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以充沛的精力,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每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企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大解放,其中电影是最为明显的:放纵的终点是经济大萧条的出现。而法国比较欧洲的其他国家,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时间都要更长一些(1929年一1935年)。人们开始注意到如何活下去,并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一点点乐趣,一点点诗意。但是,法国电影的投资方式既不是国家的,也不是资本家的。因此,他们的现实主义既不是:好莱坞式”的,也不是“夏伯阳式”的。法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作为独立个人的特性(个性),使影片真正成为了艺术品,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因此,他们的影片在这段时期,不仅只是在他们的“电影俱乐部”中为少数艺术家观赏,而且也能够在法国普遍的影院网络中,被更广泛的人们所接受。在当时的法国,一些投资商或制片人,常常认为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他们有时为艺术敢于冒风险。同时,由于与国外电影业的竞争,也出现了商业上的竞争。竞争促使了艺术上的成熟,这的确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些导演由此出了名,而被国外请去拍片子,比如:雷内。克莱尔去了英国、杜维威尔去了美国,等等, 30年代,最突出地活跃在法国影坛上的有:富有幽默喜剧精神的雷内·克莱尔;使普通人的题材复活的让。维果;描写罪犯心理的马赛尔·卡尔内;以及擅长贵族题材的让·雷诺阿,等等。他们的作品兴趣各有不同,法国的老百姓与美国人相比更喜爱悠阔、轻松的生活,特别是法国人的感情丰富是出了名的。这一切都是形成诗意现实主义的市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法国经济大萧条比欧洲其他国家持续时间略长一些(1929-1935),这一时期的人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活下去的现实问题,也不得不从生活中寻找一点点乐趣,一点点诗意。诗意的对话,引人入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代表人物雷内•克雷尔、让•雷诺阿、让•维果、马赛尔•卡尔内。代表电影为雷内•克雷尔的《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雷诺阿的《大幻灭》(1938年)、《游戏规则》(1939年)。主要贡献一、更新“现实”概念。该流派的“现实”,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他们的电影仅仅保留现实中最奇特、最具特色的方面。二、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对电影本体论做出巨大贡献。三、发挥文学在电影中的力量。误识一、过分强调对白和编剧的作用,过分强调文学性,忽视电影的视听性。二、作品呈现出近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