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第七章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及鉴定.
第七章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及鉴定.
格式:ppt
大小:1.80 MB
文档页数:41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41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特点是随机的和非系统的。
2、数值分类法
又称表现型分类法。其原理是将多种分类依据如形态、着色性、 有无鞭毛和芽孢、生化反应、营养需要及致病性等全部等同编号, 并将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运算和比较,从数字角度来计算细 菌间的相似值,从而确定各种细菌间的亲缘关系。即将拟分类的细 菌按其性状相似程度归类定位。其特点是采用多项分类依据。
菌株
是不同来源的某一种细菌的纯培养物。同一种细菌可以有许多菌株,其主 要性状应完全相同,其次要性状可稍有差异。
(三) 细菌的分类方法
1、传统分类法
该方法是采用传统的双歧法进行分类,即主要依据形态特征,
其次是生理生化特征,然后在细菌的各种性状中,选择一项或数 项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基本性质,作为分类指征,在最高一级的分 类等阶上将细菌分成若干类别;然后在这些类别中选择数项次要 性状为指征,将细菌作次一等阶分类,依此类推,一直划分到种。
及蓝细菌、紫色光合细菌等。
(二) 细菌分类单元
细菌分类单位和动植物一样,也有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 类单元,其次是属。
属
是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与其他属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属之间的 16SrRnA序列有较大的差异,但尚未提出差异的量化标准。
种
是微生物学分类的最基本单元,种可认为是一群性质相似的菌株,它 与其他菌株群体有明显差异。凡是16SrRNA序列同源性大于 97%的两株细菌 即可确定为同一种。
形 态 学 检 查
病 原 学 检 查
血 清 学 检 查
报告鉴定结果
(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病料的采集
正确采集病料是细菌分离鉴定的重要环节。采集病料时力求在濒死时或 死后数小时内无菌或尽量减少杂菌污染进行采集。通常可根据所怀疑病的类型 和特性来决定采取哪些器官或组织的病料。一般要求采取病原微生物含量多、 病变明显的部位,同时易于采取,易于保存和运送。如果缺乏临诊资料,剖检 时又难于分析诊断可能属何种病时,应比较全面地取材,例如血液、肝、脾、 肺、肾、脑和淋巴结等,同时要注意带有病变的部分,如怀疑炭疽,则非必要 时不准作尸体剖检。
(一)细菌的分离鉴定的一般程序
根据临诊病史、症状、 剖检特点及样品种类
直接镜检情况 污染病料
选择和接种适宜培养基分离细菌
接种动物待其死亡
细 菌 分 离 鉴 定 的 一 般 程 序
观察细菌培养特性,挑取单个菌落一部镜检,其余转 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作纯培养
菌种鉴定
培 养 特 性 观 察
药敏试验
生 化 实 验
变为阴性。作细菌运动性检查时,液体培养基的幼嫩培养物(几小时到十几小时)
形状、有无两极染色、有无形成芽孢和荚膜等。必要时可用电镜观察其微细结构。
发病动物心血、脓汁、浸出液、肝、脾、淋巴结、肾等均可直接镜检,
常用革兰氏、瑞氏及姬姆萨氏染色法。对于怀疑分枝杆菌和布氏杆菌的病料涂片 可用抗酸性和布氏杆菌鉴别染色法。一些具有特殊形态或染色特性的细菌,如葡
第七章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及鉴定
郑州牧专动物医药 系微生物教研室
主要内容: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细菌分离鉴定
病毒分离鉴定
一、细菌的分类与974年以来,划为原核微生物。细菌
作为原核微生物,除了狭义的细菌外,还包括对动物和人具有致病
作用的衣原体、立克次体、霉形体、螺旋体、放线菌等,此外还涉
3、分子生物学分类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细菌分类学家已从遗传角度探索细菌各类
群间的亲缘关系。目前,测定细菌中DNA分子中(G+C)mol%的已成 为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遗传指标。由于细菌DNA分子中G+C含量是不 同的,测定四种碱基总含量的百分比,可了解 DNA 分子中的碱基组 成情况。这种百分比组成因菌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根据这种差异 的不同就可鉴定各种细菌种属间的亲缘关系。
沙门氏菌属
霍乱
二、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一)动物病毒分类的发展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经历过几个阶段,到目前为止仍未有成熟的分类系统。由于病毒 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生物,所以最早是以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来进行分类与命名的。
(二)动物病毒分类的依据
1、病毒颗粒的特性
病毒的核酸类型和股数,即指DNA和RNA病毒是双链核酸还是单链核酸; 分子G+C克分子%;有无囊膜,有囊膜结构的病毒对乙醚等有机溶剂的敏感性; 形态学区别,即形状、大小及壳粒的结构、排列和组成;病毒有无血凝素等表面 结构。 2、复制 指病毒在细胞内进行复制的部位;能否形成包涵体和包涵体出现的部位;病 毒的释放方式等。 3、生物学方面 包括:宿主的范围和病毒的传播途径等。
(四) 细菌的命名
细菌的命名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的规定,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
所谓“双命名法”就是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构成,属名第一个字 母必须大写,其余均应小写,种名头一个字母也用小写。整个属名及种名在出版物中应排 成斜体。
双命名法: 属名 + 拉丁化名词 第一字母大写 例如: Sallmonella 属名 cholerae 种名 suis(smith)weldin 1927 命名人姓氏及年代 种名(命名人姓氏及年代)+改定人姓氏及年代 拉丁化形容词或名词所有格-不大写
2、染色镜检
在作细菌个体形态学检查时,要根据被检菌的种类和检查项目,选用相应 的染色方法,例如,做革兰氏染色检查时,培养时间长的陈旧细菌,可能由阳性 最为适宜。作炭疽荚膜染色时,因炭疽杆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形成荚膜,而在动 物体内形成明显的荚膜,因此,应先接种小鼠,取死亡动物的病料作涂片标本镜 检。作鞭毛染色时,以液体培养基为宜。芽孢的形成,因细菌种类不同,往往对 培养条件如培养基、空气和培养时间等而异,但一般均要求较长时间。镜检时除 注意其基本形态结构和大小(要用测微计测量)外,还应注意其排列状态、菌端
病毒的分类的系统是由科、属、种组成,有的还分亚 科、亚属等级别。根据核酸的种类和股数以及囊膜的有无
三个特性,首先把病毒分为七大类,再进一步分为54个
科或组,109个属。动物病毒分布于17科中。
三、细菌的分离鉴定
细菌的鉴定,一般是先通过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理化性 质、生化特性、抵抗力等定种,通过血清学方法定型。
文档推荐
微生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页数:5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页数:66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4学时)
页数:82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页数:1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鉴定(1)只是分享
页数:18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及命名
页数:10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种类3篇
页数:4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课件
页数:38
微生物的分类
页数:73
对未知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页数:2
最新文档
文化馆工作总结
2美丽的南沙群岛(1.2课时)分解
第四章 铁碳合金相图
从头开始美发造型
专升本报名通知
网站建设中存在的几大误区
掘进机解体下井安全技术措施
企业厂房车间噪声防护措施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预算的编制流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