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现实主义(英文)
- 格式:ppt
- 大小:692.50 KB
- 文档页数:20
西方文学第八章 19世纪文学(三)(4~20分)第一节概述 5年9考(一)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仍然是19世纪后期文学的主导潮流。
但与19世纪中期相比,后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发生了一些变化。
1.法国现实主义文学(选择)(1)莫泊桑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品:《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我的叔叔于勒》《项链》(2)都德代表作品:《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普法战争)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特点(简答)中短篇小说体现了莫泊桑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1)思想内容:①表现普法战争②描写小职员的生活,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③以诺曼底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在美丽的农村自然风光映衬下,广大农民的淳朴、愚昧以及悲惨处境④还写有表现人的神秘精神状态的作品(2)艺术特色:①文字简洁、结构严密,用具有代表性的片段为读者勾连出完整的生活画面,节省了很多篇幅。
②以平淡的口气叙述故事,却能够唤起读者复杂的情绪。
③语言朴素无华,却字字珠玑,以最恰当的文字和描述方式展开故事内容。
2.俄国现实主义文学(选择)俄国是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
(1)列夫·托尔斯泰,推向高峰,《复活》(2)契诃夫,19世纪后期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①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别里科夫)②戏剧:《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三姐妹》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特色(简答)(1)通过描写日常生活琐事,反映社会现象,揭示生活本质,见微知著。
(2)采取不动声色的叙述态度,作者的主观态度完全融入冷静客观的艺术描写之中。
(3)小说语言简洁,少见戏剧冲突。
但人物性格特点可通过个性化语言得到体现。
3.美国现实主义文学(选择)(1)马克·吐温,杰出代表(2)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白牙》《铁蹄》代表作《马丁·伊登》,批判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
(3)欧·亨利,美国优秀短篇小说家《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欧·亨利法”(结尾出人意料)4.其他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选择)(1)英国:①梅瑞狄斯,《利己主义者》②哈代(2)德国:冯达诺,德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学的真正创始人,《艾菲·布利斯特》(3)波兰:显克微《你往何处去》(4)挪威:①比昂逊,《破产》②易卜生(二)自然主义文学(名词解释)19世纪60年代自法国及世界的文学运动。
一、超现实主义(英文:surrealism)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
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
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
或简称为超现实。
产生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
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
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
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
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
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超现实主义为现代派文学开创了道路。
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
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
参加超现实主义集团的作家有布洛东、苏波、查拉,画家阿尔普、马松等等。
属于这一流派中的有些作家,如路易·阿拉贡、保罗·艾吕雅等,由于受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积极影响,后来转向进步的文艺阵线。
1.古英语:(Old English或Anglo-Saxon)是指从450年到1150年间的英语。
古英语和现代英语无论在读音、拼写、词汇和语法上都很不一样。
古英语的语法和德语比较相近,形态变化很复杂。
公元410年,罗马人结束了对英国的占领,随后,来自德国北部平原的三个日耳曼部落:昂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和朱尔特人开始到不列颠定居.英语就是盎格鲁_撒克逊的人的语言.语言史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英语,中英语,现代英语.古英语的名词有数和格的分别。
数分为单数、复数;格分为主格、所有格、与格、宾格。
因此一个名词加起来共有8种变化形式。
此外,名词还分阳性、中性和阴性。
但是比较奇怪的是,这些性的区分并不是以性别来判断的,而且没有性别的事物也未必是中性。
例如妇女就是阳性的。
2. 头韵(Alliteration):是英语语言学分支文体学的重要术语。
头韵是英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它蕴含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整齐美,使得语言声情交融、音义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应用范围、结构特征以及审美价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这一辞格. 头韵在英语里叫alliteration,又叫initial rhyme,或head rhyme,是从拉丁语短语ad literam (根据字母)转化而来的,指两个单词或两个单词以上的首字母相同,形成悦耳的读音,最常见的押头韵的短语有:first and foremost(首先)、(with)might and main (尽全力地)、saints and sinners (圣人与罪人)、(in)weal and (or) woe(无论是福是祸)。
若追本探源的话,恐怕押头韵手法可以上溯到古英语(Old English)时期。
大约五世纪时,盎格鲁萨克逊( Anglo-Saxons)入侵者给英国人带来了作为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基础的盎格鲁萨克逊语,或许就在那时还带来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其主要特征就是频繁使用押头韵手法。
法国人和英国人It is obvious that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international and being cosmopolitan。
All good men are international。
Nearly all bad men are cosmopolitan。
If we are to be international we must be national. And it is largely because those who call themselves the friends of peace have not dwelt sufficiently on this distinction that they do not impress the bulk of any of the nations to which they belong. International peace means a peace between nations,not a peace after the destruction of nations, like the Buddhist peace after the destruction of personality. The golden age of the good European is like the heaven of the Christian: it is a place where people will love each other; not like the heaven of the Hindu, a place where they will be each other。
And in the case of national character this can be seen in a curious way. It will generally be found, I think, that the more a man really ap-preciates and admires the soul of another people the less he will attempt to imitate it; he will be conscious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in it too deep and too unmanageable to imitate。
19世纪欧洲美术与中国清朝绘画【中文摘要】十九世纪是一个光辉的世纪,特别在欧洲一提及艺术,不能不使人想到法国,在过去一百年中,法国的艺术在欧洲起着领导的作用。
法国大革命不仅给法国的政治,社会和道德产生巨大的影响,也给法国的艺术革命创造了新条件,它标志着欧洲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清王朝是中国的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满族入主中原建立起来的政权,清初几代君主,尤其是康熙,注意起用汉族官吏,缓和民族矛盾,以稳定社会秩序,回复发展生产。
到乾隆时期,达到经济,政治,文化的高潮,史称“乾隆盛世”。
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经济稳步发展起来,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也逐渐繁荣。
来自欧洲的画家郎世宁,王致诚,哎启蒙,安德义等,被招入宫廷供职,专授西洋画法。
【关键词】法国"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巴比松画派"、"现实主义",”l 印象派”。
【正文】·十九世纪欧洲美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繁盛期,列宁有过非常精辟的阐述,他说,“第一个时代是从法国大革命到普法战争,这是资产阶级上升的时代,是它的全盛时代。
”十九世纪的艺术特点是,艺术越来越多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产物,它形式多样,并且深知如何把握时代潮流,倾向和愿望,为社会,为人的内心世界服务。
三百年来,法国艺术虽然紧跟社会生活,但其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统治者身上。
巴黎是19世纪欧洲的艺术之都,蒙马特区的咖啡馆里聚集着从世界各地来到巴黎的艺术家,他们就艺术的本质问题进行各种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经过苦心推敲形成了新的艺术概念。
如"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巴比松画派"、"现实主义"、"印象派"等。
所以,19世纪的西方美术以法国巴黎的各种流派和代表画家为代表,它终结了传统艺术一统天下的局面,为现代美术的发端做了积极的准备和积累工作,它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居斯塔夫·库尔贝:法国19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有一幅油画,名字叫《狩猎结束后(after the hunt)》,是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在1859前后创作的。
画中各种猎物的尸体特别引人注目:一只野猪、一只鹌鹑、一只鹿、一只野兔。
这情景叫人想起17世纪的佛兰德绘画风格。
无论是风格、规模,还是构思,这幅画都和库贝尔1857年作的在沙龙上获得巨大成功的第一幅狩猎画《采石场(The Quarry)》极为相似。
作为一个狂热的狩猎爱好者,库贝尔一生作过大约80幅以狩猎为主题的图画。
采石场(The Quarry)1856库尔贝是法国19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他曾经说过:“我只画我所能看到的东西。
”1849年完成的《石工》,就是一件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偌大的画布上,只有两个真人般大小的石工——一老一少,穿着粗布衣,脚蹬简陋的木底鞋,正在路边凿打和搬运石块。
背景处的炊具、四周围荒芜的山坡、炙人的烈日、遮顶的山岗、仅透露出一角的蓝天、道旁干涸的沟渠……所有的一切,都诉说着野外采石工劳动和生活的艰辛。
石工画这幅画时,他给朋友写信说:我乘了我们的四轮马车到梅齐埃尔附近的圣·但尼宫去。
在路上我停下来看了一下两个在路旁打石头的工人。
比这更充分地表现出贫困的场面,是不大容易碰见的。
于是,他把这两个石工到自己的画室做模特儿。
《筛麦的妇女》中的筛麦女子朴实无华,健康、结实的身体,裸露的颈项,除了衣服没有任何装饰,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
筛麦的妇女《画室》是一件充满民主和现实主义思想的作品。
画中的人物极其微妙,但库尔贝处理得相当成功。
整幅画中多达三十多人。
画面中,所有人物排列成一个半圆形,中间是画家自己,他正在画一幅风景画。
画前的小孩,代表“无邪的眼睛”;裸体女模特儿,代表画家心目中的缪斯,或者说是真理;后面十字架上钉着的是圣徒圣赛巴先,代表僵死的学院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