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听心音测血压,心电图

听心音测血压,心电图

听心音测血压,心电图
听心音测血压,心电图

人体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实验原理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类型。在血型系统中最重要的是ABO 血型系统,其次是Rh血型系统。在ABO血型系统中,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含有A、B凝集原而分为A、B、AB和O型。血清中含有凝集素,且A凝集原只能与抗A凝集素结合,B 凝集原只能与抗B凝集素结合,血型鉴定即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抗B 血清)及标准B型血清(抗A血清)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上凝集原的类型。Rh阳性和阴性通常以红细胞上是否含有D抗原来判断,含D抗原则为Rh阳性,大部分人为Rh阳性,极少数人为Rh阴性。

交叉配血实验是将供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和受血者的血清(主侧)和红细胞(次测)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交叉配血是输血前的必需步骤,应坚持同型输血、交叉配血的原则。其目的,一是鉴定所测血型是否正确;二是观察是否还有其他不能输血的因素存在,以确保安全输血。

实验目的掌握ABO、Rh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对象人(学生自愿者)。

实验器材和药品显微镜、离心机、采血针、双凹玻片片、滴管、1ml吸管、小试管、试管架、牙签、消毒注射器及针头;标准A、B型血清、抗D血清、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棉球、消毒棉签。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ABO血型鉴定:

(一)玻片法

1.用75%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无名指端,用消毒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吸管吸一滴血于盛有1ml 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混匀之城红细胞悬液;

2.取一双凹载玻片,在左上角写A字,右上角写B字,将一滴标准A型(抗B)血清滴在右侧凹内,一滴标准B型(抗A)血清滴在左侧凹内,滴管切勿混用;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滴一滴于载玻片两侧的血清上,注意不要使滴管尖端与血清接触,用牙签两端分别混匀;

4.10—30分钟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根据下表鉴定结果

凝集现象

标准A型(抗B)血清标准B型(抗A)血清被检者血型

- + A型

+ - B型

+ + AB型

- - O型

玻片法鉴定ABO血型(+ 有凝聚,- 未凝聚)

(二)试管法

1.取试管2只,分别标明A,B字样,分别加入相应标准血清2滴,各管加入受试者的红细胞悬液1~2滴摇匀;

2.将上述二试管用1000转/分离心1min;

3.取出小试管,轻弹底部,如沉淀物呈团块状浮起为凝集,呈散在烟雾状上浮进而恢复原混悬状为无凝集。

二Rh血型鉴定(盐水介质法)

(一)试管法

1.取小试管3支,1支注明抗D,另1支注明阳性对照,最后1支注明阴性对照;

2.将室温盐水反应活性的抗D血清各1滴加入上述试管内;

3.抗D试管中加入1滴5%待检者红细胞(盐水、血清)悬液,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阳性红细胞及阴性红细胞悬液1滴;

4.轻轻混匀,于3000r/min离心15s;

5.取出轻轻摆动观察有无凝集。

(二)玻片法

1.取三凹玻片1块,在左侧注明抗D,中间段注明阴性对照,右侧注明阳性对照;

2.将室温盐水反应的抗D血清各1滴加入上述小格内;

3.抗D小凹内加入待检者5%红细胞悬液1滴,阳性对照内加入阳性对照红细胞悬液1滴,阴性对照加入阴性对照红细胞悬液1滴;

4.用干净玻棒搅拌红细胞悬液和试剂血清充分混合;

5.连续轻轻倾斜转动平板,一般在2min内观察有无凝集,或按试剂说明书规定的时间观察结果。

三交叉配血:

1. 以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后,用消毒的干燥注射器抽取供血者静脉血2ml,取1滴加入盛有生理盐水1ml的小试管中,制成红细胞悬液;其余血液装入另一小试管中,待其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在试管上分别注明“供红”和“供清”。

2.同法制成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液及血清,分别注明“受红”和“受清”。

3.取一双凹载玻片,在左上角写“供红受清”,右上角写“供清受红”。分别用滴管吸取“供红”、“受清”各1滴于左侧凹内,再分别用滴管吸取“供清”、“受红”各1滴于右侧凹内,用牙签两端分别混匀。

4.10—30分钟后观察结果,如两侧均无凝集现象,表示血型配合,可以输血。

注意事项

1.操作时各滴管不能混用。

2.肉眼看不清凝集现象时,应在显微镜下观察。

3.红细胞悬液不能太浓和太淡,否则可能出现假阴性反应。

4.必须注意区分红细胞叠连现象与凝集现象,前者经混匀或摇晃,串状的红细胞即可分开,而后者决不会因此而有所变化。

5.静脉采血必须严格按临床化验要求进行操作,如本实验室不具备条件,可免做交叉配血实验。

【思考题】

1.如果有标准A型红细胞和标准B型红细胞,但无标准血清时,能否进行血型鉴定?

2.为什么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输血仍要做交叉配血实验?

心音听诊和血压测量

实验原理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个心动周期内可以听到两个心音。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秒)而历时较长(0.12秒),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的机能状态。第二心音:音调较高(音频为50次/秒)而历时较短(0.08秒),声音较清脆,主要是由于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临床常用的心音听诊区:

二尖瓣听诊区:心尖部,即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处。

三尖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四肋间或胸骨剑突下。

主动脉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又称第五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产生的杂音在此处最响亮。

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间接测压法,它是使用血压计的袖带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的。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但如给血管施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血管音)。用袖带在上臂给肱动脉加压,当袖带内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用听诊器在肱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如袖带内压力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当心脏收缩,动脉内有血流通过,舒张时则无,血液断续地通过受压血管狭窄处,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如袖带内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的血流连续通过,所发生的音调突变或声音消失。故恰好可

以完全阻断血流所必须的最小袖带内压力(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相当于收缩压。在心舒张时也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袖带内压力(即音调突变时),相当于舒张压。

实验目的

⒈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了解正常心音特点及其产生原理,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⒉了解并掌握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原理和方法,观察运动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实验对象人

实验器材和药品听诊器、血压计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心音听诊:

⒈受试者安静端坐,露出胸部。

⒉主试者戴好听诊器,听诊器的耳端应与外耳道开口方向一致(向前)。以右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端紧贴于受试针胸部皮肤上,依次(二尖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仔细听取心音,注意区分两心音。

⒊如难以区分两心音,可同时用手指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脉搏。与此同时出现的心音即为第一心音。然后再从心音音调高低、历时长短鉴别两心音,直至准确识别为止。

⒋比较不同部位上两心音的声音强弱。

二、血压测量:

⒈受试者静坐5分钟,脱去右臂衣袖。

⒉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袖带内的空气完全放出,再将螺丝扭紧。

⒊将袖带裹于受试者右上臂,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约3厘米,松紧应适宜。受试者手掌向上平放于台上,袖带应与心脏同一水平。

⒋在肘窝找到受试者的肱动脉搏动处,左手持听诊器的胸端放在上面(注意:不可用力下压,但也不能接触过松而听不到声音)。

⒌右手持打气球,向袖带打气加压,同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30毫米汞柱。然后扭开打气球之螺丝,缓慢放气(切勿过快),此时可听到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从无到有,由低而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消失。再次扭紧打气球螺丝,继续打气加压,反复听2~3次。

⒍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血压计之水银柱和声音变化。在缓慢放气减压时,第一次听到血管音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在血管音突然由强变弱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舒张压。记下测定数值后,将袖带内的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再重测一次。

⒎打开袖带与检压计的皮管接头(注意不可将袖带取下),令受试者在室外跑跳2分钟后,立即将接头接好,测定血压,观察运动后的血压变化。

注意事项

⒈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⒉听诊器耳端应与外耳道方向一致,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结。橡皮管切勿与它物摩擦,

以免发生摩擦音,影响听诊。

⒊如呼吸音影响听诊,可令受试针暂停呼吸片刻。

⒋袖带裹绕要松紧适宜,并与心脏同一水平,切上臂不能被衣袖所压迫。

⒌重复测压时,须将袖带内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位,然后再加压测量。

⒍如发现血压超出正常范围时,应让受试者休息10分钟后复测。在受试者休息期间,可将袖带取下。

⒎血压计使用完毕,应将袖带内气体放尽,收好。

【思考题】

⒈描述所听到的心音及不同听诊区两心音各自的不同。

⒉根据你的操作,你认为哪些因素可影响血压的测定?

体表心电图

实验原理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窦房结、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并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到体表。这种电变化经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称心电图(ECG)。心电图可反映整个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心电图应用最广泛的是普通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正常的心电图包括P波、QRS波和T波,P 波表示心房去极化,QRS波表示心室去极化,T波表示心室复极化。

实验目的

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测量方法、各波和间期的形态及其意义

实验对象人

实验器材和药品心电图仪,导电液,酒精棉球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1.接好地线后打开电源,以防交流电干扰并保障病人安全。

2.受试者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物品和手机等电子产品后平卧。

3.两侧腕关节屈侧上方、内踝上方3-5cm处先用酒精棉球脱脂,涂上导电液后放上电极。

4.接好肢体和胸导联线肢导右手腕---红色左手腕---黄色左脚腕---绿色右脚腕---黑色

胸导 V1: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探查电极放在V2 与V4连线的中点。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5.调节心电图仪的基线位置、增益幅度、记录速度。

6.再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和市电干扰后依次记录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 和胸前导联V1、V2、V3、V4、V5、V6 12个导联的心电图。

6.记录完毕后,关上电源开关,在记录纸上注明姓名,测定时间等。

注意事项

1.在进行描记心电图前,让被检查者静卧数分钟。使全身肌肉松弛,在冬天应在比较温暖的环境内进行,这样可以减少因肌肉震颤而引起的干扰。

2.对初次检查心电图者,在操作前要作些解释工作,说明这种检查是毫不痛苦的,也没有什么危险性,以减少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

3.被检查者一般采取卧位,宜用木床。如在铁床上做,应注意绝缘,使身体不与其他任何金属导电体接触,可在床上垫上橡皮或塑料布,亦不能与墙壁和地面接触,以免受到干扰。

4.四肢及胸前安放电极的部位,要将皮肤擦洗干净,并涂上导电液体,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及导电性能。

注:标准导联包括3个导联。Ⅰ导联将两个电极分别放在右臂和左臂;Ⅱ导联放在右臂和左腿;Ⅲ导联放在左臂和左腿。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把探查电极放在右臂,称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探查电极放在左臂,称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探查电极放在左腿,称为单极加压左下肢导联(aVF)。

思考题

1.心电图波形和各部分的意义是什么?

2.心电图伪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为什么不同导联所记录的心电图在波形上有差异?

人体心音听诊、心电图描记及肱动脉血压测定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 人体心音听诊、心电图描记及肱动脉血压测定 【实验目的】 1. 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2. 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 3. 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4. 学习人体血压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一般来说,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可以听到两个心音。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而历时较长(0.12s),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以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次/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临床常用的心音听诊区见图: 与心音完全不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GG)是记录的心脏电变化。心脏在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位变化。心电变化首先由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开始,经传导系统至心室,最后到达心肌,引起肌肉的收缩。心脏兴奋活动的综合性电位变化可以通过体液传播到人体的表面,经体表电极引导并放大而成的波形为心电图。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综合性电位变化的发生、传导和消失过程。正常心电图包括P、QRS和T三组波形,它们代表心脏活不同的生理意义。其中P波:心房去极化;QRS波群:心室去极化;T波:心室复极化;P-R

实验六(1)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实验六人体动脉血压及影响因素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学习动脉血压间接测定法的原理,掌握人体肱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及正常. 【实验原理】学习间接测量法(听诊法)测定人体动脉血压原理,并实际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正常值。间接法测量动脉血压原理是用血压计的袖带在所测动脉外施加压力,再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定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听不到声音,但如果在血管外施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则血流通过狭窄处形成涡流可发出声音。当缠于上臂血压计袖带内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完全阻断了肱动脉的血流,此时在肱动脉的远端(袖带下)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肱动脉的脉搏。当徐徐放气减小袖带内压,在其压力减低到低于肱动脉收缩压的瞬间,血液在血压达到收缩压时才能通过被压迫变窄的肱动脉,形成涡流,此时能在肱动脉的远端听到声音和触到脉搏,此时袖带内压力的读数为收缩压。若继续放气,当袖带内的压力越接近于舒张压,通过的血流量也越多,血流持续时间越长,听到的声音也越清晰。当袖带内压力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的瞬间,血管内血流由断续的流动变为连续流动,此时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脉搏也随之恢复正常,此时袖带内的压力为舒张压(图)。【实验对象】人. 【实验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实验步骤

(一)熟悉血压计的结构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球三部分组成.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300毫米刻度的玻璃管,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储槽相通,袖带是一个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借橡皮管分别和检压计的水银储槽及橡皮球相通.气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球状橡皮囊,供充气或放气之用. (二)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 1.让受试者脱去一臂衣袖(常取右上臂.右上臂的动脉血压常较左上臂的高出5~10mmHg),静坐桌旁5分钟以上. 2.旋松血压计的橡皮气球螺丝帽,驱出袖带内的残留气体后将螺丝帽旋紧.

实验 人体心音听诊与血压测定

实验13 人体心音听诊与血压测定 心音听诊 【目的要求】 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基本原理】 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内可以听到两个心音。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而历时较长(0.142s),声音较弱,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次/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实验器材】 听诊器或心音放大器 【方法与步骤】 1. 受试者安静端坐,胸部裸露。 2. 检查者带好听诊器,注意听诊器的耳具应与外耳道开口方向一致(向前)。 以右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具紧贴与胸部皮肤上,依次由左房室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右房室瓣听诊区,仔细听取心音,注意区分两心音。如难以区分两心音,可同时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脉搏,此时出现的心音为第一心音。 【注意事项】 1. 实验室内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2. 听诊器耳具应与外耳道方向一致。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结,切勿与它物摩擦, 以免发生摩擦音影响听诊。 3. 如呼吸音影响听诊,可令受试者暂停呼吸片刻。 【思考题】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何临床意义?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与要求】 1 学习并掌握间接测定人体血压的原理和方法 2 观察某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3 学习用生物统计学简易处理方法处理数据 【基本原理】 通常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没有声音,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因此,可以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血压计间接测量。测压时,用压脉带在上臂或手腕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声音。当外加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时而高于舒张压时,则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内有少量血流通过,而心室舒张时而无血流通过。血流连续通过血管时,会发出声音。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的最小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当外加压的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血管内血流连续通过,所发出的音调会突然降低或声音消失。在心室舒张时有少许血液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在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但是血压的稳定性是动态的,是在不断连续的变化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人体的体位、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的等因素对血压均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器材】

实验6 人体心音听诊与人体血压测量

人体心音听诊与人体血压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听诊器与血压计,及其的工作原理与使用要求; 2.了解心脏输血原理。 二.实验原理 心音: 第一心音:当心室内压超过心房内压引起房室瓣关闭时发生。特点是低频高幅,此时,心室收缩期开始。 第二心音:在心室收缩期末期,心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关闭时引起了高频低幅的第二心音。除了瓣膜及其邻近结构的振动外,血液快速流动时产生的湍流和大血管的位移对心音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第二心音中经常可以听见两种成分,一种主要由主动脉瓣关闭引起,另一种主要与肺动脉瓣关闭有关,通常称之为心音的分离现象。吸气时较明显,听诊容易区分;呼气时这种分离现象消失。 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第三心音产生于心室的快速充盈期,是一种低频、低振幅的心音。是由于血液快速、被动流入心室造成的。通常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可以听到第三心音。若成年人听到第三心音,一般标志着心脏功能的异常。第四心音产生在心房收缩期,是心房收缩时血液流动造成的,与第三心音一样,一般只有在心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可以听到第四心音。 在人体,通常用压脉带和听诊法间接测定动脉血压,这种测量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当压脉带内压大于舒张压但小于收缩压时,血液会以湍流形式通过上臂测量点的肱动脉。而当压脉带内压与收缩压相等时,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到第一听音;而当压脉带内压与舒张压相等时,可以听到最后一个听音。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达到最低点,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心室内血压升高,最终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并达到最大值,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收缩压。 听诊器:是一种医学仪器,用以聆听身体内的声音,例如:心脏、呼吸及肠胃等等。听诊器由法国医生雷纳克于1816年创造,于1819 年公布。 听诊器是医生检查病人、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听 诊器主要由铜、橡胶管、弹簧片和听头等材料组成。听诊器 更分“单用听诊器”、“双用听诊器”、“三用听诊器”、 “立式听诊器”和“多用听诊器”等多种,用于在不同环境 听诊不同状况的病人。听头也分多种,例如“扁形听诊头” 用于听诊高音调的杂音;“大小双功能扁形听头”用于探测 低频心音、小儿心音等;“钟形瞬诊头”可听到腹中胎儿心 跳;“表式听诊器”用于听诊手腕的脉搏声响。 听诊器图 血压计:如今医生使用的血压计是希皮奥内·里瓦---罗奇(意大利科学家)在1896年发明的。它有一个能充气的袖带,用于阻断血液的流动。医生用一个听诊器听脉搏的跳动,同时在刻度表上读出血压数。

实验5-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4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目的】能辨认人体体表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及正常范围。初步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测量、分析方法及运动时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原理】人体是一个导体,心脏位于导体之中。心脏兴奋时,其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可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播到体表。利用表面电极从体表不同部位将心肌的电变化引导并放大到心电图机上所记录到的波形,即为心电图。【对象】人 【器材与药品】 心电图机、导电膏、75%酒精棉球。 【内容】 (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1、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预热3-5分钟。 2、正确安放电极,连接导联线。受试者静卧于检查床上,摘下眼镜、手表、手机和其它微型电器,全身肌肉放松。在手腕、足踝和胸前放置引导电极。一般手腕应在腕关节上方(屈侧)约3cm处,足踝应在小腿上方约3cm处,常用胸部电极的位置有六个(如图1所示)。在放置引导电极前,应在相应部位皮肤上用酒精棉球反复擦试脱脂,以减少皮肤电阻,或涂上少许导电膏,保证导电良好。接着,连接导联线。一般以5种不同颜色的导联线插头与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导线连接方式是:右手—红色、左手—黄色、左足—蓝色、右足—黑色(接地)、胸导联—白色。 3、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按钮置于适当位置。将运转控制键置于“准备”档,导联选择开关置于“0”位。旋转“调零位”旋纽,使描记笔居中,然后将运转控制键转换到“记录”档,开始走纸,走纸速度通常设定为25mm/s。 4、输入标准电压。通过调节增益来调整心电图机的放大倍数。按下“标准电压”按纽,使1mv电压推动描记笔向上移动10mm。 5、记录心电图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等干扰后,即可旋动导联选择开关,依次

安静与运动时心率、血压测定

实验安静、运动时血压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动脉血压间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观察运动对人体血压的影响。 [实验原理] 人体动脉血压测量采用听诊法,测量部位为上臂肱动脉。用血压计的压脉带充气,通过在动脉外加压,然后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没有声音,如果血液流经狭窄处形成涡流,则发出声音。当缠缚于上臂的压脉带内充气后压力超过肱动脉收缩压时,肱动脉内的血流完全被阻断。用听诊器在其远端听不到声音。徐徐放气降低压脉带内的压力,当压力低于肱动脉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将断续地流过肱动脉而产生声音,在肱动脉远端能听到动脉音。继续放气,当压脉带内压力等于舒张时,血流由断续流动变成连续流动,使声音突然由强变弱并消失。故从无声音到刚听见第一个动脉音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动脉音突然变弱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实验对象] 普通学生 [实验器材] 听诊器、血压计、节拍器。 [实验步骤] l.熟悉血压计的结构。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式,一般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它由检压计、压脉带和橡皮充气球3部分组成。检压计是一标压力刻度的玻璃管,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槽相通。压脉带为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它借橡皮管分别和检压计的水银槽及充气球相通。橡皮充气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橡皮囊,供充气,放气用(图4-15)。 2.受试者脱去一衣袖,静坐5min以上。 3.松开血压计橡皮球螺丝,驱出压脉带内残留气体,再旋紧螺丝。 4.令受试者将前臂平放于桌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手掌向上。将压脉带在该上臂,其下缘至少在肘关节上2cm,松紧适宜。 5.将听诊器耳件塞入外耳道,其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略向前弯曲。 6.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将听诊器胸件放在其上。 7.测量收缩压: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压脉带内,使检压计中水银柱逐步上升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为止。继续打气使水银再上升2.6~4.0kPa(20~30mmhg)。随即松开气球螺旋,连续缓慢放气,减低压脉带内压力,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当开始听到“砰、砰”的动脉音时检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为收缩压。一般青壮年收缩压为12-17.3kPa (90-130mmHg). 8.测量舒张压:继续缓慢放气,动脉音先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变低,最后完全消失。在声音突然变弱的瞬间,检压计上水银柱刻度即代表舒张压。一般青壮年舒张压力8-10.6kPa (60-80mmHg)。血压记录常以收缩压/舒张压kPa(或mmHg)表示。1kPa=7.5mmHg。反复测血压,如血压值波动<0.5kPa或<4mmHg即为准确。 9.运动后血压的测量:拉开压脉带与检压计相连的橡皮管接头(不要取下压脉带)。令受试者以每次2s的速度连续下蹲3min(30次/min)或按节拍器节律下蹲,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min、4min、6min时的血压和脉率。 [注意事项] 1.测量应在安静环境中进行。 2.受试者应脱去衣袖,以免袖口过紧,阻碍血液循环。 3.压脉带的宽度有7、9、12cm3种,应以覆盖受试者上臂1/2-1/3。

心音听诊实验

南昌大学医学院讲稿 心音听诊 按照实验教案安排和实验指导内容进行本次实验。 观看本次实验内容录相,示范听诊器的使用方法、心音听诊区的位置。介绍正常心音特点,识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方法。 实验目的学习心音听诊方法,了解心音产生的原理、意义、正常心音特点,识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为临床心音听诊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心音是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个心动周期内一般可听到两个心音。健康儿童和青年有时可听到第三心音,40岁以上的人也有可能出现第四心音。第一心音标志着心室收缩开始,主要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特点是:声音较响,音调低(音频为40-60Hz),持续时间较长(0.12S),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机能状态。第二心音标志心室舒张开始,在成份上分主动脉音和肺动脉音,分别在主动脉和肺动脉听诊区听得最清楚,是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迅速关闭,血流冲击使主动脉和肺动脉壁根部以及心室内壁振动而发生。特点是:音调高(音频60-100Hz),声音较清脆,持续时间较短〈0.08S〉,其响度可反映大动脉血压高低。 实验对象人。 实验器材听诊器。 实验步骤 1.受试者安静端坐,胸部裸露。 2.观察心尖搏动部位、范围。 3.确定各听诊部位:二尖瓣听诊区: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心尖部)。 三尖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四肋间或胸骨剑突下。 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为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为主动 脉瓣第二听诊区。 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4. 听心音:检查者戴好听诊器,注意听诊器的耳具应与外耳道开口方向一致(向前),以 右手拇指、食指轻持听诊器探头紧贴于受试者胸部皮肤上,按上述听诊部位依次听取心音,根据两个心音特点注意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如难以区分时,可同时用手指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脉搏,此时出现的心音即为第一心音。 注意事项 1.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2.听诊器胶管不得交叉、扭结,勿与它物磨擦,以免发生磨擦音影响听诊。 3.如呼吸音影响听诊,可嘱受试者暂停呼吸片刻。 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和解答学生提的问题,启发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实验结果记录和分析:将听诊到的心音、心率、心律记录下来,比较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总结本次实验结果并作提问和解释,对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态度、技巧进行评价,表扬创新性的提问和思路,指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动物与器材> ◎<方法与步骤> ※<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间接测量人体血压的原理和方法。 2.观察某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3.学习用生物统计学的简易方法处理数据。 5※<基本原理>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血管音)。因此,可以根据 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 是使用血压计间接测压。测压时,用压脉带在上臂或手腕(腕式 血压计)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 被阻断,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当外加压力等于或稍低 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则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内可 有少量血流通过,而心室舒张时却无血流通过。血液断续地通过 血管时,会发出声音。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的最小外加压力 (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的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当外加压力等于或 小于舒张压时,血管内的血流连续通过,所发出的音调会突然降 低或声音消失。在心室舒张时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 (即音调突然降低时的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在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但是血压的稳定是动态的,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不是静止不 变的。人体的体位、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等因素对血压 均有一定影响。 5※<动物与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用电子血压计测压可不用)、冰水。 5※<方法与步骤>

1.受试者取坐位,心脏与血压计零点同一水平,静坐5分钟,待肢体放松、呼吸平稳与情绪稳定。 2.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排空后再将螺丝旋紧。 3.受试者脱左臂衣袖,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距肘窝3 cm上方处,压脉带应与心脏同一水平,使其松紧适度,手掌向上放于实验台上。 4.在压脉带下方、肘窝上方找到动脉搏动处,将听诊器的胸具置于动脉上。注意:不可过于用力下压。 5.听取血管音变化 向压脉带充气加压,同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30mm Hg,然后稍稍扭松打气球上的螺丝,缓慢放气(切勿过快、过慢),仔细倾听听诊器内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先是从无到有,次之由低而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消失。如此反复进行2~3次。 6.测量正常动脉血压 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检压计读数。当徐徐放气时,第一次听到的血管音即代表收缩压;最后声音消失之前的血管音代表舒张压。记下血压读数。压2-3次,记录测压均值(收缩压/舒张压mmHg)。 7.实验观察 (1)受试者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对血压的影响 记录正常血压后,令受试者加深加快呼吸(是正常频率的1倍)1 min测压。 (2)情绪对血压的影响 待血压恢复正常后,令受试者回忆其最气愤的往事1分钟测压。 (3)肢体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让受试者作原地蹲起运动,1 min内完成50~60次,共做 1~2min。运动后立即坐下测压,并将最大的血压数值记录下来。 (4)冰水刺激对血压的影响 受试者取坐位,测量正常血压,然后让受试者的手浸入冰水中1 min测压。 8.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记录填人表中(自行设计表格)。 9.以大组为单位,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见附录3),求出P值,说明实验前血压的变化有无显著性差异。 [注意事项] 1.测压时室内需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实验七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实验七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目的和原理】 通过实践学习、掌握测定动脉血压的方法,理解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并要求能较准确地测出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正常值。 人体动脉血压通常是用汞柱血压计和听诊进行测量的(也可用弹簧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部位通常为右上臂肱动脉。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一般没有声音,但如果血液通过狭窄处形成涡流时,便会使血管壁振动而发出声音。当将空气打入缠于上臂的袖带内使其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则完全阻断了肱动脉内的血流,此时在被压迫的肱动脉远端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桡动脉的搏动。如徐徐放气,降低袖带内压,当其压力刚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便断续地冲过受压血管,形成涡流使血管壁振动而发出声音,此时即可在被压的肱动脉远端听到,也可触到桡动脉脉搏。如继续放气,当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血流由断续变成连续,声音便会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因此当听到第一声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当声音突然由强变 弱或消失前最后声响时的外加压力则相当于舒张压。 【实验对象】人。 【实验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实验步骤与方法】 1.熟悉血压计构造 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囊三部分组成。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300mmHg 的玻璃管。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储槽相通。袖带是一个外着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通过橡皮管分别与检压计水银储槽和橡皮球相连。橡皮球上装有螺丝帽,供充气或放气之用。 2.测量方法 1)让受试者坐位休息5?10分钟,脱去一臂衣袖,准备测量。 2)松开橡皮球螺丝帽,排尽袖带内气体后将螺丝帽旋紧。 3)让受试者前臂平放于桌面上,手掌向上,使前臂与心脏位置等高。袖带缠绕的松紧应合适,且袖带下缘至少位于肘关节上2cm充分暴露肱动脉听诊部 位。 4)诊器耳器塞入外耳道时应务必使耳器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 5)肘窝内侧触到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胸器置于上面,准备测量。 6)挤压橡皮球开始向袖带内加压充气,使血压计水银柱逐渐上升到约180?200mmHg寸,即开始松开气球螺丝帽,徐徐放气,以减小袖带内压力,在水银柱缓缓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在一开始听到“崩、崩…”样的第一声时,血压计上所显示的刻度即为收缩压。继续徐徐放气,听诊声音会有先低后高 的变化;而后又由高变低,当声音由高突然变低的瞬间称为变调点,此时血 1 / 4

人体心音听诊(内容详实)

【实验原理与目的】 了解正常心音的产生机制和特点,初步掌握听诊方法,识别第一心音(S1)与第二心音(S2),为临床心音听诊打好基础。心音是由于心肌收缩、瓣膜关闭、血流冲击血管壁以及形成的涡流所引起机械震动而产生的声音。将听诊器置于受试者胸壁心前区位置,可直接听到心音。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通常可听到两个心音,即S1和S2。S1表示收缩期开始,其音调低、持续时间较长,在心尖部听得最清楚,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房室瓣关闭;S2标志舒张期开始,其音调高、持续时间较短,在心底部听得较清楚,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半月瓣关闭。 【实验对象】 人体(学生自愿者)。 【实验器材和药品】 听诊器。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确定听诊部位

图4-1-2-1 人体心音听诊部位 1.受试者解开上衣,面向亮处静坐在检查者对面。 2.参照图4-1-2-1,认清心音听诊部位。(1)二尖瓣听诊区:左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处(心尖搏动处);(2)三尖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四肋间处或胸骨尖突下;(3)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或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4)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 (二)心音听诊 1.检查者戴好听诊器,以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的胸件,置于受试者胸壁皮肤上,按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听诊区顺序依次听诊。 2.在每个听诊区,区分S1和S2。根据心音的性质(音调高低、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的长短来仔细区别S1和S2(图4-1-2-2)。若难以区别时,可在听心音的同时,用手触诊颈动脉搏动,与搏动同时出现的心音为S1。 3.比较不同听诊部位两个心音的声音强弱。

实验四 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实验四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实验原理与目的】 学习间接测量法(听诊法)测定人体动脉血压原理,并实际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正常值。间接法测量动脉血压原理是用血压计的袖带在所测动脉外施加压力,再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定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听不到声音,但如果在血管外施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则血流通过狭窄处形成涡流可发出声音。当缠于上臂血压计袖带内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完全阻断了肱动脉的血流,此时在肱动脉的远端(袖带下)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肱动脉的脉搏。当徐徐放气减小袖带内压,在其压力减低到低于肱动脉收缩压的瞬间,血液在血压达到收缩压时才能通过被压迫变窄的肱动脉,形成涡流,此时能在肱动脉的远端听到声音和触到脉搏,此时袖带内压力的读数为收缩压。若继续放气,当袖带内的压力越接近于舒张压,通过的血流量也越多,血流持续时间越长,听到的声音也越清晰。当袖带内压力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的瞬间,血管内血流由断续的流动变为连续流动,此时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脉搏也随之恢复正常,此时袖带内的压力为舒张压。 【实验对象】人体(学生自愿者)。 【实验器材和药品】血压计,听诊器,桌椅。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常用血压计有两种类型,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图4-1-3-2),另一种是弹簧式血压计(图4-1-3-3)。前者比较精确,后者方便携带。两种血压计均由检压计、袖带和橡皮气球三部分组成。汞柱式血压计的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40 kPa(0~300 mmHg)(1mmHg=0.133kPa,1kPa=7.5mmHg)刻度的玻璃管,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与水银贮槽相通。袖带是一个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借橡皮管分别和检压计的水银槽及橡皮球相通。橡皮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球状橡皮囊,供充气和放气之用。近年来又有一种新型的电子血压计(图4-1-3-4)在临床上应用。 图4-1-3-1 间接法测量血压原理示意图 图4-1-3-2 汞柱式血压计及弹簧式血压计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通过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动脉 血压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一、实验准备 (一)用具 听诊器。 (二)仪器 血压计(台氏血压计或表式血压计,可向医务室 借用)。 二、方法步骤 (一)人体血压计的测量值的换算用血压计测得的测量值,即血压的数值,可以用 下表进行换算。 (二)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原理 用血压计的压脉带在上臂给肱动脉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肱动脉的收缩压时,血流被完全阻断,此时在肱动脉处用听诊器听不到任何声音。如外加压力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则心脏收缩时动脉内血液可断续地通过受压血管狭窄处,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如外加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的血流通畅地通过,使音调突变以至声音消失。当完全阻断血流时所必需的最小管外压力(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相当于收缩压。在心舒张时也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即音调 突变时),相当于舒张压。

(三)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取台式血压计,放在桌上。首先熟悉血压计各个部分,如检压计、压脉带(橡皮臂带)和打气球。压脉带是一长方形橡皮囊,外面有丝带包裹,以限制橡皮囊在充气时过度扩张,减低对血管外的压力。橡皮囊的一端连接两根橡皮管,一根和检压计相连,另一根和打气球相连。在打气球和橡皮管的接头上 装有金属的螺旋开关,控制着出气孔。 被测量者坐下。安静片刻。把前臂放在桌上,手掌向上。然后用压脉带(橡皮臂带)平均地缠绕在被测量者的上臂上,离肘窝大约2(5cm左右,不能缠得过松或过紧。取听诊器的胸端的听筒(感音胶质薄膜)平放在肘窝肢动脉搏动处,轻轻地压住动脉,使检测者可听到脉搏声音。打开表下水银柱阀门。旋转关闭打气球上的螺旋开关,连续地挤捏打气球,向压脉带内送气,使压脉带内的压力迅速升至 28kPa(210mmHg)左右,直到脉搏声音消失时为止。这时,压脉带的压力超过动脉内的收缩压,血流被完全阻断。然后扭开螺旋开关,缓慢放气,使压脉带内的压力渐渐下降。此时要一面仔细地观察检压计汞柱的下降,一面留心听肱动脉的声音。当听到“通、通”声的动脉音时,汞柱上的数值(高度)即相当于最高血压的值,也就是收缩压。继续放气,使压力继续下降,可以听到原来的动脉音逐渐增强,并变得清晰,不久又突然减弱或消失。动脉音减弱或消失的一瞬间,检压计汞柱上的数值相 当于最低血压的值,也就是舒张压。 (四)应注意的问题 1(测定血压时,要保持室内安静,否则听不到脉搏的声音。压脉带缠绕松紧要合适,并与心脏处 于同一水平上。 2.戴听诊器时,务使耳具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

实验七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实验七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实验七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目的和原理】 通过实践学习、掌握测定动脉血压的方法,理解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并要求能较准确地测出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正常值。 人体动脉血压通常是用汞柱血压计和听诊进行测量的(也可用弹簧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部位通常为右上臂肱动脉。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一般没有声音,但如果血液通过狭窄处形成涡流时,便会使血管壁振动而发出声音。当将空气打入缠于上臂的袖带内使其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则完全阻断了肱动脉内的血流,此时在被压迫的肱动脉远端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桡动脉的搏动。如徐徐放气,降低袖带内压,当其压力刚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便断续地冲过受压血管,形成涡流使血管壁振动而发出声音,此时即可在被压的肱动脉远端听到,也可触到桡动脉脉搏。如继续放气,当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血流由断续变成连续,声音便会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因此当听到第一声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当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前最后声响时的外加压力则相当于舒张压。 【实验对象】人。 【实验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实验步骤与方法】 1.熟悉血压计构造 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囊三部分组成。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300mmHg的玻璃管。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储槽相通。袖带是一个外着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通过橡皮管分别与检压计水银储槽和橡皮球相连。橡皮球上装有螺丝帽,供充气或放气之用。 2.测量方法 1)让受试者坐位休息5~10分钟,脱去一臂衣袖,准备测量。 2)松开橡皮球螺丝帽,排尽袖带内气体后将螺丝帽旋紧。 3)让受试者前臂平放于桌面上,手掌向上,使前臂与心脏位置等高。袖带缠绕的松紧应合适,且袖带下缘至少位于肘关节上2cm,充分暴露肱动脉听诊部位。 4)诊器耳器塞入外耳道时应务必使耳器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 5)肘窝内侧触到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胸器置于上面,准备测量。 6)挤压橡皮球开始向袖带内加压充气,使血压计水银柱逐渐上升到约180~200mmHg 时,即开始松开气球螺丝帽,徐徐放气,以减小袖带内压力,在水银柱缓缓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在一开始听到“崩、崩…”样的第一声时,血压计上所显示的刻度即为收缩压。继续徐徐放气,听诊声音会有先低后高的变化;而后又由高变低,当声音由高突然变低的瞬间称为变调点,此时血压计上所示的刻度即为舒张压。变调点之后,声音进一步减弱以至消失,声音消失的瞬间,称为消音点,舒张压一般以变调点的读数为准,但有时也同时记录变调点与消音点的读数。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目的和原理] 使学生初步掌握测量人体动脉血压的方法,了解体位对血压的影响。 动脉血压是动脉血液对其管壁产生高于大气压的侧压力,是血液动力学重要指标之一,测量动脉血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是用充气的橡皮袋一袖带,由体外加压到足以使其下深部动脉压闭的程度,然后放气,逐步降低袖带内压。当袖带内压等于或略低于动脉最高压力时,血流以湍流形式通过压闭区进人远端血管,于是用听诊器于心缩期可在远侧血管壁听到震颤音,并可触及脉搏,此时袖带内压即为收缩压。继续缓慢放气,袖带内压逐渐下降,当其内压等于或略低于舒张压时,血管处于完全张开状态,失去造成湍流的因素而无声响,此时袖带内压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可由血压计的检压部分测出,以毫米汞柱为单位表示。 [实验对象] 每实验小组的同学,互相测量,既做受试者,又做测试者。 [实验器材] 一、人用诊察床和床单、枕头各一个。 二、血压计。血压计常用的有两种,即水银柱式和表式。表式血压计携带方便,其准确性不易保证。两种血压计都包括三部分:袖带;用以充气加压的橡皮球;检压计。 国际卫生组织(WHO)对袖带长度与宽度都有明确规定,其长度以能绕上臂一周加上20%周为准,其宽度14厘米的用于大人、7厘米的用于小孩。袖带过宽测出的血压值往往偏低,袖带过窄测出的血压值往往偏高,只有按WHO规定制备袖带,才能保证血压测定的准确性。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检查所用血压计是否规范、标准 使用血压计前,测试者必须检查血压计的袖带宽度是否符合WHO标准,即成

人用的为14厘米,小孩用的是7厘米。 检查血压计的检压部分是否准确。具体作法是:当袖带内与大气相通时,若检压计的水银柱液面在零刻度处,其检压部分不需校正。若水银柱液面低于零刻度,可用滴管将水银加入水银贮池内。若水银柱液面高于零刻度,可减少水银贮池内的水银,使水银柱液面正好在零刻度处。只有这样的血压计才适用。 二、正式测压前,先令受试者静坐10~15分钟,以排除活动、精神因素对血压的可能影响。 三、测量血压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坐位测量血压的方法) (一)受试者脱去外衣,只穿宽松单内衣。室温太低时可披上外衣,以防受凉。受试者裸出右臂,前臂平伸,置于检查桌上,其上臂中段与心脏必须处在同一水平。 (二)测试者将血压计袖带卷缠在受试者距肘窝上方2~3厘米处,不能缠得太紧,但也不能缠得过松,以能够在袖带下放人两个手指为度。 (三)用指触摸肘窝肱动脉,在搏动最明显处放置听诊器胸件,并用左手轻压听诊器胸件。 (四)右手握住橡皮球,并用右拇指和食指,顺时针方向扭动橡皮球的螺旋,以关闭“活门”;然后连续多次挤橡皮球,可见检压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当其液面停止上下波动时,再加压使其再上升40毫米汞柱,然后,逆时针方向扭动橡皮球螺旋,轻轻打开活门放气,检压计水银柱逐渐下降。当听诊器听到微弱,清晰的短促声时,此时水银柱液面高度代表收缩压。 (五)继续由活门放气,压力缓慢下降,听诊的声音由弱到强,然后又由强变弱时的血压为舒张压。 四、卧位测量血压的方法,除了受试者体位改为仰卧位外,其余均与坐位法测量血压方法相同。应该注意卧位法与坐位法测得血压的差异。上述两法属听诊法测量血压。 五、触诊法是测量血压另一种方法,一般在测试者身边无听诊器时采用或作为听诊法的辅助方法。但这种方法不如听诊法精确,而且只能测知收缩压,不能

血常规、血压、心电图指标

血常规、血压、心电图指标 1.血常规:主要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 1.1白细胞: 1.1.1 参考值为4—10(单位为X10^9/L); 1.1.2 >10为炎症,细菌感染;>25有可能是白血病; 1.1.3 <4为病毒感染;<1为粒细胞缺乏症。 1.2红细胞: 1.2.1 参考值为3.5—5.5(单位为X10^12/L); 1.2.2 高即血液浓缩、缺水; 1.2.3 低即贫血。 1.3血红蛋白: 1.3.1 参考值为110—160(单位为g/L); 1.3.2 高:与红细胞相似,即血液浓缩、缺水; 1.3.3 低:100—110属正常;90—100属轻度贫血;60—90属中度 贫血;<60属重度贫血。 1.4血小板: 1.4.1 参考值为100—300(单位为X10^9/L); 1.4.2 >450为血凝度高; 1.4.3 <90为出血不凝固;<60需注意;<40需到医院检查。 1.5若以上四项同时下降且较低就有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2.血压 2.1 参考值上压(收缩压)为90—140,下压(舒张压)为60—90.;

2.2 高血压: 2.2.1 上压:140—150(轻度)、150—160(中度)、160以上(高度); 2.2.2 下压:90—95(轻度)、95—100(中度)、100以上(高度); 2.2.3 年龄稍大的高血压人群只要按时吃药,指标控制在85—135左右,基 本没有问题;但高血压人群不适宜从事高温、过于劳累的工作。 2.3 低血压:上压<90、下压<60,只要满足一项就是低血压。 3.心电图 3.1 比较常见,基本不需复查的结论: 3.1.1 窦性心律不齐; 3.1.2 偶见早搏; 3.1.3 定期复查,专科随诊。 3.2 需注意、复查的结论: 3.2.1 窦性早搏; 3.2.2 频发早搏; 3.2.3 左室肥大; 3.2.4 异常Q波; 3.2.5 心律<50次/分或>120次/分。 4.肝功能 4.1 谷丙转氨酶:医院参考值为0—40(单位U/L),公司控制值为0—60,现人 员流动大,暂时调整控制值为0—80。 4.2 谷草转氨酶:医院参考值为0—40(单位U/L),公司控制值为0—60,现人 员流动大,暂时调整控制值为0—80。

心脏听诊

实验四心脏听诊 实验题目:心脏检查 实验目的:1、熟悉心脏的检查方法和内容。 2、熟悉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心浊音界的大小。 3、能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实验准备:被评估者、诊断床、听诊器。 方法与步骤: 方法观看视频、示教与练习。 步骤心脏检查对判断心脏及血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心脏检查时,需要一个安静、光线充足的环境,患者多取卧位,检查者位于患者右侧。 (一)视诊 患者尽可能取卧位,除一般观察胸廓轮廓外,必要时检查者也可将视线与胸廓同高,以便更好地了解心前区有无隆起和异常搏动等。心脏视诊包括心前区外形和心尖搏动。 1、心前区外形正常人心前区外形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 2、心尖搏动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强度适中,频率为60~100次/min,节律规整。 (二)触诊 心脏触诊进一步证实视诊所见,并发现视诊未发现的体征,与视诊同时进行,能起互补效果。触诊方法是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置于心前区开始检查,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和中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亦可单指指腹触诊。 (三)叩诊 叩诊用于确定心界大小及其形状。 1、方法和顺序叩诊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者一般取平卧位,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扳指,扳指与肋间平行放置,如让受检者取坐位时,扳指可与肋间垂直,必要时分别进行坐、卧位叩诊,并注意两种体位时心浊音的改变。叩诊时,扳指平置于心前区的相应部位以右手中指均匀叩击扳指,并且由外向内逐渐移动扳指,以听到声音由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 通常的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对各个肋间叩诊的浊音界逐一做出标记,并测量其与锁骨中线的水平距离。 (四)听诊 心脏听诊是心脏体检中比较复杂且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音心率、心律、额外心音及杂音等,以配合抢救。 1、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为瓣膜听诊区。心脏瓣膜解剖部位的体表投影与瓣膜听诊区不完全对应。 (1)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即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间隙。如心脏增大,可选心尖冲动最明显处。 (2)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 (3)主动脉瓣区第一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 (5)三尖瓣区:位于胸骨下段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通常的听诊顺序可以从心尖区开始,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即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一听诊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2、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正常人体功能实验项目(心音听诊和血压测量)

实验项目三人体心音听诊 【实验原理与目的】 了解正常心音的产生机制和特点,初步掌握听诊方法,识别第一心音(S1)与第二心音(S2),为临床心音听诊打好基础。心音是由于心肌收缩、瓣膜关闭、血流冲击血管壁以及形成的涡流所引起机械震动而产生的声音。将听诊器置于受试者胸壁心前区位置,可直接听到心音。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通常可听到两个心音,即S1和S2。S1表示收缩期开始,其音调低、持续时间较长,在心尖部听得最清楚,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房室瓣关闭;S2标志舒张期开始,其音调高、持续时间较短,在心底部听得较清楚,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半月瓣关闭。 【实验对象】人体(学生自愿者)。 【实验器材和药品】听诊器。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确定听诊部位 图1-2 人体心音听诊部位 1.受试者解开上衣,面向亮处静坐在检查者对面。 2.参照图1-2,认清心音听诊部位。(1)二尖瓣听诊区:左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处(心尖搏动处);(2)三尖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四肋间处或胸骨尖突下;(3)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或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4)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 (二)心音听诊 1.检查者戴好听诊器,以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的胸件,置于受试者胸壁皮肤上,按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听诊区顺序依次听诊。 2.在每个听诊区,区分S1和S2。根据心音的性质(音调高低、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的长

短来仔细区别S1和S2(图1-3)。若难以区别时,可在听心音的同时,用手触诊颈动脉搏动,与搏动同时出现的心音为S1。 3.比较不同听诊部位两个心音的声音强弱。 图1-3 人体心音的产生和特点 【注意事项】 1.听诊时环境应保持安静,如果呼吸音影响听诊时,可嘱咐受试者暂停呼吸。 2.正确使用听诊器,听诊器耳件方向应与外耳道一致(向前)。听诊器的胸件要不紧不松地紧贴胸壁皮肤,不要隔着衣服听诊。 【思考题】 1.比较你所听到的S1和S2有什么不同? 2.心音听诊区是否就在各个瓣膜解剖位置在胸壁上的投影点上? 3.心音听诊一般应包括哪些内容?

心音听诊篇

心音听诊篇-第一心音 第一心音(first cardiac sound )S1 持续时间:0.1秒意义:标志心室收缩开始,约在QRS波开始后0.02-0.04秒(出现在心室的等容收缩期) 成分:M1和T1 听诊特点: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在心尖部最响。 产生的机理:二尖瓣和三尖瓣的关闭引起相应振动而产生。 影响因素:1、心室收缩开始时房室瓣瓣叶的位置 2、心室内压上升速度 3、瓣膜的活动性 4、房室瓣结构的完整性 心动过速、高热、贫血、甲亢、动静脉瘘时第一心音增强。 二尖瓣狭窄时,第一心音增强的机制:1、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末期左房压显著超过左室舒张末压,当左室收缩开始时仍将二尖瓣叶压向左心室腔内呈圆拱低垂状;2、因左房压升高,因而左室压力曲线与左房压力曲线交叉的时刻延迟,这样使第一心音延迟出现在左室压力上升曲线的陡坡处,即心室压力上升率较大时;3、增厚和纤维化的二尖瓣叶顺应性较差,但只要瓣叶是活动的,就使第一心音亢进,如果瓣叶钙化、纤维化,以至粘连而几乎丧失活动性,则第一心音变低钝。(二尖瓣充盈减少减慢,以至在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位置低垂,以及由于左室充盈减少,以至左室收缩时间缩短、故左室内压收缩加速,造成瓣膜关闭振动幅度大,因而第一心音亢进) 短PR间期:心房收缩后,心室收缩越提前,二尖瓣浮起的位置越低,开得越大。 主动脉关闭不全:因左室舒张充盈增加,使二尖瓣在收缩期开始之际过早关闭。 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收缩延后,在心房收缩后心室收缩前的这段时间内,血液充盈心室,将房室瓣浮起达高位,因此第一心音减弱。 高血压:高血压使心室顺应性减弱,心室压随心房收缩而上升,使房室瓣关闭比正常早。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舒张期过度充盈,使二尖瓣漂浮,位置高,关闭时振幅小,第一心音减低。 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第一心音低钝。 心包积液、肺气肿、胸腔积液、积气、以及胸壁因水肿或肥胖等因素而增厚,第一心音低钝。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房心室收缩的时间间隔不等,左室充盈度不同,这种情况见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当心房心室同时收缩时,第一心音亢进)、房室传导阻滞的文氏现象、心房纤颤(因心动周期的长短不同,心室充盈度也随之变化,心动周期长,心室充盈好,则第一心音变弱,因为充盈时间长,使房室瓣在心室发生收缩前已被充盈心室的血浮起,接近关闭状态,听诊时两次心搏相近第一心音增强,相远减弱)、异位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力衰竭出现交替脉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