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4%Cu合金定向凝固枝晶_胞晶转变速率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12.13 KB
- 文档页数:5
《Al-Cu-Si三元共晶合金高压凝固组织》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合金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Al-Cu-Si三元共晶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合金材料,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封装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研究Al-Cu-Si三元共晶合金在高压凝固条件下的组织结构及其性能特点。
二、Al-Cu-Si三元共晶合金的基本性质Al-Cu-Si三元共晶合金是一种由铝、铜和硅三种元素组成的合金。
该合金具有共晶成分,即在一定的温度下,三种元素可以形成共晶组织。
这种组织结构使得合金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
此外,Al-Cu-Si三元共晶合金还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三、高压凝固条件下的组织结构研究高压凝固是一种通过提高凝固过程中的压力来改变合金组织结构的方法。
在Al-Cu-Si三元共晶合金的高压凝固过程中,合金的组织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高压凝固条件下,合金的晶粒尺寸减小,晶界更加清晰,同时还会出现一些新的相结构。
这些变化对合金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四、组织结构的形成机制Al-Cu-Si三元共晶合金高压凝固组织结构的形成机制主要受到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在高压凝固过程中,压力的作用使得合金的原子排列更加紧密,晶粒尺寸减小。
同时,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也对组织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可以使合金的组织结构更加均匀,提高合金的性能。
五、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Al-Cu-Si三元共晶合金的组织结构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和性能测试,我们发现高压凝固条件下形成的组织结构具有更高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此外,这种组织结构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热稳定性,使得合金在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六、结论本文对Al-Cu-Si三元共晶合金高压凝固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
定向凝固Fe-Mn-C-Al系TWIP钢枝晶生长行为的研究丁浩;刘建华;闫柏军;刘洪波;申耀祖【期刊名称】《河南冶金》【年(卷),期】2017(025)006【摘要】采用定向凝固技术结合光学显微镜对Fe-Mn-C-Al系TWIP钢的枝晶生长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对生长速率为25 μm/s、50 μm/s、100 μm/s定向凝固TWIP钢试样中的一次和二次枝晶臂间距进行了预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实验速度范围内,实验用钢的凝固组织都为枝晶组织,并且随着抽拉速度的增加,枝晶被明显细化.3种一次枝晶臂间距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综合误差率分别是22.45%、35.64%、78.49%,其中Hunt模型预测效果最好.3种二次枝晶臂间距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综合误差率分别是8.27%、19.70%、41.94%,其中Masana Imagumbai模型可以准确的预测SDAS值.【总页数】5页(P1-4,38)【作者】丁浩;刘建华;闫柏军;刘洪波;申耀祖【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DZ125定向凝固高温合金在不同状态下的超高周疲劳行为研究 [J], 顾玉丽;陶春虎;佘力;何玉怀;曲士昱2.应变比对定向凝固高温合金DZ125低循环疲劳行为影响的研究 [J], 刘金龙;石多奇;杨晓光;包宇;王井科3.定向凝固Fe-6.5wt%Si合金热压缩变形行为研究 [J], 房现石;梁永锋;任松波;林均品;叶丰4.DZ125定向凝固高温合金的超声疲劳行为研究 [J], 顾玉丽;陶春虎;何玉怀;胡春燕5.定向凝固TWIP钢的微观组织及力学行为 [J], 汪聃; 王新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定向凝固定向凝固是指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凝固金属和未凝固金属熔体中建立起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凝固,最终得到具有特定取向柱状晶的技术。
定向凝固是研究凝固理论和金属凝固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备单晶材料和微米级(或纳米级)连续纤维晶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重要方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定向凝固技术发展很快。
由最初的发热剂法、功率降低法发展到目前广泛应用的高速凝固法、液态金属冷却法和连续定向凝固技术。
现代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和导向叶片是用铸造高温合金材料制成,这类材料晶界在高温受力条件下是较薄弱的地方,这是因为晶界处原子排列不规则,杂质较多,扩散较快,于是人们设想利用定向凝固方法制成单晶,消除所有晶界,结果性能明显提高了。
定向凝固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温合金、磁性材料、单晶生长、自生复合材料的制备等力面,并且在类单晶金属间化合物、形状记忆合金领域具有极广阔的应用前景。
制备方法:1. 发热剂法定向凝固技术的起始阶段。
基本原理:将铸型预热到一定温度后,迅速放到水冷铜底座上并立即进行浇注,顶部覆盖发热剂,侧壁采用隔热层绝热,水冷铜底座下方喷水冷却,从而在金属液和已凝固金属中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温度梯度,实现定向凝固。
2. 功率降低法铸型加热感应圈分两段,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不动,在底部采用水冷激冷板。
加热时上下两部分感应圈全通电,在加入熔化好的金属液前建立所要的温度场,注入过热的合金液。
然后下部感应圈断电,通过调节输入上部感应圈的功率,在液态金属中形成一个轴向温度梯度。
热量主要通过已凝固部分及底盘由冷却水带走。
由于热传导能力随着离水冷平台距离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温度梯度在凝固过程中逐渐减小,所以轴向上的柱状晶较短。
并且柱状晶之间的平行度差,合金的显微组织在不同部位差异较大,甚至产生放射状凝固组织。
3. 高速凝固法装置和功率降低法相似,多了拉锭机构,可使模壳按一定速度向下移动,改善了功率降低法温度梯度在凝固过程中逐渐减小的缺点;另外,在热区底部使用辐射挡板和水冷套,挡板附近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局部冷却速度增大,有利于细化组织,提高力学性能。
熔体过热处理对Al-4.7%Cu合金定向凝固力学性能及晶体取向的影响司乃潮;孙克庆【期刊名称】《铸造》【年(卷),期】2007(056)007【摘要】在熔体过热温度Ts分别为750、850、950、1 050 ℃时,研究熔体过热温度对Al-4.7%Cu合金定向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综合热分析仪测定Al-4.7%Cu合金熔体结构特征及变化过程,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定向凝固试样力学性能与非定向凝固的相比,强度提高60%,断后伸长率提高近1倍.断口形貌观察表明,富Cu相明显减少,韧窝数量显著增加.随熔体过热温度提高及过热时间延长,试样强度及塑性提高,随低温保持时间延长,试样强度及塑性变差.Al-4.7%Cu合金枝晶沿择优方向〈100〉生长,且随熔体过热温度提高,(100)晶面衍射强度减弱,表明晶面取向产生分支.Al-4.7%Cu合金过热处理会使熔体结构(即团簇结构)发生一定变化.【总页数】4页(P683-686)【作者】司乃潮;孙克庆【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32.3;TG14【相关文献】1.熔体过热处理对Al-4.7%Cu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 [J], 司乃潮;孙克庆;吴强2.熔体过热处理对定向凝固界面形态及稳定性的影响 [J], 司乃潮;孙克庆;刘海霞3.熔体过热处理对亚共晶Al-Si合金凝固特性和组织的影响 [J], 常芳娥;高玉社;坚增运;周晶;郑超;吕士勇4.探析熔体过热处理对亚共晶Al-Si合金凝固特性和组织的影响 [J], 牛玉5.熔体过热处理对AZ31镁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J], 彭建;余欢;王中国;潘复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l-Cu合金凝固微观组织的三维模拟及优化卜晓兵;李落星;张立强;朱必武;王水平【摘要】A 3D cellular automaton-finite element (CA-FE) method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of Al-Cu alloy at different casting radii, and optimized the solut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solid ph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casting radius changes from 10 mm to 30 mm, the proportion of columnar grains changes from 65.2% to 21.4%. With increasing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rom 500 W/(m2·K) to 5 000 W/(m2·K), the proportion of columnar grains also gradually increases.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in accord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well, and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proportion, size of equiaxed and columnar grains.%采用CA-FE模型,对同一铸件不同尺寸的Al-2%Cu合金凝固微观组织进行三维模拟及预测,并引入空位形成能对固相扩散系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铸件直径分别为20、40和60 mm时,柱状晶占总晶体比率分别为65.2%、52.1%和21.4%,逐渐减少,而等轴晶所占比率逐渐增加;当换热系数由500 W/(m2.K)增大到5000W/(m2.K)时,同一铸件中不同直径的铸件凝固组织中柱状晶组织比例显著增大.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等轴晶和柱状晶的分布位置、比例和大小.【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年(卷),期】2011(021)009【总页数】7页(P2195-2201)【关键词】Al-Cu合金;3D元胞自动机;固相,扩散系数;凝固组织【作者】卜晓兵;李落星;张立强;朱必武;王水平【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与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2;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2;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与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2;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2;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2;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2;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292铸件中的细小晶粒能够提高材料的强度与韧性,因而预测微观组织形成是控制晶粒尺寸、形貌和铸件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
Al-7Si-0.36Mg合金定向凝固一次枝晶臂间距实验和模拟陈瑞;许庆彦;柳百成【摘要】通过Al-7Si-0.36Mg合金定向凝固实验和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展定向凝固枝晶形貌演化和一次枝晶臂间距选择过程的实验和模拟。
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凝固条件下,一次枝晶臂间距范围是一个连续的变化区间。
在恒定温度梯度和不同凝固速度条件下,测得Al-7Si-0.36Mg合金一次枝晶臂间距上限值(λmax)、下限值(λmin)和平均值(λave)以及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且上限值和下限值的比值接近3。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吻合程度明显优于Hunt−Lu等解析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CA模型在枝晶定向凝固过程枝晶形貌演化模拟和枝晶臂间距预测等方面的准确性。
结合模拟研究和文献调研分析影响定向凝固一次枝晶臂选择的因素,包括抽拉速度v、温度梯度G、界面能大小、溶质扩散系数DL、枝晶生长取向与热流方向的偏离角度θ等。
%The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dendritic morphology evolution and primary dendrite arm spacing selection process of Al-7Si-0.36Mg alloy were studied by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experiments and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continuous range of primary dendrite arm spacing under the given solidification condi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given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various solidification velociti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rimary dendrite arm spacing parameters (λmax,λave,λmin) of Al-7Si-0.36Mg alloy and growth velocity were expressed, andλmax/λmin≈3.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a quite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is better than predicted results of Hunt-Lu model. The comparisons reveal that the present CA model has a high accuracy in simulating the evolutionof dendrite morphology and predicting primary dendrite arm spacing in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Based on the predictions and related literatur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lection of primary dendrite arm spacing, such as growth velocity v, temperature gradient G, interfacial energy effect, solut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L, as well as the de viation angleθbetween the dendrite growth direction, and heat flux direction were analyzed.【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10页(P2613-2622)【关键词】定向凝固;枝晶臂间距;生长速度;元胞自动机;数值模拟【作者】陈瑞;许庆彦;柳百成【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290定向凝固铸件中枝晶形貌及特征直接影响着铸件最终力学性能,因此,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定向凝固过程中枝晶的演化规律,有助于控制枝晶的形成过程,进而达到对铸件性能进行有效预测和控制的目的[1]。
Al-7Si-0.36Mg合金定向凝固一次枝晶臂间距实验和模拟陈瑞;许庆彦;柳百成【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通过Al-7Si-0.36Mg合金定向凝固实验和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展定向凝固枝晶形貌演化和一次枝晶臂间距选择过程的实验和模拟。
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凝固条件下,一次枝晶臂间距范围是一个连续的变化区间。
在恒定温度梯度和不同凝固速度条件下,测得Al-7Si-0.36Mg合金一次枝晶臂间距上限值(λmax)、下限值(λmin)和平均值(λave)以及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且上限值和下限值的比值接近3。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吻合程度明显优于Hunt−Lu等解析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CA模型在枝晶定向凝固过程枝晶形貌演化模拟和枝晶臂间距预测等方面的准确性。
结合模拟研究和文献调研分析影响定向凝固一次枝晶臂选择的因素,包括抽拉速度v、温度梯度G、界面能大小、溶质扩散系数DL、枝晶生长取向与热流方向的偏离角度θ等。
【总页数】10页(P2613-2622)【作者】陈瑞;许庆彦;柳百成【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290【相关文献】1.温度梯度对定向凝固Al-4.5%Cu合金一次枝晶间距的影响 [J], 司乃潮;许能俊;司松海;李云达;史剑2.合金定向凝固一次枝晶间距模拟 [J], 张显飞;赵九洲3.熔体对流对Pb-26%Bi亚包晶合金定向凝固初生相的一次枝晶间距的影响 [J], 胡小武;李双明;高思峰;刘林;傅恒志4.熔体对流对Pb-26%Bi亚包晶合金定向凝固初生相的一次枝晶间距的影响 [J], 胡小武;李双明;高思峰;刘林;傅恒志5.凝固速率对定向凝固合金DZ22枝晶臂间距和枝晶偏析的影响 [J], 刘忠元;李建国;傅恒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的生长形貌是影响合金组织性能以及缺陷形成的重要因素。
Al-Si 合金具有优异的铸造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能,是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铸造铝合金,占铝铸件产量的85%~90%,且适用于各种铸造方法。
大多数的铸造缺陷往往出现在合金凝固的最后阶段,而铝硅共晶体是铝硅合金凝固最后阶段的主要组织,铝硅共晶体的生长形态是影响合金性能的重要因素。
20世纪60年代,Kim 和Heine [1]对变质和未变质共晶铝硅合金的凝固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变质合金中共晶体倾向于从铸件表层向中心生长,而未变质合金中共晶体在熔体中沿任意方向生长。
A.K.Dahle 等[2-7]对铝硅合金共晶凝固形核与生长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未变质A356合金中有独立形核的共晶团且大部分α-Al 共晶体和树枝状α-Al 晶体取向一致,说明先析出α-Al 相是共晶体有效形核核心;另外还发现未变质工业铝硅合金中共晶体的形核是充分的,而未变质高纯铝硅合金中只有很少共晶团形成。
加入Sr 后,工业铝硅合金中形核率降低,而对高纯铝硅合金无明显影响。
蔡惠民和孙伟成等[8-10]对共晶凝固的机制及组织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凝固条件不同得到的硅晶体形貌差别很大。
然而,他们的研究重点都是共晶组织的微观形成机制,探讨共晶组织中α-Al 相和Si 相的生长形态和相互关系,而没有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共晶体的生长形态。
铝硅合金凝固后期往往是共晶体的凝固过程,也是合金中微孔大量形成的阶段,本文研究了不同凝固条件下共晶体的生长形态,这将对研究铝合金中微孔的形成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由于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形貌演化是一个涉及热量、质量和动量传输,以及界面动力学和毛细作用效应的自由边界问题,这一问题的复杂性造成目前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上存在许多障碍,故在一黄婉如,廖恒成,吴申庆,孙国雄(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89)摘要:对Al-13Si-0.2Sr-0.35Mg 合金进行了一系列单向凝固实验,研究了界面前沿温度梯度G L 和生长速度R 对铝硅合金共晶生长形态的影响。
Al 4%Cu合金定向凝固枝晶/胞晶转变速率的研究Research of Dendrite/Cellular Int erfacial T ransitionalV elocity in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Al 4%Cu Alloy屈 敏,刘 林,张卫国,赵新宝,张 军,傅恒志(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QU M in,LIU Lin,ZH ANG Wei g uo,ZH A O Xin bao,ZH ANG Jun,FU H eng zhi(State Key Labo rato ry of Solidificatio n Pro cessing,N orthw estern Polytechnical U niversity,Xi an710072,China)摘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对比研究Al 4%(质量分数)Cu合金定向凝固胞晶/枝晶转变过程,得到胞晶/枝晶转变发生在尖端半径变化的拐点处。
采用K GT模型与非平衡效应研究与胞晶/枝晶转变过程相对应的高速枝晶/胞晶转变特征。
结果表明:尖端半径和界面温度均随抽拉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到达临界值后又急速增大。
枝晶/胞晶转变发生在尖端半径和界面温度的拐点处,即在尖端半径和界面温度最小时发生转变;溶质截留在枝晶/胞晶转变过程中作用明显,大大减小了微观偏析。
关键词:定向凝固;枝晶/胞晶转变;界面温度;尖端半径;溶质截留中图分类号:T G113 1;T G111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4381(2008)12 0001 05Abstract:T he transition from cellular to dendrite w as obtained at the spindle o f tip radius by compa r ing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 n Al 4%Cu allo y during directional so lidification.It w as found that the tip radius fell quickly in cellular stag e but fell slow ly in dendr ite stag e.The KGT(W. Kurz,B.Giovano la and R.T rivedi)m odel and non equilibrium effect w ere applied to research the tip radius and interface tem perature in o rder to obtain the transitional char acteristic from dendrite to cel lula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ip r adius and interface tem perature w ere both decreased w ith in creasing w ithdraw al rate,after r eached the cr itical points,finally turned to rise sharply.It w as even tually obtained that the transitio n from dendrite to cellular w as occurred at the spindle of tip r adiusand tem perature,that w as the tip radius and tip tem perature reached minimum,V Rmin and V Tmin.Mor eo ver,solute tr apping becam e obvious during the transitio n,w hich led to decrease o f microseg reg a tion.Key words:directional so lidification;dendrite to cellular transition;inter face temperature;tip radius; solute trapping凝固界面形态演化与选择直接决定了实际材料和铸件的凝固组织特征和性能,由于定向凝固过程的可控性及其在凝固理论研究上的重要性,因此定向凝固界面形态演化及其稳定性一直是物理学家和材料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1953年,Charm er s等[1,2]首先提出了成分过冷理论,该理论首次对胞晶和枝晶的形成提出了初步的解释,但是也存在着诸如把平衡热力学应用到非平衡的动力学之中等不足。
鉴于这些问题,Millins和Seker ka[3,4]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界面稳定性的线性动力学理论。
预言了快速的绝对稳定性现象。
但是对更高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的演化规律,特别是凝固体系在靠近绝对稳定速度时的枝晶/细胞晶的凝固行为仍缺少解释。
近来,郭景杰[5]采用相场模拟方法对T i55 Al45高速下形态演化进行研究,发现了胞枝晶/细胞晶转变现象。
Xu[6]采用激光重熔、甩带法和Bridgman定向凝固三种方法得到了片状枝晶和细胞晶,但是该转变的系统条件均发生变化,不具可比性。
以上工作虽然得到了枝晶/胞晶转变现象,但具有一定偶然性,对其他合金的转变速率无法起到借鉴作用,不具通用性。
实际上,由于枝晶/胞晶转变的发生需要很大的速度,一直无法估算,枝晶/胞晶转变很难得到。
而且凝固过程中的淬火速度本来就很快,因而很难确定淬火界面的位置[7]。
鉴于这个问题,大量学者[8-14]长期致力于高速下的界面形态演化的研究,虽然尚未得到明确的转变机理,但是发现了低速下枝晶界面不稳定的基本思想对高速下枝晶组织的不稳定同样适用,得到了枝晶/细胞晶转变是与低速的胞晶/枝晶转变相对应的,这对以后研究高速枝晶/胞晶转变奠定了基础,为研究枝晶/胞晶转变指明了方向。
研究高速下枝晶/细胞晶的转变,无论对理论还是实验研究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可极大改善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因此,本工作以A l 4%(质量分数,下同)Cu 合金为对象进行研究,从胞晶/枝晶转变入手,结合实验和理论对比研究胞晶/枝晶转变特征,根据胞晶/枝晶的转变特征,考虑到非平衡效应,通过KGT 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枝晶/细胞晶转变的机理特征,从而得到发生枝晶/胞晶转变的速率,对实验研究枝晶/胞晶转变起到指导性作用。
1 实验方法Al 4%Cu 合金采用A l Cu 中间合金(Cu 含量51 87%)和99 99%超纯铝在真空感应炉中配制而成,熔化后浇入内腔直径为60mm,高为180m m 的蜡模中,然后切割成直径为3 5m m,长为120mm 的试棒。
将试棒表面打磨光滑,用丙酮清洗,在定向凝固电阻炉中加热至1000 并保温30min,然后按设定的速率进行抽拉,并采用气动装置进行液淬。
实验完成后对试样进行打磨抛光,用Kroll 腐蚀剂(H 2O !H NO 3!H F)进行微观腐蚀,采用Leica DM4000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组织。
通常条件下,胞晶呈整齐的棱柱状生长,从试样纵切面中,并不能保证所得的胞晶为生长过程中最大轴向切面的胞晶,因此,在本研究中,胞晶尖端半径R 是通过测量横截面的六方胞的半径而得到,尖端半径即为六边形长轴的一半,如图1a 所示。
枝晶尖端为旋转抛物面状,尖端半径R 可通过做内切圆的方法得到[15],圆心到切点的距离即为枝晶尖端半径,见图1b。
图1 胞晶/枝晶尖端半径R 测量示意图 (a)胞晶测量法;(b)枝晶测量法[15]Fig.1 Sk etch of cellu lar/dendrite tip radiu s R measur ement (a)measurement of cellular;(b)measu rement of d endrite [15]胞晶横截面微观组织如图2所示。
测量过程中,对同一速率下的胞晶/枝晶,选取5个不同的区域,重复测量尖端半径3-5次,然后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尖端半径有效值。
2 实验结果对Al 4%Cu 合金界面形态演化进行研究,得到凝固界面由胞晶转化为枝晶界面,如图3所示。
抽拉速率V =10 m/s 时,凝固界面为典型的胞晶界面,胞晶排列整齐,如图3a 所示;抽拉速率增加到15 m/s 时,凝固界面由胞晶向枝晶过渡,如图3b 所示,凝固界面中胞晶和胞状树枝晶共同存在,枝晶雏形出现,但整图2 胞晶微观组织横截面图Fig.2 T ransverse section of cellular micros tru cture体仍为胞晶;速率增加到50 m/s 时,如图3c 所示,界面形态主要以枝晶为主,二次枝晶出现,但总体而言,枝晶并不发达;凝固速率增加到100 m/s时,枝晶变得非常发达,呈整齐列状晶排列,二次枝晶臂完全显露。
此时界面形态由胞晶向枝晶转变彻底完成,如图3d所示。
图3 胞晶/枝晶转变界面形态演化图 (a)V=10 m/s;(b)V=15 m/s;(c)V=50 m/s;(d)V=100 m/sFig.3 Th e interface morph ologies evolu tion from cellular to dend rite(a)V=10 m/s;(b)V=15 m/s;(c)V=50 m/s;(d)V=100 m/s定向凝固胞晶向枝晶转变过程中,界面形态发生了变化,同样微观组织参数,如一次间距,尖端半径等也会相应的变化。
通过对胞/枝晶尖端半径进行研究,得到胞晶/枝晶转变过程中尖端半径变化规律,如图4中黑点所示。
结果显示,在胞晶向枝晶转变过程中,尖端半径发生了明显变化。
3 分析与讨论3 1 枝晶/胞晶转变如上所述,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低速下枝晶界面不稳定的基本思想对高速下枝晶组织的不稳定同样适用,枝晶/胞晶转变与低速的胞晶/枝晶转变是相对应的。
因此研究枝晶/胞晶转变,只有首先从胞晶/枝晶转变入手,从实验和理论方面对比研究其转变的内在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分析高速枝晶/胞晶转变的内在特征,进而根据其内在特征研究枝晶/胞晶转变速率,为实验中得到枝晶/胞晶转变奠定基础。
枝晶/胞晶转变过程已严重偏离了稳态的平衡凝固,达到了非平衡凝固[9]。
而非平衡凝固过程中界面动力学效应非常重要,不可忽略,其主要表现为界面动力学过冷度。
在低速凝固中,动力学效应对该过程的影响并不大,通常均忽略掉;其次,由非平衡效应引起的溶质成分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溶质分配系数等均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