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眼球震颤最新治疗进展(借鉴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13
眼球震颤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节律性,钟摆式或跳动式的眼球摆动。
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两类。
眼球震颤的形式:1.钟摆式眼球震颤:双眼像钟一样摆动,摆动的各方向运动速度相等。
2.冲动性眼球震颤:眼球往返运动的速度不同。
向一个方向运动的速度慢的称为慢相,是眼球震颤的基本运动,是一种不正常的运动。
向另一个运动的速度快的称为快相,是一种再注视放射是眼球复位的代偿运动。
冲动性眼球震颤是根据快相的方向命名,如快相向右,则称为右向冲动性眼球震颤。
3.分离性眼球震颤:单眼发生眼球震颤或者是双眼同时发生眼球震颤。
若是双眼性的,各眼震颤的慢相的振幅,频率和方向不是完全一致的。
4.双眼共轭性眼球震颤:双眼震颤的振幅,方向,频率都相对一致。
眼球震颤的方向最常见的就是水平的,其次就是垂直性和旋转性的。
有的呈现多个方向,即成为混合性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依注视能力还可分为知觉缺陷性眼球震颤和运动缺陷性眼球震颤。
1.知觉缺陷性眼球震颤:通常此类震颤类型呈钟摆型,主要因为眼病导致视觉输入冲动障碍,使得眼球运动控制系统出现一场,从而引发注视机制紊乱。
常见于先天性白内障,白化病,先天性青光眼,高度近视已经视路疾病等等。
2.运动缺陷性眼球震颤:此类震颤患者较为多见,其病因可能与神经中枢或者同向运动控制路径上的缺陷导致的传出机制异常有关。
多数呈现冲动型震颤。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特点:1.隐性眼球震颤:通常遮盖一只眼睛时候,才表现出来的眼球震颤,震颤呈现冲动型,快相指向非遮盖眼。
2.显-隐性眼球震颤:震颤水平性和冲动型,在双眼睁开时候,震颤不能完全消失,遮盖任何一只眼睛,震颤都会加重。
注视眼从内转位向外转位转动时候,震颤将加重,快相指向注视眼。
这类患者经常合并斜弱视。
验光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为了避免调节的干扰,增加检查的精确程度,通常医院采用1%的阿托品眼膏涂眼,待睫状肌麻痹后,进行检查1.眼球震颤患者,在黑暗环境时,眼球震颤程度将减弱,甚至消失,所以验光室最好选择暗室验光,而且越暗越好。
浅谈眼球震颤以及相关治疗
林奕贤
【期刊名称】《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年(卷),期】2024()3
【摘要】眼球震颤(nystagmus)是一种不自主、有节律性、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
由于无法持续性地注视目标,眼球缓慢向一侧移动偏离了注视目标(慢相),之后出现
快速地纠正性眼球回跳运动(快相)。
眼球震颤(单眼或双眼的非自主节律性震荡)可
能是病理性传入视觉通路受损,或者是眼球运动控制障碍的表现[1]。
眼球震颤可以
是单眼的,也可以是双眼发病,表现为非自主节律性眼球的震荡。
【总页数】5页(P89-93)
【作者】林奕贤
【作者单位】康视眼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浅谈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眼球震颤
2.焦虑症及相关性失眠治疗的运用与体会--浅谈冯辉主任焦虑症的治疗经验
3.浅谈手术治疗先天性特发性水平眼球震颤伴斜视
的临床疗效4.试从肠黏膜屏障浅谈YFB治疗UC的相关机制5.浅谈胃安除幽汤联
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眼球震颤的检查方法眼球震颤又称为眼球震颤症(Nystagmus),是一种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快速而无意识的眼球运动。
眼球震颤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性的。
对于出现眼球震颤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检查以确定其原因和确诊,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眼球震颤检查方法。
1. 完整病史收集:医生会询问患者关于眼球震颤症状的细节,包括出现的频率、时长、以及是否伴随有其他症状。
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家族史等信息,以帮助判断是否为先天性或遗传性眼球震颤。
2. 视力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和近视力的测试,以了解是否存在视力问题与眼球震颤的关联。
3. 眼底检查:通过瞳孔扩张,医生可以用专用的仪器来检查眼底,观察是否有异常状况如视神经炎、视网膜脱落或其他视网膜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与眼球震颤有关。
4. 眼动仪检查:眼动仪是一种精密的仪器,可以用来检测和记录眼球运动,并生成相应的眼动图。
患者通常需要佩戴特殊的眼镜来接受这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仪器会记录眼球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快速运动情况,以帮助医生进一步分析和诊断。
5. 电生理检查:这种检查方法可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视网膜和视觉系统功能。
常见的电生理检查方法包括电安静眼位、视标电视电图、视觉诱发电位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关于眼动功能和大脑对视觉刺激的处理情况的信息。
6. 头颈部影像学检查:如MRI(磁共振成像)或CT(计算机断层扫描)等,主要用于排除头颅部病变,如脑肿瘤、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等所致的眼球震颤。
7.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病因,例如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甲状腺问题等。
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遗传咨询或治疗。
8. 眼科专家会商:对于疑难病例或需要进一步鉴定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组织眼科专家会商。
专家会讨论病例,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各种检查结果,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确定眼球震颤的病因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各种眼部检查的结果。
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后护理体会摘要】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病因不明,危害较重难以治疗的眼病。
年来,我科眼肌组多采用手术治疗先天眼震,疗效较好。
由于手术涉及多条眼肌,手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现象。
这是由于术中牵拉肌肉引起胃肠反应的结果。
呕吐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因此,在护理上我们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辅助饮食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减轻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眼球震颤;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147-01先天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 nystamus)又称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病因不明,危害较重难以治疗的眼病。
先天性眼球震颤临床表现复杂,主要有不自主的持续性的较有规律的眼球跳动或摆动,合并弱视,侧视和斜视。
先天性眼球震颤治疗的目的有:减轻和停止眼球震颤,纠正代偿头位和改善功能。
近年来我科眼肌组多采用手术治疗先天眼震,疗效较好,由于手术涉及多条眼肌手术后患者有不同反应,就其手术后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本组病例48例,男31例、女17例,占10%,10-20岁18例占37%,大于20岁者8例占16%。
48例中水平眼颤44例、垂直眼颤4例、钟摆型12例占25%、跳动型36例占75%。
1.2手术方法:水平钟摆型眼震行水平直肌减弱术,水平跳动型眼震行慢相侧水平直肌的减弱术,垂直跳动型行慢相垂直直肌的减弱术,合并斜视者先行斜视矫正术。
1.3术后反应: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轻度30例占60%,中度15例占30%,重度3例占6%;术后眩晕2例占4.1%,术后复视3例占6%。
1.4术后护理:(1)术后恶心呕吐:轻度恶心呕吐者,术后4-6小时进食不处理,一般6小时后可自行缓解;中度恶心呕吐者,口服吗丁啉或维生素B6;重度恶心呕吐者,肌内注射胃复安2ML,口服莫沙比利分散片。
(2)术后眩晕: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后逐眼打开,先打开视力不好的眼睛,隔2日再打开另一眼的眼罩,鼓励患者多活动,多视物体,逐渐克服眩晕。
先天性眼球震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先天性眼球震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先天性眼球震颤如何诊断鉴别,先天性眼球震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先天性眼球震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全血锰、血清铜(Cu2+,Cu)、ENG*一、检查血液中锰、铜浓度的测定,部分患者可增高。
主要包括震频、振幅和震强的检查。
震频(frequency,F)、振幅(amplitude,A)和震强(intensity,I),这3项指标是判断眼震的程度、评价治疗效果的最重要的客观指标,获得这3项指标的最佳手段。
在目前来说,除了直接录像外,就是眼震电图检查(electro nystagmus graphy,ENG)。
采用日本光电株式会社生产的AC-NEUROPACK IV Mini眼电生理仪的EOG程序,进行眼震电图描记,提出将震频、振幅和震强(I=F×A)各划分4级的分级标准?F1≤100次/minF2=101~200次/minF3=201~300次/minF4300次/minA1≤100μVA2=101~200μVA3=201~300μVA4300μVⅠ1≤100×100(即1×104)μV·次/minⅠ2=1.0001×104~4×104μV·次/minⅠ3=4.0001×104~9×104μV·次/minⅠ4≥9.0001×104μV·次/minENG除可描记上述客观指标获得诸眼震参数(nystagmus parameter)外,还可清楚地显示有无休止眼位及休止眼位的位置,同时更可显示眼震的方向和类型,是水平或垂直;是跳动型或是钟摆型,跳动型眼震的ENG呈锯齿波,钟摆型眼震的ENG呈正弦波。
所以,ENG检查可得到6个重要数据和客观指标,即F、A、I、休止眼位和震型与震向,以及闭眼或在黑暗中睁眼时眼震是否消失等。
眼震电图检查儿童先天性眼震的意义目的:探讨眼震电图对先天性眼震患者手术效果的评定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42例儿童先天性眼震患者行手术前后眼震电图检测,中间位检查方法为令患者头正位注视正前方50cm处与双眼平行的目标光点;代偿位检查时令患者放松以平时视物最佳位为准,在此位患者眼震最小。
观察中间位和代偿位眼震的速度、幅度和频率。
眼震幅度、频率和运度计算均取最大眼震反应期10s时期内的平均值。
结果:眼震电图可以记录到跳动型和钟摆型两种不同的眼震波,跳动型呈锯齿波,钟摆型呈正弦波。
手术后中心位和代偿位的眼震与术前相比有明显降低。
42例患者的眼震速度在中心位和代偿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消失。
占88.09%,42例患者中眼震幅度下降者35例占83.3%(P<0.01)。
术后眼震频率在中心位和代偿位也均有下降,但以中一心位明显,其中16例患者代偿位眼震的频率、幅度和速度降为零。
结论:眼震电图检查可以作为几重先天性眼震的量化标准来指导手术,评价手术治疗效果。
标签:眼震电图描记术;眼球震颤;儿童儿童先天性眼震(Congenital nystagmus,CN)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随意性、节律性的眼球异常运动,临床表现复杂,对视功能危害较重,且难以治疗。
近年来,应用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眼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眼震电图作为一种灵敏的电生理仪,对眼震可以进行量化观察,对先天性眼震手术前后的疗效可以客观评定。
笔者对近年来本院运用Kestenhaum法和增加改良Kestenbaum法治疗儿童先天性眼震的患者行眼震电图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儿童CN患者42例,为1998年6月至2006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就诊患者,上述患者按杨景存提出的7条诊断标准确诊为该病,同时本组病例排除了中枢性、前庭性、职业性和视力障碍性眼震。
患者均于手术前后行眼震电图检查,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6~13岁,平均9.6岁。
异常头位<30°者18例,≥30°者24例,异常头位最大者50°。
学习资料# 1 先天性眼球震颤最新治疗进展 发表者:于刚 (访问人次:3218) 编者按: 我们眼科研究眼球震颤已经有很多年了,国外近年来关于眼球震颤的研究非常活跃,眼球震颤的治疗方法,眼球震颤的手术种方法来越先进和成熟,眼球震颤治疗设备和检查设备也越来越先进。 说实在的,眼球震颤这种疾病的治疗非常困难,治疗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尤其眼震图检查起来,非常困难,此病治疗起来,“费力不讨好”,因此国内很少有眼科医生从事此项疾病的研究,我们有时候看到患眼球震颤孩子的痛苦的状况,很是心痛,为了这部分孩子经过系统治疗后,视觉质量能够得到一些改善和提高,我们眼科成立了眼球震颤治疗小组,我本人任组长,吴倩主任任副组长,胡守龙博士,白大勇医生,王媛医生任副组长,来了眼球震颤的患儿,我们这个小组集体会诊,团队合作治疗。 最近,我们又有幸和美国著名的眼球震颤专家,Hertle教授,deongshengyang教授就眼球震颤的患者的眼震图,手术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交流,方便的话,我们会邀请国外诸多著名的眼球震颤教授到国内来讲学、手术、指导,会诊。 下面我们把我们时间年眼球震颤的各种治疗经验,以及国外最新的眼球震颤动向,介绍给大家. 衷心感谢胡守龙博士,白大勇医生,王媛医生他们在眼球震颤工作中投入的大量心血和精力,向你们致敬!
眼球震颤是世界性难题的复杂疾病,引起眼震的原因、眼震的表现多种多样,涉及到的学科众多。和眼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先天性眼球震颤,眼震的治疗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眼科医生,也让患儿和家长一筹莫展。北京儿童医院眼科眼球震颤治疗小组已经正式成立了,多年来我们对本病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在这里我们将眼球震颤的最新治疗进展和家长经常向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广大家长朋友进行交流,希望帮助家长朋友们更好的了解该病,能够早期发现,更好的配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眼球震颤为什么会发生 很多眼球震颤家长向专家询问,我的宝宝为什么会发生眼球震颤,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归纳为以下两种原因: 原因一:一些学者认为先天性眼球震颤是眼球缓慢运动控制亚支系统 (sfoweyemovementsubsystem)失灵,该系统在高增益的异常条件下活动,这种特殊异常可能表现为眼外肌本体感受器所传入的有关眼球位置和运动速度的信号呈反馈作用,反馈不稳定的结果致使眼球位置不稳定而使眼球偏离正位,这就构成震颤的慢相,快速的扫掠运动使得这种慢相中断而回到注视位,此即构成震颤的快相。 原因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是皮质下视动系统的缺陷,致使注视不稳定,眼球从注视位偏离,而纠正眼球运动则使眼球重新回到注视位。最近著名的眼球震颤专家Dell'osso 等的研究表明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有强大的固视反射、平稳的跟随性眼球运动 (smoothpursultmotion) 学习资料# 2
正常,并具有良好的前庭一眼反射功能。他们认为尽管眼外肌本体感受器所传入冲动的具体功能目前尚不清楚,但它在反馈环中对眼球位置和运动速度都有影响,因此,先天性眼球震颤可能是由于这些反馈环的周边部的不稳定所致。先天性眼球震 颤发病机制的细节还有待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由于控制眼球的运动是一个环形反馈机制,多个环节都可控制眼球运动,包括眼球的结构,传入通路,大脑中枢的疾病,影响前庭功能疾病都可以引起眼球震颤;如: 视力障碍性眼球震颤,耳源性眼球震颤,中枢性眼球震颤等。它虽不属于常见病或多发病,但在临床上并非罕见,此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外观,以及行动能力。 胡守龙医生(副组长)提醒广大患儿家长,眼球震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并没有定论,还处于研究阶段,我们会不断在网站更新,敬请关注。
2.什么是本体感受器? 目前眼球震颤的一种主要的手术方式是本体感受器切除,那么什么是本体感受器?为什么切除本体感受器可以改善眼球震颤呢? 本体感受器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 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中就存在本体感受器,当眼球运动的时候,肌肉及肌腱的机械伸展就成为了本体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并将伸展的程度传导至中枢,目前学者认为尽管眼外肌本体感受器所传入冲动的具体功能目前尚不清楚,但它在反馈环中对眼球位置和运动速度都有影响,先天性眼球震颤可能是由于这些反馈环的周边部的不稳定所致,白大勇医生(副组长):通过目前国际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切除本体感受器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眼球震颤的频率及振幅,同时不会引起孩子任何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治疗眼球震颤的一种主流的手术方式。
3、眼球震颤在眼科中的疾病包括哪些: 眼球震颤通常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同时可以合并眼科或全身的病变。主要分为一下两大类: 一.从眼科的角度来讲,有以下各类: 1白化病, 2先天性白内障, 3视神经发育不良, 4黄斑变性, 5视网膜色素变性 6先天性青光眼 7角膜白斑等严重影响视力的疾病都可以引起眼球震颤。 8不明病因的眼球震颤 二.特殊类型的眼球震颤: 1.垂直眼球震颤, 学习资料# 3
2上跳性眼球震颤, 3下跳性眼球震颤, 4跷跷板样眼球震颤, 5周期变化性的眼球震颤 以上眼球震颤等是大脑中枢病变引起的,例如,占位性病变,炎症,出血等中枢的病变,这类疾病一定要到专门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耽误治疗。
4、白化病的孩子为什么会怕光
通常我们看见很多的患有白化病的小孩都很怕阳光,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国外的眼球震颤专家研究很多,白化病眼底是一组与黑色素生物合成有关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表现为眼、皮肤、毛发黑色素缺乏。眼皮肤白化病患者除眼色素缺乏及相关的眼部症状外,皮肤和毛发均有明显的色素缺乏,如皮肤白皙,毛发呈白色、金黄色或棕色。黑色素的缺乏可引起眼一系列异常表现,孩子的虹膜、视网膜颜色浅淡或缺如,出现明显畏光、虹膜半透明、眼底着色不足、眼球震颤、高度屈光不正、视力低下、立体视觉差等临床表现 白化病患者虹膜通常为蓝色或灰色,一些孩子虹膜色素缺乏,在光线直接照射时虹膜会出现紫色。虹膜半透明不仅使进入眼内的光线发生散射,引起患者注视困难,还可使光线大量进入眼睛,导致患者对光线特别敏感,即所谓的“畏光” 。 王媛医生(副组长)解释:虹膜的色素少了,就像一个遮光帘有了问题,外边的强光进入眼内的就多了,因此就出现了畏光的现象,对于这类儿童,我们可以为孩子配戴中间透明,周边不透明的隐形眼镜,这类隐形眼镜就像目前我们一些年轻女孩戴的“美瞳”眼镜一样。
5、眼球震颤的手术有哪些? 经过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同时整理、参考多个国外著名的眼球震颤专家的手术类型,总结了共有9种眼球震颤的手术方式,提出来供眼科同道讨论和患儿家长参考: 1、没有代偿头位的手术治疗 2|、伴随仰头视物头位的眼球震颤手术治疗 3、伴有低头视物的头位的手术治疗 4、有水平头位的手术治疗 5、有旋转头位的手术治疗 6、合并斜视的眼球震颤手术治疗 7、合并头位及斜视的眼球震颤手术治疗 8、伴集合阻滞者 9、存在复合头位者 白大勇医生温馨提醒:以上各种手术类型我们都整理了手术录像视频,分门别类的以视频形式介绍给从事眼球震颤的眼科医生和患有眼球震颤的患儿家长,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习资料# 4
6、眼球震颤的治疗有哪些新进展? 根据美国著名眼球震颤专家dell•osso 及Hertle教授的新近研究发现,在眼球震颤的动物模型上进行了眼球震颤的手术实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手术效果。接着又对眼球震颤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发现了很好的效果,文章发表在顶尖的眼科杂志上,每位患者的眼球震颤类型及程度不同,合并的其他疾病不同,因此眼球震颤的治疗是多样化,个体化的,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设计治疗方案,现在这种手术已在美国开展了上千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手术前后的眼震图比较,明显看到眼震的振幅减轻,频率变慢!孩子的视觉质量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 患有眼球震颤的小狗 手术后眼球震颤的程度明显减轻
眼球震颤波形介绍: 第二图:眼球震颤震幅明显减轻。 第三图:眼球震颤频率明显减轻。 7、眼球震颤的手术能够提高视力么?手术的目的是什么? 有些家长在咨询眼科医生关于眼球震颤的手术对视力的提高效果时经常得到不确切的回答,因此有些疑惑,既然眼球震颤手术对于视力改善并不显著,那么为什么还要手术? 胡守龙博士介绍:美国从事眼球震颤的专家已经对眼球震颤手术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从国内外的文献来看,一般手术后比较理想的患者,手术后的视力要比手术前提高1到3行视力!因为眼球震颤的患儿存在着各种基础眼病,因此手术前患者的视力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手术后视力提高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眼球震颤手术的目的并不是单纯提高视力,而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比手术前好一些的视觉质量。从专业的角度说:人眼看东西时是用最精密的结构——-黄斑看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注视时间窗”。 白大勇医生讲:我们手术有两个目的: 一.是减弱孩子的肌肉的本体感受器,希望能够通过此举动使眼球震颤减轻。 二,另一方面是增宽了“注视时间窗”,简单的说就是增加了黄斑中心凹注视的时间,一部分患儿手术后的视力虽然没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孩子注视的质量提高了,我们手术后和家长交流时发现家长叙述孩子的变化: 1、孩子的表现出现变化,手术前孩子对远处的东西不感兴趣,手术后孩子开始对远处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