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真菌病毒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17
细菌、真菌和病毒考点1: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下列生物中有真正的细胞核的是()A、乳酸菌B、醋酸菌C、大肠杆菌D、酵母菌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瓶,同时灌入等量的肉汤,煮沸降温后进行持续观察。
装置如图所示。
预测实验的结果,可能性最大的是()A、乙腐败时甲没有腐败B、甲腐败时乙没有腐败C、甲乙同时腐败D、甲乙都不会腐败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缺少遗传物质B、细菌和真菌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C、我们制作甜酒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D、霉菌在潮湿的粮食堆中比较容易生长4、俗话说“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
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A、细胞壁B、细胞膜C、遗传物质D、成形的细胞核5、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
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B、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C、此实验证明肉汤里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D、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6、根据美国公布的一份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美国超市售卖的牲畜和家禽肉中含有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以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没有细胞结构B、细胞内有叶绿体C、有成形的细胞核D、进行分裂生殖7、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的加工都要用到细菌或真菌,如:①制酸奶,②酿酒,③制醋,④制作酱油,⑤做面包。
以上各项中属于人类对真菌的利用的是()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8、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要与许多的微生物接触,下列关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中错误的是()A、用灭活的狂犬病毒制成疫苗预防狂犬病B、干制贮存食品的原理是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C、制作泡菜的过程用到了乳酸菌D、酿酒、做馒头或面包等都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9、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类对它们“爱恨交加”。
《真菌、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区分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繁殖方式和生存环境。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
(2)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繁殖方式。
2、教学难点(1)区分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的差异。
(2)理解病毒的寄生生活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展示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3、比较法引导学生对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繁殖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分。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与微生物有关的图片,如蘑菇、发霉的食物、感冒病毒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微生物分别属于真菌、细菌还是病毒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真菌、细菌和病毒。
2、知识讲解(1)真菌展示各种真菌的图片,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介绍真菌的形态结构。
真菌具有细胞核,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多数为多细胞生物,也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
讲解真菌的繁殖方式,有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
举例说明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酿酒、制作食品、引起疾病等。
(2)细菌展示细菌的图片,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介绍细菌的形态结构。
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有球菌、杆菌、螺旋菌等形态。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教学反思《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教学反思「篇一」本节是继细菌之后的一节内容,本节联系生活也较紧密本节的难点是如何真正的让学生认识真菌的结构,通过自己的观察让学生自己说出真菌的结构,自己推测去真菌的营养方式。
因为前面学过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对比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掌握真菌的结构并推测营养方式。
比如老师可以出示细菌的模式图在屏幕上,让学生找和真菌细胞结构的共同结构和最大的不同,学生容易注意到细胞核的有无上来,我试验过不对比教学的班级很少能注意到真菌是有细胞核,只是机械的记忆了细胞的基本结构,脑海中无法留下痕迹。
为了能让学生了解孢子的的具体形态,一定要提前一周给学生准备好发霉的橘子皮和馒头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青霉和曲霉的颜色和孢子排列方式。
通过观察,学生对青霉和曲霉的颜色的区别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曲霉,发霉的馒头片颜色多种多样,有黑色、黄色、红色、绿色等。
本节的孢子和上节的芽孢很容易混淆,老师能放在一起进一步的对比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教学反思「篇二」八年级生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反思今天教研室的专家对我的一节生物课进行了指导,通过这次听课和评课活动,使我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找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深深地体会到,积极参加课改,上好每一堂课,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教学也需要及时的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在教学理念和行为上不断提高,现就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1、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中落实了课标,把握住重点。
联系中考,进行适度扩展;注意运用教学方法,学生既有独立思考也有分工合作,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课堂,精心设计制作了幻灯片,对教材上过多的非重点内容进行淡化处理,让教材为教学服务,适当降低难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时,我以小猫埋鱼的故事提出问题,小鱼为什么会消失了?它们消失后什么都没留下吗?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了学习方向。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大小形状颜色细菌菌落小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白或黄真菌菌落大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红、褐、绿、黑、黄➢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制作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在此步骤之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灭菌。
➢制作培养基中放入牛肉或牛奶目的是为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提供营养物质。
➢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基中原有的细菌真菌,防止杂菌干扰。
➢冷却的目的是避免高温杀死接种的细菌和真菌。
➢恒温培养的目的是为细菌,真菌的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
3、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有机物。
➢有的细菌并不需要氧,这样的菌叫做厌氧型细菌(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
有的细菌则需要有氧条件,如醋酸菌。
二、细菌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首先发现细菌。
2、巴斯德证明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提出巴氏消毒法,被称“微生物之父”。
➢巴氏消毒法原理:高温灭菌,可以用巴氏消毒法保存酒和牛奶。
3、细菌的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和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
4、细菌有球菌、杆菌、螺旋菌3种形态。
5、细菌是单细胞的,细菌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区构成,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个别细菌有鞭毛和荚膜。
6、细菌靠分裂生殖,遇不良环境,细胞壁增厚,形成休眠体—芽孢。
7、大多数细菌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自养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
8、医疗器械消毒的标准是杀死芽孢。
三、真菌1、说出图中的结构名称(①-⑦)➢①孢子,②直立菌丝,③营养菌丝,④菌褶,⑤菌盖,⑥菌柄,⑦地下菌丝。
2、真菌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3、孢子繁殖,没有叶绿素,异养。
4、单细胞真菌:酵母菌(酿酒、做面包)5、多细胞真菌:青霉(顶端孢子排列扫帚状)曲霉(顶端孢子排列放射状)、蘑菇。
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知识图片全解分清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这三种病害,对于防治,特别是药剂防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药剂防治不同病害,能杀真菌的药剂未必能防病毒,能治病毒的又管不了细菌。
由于能够使作物生病的真菌是一些丝状体,细菌是单细胞,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他们的新陈代谢方式以及脾气秉性也有很大区别,对症的药剂也就不同了。
真菌性病害症状类型真菌性病害是已知病害中最多的病害,症状类型多,出现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常见的有:(黄瓜白粉病)白粉类在花、果、叶及嫩枝上覆盖白色粉状物,后期在白粉物上出现散生状针头大的颗粒,颗粒由白变黄,最后变黑。
这类病害通称白粉病。
(西瓜煤污病)煤污在叶、枝、果实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状物,很易用手擦去。
常称为煤污病。
这种病害发生通常与蚜虫、木虱、蚧虫密切相关。
(小麦锈病)锈粉叶、果、枝、干上出现疣状、条状、毛状或毡状突起,后期常破裂,散出淡黄色、桔黄色、锈褐色或黑色粉状物,常称为锈病。
(葡萄霜霉病)霜霉为害叶、果、嫩枝,以叶片最为明显,在叶片背面形成灰白色霜状物,霜状或稀或密,叶片正面往往黄色,无明显边缘,常称为霜霉病。
(花生白绢病)白绢通常危害靠近土面的叶、茎、根颈,环境潮湿时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后期产生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期乳白色逐渐变黄变褐,常称为白绢病。
(苹果褐斑病)斑点花、果、叶上局部组织患病死亡后出现的症状。
根据病斑形状、颜色、大小名称为圆斑、角斑、灰斑、褐斑、黑斑、轮纹、枯斑等等病名。
(芒果炭疽病)炭疽与斑点相似,但颜色常常是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生状排列的小黑点,潮湿时黑点出现粉红色胶状黏液,其是炭疽病特有的症状。
(桃缩叶病)畸形植物受害部变大或缩小,生长不匀,失去原来形状。
后期在受部位出现病症。
(杨树溃疡病)溃疡发生在枝干皮层,病斑形状有圆形、近圆形、长形,通常病斑周围稍隆起,中部组织死亡,下陷,干裂。
后期常产生小黑点,或盘状物。
(苹果木腐病)腐朽发生在乔灌木的枝干或根部木质部,使木质部变质、变色、腐朽,树干内因木质部腐朽出现空洞,枝干遇强风易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