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及其方法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及其方法路径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就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开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对策。
标签: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民族高校肩负培养和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使之成才成长的重要工作使命。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民族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民族地区要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增强中华民族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民族高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人就结合民族高校实际工作经验和收集的一些资料,做以分析和方法建议。
一、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复杂性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高校内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高校培养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民族地区改革发展和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进一步完善;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意识、政治意识也在不断得到加强。
尽管如此,民族高校面对的教育的对象与其他高校相比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表现如下:
1.多民族文化差异。
按照国家民委有关文件规定,民族高校主要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以北方民大大学为例,所招收的学生已涵盖了56个民族。
多民族多语言多分布多地域等特点,使学生之间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语言等这些因素对各民族同学的沟通构成了较大影响,加大了思想教育的难度。
2.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效益不够发达,由于交通不够便利、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程度总体水平较低。
又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贫困面广,这就使得民族学生尤其是来自偏远农村学生承受重大的经济压力,经济上压力同时又与语言学习的障碍、就业压力、交友沟通困惑等多方面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
3.宗教意识与浓厚的乡土性社会关系影响。
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大部分学生都有其浓厚的宗教信仰,其中约44%的民族学生信仰伊斯兰教,主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乌兹别克族等,作为伊斯兰教文化根基塑造了其民族文化的基本范式,对其民族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力较为很远。
同时,受到经济发展条件和地域的限制,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现代社会发展有很大差距,如小农意识、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等、靠、要”依赖思想不同
程度地存在,这些思想意识和思维影响民族学生,为民族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和不足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新方法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总结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概括起来:
第一,认识上的误区,使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够畅通。
在现实生活和具体的工作中,一部分民族高校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轻视、忽视思想政治工作。
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还有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把学科专业搞上去,思想政治工作自然而然地就上去了;有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这些认识论的误区,使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二,宗教势力的影响,使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较大冲击。
在民族高校中,学生民族众多,学生信教普遍且多种宗教并存。
宗教势力会利用其物质力量拉拢和引诱学生信教,加上地处西部的民族高校由于物质基础的薄弱,对信教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带来了新的困难。
对信教学生而言,注重的是实惠,自己能得到实际的物质利益。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许多时候停留在空对空的说教上,效果不好,甚至发生有个别党员退党要求入教的倾向。
学生的意见大,说这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方法措施不当,常常念文件、呼口号、贴标语。
这些情况的存在,无疑增加了在民族高校对信教同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第三,工作队伍的差距,使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困境。
做人的工作是最难得,需要高超的智慧和勇气。
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来看,缺乏一支统一领导、协同配合的能力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其次,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状况来看,一是高学历的专业人员缺乏,二是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受传统思想和旧体制的束缚,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办法不多,又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上也缺乏理论上的积累,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第四,工作方式方法的落后,使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收效不大。
社会的飞速发展,宗教、文化、民族的多样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方式方法上加以改进和创新。
如果还按照过去的方法和模式去做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必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
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学生新的特点和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有些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敏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遇到困难和挫折显得力不从心。
加上由于一些思政工作者素质不够,方法简单粗糙,或底气不足,缺乏自信,做事不能让人信服,说话无人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软弱无力,工作停滞不前[1]。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路径
当前,针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建议采取一下方式方法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充分认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对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领导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水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建议把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此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和领导,纠正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面[2]。
除此外,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和支持。
新闻、出版、文化等部门形成合力,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第二,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知识新方法,全面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都是要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来落实。
具体措施如下: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从上至下采取各种措施,广开学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思政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文化和业务水平。
二要加强管理。
管理知识、管理程序、管理规则,包括对管理的认识等。
三要加强学习。
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和向实践学习。
通过学习,提高民族高校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决策能力。
同时,教育者也要勇于到教育第一线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增长才干[3]。
第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民族众多,多种宗教并存,且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是民族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特点。
教育者要认真学习和正确掌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落实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要深入分析学生加入宗教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做好信教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应把资金用于校园文化教育及改善教育者生活条件上。
同时要对境外敌对势力和反动宗教,千方百计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妄图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渗透分化。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好学生群体性文化活动,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文化阵地,是做好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要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促进“四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要加强对校园现有文化设施的利用和管理。
让闲置的文化设施等运转起来,发挥它们的应有的文化教育功能。
并通过举办报告会、读书会,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化体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同时,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体品德教育,使民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正在进行的四个文明建设相适应。
精心组织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以及学生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学生广泛参与创造条件[4]。
第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式,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充分挖掘和提高传统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大力开发利用高科技化的信息传播技术
和手段,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以加大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的广度、深度和速度。
如利用载体,灵活多样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高校要坚持正面宣传,把握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对各种错误思潮和社会丑恶现象,要给予有力揭批打击。
二充分利用各种重大活动的契机,广泛宣传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巨大成就,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利用普法教育去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要自觉遵守法律,依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四是利用自身资源,发挥独特优势,加强对外交流。
第六,思想政治工作要虚功实做,为特殊学生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好事。
目前,推动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满足民族学生成才成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围绕民族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各民族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做好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只靠空洞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实践证明,为学生多办好事、实事是最好的办法和途径。
要用实实在在的事去说服人们。
尤其在做特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从解决这部分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人手,如帮助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扶持雪上勤工助学,耐心说服解释,了解他们心里所想,解决学业和人际沟通中的难题。
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扎根于民族学生之中[5]。
参考文献:
[1]马晓静,试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及其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4,(2).
[2]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桂芝,刘凤芹.试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3).
[4]周正明.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原因及对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5).
[5]孙元明.库区移民社会心态及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