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0.40 KB
- 文档页数:6
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A.潜伏(qiǎn)酒肆面面厮觑(qù)消声匿迹B.澎湃(pài)慰藉吹毛求疵(chī)翻来复去C.拮据(jù)磐石断壁残垣(yuán)粗制烂造D.黝黑(yǒu)凛冽锐不可当(dāng)再接再厉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沙橘洲音乐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烟火,把这个橘子洲头的上空映的无比绚烂。
B.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
C.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D.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居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互助养老”的模式。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长沙市计划三年建设大约600余座公园,成为“千园之城”。
C.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D.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竹。
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B.①③②⑤④C.①②③⑤④D.①③④②⑤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候,用“令尊”“君尊”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湖南学业水平考试(学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共7页。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陆羽为什么能够写成《茶经》慧楠陆能够写成《茶经》,首先是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
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和饮茶风习大发展的时代。
唐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北方饮茶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而盛行起来,北方盛行饮茶的风气极大地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
当时,茶叶产量与全国人口平均茶叶消费水平都是相当高的。
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
另外,唐代儒、释、道三家融合为《茶经》的产生注入了文化基因。
晋代左思《魏都赋》中有“壹八方而混同,极风采之异观”一句,可以说是对唐文化海纳百川的生动写照。
在唐代,茶成为沟通儒、释、道三家的媒介。
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都是通过茶净化思想,纯洁心灵。
具体而言,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且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的。
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有助于茶人的修身养性。
道家学说则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为茶道树立灵魂的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陆羽的《茶经》正是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他创立的答道以“中和”为本,是中国儒、释、道三家优秀文化思想的集结。
再有,唐代文人士子对茶的推崇,并由此形成的茶文化圈为陆羽《茶经》的写作提供了文化土壤。
唐代文人常常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习俗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文人学士深得茶之益处:可以清醒头脑,增强思维能力,易来灵感,于是他们争相讴歌茶事。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本试卷共6页,24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卷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频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11小题,共26分(1-10题,每题2分,11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苏东坡晚年自题画像的两句话“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带着无限心酸的自我调.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体认,苦难的□炼成就了他文化创造巨大功绩,促成了他人生思考的深邃.和文化性格的完善,他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英中最为炫目( )最有人格魅力的一位。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文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垂B、陲C、锤D、捶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A、tiáo suìB、diáo suìC、tiǎo suíD、diǎo suí3、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是A、,B、:C、。
D、……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环节,而优秀乡村教师的缺乏又是影响步村教育发展的最关健问题,今年的教育部的的《2017年秋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提出要教师队伍结构,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
A、虚弱发布优化B、薄弱颁布强化C、虚弱颁布强化D、薄弱发布优化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幼儿节目的主题曲广受欢迎,小朋友们对它耳熟能详....。
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氛.(fēn)围赡.(shàn)养蓊蓊.(wěng)郁郁B.挫.(cuò)折租赁.(lìn)妄自菲.(fěi)薄C.青苔.(tái)针贬.(biān)自怨自艾.(yì)D.解剖.(pāo)暮霭.(ǎi)流水淙淙.(zōn g)2.(3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寥廓精萃中流抵柱 B.绯闻作揖刚愎自用C.沧桑椭圆锱铢必较 D.亲眷镶嵌垂涎三尺3.(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思绪在黑夜里像野地里的植物一样滋生_______,每根触须都在敏感地捕捉着黑夜细微的变化。
(2)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甚至贫寒的家庭,昏暗而_______的屋子里,看不到多余的陈设。
(3)这场球赛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丧失斗志,而是接受教训,_______,争取胜利。
A.蔓延简朴卷土重来B.漫延简朴重整旗鼓C.蔓延简陋重整旗鼓D.漫延简陋卷土重来4.(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每一位同学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班集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B.对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C.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D.人们在家里守着屏幕观看奥运会女排决赛,街上静悄悄的,可谓万人空巷.....5.(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学生能否真正走进诗词的艺术进界,关键在于对鉴赏技巧的熟练掌握.B.为了创作,他经常深入到乡下、农村、工矿、企业、部队去体验生活.C.随着更多电商企业进驻,天津将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的跨境电商集散中心.D.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和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陶冶情操.6.(3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7.(3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登高》是杜甫在夔州时所写,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B.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C.这家店什么样式的帽子都有:鸭舌帽、瓜皮帽、拿破仑帽、贝雷帽…等等.D.你属于哪个民族,你对自己民族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了解多少?8.(3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①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图谱②这项浩大的工程仍在进行之中③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并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④要把人体内约2.5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⑤基因检测解码生命的意义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⑥全球包括我国在内的千余名顶尖科学家携手攻关。
2017年湖南卷高考题及答案2017年湖南卷高考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这样漫长而又任务繁重的复习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湖南卷高考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年湖南卷高考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三部分,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论述类),回答1-3题。
(每题3分,共9分)与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不同,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机构是一种“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
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还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在西洋,对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
象征着团体的“神”有两个观念:一是每个人个人在生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
因而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团体不能为任何个人所私有。
人对人得互相尊重权利,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防止“团体代理人”乱用权力,于是他们有了宪法、国会。
宪法观念是和信阳公务观念相配合的。
国家可以要求人民的服务,但是国家也得保证不侵害人民的权利,在公道和爱护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恰恰相反,在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我们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与此不无关系。
因为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
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效力路线图为是朋友,相配的是中信。
孔子曾总结:“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然而,连孔子都很难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缺乏具体性,只有一个广被的“天下归仁“的天下,这个和“天下’相配的“仁”也不能比“天下”观念更为清晰。
20XX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遐.(xiá)想蓬蒿.(hāo) 吝啬.(sè) 百舸.(gě)争流B、倩.(qiàn)影干涸.( hé)洗涤.(dí) 豁.(huò)然开朗C、譬.(pì)如联袂.(mèi) 大厦.(xià)直言不讳.(wěi)D、跬.(kuǐ)步简陋.(lòu) 寥廓.(kuò)相濡.(rú)以沫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荡漾推敲异曲同工集思广益B、捷径彷徨峥嵘岁月世外桃源C、肄业袅娜放涎无礼穿流不息D、酝酿桀骜守株待兔碎琼乱玉3、下列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A、巴金——《家》——觉慧B、罗贯中——《三国演义》——林冲C、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D、雨果——《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栏目主持人动情地说,整治环保要靠大家,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B、制订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C、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各国人民创新、交流的平台,她将打开未来城市的大门,引领新的生活方式。
D、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在今年的团体赛中取消了“综合素质考核”,这一看似微小的举措却引起了热议。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目,或者是宗教上的,或者是节令上的。
①这体现出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
②比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为的是纪念耶酥的诞辰。
③而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④复活节则是为了庆祝耶酥复活而产生的。
1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共7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的“体”与“用” 杨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精英阶层。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等等围绕“读书”而来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性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功利性的诉求。全球化、经济发展、时代剧变、信息爆炸……人类遇到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变、复杂,各种困惑烦恼纠缠于心,如何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如何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需要我们读书。从实用功利性角度考量,读书有用,且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善莫大焉。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实用功利性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这种读书实用论,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肯定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这意味着,读书是一种属人的活动或事情,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人们常说,“想了解一个人,看他读什么书。”也是此意。实质上也就是在讲读书与做人的道理: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读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从这种本体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至读书的至境。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的诉求所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形而上“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要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这分明是“学而不思则罔”呀!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但是到了四十却不惑了。这不是孔子的自夸,而是孔子对于知识和人生宿命的感叹。同时,知天命而后耳顺,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回到随心所欲的领悟人生方面去了。 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不仅“尽信书不如无书”,而且还可能“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前者却是一定斤斤计较如落市井,必然就有“知见障”——带着一片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 2
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 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本体意义之所在吗?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4月24日第02版) 1.下列对读书实用功利性的理解,不确定的一项是( ) A.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遇到的各种纠缠于心的困惑、烦恼,利人利己。 B.读书能让人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利国利民。 C.读书可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可以让人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D.读书靠“书中自有千钟粟”等来激励,这样可能会养育人们狭隘的读书观。 2.下列对读书“用”与“体”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的“用”是指读书的功用性功能,读书的“体”则是指读书的根本意义。 B.“要读书”是受功利之“用”的诉求驱使的,“好读书”要怀有形而上“体”之情怀。 C.“要读书”应勤读“五经”,衡量得失;“好读书”是读“闲书”,兴之所至,随性自然。 D.“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斤斤计较;“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往往不执着于书。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读书是现代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或生存方式。 B.读书可从“体”和“用”两个层面理解,过分强调“用”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 C.读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以此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至读书的至境。 D.“好读书,不求甚解”体现了陶渊明读书的功利性,作者对其是持批评态度的。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下列句中关键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察品类之盛 盛:繁多 B.不知老之将至 至:极点 C.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 D.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5.下列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及其所之既倦 其孰能讥之乎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A.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聚会人员众多,聚会地点环境优美,聚会活动高雅有趣,聚会之时天气清朗。 B.在作者看来,对生的执着和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他提出的“一死生为虚诞”的观点与老庄齐生死的观点是一致的。 C.综观全篇,作者先喜后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顿挫抑扬之美。 D.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语言奇特精警,很好地表现了富有哲理的思辨内容。 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生亦大矣。(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匪我愆期,__________。将子无怒,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____________,余音袅袅,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4分) 塞下曲 李白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①,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②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①虎竹:兵符,分铜虎符和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②玉关:玉门关。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诗歌描绘了边地艰苦激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方寸田园 琦君 ①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②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的“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