档页数:39
油气田勘探2009-11-27 15:03名词解释现代油气勘探:是在油气田形成模式与分布规律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与综合分析,判断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否存在,不断缩小勘探靶区,最终发现和探明油气田复式油气聚集带:是指位于同一构造单元之上,彼此具有相同的成藏地质背景和密切成因联系的若干个油气藏的集合,其中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它类型油气藏为辅,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点,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构成了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加连片的含油气带。
低熟油气:系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类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油气化探:主要是通过油气在扩散和运移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即油气藏与周围介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利用地球化学异常来进行油气勘探调查,确定勘探目标和层位的一种油气勘探方法。
综合录井技术:是在钻井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分析技术,通过在钻台上、钻井液循环通道上、钻具等相关部位安装一定的采集仪器,来获得工程信息、钻井液循环动态信息、钻井液性质信息、气测信息和随钻测量信息等,进而达到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和实时钻井监控目的的一项随钻技术。
非地震地质调查技术:是指除地震勘探技术以外的其他所有地质调查技术,包括地面测量、油气资源遥感、非地震物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油气显示:是指石油、天然气及其石油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和钻井的人工露头。
直接油气显示主要包括地面油气苗、井下油气显示、荧光显示、气测异常显示等。
含油岩石:是指被液态原油浸染的岩石。
含沥青岩石:是指在岩石孔隙中充填有分散固态沥青的岩石。
泥火山:地下聚集的高压气体沿断层和裂隙伴随水、粘土、沙粒和岩块一起喷出地表,井形成锥形堆积体,这便是泥火山油矿物:石油氧化或热变质过程所衍生山的一系列有机矿物叫石油沥青矿物,简称油矿物气测录井:用精密的色谱气测仪器或其他仪器直接检测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的方法检测叫气测录井。
南海北部深水录井实践孙金山;代一丁;李建周;姚振河【摘要】南海北部深水区水体巨厚、泥线处温度低,钻井须使用粗长的隔水管,而该区含油构造盖层和储层,成岩性又较差,这给录井作业带来了岩屑样品代表性差、从钻井液中脱气困难,以及钻井液体积精确检测和钻井取心深度校正难度大等问题.整合应用智能综合录井THEMA技术、流体萃取技术,以及多种烃类检测和岩样鉴定技术,在油气发现和工程监测两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步建立了南海北部深水录井独特的技术体系和作业方式.【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4(026)003【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南海北部;深水录井;低温;隔水管;THEMA;流体萃取;油气发现;工程监测【作者】孙金山;代一丁;李建周;姚振河【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我国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约占到全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其中70%蕴藏在超过150万km2的深海区域[1]。
目前我国深水勘探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一带水深300~3 200 m、面积约20万km2的深水区域[2-3]。
2012年5月9日,“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的投产开钻,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4]。
深水区水体厚、海底泥线处温度低,钻井须使用粗长的隔水管,这给深水录井带来了岩屑样品代表性差、从钻井液中脱气困难、钻井液体积精确监测难度大和钻井取心深度校正难度大等问题,深水钻井工程对录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中,整合应用智能综合录井THEMA技术、流体萃取技术[5]等录井技术,克服困难,做到了准确建立地层剖面、有效脱气及时发现气测异常以及对钻井工程隐患提供准确预报等。
本文是对南海北部深水勘探录井实践的总结。
第28卷第5期2013年10月(页码:2642-2650)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PROGRESS IN GEOPHYSICSVol.28,No.5Oct.,2013吴 健,胡向阳,何胜林,等.随钻测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5):2642-2650,doi:10.6038/pg20130545.WU Jian,HU Xiang-yang,HE Sheng-lin,et al.Influence factor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LWD curves.Progress in Geophys.(in Chinese),2013,28(5):2642-2650,doi:10.6038/pg20130545.随钻测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吴 健, 胡向阳, 何胜林, 吴洪深(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524057)摘 要 随钻测井技术在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获得了大量的随钻测井资料,由于随钻测井的影响因素众多,因而常会出现一些曲线异常和难以解释的现象,文中主要介绍了在测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首先分析了由于环境校正导致的自然伽马和中子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其次,通过电缆测井与随钻测井曲线进行对比,检验了随钻测井曲线的可靠性,并用实例说明了井眼轨迹和地层性质的变化对随钻方位密度和测井解释的影响,最后重点说明了地层深度的变化对随钻声波曲线的影响,对比了实时声波曲线与重新提取的声波曲线,以及电缆测井声波与随钻声波之间的特征和差异,并对随钻声波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了系统的评价.通过对随钻测井曲线的各种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现场测井资料的质量控制,对测井解释和地层精细评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随钻测井技术,影响因素,井眼轨迹,电缆测井,纵波时差doi:10.6038/pg20130545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收稿日期 2012-11-25; 修回日期 2013-03-25. 投稿网址 http//www.progeophys.cn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海西部海域已证实的富生烃凹陷再评价及新领域勘探方向”(2011ZX05023-001-007).作者简介 吴 健,男,1983年生,辽宁营口人,2009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现就职于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研究院,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测井的相关研究工作.(E-mail:wujian1@cnooc.com.cn)Influence factor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LWD curvesWU Jian, HU Xiang-yang, HE Sheng-lin, WU Hong-shen(Zhanjiang Branch of CNOOC Ltd,Zhanjiang524057,China)Abstract LWD technology has been largely applied in offshor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a lot ofLWD data is collected,because LWD has many influence factor,so some curves may be abnormal and somephenomenon may occur which difficult to be explained,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various practical problems thatwe Encountered in logging operation,After analysis,firstly point out the causation of difference in natural gamma-ray logging and neutron logging curve is environmental correction,secondly,the paper compared the wirelinelogging with LWD,and examined the reliability of LWD curves,next we will Explain how Well trajectory andchange of formation nature influence the LWD azimuth density and logging interpretation Through the example,finally,the article illustrate the influence on LWD sonic waves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stratum depth,compareactual time sonic wave and newly extracted sonic wave,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irelinesonic waves and LWD sonic waves,and came to the conclusion for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LWD sonic wavesfinall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features and influence factor for LWD,it will contribute to control thequality of logging data,and it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logging interpretation and fine evaluation.Keywords LWD technology,influence factor,Well trajectory,wireline well logging,Compressional wave slowness 5期吴 健,等:随钻测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0 引 言海上油气田由于受到技术、装置和成本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勘探开发的难度很大,这就要求地质、物探和测井等不断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提供更为准确而丰富的地层信息,提高勘探开发的成功率和产量[1].目前,大量非均质各向异性、低孔低渗和低阻等各种复杂储层的出现,以及水平井、大斜度井在海洋油气勘探中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测井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随钻测井技术.随钻测井(LWD)将全套的地层评价、确定井身轨迹和钻井优化的测量组合在一根钻铤内,作为一种新型的测井技术,它目前已经在海上油田广泛投入应用[2,3],随钻测井(LWD)的特点是:(1)数据的实时性,它能够在钻开地层的同时,实时测量各种地层岩石物理信息,而这时泥浆侵入较浅,测井响应受泥浆侵入影响很小,能够真实地反映原始地层的特性[4];(2)在一些电缆测井(WL)难以完成的井眼条件下,如在大斜度井或水平井中,随钻测井有其独特的优势;(3)地质导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钻井效率,降低了钻井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5-7];(4)可起到时间推移测井的作用,可与电缆测井相对比,分析泥浆的侵入情况,为油气层的识别提供依据[8].随钻测井数据是测井最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在测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测井曲线异常[9],如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随钻电阻率在地层界面处出现的极化现象[10,11].测井曲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测井解释和评价的可靠性.因此,有必要针对随钻测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做深入的探究.1 泥浆性能对随钻测井曲线的影响[12,13]1.1 钾离子含量对随钻自然伽马曲线的影响在裸眼井中,井眼环境对自然伽马的影响,一方面,泥浆对来自地层的伽马射线有屏蔽作用,它会吸收来自地层的伽马射线,一般来说,泥浆的放射性比地层的低,所以不同比重的泥浆会对测量的自然伽马值产生影响,泥浆的比重大,会使得自然伽马值明显降低.在钻井的过程中,根据钻遇地层的实际情况,需要对泥浆性能进行调整,根据每日的泥浆样品性能检测数据,在不同的层段可采用不同的泥浆参数来对自然伽马进行泥浆比重的校正,这些参数包括:地层温度,泥浆密度,泥浆矿化度,泥浆电阻率,泥浆滤液电阻率以及泥饼电阻率等;另一方面,泥浆中存在的钾离子会直接导致实测的自然伽马整体偏高,在泥浆比重的基础上,通过泥浆测试和计算可得到钾离子的含量,在此基础上,需要针对自然伽马进行钾离子含量的校正.1.2 氯离子含量对随钻中子曲线的影响传统的电缆补偿中子测井是在贴井壁的滑板上安装同位素中子源和远、近两个热中子探测器,用远、近探测器计数率比值来测量地层含氢指数,一般来说,中子曲线需要做包括井径、泥浆矿化度、泥浆密度、泥饼厚度、间隙以及温度和压力等环境因素影响的校正.鉴于随钻测井的实时性,测井曲线受泥浆侵入的影响非常小,因此随钻中子不需要做泥饼厚度的校正,随钻中子测井仪器与电缆测井仪器不同的是它不带推靠臂,其中子源和中子探测器在井眼中是居中的,因此,泥浆性能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泥浆中氯离子含量的多少,以及是否对氯离子含量进行校正,对随钻中子曲线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这主要是由于氯元素的热中子俘获截面很大的原因,泥浆矿化度越高,泥浆中的氯元素含量也越高,补偿中子测井读数也就偏高.实例分析1:在开发井随钻测井过程中,发现实时的自然伽马比内存数据以及周围探井同一层段的自然伽马都整体偏高近20个单位,到底哪条自然伽马曲线更能真实的反应地层的特性,原因何在?随钻自然伽马在现场会经过泥浆比重和钾离子含量的校正,而不同公司的测井仪器都会有相应的校正图版用于测井曲线的环境校正.如图1所示的开发井,现场测得泥浆比重1.2g/cm3,钾离子含量22000mg/L,实时与内存的自然伽马均进行了泥浆比重校正,而二者出现差异,主要是由于实时数据未对泥浆中钾离子含量做校正,而内存数据则做了校正,从而导致内存数据较实时数据偏小,而事后对实时数据做钾离子含量校正后,发现其与内存数据吻合很好,从而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实例分析2:如图2所示,本段油层在全区都有稳定的分布,垂深整体上变化很小,均在1200m左右;在水平段钻进的过程中,发现随钻中子测井值比邻近多口探井同一油层的测值要偏高约0.04v/v,一方面,中子-密度曲线偏离幅度较大,显示出泥岩的特征,造成在区域地层性质和地质油藏模式的认识上产生矛盾;另一方面,利用常规方法进行地层评价,会造成地层有效孔隙度偏高.通过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随3462地球物理学进展 http//www.progeophys.cn 28卷 钻中子未进行泥浆矿化度的校正,因此,按照行业规范,在钻进的过程中,对泥浆每三个小时测一次氯根浓度,利用不同时间段内测量的氯根值,根据与仪器型号相对应的泥浆矿化度校正图版,对相应井段进行矿化度校正,由于是水平井,且钻头始终在油层中钻进,泥浆性质相对比较稳定,泥浆中的氯离子浓度基本在115000mg/L左右,如图2,经过氯离子校正后的随钻中子值较校正前减小了约0.04v/v,与区域地层中子的特征相符,说明泥浆中氯离子的含量对随钻中子曲线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必须要进行氯离子的校正.2 随钻测井曲线的质量评价[14]目前,随钻测井技术在直井和小斜度井中已经广泛投入使用,因此,可利用电缆测井与随钻测井各条曲线进行对比,来验证随钻测井曲线质量的可靠性.实例分析3:如图3所示的一口探井,随钻测井使用的是Halliburton的仪器,电缆测井使用的是Baker ATLAS的仪器,可以看到,在基本没有扩径的良好井眼条件下,二者测量的自然伽马、电阻率以及密度和中子均比较一致,电缆测井深电阻率受到泥浆侵入的影响并不大,且在直井的条件下,随钻密度基本上不存在方位差异的问题,一般只输出一条密度曲线.通过对比,表明随钻测井曲线的质量是可靠的,能够满足后期测井解释评价对测井资料的质量要求.3 大斜度井和水平井随钻密度曲线的测井评价[15-17] 统的密度仪器测量井筒周围的平均地层密度,而随钻密度测井可以测量带有方位的地层密度和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它的基本原理是:把井筒想象成圆柱体,以顶部为起点记为0°,顺时针旋转360°并依次划分成16个扇区,钻柱旋转钻进时,仪器的密度测量窗口沿井周方向形成16个密度响应值,一般输出四条方位密度曲线和一条平均密度曲线.以斯伦贝谢的随钻测井仪器为例[18],随钻密度沿井壁四周不同方向有5条测量曲线:平均密度RHOB,下方位密度ROBB,左方位密度ROBL,右方位密度ROBR和上方位密度ROBU.理论上,在均质地层中,当仪器和井壁四周都贴靠紧密时,所有的方位密度应该是近似重合的,但在开发井中,当井斜超过50°,尤其是水平钻进时,由于重力等因素的图1 自然伽马的环境校正Fig.1 Environmental correction for GR影响,认为仪器是贴靠下部井壁的,因此,下方位密度的值应该是最高的,且是能够反映真实地层性质的,而其他方位密度由于贴靠井壁不够紧密,受到泥浆影响而值明显偏低,造成平均密度RHOB的值也偏低,容易造成测井解释上的误判.实例分析4:如图4所示为一口水平井,在2630~2690m层段,不同方位的密度基本重合,下密度值略高,表明仪器与井壁四周均贴靠较好,且与下井壁贴靠最紧密;而在深度2690~2725m的地层,四条方位密度出现明显差异.分析认为,测井值最高的下密度是相对可靠的,而其他三条方位密度则由于受到泥浆的影响而明显偏小,不能有效反映地层的性质,所以,本段解释为干层.对大量随钻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上述特征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图4中,2475~2500m层段出现了上密度大于下密度的特征,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两种可能原因:第一、当全力造斜时,可能会出现仪器紧密贴靠上井壁,而与下井壁贴靠不好,从而造成上密度大于下密度;第二、当钻遇致密层与有效储层界面,且仪器与井壁均贴靠良好时,也会出现上密度和下密度差异很大,因为它们测量的是不同的地层.按照传统的下密度来解释本段则为油层,按照上密度来解释则为干层,通过分析,最终基于一种认识:在四条方位密度曲线中测井值4462 5期吴 健,等:随钻测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图2 中子的环境校正Fig.2 Environmental correction for CN最高的密度就是最接近实际地层特性的.因此在测井解释时,只要任意一条方位密度值很高的地层均解释为干层.所以,随钻测井的解释,不是单利用某一条密度曲线,而是需要参考钻井轨迹和地层性质,综合利用所有的方位密度来进行综合解释.4 随钻声波曲线的测井评价[19-21]随钻声波测井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以往由于井下噪音等因素的影响,声波数据都是利用电缆测井来测量的.如今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随钻声波也逐渐投入应用,本区使用的是斯伦贝谢公司的sonicVISION声波测井仪器[22,23],该仪器有四个接收器,使用的测量模式为monopole PS,它在快地层中可测量纵波和横波速度,波形在井下存储,到地面后在进行处理,采用定点测量来进行质量控制[24,25],在与其它随钻仪器进行组合测井时,一般放置于钻具的顶部,距离钻头最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钻井噪音的干扰.但随钻声波曲线质量是否可靠,能否真实的反映地层的特性,进而代替电缆声波测井,仍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求证的问题.4.1 浅层地层的声波曲线质量深度较浅地层的声波曲线评价与应用往往存在一些不确定,下面用一个实例来说明随钻声波测井曲线在浅层地层的特征和可靠性.实例分析5:在图5中780~980m层段,浅层地层由于未压实,地层疏松,造成声波信号与井下噪音难以区分,现场提取的实时和内存声波曲线有明显的异常跳尖和摆动现象,内存数据的声波值在62~65μs/ft,而按照正常的规律和经验,浅层地层的5462地球物理学进展 http//www.progeophys.cn 28卷图3 随钻测井与电缆测井曲线对比Fig.3 LWD contrast with wireline well logging纵波时差值一般在100~120μs/ft左右,所以不符合浅层地层的特征,而经过人工重新提取后的纵波效果则有较大的改善.在图中1370~1470m段,利用geolog测井软件对本段地层进行纵横波提取,可以看到,噪音的干扰仍然比较强,波列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则不是很明显,经人工提取的纵波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比现场软件提波的效果已有很大改善,横波信号则未有见到.4.2 中深层地层的声波曲线质量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岩层也逐渐趋于压实,噪音干扰明显减弱,纵波和横波信号逐渐增强,声波曲线的质量较浅层有明显改善,且地层深度越深,声波曲线的质量和可靠性就越高.实例分析6:在中深层地层,如图6中垂深2550~2630m段地层,可以看到,现场软件提取的纵波时差DTRA与重新提取的纵波时差DTCO在致密钙层处有相反的趋势,分析认为实时数据中的纵波声波在软件自动提取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一些横波信号的强烈干扰而未能有效提取到纵波.在致密层,自然伽马值低,电阻率和密度增大,地层物性差,则声波的特征应该是减小的.因此,经过重新提取的纵波时差更为合理.为了对重新提取的纵波曲线进行验证,选取了垂深2790~2830m的地层,将重新提取的纵波与服务商最终提取的纵波相比,发现二者一致性较好;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在2815m垂深往下出现了明显的横波信号,由此,还可提取横波曲线,为进一步储层评价提供更多的依据.近年来已经有文章从测量原理和仪器等方面探讨过随钻测井资料与电缆测井资料的异同[26].6462 5期吴 健,等:随钻测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图4 方位随钻密度的测井曲线特征Fig.4 The feature of LWD azimuthal density图5 浅层地层随钻声波曲线特征Fig.5 The feature of LWD sonic waves in shallow stratum7462地球物理学进展 http//www.progeophys.cn 28卷图6 中深层随钻声波曲线特征Fig.6 The feature of LWD sonic waves in mediun-deep stratum图7 探井对比层的测井曲线图和电缆声波直方图Fig.7 Logging curves and WL sonic waves histogram of The contrast layer in exploratory well为了将随钻声波与电缆声波进行对比,以验证随钻声波的可靠性,这里选取了本油田有电缆测井声波曲线的一口探井,为了便于对比,选取了在层位划分上在同一个油组的纯水层作为对比层,此层在全区都有稳定的分布,测井响应特征非常相近,如图7和图8,且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都基本一致,在地层各方面的性质都相同的条件下,随钻和电缆测得的纵波时差值也应该是一致的.由直方图可见,在对比层,电缆测井与随钻提取的纵波时差值都主要分布在82μs/ft左右,说明二者在纵波时差上具有一致性,从而也印证了在中深地层,随钻声波经重新提取后的纵波质量是可靠的.8462 5期吴 健,等:随钻测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图8 开发井对比层的测井曲线图和随钻声波直方图Fig.8 Logging curves and LWD sonic waves histogram of The contrast layer in development well5 结 论5.1 在随钻测井的过程中,由于地层性质不同而造成的钻井液性能的变化,以及针对泥浆影响的环境校正对随钻测井曲线有着显著的影响,泥浆中钾离子的存在会使测得的自然伽马值偏大,泥浆中氯离子的存在会使测得的随钻中子值偏高,因此,需要在现场随钻测井的过程中对曲线进行包括泥浆性质在内的各种环境校正,以满足随钻过程中地质分析和储层评价的要求.5.2 在直井和小斜度井中,通过电缆测井曲线与随钻测井曲线的对比(没有包括声波测井),发现二者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随钻测井的质量是可靠的,能够代替电缆测井进行储层的解释和评价.5.3 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钻进中,常常出现不同方位的密度曲线出现很大差异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下密度较其他方位密度是最高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密度值都是最高的和最可靠的,测井仪器也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紧贴下井壁;当全力造斜或者钻遇致密层与有效储层界面时,会发现不同方位密度差异很大,考虑到泥浆对密度的影响,最终认为,在四条方位密度曲线中测井值最高的密度就是最接近实际地层特性的.针对在不同钻井模式和复杂地层条件下的随钻密度曲线的评价,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5.4 随钻声波测井在浅层的声波数据出现失真,经人工重新提取后,效果有一些改善,其可靠性还需进一步评估;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随钻声波曲线的质量逐渐变好,在中深地层,现场提取的声波数据质量整体较好,但在致密薄层和非均质性强的地层出现失真,主要是由于受到横波信号的干扰,经人工重新提取后,曲线异常消失,质量明显改善,经与电缆测井声波进行对比,认为质量可靠,可以用做后续的地层精细评价.致 谢 感谢胡向阳高级工程师、何胜林经理以及邓秋工程师给予本文大力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参 考 文 献(References):[1] 段康.我国海洋测井技术回顾与展望[J].地球物理学报,1994,37(2):253-259.Duan K.China offshore well logging technology(review &prospect)[J].Chinese Journal Geophysics(in Chinese),1994,37(2):253-259.[2] 司马立强,梁晓宇.应用EcoScope多功能随钻测井判别水平井流体性质[J].测井技术,2008,32(5):460-462.Sima L Q,Liang X Y.Using EcoScope multi-function LWD todifferentiate fluid property in horizontal wells[J].WellLogging Technology(in Chinese),2008,32(5):460-462.[3] 陶果,多雪峰.我国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与战略初探[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16(3):98-101.Tao G,Duo X F.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eophysicalwell logging technology[J].Progress in Geophysics(inChinese),2001,16(3):98-101.[4] 张元中,肖立志.新世纪第一个五年测井技术的若干进展[J].9462地球物理学进展 http//www.progeophys.cn 28卷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19(4):828-836.Zhang Y Z,Xiao L Z.Some progress of well loggingtechniques during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the new millennium[J].Progress in Geophysics(in Chinese),2004,19(4):828-836.[5] Bakerhughes,OnTrack[EB/OL].www.bakerhughes.com,August,2005.[6] 李健,刘川都,沙东,等.随钻测井在滩海区大位移定向井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1,25(3):209-211.Li J,Liu C D,Sha D,et al.Application of LWD to ERD wellin shallow water area[J].Well Logging Technology(inChinese),2001,25(3):209-211.[7] 时鹏程.随钻测井技术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2,26(6):441-445.Shi P C.M/LWD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oilfield development[J].Well Logging Technology(inChinese),2002,26(6):441-445.[8] 徐波,汪中浩,黎泽刚,等.随钻自然伽马测井资料环境影响自动校正[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5):82-85.Xu B,Wang Z H,Li Z G,et al.Auto-correction method ofenvironmental effect on gamma logging data of logging whiledrilling[J].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in Chinese),2009,31(5):82-85.[9] 周灿灿,王昌学.水平井测井解释技术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1):152-160.Zhou C C,Wang C X.Technology review on the loginterpretation of horizontal well[J].Progress in Geophysics(in Chinese),2006,21(1):152-160.[10] 罗少成.水平井测井响应及其应用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07.Luo S C.The log response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horizontal wells[D].Jingzhou:Changjiang University(inChinese),2007.[11] 肖加奇,张庚骥.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的感应测井响应计算[J].地球物理学报,1995,38(3):396-404.Xiao J Q,Zhang G J.Computation of induction loggingresponse in horizontal and highly-deviated wells[J].Chinese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1995,38(3):396-404.[12] 金鼎,张辛耕,等.随钻测井技术调研报告[Z].江汉测井研究所,2000.(未链接到本条文献信息)Jin D,Zhang X G,et al.LWD technology research report[Z].Jianghan Logging Institute(in Chinese),2000.[13] Schlumberger,VISION,Scope[EB/OL].www.slb.com,August,2005.[14] Halliburton,Geo-Pilot[EB/OL].www.halliburton.com,August,2005.[15] 朱猛,夏宏泉,范翔宇,等.随钻密度测井曲线环境影响自动校正方法研究[J].钻采工艺,2007,30(4):13-15.Zhu M,Xia H Q,Fan X Y,et al.Study on environmentaleffect automation correction method of density logging whiledrilling[J].Drill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in Chinese),2007,30(4):13-15.[16] 李楚吟,曾显磊,于代国.EcoScope在测井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国外测井技术,2010,23(4):42-44.Li C Y,Zeng X L,Yu D G.The application of EcoScope inlogging formation evaluation[J].World Well LoggingTechnology(in Chinese),2010,23(4):42-44.[17] 朱水英,汤丽娜.某油田的随钻测井解释[J].测井技术,2007,31(6):554-558.Zhu S Y,Tang L N.Interpretation of logging while drillingin a oilfield[J].Well Logging Technology(in Chinese),2007,31(6):554-558.[18] 秦绪英,肖立志,索佰峰.随钻测井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26(4):313-322.Qin X Y,Xiao L Z,Suo B F.The development of logging-while-drilling and its application[J].Progress in ExplorationGeophysics(in Chinese),2003,26(4):313-322.[19] 张辛耘,王敬农,郭彦军.随钻测井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J].测井技术,2006,30(1):10-15.Zhang X Y,Wang J N,Guo Y J,et al.Advances and trendsin logging while drilling technology[J].Well LoggingTechnology(in Chinese),2006,30(1):10-15.[20] 王兵,陶果,陈天润,等.非对称声源多极子随钻声波测井实验室测量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327-332.Wang B,Tao G,Chen T R,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facoustic logging while drilling measurements using anasymmetric source[J].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Chinese),2012,55(1):327-332.[21] 原宏壮,陆大卫,张辛耘,等.测井技术新进展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3):786-795.Yuan H Z,Lu D W,Zhang X Y,et al.An overview ofrecent advances in well logging technology[J].Progress inGeophysics(in Chinese),2005,20(3):786-795.[22] 测井重点实验室编著.测井新技术培训教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86-194.Logging Key Laboratory Compilation.New loggingtechnology training materials[M].Beijing:PetroleumIndustry Press(in Chinese),2004:186-194.[23] Schlumberger sonicVISION[EB/OL].www.slb.com,May,2005.[24] 张元中.新世纪第二个五年测井技术的若干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27(3):1133-1142.Zhang Y Z.Progress of well logging techniques during thesecond five years of the new millennium[J].Progress inGeophysics(in Chinese),2012,27(3):1133-1142.[25] Murphy D P.Advances in MWD and formation evaluation for2005[J].World Oil,2005,226(3):63-66.[26] Bonner S,Dusing J,Walsgrove T,et al.Logging whiledrilling:a three-year perspective[J].Oilfield Review,1992,4:4-21.0562。
利用斯通利波评价中孔低渗地层渗透率潘卫国;冯进;管耀【摘要】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s complex in the deep-water areas of Baiyun, with high porosity and high permeability,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medium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Some reservoirs develop similar porosity, but very different permeability. Secondary pore development and cementation filling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permeability through the core analysis, which is a chal-lengefor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Stoneley wave is sensitive to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orehole fluid and the pore fluid. The amplitude attenuation and time delay of Stoneley wave can reflect the formation permeability. The method of using Stoneley wave to evaluat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deep-water areas of Baiyun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南中国海东部海域白云深水地区储层孔渗关系复杂,存在中高孔高渗、低孔低渗、中孔低渗等多种类型储层,出现储层间孔隙度相近、渗透率相差一到两个数量级的现象.岩心分析表明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是溶蚀孔隙发育和胶结物充填,给常规渗透率评价方法带来挑战.斯通利波对井中流体和孔隙流体之间的压力传递敏感,其幅度衰减和时间延迟可以反映储层流体的渗滤作用,能有效地进行地层渗透率的反演.利用斯通利波评价白云深水地区因孔喉连通性造成的渗透率差异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期刊名称】《应用声学》【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8页(P496-503)【关键词】斯通利波;渗透率;白云深水地区;中孔低渗【作者】潘卫国;冯进;管耀【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深圳 518054;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深圳 518054;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深圳 518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 引言南中国海东部海域白云深水地区地温梯度高,溶蚀孔隙发育,岩石孔喉间常被丝絮状的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充填,造成中高孔低渗储层发育,即孔隙度大于15%,渗透率低于1 mD。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部分硕士生导师简介张光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油气地质与勘探博士,硕士生导师,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主要从事全国和全球重大勘探领域油气地质理论、综合评价与战略方向研究。
李本亮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构造演化与变形特征研究。
汪泽成高级工程师,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博士,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长期从事四川、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工作,擅长盆地构造、天然气成藏等方向。
邓胜徽地层古生物学专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理学博士。
一直从事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负责完成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吴因业,沉积储层与石油地质专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理学博士后,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会员,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研究的专题负责人。
长期从事沉积储层、层序地层学和油气地质勘探的研究工作。
袁选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矿产普查与勘探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长期从事含油气盆地沉积储层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朱如凯博士,高级工程师。
沉积学与储层综合研究专家,学科技术带头人,国家973项目及国家重大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盆地等项目课(专)题长。
姚根顺油气藏地质专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海洋地质学博士。
一直从事石油地质基础与勘探评价研究,为海相油气地质基础研究、为我院海洋油气地质研究团队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素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油气资源评价、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油气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张义杰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中国石油风险勘探研究工作。
潘校华油气地质及勘探专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中国油气海外项目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和勘探部署工作。
李建忠盆地分析与勘探规划专家。
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
长期从事盆地构造分析、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勘探领域研究。
张庆春油气资源评价专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
长期从事盆地与含油气系统模拟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油气资源评价研究。
关于我国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摘要】测井,也叫地球物理测井或石油测井,简称测井,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震、测井)之一,通过各种技术的运用,以实现石油资源的开采利用。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深入发展,石油需求量也越来越高。
因此,为了能够更有效的促进石油资源的开采,就需要一套良好的测井技术为之服务。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测井技术问题也日益凸显,所以,本文笔者就关于我国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关键词】测井技术现状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迈进,使的我国经济不断加强与国际交往,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测井技术不仅面临着国内的压力,也面临着国际上的挑战。
又由于科学技术的更新周期短,进步步伐快,所以,我国的测井技术就逐渐凸显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我国测井技术在现场测井资料的获取技术较为落后,导致信息获取失真。
首先,新技术、新科学应用较为滞后。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质环境,对测井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需要国际先进技术来解决,而我测井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比较慢,就造成了我国测井技术新技术、新科学的应用比较缓慢。
另外,我国自身的测井技术水平比较低,一些成像测井、长源距声波测井、随钻测井以及核测井等技术仍举步维艰。
从生产测井技术来讲,我国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定型地面仪器,不能够较为精确的对各种地质环境、储藏状况进行详细了解。
其次,测井技术缺乏规范化、系统化。
现阶段我国的测井技术设备大多都是测井部门自己进行生产的,没有对仪器结构、规格标准化规定,更没有标准化生产。
所以,就造成了测井设备不能够做到长久性使用,缺乏互换性与一致性。
并且目前我国也没有对这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规划方案,因此,就造成了我国测井技术的应用缺乏有效的设备保证。
所以,测井技术设备生产的规范化、系统化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
地球物理技术预测莺歌海盆地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引言:莺歌海盆地位于中国东海盆地西南部,是一个重要的陆相盆地,被广泛用于油气勘探与生产。
然而,该区块的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造成了油气资源的低产。
因此,准确预测莺歌海盆地低孔低渗储层的孔隙度,对于优化油气勘探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地球物理技术在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地球物理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下储层内部构造和性质的探测,来获取地下信息的方法。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地球物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储层性质。
其中,电测井、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是常用的地球物理技术手段。
这些手段可以提供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关键参数,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第二章莺歌海盆地的地质背景莺歌海盆地形成于晚中生代中晚期,地层主要由沉积岩组成,包括碎屑岩、砂岩和泥岩。
在该地区,储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孔隙度较低,导致了油气资源的低产。
第三章电测井技术在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电测井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电性特征来间接推断孔隙度的方法。
在莺歌海盆地的低孔低渗储层中,电测井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储层电导率等参数,来预测孔隙度的分布。
一般来说,电导率与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利用电测井数据拟合出孔隙度的分布模型。
第四章声波测井技术在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声波测井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声波速度来推断孔隙度的方法。
在莺歌海盆地的低孔低渗储层中,声波测井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储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特征,来预测孔隙度的分布。
声波测井数据可以与电测井数据相结合,提高孔隙度预测的准确性。
第五章密度测井技术在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密度测井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密度来推断孔隙度的方法。
在莺歌海盆地的低孔低渗储层中,密度测井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储层的密度变化,对孔隙度进行预测。
密度测井数据可以与电测井和声波测井数据相结合,提高孔隙度预测的精度。
结论:通过使用电测井、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等地球物理技术手段,我们能够准确预测莺歌海盆地低孔低渗储层的孔隙度。
低孔低渗储层水淹层常规测井解释方法
陈文安;蔡岳飞;郑晓丽;高翔
【期刊名称】《吐哈油气》
【年(卷),期】2010(015)003
【摘要】从测井角度,对吐哈油田低孔低渗储层水淹层进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研究,研究了水淹层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总结了不同储层类型、不同水淹类型的定性、定量识别方法,在吐哈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总页数】4页(P255-258)
【作者】陈文安;蔡岳飞;郑晓丽;高翔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3.8
【相关文献】
1.基于常规测井方法的水淹层识别探讨 [J], 贾国伟
2.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常规测井解释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为例 [J], 赵富贞;杨瑞麒
3.基于典型层的非均质厚层水淹层精细解释方法 [J], 訾慧;兰媛媛;苗清;刘燕辉
4.砂泥岩水淹层的常规测井曲线定性识别方法 [J], ZHU Xue-Juan;GE Xin-Min;KONG Xue;ZHANG Rui-Xiang
5.应用常规测井曲线定性识别砂泥岩水淹层 [J], 朱学娟; 孔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孔低渗储层主控因素确定低孔低渗储层评价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种复杂油气藏已经成为目前甚至将来的主要勘探目标。
在复杂油气藏类型中,低孔低渗油气藏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同时亦具有较大的开发难度,成为国内外油气田地质与开发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国内各大油田都进行了大量的岩石物理实验及低孔低渗储层评价研究,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因此,开展低孔低渗储层主控因素分析意义重大[1] 。
1实验资料分析实验资料分析是储层分析的基础,通过岩石物理相关实验从而对储层特征进一步研究。
根据研究内容及其需要,收集了23 口取心井的的粒度、物性、岩电、压汞、相渗、薄片、碳酸盐含量共710 块岩心实验资料,并对收集的岩心资料进行了岩心归位。
2低孔低渗储层影响因素分析2.1 岩性变化大通过对岩石薄片资料进行分析,该凹陷主要由砂砾岩、含砾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组成,还有少量的钙质砂岩。
储层岩性变化大,导致测井响应特征变化多样,岩性识别难度较大。
2.2 储层物性变化大利用常规物性实验资料对该区块物性进行了归纳、总结可知:渗透率与孔隙度变化范围大,渗透率相差4 个数量级。
孔隙度一般在3.5%-25%之间,渗透率一般在0.03mD-1000mD之间,较大部分集中在孔隙度10%-20%,渗透率0.1-10mD 之间,属于低孔低渗层。
2.3碳酸盐含量影响严重根据试验资料可知:碳酸盐含量对物性影响较大,当碳酸盐含量>10%时,孔隙度、渗透率明显降低。
2.4孔隙结构复杂根据T43 井27 号岩心的压汞实验可知。
该岩心孔隙度为13.3%,渗透率为0.95mD,中值压力为0.84Mpa,排驱压力为7.5Mpa,退出效率为19.99%,分选系数为0.03,喉道半径均值为0.1卩m孔隙结构系数为0.05。
孔喉多以小孔径为主,孔喉半径分布范围0.1〜0.4卩m 微孔起主导作用,物性很差;单峰小孔径特征明显,从而说明该地区孔隙结构复杂,导致低孔低渗储层发育。
碎屑岩储层评价的要点是对测井资料经过预处理与标准化之后,开展储层“四性关系”(即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研究,建立不同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然后进行测井资料处理,对碎屑岩储层进行测井综合评价,从而建立一套适合于碎屑岩储层的测井解释与评价方法。
2.测井资料评价碎屑岩储层的一般步骤:2.1预处理与标准化为了保证测井解释的精度与准确性,首先要对原始测井资料进行预处理及标准化,即将全区的测井数据校正到统一标准之下。
2.1.1测井资料预处理受测井环境、测井仪器及施工环节的影响,在测井解释前需要对测井曲线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包括深度校正、环境校正等。
(1) 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在测井资料数据处理过程中,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与编辑是测井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深度校正包括深度对齐和井斜校正两项内容。
目前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与地面岩心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深度对比,借助特征明显层段的典型电性特征,找出两者存在的深度误差。
此种方法对比性强,效果较好;其二是通过对比岩心分析孔隙度与威利公式计算的孔隙度(密度或声波)测井曲线,上下移动岩心分析孔隙度,进行深度归位。
此种方法需要在较短的层段密集采样,效果略差。
(2) 环境校正目前,对测井曲线进行环境影响校正的方法主要有解释图版法和计算机自动校正法。
2.1.2测井曲线标准化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处理,就是要消除或减小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误差以及校正误差等各种误差,从而使测井资料在全油田范围具有统一的刻度。
2(1) 标准层的选取标准层是指在全区广泛分布,厚度稳定,岩性相对单一,电性特征明显,易于区域对比的地层。
同一标准层,不同井点的某一条和某几条测井响应,如声波时差、电阻率,应该具有相同、近似或呈规律性变化的频率分布。
根据标准层的选取原则,选择出合理的标准层。
(2) 标准化方法的选取目前标准化方法主要有关键井校正法、均值校正法、趋势面分析法等。
由于趋势面分析方法是地质条件约束较小,适用范围较广,故一般选取趋势面方法进行测井数据标准化。
低孔、低渗储层的多参数判别
廖东良
【期刊名称】《测井与射孔》
【年(卷),期】2004(007)001
【摘要】考虑到测井数据总存在一定的误差,并且各个参数反映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程度不一。
若直接使用测井信息进行地层评价,难以确定区域性地层评价标准.面对众多的参数难以作出选择。
也不容易得出区域性地层评价标准。
通过确定储层“敏感性”参数及权值.根据加权法则。
对数据列进行加权处理得到一个目标函数值.据此评价物性级别。
加权方法使传统的定性解释方法有了定量化概念。
本文用多参数判别方法对胜利油田埕913块低孔、低渗储层进行判别分析.显示出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使用效果。
【总页数】3页(P1-3)
【作者】廖东良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51
【相关文献】
1.利用多参数及地区经验评价大庆油田低孔低渗油气藏 [J], 宋子齐
2.孔隙-裂缝双孔介质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效果——以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目标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例 [J], 高顺莉;侯国伟;谭思哲;陈永军;熊忠
3.低孔、特低渗储层四性关系综合研究——以安塞油田砖窑湾地区长61储层为例[J], 杨水胜; 闪晨晨; 孔祥熙
4.顺9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低孔、特低渗储层岩石物理研究 [J], 林东升[1];冯兴强[1];黄为清[2]
5.顺9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低孔、特低渗储层岩石物理研究 [J], 林东升[1];冯兴强[1];黄为清[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