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固溶体合金结晶的特点

12.固溶体合金结晶的特点

12.固溶体合金结晶的特点
12.固溶体合金结晶的特点

和纯金属不同,固溶体合金的结晶有其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异分结晶,固溶体合金的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A 异分结晶

异分结晶和同分结晶:

固溶休合金结品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的成分不同,这种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称为异分结晶,或称选择结晶。而纯金属结晶时,所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的化学成分完全一样,所以称之为同分结晶。

分配系数:

既然固溶体的结晶属于异分结晶,那么在结晶时的溶质原子必然要在液相和固相之间重新分配,这种溶质原子的重新分配程度通常用分配系数表示。

平衡分配系数:

● 平衡分配系数0K 定义为: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的溶质浓度之比值,即

L

C C k α=0;式中,αC 和L C 为固相和液相的平衡浓度,假定液相线和固相线为直线,则0K 为常数,如图3-16所示。

● 当液相线和固相线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时,则10

则10>K ,如图3-16b 所示。

● 显然,当10

0>K 时,0K 值越大,则液枏线和固相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也越大。

● 0K 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溶质组元重新分配的强弱程度。

()B 固溶体合金的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固溶体合金的结晶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在此温度范围内的每一温度下,只能结晶出一定数量的固相。随着温度的降低,固相的数量增加,同时固相的成分和液相的成分分别沿固相线和液相线而连续地改变,直至固相线的成分与原合金的成分相同时,才结晶完毕。

这就意味着固溶体合金在结晶时始终进行溶质和溶剂原子的扩散过程

其中不但包括液相和固相内部原子的扩散,且包括固相与液相通过界面进行的原子互扩散

这就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得以保证平衡结晶过程的进行

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第二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第一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原子规则排列的集合体 非晶体——原子无规则堆积的集合体 晶体特征: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 2、晶格与晶胞 晶格:把晶体中原子看成几何点,用假象的直线连接后得到的三维格架晶胞:晶格中能全面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最小几何单元 3、晶面与晶向晶格常数:晶胞的棱边长度 晶面:晶格中各方位的原子面 晶向:任意两个原子连线所指的方向 第二节纯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 α-Fe [100] E=135000N/mm2 [111] E=290000 N/mm2 实际测定 E=210000 N/mm2 一、多晶体结构 单晶体:各部分位向完全一致的晶体(各向异性)多晶体:许多位向不同的单晶体的聚合体(各向同性)晶粒:多晶体中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晶界:晶粒之间的界面 二、晶体缺陷 1、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 点缺陷→导致晶格畸变→强度↑,硬度↑ 空位和间隙原子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是原子扩散主 要方式之一。温度↑,空位↑ 2、线缺陷——位错 位错——整排原子有规律错排位错密度ρ=L / V (cm-2)

增加或减小,可以提高强度 3、面缺陷——晶界、亚晶界晶界处:晶格畸变→强度高 原子能量高→熔点低,易腐蚀,原子扩散快 晶粒细→晶界面积大→强度高 亚晶界:晶粒内小位向差(1-2°)的晶块(亚晶粒亚结构)边界 第三节合金的晶体结构合金的基本概念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的基本物质。 相:结构相同,成分相近,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部分 单相合金:固态下由一个固相组成的合金 多相合金:固态下由两个以上固相组成的合金 组织:相的聚合体。 ( 单相组织,多相组织,) 二、合金的相结构 合金相结构——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 1、固溶体 固溶体:一种元素的原子溶入另一种元素中形成的合金相。溶剂——保持原晶体结构的元素溶质——失去原晶体结构的元素 有限固溶体:溶解度有一定限度——有限互溶 无限固溶体:溶解度无一定限度——无限互溶(晶体结构相同原子直径相近)固溶体分类: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处于溶剂晶格的间隙中 固溶强化——溶质溶入固溶体,导致晶格畸变,引起强度和硬度升高 (仍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2、金属化合物 特征: ?有金属性质 ?晶体结构不同于任何组元 ?成分可用分子式表示Fe3C 性能:硬,脆,熔点高 弥散强化(第二相强化): 当金属化合物以细小颗粒均布于固溶体上, 可使合金的强度↑↑,硬度↑↑,耐磨性↑↑ 调整合金性能的途径: ?改善固溶体溶解度 ?改变化合物形状、数量、大小、分布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 答案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一)填空题 1 合金的定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中的组元是指 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 3.固溶体的定义是 在固态条件下,一种组元“组分”溶解了其它组元而形成的单相晶态固体 4.Cr 、V 在γ-Fe 中将形成 置换 固溶体。C 、N 则形成 间隙 固溶体。 5.和间隙原子相比,置换原子的固溶强化效果要 差 些。 6.当固溶体合金结晶后出现枝晶偏析时,先结晶出的树枝主轴含有较多的高熔点组元。 7.共晶反应的特征是 由一定成分的恶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一定的两个固相 ,其反应式为 L →a+β 8.匀晶反应的特征是 ,其反应式为 9.共析反应的特征是 ,其反应式为 10.合金固溶体按溶质原子溶入方式可以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按原子溶入量可以分为 有限固溶体 和 无限固溶体 11.合金的相结构有 固溶体 和 金属化合物 两种,前者具有较高的 塑性变形 性能,适合于做 基体 相;后者有较高的 高硬度 性能,适合于做 增强 相 12.看图4—1,请写出反应式和相区: ABC 包晶反应 B A C L γα?+ ;DEF 共晶反应 F D C L βγ+? ;GHI 共析反应 I G H βαγ+? ; ① L +α ;② γα+ ;③βα+ ;④ βγ+ ;⑤ L +γ ;⑥ β+L ; 13.相的定义是 ,组织的定义是 14.间隙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的晶格类型 相同,而间隙相的晶体结构与 溶剂组元晶体结构 不同。 15.根据图4—2填出: 水平线反应式 E C D βαγ+? ;有限固溶体 βα、 、 无限固溶体 γ 。 液相线 ,固相线 , 固溶线 CF 、 EG

工程材料习题集参考答案(第四章)

习题集部分参考答案 4合金的结构与相图 思考题 1.何谓合金?合金中基本的相结构有哪些? 答: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基本的相结构有固溶体、金属化合物两类。 2.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有何区别? 答:相组成物是指组成合金中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能均匀一致的部分。 组织组成物是指显微组织中具有某种形貌特征的独立部分。 两者的区别在于相组成物是不涉及金相形态的。 3.固溶体合金和共晶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有什么特点? 答:固溶体晶体结构与组成它的溶剂相同,但由于溶质原子的溶入,造成了晶格畸变,阻碍了晶体滑移,结果使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且大多固溶体还保持着良好的塑性。而共晶合金组织为二相混合物时,合金的性能与成分呈直线关系。当共晶组织十分细密时,硬度和强度会偏离直线关系而出现峰值。共晶合金熔点低,流动性好,易形成集中缩孔,不易形成分散缩孔,铸造性能较好。 4.合金的结晶必须满足哪几个条件? 答:合金的结晶需要满足结构、能量和化学成分三个条件(或者叫三个起伏)。 5.纯金属结晶与合金结晶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点:形成晶核、晶核长大;能量和结构条件。 不同点:合金结晶还需要“化学成分条件”;从结晶的自由度看,纯金属结晶是一个恒温过程,而合金的结晶常常在某个温度范围内进行。 6.固溶体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影响固溶体的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按溶质原子在固溶体(溶剂)晶格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按固溶度可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置换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分布特点可分为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影响固溶体的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很多,目前比较公认的有①原子尺寸因素;②晶体结构因素;③电负性因素;④电子浓度因素。 7、试述固溶强化、加工硬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原理,并说明三者的区别。 答:固溶强化是由于溶质原子的溶入,造成了晶格畸变,阻碍了晶体滑移,结果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增加。 加工硬化是金属在冷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出现位错的缠结,位错密度增加,造成材料的强度、硬度增加的现象。 弥散硬化是当超细第二相(强化相)大量均匀分布在材料基体中,造成位错运动受阻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

第二章作业 2-1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有什么特点 V、Mg、Zn 各属何种结构答:常见晶体结构有 3 种:⑴体心立方:-Fe、Cr、V ⑵面心立方:-Fe、Al、Cu、Ni ⑶密排六方:Mg、Zn -Fe、-Fe、Al、Cu、Ni、Cr、 2---7 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第三章作业3-2 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铸造条件下,所得铸件晶粒的大小;⑴金属模浇注与砂模浇注;⑵高温浇注与低温浇注;⑶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⑷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⑸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答:晶粒大小:⑴金属模浇注的晶粒小⑵低温浇注的晶粒小⑶铸成薄壁件的晶粒小⑷采用振动的晶粒小⑸厚大铸件表面部分的晶粒小第四章作业 4-4 在常温下为什么细晶粒金属强度高,且塑性、韧性也好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予以解释。答:晶粒细小而均匀,不仅常温下强度较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较好,即强韧性好。原因是:(1)强度高:Hall-Petch 公式。晶界越多,越难滑移。(2)塑性好:晶粒越多,变形均匀而分散,减少应力集中。(3)韧性好:晶粒越细,晶界越曲折,裂纹越不易传播。 4-6 生产中加工长的精密细杠(或轴)时,常在半精加工后,将将丝杠吊挂起来并用木锤沿全长轻击几遍在吊挂 7~15 天,然后再精加工。试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及其原因答:这叫时效处理一般是在工件热处理之后进行原因用木锤轻击是为了尽快消除工件内部应力减少成品形变应力吊起来,是细长工件的一种存放形式吊个7 天,让工件释放应力的时间,轴越粗放的时间越长。 4-8 钨在1000℃变形加工,锡在室温下变形加工,请说明它们是热加工还是冷加工(钨熔点是3410℃,锡熔点是232℃)答:W、Sn 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分别为: TR(W) =(~×(3410+273)-273 =(1200~1568)(℃)>1000℃ TR(Sn) =(~×(232+273)-273 =(-71~-20)(℃) <25℃ 所以 W 在1000℃时为冷加工,Sn 在室温下为热加工 4-9 用下列三种方法制造齿轮,哪一种比较理想为什么(1)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2)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3)由圆棒锻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答:齿轮的材料、加工与加工工艺有一定的原则,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而定,总的原则是满足使用要求;加工便当;性价比最佳。对齿轮而言,要看是干什么用的齿轮,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使用频率不高,强度也没什么要求的,方法 1、2 都可以,用方法 3 反倒是画蛇添足了。对于精密传动齿轮和高速运转齿轮及对强度和可靠性要求高的齿轮,方法 3 就是合理的。经过锻造的齿坯,金属内部晶粒更加细化,内应力均匀,材料的杂质更少,相对材料的强度也有所提高,经过锻造的毛坯加工的齿轮精度稳定,强度更好。 4-10 用一冷拔钢丝绳吊装一大型工件入炉,并随工件一起加热到1000℃,保温后再次吊装工件时钢丝绳发生断裂,试分析原因答:由于冷拔钢丝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挤压作用产生了加工硬化使钢丝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那么再吊重物时才有足够的强度,当将钢丝绳和工件放置在1000℃炉内进行加热和保温后,等于对钢丝绳进行了回复和再结晶处理,所以使钢丝绳的性能大大下降,所以再吊重物时发生断裂。 4-11 在室温下对铅板进行弯折,越弯越硬,而稍隔一段时间再行弯折,铅板又像最初一样柔软这是什么原因答:铅板在室温下的加工属于热加工,加工硬化的同时伴随回复和再结晶过程。越弯越硬是由于位错大量增加而引起的加工硬化造成,而过一段时间又会变软是因为室温对于铅已经是再结晶温度以上,所以伴随着回复和再结晶过程,等轴的没有变形晶粒取代了变形晶粒,硬度和塑性又恢复到了未变形之前。第五章作业 5-3 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异同答:一次渗碳体:由液相中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从 A 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从 F 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经共晶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莱氏体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经共析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珠光体中的渗

最新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 答案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一)填空题 1 合金的定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中的组元是指 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 3.固溶体的定义是 在固态条件下,一种组元“组分”溶解了其它组元而形成的单相晶态固体 4.Cr 、V 在γ-Fe 中将形成 置换 固溶体。C 、N 则形成 间隙 固溶体。 5.和间隙原子相比,置换原子的固溶强化效果要 差 些。 6.当固溶体合金结晶后出现枝晶偏析时,先结晶出的树枝主轴含有较多的高熔点组元。 7.共晶反应的特征是 由一定成分的恶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一定的两个固相 ,其反应式为 L →a+β 8.匀晶反应的特征是 ,其反应式为 9.共析反应的特征是 ,其反应式为 10.合金固溶体按溶质原子溶入方式可以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按原子溶入量可以分为 有限固溶体 和 无限固溶体 11.合金的相结构有 固溶体 和 金属化合物 两种,前者具有较高的 塑性变形 性能,适合于做 基体 相;后者有较高的 高硬度 性能,适合于做 增强 相 12.看图4—1,请写出反应式和相区: ABC 包晶反应 B A C L γα?+ ;DEF 共晶反应 F D C L βγ+? ;GHI 共析反应 I G H βαγ+? ; ① L +α ;② γα+ ;③βα+ ;④ βγ+ ;⑤ L +γ ;⑥ β+L ; 13.相的定义是 ,组织的定义是 14.间隙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的晶格类型 相同,而间隙相的晶体结构与 溶剂组元晶体结构 不同。 15.根据图4—2填出: 水平线反应式 E C D βαγ+? ;有限固溶体 βα、 、 无限固溶体 γ 。 液相线 ,固相线 , 固溶线 CF 、 EG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1. f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b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hcp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 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 2. Al 的点阵常数为0.4049nm ,其结构原子体积是 ,每个晶胞中八面体间隙数为 ,四面体间隙数为 。 3. 纯铁冷却时在912ε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 结构转变为 结构,配位数 ,致密度降低 ,晶体体积 ,原子半径发生 。 4.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211晶面和]211[晶向,指出﹤110﹥中位于(111)平 面上的方向。在hcp 晶胞的(0001)面上标出)(0121晶面和]0121[晶向。 5. 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 6 在铅的(100)平面上,1mm 2有多少原子?已知铅为fcc 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R=0.175×10-6mm 。 第二章 合金相结构 一、 填空 1) 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强度 ,塑性 ,导电性 ,形成间隙固溶体时,固溶体的点阵常数 。 2) 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 ; (2) ;(3) ;(4) 和环境因素。 3) 置换式固溶体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 和 。 4) 按照溶质原子进入溶剂点阵的位置区分,固溶体可分为 和 。 5) 无序固溶体转变为有序固溶体时,合金性能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强度和硬度 ,塑性 ,导电性 。 6)间隙固溶体是 ,间隙化合物是 。 二、 问答 1、 分析氢,氮,碳,硼在?-Fe 和?-Fe 中形成固溶体的类型,进入点阵中的位置和固溶度大小。已知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下:氢:0.046nm ,氮:0.071nm ,碳:0.077nm ,硼:0.091nm ,?-Fe :0.124nm ,?-Fe :0.126nm 。 2、简述形成有序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纯金属的凝固 1. 填空 1. 在液态纯金属中进行均质形核时,需要 起伏和 起伏。 2 液态金属均质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包括两部分,其中 自由能

第九讲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第九讲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第四节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一、主要内容: 相图分析 固溶体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固溶体的不平衡结晶过程 区域偏析和区域提纯 成分过冷及其对晶体成长形状和铸锭组织的影响 二、要点: 匀晶相图的合金类型,匀晶相图的结构特点,固溶体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浓度起伏的概念进一步说明异分结晶,平衡分配系数的概念,结晶过程中液固界面前沿浓度的变化,不平衡结晶过程合金固相中的成分变化及对相图的影响,枝晶偏析与晶内偏析,区域偏析与区域提纯,成分过冷的条件及影响因素,成分过冷对晶体形状的影响 三、方法说明: 讲清楚平衡结晶,浓度起伏,异分结晶,说明平衡结晶成分的变化,利用图形及公式推导说明区域偏析及成分过冷,进一步说明晶内偏析,说明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状的影响及固溶体合金易生成树枝晶原因 授课内容: 第四节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一、相图分析 液相线,固相线。 液相区,固相区,液固两相区。 二、固溶体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异分结晶:固溶体合金结晶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成分不同,这种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完全不同的结晶称为异分结晶,或称选择结晶。 平衡分配系数k0: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相中的溶质浓度之比值。 K0=Cα/CL Cα和CL为固相和液相的平衡浓度。 固溶体合金的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举例说明: 1.如图:有一固溶体合金,成分为C0平衡结晶。已知:平衡分配系数为k0<1(常数),液相线斜率为m ,结晶开始的温度为T0 问: 1)在T0时,液相的成分C L(T0)是多少?固相的成分是多少? 2)液相的成分CL(T)随温度如何变化?固相的成分Cα(T)随温度如何变化? 3)结晶结束时,液相的成分是多少?固相的成分是多少? 4)结晶结束时的温度是多少? 5)有一个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密度为1的固溶体合金棒,成分为C0 ,将其熔化,然后从一端开始平衡结晶到x处结晶停止。问:此时的固相成分 Cα是多少?液相的成分是多少?当固相增加Δx时,固相和液相的溶质如 何变化?结晶结束时的溶质分布怎样?

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一、章节:第二章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第一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第二节纯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第三节合金的晶体结构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晶胞、晶格、合金的基本概念,了解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四、教学重点: 晶胞、晶格、合金的基本概念,了解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 五、教学难点: 晶胞、晶格、合金的基本概念,了解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 六、使用教具: 挂图。 七、课后作业: P17:1、2、6。 八、课后小结:

第二章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第一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几何形状作有规则地重复排列,如金钢石、石墨及固态金属与合金。而非晶体内部的原子无规律地规律地堆积在一起,如沥青、玻璃、松香等。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各向异性的特征,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且各向同性。 2.晶体管格与晶胞 为便于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可将原子近似地看成一个点,并用假想的线条将各原子中心连接起来,便形成一个空间格子。 晶格——抽象的、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的规则排列方式的空间几何图形。结点——晶格中直线的交点。 晶胞——晶格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几何单元周期重复排列而成的,这种最基本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晶胞大小和形状可用晶胞的三条棱长a、b、c(单位,1A=108cm)和棱边夹角来描述,其中a、b、c称为晶格常数。 各种晶体由于其晶格类型和晶格常数不同,故呈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 二、常见的晶格类型 1.体心立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为一立方体,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各排列着一个原子,立方体的中心有一个原子。其晶格常数a=b=c。属于这种晶格类型的金属有α铁、铬、钨、钼、钒等。 2.面心立方晶格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也是一个立方体,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和六个面的中心各排列一个原子。属于这种晶格类型的金属有γ铁、铝、铜墙铁壁、镍、金、银等。 3.密排六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六方柱体,柱体的十二个顶角和上、下中心各排列着一个原子,在上、下面之间还有三个原子。属于这种晶格类型的金属有镁、锌、铍等、α-Ti。 晶格类型不同,原子排列的致密度也不同。体心立方晶格的致

7第七章合金与相图

第七章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一)填空题 1 合金的定义是 2.合金中的组元是指。 3.固溶体的定义是 4.Cr、V在γ-Fe中将形成固溶体。C、N则形成固溶体。 5.和间隙原子相比,置换原子的固溶强化效果要些。 6.当固溶体合金结晶后出现枝晶偏析时,先结晶出的树枝主轴含有较多的组元。 7.共晶反应的特征是,其反应式为 8.匀晶反应的特征是,其反应式为 9.共析反应的特征是,其反应式为 10.合金固溶体按溶质原子溶入方式可以分为,按原子溶入量可以分为和11.合金的相结构有和两种,前者具有较高的性能,适合于做相;后者有较高的性能,适合于做相 12.看图4—1,请写出反应式和相区: ABC ;DEF ;GHI ; ①;②;③;④;⑤;⑥; 13.相的定义是,组织的定义是 14.间隙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相同,而间隙相的晶体结构与不同。 15.根据图4—2填出: 水平线反应式;有限固溶体、无限固溶体。 液相线,固相线,固溶线、 16.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其性能较好;但要进行压力加工的合金常选用的合金。17.共晶组织的一般形态是。 18.固溶体合金,在铸造条件下,容易产生_______ 偏析,用__________ 方法处理可以消除。 19.AL-CuAL2共晶属于_ _ 型共晶,AL-Si共晶属于__型共晶,Pb-Sn共晶属于_ _型共晶。 20.固溶体合金凝固时有效分配系数ke的定义 是_ _。当凝固速率无限缓慢时,ke趋于_ _;当凝固速率很大时,则ke趋于__ 。 21.K0<1的固溶体合金非平衡凝固的过程中,K0越小,成分偏析越____ , 提纯效果越_____;而K0>1的固溶体合金非平衡凝固的过程中,K0越大,成分偏析越____ , 提纯效果越_____。 22.固溶体合金_____ 凝固时成分最均匀,液相完全混合时固溶体成分偏析(宏观偏析)最___ ,液相完全无混合时固溶体成分偏析最____ ,液相部分混合时固溶体成分偏析_________。 (二)判断题 1.共晶反应和共析反应的反应相和产物都是相同的。( ) 2.铸造合金常选用共晶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要进行塑性变形的合金常选用具有单相( ) 固溶体成分的合金。( ) 3.合金的强度与硬度不仅取决于相图类型,还与组织的细密程度有较密切的关。( ) 4.置换固溶体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间隙固溶体只可能是有限固溶体。( ) 5.合金中的固溶体一般说塑性较好,而金属化合物的硬度较高。( ) 6.共晶反应和共析反应都是在一定浓度和温度下进行的。( )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 答案

第三章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一)填空题 1 合金的定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中的组元是指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3.固溶体的定义是在固态条件下,一种组元“组分”溶解了其它组元而形成的单相晶态固体 4.Cr 、V 在γ-Fe 中将形成置换固溶体。C 、N 则形成间隙固溶体。 5.和间隙原子相比,置换原子的固溶强化效果要差些。 6.当固溶体合金结晶后出现枝晶偏析时,先结晶出的树枝主轴含有较多的高熔点组元。 7.共晶反应的特征是由一定成分的恶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一定的两个固相,其反应式为L →a+β 8.匀晶反应的特征是,其反应式为 9.共析反应的特征是,其反应式为 10.合金固溶体按溶质原子溶入方式可以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按原子溶入量可以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11.合金的相结构有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前者具有较高的塑性变形性能,适合于做基体相;后者有较高的高硬度性能,适合于做增强相 12.看图4—1,请写出反应式和相区: ABC 包晶反应B A C L γα?+;DEF 共晶反应F D C L βγ+?;GHI 共析反应I G H βαγ+?; ①L +α;②γα+;③βα+;④βγ+;⑤L +γ;⑥β+L ; 13.相的定义是,组织的定义是 14.间隙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的晶格类型相同,而间隙相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组元晶体结构不同。 15.根据图4—2填出: 水平线反应式E C D βαγ+?;有限固溶体βα、、无限固溶体γ。 液相线,固相线,固溶线CF 、EG

16.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其铸造性能较好;但要进行压力加工的合金常选用匀晶成分的合金。 17.共晶组织的一般形态是片状。 (二)判断题 1.共晶反应和共析反应的反应相和产物都是相同的。( N) 2.铸造合金常选用共晶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要进行塑性变形的合金常选用具有单相固溶体成分的合金。( Y) 3.合金的强度与硬度不仅取决于相图类型,还与组织的细密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 Y) 4.置换固溶体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间隙固溶体只可能是有限固溶体。( Y) 5.合金中的固溶体一般说塑性较好,而金属化合物的硬度较高。( Y ) 6.共晶反应和共析反应都是在一定浓度和温度下进行的。( Y) 7.共晶点成分的合金冷却到室温下为单相组织。( N) 8.初生晶和次生晶的晶体结构是相同的。( Y ) 9.根据相图,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各种合金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所处的状态及相的相对量,而且还能知道相的大小及其相互配置的情况。( Y ) 10.亚共晶合金的共晶转变温度与共晶合金的共晶转变温度相同。( Y ) 11.过共晶合金发生共晶转变的液相成分与共晶合金成分是一致的。( Y) (三)选择题 1.固溶体的晶体结构是A A.溶剂的晶型B.溶质的晶型 C 复杂晶型D.其他晶型 2 金属化合物的特点是C A.高塑性B.高韧性 C 高硬度D.高强度 3.当匀晶合金在较快的冷却条件下结晶时将产生D A.匀晶偏析 B 比重偏析C.枝晶偏析D.区域偏析 4.当二元合金进行共晶反应时,其相组成是C A.由单相组成 B 两相共存 C 三相共存D.四相组成 5.当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刚完成共晶反应后的组织组成物为C A. α+βB.(α+L) C.(α+β) D.L+α+β 6.具有匀晶型相图的单相固溶体合金B A.铸造性能好B.锻压性能好 C 热处理性能好D.切削性能好 7.二元合金中,共晶成分的合金A A.铸造性能好 B 锻造性能好 C 焊接性能好D.热处理性能好 8.共析反应是指B A.液相→固相Ⅰ+固相Ⅱ B 固相→固相Ⅰ+固相Ⅱ C.从一个固相内析出另一个固相 D 从一个液相中析出另一个固相 9.共晶反应是指A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标准答案考研专用

一、名词: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匀晶转变:从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结晶过程。 平衡结晶:合金在极缓慢冷却条件下进行结晶的过程。 成分起伏:液相中成分、大小和位置不断变化着的微小体积。 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枝晶偏析:固溶体树枝状晶体枝干和枝间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 共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一定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脱溶: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个固相的过程,也称之为二次结晶 包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 一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成分过冷:成分过冷:由液相成分变化而引起的过冷度。 二、简答: 1.固溶体合金结晶特点?答:异分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2.晶内偏析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o;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冷却速度。 3.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答:合金成分;液相内温度梯度;凝固速度。 三、书后习题 1、何谓相图?有何用途? 答: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相图的作用:由相图可以知道各种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存在哪些相、各个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2、什么是异分结晶?什么是分配系数? 答: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之比值。 3、何谓晶内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消除?答:晶内偏析: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形成过程: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使前后从液相中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不同,实 际生产中,液态合金冷却速度较大,在一定温度下扩散过程尚未进行完全时 温度就继续下降,使每个晶粒内部的化学成分布均匀,先结晶的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结晶的含低熔点组元较多,在晶粒内部存在着浓度差。 影响因素:1)分配系数k o:当k0 1时,k0值越小,则偏析越大;当k0 1 时,k0 越大,偏析也越大。2)溶质原子扩散能力,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大,则偏析程度较小;反之,则偏析程度较大。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晶内偏析程度越严重。 对金属性能的影响:使合金的机械性能下降,特别是使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14.固溶体合金的不平衡结晶 (1)

由上述固溶体的结晶过程可知,固溶体的结晶过程是和液相及固相内的原子扩散过程密切相关的 1. 只有在极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即在平衡结晶条件下,才能使每个温度下的扩散过程进 行完全,使液相或固相的整体处处均匀一致。 2.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液态合金浇入铸型之后,冷却速度较大,在一定温度下扩散过 程尚未进行完全时温度就继续下降,这样就使液相尤其是固相内保持着一定的浓度梯度,造成各相内成分的不均匀。 不平衡结晶: 这种偏离平衡结晶条件的结晶,称为不平衡结品 不平衡结晶的结果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假设极端情形: 在不平衡结晶时,设液体中存在着充分混合条件,即液相的成分可以借助扩散、对流或搅拌等作用完全均匀化,而固相内却来不及进行扩散。显然这是一种极端情况。 固溶体合金21T T 温度时的不平衡结晶: ● 由图3-20可知,成分为0C 的合全过冷至1T 温度开始结晶,首先析出成分为1α的固 相,液相的成分为1L ,当温度下降至2T 时,析出的固相成分为2α,它是依附在1α晶体的周围而生长的。 ● 此时整个已结晶的固相成分为1α和2α的平均成分2 α'。 ● 如果是平衡结晶的话,通过扩散,晶体内部由1α成分可以变化至2α,但是由于冷 却速度快,固相内来不及进行扩散,结果使晶体内外的成分很不均匀。 ● 在液相内,由于能充分进行混合,使整个液相的成分时时处处均匀一致,沿液相线 变化至2L 。

固溶体合金43,T T 温度时的不平衡结晶: ● 当温度继续下降至3T 时,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为3α,同样由于固相内无扩散,使整个 结晶固体的实际成分123α的平均值3 α',液相的成分沿液相线变至3L ● 此时,如果是平衡结晶的话,3T 温度已相当于结晶完毕的固相线温度,全部液体应 当在此温度下结晶完毕,已结晶的固相成分应为合金成分3α。但由于是不平衡结晶, 已结晶固相的平均成分不是3α,而是3 α',与合金的成分0C 不同,仍有一部分液体尚未结晶,一直要到4T 温度才能结晶完毕。 ● 此时固相的平均成分由3 α'变化到4α',与合金原始成分0C —致。 固相平均成分线和固相线: 若把每一温度下的固相平均成分连结起来,就得到图3-20虚线所示的固相平均成分线。但是应当指出,固相平均成分线与固相线的意义不同,固相线的位置与冷却速度无关,位置固定,固相平均成分线则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则偏离固相线的程度越大。当冷却速度极为缓慢吋,则与固相线重合。 图3.21为固溶体合金不平衡结晶时的组织变化示意图 晶内偏析: ● 由图3.21可见,固溶体合金不平衡结晶的结果,使前后从液相中结品出固相成分不 同, 再加上冷速较快,不能使成分扩散均匀,结果就使每个晶粒内部的化学成分很不均匀。 ● 先结晶的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结晶的含低熔点的组元较多,在晶粒内部存在着浓 度差别 ● 这种在一个晶粒内都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晶内偏析。 枝晶偏析: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考研专用

一、名词: 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匀晶转变:从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结晶过程。 平衡结晶:合金在极缓慢冷却条件下进行结晶的过程。 成分起伏:液相中成分、大小和位置不断变化着的微小体积。 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枝晶偏析:固溶体树枝状晶体枝干和枝间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 共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一定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脱溶: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个固相的过程,也称之为二次结晶。 包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一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成分过冷:成分过冷:由液相成分变化而引起的过冷度。 二、简答: 1. 固溶体合金结晶特点? 答:异分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围。 2. 晶偏析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冷却速度。 3. 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 答:合金成分;液相温度梯度;凝固速度。

三、书后习题 1、何谓相图?有何用途? 答: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相图的作用:由相图可以知道各种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存在哪些相、各个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2、什么是异分结晶?什么是分配系数? 答: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之比值。 3、何谓晶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消除? 答:晶偏析:一个晶粒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形成过程: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使前后从液相中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不同,实际生产中,液态合金冷却速度较大,在一定温度下扩散过程尚未进行完全时温度就继续下降,使每个晶粒部的化学成分布均匀,先结晶的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结晶的含低熔点组元较多,在晶粒部存在着浓度差。 影响因素:1)分配系数k0:当k0<1时,k0值越小,则偏析越大;当k0>1时,k0越大,偏析也越大。2)溶质原子扩散能力,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大,则偏析程度较小;反之,则偏析程度较大。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晶偏析程度越严重。 对金属性能的影响:使合金的机械性能下降,特别是使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参考答案(doc 14页)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 一、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空间点阵、晶格、晶胞、配位数、致密度、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组元、合金、相、固溶体、中间相、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 二、填空题 1、材料的键合方式有四类,分别是(),(),(),()。 2、金属原子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且与原子核引力(),因此这些电子极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变成()。 3、我们把原子在物质内部呈()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物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分别是(),(),()。 4、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分别为(),()和()。 5、体心立方晶格中,晶胞原子数为(),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面为(),晶胞中八面体间隙个数为(),四面体间隙个数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常见金属有()。 6、面心立方晶格中,晶胞原子数为(),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面为(),晶胞中八面体间隙个数为(),四面体间隙个数为(),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常见金属有()。 7、密排六方晶格中,晶胞原子数为(),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面为(),具有密排六方晶格的常见金属有()。 8、合金的相结构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和()。 9、固溶体按照溶质原子在晶格中所占的位置分为()和(),按照固溶度分为()和(),按照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相对分布分为()和()。 10、影响固溶体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

11、金属化合物(中间相)分为以下四类,分别是(),(),(),()。 12、金属化合物(中间相)的性能特点是:熔点()、硬度()、脆性(),因此在合金中不作为()相,而是少量存在起到第二相()作用。 13、CuZn、Cu5Zn8、Cu3Sn的电子浓度分别为(),(),()。 14、如果用M表示金属,用X表示非金属,间隙相的分子式可以写成如下四种形式,分别是(),(),(),()。 15、Fe3C的铁、碳原子比为(),碳的重量百分数为(),它是()的主要强化相。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

1 金属键与其它结合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金属的某些特性? 答:金属键是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由于电子的自由运动,金属键没有固定的方向,金属的延展性就是由于在金属被锻造的时候,只是引起了金属阳离子的重新排布,而由于自由电子可以在整块金属内自由流动,金属键并未被破坏。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使金属很容易吸收光子而发生跃迁,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波,因而金属往往有特定的金属光泽。 2 柯氏气团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材料行为有何影响?P13 金属内部存在的大量位错线,在位错线附近经常会吸附大量的异类溶质原子(大小不同吸附的位置有差别),形成所谓的“柯氏气团”。 气团的形成会导致位错运动阻力的增加,进而提高材料的强度。 3简述合金相的分类,固溶体与纯金属相比,有何结构、性能特点 合金相从结构上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化合物,陶瓷晶体相,玻璃相及分子相5类。 结构:虽然固溶体仍保持着溶剂的晶格类型,但若与纯组元相比,结构还是发生了变化,有的变化还相当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凡个方面:晶格畸变;偏聚与有序;有序固溶体 性能,固溶强化: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 强化效果: 1. 原子尺寸相差越大晶格畸变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综合起来看,固溶体比纯金属和化合物具有较为优越的综合机械性能,因此,各种金属材料总是以固溶体为其基体相。 4固溶体与纯金属的结晶有何不同? 和纯金属不同,固溶体合金的结晶有其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异分结晶,固溶体合金的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1)异分结晶异分结晶和同分结晶:固溶休合金结品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的 成分不同,这种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称为异分结晶,或称选择结晶。而纯金属结晶时,所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的化学成分完全一样,所以称之为同分结晶。(2)固溶体合金的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固溶体合金的结晶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此温度范围内的每一温度下,只能结晶出一定数量的固相。随着温度的降低,固相的数量增加,同时固相的成分和液相的成分分别沿固相线和液相线而连续地改变,直至固相线的成分与原合金的成分相同时,才结晶完毕。这就意味着固溶体合金在结晶时始终进行溶质和溶剂原子的扩散过程。固溶体合金凝固时依赖于异类原子的互相扩散 5试述含碳量对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碳含量对平衡组织的影响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在共析温度以下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组成。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渗碳体量增加,铁素体量减小,而且渗碳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也发生变化,所以,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室温下具有不同的组织和性能。其室温组织变化情况如下:F+P→P→P+Fe3CⅡ→P+Fe3CⅡ+Ld′→Ld′→Ld′+Fe3C 2.含碳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钢中铁素体为基体,渗碳体为强化相,而且主要以珠光体的形式出现,使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故钢中珠光体量愈多,其强度、硬度愈高,而塑性、韧性相应降低。但过共析钢中当渗碳体明显地以网状分布在晶界上,特别在白口铁中渗碳体成为基体或以板条状分布在莱氏体基体上,将使铁碳合金的塑性和韧性大大下降,以致合金的强度也随之降低,这就是高碳钢和白口铁脆性高的主要原因。 6指出Fe-Fe3C相图中适合锻造、铸造、冷塑变、热处理加工的成分范围,说明原因。 7渗碳为什么在奥氏体中而不在铁素体中进行? 虽然碳原子在α-Fe比γ-Fe中扩散系数大(1分),但钢的渗碳通常在奥氏体区进行,因为可以获得较大的渗层深度。因为:奥氏体的溶碳能力大,1148℃时最大值可达2.11%,远比铁素体(727℃,0.0218%)大。

金属学试题

金属学试题 姓名:班级类型: 1.画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晶格中原子最密的晶面和晶向,写出它们的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并求出其单位面积和单位长度上的原子数? 2.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晶体缺陷,它们对金属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3.什么是固溶体和化合物?它们的特性如何? 4.为什么固溶体合金结晶时成分间隔和温度间隔越大则流动性不好,分散缩孔大、偏析严重以及热裂倾向大? 5. 请解释下列现象:(1)电阻丝大多用固溶体合金制造;(2)大多数铸造合金都选用共晶成分或接近共晶成分;(3)若室温下存在固溶体+化合物两相,不易进行冷变形,往往把它加热至单相固溶体态进行热变形;(4)若要提高具有共晶成分的铸件的性能,往往增加浇注时的过冷度; 6.在铸造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控制晶粒大小? 7.试述结晶过程的一般规律,研究这些规律有何价值与实际意义? 8.对比纯金属与固溶体结晶过程的异同,分析固溶体结晶过程的特点。 9.试述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结构、组织与性能所发生的变化过程,分析发生变化的实质。 10.试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来阐述为什么晶粒越细的金属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 11.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金属的主要塑性变形方式是什么?温度、形变速度对其有何影响? 12.试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来阐述为什么晶粒越细的金属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 13.试述内应力的分类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4.试述固溶强化,加工强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原理,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15.如何区分热加工与冷加工?为什么锻件比铸件的性能好?热加工会造成哪些缺陷? 16.用一根冷拉钢丝绳吊装一大型工件入炉,并随工件一起加热至1 000℃,当出炉后再次吊装工件时,钢丝绳发生断裂,试分析其原因。 17.用低碳钢板冲压成型的零件,冲压后发现各部位的硬度不同?为什么? 如何解决? 18.试述影响再结晶过程的因素。如何确定纯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和实际再结晶退火温度? 19.在冷拔钢丝生产过程中,常常要穿插几次中间退火工序才能拉到最终所需的尺寸要求。如不中间退火,一直拉拔到最终尺寸,钢丝表面往往出现裂纹(发纹)甚至有中途拉断的现象发生。这是什么原因?试述中间退火的原理及其作用。 20. 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21 铸造合金均匀化退火前的冷塑性变形对均匀化过程有何影响?是加速还是减缓? 为什么 22. 请应用所学金属学原理对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某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铸锭的宏观组织是由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中心等轴晶区三个区组成。 2. 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数为 4 ,其配位数为12 。 3a, 配3.晶格常数为a的体心立方晶胞, 其原子数为 2 , 原子半径为4/ 位数为 8 ,致密度为 0.68 。 4. 根据参数相互关系,可将全部点阵归属于7 种晶系,14 种布拉维点阵。 5.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互相垂直 , 螺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互相平行。螺型位错的位错线平行于滑移方向,位错线的运动方向垂直于位错线。 6. 扩散的驱动力是__化学势梯度____。分别以D L、D S和D B表示晶内、表面和界面的扩散系数,则三者大小的一般规律是D 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