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 微型生物监测-浮游生物的测定
- 格式:pptx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38
水污染的生物群落监测方法水生生物监测断面布设的原则和方法一、水生生物监测断面布设的原则(一)断面布设要有代表性在不同的水域或不同的污染区内,浮游生物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对一个水域进行调查时,所采的样要对调查内容有代表性。
如:调查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必须在排污口附近设采样点。
(二)与水化学监测断面布设的一致性水生生物指标是评价水质和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要和化学指标做相关分析,才能说明水质状况。
所以要求在时间上、空间上与化学采样一致。
(三)断面布设要考虑水环境的整体性如:污染物排入河流后,河流本身有一自净作用,下游的污染要减轻,所以在下游要设断面。
(四)断面布设的经济性(人力、物力、交通、安全)(五)断面布设的连续性采样点一旦布设,就不要轻易改动,要考虑长期变化趋势。
二、布点方法(一)河流至少设三个断面:对照断面:排污口上游污染断面:排污口附近(一般在下游500~1000 m)观察断面(或称消减断面):排污口下游(一般在下游1500m以远),可多设几个。
有支流的,支流下要设断面。
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水流平缓、无急流湍滩处。
每个断面的采样数可视河流宽度而定:宽度<50m,在河中心设1个采样点;宽度=50~100m,设左右2个采样点;宽度>100m,设左、中、右3个采样点。
(二)湖泊、水库①入湖口区(入库口区):说明进来的水是什么水?可做对照)②湖(库)中心区③出口区④最深水区(如湖北东湖,最深水区污染最重,中心区污染较轻)⑤沿湖(库)边排污口区:(了解不同工厂排放的污水对水质及水生生物的影响,如丫儿湖周围有很多工厂排污)⑥相对清洁区首先了解地理位置,了解哪些地方比较清洁。
在做环境评价报告书时首先要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搞清楚。
对于特殊水体,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设点。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课时授课计划项目一 浮游生物的测定浮游生物(plankton ):指随波逐流地生活在水体中的微型生物。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浮游动物鉴定方法浮游动物鉴定方法浮游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微小生物,广泛存在于淡水和海水中。
它们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不仅是海洋食物链中的关键环节,还是水质评估和生物监测的重要指标。
因此,准确鉴定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研究非常重要。
在浮游动物鉴定中,通常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以确定它们的形态特征、结构和颜色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浮游动物鉴定方法:1. 样本采集:在水体中采集浮游动物样本时,应选择透明的容器,避免样本被污染或破坏。
最好在采样后尽快进行观察,以确保浮游动物的活性和形态特征的完整性。
2. 样本制备:取一小部分浮游动物样本,加入适量的水,使其浓度适中。
然后,将样本放置在载玻片上,覆盖一个薄玻片,并用透明胶带固定,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3. 显微镜观察: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使用适当的倍率进行观察。
通常,10倍或40倍的放大倍率足够观察浮游动物的结构和特征。
4. 形态鉴定:通过观察浮游动物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鳃、触角等,来确定它们的种类。
此外,还可以观察其运动方式和行为模式等特征。
5. 参考资料和专家咨询:在鉴定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的浮游动物分类书籍、图鉴和在线数据库,以了解更多关于特定种类的信息。
此外,也可以咨询专家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鉴定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浮游动物的鉴定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并且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因此,在进行浮游动物鉴定之前,建议获得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浮游动物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样本采集、样本制备、显微镜观察、形态鉴定和参考资料等步骤。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和分布,为环境保护和生态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测量方法自赵文《水生生物学》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存在生物体的数量或质量。
现存量若以个体数表示则可称为丰度或(数量)密度,单位为个/L。
若以质量表示则可称为生物量,单位为mg/L。
采集方法:一采水器采水后沉淀分离(适用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二用网过滤(适用于枝角类、挠足类等甲壳动物)。
仪器:采水器,(25#)浮游生物网,显微镜,计数框(计数原生动物用0.1ml计数框,计数轮虫和甲壳动物用1ml计数框)解剖镜,毛细管,目测微尺一采集1 设站根据浮游动物的分布设站。
2 采水层次由水体的深度决定。
切不可之采一个表层或一个底层水样。
(据夏季调查,东湖B站(水深4m左右),在2m的水层区,甲壳动物的数量约占31%,而入2m一下的水层占69%左右。
同时还发现,在夏季,一般幼体喜欢在表层,成体在深层。
)分层方法:是每隔0.5m或1m,甚至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得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许多水库或深水湖泊,水深20m以上,这种水体在夏季及冬季存在温跃层(或称变温层)。
由于在温跃层一下缺乏光照,浮游植物数量极少,依赖植物生存的浮游动物数量也相应减少。
如果从养殖角度而言,只取温水层以上的水层就足够了。
3 采水量浮游动物不但种类组成复杂,而且个体大小相差也极悬殊。
因此要根据它们在水体中的不同密度二采不同的水量。
(目前计数原生动物、轮虫的水样量以1L为宜,枝角类、桡足类则以10~50L较好。
)4 采集时间采样时间要尽量保持一致。
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为好。
在长江中下游采集,如果采集四次,则春、夏、秋、冬各一次。
如果只采一次,则应在秋季(9、10月)进行为好。
(这是因为9~10月正是鱼类摄食旺季,为鱼类生长的最佳时期,如果此时有较高的现存量,则可认为该水体中有较大的供铒能力。
)浮游动物样品的固定,原生动物和轮虫可用碘液或福尔马林,加量同浮游植物(一般可与浮游植物合用同一样品)。
浮游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监测技术研究一、浮游生物的概念及重要性浮游生物是自然界种类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可以在海洋及淡水中生长繁殖,并居于食物链的基础位置。
浮游生物使海洋或淡水生态系统保持着稳定的结构,是海洋、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能量传递者和生态效应的产生者。
浮游生物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在全球气候变迁与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浮游生物监测的意义浮游生物监测指的是及时进行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质量以及分布区域等信息的采集、分析与评价,以揭示海洋、淡水生态系统的变迁趋势及其反映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通过浮游生物监测,可以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及时掌握水环境的安全情况,保障和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对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渔业生产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浮游生物监测还可提供关于全球变暖、气候变迁等大量的信息。
三、浮游生物监测技术研究现状1.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技术样品采集是浮游生物监测的重要环节之一,现代浮游生物采样技术可以分为表层采样、垂直采样和连续采样等。
常用的表层采样可以采集水平方向(网口直径一般在0.2-2mm范围内),垂直方向(采样设备一般为Niskin瓶、Rosette等),还可以进行自流采集。
通过表层采集,可以获得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密度等基本生态信息;而通过垂直采样,则可以了解生态层、温度、盐度、光照等相关信息。
2.浮游生物显微镜检测技术浮游生物显微镜检测技术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浮游生物的形态、结构、大小、颜色、质地及数量等生物学特征,以确定其种类和数量。
与其他浮游生物监测技术相比,浮游生物显微镜检测技术具有高度精确、准确性高等优点。
但它存在着处理样品的时间比较长、技术门槛高、自动化程度低等不足。
因此,目前往往采用将自动化技术与显微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浮游生物显微检测的效率、准确性。
3.流式细胞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是浮游生物监测中新兴的一个技术,其依靠流式细胞仪对浮游生物进行高通量快速检测。
一、浮游生物的测定浮游生物(plankton)是指悬浮在水体中的生物,它们多数个体小,游泳能力弱或完没有游泳能力,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
浮游生物可划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在淡水中,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它们以单细胞、群体或丝状体的形式出现。
浮游动物1:要由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组成浮游生物是水生食物链的基础,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浮游生物对环境变化反应很敏感,可作为水质的指示生物,所以在水污染调査屮,浮游生物也常被列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一)采样1.点位设置釆样点的设置要有代表性,采到的浮游生物要能真正代表一个水体或一个水体不同区域的实际状况。
在江河中,应在污水汇入口附近及其上下游设点,以反映受污染和未受污染的状况。
在排污口下游则往往要多设点,以反映不同距离受污染和恢复的程度。
对整个调査流域,必要时按适当距设置。
在较宽阔的河流中,河水横向混合较慢,往往需要在近岸的左右两边设置。
受潮汐影响的河流,涨潮时污水可能向上游回溯,设点时也应考虑。
在湖泊或水库中,若水体是圆形或接近圆形的,则应从此岸至彼岸至少设两个互相垂直的采样断面。
若是狭长的水域,则至少应设三个互相平行,间隔均匀的断面。
第一个断面设在排污口附近,另一个断面在屮间,再一个断面在靠近湖库的出口处。
此外,采样点的设置尽可能与水质监测的采样点相一致,以便于所得结果相互比较。
如若有浮游生物历史资料的,拟设的点位应包括过去的采样点,便于与过去的资料作比较。
在一个水体里,要在非污染区设置对照采样点,如若整个水体均受污染,则往往须在邻近找一非污染的类似水体设点作为对照点,在整理调査结果时可作比较。
2.采样深度浮游生物在水体中不仅水平分布上存差异,而只垂直分布上也有不同。
若只采集表层水样就不能代表整个水层浮游生物的实际悄况。
因此,要根据各种水体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取样层次.如在湖泊和水库中.水深5m以内的,采样点可在水表面以下0.5、1、2. 3和4m等五个水层采样,混合均匀,从其屮取定量水样,水深2m以内的.仅在0.5m 左右深处采集亚表层水样即可,若透明度很小.可在下层加取一水样,表层样混合制成混合样。
水质监测中的生物监测方法
水质监测中的生物监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浮游生物监测:通过采样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来评估水体的营养状况和生态状况。
常用的测定指标包括浮游植物丰度、种类组成和浮游动物丰度。
2. 底栖生物监测:通过采集水体底栖生物,包括底栖动物和底栖植物,来评估水体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
常用的指标包括底栖植物丰度、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底栖动物多样性。
3. 鱼类监测:通过采集水体中的鱼类,通过分析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健康状况,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生态状况。
4. 病原体监测:通过分析水体中的病原体,如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来评估水体的卫生状况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5. 水生生态系统监测:通过对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观测和评估,包括水体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来综合评估水体的生态完整性和环境质量。
这些生物监测方法能够提供更全面和综合的水质评估信息,帮助监测人员了解水体的生态状况和生物多样性,判断水质的变化和受污染程度。
同时,生物监测方
法也可以用于评估水体的健康风险和生物安全性。
浮游动植物调查方法1.方法与原理1.1采样点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分布不是很均匀的,通常因水体形态、深度、水源几出口、风、光照以及其他环境条件而差异,因此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采样。
在一般情况下,湖泊的湖湾和中心部分,沿岸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不同。
当有风引起水流时,浮游生物多聚集在水流冲击的下风向一侧,总量较高。
此外,水源入口处,不同时间各水层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不同。
采样点的数目根据水体的具体条件而定。
水体面积大的,条件复杂的,采样点要多些;要有较高人力、时间和经费等条件允许的,采样点也可以多些。
1.2采集采集工具主要有采集网和采水器。
当一般定性采集时,可站在船舱内或甲板上,将采集网系在竹竿或木棍前端,放入水中作∞形循回拖动(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拖动速度不要超过0.3米/秒。
如若拖动太快,水在网内会发生回流,将使网内的浮游生物冲到网外。
当一般定量采集时,各种类型的采水器均可使用,但一定要能分层采水。
在水深不超过10米的水体采样时,可用自制的采水器。
采水器可以采集到那些易从网孔中漏失的微小浮游生物。
但因采集水量有限,很难采到密度较稀和游动能力强的较大类型种类。
1.3固定和保存采到的样品必须在5分钟以内加以固定。
常用的固定液有福尔马林、刘哥氏液、甘油—福尔马林保存液、Rodhe碘固定液。
福尔马林为含有40%甲醛的药品。
一般按每100毫升水样加入约4毫升福尔马林(含1.6%甲醛),也就是说用4%福尔马林固定。
1.4浓缩化学沉淀法:所才水样用福尔马林加以固定静置1—2昼夜使之沉淀,用宏吸管吸去上面清夜,将下层包括沉淀物的浓液移入小容器中,再静置沉淀。
必要时可反复进行,直到浓缩到10—50毫升为止。
1.5观察与鉴定对所采到的浮游生物种类进行全面的种的鉴定,是一项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的工作,常常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协同进行。
种类鉴定可采用检索表和图鉴相结合的方法。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浮游微生物的测试作业指导书1.目的检测灌注间、微生物室空气的浮游微生物状况。
2.适用范围适用于无菌线洁净室、糖房及微生物室的空气浮游微生物状况。
3.职责3.1微生物检验员和在线品控员负责空气浮游微生物的取样;3.2微生物领班负责监督本文件的执行。
4.定义无5.程序5.1 设备及试剂M Air T 测试仪(Isolator system)灭菌过的空气采样培养皿Plate Count Agar(PCA)孟加拉红琼脂5.2 平皿的准备参见《倒平板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样品的培养测试条件》。
5.3 M Air T(Isolator system)测试仪的使用及取样程序5.3.1 生产开始前先将配套的导管及相关装置放入高温灭菌釜中 121℃灭菌 15 分钟,待产程 SIP 结束后安装,生产结束取回再灭菌,如此循环。
5.3.2 在无菌线 SOP 结束后 30 分钟左右开始取样。
打开主机,按下ON/OFF 按键.按照洗瓶区、旋盖区各取 1000L/4 小时的频率,分别设定空气总的取样量、循环次数、间隔时间。
如,以 4 小时一次的 SOP 频率为例,设置总的空气取样量为 1000L,循环次数为 4 次,间隔时间为 7 分钟。
为防止培养皿里的培养基被风干,每个 SOP 次更换一个新的培养皿,并重新设置取样程序。
细菌总数和酵母&霉菌轮换检测。
5.3.3 用 75%酒精喷撒取样连接口两端和双手进行消毒,戴上医用手套,将培养皿摆放进测试仪的培养皿安装槽内,培养皿周边的突起手柄应与培养皿安装槽内的凹陷部分相吻合。
按住培养皿的手柄.取下培养皿的盖子放在台面上,注意盖子的内侧朝下。
5.3.4 快速将上盖装上并旋紧,打开取样连接口开关。
5.3.5 接下来快速按下 START 键,检测仪开始进行取样。
5.3.6 取样结束后,取下上盖,然后盖上培养皿的盖子。
5.3.7 紧捏住培养皿的四周将培养皿从测试仪中取出。
5.3.8 在培养皿底或盖子上做好标识,包括生产线别,取样点,取样日期和时间。
体视镜浮游生物观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利用体视镜对浮游生物进行观察,通过对样本的采集、处理和观察,对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特征进行了初步了解。
实验结果显示,在观察的浮游生物中,种类繁多,数量较多的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其形态各异,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
引言:浮游生物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们广泛分布于水体中,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浮游生物对水体的水质、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本实验采用体视镜进行观察。
材料与方法:1. 样本采集:在水体中用浮标固定一定面积的样本网,使其暴露在水面上,然后将样本网缓缓放入水中,以保证样本的完整性。
2.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样本网缓缓取出,将样本网上的浮游生物放入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样,使其能够顺利观察。
3. 体视镜观察:将容器放在体视镜下方,用目镜观察器具进行观察。
首先要调整好体视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使观察的图像清晰可见。
4. 记录数据:通过观察,记录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特征,并绘制相应的观察图。
结果与讨论:通过体视镜观察,我们发现浮游生物的种类繁多。
其中,浮游植物主要有藻类和浮游细菌。
藻类多为绿藻、硅藻和蓝藻等,形态多样,有的呈丝状,有的呈球状。
浮游细菌则呈球状或杆状,数量较多。
这些浮游植物具有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浮游动物提供养分。
浮游动物的种类也非常丰富。
常见的浮游动物有浮游甲壳类、浮游虫类和浮游软体动物等。
浮游甲壳类主要有浮游蟹和浮游虾,它们的身体覆盖有坚硬的外壳,能够提供保护。
浮游虫类则有浮游毛虫和浮游幼虫等,它们的身体柔软,多呈纺锤状或条状。
浮游软体动物主要有浮游贝和浮游蛞蝓,它们没有外壳,身体柔软。
这些浮游动物在水体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它们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水质的重要指示生物。
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浮游生物的数量较为丰富。
特别是在浮游植物中,数量相对较多,这是因为浮游植物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