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时练(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70.86 KB
- 文档页数:3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1952年9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这里的“社会主义政策”指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一五”计划D.改革首先自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再转向城市2.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决议指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A.打土豪,分田地B.农业合作化运动C.扩大农业生产规模D.农业机械化生产3.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喜获土地。
此后国家积极开展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究其原因,下列哪一项表述有误( )A.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B.很多农民缺乏生产资料,难以克服耕作难题C.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为了继续深化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巩固政权4.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实是一场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整合运动,这场运动成功实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有效整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该“运动”的第二阶段是( )A.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B.全行业公私合营C.农业互助组D.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
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万多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这表明(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6.“创新”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热词,共出现了50多次。
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没收B.农业生产合作社C.赎买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7.下面为1950—1956年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示意图,对其原因解读准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8.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第 5 课三大改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同仁堂是驰名中外的商标品牌。
如果你要考察当年有关其公私合营的概况,你必须查阅哪一阶段的历史资料()A.1953—1956年B.1956—1966年C.1949—1953年D.1945—1949年2.1956年中国很多农村的农民群情振奋,他们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什么组织()A.农业生产互助小组B.农业生产合作社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3. 右图,分析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土地改革完成②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④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 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时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粮食总产量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197.65--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的掀起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5.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D.“文化大革命”结束6. 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C.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7.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8.“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课后作业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从1952年与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的数据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 1.50.7%71.8% 6.9%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A.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B.大跃进造成了经济比例失调C.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2.1953年,毛泽东同武汉市委书记王任重谈话时,讲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有人说,要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还有人主张‘四大自由’,我看都是不对的,新民主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过渡要有方法。
”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党和政府采取的办法是()A.实行土地改革B.进行三大改造C.发动“大跃进”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3.根据如图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A.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B.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C.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关于三大宗教的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A.佛教的教义是“众生平等”、“忍耐顺从”B.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C.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D.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
这些做法()A.阻碍了国营企业的发展B.纵容资本家的剥削C.有助于公私合营的开展D.照搬了苏联的实践6.“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中“团结和改造的政策”指的是()A.实行股份制B.和平赎买政策C.廉价收购D.无偿没收7.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三大改造》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A.互助组B.家庭个体劳动C.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化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行赎买政策B.成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一国两制”4.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
1954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A.建立生产合作社B.实行公私合营C.由国家没收管理D.由国家赎买接手5.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①农业②交通运输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手工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7.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
”此话针对的问题是()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8.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作“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
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9.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欢乐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C.“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10.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A.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B.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1.今年8月,某工厂将举办百年厂庆座谈会,准备邀请一位当年亲身经历过公私合营的工人师傅讲厂史,下列四位师傅中最合适的应是( )A.75岁的李会师B.62岁的宋支前C.58岁的王援朝D.52岁的赵跃进12.某校同学拟以课本剧形式再现“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历史场景,其设计情景之一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由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第5课三大改造1.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出台的某决议提出,要克服农民分散经营中发生的困难,使广大贫困农民迅速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
同时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工业品有广大的销售市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B.公私合营C.优先发展重工业D.减租减息2.20 世纪50 年代的纪录片《五亿农民的方向》,取材于河北省农民王玉坤等3 户贫农家庭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走合作化道路的真实事件。
由此可知这部纪录片A.主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批评了河北农民走合作化道路C.宣传了土地改革的内容D.反映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便于适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C.提高农业生产力,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使农民富裕起来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经济的性质是( )A.个体经济B.私有经济C.私人经济D.社会主义集体经济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因此,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B.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C.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D.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6、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实是一场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整合运动,这场运动成功实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有效整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该“运动”的第二阶段是( )A.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B.全行业公私合营C.农业互助组D.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7、1951年9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中,毛泽东亲自加上了这么一段话:“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就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化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B.工业化建设使农民购买力不断提高C.农业互助合作可以更好地为工业化服务D.农业互助合作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8、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土地改革最大的区别在于( )A.范围不同B.任务不同C.合作程度不同D.土地所有制性质不同9、下图柳州生产牌香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人民公社化10、在1956年1月的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 )A.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B.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C.三大改造后期,出现问题D.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11、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5课三大改造01 知识管理知识点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知识点2公私合营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大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________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厂易混警、1.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2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才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02 基础过关知识点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C)A. 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2.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时作业本05三大改造1.“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和平方法”指的是( )A.实行股份制B.廉价收购C.赎买政策D.无偿没收2.以下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第一个五年计划D.三大改造3.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新中国成立后B.三大改造完成后C.大跃进运动时期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4.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右图所示的“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其印发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B.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C.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C.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7.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
解放后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出现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8.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
他亲历的活动可能是(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9.生产合作社是下列哪些领域采取的改造形式(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10.1954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有(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④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教训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1.“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
第5课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明白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形式、历史意义,了解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2.掌握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以及创造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以及重大意义。
【自主学习】一、农业合作化二、手工业合作化三、公私合营四、三大改造的完成及重要意义【合作探究】1.三大改造的对象和途径。
三大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途径是:农业: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2.三大改造的实质和重大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这既是改造的实质,也是改造的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再一次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达标训练】1.下图是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
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是()A. 新中国的成立B. 西藏和平解放C. 土地改革结束D. 三大改造完成3.据统计,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1.17亿,占全国农户的96%.说明中国农村已经()A. 完成了分田到户B. 实现了现代化C.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4.北京同仁堂是创建于康熙八年的著名中药老字号,1954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请问同仁堂是用哪种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A. 公私合营B. 参加合作社C. 参加人民公社D. 走集体化道路5.1956年底,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5课三大改造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在已经决定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总框架下,1953年,我国开始了( )A.土地改革B.“三反”运动C.三大改造D.“大跃进”运动2.我国粮食和工业原料生产水平很低,而国家对这些物资的需要却在增大,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这叙述了农业合作化的( )A.必要性B.内容C.措施D.影响3.(2022广东南海、三水期末改编)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情况。
据下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 类别耕地/亩牛/头犁/只房屋/间数量19.48 0.43 0.73 4.17注:亩是非法定计量单位,一亩=666.7平方米A.土地改革开始前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前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厚D.包产到户在全国推广后4.(2023山东济南莱芜、钢城中考)下图为天津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后挂上新厂牌的情景。
这一情景反映了( )A.工业化的起步B.三大改造开展C.经济特区设立D.国企改革进行5.(2023江苏江阴期中)“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项创举,它是( )A.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B.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D.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6.(2021云南中考)与“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赎买政策”等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7.(2021陕西中考)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8.(2023山东莘县期中)以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场景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直接相关的是( )①上海某工厂厂长参加公私合营股东大会②武汉人民庆祝长江上第一座大桥通车③大庆石油工人手拉肩扛将钻机运到井场④杭州某皮鞋匠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2020山东济宁中考)“农业生产合作化,公私合营资本家。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这主要是由于( )A.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B.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C.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D.农业集体化道路的起步2.1949年至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D.互相组→初级社→高级社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反运动①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②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③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④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B.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D.实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5.“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实质是( )A.人民政府掌握经济命脉的斗争B.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斗争C.打击投机商人,稳定物价的斗争D.人民内部斗争6.解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资产的来源有( )①国民政府财产②官僚资本③帝国主义在华企业④资本主义工商业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7.城市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树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B.废除不合理的生产和技术管理制度C.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D.使企业管理民主化8.1953年,中共提出实现工业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主要原因是( )A.中国农业落后,缺乏劳动力B.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C.缺乏建设资金D.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9.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 )A.国民经济的初步好转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一五计划开始D.一届人大召开10.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要创举是( )A.农业合作化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D.进行三大运动二非选择题1.我国开展“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条件有哪些? 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结合“一五”期间的有关史实分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梳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合作社1.原因: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③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④共产党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消灭剥削,共同富裕⑤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新解放区占25% 据当时调查,粮食产量一般情况是,互助组高于单干,合作社高于互助组。
3.原则:自愿互利4.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5.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有——集体所有)※※注:农业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公共财产)半社会主义性质义性质二、手工业合作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1.原因①建国初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国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过程中,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②私营工商业存在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③随着没收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以及一五计划的实行,国营经济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优势④农业合作化的影响2.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5.发展: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注:什么是“公私合营”?“公”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属于新式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求而存在,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注:为什么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和平赎买政策?这是由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①历史上民族资本家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②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③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选择题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
下列史实能印证“幸福是奋斗出来”观点的是()A.一五计划B.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2.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D.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需要3.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带有时代的烙印。
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
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
”由此判断与这段描写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三大改造D. “大跃进”4. 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
”他所说的“社”是指(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5.“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和平方法”指的是( )A. 实行股份制B. 廉价收购C. 赎买政策D. 无偿没收6.如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阅读下列表格,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B. 土地改革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三大改造8. 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公私合营 B.独立经营 C.投资国外 D.股份制经营9.下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B.一届“人大”召开C.三大改造完成D.一五计划完成2.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B.引导农民和手工业个体经济实现合作化C.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3.“一五”计划方针体现出党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 )A.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相结合B.国民经济各部门有重点按比例协调发展C.重视教育,培养人才D.发展生产同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在“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成就突出地体现在( )A.工矿业B.农业C.交通D.邮电通讯5.使南北铁路得以贯通的是( )A.宝成、鹰厦铁路的建成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C.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D.钱塘江大桥的建成6.一届人大最主要的内容是( )A.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选举了国家领导人C.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D.制订了宪法7.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的《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B.《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D.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8.下列关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它标志着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历史已经结束B.它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C.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建成D.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在( )①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②人民的权利、义务③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共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②三大改造完成③“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④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二非选择题1.我国如何进行“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2.阅读下列材料:同仁堂的公私合营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创始人乐显扬。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课后作业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基本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A.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C.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A.公私合营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直接被没收D.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某校大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提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你认为他指的是()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D.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第一个五年计划D.三大改造完成5.我国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C.先进的现代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A.互助组B.供销合作社C.生产合作社D.公私合营7.下列事件中导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C.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D.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8.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是()A.人民公社B.生产互助组C.生产合作社D.家庭联产承包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在中国要存在上百年的时间。
那么,中国进入这一阶段的标志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10.我国1953﹣1956年农业经济状况(如图)的主要成因在于()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填空题(共4小题)11.到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的变为的任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题(解析版)1 / 13第5课三大改造练习一、选择题1.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2.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中①点到②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开展了“一五计划”B. 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 党中央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 国家实施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 观察下图,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 )苏俄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中国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A. 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B. 改变分配的方式C. 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D. 改变所有制性质4.家乡的一个木匠回忆当时社会主义改造时说了以下的话,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①当时手工业的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当时自己县的木匠都踊跃参加了农业合作社③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④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5.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制度初建”“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 中共八大召开C. “一五”计划完成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
当时,该“豆腐社”应当属于A. 公有制企业B. 私有制企业C. 家庭作坊D. 资本主义企业7.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对如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 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8.“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三大改造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2、“三农”问题是今天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的农民已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当时的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
①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④农民承包后实行责任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
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
5、三大改造指的是()
A.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东北、华北和沿海工业基地进行改造
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
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
8、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银行业
D.畜牧业
9、下列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观点正确的是()
A.从1953年起开始 B.国家经营,内部以私营代表为领导
C.1954年顺利完成 D.最后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0、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A.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
”这是因为,1956年()
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
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12、生产合作社是下列哪些领域采取的改造形式()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
13、“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一首老歌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过()A.土地改革方式B.农业生产合作化方式
C.人民公社化方式 D.公私合营方式
14、家乡的一个木匠回忆当时社会主义改造时说了以下的话,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①当时手工业的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当时自己县的木匠都踊跃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③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
④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5、在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伟大的创举是()
A.实现农业合作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
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二、非选择题
16、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三次巨大变化。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1)请你结合本课内容分析一下,社会性质第三次变化应该是什么事件?
(2)上述事件引起了什么变化?
(3)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
17、列举与下列时间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1952年──
(2)1956年──
(3)1957年──
(4)1954年──
18、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右图是北京郊区农民向毛主席汇报什么成
果?
(2)当时农民都加入什么组织?
(3)全国掀起这一运动达到高潮是在哪一年?
19、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替我们安排了出路,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支持我们有利于国家的社会政治活动,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得到很好的照顾。
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徐中尼:《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新华半月刊》1956年第4号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资本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持什么态度?
(2)这与党和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什么政策有关?
(3)这次改造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20、据统计,1956年全国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达191.1亿元,较1955年这些企业的总产值增加了32%,1957年又比1956年增长8%,1956年全国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的零售总额较1956年这些企业的零售总额增加了15%以上,1956年全国公私合营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比1955年提高了20-30%。
请回答:
(1)材料中介绍的是什么方面的改造?
(2)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A
6、B
7、A
8、B
9、D 10、D 11、A 12、C 13、B 14、D 15、C
二、非选择题
16、(1)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2)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原因:
(3)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17、(1)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2)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18、(1)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成果。
(2)农业生产合众社。
(3)1956年。
19、(1)支持态度,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前途。
(2)和平改造方针和赎买政策。
(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从此,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1)工商业。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工商业迅猛发展。
(3)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