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03.69 KB
- 文档页数:3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进展摘要】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约有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伴有不同严重程度的吞咽困难。
正常的吞咽过程受到大脑皮层、脑干神经核、皮质延髓束、吞咽中枢等影响,其需要口、咽部、食管等协调完成,其中包括随意运动、反射运动和蠕动。
而当脑卒中发生后,可能会引起球麻痹或者假性球麻痹。
进而会引起延髓神经核、周围神经受损等,会导致咽部、喉部、舌肌等瘫痪,反射消失,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
早期的全面的康复干预,是促进患者吞咽障碍早日康复的关键。
本文从多方面综述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内容,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困难护理康复护理临床进展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约有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伴有不同严重程度的吞咽困难[1][2]。
早在1982年就有日本学者提出使用饮水实验能够观察到患者脑卒中早期出现的吞咽困难[3]。
而此类患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其发生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患者的早日康复。
全面有效的康复护理,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早日恢复的重要方法。
本文主要综述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以供临床采纳和参考。
1基础运动1.1 发音运动从简单的发声练习,让患者从“你、我”等单字开始,每日练习。
可使用唱歌等方法,练习患者的张口和闭口动作。
隋广兰研究表明,歌曲《东方红》第一句可帮助患者联系张闭动作,并促进声门的开闭,达到口唇肌肉的运动。
发音运动可在每日基础护理后进行。
1.2 肌肉运动肌肉运动训练包括舌肌、咀嚼肌、颊肌、喉部内收肌的训练。
护士在患者尚未出现吞咽反射时,可先训练舌肌、咀嚼肌。
为患者按摩,嘱患者将舌尽量伸出,舔下唇和左右口角,随后舔上唇和硬腭。
完成后将舌回纳到口内,闭口做上下牙齿的咀嚼。
如不能自行进行舌部运动,可用纱布轻裹住舌,再进行上下左右的运动。
在患者有吞咽反射后,可为其进行颊肌、喉部内收肌的训练,闭口鼓气、鼓腮,再缩唇将气体呼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新进展脑卒中,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中,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进食和营养摄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康复治疗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吞咽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
它需要多个器官和肌肉的协同工作,包括口腔、咽喉、食管等。
当脑卒中发生时,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导致控制吞咽的神经通路出现问题,从而引发吞咽障碍。
患者可能会出现进食时呛咳、食物残留于口腔或咽部、吞咽费力等症状。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营养摄入,还可能导致误吸、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过去,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方法上,如吞咽训练、口腔肌肉锻炼等。
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但效果往往有限。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康复治疗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新进展。
这种方法通过将电极放置在患者的颈部和咽部肌肉上,给予适当的电刺激,以增强肌肉的收缩力量和协调性。
研究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的发生风险。
虚拟现实技术也被应用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
通过创建虚拟的进食场景,让患者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吞咽训练,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和患者的参与度。
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反馈和评估,帮助治疗师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上述技术外,吞咽生物反馈训练也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它利用仪器监测患者吞咽时的生理参数,如肌肉活动、吞咽压力等,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反馈给患者和治疗师。
患者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吞咽动作,从而提高吞咽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药物治疗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一些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可以改善吞咽相关肌肉的神经控制,缓解吞咽障碍的症状。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展?发布时间:2022-11-14T07:20:04.38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2期作者:许晓婷凌益萍凌文彬[导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展?许晓婷凌益萍凌文彬(仙游县总医院;福建莆田351100)摘要: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极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并且还非常有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脱水以及营养不良等一系列并发症,这对于患者的康复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主要阐述了近些年来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价以及康复训练、饮食护理与心理干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的康复训练,从而更有助患者达到良好的预期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吞咽功能障碍通常是由诸多原因导致的,而脑卒中则是着引发吞咽障碍的主要病因,可能在不同部位的吞咽过程中出现咽下困难。
一旦发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那么必然会对患者的摄食以及营养吸收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还会造成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
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脑卒中死亡率、致残率的大大增加,也会让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
为了能够确保脑卒中患者日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摄食吞咽功能的有效改善,就需要注重综合康复护理的实施。
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1.1 大脑皮质受损在控制口咽、启动吞咽时,皮质吞咽中枢是其中的关键,倘若吞咽中枢受到损伤,那么吞咽动作则会由此而难以启动,并延迟咽反射。
与此同时,还会造成面部肌肉、咀嚼肌、舌肌等难以协调、顺利进行运动,进而导致吞咽困难发生。
由于脑神经双侧上运动神经元能够支配吞咽功能,所以吞咽中枢为双侧的,也就是外周穿入冲动会经双侧初级感觉皮质、初级运动皮质纸质达到双侧锥体束,并就此而传出。
倘若只是单侧吞咽中枢,则无法实现对吞咽的独自控制。
因此,引发吞咽功能障碍的一个明确机制就是双侧皮质受损[1]。
1.2 皮质下行纤维受损如果皮质下前部出现损伤,那么就会中断皮质吞咽中枢与侧皮质以及皮质下纤维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双侧皮质联系,从而会导致吞咽问题发生。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进展摘要吞咽困难是多种原因所致口、咽、食道功能受损而产生的进食障碍。
主要表现为一口食物要分多次咽下,或吞咽时引起咳嗽,或是咽部有异物感等进食困难、呛咳和发音不清晰。
对于脑卒中引起的神经性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是改善症状的必要措施。
文章现结合笔者经验,对近年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护理的评估方法、护理模式、训练方法等展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护理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致病机制复杂,轻者可引起营养不良、脱水、腹泻等不良后果,影响患者康复,重者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症,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加强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早期恢复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现对近年脑卒中吞咽康复护理相关内容展开综述,具体如下:1 吞咽困难的护理评估评估吞咽功能、明确吞咽障碍严重程度能够为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是临床有效进行吞咽困难康复护理的前提和基础。
现阶段,临床进行吞咽困难评估采用床旁筛查和仪器评估两种手段,吞咽评估方法有医疗床旁吞咽评估量表、临床吞咽功能量表、洼田饮水试验、反复唾液吞咽测试、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才藤7级评价法、反复唾液吞咽试验(BDST)等多种方法,仪器评估可行纤维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超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EI)、表面肌电图(SEMG)、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脉冲血氧定量法等多项技术。
国内学者以SSA评估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依据误吸风险予以患者针对性康复护理,结果显示患者误吸发生率(8.7%)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4.0%)均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肯定了康复护理前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程度对减少护理并发症的积极作用[1]。
另有学者以VFSS诊断颅脑损伤吞咽障碍,可显示患者口腔运动控制能力及口腔启动延迟情况,评估吞咽障碍程度和部位,认为VSFF是目前最可信的吞咽功能评价方法[2]。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展摘要: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进食或饮水呛咳、甚至完全不能吞咽,可导致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脱水和营养不良等,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51%至73%。
临床对于吞咽障碍患者多采用鼻饲方式来维持患者营养,然而长期留置胃管既影响患者的舒适度,或可造成患者一定程度的营养失调或完全丧失吞咽功能,对其预后改善不利。
因此,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康复护理及延伸护理,以维持营养摄入、重建吞咽功能非常必要。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进食或饮水呛咳、甚至完全不能吞咽,可导致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脱水和营养不良等,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51%至73%【1】。
临床对于吞咽障碍患者多采用鼻饲方式来维持患者营养,然而长期留置胃管既影响患者的舒适度,或可造成患者一定程度的营养失调或完全丧失吞咽功能,对其预后改善不利【2】。
因此,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康复护理及延伸护理,以维持营养摄入、重建吞咽功能非常必要。
现将吞咽障碍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1吞咽功能评定与筛查脑卒中作为神经科常见的疾病,神经科护士作为24h密切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是最适合进行吞咽障碍筛查的操作者【3】。
卒中吞咽障碍的筛查工具有多种多样,肖静怡等认为,患者吞咽障碍的筛查工具不再局限于洼田饮水试验,而是倾向于使用灵敏性和特异性更高的工具或多种筛查工具相结合【4】。
但是,目前临床用于筛查吞咽障碍的首选方法仍是床旁评估,其主要是观察临床指征和各种饮水试验,而洼田饮水试验应用最为广泛【5】。
洼田饮水试验操作简单,患者易接受,其对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清醒且配合度良好、无静止性误吸的患者【6】;在咽水试验中出现呛咳、不能连续饮完或饮水后血氧饱和度下降>2%者为筛查试验异常;患者吞咽任意食团时存在误吸、或吞咽时口咽残留量≥50%食团体积时,可认定为存在吞咽障碍【7】。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进展摘要:近几年,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在不断提升,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吞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半数脑卒中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这种情况下,患者比较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情况,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心理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脑卒中有着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且表现出年轻化趋势,尽早治疗和康复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策略,以期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优化调整后续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工作。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康复护理引言: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受损,反射消失,肌肉运动受限,会表现出吞咽障碍,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会导致营养失调,甚至会造成患者吞咽功能丧失。
在脑卒中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充分考虑到吞咽障碍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高度重视吞咽障碍的干预和处理,尽早实施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以此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从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评估入手,探究分析了具体康复护理策略,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一、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评估(一)临床表现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应加以注意。
部分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上会表现出口腔期吞咽障碍,这种情况下,患者硬腭与舌难以构成封闭腔,使得食物进入患者咽喉或是从嘴角流出。
部分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难以充分咀嚼食物,食物在口腔内残留,会存在流涎的症状。
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典型症状是一口量减少,食物容易积聚在梨状窝或是会厌谷,这种情况下,食物会被气管吸入,患者经常出现呛咳的症状。
还有部分患者为食管期吞咽障碍,这种情况下,食物难以经过食管进入到患者胃部,食物反流情况较为常见,比较容易出现误吸的情况。
(二)评估目前,临床上多是采用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洼田氏饮水试验法、标准床边吞咽评估法来对所选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情况进行评估,以此为依据确定后续康复训练方案。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进展发布时间:2022-11-26T12:19:45.156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7期 作者: 朱美玲[导读] 脑卒中是当前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之一,
朱美玲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延吉133000
摘要:脑卒中是当前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期间,通常会由于不同因素导致吞咽困难情况的出现,而吞咽困难不仅会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受到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正常饮食出现很大的问题,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了较大的负担。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解决,本文就当前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探讨了该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表现,详细内容如下。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困难;护理进展
引言: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导致脑卒中疾病的发生几率不断提升,成为了临床中的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疾病是由于患者出现脑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的脑组织和神经组织受损,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恢复,从而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疾病即使治疗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和功能障碍,而吞咽困难就是常见并发症类型。吞咽困难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饮食,导致患者出现误吸或营养不良状况的发生,因此就需要及时针对患者展开有效的康复护理。1.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发生机制及其特征1.1发生机制
吞咽是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在正常吞咽的过程中,患者的正常吞咽肌活动通常是受到大脑皮层、延髓以及颅神经的支配。但是患者一旦出现脑卒中,其脑组织和神经组织功能受损,从而引起患者无法正常的进行正常的吞咽。患者在发病期间所引起的大脑皮质损伤都会对患者的吞咽功能造成影响,吞咽失用情况的发生就可能会引起患者在吞咽期间出现吞咽启动延迟,从而大大的提升了误吸几率。一旦在患者发病期间,出现皮质下损伤的情况,就可能会对咽神经的肌肉控制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在吞咽的过程中出现障碍,这是属于轻度吞咽困难的情况。而患者的脑卒中情况如果比较严重,就可能会出现脑桥损伤和延髓损伤,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或咽期吞咽启动延迟严重的情况,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1]。小脑和锥体外系在人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对人体的吞咽功能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该疾病会严重损伤到患者的小闹和锥体外系,从而影响到其吞咽功能。1.2临床表现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及护理进展【摘要】脑卒中患者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存在吞咽障碍,属于并发症的一种,患者中约30-73%会发生此种并发症,发生后,会导致患者误吸,进而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呛咳,甚至因为窒息而发生死亡情况,因为进食困难,患者会发生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对患者康复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对其康复以及护理进展进行了相应综述,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进展我国发生脑卒中人数很多,容易因为发生吞咽障碍而导致误吸,误吸会导致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来说,更加容易发生误吸。
由于吞咽障碍,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对患者康复进程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临床提出了做好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筛查以及摄食评估等工作的要求,将各种危险因素去除,做好患者吞咽-摄食方面的管理工作,可以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将患者生存质量相应提高。
1筛查、评估吞咽障碍筛查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规检查方式,可以对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发生风险进行确定,有多种筛查方法,应用这一筛查方式,可以将患者肺炎发生几率明显下降,将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之内、在患者进食第一口水或者进食之前筛查患者[2]。
对于开展吞咽功能训练的患者来说,每周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对患者是否能够经口进食进行确定。
2评估摄食情况在患者进食时,通过观察以及测试,对患者进食情况进行直接评估。
在鉴别患者进食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时可以应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得到结果之后,用于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管理指导,指导患者对摄食食物的稠度以及一口量进行调整,下降患者发生误吸的风险,确保患者进食安全。
患者将稠液体黏度部分测评完成之后,血氧饱和度没有下降大于3%,没有出现咳嗽,可以利用同样逐渐增加量的方式评估相对不安全的液体黏度部分[3],最后以同样的规则评估相对安全的布丁黏度部分。
在测试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咳嗽、湿性嗓音、血氧饱和度降低3%及以上,提示患者存在进食安全性受损,若患者出现口腔以及咽部残留、口唇闭合不全、块状吞咽,提示患者存在进食有效性受损。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就脑卒中康复训练后吞咽困难患者的筛查和评估吞咽困难康复干预手段。
吞咽困难的筛查和分级包括症状筛查、重复唾液测试、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EAT-10吞咽筛查量表问卷和饮用水筛查测试。
康复干预包括徒手呼吸训练、冰刺激训练、针灸训练、体力袋等。
有效的评估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呼吸功能指标,改善吞咽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现代医学研究表明[1-2],吞咽功能障碍是指中风引起的大脑皮层损伤,导致包括下颌骨、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在内的口咽器官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部,导致进食困难。
文献[3-4]显示,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达30%~50%,其原因是吞咽困难相关的肌肉无力、瘫痪和动作不协调,常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误吸,窒息和其他不良事件。
伯顿等人指出,护士在患者的临床康复过程中承担着照护者、健康教育者、管理者和个体康复服务提供者的职责,在出院后的持续康复护理过程中,主要家庭成员多为患者护理管理者。
, 超过 93% 的中风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也来自护士。
因此,实施病房康复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脑卒中吞咽障碍筛查及评估1.1、症状筛查初次接待患者时,护理人员应询问病史,听取患者或家属的主诉,评估患者的意识,是否对言语刺激作出反应;检查客户是否可以坐直并持续保持头部位置。
了解患者自主咳嗽的能力;是否流口水;舌头的运动及其范围;呼吸和发音。
如果上述各项指标正常,则继续进行临床观察。
如果其中一种症状异常,则确定吞咽困难,并需要进一步筛查饮用水测试和反复吞咽唾液测试。
1.2、反复唾液测试该方法由日本学者Aiichi Takato于1996年提出,是一种评估吞咽反射诱发功能的方法,适用于清醒且能够合作的患者。
将患者置于坐位或半卧位,扫描仪将手指放在患者的喉结和舌骨上,并指示患者尽快做出重复的吞咽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