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论文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做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状态,并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他们的痛苦,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论文范文一: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不良生活事件/负性情绪/不良行为及某些个性特征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催化剂”,而患病后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身患肿瘤不仅意味着面临死亡,还意味着将要经历一个痛苦的治疗过程,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剧烈心理变化是正常现象。
但过于消极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进展。
心理护理就是要通过人际交往,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对策,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调整患者的心理适应,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身体康复。
因此,心理护理在肿瘤整体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1 肿瘤患者常存在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在诊治过程的不同时期,肿瘤患者的心理一般有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其中一些心理反应是正常的/适应性的,而另一些有可能是异常的/适应不良的。
掌握了不同阶段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就可以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心理护理。
1.1 肿瘤患者正常的心理变化(1)诊断前:关心各种与诊断有关的信息;怀疑诊断的准确性;担心医疗费用/工作问题;对患病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损容/死亡等的恐惧。
(2)诊断后:部分患者否认自己患有肿瘤,易产生愤怒/敌意/受迫害感/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3)治疗期: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及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害怕疼痛与死亡。
(4)治疗后:担心复发。
(5)复发期:情感震荡/焦虑/抑郁,四处求治及试用各种偏方。
(6)疾病恶化期:抑郁。
心理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摘要: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心理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综述论文旨在系统性地探讨心理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分析其意义和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首先介绍了妇科恶性肿瘤的特点和心理健康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随后从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心理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效果。
然而,目前在妇科恶性肿瘤领域的心理护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个体差异、文化因素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最后,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心理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心理护理;妇科恶性肿瘤;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康复效果引言:妇科恶性肿瘤作为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着医学治疗手段的不断提升,心理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性护理手段,逐渐受到了医疗界的关注。
心理护理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教育,对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康复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将对心理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一、心理护理的效果与意义近年来,众多研究已经确立了心理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显著效果与重要意义。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面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双重挑战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案能够为她们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
首先,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常常伴随着不确定性和恐惧感,这容易引发患者情绪的不稳定。
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心理咨询等措施,心理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其负面情感,从而为她们创造更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治疗进程的顺利推进。
其次,心理护理还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浅谈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且是患了肿瘤需要放化疗、具有复杂心理状态的人。
病人一旦知道所患疾病是恶性肿瘤,在心理上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丧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而放化疗也常伴一些明显的不良反应,给病人带来严重的肉体上与精神上的痛苦。
因此,放化疗病人不仅需要得到生理的照顾,还需要得到心理护理。
因此在实施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
1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规律恶性肿瘤病人呈现规律性心理变化。
第一,疑虑期.病人在初期患慢性疾病,突然或逐渐加重,疑虑重重。
第二,惊恐期.当确知身患癌症,则惊恐万状,悲伤痛苦。
第三,悲观期。
在惊恐之后,多数病人产生悲观失望心理,晚期病人因失去治疗信心而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第四,认可期.经过一段时间,心绪稍微平静,乐意接受治疗,但过多依赖放疗和化疗,较少考虑精神疗法.第五.失望期或乐观期,经过手术的折磨,放疗和化疗反应带来的痛苦,加上诸多生活的不便,悲观者被动,等待生命的终结,而乐观者长久未见复发,易盲目乐观。
实验证明,以上病人的负性情绪对肌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影响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致使癌细胞活跃,肿瘤发展。
2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2.1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要了解患者的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关心患者,对患者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要有所了解,同时熟悉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法,如因病施护,因人施护,以达到变“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的目的。
2.2 对极度悲观与失望的病人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安慰。
医护人员要耐心听取病人的心理感受,抓住时机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尽量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告诉病人癌症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很理想,使病人尽快摆脱癌症带来的精神折磨。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治疗及心理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耐心细致地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结果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结论及时掌握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能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最佳状态。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反应心理护理由于恶性肿瘤的高病死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经受的痛苦体验,会使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新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
尽管恶性肿瘤治疗技术飞速进步,恶性肿瘤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明显提高,但恶性肿瘤患者仍不能摆脱因“死亡的威胁”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特征:(1)恐惧-焦虑恐惧是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
由于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还达不到人们预期的目标,人们普遍认为癌症是绝症,得了癌症等于是判了死刑。
因而病人在未确诊前,非常恐惧自己得的病就是癌症,或一旦知道自己得的病是癌症,心理压力在所难免,只是由于各自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的不同,所引发的心理反应也相应的不同。
恶性肿瘤病人在治疗阶段,遭受着患癌的现实和治疗的双重精神压力,根治性的外科手术常影响机体或肿瘤所在器官的正常功能,或因为手术并发症带来的损伤如失语、截肢、人工肛门、毁容致残等后果等。
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脱发、皮肤色素沉着、皮疹等,常使病人觉得难以坚持,导致心理负担重,加重焦虑。
(2)回避-依赖病人一旦确诊,出于对癌症的恐惧,却不愿意面对自己患恶性肿瘤这个现实,对疾病和任何事情都采取回避态度。
表现为:沉默寡言、烦躁激惹、心存幻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得不承认自己患癌症时,很快进入病人角色。
为了不让家人难过悲伤,亲人为了能让病人安心治疗,彼此心照不宣,绝口不提病情。
既不表现痛苦,也不害怕,显得十分平静。
通常只愿意与家人呆在一起,以得到精神上的鼓励与安慰,产生较强的依赖性。
浅谈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过程,观察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个月,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比护理前低(P<0.05);护理干预后1个月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四方面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 <0.05)。
结论:给予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护理;生存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255-02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恶性肿瘤常常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对患者正常的机体功能造成伤害,这些病症的出现会不同程度加重患者恐惧、忧虑及绝望的情绪反应,使得患者身心承受极大痛苦[1-3]。
所以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增强患者治愈信心,进而达到提升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本次研究也具体探讨了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42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确诊。
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在17~62岁之间,平均年龄(46.3±4.2)岁;癌症类型:肺癌10例、肝癌8例、胃癌7例、乳腺癌7例、食管癌5例,其它5例。
1.2 方法1.2.1加强同患者的沟通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其心理常常会出现巨大转变。
因此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活动、谨慎状况等,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学生从负面的心理情绪中走出来。
在平常的生活中应主动关心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患者的信任,使得患者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向护理人员倾述,使得患者的交流及抑郁负面心理情绪得到缓解。
【心理健康论文】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癌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了解和掌握癌症患者心理变化以及对癌症的预防、治疗和恢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从癌症患者的心理表现及如何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鍵词] 癌症; 心理干预; 心理护理长期以来, 癌症以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人们一旦发现自己患上癌症一定会产生心理反应, 并且心理所涉及面广, 持续时间都交长、复杂且多变, 居各类疾病之首。
虽然癌症的诊断和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癌症任然还是要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要承受着特别大的心理压力和躯体痛苦。
了解并且掌握着癌症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反应的规律, 对于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并对提高存活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十分的复杂和多变,主要体现为:恐惧、抑郁、焦虑、绝望这几点,可这几点始终贯穿于其心理反应的全过程。
因此, 研究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治疗对策, 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1.癌症患者的心理表现特征震惊否认期很多患者一开始听到癌症诊断时,第一个反应就是震惊。
有的人感到四肢无力,走不动路,有的出现暂时性痴呆,不知所措,有的会突然放声大哭,或者是极度忧虑。
再然后就极力地否认,怀疑医生的诊断是否错误,甚至到不同的医院去求医,咨询。
这个阶段是病人面对疾病所产生的保护自己的心理反应,虽然可以缓解这个时期的恐惧和焦虑的程度,但极易延误治疗。
愤怒期当患者经过不停得就医而得出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时候,觉得对人生失望的时期,就很自然产生一种悲愤的情绪。
于是一种愤怒、怨恨、嫉妒的情绪自然而然地产生,故意找茬摔东西,发脾气并常常发泄到家属和亲人的身上,不配合治疗磋商期病人开始步入“讨价还价”阶段,时常心存幻想和期盼,遍访各地的医生,寻求各种偏方,祈祷自己生命的延长。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研究多数肿瘤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调查,不仅能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理因素,而且能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
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了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最后综述了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Abstract] Most cancer patients live in the long course of treatment,they mostly have certain psychological barriers.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r cancer patients,not only can fully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the patients,but also can discover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aking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analyzes the causes of mental barriers,and lastly summarizes research progress of caring of cancer patients.[Key words] Cancer;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Nursing;Progress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杀手”,其中多数为肺癌、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1]。
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效果研究目的:探讨评估心理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效果。
方法:通过对112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分别进行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并根据WHO-QOL 及SCL-90标准进行测评。
结果:WHO-QOL:干预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的各维度,除独立性和精神/宗教/个人信仰维度外,其余各维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干预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SCL-90评分各个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术后恶性肿瘤患者,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值得借鉴推广。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恶性肿瘤患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尤其是焦虑、抑郁最突出、最常见。
不同程度产生的焦虑心理,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1]。
因此,心理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院通过在临床护理中灵活应用心理学知识,并结合患者不同治疗时期的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将心理护理干预运用到术后恶性肿瘤患者日常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配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患者,其中胃癌患者20例(以手术治疗为主),乳腺癌患者30例(以手术治疗为主),肺癌患者42例(手术治疗跟化疗及放疗各参半),直肠癌20例(以手术治疗为主),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15~69岁,平均(58.60±8.66)岁,对照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16~67岁,平均(57.70±9.06)岁,各组均在术后或化疗及放疗后开始护理。
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常规心理护理及干预基础建立护理前,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使之能够很好的配合,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顺利实施的基础。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摘要:妇科临床上常见各种疾病,其中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更是逐年升高,其中常见的为卵巢肿瘤和宫颈肿瘤。
妇科恶性肿瘤发病部位较为隐秘,而且鉴于功能特殊性,大多数患者得知自己患病后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状态。
所以和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相比,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更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护理。
本文基于此探讨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研究现状,旨在维持患者依从性,使之积极接受治疗,从而延长生命并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心理状态;护理对策;研究进展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妇科恶性肿瘤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类,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子宫体癌、阴道癌、子宫肌瘤等等,而宫颈癌与卵巢癌是比较常见的两种妇科恶性肿瘤,对女性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而且因为发病部位较为特殊,加上诊治的期间可能出现手术切除以及功能丧失等问题[1],所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精神与心理压力,所以针对此类患者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是极为必要的。
本文就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作如下综述,希望能够针对性改善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巩固治疗效果。
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现状分析1.1 焦虑、紧张临床研究发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SAS评分量表得分较非恶性肿瘤病例更高,而且焦虑程度和文化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与发病年龄之间则为负相关[2]。
女性生殖系统和生理功能具有特殊性,如果罹患恶性肿瘤,高文化水平患者会全面了解疾病知识,因此负性情绪可能更为严重。
从社会内外环境因素来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特别是一些未婚女性、婚后未育病例,因为疾病引起的躯体残缺可能更严重地刺激患者情绪,引起负性心理状态[3]。
此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还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术后性功能是否受影响,是否会干扰家庭稳定等问题,进而加重不良情绪[4]。
1.2 怀疑、回避经过调查发现,第一时间得知病情时,大多数患者仍然持怀疑态度,主要认为个人身体素质尚可,或有些病例健康状况一直不好但历次体检从未发现恶性肿瘤,因而反复核实求证,最后依然持怀疑态度。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进展恶性肿瘤是一种应激源,病人一旦被确诊,难免会发生一些心理反应,不仅给病人身心带来巨大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影响,这些影响贯穿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及晚期治疗的全过程[1]。
恶性肿瘤病人伴发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把他们伴发的焦虑、抑郁归因于癌症[2]。
癌症病人的心理过程主要经历震惊、否认、忧郁、对抗治疗、适应5个阶段[3]。
使用心理问题干预,通过系统的方式,采用一定的心理治疗技术对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性护理,如对肿瘤病人治疗过程中运用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4]。
现将心理护理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1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心理特征及表现1.1 焦虑心理:得知诊断结果的病人,33%以上存在心理压抑,表现出期待性焦虑、坐卧不安、失眠、食欲下降,甚至出现情绪休克[5]。
并伴随着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甚至治疗后。
1.2怀疑心理:一旦被确诊为癌症,病人大多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产生怀疑,不愿也不敢相信。
表现为:烦躁、紧张,反复到各大医院进行重复检查。
1.3恐惧、否认回避心理和幻想心理病人的癌症诊断一旦被确诊,出于对癌症的恐惧,却不愿意面对现实,对病情以及任何事情都采取回避态度。
表现为:沉默寡言、烦躁、激惹、心存幻想,否认癌症这个事实。
1.4认可心理和依赖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的幻想破灭,不得已承认自己患癌症。
病人为了不让家人难过悲伤,亲人为了让病人安心治疗,彼此心照不宣,绝口不提病情。
这时病人既不表现痛苦也不害怕,显得十分平静。
同时也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依赖于药物和其他的一些治疗。
1.5抑郁心理和悲观绝望心理:多发生在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欠佳,病人常表现为心情忧郁、悲观、消沉和绝望,身体不适感加重,伴睡眠、食欲障碍,自残甚至轻生自杀。
1.6 愤怒:多发生在疾病后期,男性多见。
由于身体不适,故而伺机寻找泄怒对象和机会,病人或背对他人不予理解,或大叫大吼,被发泄的对象往往是病人的家人。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一般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都很脆弱,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在治疗患者身体上的疾病的同时,还要避免患者产生消极心理,影响治疗的结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考虑患者情绪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篇一《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摘要】目前,我国恶性肿瘤患病率直线上升,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较长的时间里承受疾病折磨的痛苦和巨大的精神摧残,长期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忧伤的心情,所以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重视,这无疑是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又一大难题。
下面就让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工作展开论述。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48-02一般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都很脆弱,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在治疗患者身体上的疾病的同时,还要医治患者心灵上的疾病,避免患者产生消极心理,影响治疗的结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考虑患者情绪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1心理状态肿瘤病人的心理状态通常要经过否认期、忿恨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这样五个阶段[1],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如下。
1.1否认期一般这个时期的患者都不敢相信自己患病的事实,还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抱有幻想,希望得从医生那里得到证明,患者害怕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阶段的患者处在崩溃的边缘心理非常矛盾。
1.2忿恨期当患者真正了解到自己得了癌症的真相之后,会变得非常敏感、多疑、脾气暴躁。
拒绝医护人员的治疗,不顾家人的关心,经常摔东西,唯一的想法就是觉得世界不公平。
1.3妥协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磨练,患者已经接受了自己患病真实情况。
这时他们会把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希望自己的疾病会治愈,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希望恢复健康的体魄。
1.4抑郁期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是常有的现象,但是患者是很难接受这种情况的发生,会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结果,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心理绝望,他们很悲观地面对失败的治疗结果,同时情绪波动也特别大,容易有轻生的念头。
心理护理用于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究在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3 年5月至2015 年4 月在我院治疗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100 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50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对症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
结果:护理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0%,护理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0.05),同时护理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8.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36/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 0.05)。
结论:在女性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关键词]女性;恶性肿瘤;心理护理;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248.2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195-02近年来,有报道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与女性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特殊生理结构等密切相关[1]。
患者在检查出有恶性肿瘤后其心理会有很大改变,并且由于对肿瘤的认知不够全面导致对疾病的片面认识从而导致对疾病治疗产生恐惧,因此患者要对焦虑和恐惧心理进行及时疏导非常关键[2]。
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治疗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5 月至2015 年4 月在我院治疗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100 例,所有女性患者均确诊有恶性肿瘤疾病,同时排除有精神障碍的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5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2~68 岁,平均年龄为42.7 岁,患者的病程在2~8 年,平均病程为4.13 年,其中乳腺癌患者16 例、子宫癌患者13 例,卵巢癌患者10 例,肺癌患者5 例,肝癌患者3 例,胃癌患者3 例;护理组患者年龄在31~69 岁,平均年龄为42.9 岁,患者的病程在2~9 年,平均病程为4.23 年,其中乳腺癌患者17 例、子宫癌患者12 例,卵巢癌患者11 例,肺癌患者4 例,肝癌患者4 例,胃癌患者2 例。
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观察分析【摘要】本文研究了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探讨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指出化疗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分析了心理护理在化疗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了其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接着,观察分析了心理护理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指出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提高治疗效果。
探讨了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和对化疗疗效的影响,并总结了心理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重要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的有效策略和实施方式,为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更多支持。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心理护理,不良反应,影响观察分析,心理健康,疗效,措施,重要性,研究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妇科恶性肿瘤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治疗过程十分复杂且较长。
化疗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常见治疗方式之一,虽然对肿瘤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理护理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探讨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心理护理在化疗过程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分析,可以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妇科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化疗过程中不仅对肿瘤细胞有杀灭作用,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患者对化疗过程的恐惧和压力。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及干预措施的研究现状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满意度、不良反应、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建档的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满意率及依从性。
正态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
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改善负性情绪,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择取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5例。
实验组年龄41~65岁,患者平均年龄57.65±3.5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2~63岁,患者平均年龄57.15±3.61岁。
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患者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②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放疗;③无严重的器官衰竭。
排除标准:①沟通交流不畅及神志不清患者;②临床资料不齐全的患者。
1.2方法1.2.1家属支持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心理影响父母、丈夫、孩子是支持患者活下去的动力,家人给予的鼓励是患者生存的信念。
有研究表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多数夫妻关系相对较低且夫妻亲密度较差,生活质量较差,亲情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调整并提升满意度。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摘要: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多种类型,主要病变部位是女性的宫颈或卵巢部位,其中子宫颈癌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而且还是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癌瘤,由于恶性肿瘤对女性的身体伤害较大,而且还发生在女性的宫颈、卵巢等特殊部位,因此一些患者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例如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的心理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
基于此,本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心理状态护理对策开展探究。
并借助本文,能够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心理状态;护理对策妇科恶性肿瘤多发生在女性的生殖器官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子宫颈癌、输卵管肿瘤、子宫内膜癌等。
据调查显示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
妇科恶性肿瘤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随着病情的发展恶化,可能会导致患者生育功能丧失,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心理护理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大量文献证实开展心理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治愈信心,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1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1.1焦虑心理经过对患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绝大部分患者的心理出现变化,首先内心是非常的焦虑的,焦虑的程度与文化水平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经深入研究发现还与其年龄存在联系[1-2]。
众所周知,妇科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官部位,由于生殖系统存在特殊性,针对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可能越全面,也越容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呈现年轻化的增长趋势,对于未婚或婚后未育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打击,容易出现焦虑心理。
1.2怀疑心理部分患者在被告知得了妇科恶性肿瘤后,会持有怀疑的态度,向不断的向医生进行确认,在反复询问后在逐渐相信[2]。
浅谈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危及人类生命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是一种严重的心身疾病。
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不仅取决于其病情和治疗措施,而且与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无论对延长生存期,还是提高生存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心理护理就是护理人员与病人交往中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姿势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帮助其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
现将近年来有关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进展概述于下。
1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
1.1否认心理
当通过各种检查诊断为癌症时,不相信自己能得这种病,对医生的诊断持怀疑态度。
1.2焦虑心理
当确诊癌症时,绝大多数患者将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缺乏心理准备,因而精神上会受到严重的创伤,产生紧张、沮丧、焦虑的心理,表现为顾虑重重、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亢进,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1.3恐惧心理
由于癌症患者的病情发展较快,转移较广泛,加之恐惧心理的支配,表现出急于求成的要求,希望能够药到病除,因此患者往往缺乏耐心和信心。
1.4悲观心理
当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好转较慢,再加上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引起的各种不适,及疾病引起的疼痛等,其性格上发生了变化,而且由于疾病的折磨,甚至产生了自杀念头。
1.5求生欲望的心理
有的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变化时,求生的欲望非常迫切,要求医生给最新生产的抗癌药,要求护士发给最大剂量服用。
有的患者乱求医,道听途说,访名医,求偏方,关心和注意医护人员查房时的对话,强烈求生欲望的心理,使这些患者情愿忍受放疗、化疗后的副作用所致的痛苦。
1.6迫切希望医学突破的心理
这类患者多数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医学发展表示关注,常向医护人员询问癌症治疗的发展动态,借阅或购买有关癌症书籍刊物,期待医学科学有新的突破,能治愈癌症,使自己有生存的希望。
1.7临终前的心理
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治疗,随着病情复发恶化,精神上、思想上、身体上都有了相当大的痛苦折磨,对其面临的死亡,已有思想准备,此时心理往往表现极为失望、平静和安详。
2心理护理
2.1保护性的护理和公开性的护理相结合
保护性的护理是指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在病人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不向病人泄密,统一口径,向病人解释病情,不让病人自己翻阅病历,不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以免病人产生怀疑,争取单位领导和亲人的支持不泄露病情,但很难做到。
肿瘤患者来自不同的群体,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及心理素质不同 ,现在多数病人都有一定知识,加上癌症日趋年轻化,患者有一定的分析及理解能力,可通过多渠道了解自己的病情。
再者,病人的家属亲人的表情、言行也不自觉的向病人暗示了病情的严重性。
因而对病人无区别地采取保护性护理是不科学的。
医护人员要通过与病人的倾心交谈分析病人心态,正确判断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文化素质、心理状态、病情变化分别采取“保护性护理”和“公开性护理”两者相结合的护理方式。
通过医护工作者主动介绍病情,讲解当前肿瘤事业的发展,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无瘤生存或带瘤生存的病例越来越多等,绝大多数病人是能够面对现实,振奋精神,配合治疗的。
2.2鼓励和支持
对于悲观绝望和恐惧的病人,精神支持非常重要,尤其是晚期肿瘤病人已丧失信心,甚至精神上陷入绝望的境地,护理人员应讲解有关治疗情况,主要展示医院先进的设备和介绍医生的精湛医术,用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帮助其树立正确对待治疗的观念。
2.3争取信任
护理人员在恶性肿瘤患者面前,应以自信、善于控制感情、顺应性强、技术娴熟,工作热情,让病人感到在他面前是一个受到严格训练、素质高、责任心高的护士。
使病人心里踏实,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另外,病人增强了信心,同时调动了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加了自身免疫力。
2.4引导宣泄
对悲哀过度的病人,要巧妙引导病人使之宣泄,诉说甚至流泪,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痛苦,抒发他们心中的积怨,均不加劝阻,待心情平静后再给予疏导,耐心解释,帮助分析病情及预后。
2.5容忍
就是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病人的焦躁情绪,要宽宏大度,容忍克制,切忌发生口角和冲突,应耐心安抚并从同情出发,进行劝导 ,同时要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做好护理,使病人感化,取得合作。
2.6转移
对恶性肿瘤病人的不正常情绪要设法转移,病人在悲哀甚至恐惧时,最怕受到冷遇。
让病人参加必要的活动,如讲故事、听音乐、看书、读报。
给病人一个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医生护士态度和蔼,语言诚恳,给病人一种亲切感。
3小结
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包括有效的药物、恰当的饮食、注意转移、情绪稳定法、暗示法、自我训练法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尤其心理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且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求生欲,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国内外心理专家指出:癌症病人如果激发自身体内足够的能量来抵抗癌症,必将改善病情或促进痊愈。
近年来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有了较多的认识,今后,我们应不断总结心理护理经验,加强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韩萍.浅谈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J].河南中医药刊.2000.15(3):60.
[2] 刘巧云、赵淑萍、奚宽云.恶性肿瘤病人术前心理护理[J].黑龙江医
药.1996.9(30):169-170.
[3] 袁永花、王玉琴.肿瘤病人反复化疗引起的条件反射与心理护理[J].河南医药信息.1998,6(7):52-53.
[4] 段受武、徐雪晴.浅谈肿瘤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1.8(7)835-836.
[5] 端华军.对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
志.2002.(76):7020-7021.
[6] 刘钦玲、周忠岗、李爱芳.肿瘤病人心态变化调查和实施心理护理相关措施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8):617.
[7] 孟雪、王丽、侯晓林.肿瘤病人化疗的护理[J].中国临床医学研究杂
志,2003,(95):9563-9569.
[8] 陈正涛、李洪珍.晚期肿瘤病人心态变化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基层医学.2001.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