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透析与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376.43 KB
- 文档页数:4
1.河北省绿色蔬菜产业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研究背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政府指出的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内容,凸显了绿色思想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于蔬菜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需求也越来越特殊化,多元化。
因此,绿色蔬菜的发展前景广阔。
在可持续发展和产地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河北抓住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时机,推进化肥品质的提高,农药“负增长”,大力实施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绿色、高质、高效的发展。
目前,蔬菜产业虽然已成特色产业,但还是存在着高端技术少,蔬菜产量低,相对成本较高,市场销售障碍等诸多问题。
1.2研究意义。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目前,绿色蔬菜因其高品质,无污染的特点深受大众的关注和喜爱。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料对农田造成严重污染;广泛使用化肥、农药等也造成了蔬菜产品内有害物质含量的增加;另一方面,蓬勃发展的出口业也对蔬菜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河北省绿色蔬菜产业现状分析2.1 河北省绿色蔬菜产业取得的成效。
河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紧临京津,交通便利,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地区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具备良好的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由于近年来河北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省蔬菜生产呈现平稳发展。
据统计,到2018年,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78.76万公顷,同比增长5.2%;总产量达到5154.5万吨,同比增长1.9%。
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在河北省“三品一标”品牌政策推动下,绿色蔬菜品牌数量飞速增长。
截止到2016年,全省约建立了56个绿色蔬菜示范村,并且注册了多个绿色蔬菜品牌,促进了河北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以廊坊市为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绿色蔬菜产业就初具规模,政府不断推行政策来扶持绿色蔬菜产业,到如今绿色蔬菜已实现区域化生产。
河北省农业现状及数字农业发展前景展望河北省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
作为我国的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河北省农业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农业面临着许多问题。
数字农业成为了河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河北省农业现状和数字农业发展前景展望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河北省农业现状河北省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拥有辽阔的农田面积和丰富的水资源,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在农业生产方面,河北省以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产品为主要农作物,同时也以畜禽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
传统农业模式在河北省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产业结构单一。
传统农业模式下,农民主要依靠单一作物种植或畜禽养殖来维持生计,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容易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也容易受到天气和市场的影响。
其次是劳动力资源不足。
随着我国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不少年轻的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不足,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难度。
再次是信息化水平低下。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依赖于农民的经验和天气等自然条件,对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不高,导致农业生产难以实现科学化、精准化。
河北省农业现状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传统农业模式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
二、数字农业发展前景展望数字农业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数字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河北省来说,数字农业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首先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
数字农业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遥感、无人机等手段,精确监测土壤、作物和环境等关键指标,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管理和决策支持。
其次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利用数字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溯源管理,追踪农产品从种植、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满足市场需求。
河北省农业现状及数字农业发展前景展望1. 引言1.1 河北省农业现状概述河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田面积。
河北省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
小麦、玉米、大豆是主要粮食作物,棉花、蔬菜、水果是主要经济作物。
农业在河北省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河北省农业现状整体发展较为稳定,农业生产水平逐步提升,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
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和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传统农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为了提升河北省农业的发展水平,数字农业应运而生。
数字农业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对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智能化改造,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农业的发展为河北省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也为解决传统农业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1.2 数字农业概念介绍数字农业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数字农业倡导用数字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劳动强度,改善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数字农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信息化务实,通过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二是网络化协同,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和协同配合;三是智能化决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四是可持续发展,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出发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农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在河北省这样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地区,数字农业的发展将会为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供重要支持,有利于提升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河北蔬菜产业发展趋势河北蔬菜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河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其农业产业发展以粮、油、棉、麻、丝、果、菜为主,其中蔬菜产业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营养、安全、绿色的蔬菜需求越来越高,使得河北蔬菜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本文将结合河北省蔬菜产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二、河北蔬菜产业现状分析1. 现状概述河北蔬菜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广阔的蔬菜耕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河北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约为1000万亩左右,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产值超过1000亿元。
蔬菜品种丰富多样,有西红柿、黄瓜、辣椒、白菜、芹菜等多个品种,满足了河北人民日益增长的蔬菜需求。
2. 面临的问题虽然河北蔬菜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农药残留的问题,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风险。
其次,农田水源匮乏,灌溉设施更新落后,制约了规模化种植和高效农业的发展。
再次,农民缺乏种植技术和营销渠道的培训,农产品上市前后期的价格波动较大。
三、河北蔬菜产业发展趋势1. 消费升级乡村振兴优势消费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河北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消费者对健康、营养、安全、绿色的蔬菜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蔬菜生产要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相关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为农产品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提供了方向。
2. 外部环境影响河北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中国农村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农村人口流出和农业劳动力短缺等因素,改变了农民种植蔬菜的决策思路。
由传统的家庭自给自足向规模化、市场化生产转变。
这为河北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增加了一些挑战。
3. 技术进步推动创新发展技术进步是推动河北蔬菜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种植技术的改进和专业化农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河北省蔬菜种植情况市场调查报告河北省现辖11个省辖市、23个县级市、115个县(其中有6个自治县),35个市辖区。
蔬菜生产规模,总量在全国居于第二位,仅次于山东,主要供应北京、天津等城市。
该地蔬菜种植情况和国内其他一些省份在蔬菜种植方面按照节气种植,另外河北的张家口、承德两地主要是错季蔬菜,在每年的7-9月份供应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些主要的城市。
一、邯郸邯郸市下辖1县级市14县4市辖区,分别是: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峰峰矿区、武安市、大名县、魏县、曲周县、鸡泽县、邱县、肥乡县、广平县、成安县、临漳县、磁县、涉县、永年县、馆陶县、邯郸县。
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是:曲周县、永年县、馆陶县、鸡泽县、肥乡县等县目前邯郸蔬菜种植主要以黄瓜、番茄、西葫芦、芹菜、茄子、豆角、西瓜、甜瓜、韭菜、白菜、甘蓝等瓜菜为主。
前邯郸蔬菜种植,已经形成区域化特色种植。
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是:曲周县、永年县、馆陶县、鸡泽县、肥乡县曲周:曲周县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有:番茄、黄瓜、辣椒、甜椒、甘蓝、菜花、西葫芦、芹菜等。
其中甘蓝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白寨乡、候村镇、大河道乡;菜花主要分布在曲周镇、四疃乡;辣椒主要分布在白寨乡、安寨镇、四疃乡;番茄、西葫芦、芹菜蔬菜市场和塔寺桥蔬菜市场。
甘蓝主要是春甘蓝8398、中甘15等甘蓝,主要分布在曲周镇、白寨乡等。
有三个比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主要是城北东牛屯蔬菜批发市场、范庄,该地育苗全部是在温室内育苗,茄果类的育苗时间一般在10月上中旬,定植时间在2月上中旬。
早春甘蓝等叶菜类品种主要是在11月上旬育苗,元月中旬定植,主要的种植品种有中甘系列,8398等品种。
永年:永年县种植主要品种有大蒜、甘蓝、西红柿、芹菜、茄子、菠菜、芦笋、大葱、萝卜以及速生叶菜、特菜等,永年蔬菜生产主要是拱棚蔬菜生产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主要集中在广府、西河庄、张西堡、辛庄堡四个乡镇,早春重点生产茄果类蔬菜,主要品种有尖椒、青椒、茄子、西红柿等,10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初定植,4月底5月初开始采收上市。
河北省蔬菜种植情况市场调查报告2第一篇:河北省蔬菜种植情况市场调查报告2石家庄石家庄是一个蔬菜生产大市,瓜菜播种面积245.4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29.55万亩,大棚瓜菜面积15.29万亩,中小棚瓜菜面积42.34万亩,地膜瓜菜面积35.72万亩,露地瓜菜面积122.50万亩。
全市瓜菜总产达1100多万吨。
井陉矿区蔬菜播种面积1万亩,其中露地蔬菜0.63万亩,设施蔬菜0.37万亩,其中地膜0.25万亩,日光温室0.07万亩,大棚0.03万亩,中小棚0.02万亩。
藁城市被农业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市。
建成了中棚甜椒、设施番茄、大棚黄瓜、地膜大蒜、露地多种多收、特菜出口菜六个万亩规范化生产基地,藁城“碧青牌”番茄,已建成五个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一是地膜大蒜基地,面积2.5万亩,以南营镇朱家寨为中心二是设施番茄基地,播种面积4万亩,主要集中在岗上、廉州、丘头、南营四镇还有兴安镇的苍德、张家庄镇的赵庄、西关镇寨里.三是中棚甜椒基地以岗上镇双庙村为中心涉及周边20多个村庄.四是大棚黄瓜基地,主要分布在落生、贯庄、涉及耿家庄、刘海庄、卞家寨、南古庄等五个村,主要种植模式有春黄瓜+秋黄瓜+菠菜、春番茄+秋黄瓜+菠菜,五是多种多收露地菜基地。
种植面积两万多亩,主要分布在以里庄为中心的常安、兴安、梅花三镇50多个村,主要栽培形式有小拱棚加地膜覆盖,小拱棚西红柿—秋菜花、小拱棚西葫芦—番茄、地膜地芸豆—冬瓜、小拱棚菜豆—菜花、蒜苗—菠菜—番茄、菠菜—芫荽—番茄、黄瓜—菜花、韭菜、四季薹韭、地膜甜椒、辣椒、夏白菜等菜菜连作高效模式多种多样,晋州市目前已建成三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新乐市蔬菜播种面积1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5.25万亩,地膜及裸地菜5.45万亩,主要分布在邯邰、承安、大岳、东王、马头铺、化皮、协神7个乡镇,120多个村。
正定县正定镇,是蔬菜种植专业乡,主要以西关和顺城关等县城周边各村街为蔬菜种植专业村。
河北省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在河北省的田野上,设施蔬菜如同一片片绿色的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
然而,这片“绿色海洋”并非风平浪静,它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河北省设施蔬菜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我们来看设施蔬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技术瓶颈问题。
尽管设施蔬菜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一些关键技术环节上仍存在短板。
比如,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导致生产效率和品质难以进一步提升。
二是市场竞争力不强。
由于缺乏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河北省的设施蔬菜在市场上往往处于劣势地位,难以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竞争。
三是环保压力增大。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设施蔬菜生产中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如化肥、农药使用不当等,这些都对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设施蔬菜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同时,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研发,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第二,打造知名品牌和营销策略。
河北省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设施蔬菜品牌。
此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三,推进绿色生产和环保理念。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普及绿色生产知识和技能。
同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第四,完善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
政府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支持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
同时,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让我们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它就像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虽然前方有风浪和暗礁,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让这艘“巨轮”变得更加坚固和强大。
总之,河北省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去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
河北省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作者:张志鹏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第05期摘要:该文在分析河北省蔬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河北省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蔬菜风险保障体系、加大科技服务、提高组织化水平、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实施名牌战略等措施。
关键词:河北省;蔬菜产业;流通体系;名牌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5-0003-03蔬菜是农业中的高效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丰富城乡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为推进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蔬菜产业现代化水平,河北省提出在“十三五”末,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将达80万hm2,占蔬菜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70%。
但在当前蔬菜总量过剩、结构失调、价格暴涨暴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区位优势,保持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成为河北首各级政府和菜农关注的热点问题。
1 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1 种植面积、产量稳中有升,对农民增收贡献大近几年河北省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比较平稳,2016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34.93万hm2,总产量8807万t,在全国排在第2位,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55%,在农民增收方面的贡献率占到20%左右,已成为农村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1.2 蔬菜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形成六大蔬菜主产区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蔬菜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蔬菜品种达到2000多个,良种率达90%以上,但还是以大路菜为主。
精细菜、设施菜供应量也大幅增加,其中2014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68.53万hm2,占蔬菜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50%。
目前已形成了六大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蔬菜主产区。
1.3 蔬菜质量不断提高,种植基地不断扩大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溯源编码制度,94%的蔬菜都有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省级标准,使蔬菜从种植到销售都有源可查,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已连续4年蔬菜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6%~97%。
河北省蔬菜种植情况市场调查报告河北省现辖11个省辖市、23个县级市、115个县(其中有6个自治县),35个市辖区。
蔬菜生产规模,总量在全国居于第二位,仅次于山东,主要供应北京、天津等城市。
该地蔬菜种植情况和国内其他一些省份在蔬菜种植方面按照节气种植,另外河北的张家口、承德两地主要是错季蔬菜,在每年的7-9月份供应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些主要的城市。
一、邯郸邯郸市下辖1县级市14县4市辖区,分别是: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峰峰矿区、武安市、大名县、魏县、曲周县、鸡泽县、邱县、肥乡县、广平县、成安县、临漳县、磁县、涉县、永年县、馆陶县、邯郸县。
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是:曲周县、永年县、馆陶县、鸡泽县、肥乡县等县目前邯郸蔬菜种植主要以黄瓜、番茄、西葫芦、芹菜、茄子、豆角、西瓜、甜瓜、韭菜、白菜、甘蓝等瓜菜为主。
前邯郸蔬菜种植,已经形成区域化特色种植。
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是:曲周县、永年县、馆陶县、鸡泽县、肥乡县曲周:曲周县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有:番茄、黄瓜、辣椒、甜椒、甘蓝、菜花、西葫芦、芹菜等。
其中甘蓝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白寨乡、候村镇、大河道乡;菜花主要分布在曲周镇、四疃乡;辣椒主要分布在白寨乡、安寨镇、四疃乡;番茄、西葫芦、芹菜蔬菜市场和塔寺桥蔬菜市场。
甘蓝主要是春甘蓝8398、中甘15等甘蓝,主要分布在曲周镇、白寨乡等。
有三个比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主要是城北东牛屯蔬菜批发市场、范庄,该地育苗全部是在温室内育苗,茄果类的育苗时间一般在10月上中旬,定植时间在2月上中旬。
早春甘蓝等叶菜类品种主要是在11月上旬育苗,元月中旬定植,主要的种植品种有中甘系列,8398等品种。
永年:永年县种植主要品种有大蒜、甘蓝、西红柿、芹菜、茄子、菠菜、芦笋、大葱、萝卜以及速生叶菜、特菜等,永年蔬菜生产主要是拱棚蔬菜生产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主要集中在广府、西河庄、张西堡、辛庄堡四个乡镇,早春重点生产茄果类蔬菜,主要品种有尖椒、青椒、茄子、西红柿等,10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初定植,4月底5月初开始采收上市。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河北省蔬菜产业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己经成为河北省种植业的第一大产业,仅次于拥有“世界三大菜篮子”之一的山东省。
河北省蔬菜产业是一种内部需求拉动下形成的快速增长的产业,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整个蔬菜产业也开始向过剩时期转化,使得蔬菜生产开始由价格竞争进入品质竞争的时代,河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外汇和蔬菜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困境,未来河北省蔬菜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些挑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影响与决定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因素究竟何在?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如何让河北省蔬菜产业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河北省政府应该如何规范蔬菜产业竞争并引导蔬菜实施正确的战略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传统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等为基础,以影响和决定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为主线,结合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实际,采用因素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法、非线性回归分析法、生产要素贡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
运用现代统计软件SPSS和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等工具,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这些模型所使用数据包含的政策含义,应用指标评价体系和分析评价模型对河北蔬菜产业进行计量分析与测评。
最后,制定出可行性发展战略,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与建议。
本论文包括导言在内共九章,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的内容:(一)在导言部分。
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回顾及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说明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最后介绍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河北省“十三五”设施蔬菜发展规划设施蔬菜有利于高效利用光热资源、丰富花色品种、保障稳定供应,代表着蔬菜产业先进生产方式。
为进一步加快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升蔬菜产业现代化水平,制定“十三五”设施蔬菜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河北环绕京津,是进出东北的交通要道,在保障京津蔬菜供应中地位独特,对东北地区冬季蔬菜供应影响较大。
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人口近2亿人,其中城市人口近1亿,蔬菜消费量大,依靠长途运输解决蔬菜周年供应难度大、成本高,常受到灾害性天气影响。
而设施蔬菜可以近地生产、就地供应,是保障该地区蔬菜均衡供应的战略选择。
河北设施蔬菜生产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
(一)设施类型齐全。
与全国一样,河北设施蔬菜生产起源于农民创造,发展为多种类型。
目前,全省已形成日光温室和大中塑料拱棚为主,小拱棚、网棚和钢骨架玻璃连栋智能温室为辅的生产格局。
多种类型设施和多类型品种高度融合,为保障四季生产周年供应起到了巨大支撑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冬季主要消费大白菜、白萝卜和马铃薯的习惯。
(二)生产规模扩大。
“十二五”期间,全省设施蔬菜快速发展。
到2014年底,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028万亩,占全省蔬菜总播种面积的50%,比“十一五”末净增128万亩,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
其中,日光温室播种面积364万亩,仅次于辽宁和山东,居全国第3位;大棚蔬菜面积283万亩,仅次于山东,居全国第2位;中小棚381万亩,位居全国前列。
日光温室可以在不加温情况下实现越冬生产,带动农民增收显著,是设施蔬菜发展的重点。
全省日光温室蔬菜面积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的18%,产量约占36%,产值约占40%。
京津冀地区冬季蔬菜调入量仍然较大,发展深冬生产是主攻方向,日光温室仍是我省设施蔬菜发展的重点。
(三)区域特点明显。
全省各地设施蔬菜特点鲜明。
冀东唐山、秦皇岛两市,冀北承德山区和张家口坝下山间盆地,秋冬春三季热量比冀中南部平原低,但光照充足,阴雾天气少,主体设施以日光温室为主,可以周年生产黄瓜、西红柿等各类喜温果菜。
河北省蔬菜产量及进出口发展问题分析一、概况河北省,简称“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石家庄。
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河北省水系发达,河流众多,长度在18公里以上1000公里以下者就达300多条,利于河北省农业发展。
2019年河北省农业总产值3114.86亿元,比2018年增加29亿元,同比增长0.94%。
二、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分析河北省地理位置优越,从南到北跨越6个纬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是全国少有的可以实现周年蔬菜生产的省份之一,河北省也是全国重要蔬菜产销大省。
蔬菜产业是近几年推进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供给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和突破口。
2019年河北省蔬菜播种面积79.5万公顷,同比增长0.89%。
2019年河北省瓜菜播种面积86.93万公顷,总产量548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79.5万公顷,蔬菜产量5093.1万吨。
其中,塑料大棚以其土地利用率高、投入成本较低、生产风险较小、种植茬口灵活、种植效益较高等特点,在河北省蔬菜设施类型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统计,2019年全省大棚瓜菜播种面积6.3万公顷,产量为404万吨。
近几年,河北省蔬菜产量逐年增加,2019年有所下降。
2019年河北省蔬菜产量5093.1万吨,比2018年蔬菜产量减少6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1.19%。
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迅速,蔬菜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逐步增加,蔬菜产业已成为河北省农业第一主导产业。
2019年河北蔬菜单位面积产量64.1吨/公顷,同比下降2.1%。
河北省蔬菜生产种类有60多个,品种21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蔬菜品种结构呈规模化、区域化和多样化特征,但传统品种仍然占主导地位,其中大白菜、黄瓜、西红柿、卷心菜、菠菜和茄子等品种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60.7%。
近年来,河北省优势蔬菜产业逐步形成,主要包括张承错季蔬菜产区、冀东蔬菜产区、环京津蔬菜产区、沧衡蔬菜产区、冀中蔬菜产区和冀南蔬菜产区等6个蔬菜产区。
浅析河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作者:胡昌昊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23期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其他活动的起点和先决条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河北省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
同时,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依旧阻碍着河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河北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2016年,河北省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实现产值6083.9亿元,较上年增长3.5%。
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单产和总产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增加。
近年来,河北省植树造林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23万亩。
全省畜牧业生产平稳,渔业生产实现增长。
同年,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平稳增长,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达到7479.2亿元,较上年增加544.4亿元。
在发展绿色农业的政策背景下,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河北省农业经济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河北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2016年,河北省年末耕地面积652045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为4457640公顷,约为年末耕地面积的68.36%。
2016年,机械播种面积6669380公顷,机械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6.51;机械收获面积为5397250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1.93%。
2016年,河北省受灾面积达到1447833公顷,成灾面积达到560582公顷,其中旱灾波及面积20601公顷,水灾波及面积371143公顷,成灾率达38.7%。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稳定发展的保障,农业生产机械是提升农业生产率的有效手段。
实现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农业机械的研发与应用。
2. 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2013年至2016年,河北省总播种面积分别为8749200公顷、8713100公顷、8739800公顷和8716600公顷。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别为6315900公顷、6332000公顷、6392500公顷和6327400公顷,占全省播种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2.19%、72.67%、73.14%和72.59%。
河北廊坊市蔬菜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苏淑文(河北省廊坊市经济作物站,河北 廊坊 065000)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廊坊市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发展高端设施蔬菜生产,推广应用蔬菜绿色发展十大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针对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需加大组织管理与督导力度,加大标准化生产与先进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开展瓜菜优良新品种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推进特色蔬菜产品优势区创建,实现廊坊市蔬菜产业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蔬菜产业;农产品优势区;设施蔬菜;绿色技术;标准化;集成示范苏淑文. 河北廊坊市蔬菜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J]. 农业工程技术,2021,42(2):19+21.近年来,廊坊市充分发挥环首都蔬菜产业优势,根据全市蔬菜生产情况,以开展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与发展高端设施蔬菜生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全市蔬菜生产管理,加大先进技术与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力度,引导蔬菜产业品牌化销售,加大绿色蔬菜产品生产,增加瓜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全市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一、廊坊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推广应用优良瓜菜新品种与先进生产技术,廊坊市蔬菜产业生产规模、基地建设、栽培种类、管理技术、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提高。
日光温室、大棚、中小棚、早春地膜和夏秋露地菜等多种生产模式与多个种植茬口相互衔接补充,黄瓜、番茄、韭菜、胡萝卜等多种主栽蔬菜可进行周年生产与供应。
据统计,2020年全市瓜菜播种面积达100多万亩,其中设施瓜菜播种面积60多万亩,总产量458.82万吨,总产值86.15亿元。
对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与保障市场供应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为贯彻《河北省农业厅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 河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的意见》精神,市农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的意见》,市农业局制定印发了《廊坊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实施方案》,在全市组织实施,培育特色农产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