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80后”辅导员发展需求的分析与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7.05 KB
- 文档页数:2
“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途径探索摘要: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80后”辅导员群体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进而对“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进行探索,以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实现辅导员队伍健康成长与大学生发展成才的共赢。
关键词:“80后”辅导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一代已经登上了社会舞台,“80后”辅导员所面临的工作对象正在逐步过渡为“90后”一代。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对着工作主体和工作对象的双重转变,如何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让“80后”辅导员正确把握“90后”一代的思想现状和发展规律,真正成为“90后”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让“90后”大学生在“80后”辅导员的引导下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学业成功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大大提高,进而实现两代不同身份的人的共同成长和提高,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作为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群体——“90后”,他们出生和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最大、市场经济发展最快、社会结构转型剧烈、各种思潮激荡碰撞、价值观念分化多元的时代,这种时代背景造就了“90后”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个性张扬但依赖性较强;勇于接受挑战,但无法承受挫折;思想解放,但容易偏激,考虑问题往往片面;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更务实,但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有较明确的大学生活目标,但学习动力不足;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但缺乏深层次钻研和持之一恒的毅力。
2 “80后”辅导员群体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优势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80后”已经成为主体。
“80后”辅导员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学历层次要求更高,一般为硕士以上,而“80后”辅导员又多是学生干部出身,曾是学校的优秀分子,他们在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具有自己的优势。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摘要:80后辅导员+ 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模式,面对90后这一新的特殊群体,80后的高校辅导员应从转变工作理念、改变工作方法等方面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80后辅导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7301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
80后辅导员+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新时期下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模式。
饱受争议的80后能否对异军突起的90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180后的特点及其成因所谓80后指1980—1989年出生的人们,有人归纳了80后的8大缺点:虚荣心强、不懂得感恩、缺乏责任感、自我中心、贪图享乐、自理能力差、缺乏诚信、急功近利。
甚至也有人断言,“80后”将是会垮掉的一代。
80后现象可以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290后大学生的特点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指1990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9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
2.1个性张扬,善于表现自我90后一代生长在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社会发展蓬勃向上的时期,正是由于新时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高度繁荣,90后一代的思想更为活跃,个性也更为张扬,尤其喜欢标新立异体现自我。
他们比80后更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他们更注重自我内心的感受,而不去过分关注外界的眼光。
2.2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弱从小到大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的90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
虽然他们自己想要独立,但是却又脱离不了父母对其的照顾,因此,90后一代对父母陷入既需要依赖又积极排斥的矛盾态度之中。
2.3 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同时缺乏辨别能力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绩和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90后大学生不再像过去的人那样保守,接受新事物和信息的速度与能力超乎想象,“凤姐”、“犀利哥”等网络走红,在90后看来见怪不怪。
代际差异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研究--基于对258
名一线高校辅导员的调研
朱亮;李萌
【期刊名称】《高校辅导员》
【年(卷),期】2023()1
【摘要】准确掌握高校辅导员群体思想特征,与时俱进调整优化管理评价策略,关乎高校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调查发现,“80后”“90后”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体,他们在关注点、行为方式和职业认知上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由此带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内部分化、典型引领弱化和管理评价不适应等问题。
高校可以通过打造代际成长共同体,选树同辈先进典型,创新管理评价体系,完善全流程体制机制等方式消解代际差异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
【总页数】5页(P76-80)
【作者】朱亮;李萌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陕西科技大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辅导员职业文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探析--基于辅导员招聘条件的视角
3.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的策略研究
——基于构建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视角4.江苏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视角下的苏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以第四到第六届大赛为例5.组织支持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敬业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对北京部分高校辅导员的访谈调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