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强项令
- 格式:ppt
- 大小:784.50 KB
- 文档页数:31
26、《强项令》教学案作者:范晔一、自学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学习本课的文言实词。
圉骖楹臧敕枹箠斛敝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2、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用人物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习董宣不畏权势、秉公执法的精神。
学习方法:1、查阅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读课文。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从课文中的了解强项令的品格。
二、量学(自测——互查——互教)1、说说你所了解的作者及作品,写出你所学会的本课的文言实词。
2、理解课文大意,说说董宣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佩服他什么?3、为什么叫强项令,他有怎样的高尚品格。
三、示学(展示——反馈——导学)1、展示你所了解的文学常识和本课的文言实词。
2、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对董宣你了解多少。
这篇文章怎样描写董宣的。
3、这篇文章表现了董宣怎样的精神。
四、用学(自测——反馈——点拨)1.本文选自,作者()是()宋史学家。
《董宣执法》,又名(),选自()作者()是()朝()家,字(),顺阳人。
并称为四史的是()()()()。
文章题目反映了人物的()性格。
2.注音:留圉()匿()骖乘()叱奴()楹()臧()因敕()数斛()绶()3.解释:⑴后特征为洛阳令(征:)⑵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及:)⑶大言数主之(失:)⑷将何以理天下乎(理:)⑸文叔为白衣时(白衣:)⑹威不能行一令乎(行:)4.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5.翻译下列句子:⑴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⑵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⑶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⑷叭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6.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这些变化?五、测学(巩固——运用——拓展)(一)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语文标准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6课导入新课有句话叫“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道出了百姓对为官者的要求和期盼。
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官才是称职的官,才是好官呢?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博览经史,精通音律,尤善为文,著有《班超传》、《张衡传》等,最著名的是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检查学习情况①掌握下列字音:圉、匿、箠、楹、敕②解释划线字词:后特征为洛阳令()臣不须箠()使宣叩头谢主()由是搏击豪强()宣悉以班诸吏()妻子对哭()新课学习课文主要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了人,躲在公主家中。
洛阳令董宣秉公执法,伺公主带着家奴出门,驻车扣马,“格杀”公主家奴。
公主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要“塞杀”董宣。
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并“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光武帝依然强迫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宁死不从。
最后光武帝明白了个中的道理,重赏了董宣。
董宣死后,光武帝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感到很伤心,按二千石官员的礼节安葬了他。
新课学习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董宣秉公执法,力斩豪奴的故事和他平生清贫的生活,表现他不畏权贵,秉公办事的精神和清廉为官,刚正做人的品格。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②课文反映了董宣的哪些优秀品质?采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合作探究(1)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从哪些字眼看出来?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变化?(2)由湖阳公主包庇家奴杀人的情况,可看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是怎样的?(3)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了湖阳公主的家奴,你对此有何看法?新课学习(4)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了湖阳公主的家奴,请说说在当今社会,能否这样?总结结论积累知识增加技能积极探究学会欣赏学法守法理智做人课堂练习生活在法制社会且应有正义感的同学们,如果现在遇到不法之事,请说说你们该做些什么?将来的你如果成了一位执法者,又该怎么做?作业布置1.课文第一段是从()面来写董宣的,通过对他的()描写,并且运用()和()的手法,写出了他的()的性格;第二段从()面写出他的()品格。
范晔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他一生博涉经史,精通音律,尤善为文。
曾任过新蔡、宣城的太守,尚书吏部郎,左迁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后因牵涉一桩谋反案而被杀害。
他在任宣城太守时,依照班彪、班固的《汉书》,在原来几种后汉史书的基础上,作成了《后汉书》,此书简明周详,既有重点又不遗漏,叙述议论,颇具文采。
现存的《后汉书》,是由范晔的“本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和西晋司马彪写的《续汉书》中的“志”三十篇合刊而成的。
《后汉书》记载了自东汉光武帝刘秀至汉献帝刘协先后近二百年的历史。
它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
《强项令》课本剧第一幕地点:市集出场人物:李大爷(简称“李”)、牛二(简称“牛”)、衙役二人(简称“衙”)李:(面前一案,案上放着一筐梨)(叫卖)甜润爽口的鸭嘴梨,只卖10文钱一斤――[独白]老汉我姓李,今年62岁。
老伴早已去世,一个儿子也为国捐躯,家中尚有一个多病的儿媳和三个未成年的孙子,日子过得真难啦!这不,昨天跟财主借了一吊钱,背着高利贷,贩卖这点梨,指望着赚两文钱,给我的孙子买米熬粥喝。
可怜我那孙子,每天都在家饿得直哭!这一家五口,就靠着我来养活,我这把老骨头要是哪一天不能动了,我这一家人该怎么活下去哟!唉,可怜啦!(叫卖)卖鸭嘴梨――,十文钱一斤。
个大皮薄汁水多,吃一口,甜心窝啦!牛:(摇摇摆摆上)喂,老头儿,大爷我正好口渴,你这筐梨我要了!李:官爷,小老儿在这里给你问安了。
我这梨个大皮薄肉甜汁水多,保您满意!牛:(提起筐就走)爷我今儿高兴,就赏你的脸,要了这筐梨。
李:(扯住筐)官爷,我是小本生意,请您给钱吧。
牛:(大怒)什么?要我给钱?我看你是老眼昏花,不识泰山。
你打听打听,我是湖阳公主的管家。
我买东西,谁敢跟我要钱?你这老头不识好歹,赶快放手!李:(哀切地)官爷,我不能放手。
这梨是我一家人的命根子呀!我要拿它换了钱去买米,救我孙子和儿媳的命呀!牛:今天我就拿了你这命根子,你又能把我怎么样?李:官爷,求您行行好,可怜可怜我这把老骨头吧!牛:(把李推倒在地)老东西,你真是不知好歹,爷拿你的东西是看得起你,还不快滚!(欲走)李:(抱住牛的腿)官爷,说什么我也不能让你拿走我的梨!你不可怜我也罢,可这是在京城,天子脚下,总要讲王法吧!牛:老混蛋,你知道什么是王法?在这儿我就是王法!再不放手,我打死你!你这种人,我打死一个,还不跟杀只鸡一样?李:官爷,你拿走我的梨,我还不上高利贷,也是活不了。
今天我就是死,也不能让你拿走!牛:(一脚踹向李胸口)你敢跟老爷我作对?看我不打死你!(又踢两脚)李:(松开手,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牛:老杂种,还敢装死?(用手探鼻息)呀,真死了!听说这洛阳新上任了一个县令,名叫董宣,是个执法如山的人。
26、强项令班级姓名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得分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分)圉人()骖乘()箠杀()楹柱()枹鼓()敕令()二千石()臧亡匿死()数主之失()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4分)⑴后特征为洛阳令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大言数主之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使宣叩头谢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妻子对哭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加点词:(3分)(1)驻车叩马:(2)数主之失:(3)何以理天下:(4)威不能行一令:(5)宣悉以班诸吏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董宣为洛阳令――今为天子B、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C、因跳踉大噉――叱奴下车,因格杀之D、大言数主之失――帝令小黄门持之5、翻译下列句子(3分)(1)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2)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3)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6、为了官员廉洁,现在很多政府实施“高薪养廉”的政策。
你对这种高薪下的廉洁和以董宣为代表的清贫下的廉洁,有何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04无锡)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教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强项令的历史典故【出处】《后汉书·酷吏传·董宣》。
【释义】本义是强硬的颈项,借喻人性格刚强,不肯低头屈服。
后以“强项令”泛指刚直不阿的官吏。
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释放奴婢,减少官差。
因此,东汉初年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却需要有效的法令。
不过法令只能威慑百姓,却无法约束达官贵人。
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倚仗自己的弟弟是皇帝,横行无忌,她的奴仆也不把法纪放在眼中。
洛陽令董宣是一个耿直的人,他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湖陽公主有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了人,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
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只等家奴出来。
一天,湖陽公主坐着马车外出,跟随她的正是那个杀人的家奴。
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拦住湖陽公主的车。
湖陽公主大怒:“好大胆的洛陽令,竟敢阻拦我的马车!”董宣毫不畏惧,当面责备湖陽公主不该放纵家奴犯法杀人。
他不管公主阻挠,吩咐衙役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处决。
湖陽公主十分生气,马上赶到宫里,向光武帝哭诉董宣怎样欺负她。
光武帝听了也十分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陽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气。
董宣说:“先别动手,微臣有话要上奏。
”光武帝怒气冲冲地问道:“你还有什么话可说?”董宣说:“陛下是一个中兴的皇帝,应该注重法令。
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如果微臣因为维护法令而获罪,恳请以死谢天下!”说罢,他向柱子撞去。
光武帝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但董宣已经撞得头破血流。
光武帝理屈,但是为了顾全湖陽公主的面子,要董宣向公主磕头赔礼。
董宣宁死不磕,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两手使劲撑住地,挺着脖子。
内侍回报说:“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
”光武帝也只好放了他。
湖陽公主见光武帝放了董宣,并不服气,讽刺光武帝没有权威,光武帝无奈地说:“正因为我做了天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时那样肆意为之。
课题口技诗词五首强项令第课时主备人吕贤长教研组长分管领导总第课时学习目标 1.巩固文言字词积累2.背诵本单元中的名篇名句积累文学常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第24课《口技》一、文学常识《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口技》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二、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三、古今异义1.几欲先走古:跑今:行走2.百千儿哭古:孩子今:儿子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其中夹杂今:里面或中心4.但闻屏障中古:只是今:但是四、一词多义(1)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乳头)(2)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3)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4)绝: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必绝(动词,,停止)(5)坐:稍稍正坐(动词,坐);满坐宾客(名词,座位)(6)名:有仙则名(动词,有名);不能名其一处(动词,说出)(7)是:当是时(这);斯是陋室(表判断的动词)五词类活用1.妇抚儿乳(喂奶。
名词做动词)2.会宾客大宴(宴请。
名词做动词)3.不能名其一处(指出,名词做动词)4.妇手拍儿声(用手,名词做状语)5.京中有善口技者(善于,擅长。
形容词做动词)六、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语(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同一时候)(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既而(一会儿,不久)(4)表示在特定的的某个时间内发生:是时(这个时候)(5)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俄而(不久,不一会儿)、少顷(一会儿,片刻)、未几(不久)七、特殊句式1.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省略句)译: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块)醒木罢了。
2.会宾客大宴[倒装句、省略句。
会(有一家人)大宴宾客]。
译:正赶上(有一家人)大宴宾客。
范朝希文言文注释注释编辑(1)[陈留圉人]陈留郡圉地人。
陈留,汉代郡名,在今河南开封。
圉(yǔ),地名。
在今河南杞县。
(2)[征]征召。
(3)[湖阳公主]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
(4)[苍头]奴仆的通称。
(5)[主]公主的简称,这里指湖阳公主。
(6)[骖乘(cānshèng)]陪乘。
(7)[夏门亭]指夏门外的万寿亭。
夏门,洛阳城北面的门。
(8)[驻车叩马]拦住车马。
驻,停留。
叩,拉住,勒住。
(9)[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大言,大声说。
数(shǔ),列举(罪状或过失)。
(10)[格杀]打死。
格,击打。
(11)[帝]指汉光武帝刘秀。
(12)[箠杀]用鞭子打死。
箠(chuí),行刑的鞭子或棍子。
(13)[中兴]复兴。
这里指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恢复了刘汉的统治。
(14)[良人]平民,百姓。
(15)[理]治理。
(16)[楹(yíng)]柱子。
(17)[被]通“披”,盖,覆盖。
(18)[小黄门]汉代低于黄门侍郎以及的宦官。
后泛指宦官。
(19)[谢主]向公主谢罪。
谢,认错。
(20)[顿]叩头。
(21)[据]按,撑。
(22)[文叔]汉光武帝刘秀的字。
(23)[白衣]平民,百姓。
(24)[臧亡匿死]藏匿逃亡犯和死刑犯。
臧(cáng),藏匿。
现在写作“藏”。
(25)[威不能行一令乎]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行,施行,施加。
(26)[敕(chì)](皇帝)命令。
(27)[强项令]硬脖子县令,指董宣。
强,硬。
项,脖子。
强项,指不肯随便向人低头。
强项令是刘秀赐给董宣的称号。
(28)[悉]全,全部。
(29)[班]通“颁”,分发。
(30)[搏击]捕捉打击。
(31)[震栗]害怕的发抖。
栗,发抖。
(32)[枹鼓不鸣]意思是没人击鼓鸣冤。
枹(fú),鼓槌。
(33)[临视]察看,视察。
临,居上视下。
(34)[妻子]妻子和儿子。
(35)[二千石]年俸二千石粮食。
古代官俸的计量单位。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阅读-26强项令
参考答案:
(一)
1.(1)正在,正当(2)承认(3)应当(4) 于是,就
2.(1)代词,代周兴(2)代词,代囚犯
3.(1)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
4.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请君入瓮》译文
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
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二)
5.(1)逮捕(2)希望(3)同“否”(4)不久
6.(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7.覆巢无完卵。
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译文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
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3。
强项令教案《强项令》教学设计(4篇)强项令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封建社会的官吏**,了解有关董宣的故事。
2.了解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应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3.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4、了解古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重点:1.了解有关董宣的故事,进而了解封建社会的官吏**。
2.学习用人物言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难点:了解古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一、预习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
2.读准下列加点的字音。
第一课时范晔(yè)陈留圉人(y)骖乘(cánshàng)以头击楹(yíng)枹鼓不鸣(fú)臧亡匿死(cáng)因敕(chì)艾绶(shòu)二、导入新课。
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社会,讲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古代社会的人们是如何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来学习《董宣执法》,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制状况。
三、正课1.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3.比照阅读。
对照课文,根据下边注释,大体了解本文叙述的故事。
①征:征召。
②苍头:家奴。
③主:公主的简称,这里指湖阳公主。
④骖乘:陪乘。
⑤驻车叩马:拉住车马。
驻(zhù),停留。
叩(kòu),拉住,勒住。
⑥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大言,大声说。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⑦*:打死。
格,击打。
⑧菙杀:用鞭子打死。
菙(chuí)行刑的鞭子或棍子。
⑨良人:*民,百姓。
⑩理:治理。
11楹:柱子。
12盖:覆盖。
13谢主:向公主谢罪。
谢,认错。
14顿:叩头。
15据:按,撑。
16臧亡匿死:隐藏逃亡犯和**犯17敕(chì)(**)命令。
18臧(cáng)隐藏。
现在写作“藏”。
19强项令:硬脖子县令,指董宣。
强,硬。
项,脖子。
20悉:全,全部。
21班;分发。
22搏击;捕捉打击。
23震栗:害怕得发抖。
9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 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 áng)。
”10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观月记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诗歌鉴赏】强项令董宣原文翻译强项令董宣原文翻译强项令董宣原文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椽。
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
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及当出刑,官属县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
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
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
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
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禽奸贼,故辱斯任。
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
”喜等闻,惧,即时降散。
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侯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26 强项令城西初中班别:15 组别:姓名: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骖乘.( ) chuí( )杀数斛.( ) 以头击楹.( ) 因chì( ) 诏qiǎn( ) 艾绶.( ) fú( )鼓不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后特征.为洛阳令( )(2)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3)大言数主之失.( )(4)将何以理.天下乎( )(5)威不能行.一令乎( )(6)宣悉.以班诸吏( )(7)驻车叩.马( )(8)敝.车一乘(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的词。
(1)使宣叩头谢.主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2)文叔为白衣..时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3)由是搏击..豪强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4)妻子..对哭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文言词在句中的意思。
因匿主家_____________ 威不能行一令乎_______________(1)因 (2)令因格杀之_____________ 帝令小黄门持之_______________大言数主之失______________ 流血被面____________(3)数 (4)被有大麦数斛_______________ 唯见布被覆尸______________将何以理天下乎______________ 敝车一乘______________(5)以 (6)乘葬以大夫礼______________ 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2)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
(3)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文言文《强项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封建社会的官吏制度,了解有关董宣的故事。
2.了解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应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3.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4. 了解古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董宣的故事,进而了解封建社会的官吏制度。
2.学习用人物言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难点了解古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一、预习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
2.读准下列加点的字音。
第一课时范晔(yè) 陈留圉人(yû) 骖乘(cán shàng)以头击楹(yíng) 枹鼓不鸣(fú)臧亡匿死(cáng) 因敕(chì) 艾绶(shòu)二、导入新课。
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社会,讲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古代社会的人们是如何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来学习《董宣执法》,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制状况。
三、正课。
1.教师朗读课文。
2。
学生齐读课文。
3.比照阅读。
对照课文,根据下边注释,大体了解本文叙述的故事。
①征:征召。
②苍头:家奴。
③主:公主的简称,这里指湖阳公主。
④骖乘:陪乘。
⑤驻车叩马:拉住车马。
驻(zhù),停留。
叩(kòu),拉住,勒住。
⑥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大言,大声说。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⑦格杀:打死。
格,击打。
⑧菙杀:用鞭子打死。
菙(chuí)行刑的鞭子或棍子。
⑨良人:平民,百姓。
⑩理:治理。
○11楹:柱子。
○12盖:覆盖。
○13谢主:向公主谢罪。
谢,认错。
○14顿:叩头。
○15据:按,撑。
○16臧亡匿死: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17敕(chì)(皇帝)命令。
○18臧(cáng)隐藏。
现在写作“藏”。
○19强项令:硬脖子县令,指董宣。
强,硬。
项,脖子。
○20悉:全,全部。
○21班;分发。
○22搏击;捕捉打击。
《强项令》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结构。
2.分析董宣形象,学习精神品质,分析写人方法。
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内容臧通“”,班通“”,分发。
箠:,。
箠:。
亡:,。
死:,(4)枹鼓不鸣袍:,。
鼓:,。
伤:,。
(1)后特征为洛阳令。
特征:古义;今义—。
(2)宣两手据地。
据:古义—;今义—。
(3)使宣叩头谢主谢:古义—;今义—。
白衣:古义—;今义—。
(5)妻子对哭妻子:古义—;今义—。
()②因格杀之()③因敕()()②使宣叩头谢主()(3)被①流血被面()②唯见布被覆尸()()()()()()()()()③宣悉以班诸吏()④以宣尝为二千石()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内容一:读课文,讲讲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内容二:课文又是怎样记叙“董宣执法”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内容三: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学习任务任务一:文中董宣、湖阳公主、光武帝各有什么性格?任务二:写出本文的中心主旨。
课题:《强项令》课时:第2课时模块四:当堂训练1、细读选段,用自己的话按要求填空。
(1)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件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事件的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事件的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线句①表明董宣是一个___ ___的人;②表明董宣具有___ ____的精神。
3、“宣悉以班诸吏”说明了什么?4、文中光武帝是怎样一位君主?5、提高能力(1).本文重点叙述了董宣之事,以及面对皇威痛陈的重要性,宁死不向公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