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池莉小说的世俗情怀
- 格式:pdf
- 大小:270.07 KB
- 文档页数:3
论池莉新写实小说中的世俗化人物形象摘要: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引人注目,她以其“仿真”的写作手法,塑造了一系列世俗化人物,个个真实而鲜活,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她细致而生动的描述,将小人物的凡俗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池莉新写实小说世俗化一、新写实小说与世俗新写实小说以其回归到大众群体的世俗化写作,使得原本被人忽视的大众群体一跃到了人们的眼前。
平淡却真实,故事都是耳闻目见的,却又不乏一种小说呈现上的新鲜感,新写实小说不再像传统现实小说那样将现实启迪放在第一位,它仅仅是对大众群体的关照、对世俗人物的关照。
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方面来看,新写实小说仍然可以划归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大范畴中,但无疑它已经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新写实小说以其独特的世俗情怀关照到了社会中最为普遍的人群,以文学的包容态度理解和包容了小人物世俗化生活中的困扰和无奈。
二、世俗化人物代表形象剖析1.世俗化的平民大众平民大众的世俗化看上去也许是理所当然的,就像去菜市场看到的情景一样,所有人都会觉得那里的人从来都是斤斤计较,从来也都是嗓门大、爆粗口。
他们普通、庸俗,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也没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大众平民生活在底层,就连他们的形象和性格也像是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的世俗是由来已久的世俗,是根深蒂固且无法改变的世俗,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
世俗成了大众的典型特征,使得人们认为大众本来就是世俗的。
仔细思考,这当中忽视了岁月和生活的力量,那是一种具有腐蚀性的力量,可以将原本真善美的外在和内在变得面目全非。
(1)消解个性和理想《烦恼人生》中,池莉细致而深刻地描述了印家厚烦恼的一天,现实的无情和生活的烦恼骤然清晰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睡觉、挤车、上班、吃饭、做家务、带孩子、做梦……故事中的印家厚,在妻子面前显得有些憋屈;在工厂同样,他的性格显得有些压抑和无可奈何,就像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一般,不敢反抗,更多的是无力反抗。
《前沿》 2007年第9期论池莉小说的世俗情怀李 雪3(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哈尔滨 150080)[提 要]池莉是近年来在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平民化的视角描写现实,在对小市民日常生活原生态记录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崇高的消解,通过对世俗人生的精神危机的解读,带给读者正视现实的勇气。
[关键词]池莉 小说 世俗 情怀[中图分类号]I20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07]9—0236—03 随着“文革”的结束,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界在全国性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思想解放大潮中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封锁之后,出现了上世纪不多见的大规模介绍西方文化思想的持久热潮,同时对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重评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二者双管齐下,促进了“新时期”文学的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上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如四五十年代之交作家大规模分化和重组的现象。
不同的是,此时的分化和重组主要不是通过政治权利和机制,更多是通过社会需求,即读者和市场的选择方式进行的。
池莉等一批“新时期”作家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应运而生。
本文试图从池莉小说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以及通过描写现实达到对崇高的消解两个方面进行论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蕴涵其中的世俗情怀。
一、关注现世改革开放给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一个腾飞的契机,也给文化界吹来了一阵和煦的春风。
一些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进入文学界的作家,带来了新的艺术风貌,表现出新锐的探索和革新精神。
若论其中最具影响力者,池莉理应位居前列。
从其一炮打响的处女作《烦恼人生》开始,池莉连续创作了多部描写市井细民平凡生活的作品。
被列为“人生三部曲”系列的其余两部《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以及后来的《绿水长流》、《紫陌红尘》、《城市包装》、《金手》、《让梦穿越你的心》、《你以为你是谁》,乃至后来被改编为影视剧的《生活秀》、《小姐你早》、《口红》、《来来往往》等多部小说,充分显示了池莉以市井贫民为主人公,以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立足于凡俗人世进行创作的世俗情怀。
浅评池莉的小说摘要: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小说家的写作特点,以"零距离"的市民关怀,揭示了一个具有原生态特质的丰富的市民民间世界。
以及她所存在的时代局限性,这是池莉这代作家因为生活的环境或是由其年纪所制约的,是没法跟上这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求的。
关键词:新写实主义,市民关怀,时代局限性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种小说思潮。
新中国建国以来到70年代,文学作品大多被赋予了太多政治教化的东西,文学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而是在充当着教育者的角色,文学的社会功利性空前的膨胀。
进入80年代以来,文学中举足轻重的小说走马灯一般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新写实主义开始逐渐显得格外地耀眼起来。
它对应于这个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大写的“人”的解体、文学的终极理想的消失、充斥于作品的政治热情的降温、关注现实生活中个体生存的艰难等复杂的文学新景象,以及1987年以后先锋小说遭冷遇的艺术现状,可谓是对小说和现实的双重反应。
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特征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是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地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绝少作家的情感投入和主观评判,反对人为地粉饰和拔高现实。
总体上,它仍可以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实主义各流派的艺术长处,体现出了新潮创作技巧和写实手法的相互融合。
池莉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其作品是纯正的新写实主义小说,从文字风格到题材选择,从主体意识到写作姿态,她都为新写实主义的形式和发展提供了成熟的经验。
没有一个作家像她那样在作品的各个层次上,包括素材、主题、语言、写法、审美情感等,都鲜明地表达出新写实主义的态度与个性,这得益于她的健康的女性意识和写作视角。
她的小说突出表现人生的过程,它强调人的生命过程本身的含义和意境,强调还原生活,回避理性概括的强加意志,避免各种习惯的“深度模式”。
她不是有意告诉我们什么,认为“告诉”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而是在如实地追踪生活的过程中,让我们自己去“观看”,由此激起我们复杂的、难以言叙的人生感悟。
论池莉新写实小说中的世俗化人物形象摘要: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引人注目,她以其“仿真”的写作手法,塑造了一系列世俗化人物,个个真实而鲜活,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她细致而生动的描述,将小人物的凡俗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池莉新写实小说世俗化一、新写实小说与世俗新写实小说以其回归到大众群体的世俗化写作,使得原本被人忽视的大众群体一跃到了人们的眼前。
平淡却真实,故事都是耳闻目见的,却又不乏一种小说呈现上的新鲜感,新写实小说不再像传统现实小说那样将现实启迪放在第一位,它仅仅是对大众群体的关照、对世俗人物的关照。
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方面来看,新写实小说仍然可以划归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大范畴中,但无疑它已经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新写实小说以其独特的世俗情怀关照到了社会中最为普遍的人群,以文学的包容态度理解和包容了小人物世俗化生活中的困扰和无奈。
二、世俗化人物代表形象剖析1.世俗化的平民大众平民大众的世俗化看上去也许是理所当然的,就像去菜市场看到的情景一样,所有人都会觉得那里的人从来都是斤斤计较,从来也都是嗓门大、爆粗口。
他们普通、庸俗,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也没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大众平民生活在底层,就连他们的形象和性格也像是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的世俗是由来已久的世俗,是根深蒂固且无法改变的世俗,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
世俗成了大众的典型特征,使得人们认为大众本来就是世俗的。
仔细思考,这当中忽视了岁月和生活的力量,那是一种具有腐蚀性的力量,可以将原本真善美的外在和内在变得面目全非。
(1)消解个性和理想《烦恼人生》中,池莉细致而深刻地描述了印家厚烦恼的一天,现实的无情和生活的烦恼骤然清晰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睡觉、挤车、上班、吃饭、做家务、带孩子、做梦……故事中的印家厚,在妻子面前显得有些憋屈;在工厂同样,他的性格显得有些压抑和无可奈何,就像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一般,不敢反抗,更多的是无力反抗。
从《烦恼人生》看池莉小说的世俗化还原生活论文导读::池莉是20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视角更多投注到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存态度。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世俗认同的作家,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而《烦恼人生》则是突出体现了世俗化这一特征。
论文关键词:烦恼人生,世俗化,还原生活池莉是20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注重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普通百姓在当下环境里,适应环境的生存态度。
她的成名作《烦恼人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现代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存状况与内心世界,揭示了生活的原本状态,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
一、现实生活的世俗化池莉曾说:“我不介意别人说我是小市民或者是世俗作家。
我的小说一开始即不讨文学殿堂的喜欢,被批评为‘苟活’和‘小市民’,但我一点不生气也不着急,甚至从来不反驳。
因为我与大家看世界的视点可能不一样,中国的小说只能从“俗世”获得生命力,获得艺术的源泉和创作的自由。
所以大俗即是大雅”。
池莉说自己只是一个小市民,生活在普通人中间,所以希望和愿意站在小市民的立场上表现小市民的生存。
她直接将自己置身于市民的立场,让普通的市民生活走入大众视野中,并表现出自己身边无所不在的琐碎生活。
“在描述生活的本来面目,‘新写实’作家总是力图将叙事情感压制到‘零度状态’,以‘流水帐’式的‘只作拼板工作还原生活,而不是剪辑,不动剪刀,不添油加醋,使当下此时的真实’(池莉语)凸现出来。
”[1](P182)她对现实生活进行如实还原,力图展示她所看到的理解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达到她对生活的理解和评判,对普通人的普通琐碎生活进行细致描写,描写他们吃喝拉撒睡这样极其平常的生活状态,描写他们喜怒哀乐,描写他们琐碎而烦恼的生存状态,描写他们的理想与信念与生活重压下的矛盾和纠结。
在还原生活的细节上,小说《烦恼人生》的第一句话是“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这就把主人公印加厚这一家普通人一天生活开始的那种忙乱给揭示了出来:房间的狭小,生活和工作的超紧张忙碌。
75“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小说,恰恰伟大在它和读者之间的联系的平凡品质这一点上”——梁晓声池莉作为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主要特色,她的“人生三部曲”系列作品《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是这方面突出代表。
池莉将现实生活的一切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看作是世俗人生的一些无法回避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
池莉善于写平民的日常生活,平民化是其创作的特征。
池莉说:“一切的想象、体验和经历都超越不了生活本身。
世界上的至真至美至善都天然存在,只是被积年的岁月风尘所掩盖。
我的写作,为的是拂去那些灰尘,让真善美显露出光芒来。
”池莉小说的平民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池莉所说的“小市民”形象,“印家厚”是小市民,知识分子“庄建非”也是小市民,而猫子和他的女朋友燕华更是“小市民”;另一方面作品的内容和主题都是以有事实背景的世俗生活为大背景。
池莉作品中的人物都充满着追求个人幸福的欲望。
《你以为你是谁》中的工人陆武桥为了挣脱生活的困境停薪留职承包餐馆:《化蛹为蝶》中的孤儿小丁抓住一个偶然的人生机遇,驰骋商海;《午夜起舞》中的王建国、《来来往往》中康伟业都是机关干部,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毅然决然下海经商。
所有这些人生欲望,都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尤其是发展商品和建设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激发出来的。
假若没有这样的社会环境,这些人物即使有再强烈的追求人生幸福的欲望,也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内在冲动。
池莉的作品充分地显示了人与环境的这种依凭关系,一方面让时代给她的人物提供足够的活动条件和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让她的人物尽可能的去发挥“自然本性”,发展“自然能力”。
通过肯定这些人物的人生追求及其在事业和爱情方面所获得的成功,池莉充分地肯定了平民的世俗生活,以及人们对于摘 要:平民化是池莉小说创作的特征,她的作品展示了平民世俗生活的艰难与无奈,也写出了普通百姓“不屈不挠活着”的进取精神与执着追求。
用世俗消解传统
在当代文坛上,池莉的读者号召力不容忽视。
但另一方面,评论界却对池莉的作品褒贬不一,而且批评者居多。
总的来说,池莉拥有广泛读者是因为小说反映了当代市民的真实生活;批评者则认为池莉的小说缺少作家的责任感,过多迎合世俗。
笔者认为,池莉小说体现了作家正视生活的勇气和挖掘生活的眼光。
前人对池莉的研究主要是从还原日常生活、女性主义、媚俗等角度剖析池莉作品。
笔者认为,池莉的小说总体来说是围绕家庭叙事展开的,平凡市民的家庭生活是池莉小说观察得最深、表现的最多的中心点。
池莉在反映家庭生活的小说中,围绕着传统与现实的冲突,对传统进行消解,通过记录家庭中各元素的变化来映射社会的变迁和人的成长。
笔者通过文本精读法、精神分析法和女性主义的方法对池莉小说中的家庭叙事进行研究,得出“菲勒斯”的消解、传统道德的失语、女性家庭角色转变的结论。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池莉小说的家庭叙事进行研究。
首先从家庭政治角度进行论述。
政治的核心是权力。
传统家庭是父权家庭,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池莉笔下的家庭,父权消解,母亲逐渐成为“一家之主”。
其次从家庭伦理角度进行论述。
与传统文化重视家庭
伦理不同,池莉笔下的当代家庭,家庭成员关系“松散”,传统伦理
道德约束减弱。
传统道德要求与自由爱情之间的矛盾在池莉小说中凸显。
最后从家庭角色角度进行论述。
传统文化推崇“贤妻良母”类型的女性。
传统女性以成为他人的“贤妻良母”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池莉笔下的当代女性,逐渐摆脱这一价值观的束缚,追求自身价值的实
现。
论池莉新写实小说中的世俗化人物形象摘要: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引人注目,她以其“仿真”的写作手法,塑造了一系列世俗化人物,个个真实而鲜活,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她细致而生动的描述,将小人物的凡俗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池莉新写实小说世俗化一、新写实小说与世俗新写实小说以其回归到大众群体的世俗化写作,使得原本被人忽视的大众群体一跃到了人们的眼前。
平淡却真实,故事都是耳闻目见的,却又不乏一种小说呈现上的新鲜感,新写实小说不再像传统现实小说那样将现实启迪放在第一位,它仅仅是对大众群体的关照、对世俗人物的关照。
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方面来看,新写实小说仍然可以划归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大范畴中,但无疑它已经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新写实小说以其独特的世俗情怀关照到了社会中最为普遍的人群,以文学的包容态度理解和包容了小人物世俗化生活中的困扰和无奈。
二、世俗化人物代表形象剖析1.世俗化的平民大众平民大众的世俗化看上去也许是理所当然的,就像去菜市场看到的情景一样,所有人都会觉得那里的人从来都是斤斤计较,从来也都是嗓门大、爆粗口。
他们普通、庸俗,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也没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大众平民生活在底层,就连他们的形象和性格也像是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的世俗是由来已久的世俗,是根深蒂固且无法改变的世俗,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
世俗成了大众的典型特征,使得人们认为大众本来就是世俗的。
仔细思考,这当中忽视了岁月和生活的力量,那是一种具有腐蚀性的力量,可以将原本真善美的外在和内在变得面目全非。
(1)消解个性和理想《烦恼人生》中,池莉细致而深刻地描述了印家厚烦恼的一天,现实的无情和生活的烦恼骤然清晰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睡觉、挤车、上班、吃饭、做家务、带孩子、做梦……故事中的印家厚,在妻子面前显得有些憋屈;在工厂同样,他的性格显得有些压抑和无可奈何,就像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一般,不敢反抗,更多的是无力反抗。
第9卷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吕梁学院学报2019年8月Vol.9No.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LüliangUniversityAug.2019文学研究收稿日期:2019 ̄05 ̄03作者简介:李利芬(1977-)ꎬ女ꎬ山西黎城人ꎬ讲师ꎬ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ꎮ世俗社会㊀烦恼人生浅谈池莉中篇小说的思想意蕴李利芬(运城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部ꎬ山西运城044000)摘㊀要: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女作家ꎬ作为新写实作家的代表ꎬ她的小说大都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ꎬ真实地叙写了普通人的凡俗生活ꎬ从中挖掘生活的意蕴ꎮ她是以书写平民生活ꎬ 世俗关怀 而著称中国大陆的 新写实 小说家ꎬ她把视角定位在了凡俗人的凡俗人生ꎬ通过对平民的世俗生活的描写ꎬ展示出人们平凡㊁窘迫㊁烦恼的生活状态ꎮ评论家称她的小说为 零度写作 ㊁反映 生活的本来面目 生活本身 生活的原生形态 ꎬ池莉正是通过这种对世俗人生的描写反映了现代人的生存现状ꎮ她的作品既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环境ꎬ又关注人们在这种无奈㊁烦恼的现实生活中精神世界所遭受的挫折ꎬ所面临的困顿ꎮ池莉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着ꎬ透过这种烦恼的人生状态我们看到池莉对这种世俗生活的亲和倾向及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执著张扬ꎮ关键词:池莉小说ꎻ现实生活ꎻ精神世界ꎻ生存意义中图分类号:I206.7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185X(2019)04-0017-03㊀㊀20世纪80年代ꎬ我国在经济领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ꎬ商品意识和经济意识快速充斥到社会各个领域ꎬ人们的传统理性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ꎬ现实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元化形态猝不及防地展现在人们面前ꎮ面对这样的世界ꎬ更多的人充满了困惑ꎮ在这种经济潮流的挤压下ꎬ人们艰难地生活着ꎬ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ꎬ发生着异化ꎮ 新写实主义 的创作潮流就是在世纪之交这种商品经济大潮中掀起的ꎮ它在文本营造上借鉴了现代主义的某些表现手段ꎬ在思想上摆脱了传统的伪造的理想主义ꎬ而变得更加冷静㊁客观ꎮ尤其是它对商品经济大潮下小人物窘迫㊁琐碎㊁无奈生活的关注ꎬ更是开辟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向ꎮ作为新写实作家代表的池莉ꎬ她的部分小说正是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面貌ꎮ池莉没有去描写那些时代的精英ꎬ而是把视角定位在了凡俗人的凡俗生活ꎬ塑造了一大批世俗化的小人物ꎮ他们的追求不过是住房㊁老婆㊁丈夫㊁孩子㊁工资之类ꎬ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没有浪漫与柔情蜜意ꎬ没有能够潇洒放浪的资本ꎬ有的只是环绕在周围的琐碎的柴㊁米㊁油㊁盐㊁酱㊁醋㊁茶ꎮ有人称池莉的写作为 零度创作 细节仿真 ꎬ但她并不是在简单的复述着生活ꎬ她在用写实的手法解构着生活ꎮ虽然作品是虚构的ꎬ但每个读过池莉小说的人都能感受到她作品中的真实感ꎬ让人有种置身其中的虚幻ꎬ好像作者描绘的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人㊁真实的事ꎮ她作品中的主人公就像是我们自己或是我们的街坊邻居那样熟悉ꎮ透过池莉作品中的这些平凡的小人物ꎬ有的人看到了池莉 世俗化 的一面ꎬ有的人看到了池莉 母性 的一面ꎬ有的人看到了池莉 女权意识 的一面ꎮ本文欲从池莉小说中人物现实生活的无奈㊁烦恼与理想世界所遭遇的挫折㊁困顿着手ꎬ阐述池莉小说中普遍体现的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ꎬ进而透过这生活的表面现象解读在她平实叙述的背后作者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与对生存意义的价值判断ꎮ71一㊁现实生活的艰辛池莉的小说多揭示社会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ꎬ作家在不动声色中叙述了生活的细碎㊁灰暗㊁不易和无奈ꎬ重点表现了这种沉重的氛围对人性的窒息以及各种权利网㊁关系网和生活烦恼对一个普通人的磨练ꎮ作者正是通过对生活的实实在在的描写ꎬ给我们展示了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冲击与影响以及他们面对这种烦恼人生所表现出来的关于生存意义的价值取向ꎮ«烦恼人生»以印家厚早出晚归的一天为横线ꎬ以他因身份转变而遭遇的不同烦恼为纵线ꎬ塑造出一个卑微而窘迫的普通人形象以及他平庸萎顿的精神世界ꎮ作品描述了一个普通人一天的生活ꎬ四岁的儿子从床上掉在地下引发一场家庭骚乱ꎬ烦恼的一天拉开帷幕 排队上厕所㊁坐车赶轮渡㊁潦草的早餐㊁迟到被批评㊁奖金化为泡影等ꎬ这就是普通工人印家厚烦恼的一天ꎮ印家厚的烦恼便是每个普通中年人的烦恼ꎬ他的生活便是当时社会的缩影ꎮ小说通过工作㊁住房㊁经济㊁孩子上学等问题ꎬ把一个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ꎮ印家厚的生活看似简单ꎬ带小孩㊁赶车㊁评奖金㊁组织工人联欢等ꎬ但这一个个问题就是他生活的全部ꎮ刘震云说 生活是严峻的ꎬ那严峻不是要你去上刀山㊁下火海ꎬ上刀山下火海并不严峻ꎮ严峻的是那个日复一日㊁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琐事ꎮ [1]156他每天都在烦恼中努力地生活ꎬ每天都在为解决烦恼而奔波劳碌ꎮ作者借印家厚这个小人物ꎬ揭示了最广泛㊁最平常ꎬ因而也是最沉重的社会现实ꎬ那就是 为了维持日常生活而必须做到的事却偏偏做不到 [2]的矛盾ꎮ他们被可悲的生存处境紧紧包围ꎬ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去挣扎求存ꎮ他们每天都在为吃喝拉撒这些最日常的生活琐事的不如意而忧心不己ꎬ都在为柴米油盐㊁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忙碌斡旋ꎬ为这些最低的生活要求而烦恼操劳ꎮ所谓生活ꎬ不过是 种种无聊小事的任意集合ꎬ它以无休无止的纠缠使每一个现实中人都挣脱不得ꎬ并以巨大的销蚀性磨损掉他们个性中的一切棱角ꎬ使他们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中消失了精神上的自觉ꎮ [3]314池莉笔下塑造了各类人物ꎬ他们的社会角色都不尽相同ꎬ但有一点共同之处ꎬ那就是为了生活ꎬ不得不努力与社会融为一体ꎬ接受社会上自己所能接受的和不能接受的一切ꎬ并进行挣扎和奋斗ꎮ如«生活秀»中的来双扬㊁«来来往往»中的康伟业㊁«你以为你是谁»中的陆武桥ꎬ他们都用尽全力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中寻找自己的坐标ꎬ寻找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ꎮ二㊁精神世界的困顿池莉小说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她真实地反映了现代人现实生活的艰辛与挣扎ꎬ还表现在她通过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揭示出现代人的精神或理想世界所遭受的挫折ꎮ试看一下印家厚的情感世界就可以知道现代人在无奈与悲哀的现实生活背后无奈的精神世界ꎮ作品一开始作者就向我们初步展示了他与妻子之间的不和谐ꎮ他对老婆的 粗粗糙糙ꎬ泼泼辣辣 不无遗憾ꎮ他刻意地做一个好男人㊁好爸爸ꎬ在刻意地回避随时都可能发生的 爱情 ꎬ但内心对完美爱情㊁完美生活的追求不时地撞击他那疲惫的心灵ꎮ在结束了一天无聊㊁琐碎的工作后ꎬ心力交瘁的印家厚回到家时ꎬ当 老婆递过一杯温开水ꎬ往脸上扔了一条湿毛巾ꎮ他深深吸吮着毛巾上太阳的气息和香皂的气息ꎬ久久不动ꎮ [4]70时ꎬ对旧日女友的眷恋已经幻化为一种不切实际的妄想ꎮ对于这个劳累㊁烦恼了一天的男人来说ꎬ一杯温开水和一条湿毛巾远比那些遥不可及的美妙情感更实际㊁更解乏ꎮ但不难发现ꎬ潜藏于他内心的对浪漫爱情的渴望是不会消失的ꎮ所以他只能把情感暂时地隐藏起来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秩序ꎬ才能让他疲惫的身体与心灵获得暂时的解脱ꎻ只能在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下寻求平衡ꎬ通过解构理想来顺应环境ꎬ也只有这样ꎬ才能获得 平稳 的生活状态ꎮ但他的灵魂是否也一样获得了平衡ꎬ一样获得了解脱?显然没有ꎮ«来来往往»中的康伟业更是在婚姻与爱情的抉择中尝尽了理想破灭的伤痛ꎮ在他生活中出现的四个女人象征着他的理性破灭的过程与悲剧ꎮ小说的结尾这样写到: 在不知不觉中ꎬ江水亮起来ꎬ东方也亮起来ꎬ几只早起的江鸥愉快的尖叫着划破了康伟业的思想ꎮ康伟业站起来ꎬ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ꎬ驾上他的车回到了他们日常的忙碌的生活中ꎮ [5]435㊀康伟业回到了他们日常的忙碌的生活中ꎬ就是在暗示我们主人公对这种社会生活实行了自觉的依从ꎮ康伟业婚姻与爱情的失败正代表了他在日益商品化的社会化系统中的迷茫ꎮ他从少年时代就一直追寻的东西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根本就不存在ꎬ原来从来就是一个梦幻ꎮ段莉娜在亵渎着爱ꎬ林珠在饕餮着爱ꎬ而时雨蓬本来就不懂什么是爱ꎬ他的精神世界从此坍塌了ꎮ但我们从他和四个女人的情感纠葛中可以看出康伟业对于他的人生还是充满希望的ꎬ尽管后来失败了ꎬ最起码他在努力地适应ꎬ努81力地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前进ꎮ三㊁生存价值的选择池莉作品中不动声色地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ꎬ让我们引发出蕴含在其中的人生之思ꎮ«你以为你是谁»中的陆武桥ꎬ在宜欣突然离去后ꎬ他还得继续生活ꎬ还得承担家庭和社会中的种种重担ꎮ宜欣的走对他是重大的打击ꎮ原以为自己找到了后半生的依靠ꎬ醒后才发现原来只是一场梦幻ꎮ这场梦来得太突然ꎬ结束得太仓促ꎬ以致于陆武桥还没从幸福中醒悟过来ꎬ她的爱人就已经离他而去了ꎮ是宜欣结束了他对生活的幻想ꎬ也是宜欣把他再次带入了现实生活中ꎮ宜欣就是他生活中的引路者ꎬ让他重新认识这个现实的社会ꎮ虽然我们对宜欣的离开有太多的不舍ꎬ对陆武桥又有太多的同情ꎬ但也许这就是生活ꎬ这就是现实ꎮ池莉也就是要通过这种看似残酷的描写来让我们认清自已所处的世界ꎮ现实生活的艰辛和精神世界所遭遇的挫折是池莉小说表现的主要内容ꎬ透过这种烦恼的人生状态我们看到池莉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执著张扬ꎮ她让主人公在与周边环境的周旋中积极地应对生活ꎮ无论是印加厚㊁陆武桥还是来双扬ꎬ他们都在努力地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ꎬ在积极地寻求一种折中的方式ꎮ在她看来ꎬ感性的现实的日常生活的价值高于抽象化和过于理念化的生活价值ꎬ尽管这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㊁无奈ꎮ她充分肯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性和积极性ꎬ同时也肯定了人为实现这些欲望所做的努力和追求ꎮ在池莉笔下ꎬ像印家厚这样的小人物的欲望不过是一些琐碎的日常生活的欲望ꎬ这些欲望也正是他们所谓的烦恼ꎬ这却表达了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ꎮ池莉正是通过对日常生活形式的感性呈现来展现对于生存意义的理性判断ꎮ她的作品以细腻的对生活流程的描写反映了我们周遭的生活ꎬ显示出一种无奈的真实ꎬ揭示了另一种生活真相ꎬ一种无奈的人生ꎮ她以这种浓重的现实主义深深打动和强烈震撼了无数读者的心灵ꎮ她对现实生活的重建让我们对已习惯和麻木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ꎮ池莉曾说ꎬ 我尊重㊁喜欢㊁敬畏在人们身上发生的一切 ꎬ因为 这一切皆是生命的挣扎与奋斗ꎬ它们看起来是我们熟悉的生活ꎬ是生㊁老㊁病㊁死ꎬ但是它们的本质惊心动魄ꎬ引人共鸣ꎬ令人感动ꎮ [6]她写作的目的也就是写出真实的生活ꎬ对现实进行重建ꎬ让读者看过作品后有一种对生活更深的认识ꎮ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卡西尔在他的著作«人论»中指出ꎬ 理想与现实 可能性与现实性 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ꎬ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就在于人总是向着生活的可能性前进ꎬ而并非只是像动物一样被动地接受直接呈现在面前的现实ꎮ那么ꎬ池莉小说中给我们展现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她对这种生活的生存意义的探讨正是对卡西尔这种理论的最好阐释ꎮ池莉的小说不仅给我们呈现出了真实的平凡人生ꎬ更可贵的是发人深思ꎬ认识生活ꎬ反省自身ꎬ面对烦恼世俗和困顿人生ꎬ究竟该何去何从?沐浴着现代文明的人们一定能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ꎬ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生活ꎮ参考文献:[1]刘震云.一地鸡毛[A].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ꎬ1996. [2]池莉.怎么爱你也不够 献给我的女儿(池莉文集4) [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ꎬ1995.[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ꎬ1999.[4]池莉.烦恼人生[A]//池莉小说精选ꎬ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ꎬ2003.[5]池莉.来来往往[A]//池莉小说精选ꎬ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ꎬ2003.[6]匡妙妙.从池莉小说看凡俗人生[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ꎬ2013(2).91。
《世俗男女池莉_论池莉小说世俗化的审美倾向》摘要:这样,在小说中,作家在客观呈现印家厚一天生活过程中,也就呈现了所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还原现实生活中世俗生活的原貌,展示了世俗生活的激情和魅力,纵观池莉小说中的爱情婚姻描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理想主义的阴翳是如何一步步淡化,而现实生存景观又是如何一步步呈现出来的,在池莉的小说中,池莉曾多次还原生活的本相,消解人生的理想观念,肯定人生的现实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使人生理想现实化关键词:审美倾向本真化责任化现实化摘要:池莉的小说以其崭新的生活观念和文学观念表现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和世俗人生。
在新写实主义小说作家中,池莉的小说以其崭新的生活观念和文学观念表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肯定了他们具体感性的生存状态和某种具体的生命形式,突显了一种与现代人的认知世界的方式高度契合的审美形态,表现出了世俗化的审美倾向。
所谓世俗化的审美倾向,也就是审美的世俗化。
审美的世俗化不是审美的“庸俗”化和“低级”化,而是在审美中,人们普遍地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兴趣、爱好和感动。
池莉的小说是以对世俗人生的关注和“原生态”生活的展示而为人所熟知的。
在她的作品中,她打破了长期以来在文学作品中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人生的幻影,将世俗生活中的一切都还原为它的本来面目,日常生活的本真化、爱情婚姻的责任化和人生理想的现实化,这些都表现了她对世俗生活和世俗人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就是世俗化的审美倾向。
―、对日常生活本真化的还原和肯定池莉从她的新的审美观、价值观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还原,力图展示她所理解的日常生活的本真面目,达到她对生活的理解和评判。
在池莉的小说中,她绝不以廉价的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粉饰生活,而是心平气和地叙写普通人的普通日常生活,写他们吃喝拉撒睡这样庸常的生活状态,写他们喜怒哀乐等琐碎而烦恼的生存状态,写他们在理想与信念作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被消解后与世俗生活相认同的价值心态等。
在《烦恼人生》中,她几近摄像式地记录了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状态:起床、赶车、上班、吃饭、带孩子、干家务、睡觉、做梦等等。
试论池莉小说世俗化的审美风格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批冠以“新写实”名称的小说大量
涌现,这些小说着力于重建世俗世界,注重对普通人及其日常生活的
再现和描摹,表现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状态。
在众多新写
实小说中,具有强烈的世俗认同的作家池莉的小说是最引人注目的,
她的小说创作是新写实小说创作的标识,反映了90年代精英文化的
逐步失落和文学精神的变异和分化,并以其崭新的生活观念和文学观
念表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体现出了世俗化的审美风格。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世俗化的审美风格进行了分析论述:分析池莉小
说创作的三个阶段各自(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开始延续至今)在题材、人物、风格方面的特点、分析小说在内容上(题材、人物形象、价值观、文化内涵)呈现出的世俗化的审美风格、分析小说在形式上(语言、结构、叙述视角)呈现出的世俗化的审美风格、分析世俗化形成的根源。
浅议池莉作品中的世俗化和平民化倾向[摘要] 池莉是上个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其最显著的风格是注重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原生态描摹并有自己的创作特色。
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和平民化倾向。
[关键词] 小说世俗化平民化上个世纪80年代末具有代表性的“新写实”小说,以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它注重对普通人及其日常生活进行原生态的再现和描摹,表现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状态。
其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和平民化的倾向。
在池莉的作品中,这两种倾向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熟知。
她的小说从情节到人物,都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惊险离奇之处。
她不唱高调,不去畅想海阔天空,也不作无病呻吟,而是从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中表现惨淡人生的苦辣酸甜,展示底层那些小市民的真实生活。
正如她所说:“我希望我具备世俗的感受能力和世俗的眼光,还有世俗的语言,以便我与人们进入毫无障碍的交流,以便我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观察生命的观点。
”日常生活的细节是世俗生活的真实背景,也是作家传达生存体验的情境所在,所以池莉关注日常生活的平凡之事,对笔下的人物的日常生活状态的理解都聚集在“世俗关怀”中,这种关怀主要是对普通人的当下境遇的关怀,对个体生存的物质幸福的关怀,这与人权主义者强调的“终极关怀”有所不同,它更突出“世俗化”特征。
作家用平民化的眼光注视着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尽量淡化社会历史背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的社会冲突,淡化标志着不同社会形态的带有本质性的社会关系。
作家着重表现了生活中的平庸、琐细、凝滞和灰暗,以这种沉重而又无所不在的沉闷氛围对人的灵性和生命的窒息,权力网及关系网等和无尽的生活烦恼对平凡人的围困和磨练。
作家深切感悟到日常生活中诗意的消解,理想和现实的对峙,于是,她把一种世俗化的平和的生活渴望深入世俗性的文化语境中,以关怀,体谅之心来祈祝生活更符合平常人的心意。
《烦恼人生》中印家厚必须面对住房条件的窘迫,上班行程的艰难,工作环境的人事纠纷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都是原生态的生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