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礼仪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43
1.社交礼仪概述社交,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活动。
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职能与原则等,是利用好社交礼仪的重要所在。
社交礼仪的基本职能所谓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与他人社会交往过程中,外在表现的行为规则和形式的总和。
这种行为规则和形式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在风俗习惯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和体现的修养风度等。
社交礼仪的基本职能主要有如下方面:(1)塑造形象其中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个方面。
(2)沟通信息它包括三种类型:一是言语礼仪,二是饰物礼仪,三是行为表情礼仪。
其中,一个信息的传递=7%词语+38%语音+55%表情。
(3)联络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诚。
以真诚的心换取他人之心,以真诚的行为款待他人,以真诚的语言取悦他人。
在社交场合,真诚是金,只有拥有一颗真诚之心,方能收获温暖。
(4)增进友谊社交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是赢得尊重,增进友谊的法宝。
社交礼仪的原则社交礼仪体现出尊重与文明,它要求言行文雅,态度恭敬,平等待人,表里一致。
其主要原则大致有如下方面:(1)尊重的原则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
只有尊重才能使双方融洽地相处、交流。
有道是:“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可以说,尊重是体现礼仪最直接的表现,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最重要原则。
(2)真诚的原则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
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
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表现为对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3)平等适度原则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中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惟有如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第一章第一章 教师礼仪概述教师礼仪概述一、什么是礼仪?一、什么是礼仪?礼这个字讲的是尊重,礼这个字讲的是尊重,礼由心生,礼由心生,礼由心生,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明白尊重自己,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明白尊重自己,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明白尊重自己,尊重别尊重别人。
把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这个要求,这个欲望需要表现出来,这就是个仪了。
仪是表现礼的外在形式。
仪是表现礼的外在形式。
礼仪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一种规范的表现形式。
二、教师礼仪的基本内容:二、教师礼仪的基本内容: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
1.1.摆正位置,以学生为本。
摆正位置,以学生为本。
摆正位置,以学生为本。
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得误人子弟。
不得误人子弟。
不得误人子弟。
教师不能非议党和政府、教师不能非议党和政府、教师不能非议党和政府、不能蔑视我国宪法不能蔑视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不能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不能和科学唱对台戏、不能和我国的法律唱对台戏、不能和我国的法律唱对台戏、不能做出有损爱国主义和民不能做出有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事情。
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规范做法。
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宽以待人,以学生为中心,有自知之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为人师表者,不能信口开河。
为人师表者,不能信口开河。
现代教师礼仪和古代教师礼仪最大的不同是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位置,而不是我让你干什么,我管你,我教你。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
2. 2. 端正态度。
宽以待人,要善于包容。
端正态度。
宽以待人,要善于包容。
端正态度。
宽以待人,要善于包容。
要容人,容忍自己的同事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容忍自己的同事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容忍不同的学科有不同容忍不同的学科有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容忍不同的学校有不同学校的要求、容忍不同的学校有不同学校的要求、容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容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偏好和兴趣。
中国,历来被人们称为礼仪之邦。
而中国人千百年来也常常以彬彬有礼的形象自居、示人。
人们每天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
因此,社交成为一门沉淀着广泛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学问。
什么是社交礼仪?什么是社交口才?它们有什么内容和特征?本章将给您详细的解答。
1.社交礼仪的涵义与属性人际关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表现出来的,所以,这就需要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和增进彼此间的关系。
社交礼仪正是根据这些需要而产生的。
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交礼仪更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讲究礼仪,注重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为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志。
所以,我们依此定义,社交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沟通必须遵循、掌握的礼节和礼貌行为。
社交礼仪有自己的特点和属性,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1)广泛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公民,不论男女老少,都必须要与他人或社会发生一定的关系,同学、同事、同乡、同行、邻里、朋友关系;个人与企业、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国家机关的关系,等等。
(2)真诚待人接物、行为举止合乎礼仪,是社交礼仪的重要内容,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是与人为善、真诚待人、谦虚礼让。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真正尊重他人和真诚待人,才能自觉地遵守社交礼仪规范,才能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做到真诚待人,就必须言谈得体,举止合仪,谦虚礼让,与人为善。
惟有真诚才能沟通心灵,赢得信任。
(3)层次首先,人的心理需要主要有五种: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层次,而礼仪属于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三个层次上的需要。
其次,从情感角度看,由于人与人之间相互所处的层次不同,其情感交流与礼仪要求也有所不同。
如果误入不该进入的层次,往往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和不习惯。
最后,由于人们的礼仪修养的不同,在行为表现上也往往会流露出自身所属层次的特点。
如礼仪行为的低、中、高;礼仪水平的良、中、差;礼仪交流的内与外,礼仪反映人的心理素质的褒、容、贬等等。
第一章 礼仪及护理礼仪第一节 礼仪概述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礼仪的起源礼仪指礼节和仪式。
"礼"字和"仪"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礼",多指个性的活动,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礼节;"仪",则多指集体性的,像开幕式、阅兵式等,就是仪式。
古人曰:"礼者敬人也"。
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闰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1. 产生于人类协调矛盾的需求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安全没有保障。
为了生存,人与人之间必须进行交往、协作。
在交往活动中人们会习惯用一些动作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意向和情感。
由此形成了习俗。
礼仪就是习俗长期使用并统一规范而形成的。
2. 产生于原始的祭祀活动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以祭天、敬神为主要内容的"礼"。
这些祭祀活动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完善了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正式形成祭祀礼仪。
随着人类对自然与社会各种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入,仅以祭祀天地、鬼神、祖先为礼,巳经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精神需要和调节日益复杂的现实关系。
于是,人们将事神致福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从内容和形式扩展到了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从最初的祭祀之礼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各种各样的礼仪。
3.产生于人类维系生存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使婚姻成为定式,尊老爱幼、尊卑有序等礼仪日趋明确,人际交往的礼仪开始萌芽。
(二)礼仪的发展礼仪在其传承沿袭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革。
东财《服务礼仪》第一章服务礼仪概述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本章主要介绍了礼仪的含义、内容、构成要素、特征、学习礼仪的意义以及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等,重点掌握服务礼仪的相关理论:角色定位理论、双向沟通原则、三A法则、心理定势理论、亲和效应原理、首轮效应原理和末轮效应理论。
◆知识点整理一、礼仪含义的界定及礼仪的内容(一)礼仪、礼貌、礼节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礼貌,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语言、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它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它的本意是体贴别人。
说一个人有礼貌,除了指他适度修饰的仪表仪容,端庄得体的举止气度气质外,还必须反映在具体的甚至是细微的举止上。
2.礼节,通常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惯用形式。
实际上,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形式。
即没有礼节就没有礼貌,有了礼貌,就必须需要具体的礼节。
礼节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3.礼仪,是礼节与仪式的统称。
它是指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度、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礼仪就是礼貌、礼节和各种仪式的综合。
礼仪在层次上高于礼貌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
(二)礼仪的构成要素礼仪的构成主要有礼仪的主体、礼仪的客体以及礼仪的媒体三部分。
礼仪的主体,指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该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
当礼仪活动规模较小、较为简单时,其主体通常是个人;当礼仪主体的规模较大、较为复杂时,其主体通常为组织。
礼仪的客体,又称礼仪的对象,是指礼仪活动的具体指向者和承受者。
从外延上讲,礼仪的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礼仪的媒体,是指礼仪活动所依托的媒介。
任何礼仪都需要使用媒介,否则是不可能存在的。
具体而言,礼仪媒体是人体礼仪媒体、物体礼仪媒体、食物礼仪媒体等构成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些利益媒体往往是交叉、配合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