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同等学力人公共管理学科综合复习材料整理

2016年同等学力人公共管理学科综合复习材料整理

2016年同等学力人公共管理学科综合复习材料整理
2016年同等学力人公共管理学科综合复习材料整理

2016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第3版)

公共基础部分: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的含义:P15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并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的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和公共利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2、公共管理的性质(特性):P17

公共性(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和公共参与性,公共管理是一种以公共权力机构为主体、非政府的其他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以及公民共同参与的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服务性(管理就是服务,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组织所实现的公共管理的种种活动,都是为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和履行公民赋予的使命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合作共治性(公共管理推崇治理就是要推进和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这不仅是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救治的需要,也是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发展的要求使然,政府不应该独自行使公共治理的职能,而应该与其他组织乃至公民共同承担公共治理的责任。)

3、公共管理的功能:P18

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

4、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公共管理总体上分为哪两大时期?请简要论述之。P19以欧文·休斯和罗森布洛姆的标准,将公共管理总体上分为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两大时期,而公共行政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又分为两大具体阶段:一是传统公共行政阶段;二是新公共行政阶段。公共行政时期也可称为传统的公共管理时期,历时90年。从总体上看,它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这两大基本框架下的。新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

5、简要地阐述公共管理的三大准则。P20

以人为本的准则: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因此在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层面,必须牢记公共管理的宗旨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一切公

共管理活动的目的,社会公平与民主的维护是公共管理的主要价值,如果缺少人本义的终极关怀,公共管理根本不具有“合法性”。

公共利益至上的准则:公共管理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统治方式和政治控制的方式,而应该主要是一种推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

公众参与的准则:公共管理必须有代表性和回应性,通过分权扩大参与,增强社会和公民的责任感。

第二章公共组织

1、公共组织的概念和范畴。P22

公共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

关于公共组织的范畴,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从人的需要出发,站在社会经济的角度出发将社会组织划分为三大部门:第一部门是企业;第二部门是政府;第三部门是非营利组织。以此来看,公共组织应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引起了公共管理格局的变化,公共管理领域正在形成两大块:国家机关的公共行政(广义)管理与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公共事务管理。从组织系统来看,前者包括行政(狭义)、立法、司法机构,称为政府(广义)组织;后者包括事业单位、社区管理型组织、社会团体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称为非政府公共组织。二者统称为“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的特性有:公共性、社会性、合法性、服务性、非营利性、民众参与性、公开性。

公共组织的和功能:服务功能、经济功能、政策与法律功能、社会保障功能。P23

2、分述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和功能。P33

广义政府组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政府组织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政府组织从事公共管理的手段是行政权力;政府组织有权支配和运用公共资源;政府组织提供的产品是公共物品;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非政府组织简称NGO,它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由民间自愿组织起来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具有非营利性、政治性的社会组织。一般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非学派性,实行自主管理,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3、简述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缺点P29

集权制指行政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把持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分权制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集权制优点:

(1)政令统一,便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2)因为权力集中,行政首长反应灵活,决策及时,效率较高;

(3)具有协调配合的全局观念;

(4)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集体观念,能增强团体凝聚力,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集权制的缺陷:

(1)组织结构比较僵化,下级缺少必要的自主权,因此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能发挥下级的聪明才智,造成消极情绪,使组织缺乏活力和创造性;

(2)产生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并造成决策失误,易出现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浪费时间和资源;

(3)层级过多造成信息传递迟缓,对外部环境反应较慢,不利于处理突发事件;

(4)集权制易于走向高度集权的家长制。

分权制优点:

(1)独立自主,可以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进行决策和管理;

(2)分层授权,分级管理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反应灵活,不需要层层请示汇报,信息传递较快,对外部环境反应也较快,宜于快速处理突发事件,效率较高;

(4)职能分工明确,有利于专业化管理。

分权制缺点:

(1)造成权力分散,不易形成统一意志和进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2)不易于集中资源,统筹全面发展;

(3)过度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形成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

4、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P32

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

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

5、简述政府组织的几种类型。P33

立法机关:指一切有权制定、修改、解释、补充或废止法律的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广义的立法机关其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某些社会组织,如政党等,还包括在国家机关之上的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君主。狭义的立法机关仅指依法行使立法权,制定、认可、修改、解释、补充或废止法律的国家代议机关。

行政机关: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通过强制和非强制手段对国家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国防等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

司法机关:是行使国家司法权的机关。狭义上讲,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等司法权力,是代表国家专门行使司法权的机关。广义上讲,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外,负责对大量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的公安机关、国家案例机关等机关也属于司法机关或具有司法机关的性质。

6、简述非政府组织的几种类型。P35

社会团体:指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社会中介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介于政府和社会之间,起到服务、协调、监督、公证等作用的各类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指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力量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面向人民群众从事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教育文化卫生领域服务的小型组织。

事业单位:在我国,事业单位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存在,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7、如何认识非正式组织的功能。P37

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霍桑实验。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巴纳德。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的人际关系。

非正式组织功能有两种:正功能和负功能。

正功能主要表现为:

(1)可以调节、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

(2)可以加强组织内部沟通,使成员更加快捷、迅速地了解组织各种措施的意图;

(3)可以有助于成员内部凝聚力的增强,发挥统一成员、安定组织的作用;

(4)可以使组织成员遵从团体的文化价值规范,进而增进团结,使组织保持和谐一致;

(5)有助于对组织成员的控制,进而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

(6)可以给组织成员以社会满足感;

(7)改善组织气候,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负功能表现为:

(1)抵制正式组织的变革;

(2)可能与正式组织的任务相冲突;

(3)传播谣言;

既然非正式组织在任何正式组织中都存在,那么,对这种现象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正功能,尽量降低其负功能。

第三章公共事务

1、公共事务含义:指那些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要求,关系期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其特征是公益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和阶级性。P40

2、公共事务有哪些区别于私人事务的独特功能?

公共服务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市场规制功能;宏观调控功能。P42

3、公共经济事务主要包含哪些重要的内容?

(1)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监管;(2)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P43

4、公共事业主要包含哪些重要内容?

公共事业主要包括文化事业、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卫生事业。P46

5、社会安全事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社会治安与社会保障。P51

6、公共资源管理事略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事务;公共物质资源管理事务。P48

第四章公共政策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特征?P54;P56

公共政策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

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由特定的主体即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2)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3)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

(4)是一种行为或行为规范。

2、公共政策的功能是什么?P56

(1)作为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

(2)作为公共管理的手段;

(3)作为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3、公共政策的类型有哪些?P57

(1)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2)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

4、简述公共政策过程?P58

(1)政策的制定:政策问题的认定;公共政策议程;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合法化;

(2)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付诸实践、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将政策理想变为政策现实的过程,包括组织和物质准备、政策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以及指挥、沟通、协调等功能环节的一系列活动。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有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因素及政策以外的因素;

(3)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果作出判断,确定某项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并弄清该政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为什么导致失败等的一种政策活动,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4)政策监控:是为达到政策方案的预期目标,避免政策失误,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阶段进行监控,以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包括监督、控制和调整等功能活动环节。政策监控的作用在于保证政策的合法化、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促使政策终结。

(5)政策终结:即在政策实施并加以认真评估之后,发现该政策的使命已经完成,成为

多余的、不必要的或不起作用的,采用措施予以结束的过程或行为。政策终结的特征有强制性、更替性、灵活性。

5、政策评估的意义是什么? P61

(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

(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4)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第五章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

1、简述公共伦理的含义、内容和特征。P64

公共管理是用以规范公共管理主体行为、以保证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益事业目标的准则体系,称为公共伦理。

公共伦理的基本内容:公共伦理观、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公共伦理的规范和范畴、公共行为的伦理选择、公共伦理的道德修养及养成机制、公共伦理的制度建设等。

公共伦理的基本特征:非强制性、广泛渗透性、义务本位性、灵活性。

2、简述公共伦理建设的意义(公共伦理的基本功能)。P67

(1)公共伦理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2)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深化行政改革的内在要求;

(3)建立服务型政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公共伦理观;

(4)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措施。

3、简述公共责任制度的类型。P71

公共责任制度的基本类型:

(1)无限责任制;

(2)无责任制;

(3)有限责任制。

我国责任制度的内容:

(1)宪政责任制;(2)政党责任制;(3)有限目标管理责任制;(4)公仆责任制。

4、简述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的本质及其作用。P73

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是指公共管理者在从事公共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其本质是:

(1)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是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其作用是:

(1)一般作用:对公共管理过程中特定道德秩序有维护作用;对以法律规范为主的其他社会规范作用有补充作用;对社会有教育和示范作用;对文化的传承和开创有促进作用。此外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和进一步巩固,并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对公共管理人员的作用:对公共管理人员行为的导向作用;对公共管理人员行为的规范作用;对公共管理人员行为的调整作用。

5、简述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P74

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依法执行公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做人民满意的公共管理者。

其内容有:

(1)作为一个执行政治任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公共管理者必须有政治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清正廉洁,艰苦朴素;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忠诚老实,实事求是。

(2)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公共管理者必须有工作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即遵纪守法,依法管理;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刻苦学习,精通业务;谦虚谨慎,文明礼貌。

第六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1、公共部门战略的含义是什么?P76

公共部门战略是公共部门在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考察和审视的基础上,对组织的目的、长远发展目标、政策策略、实施步骤进行的谋划和安排,是对组织在社会中的位置进行的定位。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点有哪些?P77

(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前瞻性的面向未来的管理;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

(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功能有哪些?P78

(1)公共部门管理的战略导向,关系到公共组织的兴衰存亡;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对现代社会公共管理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对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

4、简述战略规划及其内容。P79

战略规划是组织高层管理者在分析和解读组织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组织战略的努力与过程。其目的在于识别环境对组织的挑战,指导组织对此作出反应,以适应环境和获取更大、更长远的发展。

其内容有:战略范围;资源部署;战略说明;最佳协调作用;

5、简要说明一下战略规划的步骤。P80

按照布莱森战略规划模式,战略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启动制定战略规划过程并取得一致意见;

(2)确认组织的权限与使命;

(3)分析组织的内外环境;

(5)提出组织面临的战略问题;

(6)制定与选择战略方案。

6、简述控制战略实施的过程与方式。P84

从战略管理整体来看,控制战略实施的过程,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灵敏有效的反馈控制机制。控制战略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控制系统,确定控制关键因素和控制标准;

(2)监测战略实施环境和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找出原因;

(3)研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证战略方针实施和目标实现。

第七章公共管理绩效评估

1、简述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含义与特征。P86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就是对广义的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公共企业等特定的社会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获得的公共产出进行评审界定。

特征:

(1)内容方面的特征: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

(2)要素方面的特征: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3)程序方面的特征: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功能是什么?P87

(1)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2)有利于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

(3)有利于监督公共部门的行为,改善公共部门的形象。

3、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有哪些?P89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要体现公平公正、系统全面、连续稳定、可靠客观、操作简便、适用宽广的原则。

4、简述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的步骤。P90

(1)明确目标。绩效目标是对评估对象的期望结果,对公共管理绩效的衡量就是以既定的目标为准来衡量其结果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

(2)设计结构。指标体系的结构就是构成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维度和边界。

(3)拟定指标。根据指标体系结构,评估指标的设计可以具体化为基本指标的设定和修正指标的确定。

(4)设定权重。具体而言,对评估指标体系中各项定量指标,应根据指标各项因素进行排序,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其权值,所以一切有关排序的处理,也可当做权值的处理方法。

5、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P92

(1)评估机构的设立:组建评估管理机构;设立专家咨询机构;选聘评估中介机构。

(2)评估主体的选择:综合评估组织;直管领导;公众或行政相对人;自我评估主体;特定评估主体。

(3)具体的评估操作:明确评估目的,确定评估时机;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具体方案;设计评估调查内容,下达评估通知书;收集基础资料,确定评估计分标准;评估工作小组的评议;评估结果的形成,撰写评估报告;评估结果的分析和运用。

6、简述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方法。P95

(1)收集资料的方法。利用官方的记录;培训观测者的方法;工作标准方法;公众/顾客意见调查。

(2)平衡计分卡方法;

(3)中国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主要操作方法:“绩”与“效”相结合的方法;“人”与“事”相结合的方法;“内”与“外”相结合的方法。

第八章公共管理改革

1、简述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和基本内容。P97

公共管理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基本内容:

(1)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

(2)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

(3)公共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

2、简述公共部门改革的意义。P98

(1)促使公共管理更富有创新、开拓精神;

(2)促使公共管理更为经济,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3)促使公共部门更有绩效,提高公共管理效能;

(4)促使公共管理提高效率;

(5)促使公共管理系统更具有适应性;

(6)促使公共部门更为负责。

3、简述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P100

(1)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改革;

(2)以小型化与分权为目标的改革;

(3)以追求卓越为目标的改革;

(4)以公共服务取向为目标的改革。

4、简述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特点。P101

(1)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探索建立“企业型政府”;

(2)广泛推行合同制,实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

(3)分散公共管理职能,实施分权改革;

(4)推动公共管理信息化改革,逐步推行电子政务。

5、简述我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P103

(1)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并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体制改革仍将是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重点。改革包括国家的宏观经济体制和政府对公共经济管理的体制。国家的宏观经济体制包括对国家基本经济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对宏观经济规范和监管等;政府以公共经济管理包括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对公共财政和政府内部经济事务的管理。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看,其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从政府内部管理看,政府应进一步深化行政机构改革,大力精简机构,减少政府行政开支,节约行政成本;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建立一个开明、廉洁、高效的政府。

(3)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高效的事业管理体制。

(4)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社会管理体制中,关键是培养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机制。为此要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规范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要加强公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努力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制度和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公民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治作用。

6、简述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P105

(1)公共管理法制化。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公共管理必须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公共管理民主化。法制化必须与民主化同时进行,坚持公共管理的公开性,增加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各方面对公共机构的直接监督,扩大公众参与。

(3)公共管理责任化。法治政府同时也是责任政府,推行责任制就是对每个机构和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划分。真正做到职到人、责任到人、权力到人。

(4)公共管理服务化在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生产中,政府应由“大政府”现“小政府”转变,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5)公共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产生影响巨大,公共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在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化,即大力推行电子政务。

(6)公共管理高效化。现代化社会节奏加快、注重效率,公共管理要有更多的活力、更多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专业知识部分:行政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

1、行政管理的定义和功能是什么?P123

行政管理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行政管理的功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沟通、监督、决策、激励、预算、报告等。

2、行政管理的原则有哪些?P125法制原则;服务原则;效率原则;责任原则。

3、试论述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P126

西方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两个标志性事件预示了些研究开端:一是1887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二是1926年罗纳德·怀特撰写的美国第一本教科书《公共行政原理》。

(1)古典理论,也称程序学派和制度学派。其出发点和目标是“效率和经济”,注重行政程序、组织结构和行政原理的研究,着重规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这些管理功能。重要代表人物有:一是被称为程序学派创始人的法国人享利·法约尔。1916年出版《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首先他指出管理是企业的职能之一,并继而指出管理的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次提出了著名的管理14项原则,强调了集体精神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再次还提出了著名的“法约尔跳板”。此外,他还认为,组织的效率取决于组织的一些内在要素,要注意对员工的培训。

第二位代表人物是马克斯·韦伯,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官僚制的特征,并分析了它在西欧工业社会中的作用。官僚组织是一种以管理为目标的社会组织特定形式。他的官僚制理论是和他的权威理论联系一起的,在他看来,以理性权威为特征的官僚组织表现了与工业社会相吻合的组织特征。

第三位代表人物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他通过强调研究时间和动作以获得人与机器的最高效能,开创了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在一切企业和机构中的工人们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也就是这些工人们对待其工作责任、其同事和雇主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管理方面的厂长、雇主、董事会对其同事、工人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古立克和厄威克在《行政学散认》中归纳了大典学派提出的基本原理:通过管理来协调的组织结构是合理和有效管理的关键,人应当恰如其分地适应结构;组织应当根据服务的目标、任用的程序、处理的人事、进行工作的地方这四个标准来建设;命令统一或由一个上司指挥是到头重要的,多头指挥会产生混乱和冲突;权责相符,通过层级授予下级,高层管理应限于提出标准和检查执行情况;较小的控制幅度;系统的计划是组织必须具备的一个功能。

(2)行为理论。其经历了一个从“人际关系”到人类行为科学的发展过程。早期的行政研究注重组织结构、组织程序以及行政管理原理的研究,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忽略了对于“团体人”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哈佛大学梅奥主导了霍桑实验,用“社会人”的概念取代了“经济人”的概念,同时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引入管理学,认为在任何

正式组织中都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要重视其作用;其后,40年代,心理学家马斯络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说”,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大类,按先后次序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0世纪60年代,麦格雷戈提出了分别建立在对人性不同假设基础上的X理论和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一种有关人的激励的理论,他把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分成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此外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豪斯的目标——途径理论等也是有影响的激励理论。

(3)决策理论。西蒙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开创了对决策的研究。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理性是有限的,因而主张“满意”来取代理性决策模式追求的最佳。

另一有影响的决策理论是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其认为政策的制定是以往政策的小小修正而已,政策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埃佐尼的综视(也称混合扫描)模式是一种将理性模式与渐进模式结合起来的模式,其把决定区分为根本性决定和非根本性决定,渐进方法适用于非根本性决定,而在涉及根本性决定时,理性性决策模式则更适用。这两种方法一起使用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4)系统理论。切斯特·巴纳德是第一个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的理论家,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并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他是非正式组织概念的提出者,也是均衡理论的提出者,他认为组织通过向个人提供刺激,以使个人作出回报,从而使组织和个人之间维持一种均衡,组织的管理在于维持这样一种均衡。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系统理论又引发出两大理论,一是里格斯的生态理论,他认为行政生态要探讨的是各国的具体国情如何影响并塑造该国的行政,反过来,公共行政又是如何影响该社会的的发展的。二是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对反有管理者都适用的一般理论,管理都是因时、因人、因条件而发生变化的。在此较有影响的是卡斯特的用权变观点对组织的分析及菲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式。

(5)新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的政府进行了一场以新公共管理为旗号的公共行政改革,其表明了政府的市场、企业式的管理趋向,并以达到一些目标:提高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效率,缩小政府规模,减少政府开支,提高服务质量,即以企业精神履行公共部门。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改革蓝图的著作《改革政府》中,勾勒出了一种新的政府形象。

4、新公共管理实践的特征是什么?P130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体现出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重大的差异,如更注重管理绩效和管理效率,更注重市场的力量,更注重管理的弹性而不是僵化,更注重公共部

门运行于其中的相关的政治环境,更注重私营部门管理方式在公共部门的应用等等。如将政府的某些功能通过市场的测试而承包出去;把公众视为公共管理机构的客户,向客户作出承诺,明确服务标准;在资源使用中强调节省,以削减直接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以较少的代价做较多的事情;在公共部门引入更多的竞争,包括任期合同、公开的投标程序,并使竞争成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标准的关键。总之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表现了政府的市场、企业式的管理改革趋向,是一种以企业精神改造公共部门的运动。

5、我国行政管理必须处理好哪些问题?P131

(1 )政府定位问题;

(2)政府官员问题;

(3)制度建设和创新问题;

(4)依法行政问题;

(5)观念更新问题。

6、简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P132

研究范围:人们把行政管理定义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一活动的规律。因此其研究范围就是构成这一活动因素:人、结构和过程。这里的人指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人员,即政府公务员;结构是指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形式;过程表现为行政管理活动的动态层面,它通常是由行政管理的功能构成。

研究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职能

1、试述行政职能的特点及其意义。P135

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

特点:执行性、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

意义:(1)研究行政职能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2)研究行政职能对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3)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生要意义;(4)研究行政职能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2、行政职能由哪几部门构成?试阐述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P137

(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政治职能,主要包括统治职能、民主职能、军事保卫与对外交往职能;经济职能,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承担的职责范围及应发挥的功能作用,这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文化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

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社会职能,包括社会服务与社会控制职能、社会安全职能、环境保护职能。

(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3、试述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P139

(1)行政职能转变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行政职能转变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3)行政职能转变是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行政职能转变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4、试述行政职能转变的具体内容。P141

(1)职能重点的转变。

(2)职能方式的转变: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结合起来;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3)职能关系的转变: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理顺政企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第三章行政领导

1、简述行政领导的要素。P146行政领导活动的要素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

2、行政领导者失败的原因有哪些?P149

行政领导失败的原因:

(1)体制的失败;

(2)能力的失败;

(3)性格的失败;

(4)人生的失败;

行政领导的独特性:等级性、权威性、综合性、服务性。

3、如何正确处理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的关系?P153

(1)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集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于一身;

(2)注意协调同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注意使他们的作用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完成;

(3)改善正式领导,消除潜伏在等级体制中的对抗性因素;

(4)在必要情况下,对那些妨碍正式组织目标实现的非正式领导者加以取代,从而促成整个非正式组织的瓦解。

4、简述行政授权艺术的类型与原则。P156

类型:刚性授权;柔性授权;惰性授权;模糊授权。

原则:

(1)因事择人,视能授权;

(2)明确权责,适度授权;

(3)授权留责,监督控制;

(4)防止反向授权。

5、如何认识行政首长负责制与集体领导的关系?P159

(1)集体领导不能代替首长负责制。集体领导并不意味着行政决策掌握在集体手中,不意味着决定的作出改由集体以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进行,不能借口集体领导而剥夺行政首长应该享有的权力。反过来,行政首长也不能借口集体领导而推卸责任。

(2)首长负责制是一种组织领导制度,而领导集体的分工负责只是一种运作方式。在实行首长负责制的行政系统中,对整个行政机关的工作结果承担最终责任的只能是行政首长。行政首长握有权力,就要承担责任,这符合权责相称的原则。领导集体的个人负责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工领域的工作负责,二是对行政首长负责。

6、简述行政首长的领导类型。P160

(1)独断型的领导行为模式。其优点在于领导者行事效率较高,缺点是缺乏上下的感情交流,下级“满意程度”较低,下级通常是被动地服从命令和指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易发挥。

(2)放任型的领导行为模式,是一种弹性或自由度较大的领导方式,领导者重感情交往,关心下级的需要,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某些要求,同下级维持着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往往导致实际上的无人领导,工作经常处于混乱和无秩序状态,工作效率低。

(3)民主型的领导行为模式,是居于以上两者之间的一促领导行为模式,也称为参与型的领导行为模式。这种领导方式既注重正式组织结构的作用、规章制度的作用,又不完全大权独揽,在某种程度上又设法使下级参与一些决策,善于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下属的作用。对决策的执行采取分权的方式进行,对下属工作的检查监督主要依靠有一定自主权的部门来进行。

第四章行政决策

1、简述行政决策的含义与主要特点。P163

行政决策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特点:

(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

(2)行政决策的内容是行政事务;

(3)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2、简述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P169

(1)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行政决策具有优化行政管理目标、节约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益的重要功能;

(3)行政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社会以及各项事业的兴衰。

3、分析赫伯特·A.西蒙的“管理就是决策”的理论命题。P170

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现代管理学一般把管理的主要职能概括为三项: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而决策则贯穿于各项职能之中。确定目标、抉择方案、制定计划属于决策的内容;设置机构、配备干部、分配权限同样需要决策;对工作的检查、监督、控制也需要决策。因此,正如赫伯特·A.西蒙所说,管理就是决策。整个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没有决策,也就无管理可言。

4、简述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主要任务。P173

行政决策枢纽系统也称为行政决策中心,是指领导、组织整个决策活动和最终从事抉择方案的领导核心。

其主要任务有:

(1)组织领导整个决策过程;

(2)确定决策目标;

(3)选择决策方案;

(4)监督决策的执行。

5、简述行政决策过程是一个理性分析与党派相结合的过程。P183

渐进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他认为,决策过程并非理性决策理论所说的是一个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的过程,而是一个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相结合的错综复杂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一方面,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前进的过程。人们的决策活动是在边行动、边探索的过程中进行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是在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案之后才去行动的,相反,人们在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时便开始行动,通过“走一步,看一步”逐渐明确行动的目标并形成或完善行动的方案。另一方面,决策过程是一个利益冲突和价值分配的政治过程。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利益集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又是相互冲突,因此,决策过程也就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围绕着利益的争夺而相互冲突和斗争的政治过程,政府的决策实际上是对社会价值的一种权威性分配。

6、简述行政决策过程是一个利益冲突和价值分配的政治过程。

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利益集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又是相互冲突,因此,决策过程也就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围绕着利益的争夺而相互冲突和斗争的政治过程,政府的决策实际上是对社会价值的一种权威性分配。如果一个利益集团在社会中乃至在决策过程中占有更多的优势,那么它在这种价值分配中则占有更多的份额;反之,则占有更少的份额。因此,决策的形成往往不是某个决策者个人意志的结果,而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人又把这种强调利益集团在决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理论称为团体决策模型。

7、简述行政决策过程应该是理性决策与渐进决策的结合。P184

出于对人类决策活动规律性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论概括的考虑,阿·埃特奥尼提出了混合扫描的理论模型。他认为决策过程应该是理性决策过程与渐进决策过程的结合,或者说,在决策过程中既要运用理性决策方法,也要运用渐进决策方法。

理性决策方法与渐进决策方法虽然都有其不足之处,钽也都有其合理之处。问题不在于这两种决策方法是否有用,而在于什么情况下使用它们。在某种情况下,运用理性决策方法是适用的,在另一种情况下,运用渐进决策方法比较适用,此外,在渐进决策过程中,具体到这一过程的某个环节、某个方面的决策,也可能需要运用理性决策方法。而且在相当部分决策中,都不是单纯的理性决策方法和单纯的渐进决策方法所能解决问题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作出决策。

8、简述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和民主化。P18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方面进行了有成效的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决策思想和方法,但不可否认,在理论上还缺乏对决策程序及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就目前我国政府决策的实践而言,在决策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要完善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建议从以下几信方面着手: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第五章行政沟通

1、行政沟通的特点与功能是什么?P193

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组织中,单位与单位之间、工作人员之间,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用语言、方案、图片、动作等形式交换有关问题的内心感受、观念、意见、事实与信息,以期获得相互了解并产生一致行为的过程。简言之,行政沟通应时开展行政工作所需要的信息传递和了解的过程。

沟通的四大特征:

(1)互动性,沟通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

(2)媒介性,沟通必须借助一定媒介来完成;

(3)期待性,沟通是一种期待行为,总希望获得对方的某种反应;

(4)目的性,沟通是一种有结果的行为。

行政沟通的组织功能:收集功能;维持功能;革新功能;监控功能;协调功能。

2、行政沟通的理论基础有哪些?P194

民主参与理论;决策制定理论;动能组织理论;人格尊重理论。

3、各种行政沟通方式的差异与优缺点各有哪些?P197

(1)文字沟通的优点:在沟通发生之前,可以斟酌所要使用的文句,以求得最佳效果;可以防止转述时的遗漏和曲解;可以长期保存,以备日后查考;法律责任明确;见诸文字使人有慎重之感。

文字沟通的缺点:沟通的接受者因教育的水准差异,接受的信息不一,会有不同的沟通效果;文字的意义不一,对于不同行业的人,同样的文字具有不同的意义;以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的意图,往往不能尽言;文字沟通往往不如口头沟通亲切。

(2)口头沟通的优点:使对方感到亲切、富有人情味;可以当面获知对方的反应;可以用手势、语调或面部表情来增加沟通的效果;可以使文盲或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获知沟通的内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讲导论 1.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 Who?——谁来管理? 公共管理者——人(公务员、公共事业举办者、公共事业工作人员等) 政务性管理人员:上级考核选派,民主选举的决策型高级管理人员 业务性管理人员:通过考试招聘等途径任用的执行型专业管理人员 公共管理者——机构 政府机构 非政府公共机构(事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公共事业组织、企业化的公益性组织) What?——管什么? 从管理领域来看,要管经济、管社会、管政治 从具体公共事务内容来看,要管理10个方面的公共事务:国家发展战略、公共政策与决策、法律和行政程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公职人员、公共财政(公共预算、政府采购等)、国土和其他公共资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公共项目、公共信息、各项公共事业、政府绩效 从与私人部门的比较来看,要根据公共管理的要求和特点管理公共部门自身: (1)不同的结构——权利责任的清楚与模糊:公共机构组织效率的管理 (2)不同的激励——客户和资金:公共激励机制的管理 (3)不同的背景——长期连续性与届内任期短期性:决策体制管理

(4)不同的目的:利润与大众福祉:公共部门的公共性管理 Why?——为什么管? 市场失灵:看不见的手看不见了路 政府失灵:看得见的手只看自己的手指 外生性失灵——不完全信息决策 内生性失灵——非公共利益行为 体制性失灵——投票悖论、组织间关系、时滞 传媒和舆论失灵:非正式组织行为、无政府主义行为、奴隶思想 How?——怎样管? 角色与知识的运用,三个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两类知识,新问题 2.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的作用 作为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案例教学法中,知识是双向流动的,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不仅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真理和智慧,教师也能获得教学经验,开拓教学视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以及联系案例运用理论的能力 3.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 政治权威——经济权威 多元制衡——自主性 公共利益——私人利益 法的支配——意志支配 政府——市场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历年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包括公共基础部分和专业知识部分。公共基础部分满分30分,每位考生必答;专业知识部分含行政管理学、社会保障学、教育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学五部分,各部分满分均为70分,考生可根据自己拟申请硕士学位的专业选择其中一部分作答,多选者只按前选部分计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和考号填写在本页方框内。 3.必答题部分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凡做在试卷或答题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其它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代表答案的字母上划线,如[A][B][C][D]。 5.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部分 (共30分,每位考生必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一般认为城市街道的路灯属于公共物品,其理由之一是()。 A.消费的排他性 B.消费的非排他性 C.生产的公共性 D.生产的非公共性 【答案】B 【解析】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性:①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该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②非排他性,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2.某地一农民在自己的承包山地发现了一种贵金属矿产资源,其产权属于()。 A.农民个人所有 B.村集体所有 C.乡镇所有 D.国家所有 【答案】D 【解析】公共物质资源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由国家或者公共机构拥有的土地、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其他一切属于非私人所有的物质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除农民集体所有的之外,其余则归国家所有,而地下埋藏的所有矿物资源则都归国家所有,属于物质性的公共资源。 3.在我国,政府举办了许多事业单位,如学校、公益性科研机构,这类事业单位属于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 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 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

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 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

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系统学(第二版)》2017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公共管理学 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振明等,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版。 1.组织的含义。 P28: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部门化和专业化) P38: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是指一个组织成员之间受教育和培训的差异程度,专业方向和技能、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3.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P38: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是指组织结构中纵向垂直管理的层级数及层级之间的差异程度,这就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单位或部门的数量。 4.完整制。 P45: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完整制下的组织实行分工协作,以取得协同一致的效果。优

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5.公共组织的变革要实现的目标。 P56:一是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即公共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在提高适应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公共组织及其人员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的更新,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使公共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或更好地完成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 6.组织变革的环节。 P:57:一是对违纪的感知,即组织成员意识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二是对变革方向的确定,即通过分析环境变化,确定组织变革的目标及方案。三是变革,即变革方案的实施,对变革所影响到的成员进行沟通,推行新的组织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四是监督调整,即根据变革进程调整相关措施,并将变革成果固定下来,实现新行为模式的“在化”。 7.全球治理的概念。 P66:全球治理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其特点主要包括:①治理主体是世界围的公共行动者。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

电大公共管理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管理, 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的阶段: ( 1) 限制政府干预( 2) 主张政府干预( 3) 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 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 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 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 公共政策失效 ( 2)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 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 ”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 1) 非政府性( 2) 公益性( 3) 正规性( 4) 专门性( 5) 志愿性 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公共性( 2) 利益选择性( 3) 目标指向性( 4) 权威约束性 ( 5) 功能多极性( 6) 动态稳定性 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 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 ( 1) 执政党( 2) 立法机关( 3) 行政机关( 4) 利益集团( 5) 大众传媒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 1) 公正原则( 2) 受益原则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详解(五)【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详解(五)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部分 (共30分,每位考生必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组织所实施的公共管理的种种活动,无论是指导、协调、约束还是强制,都是为实现公共利益和履行公民赋予的使命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这体现的是公共管理的()。 A.公共性 B.非营利性 C.服务性 D.合作共执行 【答案】C 【解析】公共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特性就在于它的公共性、管理本质的服务性和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具体分析如下:①公共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利益取向的公共性;二是其公共参与性。②服务性。一切管理活动都是服务。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组织所实施的公共管理的种种活动,无论是指导、协调、约束还是强制,都是为实现公共利益的和履行公民赋予的使命创造条件、提供服务。③合作共治性。公共管理所强调的治理理念鲜明地提出,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必须通过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来进行治理。

2.各种公共部门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水平与生活秩序,增进国民福利而生产或供应社会福利性产品与服务的管理活动,体现的是公共部门的()。 A.社会功能 B.经济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A 【解析】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主要具有经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的功能:①经济功能,即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②政治功能,即一国政府对内维持社会秩序,对外维护国家安全的功能。③社会功能,各种公共部门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水平与生活秩序,增进国民福利而生产或供应社会福利性产品与服务的管理活动。 3.与委员会制相比,首长制的缺点在于()。 A.权力集中 B.行动迅速 C.统一领导 D.智慧有限 【答案】D 【解析】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首长制的缺点是:①由于行政首长的知识、智慧的有限性,决定了行政首长个人决策有可能失误,甚至会造成巨大的损失;②由于行政首长独揽大权,缺乏民主和参与,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同等学力申硕全国统考公共管理试卷

2008年同等学力申硕全国统考公共管理试卷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1-3-18 9:40:55 公共管理试卷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部分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部分 Ⅰ.公共行政学 Ⅱ.社会保障学 Ⅲ.教育管理学 Ⅳ.卫生事业管理学 Ⅴ.土地资源管理学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包括公共基础部分和专业知识部分。公共基础部分满分30分,每 位考生必答;专业知识部分含公共行政学、社会保障学、教育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学五部分,各部分满分70分,考生可根据自己拟申请硕士学位的专业选择其中一部分作答,多选者只按前选部分计分。 2. 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准考证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 必答题部分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一律用2B 铅笔填涂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凡做在试卷或 答题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其它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 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答案所代表的字母上划线,如[A] [B] [C] [D] 。 5. 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 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公共管理试卷第 1 页共7 页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部分(共30分,每位考生必答)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律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无效,每小题 1 分,共10分) 1.古立克提出了理论。 A.POSDCORB B.PDCA C.XYABC D.PARTBSC 2.宪政主义与管理主义是公共行政选择的两种不同价值,宪政主义强调。 A.绩效B.效率C.正义D.市场 3.静态层行政组织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等。 A.运行机制B.行政授权C.权责划分D.心理互动 4.在我国直辖市中,街道办事处属于。 A.办事机构B.职能机构C.辅助机构D.派出机构 5.行政领导活动实质上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之间的互动。 A.主观认识B.客观环境C.人际关系D.个体行为 6.与首长制相比,委员会制的缺陷表现为。 A.事权不一B.大权独揽C.监督不力D.经验限制 7.将决策制定过程看作是根据过去经验,不断调适而达成一致的决策模式是。 A.有限决策论B.行为主义决策论C.渐进决策论D.团队决策论 8.以在岗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等因素条件进行的公务员分类管理 体系是。 A.品位分类B.官秩分类C.职务分类D.职位分类

公共管理学(复习整理)

公共管理学 P8—9: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或学科,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研究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研究方向是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一文所确定的,其相对独立的学术框架建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1926年怀特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1927年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原理》这两本教科书的出版为标志。在1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换,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 P10—11:波兹曼在《两种公共管理概念》一文中说: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生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同的公共管理途径:一种是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简称为“P-途径”;另一种是来自于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简称为“B-途径”。 P11:普雷斯曼和韦尔达夫斯基所发起的政策执行研究把焦点集中在政府的项目而不是如传统行政学那样集中在机构上。 P14:凯特尔综合了20世纪80年代公共管理学的代表性著作,将公共管理途径的特征归纳为:①拒斥公共行政学和执行研究;②一种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③以顶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为焦点;④通过案例研究来发展知识;⑤为管理研究取得与决策研究相同的立足点而奋斗。 P24:美国学者戴维·H·罗森布鲁姆在《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一书中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管理途径(包括传统的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 公共管理学更多的以经济学为基础,因此,经济学途径已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P29:在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中,出现行政权力扩张的趋势,形成了“行政国家”。P67: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包括三个方面:微观环境、中介环境和宏观环境。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组织(圣才出品)

第五章卫生组织 考点一:卫生组织及其历史沿革(见表5-1)★★★ 表5-1卫生组织及其历史沿革 【例·论述题】试述我国卫生事业组织体系的构成。[2014年真题] 答:卫生组织不仅指卫生部门所属的各级卫生组织系统,还包括工业卫生组织系统、其他部门(机关、企事业、学校等)卫生组织系统、军队卫生组织系统。我国卫生事业组织体系的构成具体如下: (1)卫生部门组织系统,包括从中央到省、市、自治区、行署、县的所有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应的医疗、预防、科研、教育等机构。这是我国卫生组织的主体。 (2)工业卫生组织系统,包括各工业部的卫生行政组织及各级厂矿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单位。他们担负着我国工矿职工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及大量医疗保健工作,以及职工家属及社会人群的医疗保健工作。

(3)其他部门(机关、企事业学校等)卫生组织系统,包括大量基层单位大小不等的卫生行政人员和医疗保健机构。他们承担了大量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4)军队卫生组织系统,包括军队各级卫生行政领导机构及卫生业务组织。它具有独立完善的组织体系,除保证军队医疗卫生工作外,对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是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 (5)其他卫生部门,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和国家中医管理局。他们是从不同角度直接领导和从事某项卫生工作的部门,有单独的组织体系,与上述四个卫生组织系统均有着密切关系。 从卫生组织外部环境看,各工业部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均直接或间接对卫生事业起着促进、制约或阻碍作用。如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但往往带来很多“三废”污染问题,直接危害着职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教育部门在培养医药卫生人才方面及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计划、财政部门在卫生资源分配上更是起着关键的作用。 考点二:我国卫生组织的分类(见表5-2)★★ 表5-2我国卫生组织的分类

(完整版)公共管理同等学力申硕复习提纲(基础通用部分)

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并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的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和公共利益。 2、公共管理的特征:(1)公共性(2)服务型(3)合作共治性。 3、公共管理的功能:(1)经济功能(2)政治功能(3)社会功能。 4、公共管理准则:(1)以人为本(2)公共利益至上(3)公众参与 第二章公共组织 1、公共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 2、公共组织的特性:(1)公共性(2)社会性(3)合法性(4)服务性 (5)非营利性(6)民众参与性(7)公开性 3、公共组织的功能:(1)服务功能(2)经济功能(3)政策与法律功能 (4)社会保障功能 4、公共组织的类型:(1)集权制与分权制(2)完整制与分离制 (3)首长制与委员会制(4)层级制与职能制 5、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他们把持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只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自主权很少。 优点:(1)政令统一;(2)效率较高;(3)具有协调配合的全局观念;(4)增强团体凝聚力缺点:(1)组织缺乏活力和创造性;(2)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3)不利于处理突发事件;(4)容易走向专制或独裁 6、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立进行决策或管理。 优点:(1)独立自主(2)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反应灵活(4)有利于专业化

管理 缺点:(1)权力分散,政出多门(2)不易于集中资源(3)容易形成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 7、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1)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2)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3)关系:一般来说,二者成反比;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他们之间的关系由许多因素决定。 8、政府组织:(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 9、非政府公共组织:(1)非政府组织(2)社会团体(3)社会中介组织(4)民办非企业单位(5)事业单位 10、非政府组织(N G O):民间自愿组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具有非营利性、非政治性的社会组织。 11、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的人际关系。 12、非正式组织的特征:(1)顺乎自然(2)内聚性(3)社会距离感消失 (4)不稳定性(5)领袖人物作用较大 13、非正式组织的功能:正功能:(1)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2)加强内部沟通;(3)增强凝聚力;(4)使组织保持一致;(5)有助于对组织成员的控制;(6)给组织成员社会满足感;(7)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负功能:(1)抵制变革;(2)任务冲突;(3)传播谣言; 第三章公共事务 1、公共事务:是指那些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要求,关系其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 2、公共事务的性质:(1)公益性;(2)非营利性;(3)规模性;(4)阶级性 3、公共事务的功能:(1)公共服务;(2)社会管理 ;(3)市场规制;(4)宏观调控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精心整理).doc

复习题 1、 西方为者对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主要在(D )方面存在差界。 A. 悖理主体 B.管理客体 C.悖理方法 D.研究途径 2、 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有哪两种学术途径。 (A ) B. 政策途径和政治途径 D.法律途径和政治途径 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D ) B. 个人与集体的相对性 D.国家职能的演变 原有行政管理的政治统治职能已经难于包容全部的国 B. 管理权与所冇权 D.行政与政治 5、 新公共管理主义的主要特点是(C ) A. 外部取向 B.内部取向 C. 关注行政过程 D.关注LI 常管理 6、 行政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在(A )提出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A. 政治和行政二分法 B.科学悖理 C. 政策科学 D.行为科学 7、 政治和行政二分的观点强调行政悖理的(A ) A.利益性 B.公平性 C.效率性 D.政策性 8、 ( C )将政治和行政重新融合,标志着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向现代公共管理理论 A.政策途径和管理途径 C.管理途径和法律途径 3、 与传统社会的公私概念不同, A.不同群体的集合状态及规模 C.个人与集体的占冇状态 4、 从19批纪末20世纪初开始, 家职能,出现了( D )的分离。 A.主权与治权 C.立法与执法

转变。

9、提供何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如何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等问题,都取决于(D )过程。 A.市场竟争 B.政策决策 C.计划安排 D.公共选择 10、与公共管理研究的B-途径不同,P—途径强调(B )。 A.管理的相似性 B.绩效和项目 C.战略规划 D.组织机构 11、依据公共组织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大小分类,可将公共组织分为(C ) A.疏远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服务型纽织 B.疏远型纽织、功利型纽织和道徳型纽织 C.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D.功利烈组织、道德烈组织和服务型组织 12、功利型组织是以(D )为基础的组织。 A.激励的作用 B.劝导和感召 C.强制性权力 D.实在性奖励和非实在性奖励 13、非营利组织与“公企业”或“公共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B ) A.是否以志愿提供公共利益为组织宗旨 B.是否以非营利为纽织宗旨 C.是否以志愿投入资金为组织宗旨 D.是否以志愿消费公共产品为组织宗旨 14、公共组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法制原则,即要求公共组织的(D )要依法配置,其活动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 A.主体、客体、权力 B.职能、机构、人员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汇总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汇总

相对于传统行政管理而言,现代公共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从控制导向转向公共治理。 2、以公民本位取代政府本位。 3、由内部封闭走向外部开放。 4、从追求效率转变为强调责任。 从“公共性”的本质内涵出发,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传统社会学中公私概念只是反映了不同人群的集合状态或规模大小,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在其中的相对性和相应的占有形态和活动内容。作为现代管理的本质属性,“公共性”与国家及其职能的发展演变相联系,分权制衡和专业化分工已经奠定了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基础。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2、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 3、多元制衡与意志自主。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与实证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1、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公民需求多样化,适宜由非政府公共组织来参与社会治理 2、现代公共事务日以专业化和复杂化,促使政府部门需借助非

政府公共组织来完成复杂的管理任务3、人们对政府职能在认识上的转变,促成了公共管理主题的多元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相对独立性、志愿公益性、非营利分配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 1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2消除各种外部效应3防止滥用垄断优势4客服信息不充分5保障收入分配公平6纠正不合理的偏好7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中国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调整思路: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政府组织效率2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政府体制改革3消除政府寻租和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公共权力(不同于私人权力)的本质特征:公共性、相对性、支配性、权威性、垄断性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公共权力制约机制建设 公共权力的授权必然伴随着公共责任的确定,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应该统一。如果公共权力偏离公共责任,就会产生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异化就是公共权力背离了公共利益目的,公共管理主题运用公共权力谋取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整理

二、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A.公共政策途径 B.企业管理途径(p25) 2.公共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公共服务包括通过公共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而提供的: 【1】基础公共服务 【2】经济公共服务 【3】公共安全服务 【4】社会公共服务(p6) 3.公共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1】将私人企业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但要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2】注重运用市场机制,但并不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3】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与政府管理并不是等值概念。 【5】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原因有哪些? a.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公民需求多样化的需要 b.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c.人们对政府职能认识转变的促成。 2.现代国家政府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总统制政府【2】内阁制政府【3】委员会制政府 3.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有哪些? A.满足多元化的公共需求 B.满足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 C.提高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 D.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E.促进公共道德建设简 1、市场机制的缺陷 【1】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 【2】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3】市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4】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 【5】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 二、简答题 1.公共安全管理的特征是什么? 【1】主体的多样性 【2】处置的时效性 【3】过程的阶段性 【4】手段的强制性 【5】技术的专业性 2.简述公共危机管理的四个阶段 【1】灾害减除【2】防灾准备【3】灾害应急【4】灾后恢复 二、简答题 1.公共服务与民生的关系有哪些?(P186-P187) 1.民生是公共服务的根本目的与内容 2.公共服务是保障和发展民生的途径和载体 3.民生与公共服务统一于公共管理主体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有哪些?

同等学力公共管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的含义与功能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二、公共管理的特性 1.公共性 2.服务性 3.合作共治性 三、公共管理的功能 1.经济功能 2.政治功能 3.社会功能 第二节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公共行政时期(19世纪末一20世纪80年代) 1.公共行政时期(1887-1960) 2.新公共行政时期(1960—1980) 二、新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第三节公共管理准则 一、以人为本的准则 二、公共利益至上的准则 三、公众参与的准则 第二章公共组织 第一节公共组织的含义和功能 一、公共组织的含义 1.组织的定义及其要素 2.公共组织的含义和范畴 二、公共组织的特性 1.公共性 2.社会性 3.合法性 4.服务性 5.非营利性 6.民众参与性 7.公开性 三、公共组织的功能 1.服务功能

2.经济功能 3.政策与法律功能 4.社会保障功能 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类型和结构 一、公共组织的类型 1.集权制与分权制 2.完整制与分离制 3.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4.层级制与职能制 二、公共组织结构 1.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结构 2.公共组织结构的分部结构 3.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第三节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 一、政府组织 1.政府组织的定义 2.行政机关 3.立法机关 4.司法机关 二、非政府公共组织 1.非政府组织的含义 2.社会团体 3.社会中介组织 4.民办非企业单位 5.事业单位 第四节非正式组织 一、非正式组织的含义 二、非正式组织的特征与类型 1.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2.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三、非正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1.非正式组织的结构 2.非正式组织的功能 第三章公共事务第一节公共事务的含义与功能

公共管理学-黎明版

公共管理学 第一部分:简答 1、组织理论发展脉络 答:第一阶段: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泰罗(Frederick W.Taylor)的职能组织理论 法约尔(Henri Fayol)的组织过程理论 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组织设计理论 韦伯(Max Weber)的组织结构理论 主要观点: ①、忽视人的主动性研究组织的内部结构、制度规章和设计原则被称为是“图纸设计”,“组织信条”具有静态性 ②、内部取向,忽视组织环境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梅奥(E. Mayo)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组织行为动力理论 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组织激励理论 主要观点: ①、关注组织成员的需求,注意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②、关注组织内部的群体及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③、关注组织目标与成员目标的协调 ④、关注组织管理的伦理性 ⑤、具有一定动态性 第三阶段:科学决策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的组织平衡理论 西蒙(Herbert A.Simon)的组织决策理论 主要观点: ①、组织活动包括两部分:决策和作业。而决策又比作业更为基本,因为决策先于作业。传统理论,缺陷就在于忽视决策(或者仅把决策视为高层的行为),专注于作业。 ②、在组织中,各个层次皆有决策。组织运行的实质是通过向其成员提供决定前提来影响成员的决策,使成员都把实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四阶段: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本尼斯(Warren Bennis)的组织发展理论 费德勒(Fred E.Fiedler)的组织权变控制理论 卡斯特(F.E.Kast)和罗森茨维克(J.E.Rosenzweig)的系统与权变控制理论 主要观点: 关注环境与组织的互动“内适应”与“外适应”结合。 第五阶段:管理文化时期的组织理论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txt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_____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公共管理是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 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基本理由。 3. 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 为、和具体政策。 4. 政策评估会受到的不确定性、政策效果的多样性、的阻滞性、政策问题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 5. 在西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四种基本制度, 即、集体谈判制度和弱势群体保护制度。 6. 公共财政管理是政府对、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预算会计、政府审计等内容。 7. 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即、、信息管理者、信息使用者。

8. 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表现于行政监督 权、、审计、等职能的发挥。 9.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家对论证的基础之上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始建于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2. 政府失效理论对人的本质和行业的假设是()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由人 D.复杂人 3.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4.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形式。

同等学力申硕2008公共管理真题

绝密★启用前 200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公共管理试卷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部分 第二部分 专业知识部分 Ⅰ.公共行政学 Ⅱ.社会保障学 Ⅲ.教育管理学 Ⅳ.卫生事业管理学 Ⅴ.土地资源管理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包括公共基础部分和专业知识部分。公共基础部分满分30分,每 位考生必答;专业知识部分含公共行政学、社会保障学、教育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学五部分,各部分满分70分,考生可根据自己拟申请硕士学位的专业选择其中一部分作答,多选者只按前选部分计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准考证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必答题部分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凡做在试卷或 答题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其它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答案所代表的字母上划线,如[A] [B] [C] [D] 。 5.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 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公共管理试卷第 1 页共 7 页

公共管理试卷 第 2 页 共 7 页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部分 (共30分,每位考生必答)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律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无效,每小题1 分,共10分) 1.古立克提出了 理论。 A .POSDCOR B B .PDCA C .XYABC D .PARTBSC 2.宪政主义与管理主义是公共行政选择的两种不同价值,宪政主义强调 。 A .绩效 B .效率 C .正义 D .市场 3.静态层行政组织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机构设置、 和人员配置等。 A .运行机制 B .行政授权 C .权责划分 D .心理互动 4.在我国直辖市中,街道办事处属于 。 A .办事机构 B .职能机构 C .辅助机构 D .派出机构 5.行政领导活动实质上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 之间的互动。 A .主观认识 B .客观环境 C .人际关系 D .个体行为 6.与首长制相比,委员会制的缺陷表现为 。 A .事权不一 B .大权独揽 C .监督不力 D .经验限制 7.将决策制定过程看作是根据过去经验,不断调适而达成一致的决策模式是 。 A .有限决策论 B .行为主义决策论 C .渐进决策论 D .团队决策论 8.以在岗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等因素条件进行的公务员分类管理 体系是 。 A .品位分类 B .官秩分类 C .职务分类 D .职位分类 9.根据行政立法权的取得方式,行政立法可分为职权立法和 。 A .执行立法 B .创制立法 C .法规立法 D .授权立法 10.狭义上的行政监督主体是 。 A .司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立法机关 D .社会团体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行政沟通的组织功能及其理论基础。 2.简述组织冲突的含义及其类型。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的重要意义: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一是有助于把握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适当平衡,二是有助于推动政治体制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进程,三是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四是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2、西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趋势:1)研究领域的加深与拓宽2)研究重点的转移3)新策略、新方法的不断引进4)在争论中不断发展. 3、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2)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4、公共管理环境的特征:1)范围广泛。2)内容复杂。3)作用各异。4)动态发展。 5、公共管理环境的理论依据: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开放式系统理论。3)偶然性理论 6. 公共管理环境要素分析:公共管理环境的主要内容包括:科技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人口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同学们在分析中外公共管理的实践时,要注意观察公共管理环境要素的影响作用。 7.公共管理环境与公共管理之间的关系 公共管理环境与公共管理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公共管理环境对公共部门的职能起决定和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公共部门职能对公共管理环境的反作用。 8.简述现阶段我国的公共管理环境:国际方面,目前我国正处在政界政治的多极化时代,和平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对话是解决各种争端的主要途径,对抗越来越不得人心。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显著,各国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谁也离不开谁;国内环境方面,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从事公共管理必须立足于这一基本国情,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公共问题。 9.市场失灵的特征1)内因性。2)相对性。3)变异性。 10.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一是公共产品的提供,二是市场经济的垄断,三是市场经济的外部性,四是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五是市场条件下收入的不平等。 11.简述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基本职能:一是提供经济运行的基础框架,二是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三是协调和解决团体冲突,四是维护竞争,五是保护自然资源,六是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七是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12.简述转换政府角色的主要途径: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二是要明确政府权能的边界;三是要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订;四是要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理念,重朔政府形象,要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将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健全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 13. 政府失灵的类型:(1)政府运行的成本过高。(2)公共政策的失效。(3)政府的内部性问题。(4)政府组织的低效率。(5)寻租。 14. 非政府公共部门兴起的原因:(1)历史渊源。(2)法律基础。(3)“失灵”的问题。(4)社会多元化 15. 非政府公共部门与政府的关系:一般而言,非政府公共部门与政府的关系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对立的、互不信任的关系;二是非政府公共部门自行其是,不与政府发生关系;三是非政府公共部门对政府有依赖关系;四是非政府公共部门与政府为合作伙伴关系。实际上,前两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是少见的,后两者关系则构成了二者之间关系的主要内容。 16.非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优势(1)创新能力强。(2)弥补“公正的遗憾”。(3)风险承受能力强。(4)便于社会沟通。(5)适应性和灵活性强。 17.非政府公共部门的运营体系(1)使命确定与战略规划管理(2)组织与决策管理(3)行销管理(4)经费管理(5)人力资源管理(6)营运的绩效评估 18.我国非政府公共部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存在问题:独立性不够;资源不足;人才不足;法制不健全(2)对策建议:理顺非政府公共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筹资环境;加快现有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加快有关非政府公共部门的法律、法规建设

公共管理学知识重点整理

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 (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着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1.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 公共事务 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3. 领域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B途径)。 P途径的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有如下特征: 第一,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 第二,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 第三,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B途径的公共管理主张师法企业,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是: 第一,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 第二,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 第三,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形成一种学术思潮。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是这一理论的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