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析(挥发油)
- 格式:ppt
- 大小:688.00 KB
- 文档页数:31
中药沉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杨友宝;宁德山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4(20)5
【摘要】应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从中药沉香中分离并鉴定出 39个化合物 ,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 82 3% ,主要成分以萜类成分为主。
【总页数】2页(P48-49)
【关键词】沉香;中药;挥发油成分;首次发现;萜类成分;质谱联用技术;含量;气相色谱【作者】杨友宝;宁德山
【作者单位】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R282
【相关文献】
1.奇楠沉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J], 谷田;彭海刚
2.四批通体香沉香药材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J], 刘洋洋;杨云;林波;张争
3.蒙药山沉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J], 高芳
4.两批接菌法所产沉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J], 林峰;戴好富;王辉;梅文莉
5.4种沉香树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J], 刘欣怡;王雅丽;王昊;王露露;梅文莉;戴好富;王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材挥发油收集挥发油是指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和疗效。
为了提取和保留中药材中的挥发油,收集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材挥发油收集方法及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一、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最常见的中药材挥发油收集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水蒸气的热量蒸发中药材中的挥发油,然后通过冷凝收集蒸馏出的挥发油。
这种方法适用于挥发油蒸汽压较低的中药材。
水蒸气蒸馏法的步骤如下:首先,将中药材粉碎并置于蒸馏器中;接下来,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加热至沸腾;蒸馏过程中,水蒸气将带走中药材中的挥发油;最后,将冷凝管冷却后将收集的挥发油分离。
二、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无水挥发油收集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溶剂的溶解力将中药材中的挥发油萃取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挥发油蒸汽压较高的中药材。
溶剂萃取法的步骤如下:首先,将中药材粉碎并与适量的溶剂(如乙醇、醚类等)混合;接下来,加热混合溶剂,将其中的挥发油蒸发出来;最后,通过浓缩、冷却等操作将挥发油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三、动态头空-固相微萃取法动态头空-固相微萃取法是一种高效的挥发油收集方法。
其原理是将中药材与固相萃取材料(如气相色谱柱填料)接触,通过气相传质将挥发油吸附于固相材料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挥发油量较少的中药材。
动态头空-固相微萃取法的步骤如下:首先,将中药材与固相萃取材料装入萃取装置;接下来,通过加热、挥发或排气等操作,将挥发油蒸发出来;最后,通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等手段对固相材料上的挥发油进行分析和检测。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新兴的中药材挥发油收集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等)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使中药材中的挥发油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然后通过降压或冷却将挥发油分离。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步骤如下:首先,将中药材与超临界流体相接触,并达到超临界条件;接下来,通过降压或冷却等操作,使超临界流体中的挥发油分离出来;最后,通过回收超临界流体,得到纯净的挥发油。
GC-MS法分析红木香药材根和果实中的挥发油成分姜泽静;黄泽豪【期刊名称】《中国药房》【年(卷),期】2017(028)021【摘要】OBJECTIVE:To analyze volatile oil from the roots and fruits of 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METHODS:GC-MS method was adopted. The deter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HP-5MS quartz capillary column with nitrogen as carrier gas at the flow rate of 0.9 mL/min. The temperature of sample inlet was 250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column was set at50 ℃(temperature programming). The column pressure was 80 kPa;the ratio of split sampling was 40 : 1. The sample size was 1.0 μL. Mass chroma-tography was as follows:electron bombardment ion source as ion source;electron energy of 70 eV;inlet temperature was 230 ℃;scanning range of m/z 40-400,scanning interval time of 1.0 s. RESULTS:Totally 43 chromatographic peaks were detected in vola-tile oil from the roots of K. longipedunculata,and 24 peaks were identified,accounting for 91.5%;main components were sesqui-terpenes and monoterpenoids,among which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delta-cadinene,γ-cadinene and isovalencene were in high level. Totally 52 chromatographic peaks were detected in volatile oil from the fruits of K. longipedunculata,and 36 peaks were iden-tified,accounting for 82.2%;main components were sesquiterpenes and monoterpenoids,among which relative contents of caroph-yllene,γ-cadinene and valencene were in high level. CONCLUSIONS:The study basically confirm main volatile components in volatile oil from the roots and fruits of K. longipedunculata,and the roots and fruits of K. longipedunculata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目的:分析红木香药材根和果实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P-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为0.9 mL/min,进样口温度为250℃,色谱柱初始温度为50℃(程序升温),柱压为80 kPa,分流进样,分流比为40:1,进样量为1.0μL.质谱条件: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离子源,电子能量为70 eV,接口温度为230℃,质量扫描范围m/z 40~400,扫描间歇时间为1.0 s.结果:从红木香根的挥发油中总共检出43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24个,占总量的91.5%;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和单萜类化合物,其中(+)-δ-杜松烯、γ-毕澄茄烯和异朱栾倍半萜相对含量较高.从红木香果实的挥发油中总共检出52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36个,占总量的82.2%;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和单萜类化合物,其中石竹烯、γ-毕澄茄烯和紫穗槐烯相对含量较高.结论:该研究基本明确了红木香药材根和果实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并且二者存在明显差异.【总页数】3页(P2992-2994)【作者】姜泽静;黄泽豪【作者单位】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上海 200443;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州350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917【相关文献】1.药对木香-乌药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的比较分析 [J], 刘晶莹;方洪壮2.木香-香附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J], 陈阳3.白木香花和果实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J], 梅文莉;林峰;戴好富4.木香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J], 杨琴芳;赵筱斐;袁吕江5.木香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J], 杨琴芳;赵筱斐;袁吕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茱萸挥发油成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吴茱萸的挥发油成分。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GC/MS联用分离鉴定吴茱萸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结果从果实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4个化学成分。
果实的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较多,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蒎稀(9.0069%)、三环萜(8.2903%)和桉油烯醇(6.8059%)。
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吴茱萸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吴茱萸挥发油化学成分吴茱萸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
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能。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外治口疮,高血压等症。
该果实有较浓的芳香气味,富含挥发油,有关疏毛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2],其功效与挥发油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此,我们利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吴茱萸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药材药材由苏州雷允上药材采供站提供,经朱缨副教授鉴定为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的果实。
1.2挥发油提取药材50g粉碎后,用挥发油提取器按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得淡黄色油状物,有特殊浓郁香味,收油率为0.48%。
1.3仪器与分析条件仪器为惠普6890GC-5973MS。
色谱条件: HP-5MS毛细管柱(0.25mm×0.25μm×30m), 程序升温40℃~250℃(15℃/min);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量为1.0ml/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10:1。
中药栀子挥发油成分分析
刘洁宇;张宏桂;周小平;李有田;张连英;李艳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1999(025)001
【摘要】目的:鉴定中药栀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按1995年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了栀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常用中药栀子中提得0.033%的挥发油,鉴定了9种化合物,共中相对含量高的成分为硬脂酸和12-乙酰氧基-9-十八碳烯酸甲酯.结论:所报道的9种成分均为首次从中药栀子中分离鉴定,为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成分提供了部分药物化学依据.
【总页数】1页(P25)
【作者】刘洁宇;张宏桂;周小平;李有田;张连英;李艳
【作者单位】基础医学院普化教研室,长春,130021;基础医学院普化教研室,长春,130021;基础医学院普化教研室,长春,130021;第一临床学院中医科;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3;Q949.9
【相关文献】
1.栀子根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J], 王斌;杨彬;穆鑫;杨天鸣
2.栀子中挥发油的提取和化学成分分析 [J], 王月英;刘海丰;谢海波
3.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SPME-GC-MS分析 [J], 蔡杰;赵超;程力;张前军
4.两种栀子挥发油的GC-MS成分分析 [J], WANG Xue;LIANG
Mengjie;HUANG Lijia;GAO Ge;WU Shuangfeng;GUO Yadong;DENG Liang 5.内标校正法在中药栀子多成分同时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J], 毕志明;周小琴;汤丹;吴茜;齐炼文;李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分析摘要:艾叶是中国的常见中草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艾叶油为原材料的产品种类丰富,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上将艾叶挥发油作为医药类产品,包括艾叶油胶囊及艾叶精油,此外,人们将艾叶加入不同日化产品中,包括牙膏及香皂、洗手液、湿纸巾等,在药理作用下,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但艾叶挥发油工业提取较为困难,还需开发一种有效的提取方式,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艾叶;挥发油;提取艾叶是菊科植物艾的干燥液,艾叶药物形式最早记录在《名医别录》中,其中记载艾叶味苦、辛,具有温经止血及散寒止痛的功能。
艾叶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挥发油是其中的重要成分。
在2015年中国药典确定桉油精是艾叶的质量控制标准,桉油精含量需要在0.050%以上,这对保证艾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艾叶挥发油有效提取及制备,为艾叶合理利用提供保障。
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常见水蒸气蒸馏法或者传统煎煮法,也可采取有机溶剂萃取法及酶提取法、活性离子水提取法,但此类提取方法需要消耗较高的成本,操作方式较为复杂,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对艾叶挥发油进行提取,选择艾叶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艾叶挥发油提取提供帮助。
1.仪器与材料1.1基本材料在艾叶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使用安捷伦7890B GC B.02.03.2,配置SPH-300氢气发生器、SPB-3全自动空气源、LQ-A10002电子天平。
在材料选择过程中,准备艾叶、超纯水、甲醇、桉油精。
1.2方法①取粉碎后的艾叶约100 g,精密称定,置于20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l200ml蒸馏水,浸泡4h后按水蒸气蒸馏法加热提取。
回流3h后,分出挥发油,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钠干燥,即得到挥发油产品。
②取干艾叶100.00 g,置于1L 的硬质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用玻璃棒将其混合均匀,浸泡一定时间;将冷凝管通水冷凝,并将混合液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一定时间,停止加热,放置片刻;提取后将产物倒入有适量无水乙醇的烧杯中,再往烧杯内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 2 h;将干燥后的艾叶挥发油乙醇液过滤,除去固体杂质。
【精品】陈皮挥发油的提取、含量测定及定性【标题:陈皮挥发油的提取、含量测定及定性】摘要:本篇文章详细阐述了一种从陈皮中提取、测定其挥发油含量以及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提取工艺的优化、含量测定的准确性以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定性成分的分析,为陈皮挥发油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关键词:陈皮;挥发油;提取;含量测定;定性分析引言:陈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材,其药效与所含挥发油成分密切相关。
因此,准确测定陈皮挥发油的含量对中药物质基础及药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优化提取工艺、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旨在为陈皮的深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1.挥发油的提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陈皮挥发油。
将陈皮粉碎成粉末,加入适量水,按照《中国药典》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
收集挥发油,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干燥,得到陈皮挥发油粗品。
2.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含量。
以正己烷为溶剂,将挥发油粗品配制成标准品和待测样品溶液。
在28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3.定性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
首先,通过气相色谱分离挥发油中的化合物,然后利用质谱检测器对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
通过对比标准品和未知物的质谱图,确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
结果与讨论:1.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陈皮挥发油的最佳条件为:粉碎成粉末的陈皮加入8倍量水,浸泡1小时,然后在90℃下蒸馏4小时。
此条件下,挥发油的提取率达到最佳水平。
2.含量测定准确性: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在标准品和待测样品溶液中,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²>0.99),说明该方法可用于测定陈皮挥发油的含量。
3.定性分析结果: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共鉴定出21种化合物。
中药材挥发油含量与提取时间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不同中药材挥发油含量与提取时间及出油高峰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技术对12种中药挥发油含量进行提取,并研究其提取时间及出油高峰的关系。
结果:12种中药中八角茴香的挥发油含量最高,木香和佛手的含量最低;丁香挥发油的提取时间最长,苍术的最短;丁香的出油高峰持续时间最长,而佛手的最短。
结论:水蒸气蒸馏技术是一种提取中药材挥发油的主要方式,通过对花椒等12种中药材挥发油提取的实验研究,发现不同中药材挥发油的含量及提取时间差异较大,其含量与提取时间无绝对相关性。
标签:中药;挥发油;含量;水蒸气蒸馏挥发油(essential oil)是一类在常温下能挥发的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在植物界分布广泛,尤其在菊科、芸香科、伞形科等科植物中含量丰富。
其作为中草药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山柰挥发油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1];薄荷等挥发油的杀螨、抗菌活性等[2-8]。
为探讨不同中药挥发油含量与提取时间及出油高峰的差异,比较它们的相关性,并为基础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本实验采用了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对12种不同中药进行了挥发油提取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药品花椒、薄荷等12种中药材。
1.1.2 主要仪器与试剂粉碎机(6202),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SZ-93),药物天平,挥发油提取器,分液漏斗、无水硫酸钠等。
1.2 方法1.2.1 实验原理参照道尔顿定律,在低于100 ℃的温度下将混合物加热,将与水互不相混溶的挥发油蒸出的实验操作方法。
将中药材与水一起浸泡后加热,挥发油可在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沸腾馏出。
1.2.2 实验方法1.2.2.1 挥发油的提取粉碎中药材60 g,2号筛过滤后,经蒸馏水浸泡4~8 h,将混合物放入蒸馏瓶内,通过挥发油提取装置进行提取。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加热前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合格后开始加热水蒸气发生器,当发现水蒸气持续从T形管冲出时,关闭螺旋夹,使水蒸气直接通入蒸馏瓶内,这时注意观察冷凝管,当发现有油状液体馏出时,记录开始的时间和在冷凝管内连续见到油状液体的时间段,当锥形瓶内的油水混合物含量为60 mL时,记录一次所需时间并测定含油量。
中药材挥发油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吸收法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等。
1.水蒸气蒸馏法:将原料与水共蒸馏,使挥发油与水混合蒸出,再冷凝收集挥
发油。
这种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污染,提取的精油质量比较好,是目前制药企业普遍采用的通用方法。
2.溶剂提取法:利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醚、四氯化碳等),在连
续提取器中连续回流加热或冷浸中药材,所得浸提液经常压蒸馏或减压蒸馏除去溶剂而得到挥发油粗品。
3.吸收法:一般用活性炭或活性白土吸收药材中的挥发油,再用溶剂将挥发油
从吸收剂中洗脱出来。
这种方法工艺复杂,成本高,一般较少采用。
4.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利用二氧化碳在临界点附近具有的高渗透性和高溶
解性的特点,将药材中的挥发油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高,操作简单,无污染,但是成本较高。
中药材挥发油的收集方法应根据具体的药材和生产条件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