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共35页
- 格式:ppt
- 大小:543.50 KB
- 文档页数:35
郑州市商圈分析(35页).doc郑州市商圈分析⼀、郑州市情况简介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雄峙中枢,控御险要”,⼀直以来都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是新亚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化名城,是中国⼋⼤古都之⾸。
郑州是著名的绿城,更是中原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的商贸城市。
⼗九世纪初,由于陇海铁路和京⼴铁路的建成,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动脉的纽带,使得它的经济地位逐步开始上升。
世纪年代,郑州被定为国家级商贸试点城市,轰动全国的“商战”也是在这⾥打响。
世纪初确⽴郑州的中原城市群核⼼地位。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西依嵩⼭,东南为⼴阔的黄淮平原,是典型的平原城市。
郑州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化中⼼。
辖个县(市)、区,其中县个、县级市个、区个。
据年的统计资料,全市总⾯积平⽅公⾥,其中市区⾯积平⽅公⾥,建成区⾯积平⽅公⾥;年末全市总⼈⼝万⼈,市区户籍⼈⼝万。
郑州地处国家地理中⼼,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
国家级战略“中原经济区”的中⼼城市。
清末朝廷⼤⾂盛宣怀勘察芦汉铁路时,将郑州站辟为甲等⽕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现代的发展进程。
如今拥有亚洲最⼤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东站。
未来郑州将成为全国普通铁路和⾼速铁路⽹中唯⼀的“双⼗字”中⼼,形成以郑州为中⼼的中原城市群“半⼩时经济圈”和全国“⼩时经济圈”。
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个半⼩时航程内覆盖全国三分之⼆的主要城市、五分之三的⼈⼝。
郑州是国务院确定的个商贸中⼼试点城市之⼀,是国家服务业综合改⾰试点城市,现代物流、会展、⽂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是中部地区最⼤的物资集散地。
其中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三⼤全国性商品交易所之⼀,我国第⼀家期货市场。
商朝早期都城在郑州境内,郑州有“商都”的雅号。
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是中国国务院确⽴的商贸中⼼试点城市之⼀,因此“商都”也具有“商业之都”的含义。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解读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更好的发挥道路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落实“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思路,积极推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市规划局迅速展开了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修编工作。
目前,《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编制完成。
《规划》分为12个章节、两万余字,涵盖了远期交通规模预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对外交通系统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物流货运系统规划、停放车系统规划、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等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清晰地描绘出未来青岛的立体交通框架。
该《规划》由青岛市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组织编制,由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和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接编制。
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本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部分兼顾市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
据了解,规划专家通过建立青岛市交通预测模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得到以下预测结果:2020年,居民一日出行总量由现在776万人次/日增加到1276万人次/日;机动车发展规模由现在52.3万辆增加到120万辆左右,千人拥有率由149辆增加到220-280辆;公交出行比重由现在21.5%提高到35%左右,其他机动化出行由现在31%提高到41%左右;公交车辆由现在5030标台增加到12000-13000标台;前湾港疏港交通由现在约4万标准货车/日增加到10-12万标准货车/日。
规划提出了未来交通体系发展总目标:营造一个与城市性质和职能相匹配的、相协调的,以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为特征的安全、清洁、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发展模式上,将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非机动化交通得到提倡、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提出了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体系的目标。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3)第三章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4)第四章区域协调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第五章城市规划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27)第六章主城区用地规划 (35)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44)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50)第九章景观特色营造规划 (52)第十章旅游体系规划 (55)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与综合防灾规划 (57)第十二章空间发展时序与近期建设规划 (69)第十三章规划实施及管理措施 (72)附则 (73)附表 (74)附件一专家评审意见 (80)附件二、咸宁市委专题会评审意见 (80)附件三、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文件 (80)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编制背景第一条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以京广高速铁路、武咸城际铁路、大畈核电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上马为契机,地处“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之间中心位置的咸宁,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按照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战略决定和“五个一工程”为核心的战略目标,结合当前区域发展的新形势,完善城乡规划成为咸宁市立足武汉城市圈、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008年10月咸宁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湖北咸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获专家评审通过。
经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咸宁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第二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咸宁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强化咸宁在武汉城市圈南部地区中心的辐射、带动与链接作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思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型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和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