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丰度和多样性研究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11
海洋浮游植物的形态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研究海洋浮游植物的形态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研究摘要: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其形态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研究对于揭示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通过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海洋浮游植物的形态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1. 引言海洋浮游植物是指在海洋中漂浮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微小植物。
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基础,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对地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海洋浮游植物的形态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是其生存和繁殖的基础,也是它们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分布和功能差异的重要原因。
2. 海洋浮游植物的形态多样性海洋浮游植物的形态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其细胞结构、大小、形状、色素组成和运动方式等方面。
根据其大小,可以将海洋浮游植物分为大型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植物。
大型浮游植物通常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藻类,如硅藻、钙藻等,它们在海洋中形成大规模的藻华现象。
微型浮游植物由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组成,包括硅藻、甲藻、隐藻等。
除了细胞大小不同外,海洋浮游植物还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如不同形状的细胞、不同色素组成的叶绿素等。
3. 海洋浮游植物的环境适应性海洋浮游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主要包括对光、温度、盐度、营养盐和悬浮物等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其生存和繁殖的基础,它们能够通过调整光合色素的组分和光合作用的效率来适应不同光照强度的环境。
温度和盐度是海洋环境中的两个基本参数,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它们能够通过细胞膜的调节和渗透调节等机制来适应不同的温度和盐度条件。
此外,浮游植物还对营养盐和悬浮物等环境因子的浓度和组成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4. 海洋浮游植物的形态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海洋浮游植物的形态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
形态多样性使浮游植物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同的竞争和生存优势,从而影响其在水柱中的分布和生物量变化。
北戴河海域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微微型浮游植物是指细胞直径在0.2-3μm之间的浮游植物,包括聚球藻、原绿球藻和真核微微藻类,通常在贫营养水体中是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
本文于2011和2012年5-10月对秦皇岛北戴河海域爆发微微型浮游植物(即抑食金球藻,Aureococus anophagefferens)褐潮爆发前后水体分级叶绿素a进行调查,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法对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聚球藻丰度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研究小型、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对总径叶绿素a贡献率和各粒径叶绿素a分布特征,分析了海域在褐潮期间和非褐潮期间的海水浮游生物粒径组成。
6月初是褐潮爆发期间,6月整个调查海域范围内叶绿素a 平均含量为10.85±5.13μg/L,非褐潮期间8-10月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为5.50±3.60μg/L。
褐潮期间和非褐潮期间各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对叶绿素a总量的贡献率有所差异,褐潮期间6月小型(Microphytoplankton,>20μm)、微型(Nanophytoplankton,2~20μm)和微微型(Picophytoplankton,0.74~2μm)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分别为2.1%、48.3%和49.6%。
非褐潮期间7月小型、微型、微微型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分别为14.4%、51.6%、24.0%。
对北戴河海域微微型浮游生物进行两年的调查发现,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丰度在1.28×105~2.26×109cells/L,聚球藻丰度在2.20×105~8.32×108cells/L之间。
微微型真核植物丰度低值区出现在调查海域的西北地区。
聚球藻丰度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调查区域的东北部水域。
2011年和2012年共同特征是微微型真核生物细胞丰度在6-7月最高,8月逐渐减少,9-10完全回归正常的微微型生物类群比例;2011年聚球藻的丰度8月最高,7月上旬最低。
桑沟湾微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布的季节变化赵燕楚;赵丽;张武昌;刘素美;蒋增杰;方建光;赵苑;肖天【期刊名称】《海洋科学》【年(卷),期】2018(042)005【摘要】于2013年4月、7月、10月和2014年1月,分四个季节在桑沟湾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桑沟湾微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统计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四个季节中桑沟湾聚球藻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04×103~408.59×103个/mL、0.01~102.15 mg/m3,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21×103~99.64×103个/mL、0.31~149.46 mg/m3,异养细菌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34×105~50.16×105个/mL、6.68~100.32 mg/m3.四个季节中,夏季桑沟湾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高于其他季节.异养细菌对微微型浮游生物总生物量的四季平均贡献为62.11%,高于自养微微型浮游生物;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占自养微微型浮游生物总生物量比例最高,平均可达86.85%.统计分析显示温度、叶绿素a和营养盐浓度是影响桑沟湾微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上述结果为桑沟湾生态环境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总页数】10页(P145-154)【作者】赵燕楚;赵丽;张武昌;刘素美;蒋增杰;方建光;赵苑;肖天【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相关文献】1.流式细胞术在微型浮游植物研究中的应用Ⅰ、流式细胞术对微型浮游生物丰度测量方法的探讨 [J], 张利华2.辽东湾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及季节变化 [J], 于旭光3.桑沟湾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分布的季节变化 [J], 于莹;张武昌;蒋增杰;赵苑;丰美萍;李海波;肖天4.渤海湾近岸海域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J], 于莹;周锋;房恩军;郭彪;张博伦;张武昌5.桑沟湾养殖水域微微型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 [J], 李凤雪;张志新;蒋增杰;杜美荣;高亚平;姜娓娓;李文豪;董世鹏;侯兴;王军威;张义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发现和研究进展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而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对海洋生物的生态功能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发现和研究进展,包括对多样性的认识、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新发现的重要成果。
一、对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海洋微生物多样性指的是海洋中各类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度的多样性。
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真核微生物等,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
过去,科学家认为海洋微生物种类有限,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远远超乎想象。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了解海洋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1. 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目前研究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该技术,科学家可以对海洋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广泛的测序,并识别其中的物种和功能。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加快对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速度,并揭示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
2. 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是研究微生物群落中个体基因组信息的重要技术。
它通过对微生物群落整体的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构成和功能特征。
通过元基因组学技术的应用,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三、新的研究进展和重要成果1. 海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揭示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元基因组学的应用,科学家们已经能够揭示海洋微生物群落的复杂结构。
他们发现海洋微生物群落中存在着大量的未知物种,并发现了一些新的微生物分类单元。
这些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2. 海洋微生物功能的研究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基因,揭示了微生物参与海洋碳循环、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等重要功能的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3. 海洋微生物的应用前景海洋微生物不仅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峡水库干流库区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侯垚瑶;刘科赛;李诗;刘细霞;侯建军;李运涛【摘要】以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库区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为研究对象,在三峡水库干流库区设置2个采样点(CJ01,CJ05),分别在2015春季(4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进行季度采样;采用IlluminaM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8个样本的18S rDNA进行测序.结果显示,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库区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主要的类群有隐藻、纤毛虫以及领鞭毛虫等,此外还有大量未分类物种.群落结构存在时空演化,其时空演化以时间为主.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库区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从春季开始逐渐增加,到冬季后开始降低.水体温度(WT)、化学需氧量(COD)与春季群落成正相关,与秋季群落成负相关.总磷(TP)、磷酸盐(P-PO4)、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与秋季群落成正相关,与春夏季群落成负相关.【期刊名称】《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0)003【总页数】7页(P74-80)【关键词】三峡水库;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18SrDNA;高通量测序;生物多样性【作者】侯垚瑶;刘科赛;李诗;刘细霞;侯建军;李运涛【作者单位】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师范大学),湖北黄石 435002;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师范大学),湖北黄石 435002;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师范大学),湖北黄石 435002;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师范大学),湖北黄石435002;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师范大学),湖北黄石435002;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师范大学),湖北黄石43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三峡水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其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辽东湾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及季节变化于旭光【摘要】From July 2006 to October 2007,the abundance of Picophytoplankton in Liaodong Bay was investigated in four seas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undance of Synechococcus spp.in Liaodong Bay was the highest,and the average abundance was 1.89×104cell/ml.Followed by au-tumn,the third was in winter,and the lowest was in spring.The summer was one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seasons.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eukaryotic picophytoplankton in Liaodong Bay in summ er was 3.79×103 cell/ml,followed by autumn voyage,winter and spring voyage.Summer was one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seasons.%本研究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分4个季节调查了辽东湾海域的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结果表明:夏季辽东湾的聚球藻(Synechococcus)丰度最高,平均丰度为1.89×104 cell/mL.秋季次之,冬季居第三位,春季最低.夏季比其他3个季节的聚球藻丰度要高一个数量级.夏季辽东湾的微微型真核藻类(Picoeukaryote)丰度最高,平均丰度为3.79×103 cell/mL,秋季次之,冬季与春季相差不大.夏季比其他3个季节的微微型真核藻类丰度要高一个数量级.【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7(034)007【总页数】8页(P67-74)【关键词】辽东湾;微微型浮游生物;荧光显微镜;丰度【作者】于旭光【作者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P7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Picophytoplankton)是一类粒径在0.2~2μm的光合自养的微小浮游植物。
海洋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
张武昌;肖天;王荣
【期刊名称】《生态学报》
【年(卷),期】2001(021)011
【摘要】综述了海洋微型浮游动物研究的历史沿革,微型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丰度和生物量,微型浮游动物的研究方法以及我国研究海洋微型浮游动物的情况.
【总页数】16页(P1893-1908)
【作者】张武昌;肖天;王荣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885.3
【相关文献】
1.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 [J], 曾祥波;黄邦钦
2.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 [J], 纪焕红;叶属峰;刘星;洪君超
3.南黄海夏秋季纤毛虫等微小型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动及其与沙海蜇旺发的关系 [J], 李洁;徐奎栋
4.2012年冬季菲律宾海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 [J], 代鲁平;李超伦;孙
晓霞;吉鹏;张武昌
5.浙江水源地水库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与水质参数的通径分析 [J], 李共国;徐杭英;于海燕;俞建;韩明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索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在海洋中,微生物是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群体。
它们以其微小的体积和广泛的分布方式,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和低估。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我们开始逐渐认识到海洋微生物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探索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并讨论其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意义。
一、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特点海洋微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其中绝大多数是细菌和原生动物。
它们广泛分布于海水、沉积物、海洋悬浮颗粒以及水下各种生物体表面。
海洋微生物的数量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仅一立方米海水就可能包含几百万个微生物个体。
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由于海洋环境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海域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丰度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深海、浅海、近海、远海等海洋区域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种类分布差别较大。
二、海洋微生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它们参与了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等。
例如,海洋细菌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将有机碳转化为无机碳,参与海洋碳固定过程。
同时,有些微生物能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盐,促进海洋中有机物的循环利用。
其次,海洋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
例如,微小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海洋中大型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同时,一些微生物也与其他生物共生或互惠共存,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例如,一些植物浮游生物通过与特定的细菌共生,能够吸收到更多的营养物质,提高其生存竞争力。
此外,海洋微生物对海洋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能够分解和吸附一些有害物质,如海洋污染物、油类物质等,净化海洋环境。
同时,微生物也参与了海洋中的蓝藻水华、赤潮等生态现象的形成和调控。
三、人类对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人类的活动,海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海洋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南海北部春季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张渊洲;张健林;杨清松;凌娟;孙红岩;江玉凤;董俊德【摘要】The abundanc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icophytoplankton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ere investigated by flow cytome-try during May 2014.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study area, 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Synechococcus was 1.1 ×104 cells/mL, most of the high values appeared in the coastal and continental shelf areas and decreased towards outer and deeper sea;the layer of high Pro-chlorococcus abundance extended from25 m to 100 m, with an average value as high as 1.4 ×104 cells/mL;the abundance of picoeu-karyotes was apparently lower,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7 ×103 cells/mL, it was slightly higher in coast and continental shelf than in continental slope and open sea.The distribution of picophytoplankton was markedly driven by factors such as light, temperature and nutrients.%2014年5月在南海北部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微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进行测定,并对其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曾祥波;黄邦钦【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49)001【摘要】于2004年9月~2005年11月通过定点逐月采样调查,研究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特征.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群体总丰度在3 310~21 725 ind/L间变动,于2、5和8月分别有一个峰值,对总丰度贡献较大的主要是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各类群丰度的季节变动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红色中缢虫的丰度为225~14 062 ind/L,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2 000 ind/L以上;异养甲藻-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在0~2 875 ind/L之间变动,多数月份低于300 ind/L,3月出现最大值;无壳纤毛虫在 1 570~8 512 ind/L之间变动,全年保持着较高的丰度,于2、5和9月均可形成峰值;无节幼体和砂壳纤毛虫变动范围分别为0~1 063ind/L和162~9 625 ind/L,数量变动与水温的季节变化较为密切,在水温大于20 ℃的5~11月,有较高的丰度.微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在10.86~111.65 μg/L之间变动,由于曳尾虫(Tontonia)、螺体虫(Laboea)及砂壳纤毛虫的大量出现,生物量高值集中在相应的5~10月,5月出现最大值.微型浮游动物总生产力的变动范围为7.01~141.64 μg/(L·d),在5~10月生产力相对较高.据估算,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日摄食压力可达6%~267%.【总页数】7页(P109-115)【作者】曾祥波;黄邦钦【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885.3【相关文献】1.厦门港西海域冬季微型浮游动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J], 曾祥波;黄邦钦2.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丰度和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J], 刘勇;线薇薇;孙世春;吴耀泉3.海洋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 [J], 张武昌;肖天;王荣4.象山港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季节变动 [J], 王春生;刘镇盛;何德华5.厦门海域春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初探 [J], 刘媛;黄邦钦;曹振锐;洪华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黄海夏季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屈佩;张学雷;王宗灵;庞敏;傅明珠;李曌【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0(032)004【摘要】2008年8月中韩合作对南黄海生态系统进行了整体调查,调查站位共计37个.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南黄海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结合理化环境因子,分析了它们在夏季南黄海的分布特征.所测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1.9×103个/mL,最大值为2.4×104个/mL;聚球藻丰度平均值为5.3×104 个/mL,最大值为5.1×105个/mL;从河口近岸到南黄海中部的宽阔海域,随着环境因子的变化,微微型浮游植物在各海区的分布明显不同,表现为河口近岸区域丰度大,离岸丰度小的特点;各站位丰度垂直分布主要趋势是上大下小,在跃层突出.根据分布趋势,聚球藻可分为两种垂直分布类型,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分为三种.这些分布差异源于长江冲淡水和黄海冷水团的影响.【总页数】13页(P155-167)【作者】屈佩;张学雷;王宗灵;庞敏;傅明珠;李曌【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22.5%Q949.2【相关文献】1.青岛近海及其邻近海域夏季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分析 [J], 汪岷;梁彦韬;白晓歌;江雪娇;王芳;乔倩2.山东近岸海湾微型浮游植物分布及其丰度与营养盐相关性研究 [J], 王育红;杨秀兰;吕振波;张焕君;李凡;杨建敏3.夏季北冰洋楚科奇海微微型、微型浮游植物和细菌的丰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水团的关系 [J], 张芳;何剑锋;郭超颖;林凌;马玉欣4.2006年夏季南黄海浮游植物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J], 傅明珠;王宗灵;孙萍;李艳;李瑞香5.南海北部春季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 [J], 张渊洲;张健林;杨清松;凌娟;孙红岩;江玉凤;董俊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题报告生物科学东海陆架沉积物真核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广阔的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地,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统计大约有20多万种生物生存在海洋中。
20世纪末,科学家发现海洋中存在着巨量的微型生物。
令人惊奇的是,海洋里总生物量名第一的生物不是鱼虾,而是微型生物,海洋生物量的90%属于微型生物;如果论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体”是病毒,每1毫升海水中有上百万个病毒,个体数量占了大洋中有核酸颗粒的94%。
估计全大洋有1030个病毒,它们首尾连起来的话,长度超过60个银河系。
但是病毒毕竟个体小,论生物量在大洋只占5%。
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论个数只占大洋有核酸颗粒总数的10%以下,而生物量却占90%以上。
丰富的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应用前景广阔, 吸引了世界各国和组织的大量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到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来。
海洋沉积物的微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海洋生物地化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沉积物是集化学物质和微生物于一体的特殊生态环境。
海洋沉积物是海洋历史的记录,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陆地河流和大气输入海洋的物质以及人类活动中落入海底的东西,包括软泥沙、灰尘、动植物的遗骸、宇宙尘埃等统称为海洋沉积物。
它既不同于淡水沉积物、土壤等陆地环境,又与海水水体环境相对独立。
海洋沉积物是地球上最大面积的覆盖层, 约为3. 5 ×108km2 ,占覆盖地球面积的48.6%。
海洋沉积物是地球上最复杂的微生物栖息地,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往往具有适应其特殊环境的形态学、生理学上的特异性。
对其多样性的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各地海洋深处的沉积物中都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的厚度和数量惊人。
目前对全球海洋细菌生物量的估算表明,大量的细菌生物量蕴藏在深海底下,其中大部分深埋于海底沉积中。
以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的甲烷为例,约90%的海洋甲烷循环过程发生在深海沉积物中,所有海底沉积物中产生的甲烷所含碳总量比地球表面的生物及陆地泥土含碳量的总和高4~8倍,而微生物在深海甲烷的生成与消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海洋环境中微型生物的多样性及适应性研究海洋是一个充满神秘而又奇妙的自然环境,拥有着独特的气息和生物多样性。
在海洋中,微型生物是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生物包括各种细菌、藻类和浮游动物等,它们在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探索海洋环境中微型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方面,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掌握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一、微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中的微型生物种类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各种不同的藻类、浮游生物和细菌等。
这些生物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和形态,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
藻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微型生物之一。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硅藻、钙质藻和叶绿素藻等。
这些藻类在海洋食物链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其他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另外,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也是微型生物中的重要一类。
这些生物包括各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等。
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位作用,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海洋食物链的稳定性。
二、微型生物的适应性海洋环境对微型生物的生存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微型生物需要适应海洋中的各种条件,包括盐度、温度、PH值和光照等。
海洋中的盐度变化十分复杂,普遍较高。
微型生物需要适应这一环境,在一定范围内适应外界盐度的变化。
海洋中的温度和PH值也是微型生物必须适应的条件。
此外,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光照的强度和质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微型生物需要适应不同的光照环境,进行光合作用。
三、海洋微型生物的研究意义海洋微型生物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对这些微型生物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还有助于预测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的影响。
此外,微型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硅藻的化石可以作为地质时期划分的标志,细菌的应用可以广泛运用于制药、水处理和化工等领域。
因此,对微型生物的深入研究还有助于开发和创新各种应用技术。
总的来说,海洋环境中微型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研究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已经成为了海洋科学和生态学领域的前沿课题。
盐湖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王家利;王芳【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4(34)2【摘要】盐湖在地球表层分布较广,中国是世界上盐湖分布稠密的国家.尽管盐湖生态环境极端恶劣,但它们依然是陆地特别是高原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通常是指粒径在0.2-3 μm之间的光合自养型浮游生物,在这一生态类群中既有原核生物也有真核生物.微微型浮游植物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最重要贡献者,也是盐湖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东非Bogoria和Nakuru苏打盐湖中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占整个浮游植物生产力的53%-68%.迄今为止,对盐湖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多集中于盐田(Solar saherns)、盐池(Saline ponds)以及碱湖(Soda lakes)等超盐水体中;超盐盐湖中最常见的微微型浮游植物主要是蓝细菌(Cyanobacteria)类群,包括席蓝细菌属(Phormidium)、节旋藻属(Arthrospira)和隐杆藻属(Aphanothece).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显示,低碱浅水盐湖中微微型浮游植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主要类群是微微型原核浮游植物,还有部分种类与真核藻类质体序列高度相似.盐湖生态系统中微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变化的研究已经逐渐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已有的研究资料显示,水体矿化度是影响微微型浮游植物平面分布及群落结构组成的重要因子;光照、营养成分和温度等也会影响盐湖水体中微微型浮游植物平面分布及群落结构组成.综述了国内外对不同类型盐湖生态系统中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概况,探讨了不同地理区域各种盐湖中微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变化,并就我国未来加强盐湖中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构成、分布与变动及驱动变化的因子等研究提出了建议.【总页数】12页(P282-293)【作者】王家利;王芳【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山东江河湿地研究院,莱芜271100;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J], 陈敏艺;袁洁;陈月琴;屈良鹄2.渤海长兴岛海域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 [J], 宋伦;吴景;刘卫东;宋永刚;王年斌3.化学分类法在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J], 李家园;侯建军;胡俊;史晓芸4.威海海域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营养盐结构的关系 [J], 王育红;吕振波;房燕;杨艳艳;张焕君;马元庆;李凡;徐炳庆5.黄河三角洲海参养殖池塘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 [J], 王育红; 杨建敏; 张明亮; 宋向军; 王卫军; 孙国华; 韦秀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研究方法综述马晓丽2014生态学硕士21140611116摘要: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是指径粒大小介于0.22μm和2微米之间的浮游生物,在世界各海域广泛存在,包括微微型浮游植物和微微型浮游动物。
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海洋生物系统稳定,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上起重要作用。
研究微微型浮游生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海域的丰度和多样性可以探索其分布规律和生态学作用,为环境评价、预测等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为此,本文综述了目前世界范围内微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以及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微微型浮游生物;生态系统;丰度和多样性;研究方法Abstract:Picoplankton(varying from 0.2 to 2μm)including picophytoplankton and picozooplankton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oceans all over the world. They are important portions of plankton and play an crucial role in the maintaining of stability of ecosystem in the ocean and the material recycling and energy flow. Studying of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picoplankton in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time will help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ule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picoplankton. And the knowledge of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picoplankton will help to mak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provide reference data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forecast. Therefore,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picoplankton and domestic research situation in the field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picoplankton; ecosystem; abundance and diversity;methods of research引言: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指的是海洋中存在的粒径小于2微米的浮游生物,主要包括聚球藻、原绿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异养细菌等类群。
随着微食物环概念(Microbialloop)的提出,微微型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
对于它们在海洋中的生态分布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在全球海洋中是生物量和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是生命和非生命系统联系的关键环节,是生源要素循环的重要驱动力【2】。
微微型浮游生物中的光合自养生物,在全球各大洋和近岸海域都有分布,对海洋初级生产及海洋碳循环有巨大的贡献,是微食物网重要的组成部分【3】。
异养细菌在海洋中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它们利用水体中的溶解有机物(DOM)转化为自身物质以生长和繁殖从而形成颗粒有机物(POM),随着原生动物摄食异养细菌,这部分POM被再次传递返回经典食物链中,使海洋中大量的溶解有机物得以迅速循环再利用,大大提高了初级生产提供的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效率浮游病毒作为分解者对微食物网中各主要角色都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病毒对细菌和藻类的裂解向水中释放DOM,这部分DOM又被细菌再利用,产生了微食物环的病毒回路(Viral Shunt),影响了海洋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4]。
在国际上,对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的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显微技术以及其他多种研究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开始逐渐兴起"我国的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一方面是研究手段的限制【2】,另一方便是历史原因所导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渐开展。
近年来,对我国近海微微型浮游生物生态学的报道逐渐增多,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积累了许多宝贵资料。
图1:微微型和微型浮游生物的一种分类方法::1.微微型浮游生物研究进展在微微型浮游生物丰富研究上,由于早前研究对微微型生物未给予足够重视,对其形态结构、种类组成等知之甚少。
1970年代起,研究者们开始运用荧光显微技术( FEM )、流式细胞术(FCM)【5】及电子显微技术(EM)【6】进行海洋微微型生物的丰度检测和形态观察。
微微型浮游生物按其食性,细胞核性质,细胞进化与结构等分类方法不一,这里分为微微型浮游植物和微微型浮游动物两类。
其中的微微型浮游植物类群主要有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简称Pro)、聚球藻(Synechococcus,简称Syn)和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Picoeukaryote,简称Euk)3类。
根据藻胆素组分的不同,又可将聚球藻分成富含藻红素的聚球藻(Phycoerythrin-rich, PE)和富含藻蓝素的聚球藻(Phycocyanin-rich,PC)两类。
聚球藻(0.6-1.6μm)对低温较不敏感,并且可以利用多种营养盐,在纬度较高,水深较浅的海域和河口中广泛分布【9】。
原绿球藻细胞极小(0.54-0.67μm),含有独特的色素二乙烯基叶绿素(divinyl-chlorophyll a,b),也是唯一利用该种色素作主要光合色素的野生型物种,分布在南北纬40°之间的大洋中,在寡营养热带、亚热带大洋海区等营养盐含量较低的海域是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10】。
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泛指直径<3μm的所有真核浮游植物类群,物种组成非常复杂,多样性丰富,分布比原绿球藻和聚球藻更为广泛【11】。
由于微微型浮游动物与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基本结构相似,有许多交集,目前国际上划分不是很明显,两者研究方法基本相同【12】。
在微微型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落射荧光显微镜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发现聚球藻在海洋中的普遍存在聚球藻是一类单细胞、个体微小(0.6-2μm)、球形或短棒状、进行二分裂的蓝细菌(cyanobacteria)。
与真核藻类和高等植物相似,聚球藻以叶绿素a作为主要光合色素进行放氧光合作用【7-9】。
20世纪80年代,Chisholm等于1988年在对北大西洋和太平洋浮游植物进行研究时发现在真光层底部有一种细胞体积极小但数量极大,能够发弱红色荧光的球状或棒状细胞,其细胞色素为类似叶绿素a的色素。
通过纯化培养后Chisholm等人于1992 年将其命名为 Prochlorococcus marinus。
【21】此后, Pro的研究引起了浮游生物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并在短短数年内获取了关于其分布、动态生理和进化等等方面的大量资料。
直至21世纪初,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才使得人们可以直接利用 DNA 序列分析开展微微型真核生物的分子多样性研究【13】。
2001年,Moon-van de Staay等【14】首次运用真核生物通用引物研究太平洋表层海水中微微型真核生物的分子多样性。
目前,研究者们已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太平洋【15】,地中海【16】,红海【17-18】,印度洋【19】,北冰洋【20】,南极附近水体【21】等世界各大海域进行了微微型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获得了大量微微型真核生物基因序列。
2.微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常用研究方法2.1 培养技术法即通过对细菌进行一定条件的培养,根据细菌的菌落数或生长状况计算细菌的数量。
平板计数法是经典的细菌计数方法:将所要计数的细菌适度稀释,然后在特定的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过计数生长出的单菌落数,来计算细菌的丰度。
该方法的缺点较明显:需要严格无菌的操作环境,不适于现场试验;现有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不适宜所有海洋细菌的生长,所以目前本方法在现场试验中较少使用。
但是通过平板法可以获得活的单菌落,在对细菌的分离纯化、分类鉴定研究中还在使用。
空斑法是计数病毒数量的经典方法,原理与平板计数法类似,将病毒稀释后与过量的宿主混合,然后铺种于平板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细菌繁殖成乳白色衬底,被病毒裂解的区域则在此衬底上表现为圆形的透明斑,称为噬斑"噬斑数代表该接种量中有活力的噬菌体数量。
如果挑出单个噬斑来培养,可以获得由单个噬菌体所繁殖的后代,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空斑法依赖于病毒对宿主的感染,并不适宜自然水样总病毒的定量研究。
2.2 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eopy,TEM)TEM法的基本原理为以电子激发的光子作为光源照射被观测样品,这种方法分辨率高,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22】;可以观察到含有病毒颗粒的细胞;可以观察到病毒颗粒的形态,初步确定病毒的种类;可以测量细胞的大小和体积,进而估算细胞碳含量。
但TEM法样品制备方法复杂,成本高,仪器操作复杂且耗时,不适合在现场调查中使用。
2.3表面荧光显微镜法(Epifluorescence microseop,EPM)EPM是较常规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特异性荧光染料对样品进行染色,通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特异荧光来计数细胞数目。
对于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的研究,由于聚球藻、原绿球藻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自身含有荧光基团(PE和叶绿素),不需染色可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异养细菌和浮游病毒由于不含色素,需要染色后进行观察。
与TEM法相比,EPM法样品制备过程简单,仪器操作和样品观察简单,但在浮游病毒的计数中,个体较大的病毒和个体较小的细菌不易区分。
2.4 流式细胞仪法(Flow Cytometry,FCM)流式细胞仪是集现代物理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科学技术设备,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先进的仪器之一。
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对处于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的单列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逐个、多参数、快速的定性、定量分析或分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