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保护区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金沙江珍稀鱼类生存现状及保护宜宾县育才中学八年级十九班任怡桦指导教师黄梅刘光超一、金沙江珍稀鱼类资源及现状金沙江下游属江河鱼类和高原鱼类分布的过渡带,同时也是金沙江中游、长江上游鱼类、雅砻江和赤水河等支流不同区系鱼类交错分布区,鱼类种类丰富,共记载鱼类160种,其中特有鱼类56种,如圆口铜鱼、嵩明白鱼、短臀白鱼等,保护区分布鱼类186种,特有鱼类66种,主要保护对象包括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大鲵等。
白鲟白鲟(学名:Psephuyrus gladius),或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亚种。
另名为中国剑鱼,是最大的淡水鱼类。
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
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之为鲔。
当代因为其生存水域遭受破坏,其物种稀少,所以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白鲟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
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层,偶亦进入沿江大型湖泊中,大的个体多栖息于干流的深水河槽,善于游泳,常游弋于长江各江段广阔的水层中;幼鱼则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
白鲟是否象中华鲟那样需要出海肥育生长,目前尚不清楚;但从现有的资料分析,还不能肯定它是一种进行江海洄游的鱼类。
白鲟为大型凶猛性鱼类,成鱼和幼鱼均以鱼类为主食,亦食少量的虾、蟹等动物。
达氏鲟达氏鲟是一种淡水定居性鱼类,常在江河中下层活动,喜栖息于流速较缓、富腐植质和底栖生物的沙质底或卵石碛坝的河湾或深沱中,生长速度较快,一般体长0.8—1.0米,体重5—10公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长呈梭形。
头呈楔形,背面粗糙。
吻较短,前端尖细。
口下位,横裂,唇具小乳突。
吻腹面具须2对。
眼小(较中华鲟相对为大)。
鼻孔、鳃孔均大。
鳃盖膜与鳃峡相连。
左右鳃孔分离。
体被5行骨板状硬鳞,鳞间表皮粗糙。
尾歪形。
外形与中华鲟相似,但成鱼体长较短,体重较轻。
鳃耙呈三角形薄片状,33-54枚。
体背及面青灰色。
腹面灰白色。
鳍青灰色,边缘白色胭脂鱼胭脂鱼(学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属于鲤形目吸口鲤科(或称亚口鱼科),生长于长江水系。
优先绿色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着力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动实践的样板典范”。
2021年3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深入开展绿色发展示范,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赤水河在长江上游的生态地位,分析了近年来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支流小水电清理整改等保护修复措施的实施成效,提出了促进赤水河生态环境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的相关对策建议。
1 赤水河在长江上游的生态地位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素有“生态河”“美酒河”“美景河”“英雄河”之美誉,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1.1 赤水河是减缓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不利影响的重要生境长江上游是我国鱼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分布有鱼类286种,其中特有鱼类多达124种 [2,3]。
与此同时,长江上游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19×108 kW,可开发量为1.71×108 kW,占全流域可开发量(1.97×108 kW)的86.8%[4]。
随着长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的实施,长江上游的水域生态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生活在此区域的珍稀特有鱼类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4,5]。
为缓解金沙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带来的不利影响,200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
赤水河由于其干流尚未修建水电工程、仍然保持着自然的河流特征,并且鱼类资源丰富,整个干流及部分源头支流均被纳入了该保护区(图1)。
调查表明,赤水河流域分布有土著鱼类150种,其中包括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45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珍稀特有鱼类的物种数量约占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总数的2/3。
曲靖市牛栏江保护区鱼类资源及保护詹瑰然;吕玉明;黄钢;卢宗民;卯卫宁【摘要】曲靖市牛栏江鱼类保护区建于2006年,是以保护国家濒危物种种群及栖息生态系统为宗旨,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驯养、增殖于一体的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牛栏江鱼类保护区有鱼类4目14科42属52种.其中土著鱼类39种,特有鱼类8种,外来鱼种14种.有云南省重点保护鱼类1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2种.分析介绍牛栏江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利用和修复情况.【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5页(P81-85)【关键词】鱼类保护区;鱼类资源;保护;利用;修复【作者】詹瑰然;吕玉明;黄钢;卢宗民;卯卫宁【作者单位】会泽县水产站,云南会泽 654200;马龙县水产站,云南马龙 655100;曲靖市水产站,云南曲靖 655000;曲靖市水产站,云南曲靖 655000;曲靖市水产站,云南曲靖 655000【正文语种】中文牛栏江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系金沙江南岸的一级支流。
牛栏江位于25°02′~27°24′N,102° 53′~104°05′E,发源于昆明市嵩明县杨林镇,流向大体上由南向北,流经云南的嵩明、马龙、寻甸、沾益、宣威、会泽、巧家、鲁甸、昭通等县(市)和贵州威宁县境,在昭通市的麻耗村附近注入金沙江。
牛栏江干流全长423 km,在云南境内流域面积11 408 km2。
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49.8亿m3。
牛栏江属亚热带湿热河谷区。
切割较深,两岸山坡陡峭,易形成逆湿层,冬季雾气常现。
年平均降雨量780~1100 mm,降雨高峰集中于6-8月,约占年平均降雨量的75%以上;年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4℃,年活动积温5100~59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07.8 h,年平均日照率为38%,无霜期327 d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皆春,适合多种水生动植物生长繁衍。
保护赤水河,保护长江鱼类的重要家园2The Nature Conservancy72 501600800010019982009@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新浪、腾讯)目录序言 (4)一:赤水河是长江流域最具有代表性的支流之一 (6)二:我们该如何理解一条河流的健康? (8)三:赤水河流域生态现状与威胁评估 (12)四:赤水河保护和修复要以鱼类为主要目标 (38)五:推荐的保护和修复行动 (40)六:探索生态友好的发展模式 (46)附录1 流域系统规划方法及本研究技术路线 (52)赤水河流域淡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3© Kevin Arnold4The Nature Conservancy © Kevin Arnold赤水河流域淡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5序赤水河是目前在长江上游唯一的一条干流未建水电大坝的一级支流,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梯级水电开发,新建的高坝大库不断增加,其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严重的、叠加的、不可逆的影响日益严峻,将使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80余公里干流江段鱼类繁殖所要求的水文、水温等外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危及鱼类正常的生活。
赤水河由于其435公里的干流未建水电站,河流年内的径流涨落过程和水温升降过程基本保持自然状态,为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特有鱼类提供了适合的栖息繁殖场所。
过去主要在金沙江下游繁殖的长薄鳅、中华金沙鳅等特有鱼类,当向家坝电站修建后,已进入赤水河产卵;也曾经发现草鱼在赤水河产卵的情况。
当今、明两年金沙江下游新建的另两个梯级电站白鹤滩和乌东德电站下闸蓄水、运行发电后,受其叠加影响的向家坝电站下泄水流的水温滞后、径流平稳等现象可能更为显著,对鱼类在自然保护区干流段的繁殖更加不利。
届时,赤水河对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繁殖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
这也提醒我们,对于赤水河生态完整性的要求,应当相应提高。
第八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1.大雁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雁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492 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29公顷,实验区面积363公顷。
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4月15日-6月30日。
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大雁河中下游段,兴安里至大雁桥,保护区河流总长82.0千米,地理坐标范围在东经121°24'56″—122°07'22″,北纬49°33'35″—49°45'38″之间。
核心区位于兴安里(122°07'22″E,49°45′38″N)至克里河(121°57′50″E,49°41′13″N)之间,河流长21.5千米。
实验区从克里河(121°57′50″E,49°41′13″N)到大雁桥(121°24'56″E, 49°33'36″N),河流长60.5千米。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细鳞鲑、黑龙江茴鱼、哲罗鲑,其他保护物种包括江鳕、黑斑狗鱼、瓦氏雅罗鱼等。
2.通化哈尼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通化哈尼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458.6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08.9公顷,实验区349.7公顷。
保护区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4月1日至7月31日。
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境内,地处长白山西南麓,保护区范围为浑江一级支流——哈泥河流域及桃园水库,地理坐标在东经125°57′09″—125°59′37″,北纬41°49′01″—41°53′32″之间。
核心区拐点坐标分别为:由长春沟村东北点125°59′11″E,41°52′33″N,向西南至125°57′37″E,41°51′32″N。
实验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杨家崴子村北点125°58′09″E,41°49′01″N向东北至拐点125°58′23″E,41°49′15″N,再向北至歪脖哨125°57′54″E,41°50′34″N,向西北至125°57′09″E,41°50′46″N,再拐向东北至小沟125°57′37″E,41°51′32″N;第二部分从长春沟村东北点125°59′11″E,41°52′33″N,向东北至125°59′37″E,41°52′55″N,再向西北点125°59′05″E,41°53′07″N,最后至长青村北点125°59′19″E,41°53′32″N。
花亭湖鳙鱼简介花亭湖鳙鱼(学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又称中华鳙鱼,是我国的特有鱼类,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它是鳙鱼科鳙鱼属的唯一一种,生活在中国长江中游的花亭湖中。
花亭湖鳙鱼的体形庞大,体长可达1.5米,体重可达50公斤。
它的身体呈纺锤形,头部较小,吻部短而圆钝。
鳞片细小,呈圆形,覆盖在身体上,给人一种光滑的感觉。
鳙鱼的背部呈深褐色,腹部则呈白色,背鳍和尾鳍上有黑色斑纹,增添了它的美感。
花亭湖鳙鱼是一种底栖鱼类,喜欢生活在深水区域,常常栖息在湖底的沙石中或者附近的深水洞穴中。
它是一种杂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小型鱼类等为食。
鳙鱼的口腔宽大,齿板发达,适应于捕食和咀嚼不同种类的食物。
花亭湖鳙鱼的繁殖期一般在春季和夏季,雄鱼和雌鱼会在湖底的洞穴中进行产卵。
雌鱼每次可以产下数千颗卵,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后,幼鱼会开始游动,但在游动能力完全发展之前,它们会继续留在洞穴中受保护。
花亭湖鳙鱼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
它作为一种珍稀的鱼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因此,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保护。
一些水族馆和鱼类养殖基地也开始繁育和展示花亭湖鳙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珍贵的物种。
然而,由于环境破坏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花亭湖鳙鱼的数量逐渐减少,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的鱼类,各级政府和保护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禁止捕捞、建立保护区和增加人工繁殖等。
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花亭湖鳙鱼保护的行动中来。
花亭湖鳙鱼是我国的特有鱼类,拥有独特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繁育花亭湖鳙鱼,保护我们国家宝贵的生物资源。
长江黄石段列入“四大家鱼”保护区
俞讯
【期刊名称】《现代渔业信息》
【年(卷),期】2009()3
【摘要】根据黄石市渔政处报道,长江黄石段26公里江段被列入国家级“四大家鱼“保护区。
该处负责人介绍,长江水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大家鱼”资源丰富,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长江水系四大家鱼资源日趋衰退,鱼类种群规模不断缩小。
同时,随着三峡工程径流调节功能的加强,长江四大家鱼的产卵场水文发生变化,部分产卵场位置下移,鱼卵鱼苗量锐减。
【总页数】1页(P29-29)
【关键词】长江水系;黄石市;保护区;家鱼;资源丰富;人为因素;种群规模;调节功能【作者】俞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6.16;S759.9
【相关文献】
1.长江瑞昌段“四大家鱼”鱼苗资源现状、开发及保护 [J], 万正义;方春林;殷红梅
2.长江四大家鱼"香火"难续专家建议设立保护区 [J],
3.长江中游黄石江段四大家鱼早期资源现状 [J], 高雷;胡兴坤;杨浩;陈大庆;段辛斌;王珂;刘绍平
4.江西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鳡鱼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通过省级评审 [J], 刘广根
5.长江新螺段和长江天鹅洲白既鱼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状况的比较研究[J], 崔鸿;杨其仁;张汉华;汪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上游河道生态保护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我国长江上游河道生态系统,保护其中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群落,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法律法规的保障,还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关注。
一、长江上游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其上游河道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持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江上游河道包含了广阔的湿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是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如长江鲟、白鳍豚、金钱豹等濒危物种都栖息在长江上游河道生态系统中。
保护长江上游河道的生态系统,保护其中的珍稀野生动植物,不仅是对自然生物资源的保护,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
二、长江上游河道生态系统的威胁及原因长江上游河道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威胁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开发利用:长江上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也存在着对河道生态系统的破坏。
大规模的水电站建设、水利工程改造以及水库调水等活动都对河道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2. 污染物排放: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排放到长江上游河道的致污物质也在不断增加,包括化工废水、农田农药、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质直接影响到河道水质和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
3.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不仅会导致当地水产资源的枯竭,也会破坏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
长江上游河道是许多珍稀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生长地,过度捕捞将导致这些鱼类的数量锐减。
三、长江上游河道生态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长江上游河道的生态系统,保护其中的珍稀野生动植物,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长江上游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明确划定保护区域和生态红线,明确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长江上游河道生态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公众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摘要:一、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设立二、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名单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作用和意义正文:一、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设立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我国设立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的设立,旨在加强对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名单根据相关资料,我国已经设立了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内陆河流和海洋水域。
具体名单如下:1.黄河鄂尔多斯段黄河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蒙古自治区)2.额尔古纳河根河段哲罗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蒙古自治区)3.密江河大麻哈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吉林省)4.鸭绿江集安段石川氏哲罗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吉林省)5.嫩江大安段乌苏里拟鲿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吉林省)6.黑龙江萝北段乌苏里白鲑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黑龙江省)7.盘古河细鳞鱼江鳕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黑龙江省)8.海州湾中国对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江苏省)9.太湖银鱼翘嘴红鲌秀丽白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江苏省)10.洪泽湖青虾河蚬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江苏省)11.阳澄湖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江苏省)12.长江靖江段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江苏省)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作用和意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设立,对于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保护区的设立可以限制过度捕捞和破坏水产种质资源的行为,从而保护水产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保护区可以作为水产养殖业的种质资源库,为养殖业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
此外,保护区的设立还有利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原"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经过调整,2005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
保护区跨越四川、云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范围在东经104°9′至106°30′,北纬27°29′至29°4′之间。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江段:1162.61公里
面积:33174.213公顷
建立时间:2000年4月
目的:按照科学发展观规划发展等保护鱼类
鱼类:189种,国家一级鱼类2
目录
1简介
2保护价值
3保护区范围
4保护工作
5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
合理持续利用渔业资源,补救因水电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等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时拯救长江上游濒危鱼类而建立。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和水利部制定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2000年4月国务院〔2000〕30号文件批准建立长江上游合江至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4月国务院国办函[2005]29号文件对保护区范围作了调整,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江段总长度为1162.61公里,总面积为33174.213公顷,涉及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四省一市。
主要包括金沙江向家坝坝轴线下1.8km至重庆马桑溪长江江段353.16km,岷江月波至岷江河口90.1km,赤水河源至赤水河河口628.23km。
其中,核心区10803.5公顷,缓冲区15804.6公顷,实验区6566.1公顷。
保护价值
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利用渔业资源,补救因水电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等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时拯救长江上游濒危鱼类,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和水利部制定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2000年4月国务院〔2000〕30号文件批准建立长江上游合江至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4月国务院国办函[2005]29号文件对保护区范围作了调整,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范围
调整后保护区江段总长度为1162.61公里,总面积为33174.213公顷,涉及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四省一市。
主要包括金沙江向家坝坝轴线下1.8km至重庆马桑溪长江江段353.16km,岷江月波至岷江河口90.1km,赤水河源至赤水河河口628.23km。
其中,核心区10803.5公顷,缓冲区15804.6公顷,实验区6566.1公顷。
宜宾市在保护区范围的区、县有一区五县,分别是翠屏区、屏山县、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宜宾市水产渔政局同时增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全面管理辖区内保护区工作。
保护工作
保护区建设主要工作有:(1)、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按照科学发展观,搞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3)、建设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驯养救护中心,建设珍稀、特有鱼类放流站;(4)、2006年11月24日国家渔政指挥中心在宜宾举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和环境综合调查启动仪式,标志着保护区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将加速保护区建设进程,促进长江上游渔业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对当地经济建设有积极作用。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办函〔2011〕156 号关于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
河北省、重庆市、云南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调整河北大海陀等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的请示》(环发〔2011〕141号)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
一、国务院同意调整河北大海陀、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和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
调整后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等由环境保护部予以公布。
二、有关地区要按照批准的调整方案组织勘界,落实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并在规定的时限内标明区界,予以公告。
三、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规定,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要求,切实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监督,妥善处理好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