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2020新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0.73 KB
- 文档页数:5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教学进度安排 (6)第一单元声音 (7)第1课《听听声音》 (7)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9)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4)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7)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20)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 (23)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6)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28)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 (31)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 (31)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 (35)第3课测量肺活量 (40)第4课一天的食物 (44)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 (48)第6课营养要均衡 (53)第7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57)第8课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 (61)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66)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66)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70)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74)第4课《弹测力计》 (78)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82)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86)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 (90)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 (95)备课参考 (104)分课知识点整理 (130)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1.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 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 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2021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2.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交流: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
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一)倾听周围的声音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 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2. 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3. 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4.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 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 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3. 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4. 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5. 分组实验: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46 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交流。
(尝试着用高、低、强、弱、长、短等词语来描述)6. 交流学习心得。
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第一单元声音7第1课《听听声音》7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9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4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7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20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23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6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28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31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31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35第3课测量肺活量40第4课一天的食物44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48第6课营养要均衡53第7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57第8课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61第三单元运动和力66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66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70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74第4课《弹测力计》78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82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86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90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95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
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案《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以探究自然现象为主题的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咱们四年级的小朋友呀,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也对周围的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
他们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彩虹有七种颜色,为什么月亮有时候圆有时候缺。
但是呢,他们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上,还需要咱们老师好好引导。
(二)教材分析。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围绕探究自然现象展开,内容丰富多样。
像天气、声音、运动等方面的知识,都是和小朋友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教材通过各种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让小朋友们了解常见自然现象的成因,比如说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云是怎么产生的。
- 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像观察、实验、记录等。
就好比做一个观察天气的小实验,小朋友们要学会正确地记录天气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培养小朋友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当他们看到树叶飘落时,能自己思考为什么树叶会落下来,并试着去寻找答案。
- 提高小朋友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小组实验中,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动手,共同完成任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小朋友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奇妙。
就像看到彩虹时,会想去了解彩虹形成的奥秘。
- 培养小朋友们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引导小朋友们对自然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和探究。
比如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探究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 帮助小朋友们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像了解雷电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四季更替。
2. 教学难点。
- 培养小朋友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有些自然现象比较复杂,小朋友们可能一下子理解不了,这就需要咱们老师耐心引导。
- 让小朋友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说,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有哈气,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单元声音1.1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
2、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3、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4、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5、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声音会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教学难点1、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过程一、听声音,辨产音1、师播放声音,生听声音、辨声音。
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2、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声音。
我们就是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这12种声音。
3、出示课题:1、听听声音二、听声音,描述声音1、给声音分类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动物的声音: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自然界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2、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这12种声音,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科学词汇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
出示课本上的记录表范例生听声音,并记录1、师:我们对12种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相信,再次听到它们,可以马上说出它们是什么声音。
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活动手册)生拿出活动手册,记录并交流步的接触到,大家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也会在下面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的大小会影响振动幅度的大小,进而影响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事实上是能量变化的一种体现。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我们对同一个物体用的力大,传递的能量就多,物体的振动幅度就大,声音就强:用的力小,传递的能量少,物体的振动幅度就小,声音就弱。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真实地观察、探究,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声音的强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音叉演示装置、演示台、钢尺、橡皮筋、教学课件。
学生:1把钢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1颗塑料泡沫、1个分贝仪、学生活动单。
【教学过程】一、聚焦:什么是声音的强弱(时间:5分钟)1.导语:听听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2.声音的强弱,我们平时还会怎么说?(联系生活)3.设问:声音强的时候物体在振动吗?弱的时候呢?它们的振动情况一样吗?设计意图:学生已有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认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将观察点聚焦到振动与物体发出的声音的关系)二、探究活动:观察记录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时间:10分钟)1.设问:现在给你这些物体,要让它们发出一个强的声音和一个弱的声音时,看看振动有什么不同,你们会吗?追问:怎么让它们发出一个强的声音?一个弱的声音呢?(请学生上台演示)(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发出一个强的声音、一个弱的声音的方法,暴露学生前概念:“声音的强弱”和“用力的大小”有关)2.导语:请统一观察红点位置的振动情况,用示意图的方式记录到活动单上。
1 / 5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2020新教材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资料范本
2 / 5
课题 听听声音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学习
目标
1. 我们周围充满这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3.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4.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5.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重点 我们周围充满这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难点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导入新课 同学观看图片,听听声音。教师播放声音。 学生听声音。 激发兴
趣。
讲授新课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资料。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声音就始终伴随着我们,它能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静和欢快,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喜悦……听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同学们听一听视频中及周围的声音。你能分辨出哪些是动物的叫声、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吗?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很强,我们很容易就能听得到,如小狗叫声、汽车鸣笛声、爆竹破裂声等;有的声音很 弱,需要周围环境静下来,我们才能听得到,如蚊子发出的声音,石英钟表转动的声音等。 同学们分小组,仔细聆听分辨,无论是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还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它们都是各有特点,各不相同的。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有的声音悦耳,有的声音.....我们可以将这些声音分成不同的类别。 1.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描述你听到的声音。 学生1.鼓槌敲击鼓面时也能发出声音。 学生2.有的动物是通过喉咙发出声音。 学生听声音,并辨别说出声音的来处。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共同确定实验方案。 制造很
多不同
的声音
让学生
自己聆
听,亲
身体验
,这样
会更吸
引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