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信道仿真原理及应用MIMO Channel Emulation Basics and Application
- 格式:pdf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54
M I M O技术原理、概念、现状简介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MIMO技术原理、概念、现状简介/2008-01-28 16:09多入多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或多发多收天线(MTMRA,M ultiple Transmit Multiple Receive Antenna)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
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
那么MIMO技术究竟是怎样的实际上多进多出(MIMO)技术由来已久,早在1908年马可尼就提出用它来抗衰落。
在70年代有人提出将多入多出技术用于通信系统,但是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多入多出技术产生巨大推动的奠基工作则是90年代由AT&T Bell 实验室学者完成的。
1995年Teladar给出了在衰落情况下的MIMO容量;1996年Foshinia给出了一种多入多出处理算法——对角-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D-BLAST)算法;1998年Tarokh等讨论了用于多入多出的空时码;1998年Wolniansky等人采用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V-BLAST)算法建立了一个MIMO 实验系统,在室内试验中达到了20 bit/s/Hz以上的频谱利用率,这一频谱利用率在普通系统中极难实现。
这些工作受到各国学者的极大注意,并使得多入多出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句话,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就是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
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MIMO还可以包括SIMO(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和MISO(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
mimo技术工作原理MIMO技术工作原理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可以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MIMO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势。
一、MIMO技术的基本原理MIMO技术利用了多个天线之间的独立性,通过在发送端同时发送多个独立的数据流,并在接收端同时接收这些数据流,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MIMO系统的天线数目被称为传输链路的MIMO 阶数,通常用MxN来表示,其中M是发送端的天线数目,N是接收端的天线数目。
在MIMO系统中,发送端通过线性组合来发送多个数据流。
例如,对于一个2x2的MIMO系统,发送端可以使用两个天线分别发送两个数据流,并通过线性组合将它们发送出去。
接收端的天线收到经过信道传输后的信号,并通过信道估计和解调来恢复出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二、空间复用技术MIMO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空间复用技术。
通过在发送端使用多个天线,MIMO系统可以将不同的数据流同时发送到空间中的不同位置,从而实现空间复用。
接收端的多个天线可以分别接收到这些数据流,并通过信道估计和解调来恢复出原始的数据。
空间复用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通过将多个数据流同时发送,MIMO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增加数据的传输速率。
此外,由于多个数据流之间是独立的,即使某些数据流受到干扰或衰落,其他数据流仍然可以正常传输,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三、空时编码技术除了空间复用技术外,MIMO技术还可以利用空时编码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空时编码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对不同的数据流进行编码,并利用多个天线分别发送编码后的数据流,从而实现数据的冗余传输。
在接收端,利用接收到的多个数据流,可以通过信道估计和解码来恢复出原始的数据。
由于编码后的数据流之间存在冗余,即使某些数据流受到干扰或衰落,接收端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数据流来恢复出原始的数据,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信道仿真器原理及应用信道仿真器是一种用于模拟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传输特性的工具。
它通过模拟无线信道中的各种环境特征和干扰,来验证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信道仿真器是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评估和改进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信道仿真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真实信道的统计特性、路径损耗、多径传播特性、衰落模型等,生成能够模拟真实无线信道的虚拟信道。
其核心是数学模型和概率分布的使用。
信道仿真器可以模拟各种不同的无线信道环境,如城市、乡村、高速公路等,以及各种天气条件和传播特性。
通过改变各种参数,比如路径损耗、多径衰落、信号干扰等,可以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从而评估和改进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信道仿真器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性能评估、协议设计、算法验证和系统仿真等领域。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其应用。
首先,信道仿真器可以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通过模拟不同的信道环境和干扰条件,可以评估无线通信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比如传输速率、误码率、信号强度等。
这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在实验室环境中找到系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做出相应的改进。
其次,信道仿真器也可以用于无线通信协议的设计和验证。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协议的设计对于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信道仿真器,可以验证通信协议在不同信道环境下的可靠性和性能表现,比如对于多路径传播的鲁棒性、对于干扰的抗干扰能力等。
这样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减少开发和实验的时间和成本。
此外,信道仿真器还可以用于算法的验证。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各种算法的选择对系统的性能和能耗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信道仿真器,可以验证不同算法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性能表现,比如调制解调算法、信号检测算法、功率控制算法等。
这有助于工程师们选择和改进算法,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最后,信道仿真器还可以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仿真。
数字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论文题目:MIMO系统信道容量的研究学生姓名李其信学号201120952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MIMO系统信道容量的研究李其信(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摘要:本文首先对MIMO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其次,从信息论角度研究了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对平均分配天线发射功率下的几种典型系统(SISO、MISO、SIMO、MIMO)的平均信道容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对两类特殊的MIMO信道(全1信道和正交信道)的容量进行了特殊的分析,得到了信道容量的计算公式。
同时给出了当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数很大时的MIMO信道极限容量的估算方法。
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信道容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400(2XXX)0X-0-0Research on the Capaity for MIMO SystemLI QI-x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 n 710127,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firstly,it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MIMO technology. Secondly,some average capacities ofseveral typical systems,such as SlSO,MISO,SIMO,MIMO,a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and simulated from the pointofview of information theory.The difference among those typical systems is compar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 capacity and different schemes of distributing power are discussed.And two types of special MIMO channel (allchannels and orthogonal channel) capacity for a special analysis was calculated channel capacity.It gives the limitestimating method when the mumber of the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ntennas of MIMO.Key W ords: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hannel capacity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载体形式由传统的文字形式向多媒体形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是采用单一发射天线和单一接收天线的通信系统,即所谓的SISO天线系统。
无线通信中的MIMO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无线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便利和创新。
其中,MIMO技术作为一种在无线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技术,其研究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潜力。
一、 MIMO技术概述MIMO是多输入多输出的简称,在无线通信中,它是指利用物理空间中的多径效应,在一定的频带宽度下,通过多个天线和多个接收机之间传输信息的技术。
在MIMO系统的系统设计中,它与其它多种技术如频率复用和编码一起使用,以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和较少的误码率。
由于MIMO技术的创新性和有效性,它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无线电视、家庭局域网和无线网络等领域。
二、 MIMO技术的原理在MIMO系统中,网络的发射端和接收端都拥有多个天线,用于接收和发射信息。
通过不同的信道传输经过编码的多个信息流,并在接收端重新组合到一起,以实现更高的质量和速率。
这样的好处在于,它可通过使用空间多门技术来利用信道空间,通过平凡的PAM(脉振调制)或者QAM(码振调制)技术,达到多倍的速率提升。
三、 MIMO技术的发展历程MIMO技术的发展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些研究团队推出的一些传输理念的发展。
在1993年,卡尔罗林斯卡科技院的Andrea Goldsmith首先针对单天线的接收来研究宽带通信。
因为在单天线系统中,随着用户占用更多频率范围,噪声也会相应地增长,这激发了人们对MIMO的开发。
2001年,最早的标准通过了IEEE 802.11a,从而推动了MIMO的应用和发展。
四、 MIMO技术的应用1、移动通信作为一种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MIMO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
采用MIMO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大大增强覆盖面,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从而实现更高效、稳定的无线通信。
2、无线局域网应用MIMO技术的无线局域网,可为室内场景带来更加稳定、高速、宽广的通信,从而更好的支持企业内部、校园等场景内部的高速数据传输、视频流传输等应用。
无线通信中MIMO技术的使用教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在面对高速数据传输和抗干扰的需求时逐渐显露出瓶颈。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份关于无线通信中MIMO技术的使用教程,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
一、MIMO技术概述多输入多输出(MIMO)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的技术。
通过增加天线的数量,MIMO技术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性能。
MIMO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空气中的信道多径效应,通过发送和接收多个独立的信号来增加数据传输容量和系统可靠性。
MIMO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Wi-Fi和LTE等常见的无线通信标准。
无论是家庭中的Wi-Fi路由器还是移动通信基站,都可以通过使用MIMO技术来提高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二、MIMO技术原理MIMO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空间复用来增加数据传输速率。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每个天线只能发送或接收一个信号。
而在MIMO技术中,通过使用多个天线,我们可以同时发送或接收多个独立的信号。
MIMO技术通过两个主要的方式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
空间复用是指将多个独立的信号通过不同的天线同时发送,从而将同一频谱分成多个子信道,提高数据传输容量。
空间分集是指在接收端通过多个天线同时接收来自不同路径的多个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将它们合成为一个更强的信号,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三、MIMO技术的应用1. Wi-Fi网络在家庭或办公室中,Wi-Fi网络是我们最常使用的无线通信方式之一。
通过使用MIMO技术,Wi-Fi路由器可以提供更快的网速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一般来说,现代的Wi-Fi路由器都支持2x2或3x3 MIMO 技术,即使用两个或三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使用多个天线,Wi-Fi路由器可以同时和多个设备进行通信,而无需在不同设备之间切换频道。
mimo技术的原理MIMO技术的原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无线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应运而生。
MIMO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通过同时发送多个信号并利用多个天线接收信号,可以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MIMO技术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空间多样性和空间复用。
MIMO技术利用了空间多样性的原理。
当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配备了多个天线时,信号可以通过多条不同的路径传播到接收端,这些路径上的信号会互相干扰,但也同时提供了多条独立的传输通路。
通过利用空间多样性,MIMO技术可以在不增加频谱带宽和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提高无线传输的可靠性和速率。
MIMO技术还利用了空间复用的原理。
通过在发送端对不同的天线上发送不同的信号,接收端可以通过合理的信号处理技术将这些信号分离开来。
这样,多个用户之间可以同时进行通信,而彼此之间的信号不会相互干扰。
这种空间复用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使得系统可以同时支持更多的用户。
MIMO技术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两个关键技术:空时编码和信道估计。
空时编码是指在发送端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使得不同天线上发送的信号之间具有良好的互相关联性。
常用的空时编码技术包括多输入多输出正交分组码(MIMO-OFDM)和空时分组码(STBC)等。
这些编码技术可以通过增加冗余度和相互之间的独立性,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
信道估计是指在接收端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估计出信道的状态信息。
由于无线信道具有时变和多径传播的特点,准确估计信道状态对于MIMO技术的性能至关重要。
常用的信道估计技术包括最小均方误差(MMSE)估计和最大似然(ML)估计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已知的训练序列和接收信号之间的关系,准确地估计出信道的状态。
总的来说,MIMO技术通过利用空间多样性和空间复用的原理,可以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它不仅可以提高无线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还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同时进行通信。
学校代码 14199 学号 00909002 分 类 号 密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 学 部 信息工程教学部专业名称 通信工程年 级 2009级学生姓名 包宇坤指导教师 黄 威2013 年 5月 21 日 MIMO 系统的信道容量分析 及Matlab 仿真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分析及Matlab仿真摘要:MIMO技术是在通信系统的收发两端放置多根天线的一种通信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近年来无线通信领域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该技术能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发射功率的前提下大大增加系统容量、提高系统频带利用率、改善系统的性能,从而成为新一代高数据率、多数据类型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众所周知,信道容量表示一个通信系统的极限传输率。
由于对容量分析结果会对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因此,对MIMO系统信道容量的分析无疑是一个重要而基本的研究课题。
本文对MIMO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分析。
首先从MIMO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当前的无线通信技术。
然后围绕MIMO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了展开,介绍了MIMO技术的基本原理、空时编码技术和MIMO系统的模型与容量。
随后对仿真软件MATLAB做了简单的介绍。
最后应用MATLAB软件对不同发射天线、不同接收天线、不同信噪比下的MIMO系统容量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MIMO技术,信道容量,空时编码,无线通信Channel capacity of MIMO systems analysis and Matlab simulationAuthor :Bao YukunTutor :Huang Wei Abstract: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IMO) is 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at multiple antennas are set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It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area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 system capacity and frequency spectrum efficiency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n be improved by this technology without extra frequency bandwidth and with no additional power expenditure. MIMO is becoming a key technology of the new generation high data rate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s well known , the channel capacity of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is the limit of the transmission rate.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capacity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idance to the actual capacity communications system designed. Therefore, the MIMO system channel capacity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and basic research topic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IMO system,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apacity of the MIMO system.First of a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ept of MIMO,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Then revolves around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IMO technology space-time coding technique and model and the capacity of MIMO system. After this, the paper makes a simple introduction about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MATLAB.At last, applies MATLAB software to simulate this system in different transmitting antenna, different receiving antenna and different signal to noise ratio. And make some analysi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Keywords:MIMO technology,channel capacity,Space-Time Coding,wireless communication目录第1章绪论 11.1MIMO的概念 11.2无线MIMO技术的研究现状 2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3 第2章MIMO无线通信系统 42.1 MIMO技术的基本原理 42.2空时编码技术 52.2.1 空时编码技术及其分类 52.2.2 空时编码技术的应用前景 62.3 MIMO系统信道容量 62.3.1 MIMO系统信道模型 62.3.2 MIMO系统信道容量推导9 第3章MIMO系统容量仿真143.1 MATLAB简介143.2搭建MATLAB仿真平台143.3 MIMO系统信道容量的仿真和结果分析16 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附录21第1章绪论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
MIMO无线信道建模分析与仿真实现MIMO无线信道建模分析与仿真实现摘要: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通过对MIMO无线信道的建模分析与仿真实现进行研究,探讨了MIMO技术的基本原理、信道模型和系统性能评价等关键问题,为今后在MIMO技术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无线通信需求的增加,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日益重要。
MIMO技术作为一种提高无线通信系统传输速率和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MIMO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个天线来传输和接收信号,并通过合理的处理和信号分配方式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本文主要通过建模分析和仿真实现来探讨MIMO无线信道的基本特点和系统性能。
二、技术概述1. MIMO技术的原理MIMO技术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通过多个独立的信道传输数据,从而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MIMO技术主要包括空时编码和空分复用两种方式。
2. MIMO信道建模MIMO信道建模是对信号在无线信道中传输过程进行描述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MIMO信道模型有瑞利信道模型、高斯信道模型和纯频率选择性信道模型等。
本文主要以瑞利信道模型为例进行分析和仿真。
三、MIMO无线信道的建模分析1. 瑞利信道模型介绍瑞利信道模型是一种广义的无线信道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实际无线信道中的多径效应。
瑞利信道模型的特点是具有时变性、时延离散性和频谱选择性。
2. 瑞利信道模型的数学描述瑞利信道模型可以通过复信道增益矩阵和复高斯白噪声进行描述。
复信道增益矩阵是一个矩阵,每个元素代表了信号在不同天线之间的传输增益;复高斯白噪声模拟了信道中的噪声干扰。
3. MIMO信道容量分析MIMO信道容量是衡量MIMO系统传输速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瑞利信道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MIMO信道的容量公式,并测量系统的信道容量。
MIMO原理与应用解读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其原理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
MIMO技术是通过利用多天线在空间上的多样性和多路径传输来提高系统吞吐量和性能的。
MIMO技术的原理基于空间复用和空间多样性。
在传统的单天线系统中,数据通过单一的天线进行传输,而在MIMO系统中,多个天线可以同时传输数据,从而大大增加了传输速率。
此外,多个天线可以形成不同的信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量。
MIMO系统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增加系统吞吐量:通过同时发送多个信号流,MIMO系统可在同一时间和频段上传输更多的数据,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2.增加系统覆盖范围:由于MIMO系统利用了多路径传输和空间多样性,使得信号传输更加稳定,可以扩大系统的覆盖范围,减少盲区的产生。
3.提高系统信号质量:MIMO系统能够克服信号衰落和干扰,通过利用多条路径传输数据,可以增强信号的质量,减少错误率。
MIMO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无线通信:MIMO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5G、LTE-A等。
通过利用多个天线传输数据,可以提高通信速率、提高系统容量、增强覆盖范围。
2.Wi-Fi网络:MIMO技术被广泛应用于Wi-Fi网络中,通过利用多个天线传输数据,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速率和覆盖范围,减少信号干扰。
3.多媒体传输:MIMO技术在多媒体传输中也有应用,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天线同时传输视频、音频等数据,提高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4.智能交通系统:MIMO技术可以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载通信,可以提高车辆之间的通信速率和可靠性,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工作。
MIMO技术的发展将对无线通信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和更大的容量,还可以改进网络覆盖和信号质量,为新的无线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信道仿真器是一种专门用于移动通信中一种信道模拟技术,它可以模拟真实环境中的信道信号传播过程,并在移动通信测试中进行定量的模拟。
通过信道仿真器,可以将射频信号从发射器传输到真实环境中的接收端,也可以模拟一些信道特性,例如衰落、多普勒散射和相关行为,以验证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的性能。
信道仿真器也可以模拟一系列环境因素对信号传播的影响,如地形,杂波,天空辐射,水平衰减等。
信道仿真器可以快速准确模拟环境条件下的信号传播过程,提供有效的分析数据和低功耗的系统,实现了连续的传播模拟,确保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移动通信测试中,信道仿真器可以用来模拟真实衰落、多普勒散射等特性的信道,来测试诸如山谷失真、峰均电平衰落等地理特性,以及各种参数下传播信号的衰落率,帮助优化无线网络的信号覆盖范围。
信道仿真器也可以模拟不同拥塞情况下的无线网络系统性能,以便更好地诊断网络故障,这使得更多的用户也能获得质量更高的服务。
此外,信道仿真器还可以用于移动通信测试中一些其他功能,例如安全和隐私性测试,无线系统参数调试等,以及满足现代移动通信的丰富功能的测试,以确保移动通信服务的稳定和安全。
总之,信道仿真器可以快速准确模拟真实环境中的一系列传输特征,在移动通信测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针对移动设备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帮助实现更好的无线网络系统性能,为移动通信的安全和高质量的服务提供帮助。
mimo的技术原理及应用什么是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简称MIMO)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它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容量。
通过在空间域中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MIMO技术能够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好的信号覆盖范围以及更可靠的通信连接。
MIMO的工作原理MIMO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多天线之间的空间分集效应和信道编码原理。
具体来说,MIMO系统利用多个独立的信道发送并接收多个数据流,利用时、频或空间上的多样性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MIMO系统中的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相互独立,可以独立地发送和接收不同的数据流。
MIMO技术实现了空间复用,即通过在不同的天线之间传输相互独立的数据流,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同时,MIMO技术还可以利用信道编码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将冗余信息添加到发送的数据中,MIMO系统能够在存在信道衰落和噪声干扰的情况下更好地恢复原始数据。
MIMO技术的应用MIMO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无线局域网(WLAN)MIMO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中,尤其是在IEEE 802.11n和IEEE 802.11ac标准中。
通过利用MIMO技术,WLAN系统能够在同样的频率带宽下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覆盖性能。
MIMO技术为无线网络用户提供了更快的网速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
2.移动通信系统MIMO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例如4G LTE和5G网络。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MIMO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同时提供更稳定的信号质量。
MIMO技术能够帮助移动通信系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更好的服务质量。
3.无线电广播和电视MIMO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的传输中。
通过利用MIMO技术,广播和电视系统可以在同样的频谱资源下提供更多的频道和更好的信号覆盖。
MIMO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当今社会是一个高效率的信息网络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于数据信息的获取更加关注。
对于不同发展的数据信息,比如:无线局域网、蜂窝通信等,它们的容量都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相比有线通信,无线网络传输系统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使其获得的数据信息不可靠、不可信,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输速度以及质量。
在不改变宽带、功率的情况下解决多径衰落,是目前数据传输系统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此,引进MIMO技术以期解决问题,目前,MIMO技术得到了比较高的评价、被较为广泛的运用。
一、MIMO技术概述从MIMO技术的历史发展来看,早在20世纪初,马可尼提出了MIMO技术,至今,此技术在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后来,1970年前后将其运用到了通信系统中,针对当时的通讯发展情况,这种技术的引进对于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影响作用。
20世纪90年代,无线通讯全球化,MIMO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很好的发展,比如:天线系统等。
而后出现了复合技术,将此技术与平坦衰落并用,发挥了其重要价值。
从MIMO的概念角度来看,MIMO技术的中文全称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英文全称是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应用于天线无线通讯。
在其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位置采用几根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以保证信号在发射信号端与接收信号端通过天线进行信号的良好传输、发射与接收,最终,提高数据信息传输质量[1]。
MIMO技术可以通过采用空间的资源,不同天线进行多方面、多方位的发射与接收,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不改变频率与功率的前提下,大幅度或者成倍的增大通讯系统的容量,此优点令MIMO技术成为通信系统的主力技术。
从MIMO的原理角度来看,MIMO技术是将多根发射、接收天线安装在相应的发射与接收端,从此实现发射与接收端的多根天线的数据信息传输与接收,此过程会大大提高数据通讯质量。
在不改变频率与功率的基础上,充分的使用空间资源,实现多根天线发射、多根天线接收,从而,成倍数的提高通讯信息的容量。
mimo数学原理今天咱们来唠唠MIMO这个超酷的东西的数学原理,可有意思啦!MIMO呢,全名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 Input Multiple - Output)。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厉害的通信小能手。
咱们先从最基础的来说哦。
在传统的通信里呀,就像是一个人在一个很窄的小路上送东西。
比如说,只有一根天线发射信号,一根天线接收信号。
这时候呢,信号传输就比较单一。
但是MIMO就不一样啦,它就像是好多人一起在好多条路上送东西。
有多根天线在发射信号,也有多根天线在接收信号呢。
那这里面的数学原理呀,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从发射端来看,每根天线发射的信号可不是随随便便发出去的哦。
这里面有矩阵的魔法在起作用。
我们可以把每根天线要发射的信号看成是一个向量,然后通过一个特殊的矩阵变换,把这些信号变得适合在信道里传输。
这个矩阵就像是一个魔法盒,把信号打扮得漂漂亮亮地送出去。
信道呢,就像是信号要走过的路。
在MIMO里,这个信道也变得很复杂又很有趣。
因为有多根天线的存在,信道就不再是简单的一条线啦,而是一个矩阵。
这个信道矩阵描述了每根发射天线到每根接收天线之间的关系。
你想啊,这么多天线之间的关系都被这个矩阵给管着,是不是很神奇呢?到了接收端,那更是一场热闹的聚会。
接收天线收到的信号是一堆混合在一起的东西。
这时候,数学又要大显身手啦。
我们要通过一些算法,根据信道矩阵的情况,把这些混合的信号再分开,还原出原来每根发射天线发出来的信号。
这就像是在一个大杂烩里把各种食材再挑出来,重新做成原来的菜一样。
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空间复用。
就像是在同一个空间里,同时有好几条信息在跑。
这在数学上呢,就是利用了线性代数里向量空间的独立性。
每根天线发射的信号就像是在不同的方向上的向量,只要这些方向选得好,就可以在同一个空间里互不干扰地传输。
这就大大提高了通信的效率。
还有一个是分集技术。
这个就像是给信号买了保险一样。
通过多根天线,我们可以让信号有多种传输的方式。
今天的内容主要包含5个方面:首先,我会简单介绍MIMO以及fading的基本原理,介绍fading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角度扩展等.然后,我会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MIMO信道模型的基本原理,并以WiMAX及LTE 的信道模型为例详细说明第三我会为大家详细介绍信号源MIMO的解决方案,并详细介绍即将新推出的产品PXB在信道仿真中的应用第四, 我会分析MIMO信道仿真测试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并与PXB 比较,得到PXB优于竞争对手的地方最后是总结,Demo及回答提问,首先,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MIMO那么什么是MIMO呢,MIMO就是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通过采用多路收发天线,我们可以极大的提高信号的吞吐量,同时,通过采用一些算法,可以充分利用信道的特性,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像WiMAX, LTE 802.11n,都通过采用MIMO技术,有效的利用多径的因素,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多天线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技术的主流在MIMO中,我们所说的Input和output是以无线信道为参考的,进入到信道的那一端叫输入端(Input),从无线信道输出的叫输出端(Output)通常有四种天线的组合方式: 单入单出SISO, 发射分集MISO, 接收分集SIMO, 空间复用MIMO,通常我们把最后一种空间复用称为MIMO(1)对于SISO单入单出我们就不介绍了,我们来看一下后三种(2)SIMO:通过采用接收分集的方式,接收天线收到同一信号独立衰落的副本.接收端把这些信号合并起来,与任一天线的信号比起来,这样得到的信号明显呈现出减少幅度的可变性(衰落).分集以独立衰落分支的数量为特征,也就是所知的分集重数,并且与在SIMO信道中接收天线的数量相等.但是由于价格或空间的限制,在终端接收端布置多天线往往是不现实的,作为取代,与发送天线分集技术结合,在发送端使用多天线正日趋流行(3)MISO: 通过采用发射分集的方式,在发送端未知信道信息的情况下依靠空间(发送天线)编码来提取分集.发射分集主要包含空时块编码STBC, 空时网格编码STTC等.(4)空间多路复用使传送速率对同样的带宽出现线性增长而不会有MIMO:附加的功率消耗,被传送的数据流被多路分解成两个半速率的子流.从每个发送天线同时调制和发送..在前面我们讨论的空时编码和空间复用中,都不需要预先知道信道信息,而在波束成形当中,我们需要接收端测量信道的信息,然后将信道信息反馈给发送端,发送端根据计算反馈的信道信息,得到一个加权矩阵,也叫预编码矩阵(pre-coding matrix),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输出信号会经过一个预编码矩阵,W,经过预编码之后,将信号送到发射天线上发送出去.通过采用波束成形的方法,使发射天线对准接收天线,使无线通路达到最优的信噪比,在实际应用当中,MIMO有几种发射方式呢?主要包括Alamouti空时编码,垂直编码,水平编码和空间扩展.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空时编码,也叫做Alamouti编码,在wimax中我们通常叫做Matrix A,每一个编码块都会产生两路相同的数据流,每一路数据流通过不同的编码方式在两路天线上传输,接收端通常有一根接收天线,通过对两路数据进行解码,从而得到原始数据.由于STC编码传输的是两路相同数据,所以并不能很好的提高信号的吞吐量,但是通过两路数据的传输,很好的提高了信道的可靠性,提高了信道的容量和覆盖范围.另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垂直编码,也就是我们WiMAX中常说的Matrix B,他的主要原理就是将一条比特数据流分成两条相互独立的数据流,这两条数据流中没有冗余的数据,通过Matrix B 垂直编码方式我们就可以有效的提高了信号的吞吐量.水平编码与垂直编码功能和作用比较相似,主要区别是从数据源开始就包含两条独立的数据通道,分别独立的进行编码和调制,wave 2 现在并没有包含水平编码这种方式空间扩展编码主要应用于11n中,通过对两条独立的数据通道进行空间扩展算法,比如ab两路数据进行a+b,a-b的处理来提高信道的吞吐量前面我们简单介绍了MIMO,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衰落.信号在空中传播,由于无线环境中存在着反射,散射,衍射等因素,接收到的信号就会有强弱变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衰落,通过无线信道传播的信号沿着许多的不同路径到达目标,这称为多径.在空间中任何无线信号的传输都会受到衰落的影响,同时,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也不只是原来的那一路信号,会有视距和非视距的信号,接收端会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叠加,这样叠加的接受信号可能会放大,也有可能会发生衰减,比如图中的接收信号在某段时间内产生了很严重的功率衰减,这样就降低了信道的质量衰落主要包括主路径损耗,快衰落,慢衰落.路径损耗中接收信号的平均功率值与信号传播距离d的n次方成反比,n称为路径损耗指数,自由空间中,n一般取2.在实际环境中,n一般取4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合并在一起通常叫做大尺度衰落,也叫做慢衰落,反映的是接收信号随环境和时间的长期变化特性与慢衰落对应的是快衰落,反映的是在较短的距离和较小尺度上的短期变化特性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我们如何模拟fading呢?通常我们可以把信道仿真分成两类信道模型:传统的信道模型和空间模型传统的SISO信道模型中,我们通常考虑时延扩展和多普勒扩展,在MIMO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空间模型,比如角度扩展,天线方向图,天线的距离及天线的极化在后面我会对每一个概念做详细的介绍我们来看一下时延扩展,信号在空间传输会经过直射,反射,散射和衍射,这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就会不同,从而产生了时延扩展.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时刻t0的视线路径外,在t1和t2时刻还有经过反射到达接收端的路径,我们可以用路径时延线(tapped delay line)来观察时延扩展.一条”tap”是由多条同时刻到达的多径信号叠加组成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Power delay profile (PDP),如右图所示.一路信号在无线信道中传输,在接收端会收到多条这路信号的冲激响应信号,每条接收径都会有不同的延时和功率差,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PDP如果发射机或接收机移动,就会产生多普勒频移,我们通常把频域中信号频响的扩展叫做多普勒频谱.最大的多普勒频移与信号的中心频率和速度成正比.这样发射中心频率为fc 的单音信号,经过多普勒频移,信号频谱会扩展到中心频率fc+-fd的频率范围内,图中列举了多种多普勒频域的模型,包括了Classical 6dB, Classical 3dB, flat, rounded rounded 12dBflat,rounded rounded12dB前面我们介绍了传统的时延扩展和多普勒扩展,在MIMO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空间相关,空间相关主要由角度扩展,天线距离,天线方向图和天线极化等引起.通过下面的图我们来看一下天线的角度是如何决定的在图中有一条LOS和一条多径信号,我们以天线阵列的垂直方向为基准,把sita d叫做天线的离开角AOD, sita A叫做天线的到达角AOA前面我们介绍了天线的离开角和到达角,如果两根发射天线的距离非常近,这样AOA AOD 就会非常相似,天线对之间就存在着相当强的相关性,我们前面讨论过,如果信道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的话,会降低MIMO的性能.我们用角度扩展来描述天线AOA,AOD对信道的影响.角度扩展引起空间选择性衰落,角度扩展对于空间相关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问题,为什么基站的设计中天线的距离要比较远而手机的天线距离可以比较近?在图中的例子中,基站由于比较高,周围开阔,因此具有很少的散射而移动台周围障碍物比较多,散射效果就很强,因此基站的角度扩展要小于移动台的角度扩展.因此,在BS的设计上天线的距离要尽可能的远,来减小相关性,而MS的天线可以设计的相对近一些通常我们用功率方位角频谱来表示角度扩展,Sita表示的是AOA或AOD,PAS 表示的是平均功率随角度变化的一个函数,PAS是一个概率分布函数信号的功率会随着角度扩展的变化而变化,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均匀分布,高斯,拉普拉斯模型,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模型天线的距离对于空间相关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天线的距离越近,空间的相关性就越强,如果把两根相同极化的天线放在一起,那接收天线的信道特性就完全一致了,因此,在MIMO中,通过两根相同极化的天线放在起那接收天线的信道特性就完全致了优化天线的距离来降低信道的相关性,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空间的限制,MS通常选用1/2波长的天线距离而BS通常选用4倍波长的天线距离天线方向图也是影响空间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天线主要有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两种,全向天线在整个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增益,而定向天线在特定的角度上具有很高的增益,而在其他角度上增益比较小前面我们介绍了角度扩展,天线距离,方向图.我们结合这张图来看一下这些参数是如何影响空间相关性的这是一张空间相关系数随天线位置,角度扩展,天线方向图变化的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天线距离的增大和角度扩展的增大,空间相关性逐渐减小.从绿色曲线中可以看到,角度扩展比较低的时候,定向天线和非定向天线具有相同的空间相关性.在较大角度扩展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比较近的天线距离.而角度扩展比较小的情况下,就必须选择较远的天线距离来减小空间相关性前面我们说过,增大天线的距离的话能能够降低空间相关性,但是由于无线设备的尺寸限制了天线距离不能设置的非常远,这样的话,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天线的极化来减小空间的相关性,比如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将两根天线垂直放置,从而降低空间相关性.右图中天线平行放置,相关性比较高,而通过垂直放置和45度放置,相关性就比较弱,在后面我们介绍MIMO信道模型的时候,也会接触到天线极化的设置在SISO中,GSM/CDMA2000/WCDMA等标准都有自己的信道模型,分别定义了fading的类型,延时,频谱形状,移动速度等,其中,大多模型都是从ITU-R M.1225信道模型中演化而来.MIMO与SISO模型相比,增加了空间信息和相关信息(比如空间相关矩阵),MIMO信道模型主要包含两类:基于相关性和基于Ray的,现在比较流行的11n,WiMAX及LTE技术都采用了基于相关的MIMO 信道模型.另一种是基于Ray的,包括了从3GPP 25.996协议定义了空间信道模型到SCME信道模型,以及WIMMER模型,从后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采用Ray的方式在设计上比较复杂,因此,现在我们最常用的是基于相关的MIMO信道模型我们先来看一下基于Ray的信道模型Spatial channel model(SCM) 是基于Ray的信道模型,从上图中可以看到,SCM模型是基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径(射线),通过径间的参数来得到信道的相关系数.通常有三个步骤:1.选择场景: 郊区,市区等2.确定用户的参数:比如前面我们介绍的角度扩展,时延扩展,路径损耗,天线增益等等3.根据2中的参数,来确定信道的系数我们再来看一下基于相关的信道模型我们以11n信道模型为例,来看一下基于相关的MIMO信道模型,在这个框图中,详细说明了如何产生信道的相关矩阵,首先,对于每条tap,都有不同的相关矩阵,对于2x2的MIMO来说,相关矩阵中有四个信道系数,首先,我们将AWGN产生的高斯白噪信号经过时间相关成形滤波器,形成多普勒频谱,送入到spatial correlation 模块,加入信道的相关.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插值,加入PDP LOS, 路径损耗等参数,变成信道矩阵的h11 h12 h21 h22等信道系数WiMAX信道模型是基于ITU M.1225 信道模型,通过在每条径中加入空间相关性从而扩展到MIMO中,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信道模型中有4条MIMO信道,每条径都有自己的信道矩阵其中Rou12表示的是信道1与信道2之间的相关性,在WiMAX中,每条tap的相关矩阵都是独立的,一共有6条路径如果大家要详细了解WiMAX信道模型的话,可以参考RCT文档的附录,里面对WIMAX信道模型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下面我们在来简单看一下LTE的信道模型的发展情况这张图是LTE信道模型演变的历史,最初LTE的信道模型是由爱立信提出的SCME模型,但是SCME经过不断的演进后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之后,安捷伦提出了基于相关矩阵的信道模型,以其良好的可实现性得到了更多的支持.最终,由安捷伦和爱立信联合提出的基于相关矩阵的LTE信道模型最终确定下来作为LTE MIMO信道模型LTE MIMO要点主要包括基于相关的信道模型相关矩阵基于天线的配置,天线的距离,方位图,距离和极化包括了3扇区,6扇区和定向天线等方式包含了每一径的AOA,AOD,每条径和每个场景都有不同的相关矩阵给出了相关矩阵的计算方法1.MIMO&Fading的基本原理15min简单介绍MIMO以及fading的基本原理,2. MIMO信道模型的基本原理20minSISO及MIMO当中信道模型的基本原理,并以WiMAX及LTE的信道模型为例详细说明3. 信号源MIMO信道仿真测试的解决方案20min信号源MIMO的解决方案,并详细介绍即将新推出的产品PXB4. MIMO信道仿真测试市场及竞争分析20min分析MIMO信道仿真测试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并与PXB比较,得到PXB优于竞争对手的地方总结及Demo及回答提问15minAgilent公司的MIMO信号源解决方案主要有:1.N5182A MXG N5162A MXG ATE, 通过012选件就会很容易的提供精确的射频相位同步,主要优点是配置灵活,价格便宜,后续升级容易,并且能够结合PXB提供功能强大的fading功能2.E4438C ESG, 如果客户已经有ESG,并且有real time fading信号产生需求的话,可以推荐ESG的解决方案, 通过lock box 和HEC HCC HBC选件,能够提供基带时钟同步和射频相位同步,目前的应用来说,只有beambeam forming中可能需要基带时钟同步和射频相位同步,一般的MIMO应用不需要lock box 和HEC HCC HBC选件. ESG lock box 和HEC HCC HBC 选件的组合实现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我们首推MXG的方案3.MXG与ESG方案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MXG不能与N5101Afading卡结合产生实时的fading信号, 由于64M memory的限制,对于步行B模型的仿真65功能是比较有限的,这时候需要50ad g卡,但是N7615B N5101Afading N5101Afading卡只能模拟两条信号的fading,不能满足2x2 MIMO四条信道的需求4.因此,我们最新的解决方案是PXB+MXG/ESG对于STC/MIMO来说,两台信号源之间的同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信号源之间的同步,输出的信号之间才能保持良好的时钟同步,保证MIMO信号同时从两路源中播放出来,在信号源ESG中,我们通O SG过将主信号源的event 2输出分别连到两台源的pat trig in 端口,将两台源10MHz reference连接起来,就可以实现基带的时钟同步,同步的精度为信号源的一个内部时钟周期,20ns左右,同时,ESG还有option HEC选件,可以提供精确的基带时钟同步,同步的精确度可以小于1ns.对于MXG,由于MXG内部的结构采用了菊花链的方式,依次连接主MXG和从MXG的event 1接口和patt trig 接口,就能够不需要额外的选件来提供精确的基带时钟同步,同步的精度也是小于1ns.如果我们用signal studio软件来控制信号源下载MIMO波形的时候,在软件内部就会完成相应的同步设置,不需要自己设置同步的过程,但是如果是播放存放在两台源中的MIMO波形时,就需要手动做一就需要手动做些设置来完成波形的同步,关于同步的设置在软件help文档里面有详细的说明另外一个方面就是MIMO信号的射频相位同步,对于wimax matrix A matrix B 信号,射频信号之间没有严格的相位要求,不需要信号源提供精确的射频相位同步,但是对于beamfoming来说,由于发射端中发射天线要对反馈的信道信息进行加权处理,通过加权使波束对准接收天线,这样就对信号的相位信息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信号源提供精确的射频相位同步,要求信号源之间要共享本振对于ESG来说,通过使用HBC和HCC选件和lock box,能够提供精确的射频相位同步,缺点是连接比较复杂对于MXG来说,通过012选件就能够完成射频相位同步,只需要Master MXG的LO同时驱动salve MXG,如果是2台以上的MXG MIMO的话,Master LO不能驱动多台slave MXG,这时候就需要另外一台信号源来提供LO另外一个方面就是MIMO信号的射频相位同步,对于wimax matrix A matrix B 信号,射频信号之间没有严格的相位要求,不需要信号源提供精确的射频相位同步,但是对于beamfoming来说,由于发射端中发射天线要对反馈的信道信息进行加权处理,通过加权使波束对准接收天线,这样就对信号的相位信息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信号源提供精确的射频相位同步,要求信号源之间要共享本振对于ESG来说,通过使用HBC和HCC选件和lock box,能够提供精确的射频相位同步,缺点是连接比较复杂对于MXG来说,通过012选件就能够完成射频相位同步,只需要Master MXG 的LO同时驱动salve MXG,如果是2台以上的MXG MIMO的话,Master LO不能驱动多台slave MXG,这时候就需要另外一台信号源来提供LO前面我们介绍了ESG MXG的MIMO解决方案,那么下面我们重点来看一下我们信号源部门即将推出的功能强大的基带信号发生器PXB,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了1.业界领先的基带性能2.现有的signal studio能运行在PXB中(目前只有WiMAX和LTE)3.能够产生real time的fading, 具有强大的fading功能4.强大的基带信号产生能力,能够支持4x2MIMO信号的产生PXB具有灵活DSP和IO配置方式,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灵活的选择DSP和IO的数量,目前PXB中最多可以配置12个DSP(可以设为BBG或Fader)和4块IO通路(8条IO通路,可设为数字输出或模拟输出)前面我们说过,每一块基带DSP都由两个DSP组成,每一个DSP都可以设为BBG或Fader (BBG<=4, Fader<=8),比如在下图的例子中,我们要做4x2MIMO+fading的信号产生,这样就需要12个DSP block(4 BBG + 8 fader),也就是6个BBG卡我们如何配置信道仿真器呢?主要有三种方法,基于软件的衰落,在软件中生成衰落的波形文件写入到信号源中,这种方法是比较经济的方式,但是它主要受制于信号源的内存.另一种方式是基于射频端的衰落,将两路射频输出连接到信道仿真器中,产生射频的衰落信号.第三种方法是实时的基带的衰落,将衰落信号在基带电路中产生,然后通过信号源上变频发送出去,前面我们所说的信道模型,比如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角度扩展,都能够在信道仿真仪中模拟我们来看一下PXB的具体应用场景,首先是基带的ASIC的开发测试,PXB可以模拟基站或终端产生基带的模拟或者数字I/Q信号(通过N5102A DSIM),然后将基带信号送入到被测的终端或基站.其中基带信号可以通过ADS, signal studio 或Matlab产生,也可以由PXB内部real time产生,如果需要加入fading的话可以在PXB中实时的产生与基带测试类似,PXB可以模拟基站或终端产生基带的数字I/Q信号,然后将信号送入到MXG/ESG进行上变频处理,将信号送入到被测的终端或基站的射频端.其中基带信号可以通过ADS, signal studio 或Matlab产生,也可以由PXB内部real time产生,如果需要加入fading的话可以在PXB中实时的产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通过MXG/ESG进行上变频出理,输出信号的射频带宽就取决于MXG/ESG的射频带宽由于我们有4个BBG,这样可以用来做Co-existence的测试,比如一路BBG产生WiMAX的信号,另外三路可以产生WLAN WCDMA Bluetooth信号,之后我们在基带把这4路信号进行叠加,送入到模拟IQ,数字IQ或射频中发送出去.问题:与传统的RF combine测试有何不同?1.比如要改变某个信号的功率值,需要重新下载波形2.信号的动态范围会比较小通过MXA+PXB+MXG/ESG的方案,我们可以实现射频到射频的fading解决方案,如果客户已经有了MXA和MXG/ESG的话,就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利用这些已有的设备,结合PXB进行射频到射频的衰落通过MXA做下变频出理,将基带信号送入到PXB中,在基带信号中加入fading,送到MXG/ESG进行上变频处理,进入到基站或终端的射频口我们结合PXB来看一下实际的应用,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自动功率校准呢?•在信号输入到AWGN/Fading模块前,需要确定波形的RMS值•在基带信号送入到ESG/MXG之前确定波形的RMS值•ALC关掉的情况这是用PXB中对MIMO天线的极化,距离等参数的设置,会结合Demo详细介绍这是用PXB设置MIMO相关矩阵参数设置的例子,会结合Demo详细介绍PXB中AWGN信号的设置总体来说:•PXB与R&S AMU200A 相比有更好的性能,并且价格上也是可比的•Bento + MXG 的方案与SMU200A相比在性能上也优于SMU200A,价格也比较接近•Bento + MXA + MXG 的方案在价格上并不输于SR5500 C8和Azimuth,在某些应用上还由于他们,具体会在后面做详细的介绍总体来说:•PXB与R&S AMU200A 相比有更好的性能,并且价格上也是可比的•Bento + MXG 的方案与SMU200A相比在性能上也优于SMU200A,价格也比较接近•Bento + MXA + MXG 的方案在价格上并不输于SR5500 C8和Azimuth,在某些应用上还由于他们,具体会在后面做详细的介绍.总体来说:•PXB与R&S AMU200A 相比有更好的性能,并且价格上也是可比的•Bento + MXG 的方案与SMU200A相比在性能上也优于SMU200A,价格也比较接近•Bento + MXA + MXG 的方案在价格上并不输于SR5500 C8和Azimuth,在某些应用上还由于他们,具体会在后面做详细的介绍EB 包括了FE/C2/C8系列,其中FE/C2面向的是2x2MIMO信道仿真,而C8可以最多支持4x4MIMO信道的仿真,C8的具体指标如slides所示,在目前的信道仿真测试市场中EB公司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这家公司PXB的优点主要集中在•更宽的信道带宽, PXB的fading 带宽在120MHz左右,而C8的标配在70MHz,将两路fading信道叠加后可以达到100MHz•更好的射频功率指标, C8最大的输出功率只有-16dBm,明显低于MXG的输出功率•更全的频率覆盖范围:PXB+MXG可覆盖100KHz 到6GHz内的完整的频率覆盖,而C8是350MHz 到6GHz •PXB具有强大的基带信号产生能力,4个BBG,可产生无线通信的基带信号•但是,C8具有更简单的RF到RF fading的功能C8RF f di我们另外一个比较大的竞争对手是思博伦,它的主要产品是SR5500,是信道仿真测试市场中比较成熟的一款产品,两台SR5500相组合可以最多支持4x4MIMO信道的仿真,SR5500的具体指标如slides所示,在目前的信道仿真测试市场中思博伦公司的SR5500主要针对的是RF到RF端fading测试市场,也是我们很大的竞争对手PXB的主要优点在于:•4倍以上的信道带宽, PXB的fading 带宽在120MHz左右,而SR5500的标配在26MHz•具有更多的信道数量,PXB具有8条fading信道,而SR550有2条fading信道(通过MIMO选件可以达到4条)•更全的频率覆盖范围:PXB是100KHz到6GHz内的完整的频率覆盖,而SR5500是某段频段内的fading方案( 400-2700MHz, 3300-3850MHz, 4100-6000MHz)(需要另加一个Box达到6GHz)•具有BB到BB, BB到RF的信道仿真功能•SR5500只是RF到RF端fading测试的信道仿真仪,因此没有数字和模拟基带信号输入输出功能没有输出信号叠加的功能没有干扰信号产生的功能不支持Marker和Trigger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