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中图版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中图版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中图版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中图版人教版)

必修三

1.(模式图)下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A、B、C、D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②化学递质可以存在于C中③A 中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C.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

D.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

3.血浆中的各类蛋白质分子统称为血浆蛋白,下列关于血浆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的能维持血浆渗透压

B.有的能催化肽聚糖的水解

C.有的可以参与免疫

D.有的可以引起肌肉细胞收缩

4.(联系实际综合分析)(2014·北京,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5.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是()

A.若A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若A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

C.若A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②来维持体温恒定

D.若A表示炎热环境,人体可通过①⑦使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收缩

6.(示意图)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

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白细胞介素-2

C.④是辅助性T细胞,⑧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

7.(示意图与坐标曲线)(2014·杭州模拟)下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有关

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

D.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8.对小麦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箭头表示单侧光)()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

9.(示意图类)下图是达尔文利用燕麦幼苗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A.幼苗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B.苗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引起幼苗向光弯曲

C.幼苗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有无尖端

D.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10.(新情景曲线)下图表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合成

B.b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大

C.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b、c点对应的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转运到a点所致

D.若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对应的细胞,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11.(示意图与曲线图)有人将植物幼嫩茎段纵切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茎段的半边茎向内侧弯曲生长如图甲,弯曲角度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若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某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半边茎的弯曲角度为α1,将该生长素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后,测得半边茎的弯曲角度为α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作用使半边茎外侧细胞分裂速度比内侧细胞分裂速度更慢

B.半边茎的弯曲方向说明茎内外两侧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C.图乙中弯曲角度α1对应两个生长素浓度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若弯曲角度α1大于α2,则稀释前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应该为10 μm ol·L-1

12.如图是植物体内赤霉素(GA)、乙烯对生长素(IAA)的影响示意图,该图不能说明()

A.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B.植物体内赤霉素是通过生长素而促进细胞生长的

C.植物体内赤霉素含量的改变会影响生长素含量的变化

D.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并存,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13.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据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

B.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b 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D.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递是由于结构⑥的存在,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4.(2014·上海,17)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15.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钠离子内流

B.轴突膜处于④和⑤状态时钾离子外流

C.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a兴奋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16.(表格信息类)细胞的信息传递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率地发送与接受信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机制。下表列出的是部分细胞信息传递的类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类型产生信号分子的

细胞或器官

信号分子

信号分子传

递的途径

接受信号分子的

受体所在细胞

细胞反应

甲垂体激素a 血液甲状腺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乙性腺激素b 血液多种细胞调节基因的转录丙神经细胞①突触唾液腺细胞细胞分泌活动增强A.激素a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这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有关

B.激素b属于脂溶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

C.若某种神经毒素能够阻止①的分解,唾液的分泌将停止

D.上述三种信息传递都离不开内环境

17.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

B.在图中E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D.在图中B点时,乙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是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类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19.如图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

A.a和b的数量保持指数增长

B.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

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

D.b的食性和营养级发生改变

20.(流程图)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N2/N1)×100%的值一般为10%左右

B.若N6全部来自于N4,则蜣螂未获得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当某种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此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D.散失的热能重新用于合成有机物,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1.(2014·山东,25节选)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元到达反射中枢,经反射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元末梢释放________,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反射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22.(综合分析应用)树突状细胞(DC细胞)是具有强大专职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能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启动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DC细胞是由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成的,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DC细胞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将抗原摄入,其表面产生糖蛋白并特异性地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结合,产生S1、S2信号分子,最终激发T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系列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3)辅助性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_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________免疫。

(4)由图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6)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研究思路是:建构HIV可识别的带有CD4受体的人体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及侧芽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图为去掉顶芽前后,侧芽部位两种植物激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分析。

(1)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可通过控制甲、乙激素的含量来控制组织分化的方向。若培养基中甲含量/乙含量较大,则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________。细胞的分化从根本上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研究表明,在1.0 mg/L的甲激素溶液中加入1~5 mg/L的乙激素能有效促进侧芽萌动。为进一步了解乙激素的最适用量(要求精确到1 mg/L),请完成下列实验思路:

①在1 L浓度为1.0 mg/L的甲激素溶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乙激素;

②用所得混合液分别处理具有相同侧芽数量的枝条的________________部位;

③一段时间后,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中,应确保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均适宜。

24.图1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图2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不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除了光能,属于非生物成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填字母)。

(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呼吸消耗以及________外,还有部分能量被________所利用。

(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丙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中,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是________点。

(4)农业上常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作为地膜使用。此膜可在自然条件下由图1中的________(填字母)产生的____________催化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生长再利用。

寒假练习——必修三

1、答案 D

解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称做内环境,其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从图中分析可知:A、B、C、D依次为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所以①不正确;化学递质从轴突末梢释放出来后存在于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C组织液,②正确;淋巴中的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③正确;DNA解旋酶是胞内酶,存在于B细胞内液中,④正确,故选D。

2、答案 D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A错误。内环境包括血浆④、组织液③和淋巴①,内环境的稳态即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不全面,错误。血浆④中蛋白质含量较多,而组织液③和淋巴①中较少,C错误。若②为脑细胞,其内可以进行需氧呼吸,血液流经脑细胞时,氧气进入脑细胞中,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血液流经肌肉细胞时,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中,进行需氧呼吸,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D正确。

3、答案 D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的含量有关,故A正确;血浆中有许多溶菌酶,能催化肽聚糖的水解,从而使入侵的细菌死亡,故B正确;血浆中的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能消灭入侵的细菌,故C正确;引起肌肉收缩的蛋白质是肌肉细胞内部的蛋白质,血浆蛋白不能引起肌肉细胞收缩,故D错误。

4、答案 D

解析冬天环境温度较低,游泳爱好者入水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元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反射中枢把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再产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经传出神经元到达效应器,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A、B、C三项均正确。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D 项错误。

5、答案 A

解析若A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分泌肾上腺素促进细胞代谢,通过①⑥④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故A项正确;血糖浓度过低通过神经调节作用胰岛α细胞(或肾上腺)分泌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或者通过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α细胞,故B项错误;寒冷环

境下通过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①②③④可以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①⑥④可表示肾上腺素的调节,不存在①②,故C项错误;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应舒张,故D项错误。

6、答案 D

解析图中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④是辅助性T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③识别抗原,然后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⑤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⑥效应B淋巴细胞和⑦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②;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增殖分化,但不能直接产生抗体。⑧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清除被抗原感染的细胞。

7、答案 B

解析图甲中的细胞有抗体产生,该过程为体液免疫过程,A错误;二次免疫主要与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有关,B正确;T淋巴细胞缺陷后大部分体液免疫丧失,C 错误;效应B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没有识别作用,D错误。

8、答案 D

解析首先据图了解每组实验的处理方法,然后分析生长素的分布,最后判断植物生长的方向。①琼脂块a、b内生长素浓度相同,故直立生长;②中琼脂块放置偏左,但不影响生长素的向下转运,故向右弯曲生长;③锡箔小帽遮盖苗尖端,使苗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故直立生长;④云母片阻隔使生长素不能向左侧转运,故直立生长;⑤云母片阻隔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转运,但影响生长素的向下转运,故向右弯曲生长;⑥云母片阻隔使生长素不能向下转运,故不生长也不弯曲;⑦暗室内的幼苗匀速旋转,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故直立生长;⑧暗室和幼苗一起匀速旋转,幼苗会间断地受到单侧光刺激,故向小孔方向弯曲生长。

9、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实验变量是对尖端进行了不同的处理,结果幼苗生长方向不同,应是探究苗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引起幼苗向光弯曲,故B正确。没有证明幼苗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故A错误。幼苗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有无尖端和是否感受单侧光,故C错误。无法证明生长素是否受到强光的破坏,故D错误。

10、答案 C

解析距离芽尖和根尖距离越近,生长素含量越高,故A正确。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过高浓度会抑制生长,a点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故B正确。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芽尖本身合成的,故C错误。根尖对生长素敏感度高于芽尖,故D正确。

11、答案 D

解析生长素使半边茎的外侧细胞生长速度比内侧细胞生长速度更快,向内侧弯曲,A错误;半边茎的弯曲方向说明茎的内外两侧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B错误;图乙弯曲角度α1对应两个生长素浓度都只能说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错误;若弯曲角度α1大于α2,根据乙图可知道稀释前的生长素溶液浓度应该为10 μmol·L-1,若为15 μmol·L-1,稀释后为12 μmol·L-1,弯曲角度应更大,不能为15 μmol·L-1,D正确。

12、答案 A

解析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但是不能从该图中读出此信息,A错误;GA可促进生长素的合成,从而促进细胞的生长,B正确;GA可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所以赤霉素含量的改变会影响生长素含量的变化,C正确;植物体内各种激素之间可相互促进,也可相互拮抗,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正确。

13、答案 A

解析由于③上有神经节,故③为传入神经元,则①为感受器,A错误;由于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外负内正,故b处为兴奋部位,B正确;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有电位差,能形成局部电流,故C正确;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按照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在突触部位是单向的,在突触部位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故D正确。

14、答案 C

解析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故A、D错误;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使得化学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就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故B 错、C正确。

15、答案 D

解析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故A正确。兴奋过后,动作电位会恢复为静息状态,故这时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增加,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状态,故B正确。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小体,神经冲动以电信号传导至此,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膜,引起膜电流形成,故C正确。前一个神经元兴奋释放的可能是抑制性化学递质,会抑制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故D错。

16、答案 C

解析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这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有关;

激素b是性激素,属于脂溶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若某种神经毒素能够阻止①的分解,唾液将不断分泌;无论是激素还是递质,其传递都离不开内环境。

17、答案 B

解析根据图中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可判断为捕食关系,然后根据先增加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确定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A项错;图示纵坐标表示种群相对数量,甲曲线中E点时增长迅速,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D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甲种群在D点属于增长型,C项错;B点时,对于乙种群来说,数量正在增加,因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D错。

18、答案 C

解析秃鹫属于分解者;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有异养型和自养型,其中自养型细菌属于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属于不同的生物成分,如“桑基鱼塘”中,鱼以蚕粪为食时,鱼属于分解者,若鱼以水生食物或浮游动物为食时,则属于消费者。

19、答案 C

解析a和b以浮游植物为食,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捕食者数量会随之增加但不能呈指数增长,因为还受到空间等其他因素影响,故A错误;c与d因为食物丰富起来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会得以缓解所以不会加剧,动物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食物和栖息地,而c、d没有共同的食物来源,栖息地也未给出信息,所以不会出现竞争加剧,故B错误;浮游植物大量增加可能形成赤潮,需氧细菌分解藻类遗体等导致水中氧分耗尽,厌氧细菌会产生有毒物质(如甲烷等),导致水中其他生物因此大量死亡。同时,藻类的快速生长,在水面形成一层膜,阻断了空气和阳光的进入,因此C正确;植食者的食性和营养级不会因为其他营养级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故D错误。

20、答案 B

解析太阳能入射的能量与植物同化能量之间不存在10%的关系;N6属于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粪便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利用。

21、答案(1)(冷觉)感受器化学递质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2)胰高血糖素肝糖元

解析(1)位于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可感受到寒冷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反射中枢经处理后由传出神经元末梢释放化学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细胞代谢加快,机体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2)根据题意,冷水刺激使血糖水平升高,说明该刺激可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元分解。

22、答案(1)(骨髓)造血干细胞(只答“骨髓”不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胞吞(特异

性)受体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与信息交流(3)白细胞介素-2细胞(4)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5)防卫、监控、清除(6)成熟的红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等结构,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扩增,蛋白质也无法合成

解析(1)由图可知,DC细胞与巨噬细胞功能相似,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抗原是大分子物质,进入DC细胞是通过胞吞,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C 细胞的糖蛋白能特异性地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

(3)辅助性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细胞免疫。

(4)由图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

(5)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清除功能。

(6)研究思路是:建构HIV可识别的带有CD4受体的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等结构,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扩增,蛋白质也无法合成。

23、答案(1)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①1 mg、2 mg、3 mg、4 mg、5 mg②侧芽③发生萌动的侧芽数量(3)光照和温度

解析(1)细胞的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图中甲激素为生长素,乙激素为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若培养基中甲含量/乙含量较大,则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根,相反则诱导芽的形成,若两者相等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2)在1.0 mg/L的甲激素溶液中加入1~5 mg/L的乙激素能有效促进侧芽萌动。因此实验应设置5组,即乙激素的浓度分别为1 mg/L、2 mg/L、3 mg/L、4 mg/L、5 mg/L,混合液处理的部位为侧芽部位,统计发生萌动的侧芽数量。(3)实验中,要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确保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均适宜。

24、答案(1)A F(2)未被利用分解者(3)二者数量都将减少三a(4)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解析(1)图1中E、F、D、B、C、A分别表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图1中除了光能,属于非生物成分的是A非生物的物质(填字母),图2中根据生物量的多少和食物先多的原则,乙、丙、甲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F(填字母)。(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呼吸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于F、D

数量的影响是二者数量都减少。丙属于第三营养级,丙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中,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是a点。(4)农业上常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作为地膜使用。此膜可在自

然条件下由图1中的C(分解者)产生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催化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生长再利用。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辅导(一) 必修三第一章 一、内环境 1.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1)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各种细胞的内环境 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 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 ④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3、内环境的成分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营养废物和气体,激素抗体与递质,胞内物质都不是。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它们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 2 )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产物: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二、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 1、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一、单选题 1.组成细胞的元素中有4种元素的含量很高,其中不包括() A.C B.O C.N D.P 2.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 B.镁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镁影响光合作用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是人体的骨中的重要成分.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有些地区在食盐中加碘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3.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核孔是DNA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D.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4.如图表示人体内某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5.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中含有微量元素Fe B.细胞鲜重中的O含量最高 C.细胞中的N只存在于蛋白质和核酸中 D.淀粉和脂肪都只含有C、O、H 6.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糖类在生物体内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7.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A.A、B、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B.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5.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A.分别刺激A、B、C、G、H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5 B.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A和G C.D、E、F D.刺激E、F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体温调节B.水平衡调节C.内分泌调节D.血液pH值的调节 8.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A.W区B.V区C.S区D.H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消化液 D .细胞外液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C .正常人血浆的PH 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 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组织液增加 B .组织液减少 C .血浆量增加 D .淋巴减少 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 液、B 液和C 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 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 .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 .形成Na 2CO 3排出体外 C .H 2CO 3 / NaHCO 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 .很快排出体内 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生长激素 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 ①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8、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该物质使 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 肿。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 A.血流自动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A.比较缓慢 B.比较广泛 C.时间比较长 D.迅速准确 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 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1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 A.体液免疫 B.自身免疫 C.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章测试题(一)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从生物圈到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细胞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 4、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 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5、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6、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 7、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B.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 A.酵母菌B.SARS病毒C.蓝藻D.大肠杆菌 9、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B.无核膜C.二分裂繁殖D.对抗生素敏感 10、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 A.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11、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是() A.英国植物学家布朗B.英国自然科学家虎克 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D.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1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 A.细胞的结构B.细胞的种类C.细胞的统一性D.细胞的多样性 13、“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谁的名言() A.施莱登B.施旺C.达尔文D.魏尔肖 14、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 A.蓝藻B.衣藻C.苔藓D.玉米 1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里,长出蓬松而分披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生物体具 有() A.应激性 B.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殖作用 D.遗传的特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一、多选题 1.{下列有关图中的结构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并非所有大分子物质都可通过④进出细胞核,④可参与信息交流 B.所有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①②③周期性的出现和消失 C.该结构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D.②的结构是流动镶嵌模型,RNA 经过④需要穿过 0 层膜结构且需消耗能量 2.{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B.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A、G、C、T4种碱基 C.玉米是真核生物,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但其遗传物质是DNA D.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 3.{将细胞膜破坏后的某植物细胞匀浆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下列三种有机物的有无(“+”表示有,“-”表示无),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蛋白质脂质核酸 细胞器X+++ 细胞器Y++- 细胞器Z+-+ A.细胞器X一定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细胞器Y一定与蛋白质加工和分泌有关 C.细胞器Z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有DNA复制 D.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Z 4.{生活中生物常识无处不在,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脂类物质都会使人发胖,最好不要摄入 B.人体每天需求量最多的是糖类,所以主食应该是富含糖类的粮食制品 C.无糖八宝粥不添加蔗糖,添加木糖醇,所以不含糖类 D.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应该及时补充 5.{阿胶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阿胶的滋补作用主要体现为: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和增强免疫力,下列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16.5.6 1.植物体对自身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其体内产生的激素来完成的。下列植物激素中,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是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2.正常情况下,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人体的下列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A.T细胞 B.吞噬细胞 C.记忆细胞 D.效应B(浆)细胞 3.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正在改变着地球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哪种做法是环境保护工作所不允许的? A.退田还湖 B.尽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C.治理污染 D.大量捕杀野生肉食动物 4.水和无机盐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下列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神经调节 B.只有激素调节 C.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 D.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 5.在一条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兴奋可以由树突向相邻神经元的轴突传递 D.兴奋部位的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6.生态系统是一个自我调节系统。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其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 B.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C.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D.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保持稳定 7.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其中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源于 ①无机环境②同种生物③异种生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生态学家高斯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 5只大草履虫,经过反复实验发现,5天以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徘徊在375个左右。该实验证明 A.此条件下该种群的K值是375只 B.食物逐渐减少,导致K值不断下降 C.大草履虫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一定时间后,该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9.当蛾幼虫咬食某种植物时,其物理伤害会导致该植物细胞产生一种挥发性的“引诱剂”。引诱剂引诱胡蜂将卵产在蛾幼虫体内。在生态学上,这种蛾幼虫对植物、植物对胡蜂传递的分别是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B.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D.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本章规划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 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部分学生有过这样的体验。体内细胞脱离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死亡,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重要性,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水,排出废物,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已有知识和经验,尽管比较浅显,与之相联系却有利于学生建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不太难。此外,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必修1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与其他章的联系: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从容说课 “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章的导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本节的引入可以利用草履虫取食、排遗过程的视频和人体血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演示,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在教材第2章还要继续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组织教学时

人教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5种核苷酸 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水浴条件下它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C.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它属于脂质 D.水和无机盐都是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肠腺细胞能够分泌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酶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 B.合成和分泌脂肪酶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C.肠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D.脂肪酶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 C.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B.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叶绿体中的色素都有吸收光能的作用 D.在叶绿体的内膜、类囊体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5.右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②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 C.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 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6.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研磨时加入少许CaC03,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 1. 在右侧照光的情况下,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注:云母片不透水) A.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将④放在匀速转盘上,会弯向光源生长 2.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①生产无籽西瓜②生产无籽番茄③棉花摘心 ④培育多倍体⑤枝条扦插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 3. 把成熟的苹果和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这是由于苹果释放出了 A.乙烯 B.脱落酸 C.芳香族化合物 D.赤霉素 4.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植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的除草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c点浓度 B.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a点浓度 D.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c点浓度 5.图3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6.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受刺激时,瞬间膜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 B.兴奋在①②处传导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C.刺激③处,①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刺激A或③处均可使E产生反应 7.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 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B.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C.抑制了突触前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功能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8. 下列有关动物和人血糖平衡的调节,正确的是 A.人体内血糖的平衡是由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B.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三多一少”症状都和血糖不能正常利用有关 C.肝糖元和肌糖元对升高血糖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D.低血糖下,最先影响到的是人的肌肉组织 9.下列哪种激素可影响婴幼儿脑的发育 A.性激素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 10.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要使其及 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 葡萄糖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 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试题.doc

高二生物必修 3 综合测试题 第I 卷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2 . A .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 .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 ) 3. A. 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 血糖升咼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 血糖升咼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 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 A. 脑皮层,下丘脑 B ?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下丘脑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 表现为( ) A.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耗氧量 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绿色植物倒伏后 ,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 ,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 受重力影响 , 向地性 B. 受重力影响 , 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 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6.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 成局部 ( ) A. 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 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7、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 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8、 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 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①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②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因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2.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 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3.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4.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e和f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d和e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d、f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酸、过碱、高温会使酶失活,应在低温下保存酶制剂 B.酶催化反应后,会立即被分解成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C.酶为分子提供能量,从常态转变为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D.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6.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试题及详细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试题及 详细答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选择题 1.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光能开始的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 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2.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 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106kJ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 A.①③B.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①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4.某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此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c+dB.a>b+cC.a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生物《必修1》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细胞学说揭示了( ) A.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2. 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 3. 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 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 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4. 谷氨酸的R 基为GHQ, 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 CHO N 原子数 依次是 ( ) A. 5、9、4、1 B . 4、8、5、1 C . 5、8、4、1 D . 4、9、4、1 5. 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 ) ①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②具有双层膜; ③产生氧气; ④水是其中化学反应的原料; ⑤含有DNA ⑥内部含有酶 A. ①②④⑥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6. 科 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 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易涨破 B .此类细胞容易得到 C 此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易观察 D .此类细胞内无核膜,线粒体膜等 结构 7、水溶性染色剂(Pl )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细胞浸 泡于一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利用 PI 鉴别死活的基 A.N S 、O Mg B.H 、O K 、B C.P 、N 、C Mo D. Ca 、C O Mn B.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问题清单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 1.什么是体液? 2.体液包括哪些?约占多少? 3.细胞外液又称什么?包括哪些部分?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用箭头表示) 4.血细胞包括哪些?生活的环境是? 5.血浆中的营养物质经毛细血管的什么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代谢废物经毛细血管的什么端进入血液? 6.什么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7.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什么? 8.什么叫内环境? 9.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10.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哪些? 11.渗透压指什么?血浆的渗透压的大小由什么维持? 12.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什么离子? 13.等渗溶液包括哪些(请写出浓度和物质)?正常人的血浆PH维持在什么范围内?缓冲物质包括哪些?14.乳酸的调节机制是?(完全解读) 15.正常人的体温维持在? 16.组织液、淋巴物质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区别在于? 17.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溶液,类似于什么? 18.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什么参与? 19.哪些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20.组织水肿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组织水肿的可能原因(例子)有哪些? 21.属于内环境的物质有哪些?例如:水,请再举例。 22.什么事内环境的稳态? 23.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什么? 24.内环境紊乱的例子有哪些?例:血糖平衡失调导致低血糖、糖尿病等,请再举例。 25.内环境稳态与哪些系统有功能上的联系?知识网络:

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27.反射包括什么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从定义、形成、反射中枢、举例说明) 28.反射弧的结构有哪些?效应器包括哪些部分? 29.什么叫兴奋? 30.神经元基本结构包括哪些?画出神经元的结构简图。 31.静息电位膜内外表现?动作电位膜内外表现? 32.神经细胞内K+和Na+的分布是如何的?如何形成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方式分别是什么? 33.一个神经元传递兴奋至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一般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哪个部位?34.突触包括哪些结构?文字和图 35.兴奋是怎么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37.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什么特点?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又是如何的? 38.常见的神经递质有哪些?突出间隙的液体是什么?神经递质经突出前膜释放,后膜如何是识别? 39.神经递质的分泌通过什么方式? 40.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些?脑包括哪些部分?分别有什么功能? 41.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包括哪几部分?各区发生障碍会导致什么结果? 42.什么是学习?人的记忆分为哪些?请用关系图解释记忆之间的联系。 43.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是? 44.什么是激素调节?动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在哪里? 45.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包括哪几部分?作用是什么? 46.血糖平衡的调节(请用图示说明) 47.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中枢是? 48.正常人的血糖维持在什么范围内? 48.胰腺细胞有哪些?分别起什么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