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完整版
- 格式:pdf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34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各组成部分是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方便、安全、快速和环境景观的要求,要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1.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善的道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城市道路总体布局,交通应在全市范围中均衡分布,道路系统中,干道间距一般为700~1100m,干道网密度为2.8~1.8km/ha,小城市干道间距为500m左右;(2)道路性质按不同功能分为三级:主干道为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为40m左右(北京为60m以上);次干道也是区干道,是联系主干道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为30m左右(北京为40~55m);城市支路是联系次干道的道路,红线宽为15m左右(北京为25~35m)。
为明确道路性质,可依其功能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大类道路;(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结合地形,减少工程量,满足各种管网敷设和人防工程要求,防止噪音干扰;(4)城市道路系统形式,可归纳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和自由式等几种,应根据社会、自然、现状条件等具体情况,按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布局;(5)城市道路系统由主要道路和辅助道路两类系统组成。
主要道路是交通性的道路,是解决城市各部分之间和与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辅助道路是生活性道路,是解决城市各分区的生产和生活组织;(6)为完善交通系统,采用快、慢分流,客货分流,过境与市内分流,自行车道,快速公交专用道等措施;(7)确定道路红线宽度应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考虑交通量(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交通)、日照通风,管线敷设及建筑布置等因素。
道路红线宽度是道路、市政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2024年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规划方案一、引言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道路管线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道路管线规划可以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条件,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道路网络规划、道路交通管线设计等多个方面,制定2024年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规划方案。
二、城市交通需求分析根据城市的人口增长、居民出行方式变化以及经济发展,我们可以预计2024年城市的交通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为满足这一需求,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道路容量、改善交通运行效率以及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道路网络规划1. 道路网密度提升根据城市规模和交通需求,我们将制定道路网密度提升规划。
重点是在市中心和交通繁忙区域增加道路,以提高交通容量和流动性。
同时,应合理考虑环境、历史遗产和居民需求等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 多层次道路网络规划针对不同层次的交通需求,我们将建立多层次的道路网络规划。
一级道路主要用于城市快速通行,连接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区域。
二级道路则负责连接居民区和商业区,以满足居民日常出行需求。
此外,我们还将建设高架道路、地下道路等,提高交通效率和空间利用率。
四、道路交通管线设计1.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合理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城市交通管线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科学规划信号灯的时序和配时,可以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我们将引入智能交通信号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来调整信号灯的配时,提高交通的智能性和效率。
2. 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规划城市道路上的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是提高交通效率和鼓励环保出行的重要措施。
我们将规划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的位置和宽度,确保公交车和自行车的通行畅顺,并提供安全、便利的出行条件。
3. 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在道路交通管线设计中,我们还将注重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
通过种植树木、花草等植被,可以改善路面环境,减少尾气污染。
同时,合理设计道路景观,可以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增加行人的出行满意度。
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一、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一)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所谓骨架呢,就跟我们人身体的骨骼一样,起着一个支撑和连接的作用。
城市中的支路,也就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的穿街小巷,还有次干路可以成为划分小区或者小街坊的分界线,也是小区或者小街坊之间的通道,将城市的各个小部分更好的联通起来。
城市的主干路和次干路则可以成为划分大街坊或者居住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联系的通道。
城市的主干路和快速路呢就成为了划分城市分区和组团的分界线。
经过这些不同等级道路的划分和连接,将城市的各个部分以及市中心和郊区城镇紧密的联合起来,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
另外,在进行城市道路选线的时候,应该考虑城市的景观,把城市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二)第二个基本要求呢,就是满足城市的交通运输城市道路的最终目的是方便市民出行,实现人和物的快速、高效移动,因此道路的功能必须和道路两边及两端的用地性质协调起来。
道路两旁的土地使用决定了联系这些用地的道路上将会有什么类型、性质和数量的交通,决定了道路的功能;反之,一旦确定了道路的性质和功能,也就决定了道路两旁的土地应该如何使用。
如果某条道路在城市中的位置决定了它是一条交通性的道路,那么就不应该在道路两侧(及两端)安排可能产生或吸引大量人流的生活性用地,如居住、商业服务中心和大型公共建筑;如果是生活性道路,则不应该在其两侧安排会产生或吸引大量车流、货流的交通性用地,如大中型工业、仓库和运输枢纽等。
另外,应该保证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
让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并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城市道路系统要和铁路站场、港区码头和机场有方便的联系,从而满足对外交通的客货运输要求。
要处理好铁路和城市道路的交叉问题。
对于铁路两旁都有城市用地的城市,铁路与城市道路的立交设置至少应保证城市干道无阻通过,必要时还应考虑适当设置人行立交。
第四章城市道路网规划本章提示:本章介绍了城市道路的功能和特点、城市道路网的分类和分级,以及城市道路网的几种类型。
结合目前城市道路网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城市道路网的规划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本章还介绍了在高机动化条件下,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特点、发展策略、设计要求和组织方式等。
4.1 城市道路的功能和特点4.1.1城市道路的功能城市道路系统既是城市用地布局中的“骨架”,又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还是城市日常经济、生活运作所赖以维系的重要基础。
城市道路网由城市道路和交叉口等组成,在城市系统中承载着多种功能。
城市道路的功能基本可划分为交通运输功能、公共空间功能、防灾救灾功能和引导城市布局功能四类。
1.交通运输功能交通运输功能是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功能。
道路网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物质载体,容纳了城市中各类交通主体的活动。
而各种交通主体、交通方式、交通行为也给城市道路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公共空间功能首先,城市道路是城市中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界面。
因此道路设计应考虑美学要求,道路网的布局也要协调与城市景观节点的关系。
其次,城市道路需要为各类地上、地下管线的敷设提供空间,以满足城市对给水、排水、供电、通讯、暖气、燃气等各种公共服务的要求。
因此道路的断面布置必须符合各类管线的敷设要求,如满足线路间最小净距的要求等。
再次,城市道路可以作为空气流通的通道,起到促进城市通风的作用,南方城市的道路和夏季主导风向平行可以有效导风,而北方城市道路和冬季主导风向成一定角度也可以有效抵御寒风的侵入。
城市道路还能为其两侧建筑的日照提供充裕的间距。
另外,城市道路还经常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空间,如有轨电车和沿道路布置的轻轨线路等。
3.防灾救灾功能城市中可能发生的灾害很多,如地震、洪水、火灾、风灾、瓦斯泄露及其它突发事故等。
城市道路是防灾与救援的重要通道,也可以作为避难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