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城市规划预测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城市规划预测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城市规划预测

摘要:预测一直是城市规划历史的核心。传统的城市规划中的预测方法是基于主观定性分析和线性预测的方法,往往不能为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得到满意的结果。人工神经网络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预测研究因为他们在非线性映射逼近方面的良好表现。本文以合肥市城市土地面积的预测为例,建立指标系,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对土地面积的影响。然后,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定量预测模型。作为对比,本文还采用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预测方法。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具有更高的精度,预测结果更为合理可靠。这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在城市规划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预测;城市规划;人工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土地面积

引言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把这句谚语引到城市规划上,“预”也意味着规划和预测。事实上,预测一直是城市规划历史的核心。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是,城市规划是一门其最重要的任务是科学地安排一个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的学科。这意味着,城市规划是基于未来的预测,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预测未来。城市规划预测可能包括人口预测,土地面积预测,行业预测,经济增长预测等。因此,用什么方法可以科学地预测是城市规划中的预测的关键问题。

传统的城市规划中的预测方法可以概括为两个部分。一是主观定性分析的方法;另一个是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线性预测方法。第一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往往有一个大错误。它主要取决于规划的经验和知识。此外,结果因人而异。作为一种定量方法,线性预测的方法采用基于城市规划历史数据的最小二乘回归。与主观定性的分析比较它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此方法是依赖的条件是,这些数据要受到一种分布,如常见的正态分布。但在城市规划的预测数据通常是非正态分布和非线性的。虽然线性预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目前的城市规划,我们应该看到其缺陷与不足。在一般情况下,它是简单和粗糙的。也有一个相当大的预测误差方法是由于忽略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传统的预测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它假设城市是一个线性系统。相反,城市是一个是由经济,社会和自然耦合形成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此外,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城市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各个方面。所以城市规划需要新的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更好地描述非线性系统的特点。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预测方法(AN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将提供一个新的和有效的技术。从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研究现状中,我们很少看到ANN在城市规划预测中的应用。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ANN 预测城市用地面积。本文的目的是证明神经网络在城市规划中的预测的传统方法相比的优点。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它能够为中国城市规划在预测领域提供研究范式。

人工神经网络回顾

McCulloch和Pitts在1943年提出了阈值的加权求和的著名模型。M-P模型提出了神经网络研究的开始。作为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工神经网络已在过去六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由于非线性映射的一个很好的近似,人工神经网络已被广泛应用在预测的许多领域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人工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系统的统计工具,它的灵感来自于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行为。神经网络是一种并行分布式处理器,它具有用于存储实验知识并使其可使用的一种自然属性。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自适应,自组织系统,它是由大量神经元组成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人工神经网络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实现符合预期输出的输出。人工神经网络比起现有的传统建模方法在某些方面具有许多优点,比如强大的自适应,鲁棒性,容错性和存储记忆的能力。与传统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方法相比,神经网络更适合处理复杂的问题,包括非线性问题,模糊的问题和其他模式特点不明确的问题。

在许多神经网络模型中,BP神经网络(BPNN)是最重要和最广泛使用的模型它是在1985年由Rumelhart提出在。为了使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来预测城市用地面积。

方法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它可以实现任何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权值的调整采用反向传播学习算法,所以称之为BP网络。其主要功能包括模式识别,预测,函数拟合,分类,数据压缩。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单向传播的三层或更多层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包含的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的一个隐藏层如图1所

示。

图1 一个隐含层的BP神经网络结构

隐藏层可以是一层或多层。BP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核心。一个BP 学习算法包括两个过程: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当正向传播,输入值(输入层)

将被隐藏层处理,然后发送到输出层。如果输出不是期望的输出,将反向传播BP算法。在反向传播中,误差信号会沿着神经元连接原来的路径返回并一一修改各层神经元的连接权值。这个过程是迭代的直到均方误差的输出计算达到默认精度,网络将终止计算和产量预测。BP神经网络的激励函数是连续可导。经过多年的实验,它通常是以Sigmoid函数作为激励函数。公式给出如下:

其中X是BP神经网络输入值。作为BPNN的误差,本文采用常用的公式是平方误差如下所示:

其中p是输入样本;n是输出节点。T是真正的价值;O是BP神经网络的输出值。为了消除由不同的尺寸和不同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值,每个因素应该是标准化的。标准化的数据应该分布在(0,1)。公式给出:

x是原始数据;Xi是标准化的数据;Xmax的原始指标值最高;Xmin是原始指标的最小值。BP神经网络更详细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在借鉴和参考中发现。

案例研究:城市土地面积的预测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载体。城市规划可以利用城市土地科学、系统地促进城市的未来发展。预测城市用地面积是城市规划中其他工作的基础,例如人口预测、经济发展预测等。合理、准确地预测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未来是中国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因是,城市土地面积的扩大已成为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与土地之间的尖锐矛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城市土地面积的预测作为本文的实证研究。

预测指标

本文以合肥市为实证研究地区。合肥是中国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土地面积受到组合效应和基于包括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多因素约束的制约。城市土地的面

表2 预测结果

为了测试BPNN的预测优点,我们采用传统的线性预测方法来预测。本文以土地面积作为因变量,以八项指标作为独立变量。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是建立在由相同的数据支持的SPSS软件平台上。回归分析法是淘汰落后,最终的拟合方程为:

其中,Y是城市土地面积,X1是国内生产总值,X2是财政收入,X3是非农业人口。调整后方程的R2为0.9713,F检验和t检验通过。三个变量对模型贡献显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总体上,依赖变量和独立变量之间有一个很强的线性相关性。使用(4)预测结果显示在表2。BP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之间的预测精度比较可以在表3,图2和图3找到。

表3 预测精度

图2 实际面积变化曲线,BP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面积变化曲线

图3 BP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误差差

表Ш是BP神经网络和MLR之间的预测精度比较。表Ш统计表明,相同的数据支持下BP神经网络的平均预测误差和相对预测误差分别是3.58平方公里

和2.08%;MLR的平均预测误差和相对预测误差分别是5.67平方公里和3.46%。图1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面积变化曲线比MLR(尤其是前2004)接近实际面积变化曲线。图2是BP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误差的直方图。从图2可见,在每一年的BP神经网络预测误差小于MLR。

此外,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合肥市的实际面积从1997到2003是稳定增长的,年度增加面积小于10平方公里。稳定的增长在2004和2005年中断。2004年的实际面积为162平方公里,相比2003年的面积增加了14平方公里。2005和2004年的对应的数据分别是208平方公里和46平方公里。城市地区的突然增加,往往是行政区划调整引起的。这个突然的变化是非线性的。这导致了MLR和BPNN一个大的预测误差。但预测残差的能力仍然是小于2004和2005年的MLR(表3,图3),这也证明了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变化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结论:BP神经网络的预测能力优于MLR分析,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因其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BP神经网络与传统的线性预测方法相比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预测结果。这也体现了人工神经网络在处理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方面的优点。因此,人工神经网络在城市规划中的预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虽然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比MLR更加合理可靠,BP神经网络仍具有一些固有的缺点,如学习速度慢,局部最大且难以确定隐层和隐层节点数。这些缺点是可以从合肥的土地面积从2004到2007年的巨大预测误差上证明。

结论与讨论

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一个代表,神经网络这项研究中被建立和用于预测合肥市城市用地面积,准确、有效并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与普通方法相比,神经网络具有如下许多优点。

首先,合肥市的预测结果表明,它能在复杂的非线性条件下采用BP神经网络实现城市土地面积的准确预测。此外,预测误差小,预测精度比传统的线性预测方法更准确。

其次,BP神经网络主要通过学习和训练采用提供的数据找到输入输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得出结论。它具有自适应功能,这对削弱权重确定中人的因素是非常有用的。BP神经网络可以使预测结果更好地反映城市系统自然和本质的特征。因此,它可以与土地利用规划更好的服务。它也可以提供科学规划的重要决策支持。

有三点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一是由于BP神经网络的固有缺点,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城市用地面积仍有一定的误差。

另外,在本文中的神经网络结构是“8-5-1”,隐含层有五个神经元。如果增加隐层神经元的或隐藏层的数目,如果使用其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如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的结果会比文章更准确。

最后,本文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合肥市城市土地面积,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针对合肥市的研究仅仅是唯一的实例。对于其他城市,这是不是正确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致谢

这项工作是由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特别资助基金支持(No.2010hgbz0539)。本研究也是中国安徽省安徽大学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省级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No.kj2010a281)。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__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二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1、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 A.经济 B.速度 C.规范 D.秩序 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A.1/20000---1/5000 B.1/10000---1/5000 C.1/10000---1/2000 D.1/30000---1/2000 3、()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 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 D.人车部分分行 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相协调。 A.广场尺度 B.广场布局 C.广场规模 D.广场功能 5、大连市是一个有名的城市,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便利,并且商贸也十分便利,那么大连市从城市类型来看属于什么城市() A.工业城市 B.商贸城市 C.交通港口城市 D.综合性城市 6、( )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A.城市建设 B.城市发展 C.城市规划 D.城市管理 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生态绿化的功能表现在为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创造条件,提供休闲观光场所 B.无锡市的山水城市布局方案使城市结合自然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应 C.莫斯科的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居民休息需要,二是为了美化环境(保持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 D.波兰华沙郊区的休息区规划将华沙的休闲活动场所构成从居住到整个城市地域的多级结构 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矿业城市的特点() A.矿区工业生产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形式 B.矿区城市的规划布局要很好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C.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 D.矿藏的分布对矿区城市影响并不重要 9、中国古代从那个朝代开始在都城内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 A.周 B.商 C. 唐 D.宋

城市规划原理40模拟题

[模拟] 城市规划原理40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风景名胜区要处理好()的关系,把()放在首位。 A.保护和利用;保护 B.开发和利用;利用 C.保护和开发;保护 D.保护和发展;发展 参考答案:A 第2题: 城市生态规划即是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城市规划原则,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能动地调控()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A.城市空间 B.城市社区 C.城市居民 D.自然环境 参考答案:C 第3题: 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新兴产业 B.城市文化 C.全球化 D.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D 第4题: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是指()。 A.其他绿地 B.生产绿地 C.附属绿地 D.防护绿地 参考答案:A 第5题: 《镇规划标准》考虑调整因素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每人()平方米。 A.70~100 B.75~120 C.75~140

D.80~160 参考答案:C 第6题: 下列()不属予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 A.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换乘枢纽 B.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城市大型公共设施人流的换乘枢纽 C.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城市对外客运交通的换乘枢纽 D.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转换公共交通的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枢纽 参考答案:B 第7题: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下列()不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 A.建设条件分析 B.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C.确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 D.竖向规划设计 参考答案:C 第8题: 由于具有(),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不仅是专业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A.全局性和单一性 B.全局性和综合性 C.分散性和单一性 D.分散性和综合性 参考答案:B 第9题: 下列制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审批机关批准同意修编,开展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 B.规划草案公告20日以上,组织编制单位采取论证会、听证会 C.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D.在政府审查基础上,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参考答案:B 第10题: C3级民用机场的指标为()。 A.机场长度800~1200m;翼展:24~36m B.机场长度1200~1800m;翼展:24~36m C.机场长度1200~1800m;翼展:15~24m D.机场长度>1800m;翼展:52-65m 参考答案:B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MATLAB手写数字识别系统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MATLAB手写数字识别系统 一、函数MouseDraw实现手写识别系统GUI界面的建立和鼠标手写的实现。(使用时保存为MouseDraw.m) function MouseDraw(action) % MouseDraw 本例展示如何以Handle Graphics来设定滑鼠事件 % (MouseDraw Events)的反应指令(Callbacks) % 本程序在鼠标移动非常快时,不会造成画“断线” % global不能传矩阵 global InitialX InitialY FigHandle hb2 hb3 hb4 count hb5 hb6 hb7 count='E:\im.jpg'; imSize = 50; if nargin == 0, action = 'start'; end switch(action) %%开启图形视窗 case'start', FigHandle = figure('WindowButtonDownFcn','MouseDraw down','DeleteFcn','save bpnet'); axis([1 imSize 1 imSize]); % 设定图轴范围% set(gca,'Position',[.25 .20 .7 .7]); axis off; grid off; box on; % 将图轴加上图框 title('手写体输入窗'); try evalin('base','load bpnet') catch evalin('base','bpgdtrain'); end % % fprintf('start'); %%设定滑鼠按钮被按下时的反应指令为「MouseDraw down」 % set(gcf, 'WindowButtonDownFcn', 'MouseDraw down'); hb1 = uicontrol('Parent', FigHandle, 'Units', 'Normalized', ... 'Position', [.3 .01 .13 .07], 'String', '保存', ... 'Callback',['exa=rgb2gray(frame2im(getframe(gca)));','imwrite(exa ,''E:\im.jpg'')']); hb2=uicontrol('Parent',FigHandle,'Style','popupmenu','Position',[ 50 50 50 30],... 'String', {'26','24', '22', '20', '18', '16','14','12','10'}); hb3=uicontrol('Parent', FigHandle,'Style','text',...

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全真模拟试题(5)

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全真模拟试题(五) 单项选择题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 A.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B.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提纲,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主线 C.确定区域规划中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 D.论证城市在区域空间发展中的地位 2.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问题,提出的有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正确的对应关系是()。①索里亚·玛塔(SofiaYmata);②西谛(CamilloSitte);③戈涅(TonyGarnler);④格迪斯(PattickGeddes);⑤工业城市;⑥城市形态研究;⑦线形城市; ⑧现代城市演进学说。 A.①—⑥;②—⑧;③—⑦;④—⑤ B.①—⑧;②—⑦;③—⑤;④—⑥ C.②—⑥;①—⑧;③—⑤;④—⑦ D.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3.地块控制性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属于指导性指标的为()。 A.人口容量、建筑形式 B.用地面积、性质 C.容积率 D.建筑密度 4.衡量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用地规划结合的程度,很重要的一条标准,是看其是否最大程度()。 A.减少居民出行次数 B.减少货物的周转周期 C.减少交通 D.减少道路长度 5.下列关于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陈述错误的是()。 A.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

D.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包括了田国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C.城市分散发展理论是建立在通过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的 D.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 6.索里亚·码塔的线形城市以()为前提。 A.城市运输 B.城市工作 C.城市居住 D.城市道路 7.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行为的运作是指()。 A.城市运输系统 B.城市道路系统 C.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D.城市对外交通系统 8.我国公路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的位置,可分为()。 A.国道、省道、县道 B.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C.国道、省道、市道、县道 D.国道、省道、市道 9.青岛市的城市职能有:外贸、海港、纺织机械工业、国防、疗养、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可见青岛的城市性质是()城市。 A.港口 B.轻工业 C.疗养 D.海洋科学研究 10.机场的选址应()。 A.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规范措施分析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规范措施分析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规范措施分析摘要: 城市人口预测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工作,合理的预测城市人口对于城市合理的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应进行规范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 人口预测是指以人口现状为基础,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控制要求和假定条件——即参数条件,从而获得对未来人口数据提出预报的技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精神生活同步提高,人口不断的向城市集聚,致使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因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城市人口规模密切相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主要是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确定的,因此,人口规模预测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 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预测的不准确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对其中人口规模预测的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评定以后主要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基本概念不统一 一般来说,提到城市人口规模,往往会涉及到两种概念:人口概念以及空间概念。从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的案例来看,两种概念的 运用出现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就人口概念来说,就有总人口、常住城市人口以及非农人口实际居住人口、暂住人口、户籍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等概念。就城市空间范围的概念来说,就有规划区、市区、主城区、建成区、中心城区、市域等多个概念。那么将人口概念与空间概念相结合以后,组合起来的概念就更加复杂,而就目前的城市规划而言,“城市人口”的概念非常的笼统、模糊,在人口规模统计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的分歧,由于运用的不一致,与统计部门的数据结果缺乏相应的统一。统计口径不一致,基础数据误差较大除了运用的概念过多、过于复杂、不统一所导致的概念的混乱之外,还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同一城市的不同部门统计出不同的数据。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现行的统计口径的设置主要是以行政区范围为主要标准,但是行政区范围常常将非农业人口包括在内,这样的话就与城市建成区人口统计有分歧;第二,农业人口以及非农业人口的统计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只将非农业人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 答案)

2017年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得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城市形成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城市最早就是军事防御与宗教活动得产物 B.城市就是由社会剩余物资得交换与争夺而产生得,也就是社会分工与产业分工得产物 C.城市就是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得产物 D.“城市”就是在“城”与“市”功能叠加得基础上,以贸易活动为基础职能形成复杂 化、多样化得客观实体 2.下列关于全球城市区域得表述,准确得就是() A.全球城市区域由全球城市与具有密切经济联系得二级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 B.全球城市区域就是多核心得城市区域 C.全球城市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相互合作,与外部城市相互竞争 D.全球城市区域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尚未出现 3.下列关于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1949-1957年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启动阶段 B.1958-1965年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倒退阶段 C.1966-1978年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停滞阶段 D.1979年以来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快速发展阶段 4.下列关于古罗马时期城市状况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古罗马城市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B.古罗马城市以广场、凯旋门与纪功柱等作为城市空间得核心与焦点 C.古罗马城市中散布着大量得公共浴池与斗兽场 D.罗马帝国时建设得营寨城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中间为十字形街道 5.下列关于“有机疏散”理论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在中心城市外围建设一系列得小镇,将中心城市得人口疏解到这些小镇中 B.中心城市进行结构性得重组,形成若干个小镇,彼此间以绿地进行隔离 C.中心城市之外得小镇应当强化与中心城市得有机联系,并承担中心城市得某方面功能 D.整个城市地区应当保持低密度,城市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应当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6.下列关于柯布西埃现代城市设想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现代城市规划应当提供充足得绿地、空间与阳光,建设“垂直得花园城市” B.城市得平面应该就是严格得几何形构图,矩形与对角线得道路交织在一起 C.高密度得城市才就是有活力得,大多数居民应当居住在高层住宅内 D.中心区应当至少由三层交通干道组成:地下走重型车,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 于快速交通 7.下列关于城市发展得表述,不准确得就是() A.农业劳动生产率得提高有助于推动城市化得发展 B.城市中心作用强大,有助于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得均衡发展 C.交通通讯技术得发展有助于城市中心效应得发挥 D.城市群内各城市间得互相合作,有助于提高城市群得竞争能力 8.下列关于城市空间布局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城市轨道交通线、地面公交干线应当与城市主干路组合,形成城市交通走廊 B.城市街区内应当有多种不同功能,保证居民能够就近就业 C.城市居住地得布局应充分考虑小学得服务范围,避免学生穿越城市主干路 D.城市中心区土地价格昂贵,应该鼓励各地块进行高强度开发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演示教学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 一、人口与城镇化现状分析 (一)镇域现状人口 1、户籍人口数 截至2012年底,XX镇户籍人口总数共31059人,其中户籍农业人口28761人,户籍非农业人口2298人,户籍户数共8321户,户均人口3.73人。 2、登记暂住人口 截至2012年底,全镇登记外来暂住人口共154人。 3、镇域人口总数 截至2012年底,XX镇域总人口共31213人,其中户籍人口31059人,全镇登记外来暂住人口数共154人。 XX镇历年人口变动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资料来源:XX派出所(二)镇区现状人口 至2012年底,XX规划镇区范围内共有人口约0.6万人。其中: 1、XX居委人口2298人。 2、登记外来暂住人口154人。 3、镇区周边与镇区呈连片发展、联系紧密的部分自然村人口(包括XX村、^),约3500人。 二、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一)镇域户籍人口增长预测 XX镇户籍人口数据具有较好连续性,假定户籍迁入迁出制度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影响户籍人口增长外部环境不发生较大变化,我们采用多种数学方法对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综合确定户籍人口预测结果。 1、线性回归模型 P t = a + bt 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 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线性回归公式:P t = 321.43t -614695.73

根据线性回归公式,预测XX镇户籍人口2020年为3.46万人,2030年为3.78万人。 2、对数回归模型 P t = a*Ln(t) + b 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对数回归公式: 4876743.35 P t = 645305.51*Ln(t)– 3、指数回归模型 P t = a*e bt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 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指数回归公式: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模拟试题

1 在下列城市中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是(C) A 南京B苏州C 常熟D 扬州 2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B) A 经济 B 速度C规范D秩序 3历史地段土地使用调整的途径:(A) ①保持原用途②恢复原用途③纳入部分其他用途④改为新的用途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以下什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保障(A) A.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 B.城市规划 C.历史沿革 D.城市居民的认知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C)大类 A.46 B.68 C.10 D.73 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C) A、1/20000---1/5000 B、1/10000---1/5000 C、1/10000---1/2000 D、1/30000---1/2000 7某消防站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有车五辆,则该消防站为(B) A、一级消防站 B、二级消防站 C、三级消防站 D、四级消防站 8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C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A 4 B 5 C 6 D 7 9下面哪个类型是内廊式住宅和外廊式住宅的变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C) A 并联式 B 梯间式 C 跃廊式 D 内天井式

10(C)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 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 D.人车部分分行 11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以下属于它的有(C) A 商业服务内部的 B 对外交通设施内部的 C 包装加工车间的 D 工业企业内部的 12郊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 A疏散一些不适宜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 B.大城市建成区的蔓延 C城郊防护林待遭到破坏 D农田蔬菜地遭受蚕食 13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的总体期限一般为(B)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A.10 B。20 C。30 D。50 1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A)相协调。 A 广场尺度 B 广场布局 C 广场规模 D 广场功能 15居住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A 800~1000m B400~500m C 150~200m D50~100m 16混合通道时,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约为(C) A.300辆/时 B.350辆/时 C.400辆/时 D.450辆/时 17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中,(B)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

本文首先分析了图像识别技术以及bp神经网络算法,然后详细地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图像识别识别技术 通常而言,所谓图像处理与识别,便是对实际图像进行转换与变换,进而达到识别的目的。图像往往具有相当庞大的信息量,在进行处理图像的时候要进行降维、数字化、滤波等程序,以往人们进行图像识别时采用投影法、不变矩法等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技术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图像识别方法,获得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1 人工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概述 近年来,人工智能理论方面相关的理论越来越丰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技术也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将图像识别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结合起来的优点是非常显著的,比如说: (1)由于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功能,可以使得系统能够适应识别图像信息的不确定性以及识别环境的不断变化。 (2)在一般情况下,神经网络的信息都是存储在网络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接权值之上,从而使图像信息表示是统一的形式,如此便使得知识库的建立与管理变得简便起来。 (3)由于神经网络所具有的并行处理机制,在处理图像时可以达到比较快的速度,如此便可以使图像识别的实时处理要求得以满足。 (4)由于神经网络可增加图像信息处理的容错性,识别系统在图像遭到干扰的时候仍然能正常工作,输出较准确的信息。 2 图像识别技术探析 2.1 简介 广义来讲,图像技术是各种与图像有关的技术的总称。根据研究方法以及抽象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图像技术分为三个层次,分为:图像处理、图像分析以及图像理解,该技术与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以及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科互相交叉,与生物学、数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互相借鉴。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图像技术的进一步研究离不开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理论。 2.2 图像处理、图像识别与图像理解的关系 图像处理包括图像压缩、图像编码以及图像分割等等,对图像进行处理的目的是判断图像里是否具有所需的信息并滤出噪声,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确定。常用方法有灰度,二值化,锐化,去噪等;图像识别则是将经过处理的图像予以匹配,并且对类别名称进行确定,图像识别可以在分割的基础之上对所需提取的特征进行筛选,然后再对这些特征进行提取,最终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识别;所谓图像理解,指的是在图像处理与图像识别的基础上,根据分类作结构句法分析,对图像进行描述与解释。所以,图像理解包括图像处理、图像识别和结构分析。就图像理解部分而言,输入是图像,输出是对图像的描述解释。 3 人工神经网络结构和算法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mcclelland与rumelhant提出了一种人工神经网络,截止现在,bp神经网络已经发展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神经网络之一,它是一种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输出层和输入层输出层之间隐藏层,如图1所示,便是一种典型的bp神经网络结构。 bp神经网络是通过不断迭代更新权值使实际输入与输出关系达到期望,由输出向输入层反向计算误差,从而通过梯度下降方法不断修正各层权值的网络。 bp神经网络结构算法如下所述: (1)对权值矩阵,学习速率,最大学习次数,阈值等变量和参数进行初始化设置; (2)在黑色节点处对样本进行输入;

土木工程类城市规划原理模拟13模拟试题与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模拟13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 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 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 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 答案:B 2. 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答案:C 3. 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答案:D 4.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采掘业 B.物流仓储业 — 1/26 — — 1/26 —

C.建筑业 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答案:B 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A.城市性质与规模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 答案:A 6. 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A.建筑布置规模 B.以宫殿为核心 C.以广场为核心 D.以神庙为核心 答案:D 7. 《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答案:B 8. 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答案:D 9.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 2/26 —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5分*5个= 25)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3.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户室比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二、单项选择题(4*8=32) 1.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b )。 A.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B.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c.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D.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带答案)

2008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 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 与利用 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 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 2.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A.采掘业 B.物流仓储业 C.建筑业 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城市性质与规模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

6.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 A.建筑布置规模 B.以宫殿为核心 C以广场为核心 D.以神庙为核心 7.《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8.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 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 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B.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D.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11.豪斯曼的巴黎改造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 )。 A.以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活动 B.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的新城(区)建设运动 C.以街道景观整治与建设为主的美化运动 D.以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与配置为主的“公园运动” 12.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 )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第一节思想和原理 在当今社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选择或决策问题。人们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最优解来得到最佳方案。由于数学模型有较强的条件限制,导致得出的最佳方案与现实有较大误差。只有重新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重新建立模型,这样存在许多重复的工作,而且以前的一些经验性的知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提出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工作原理,建立能够“学习”的模型,并能将经验性知识积累和充分利用,从而使求出的最佳解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最小化。通常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人工神经网络主要是由大量与自然神经细胞类似的人工神经元互联而成的网络。各种实验与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中存在着由巨量神经元细胞结合而成的神经网络,而且神经元之间以某种形式相互联系。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大致模拟人脑的工作原理,它主要根据所提供的数据,通过学习和训练,找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求取问题的解。人工神经网络反映了人脑功能的基本特性,但并不是生物神经系统的逼真描述,只是一定层次和程度上的模仿和简化。强调大量神经元之间的协同作用和通过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是人工神经网络的重要特征。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仿生物神经网络功能的一种经验模型,首先根据输入的信息建立神经元,通过学习规则或自组织等过程建立相应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不断进行修正,使输出结果与实际值之间差距不断缩小。人工神经网络通过样本的“学习和培训”,可记忆客观事物在空间、时间方面比较复杂的关系,它能够把问题的特征反映在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权值中,所以,把实际问题特征参数输入后,神经网络输出端就能给出解决问题的结果。 神经网络的特点是,神经网络将信息或知识分布储存在大量的神经元或整个系统中。它具有全息联想的特征,具有高速运算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具有

城市规划原理历年试卷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城市规划原理(2005.0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本大题共10分) 1.确定道路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和横断面组成的主要依据是( C) A. 干道网间距 B. 干道网密度 C. 交通量 D. 道路网密度 2.“G22”代码表示(D) A. 公共设施用地中第二个中类里的第二小类 B. 公共设施用地中第三个中类 C. 绿地中的第二个中类 D. 绿地中第二个中类里的第二小类 3.一般要求在冬至日中午前后至少有2小时的连续日照时间为( A ) A. 日照标准 B. 日照间距 C. 日照质量 D. 日照时数 4.下列关于城市规划任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确定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B.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C.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D.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安排 5.城市中的公共绿地面积平均每人不得小于( B ) A. 5㎡ B. 7㎡ C. 10㎡ D. 15㎡ 6. 公路分为( A )三类。 A.国道、省道、市郊公路 B.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C.交通性、生活性、地区性 D.一级、二级、三级 7. 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是指( A )等几个方面。 A. 地质、水文、气候、地形 B. 地质、水文及水文地质 C. 建筑基地、地震和矿藏 D. 太阳辐射、风象及温度、湿度 8. 铁路客运站的位置在大城市必须深入城市,宜布置在( D ) A. 城市边缘 B. 距城市边缘2~3公里处 C. 市中心内 D. 市中心边缘 9. 机场的选址应使( A ) A.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B.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C.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越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D.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10. 城市设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 B ) A.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设计 B.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 C.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设计 D.对详细规划的具体设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正确 答案未选全或选错,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 11.城市规划的阶段包括( CE) A.城市战略规划 B.城市规划纲要 C.城市总体规划 D.城市分区规划 E.详细规划 12.工业区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布局中的方式有(BC) A.包围城市式布置 B.与其他用地交叉式布置 C.组团式布置 D.群体组合式布置 E.中心式布置 13.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特征包括( ABC ) A.运输对象可以分为客流和货物流两类 B.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随时间变化,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C.城市交通是城市化过程的必备条件 D.由于交通工具的不同,而对交通系统提出的要求不同 E.道路交通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重点 14.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有(ACD ) A.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B.以商业和服务区为中心组织居住区 C.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D.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E.以大型企业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15.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 BCDE )设计。 A.城市总体规划 B.土地利用 C.交通和停车系统 D.建筑的体量和形式 E.开敞空间的环境

2011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

2011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城市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军事防御B.商品买卖C.集体耕作D.产业分工 2.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地理气候条件B.法律、法规 C.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D.交通网络的完善 3.关于城乡统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城乡统筹应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 B.城乡统筹应统筹城乡的医疗与社会保障体系 C.城乡统筹的核心任务是保障城乡居民平等的权利 D.城乡统筹的核心任务是保障城乡居民的同工同酬 4.古代欧洲城市轴线放射型街道布局主要体现了( )。 A.古希腊的民主政体思想B.古罗马的强势与享乐观念 C.君权统治的意志D.中世纪的宗教理念 5.十九世纪巴黎改建是由( )。 A.一批有责任心的建筑师发起的B.工会组织的 C.规划协会组织的D.政府组织的 6.不属于索里亚·马塔提出的城市形态的内容是( )。 A.城市平面布置要保证结构对称B.园形城市形态 C.城市点到点的方便联系D.街坊呈矩形或梯形 7.西谛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的核心是( )。 A.强调城市土地使用功能的最大化 B.主张人的感受与艺术性空间布局 C.要求发展快速公共交通 D.优先建设城市行政中心 8.首先提出规划过程理念的是( )。 A.《雅典宪章》B.《马丘比丘宪章》 C.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理念D.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9.不属于邻里单位理论所提倡的原则是( )。 A.创造安全的社区环境 B.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规模 C.街坊式的布局 D.商业服务设施应与其他商业设施对接 10.我国古代都城大部分采用规整的空间布局形态,其原因主要是为了( )。 A.尊重自然B.便捷交通C.方便建设D.合乎礼制 11.近代由于交通方式与交通设施的发展而导致原有地位相对衰落的城市是( )。 A.郑州B.石家庄C.芜湖D.扬州 12.有关城市规划特点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社会、经济、环境、技术发展等各项因素的综合作用 B.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手段C.城市规划是从城市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出发的地方性事务 D.城市规划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社会实践 13.有关《城乡规划法》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城乡规划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B.国务院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行政规章时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