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9.59 KB
- 文档页数:2
际水平,使考核起到了鞭策和促进的作用.4.2得到了护士的赞同这样的考核方法,不脱离实际,平时做什么考什么,而且边做边改,记忆深刻,容易纠正。
4.3得到了病人的称赞考核过程中。
一些病人及家属反映,他们也从中明白了什么是标准,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错误的。
对护理工作的科学性有了很大的理解。
同时,病人在以后的休养期问,表现出主动、自觉地配合和互相宣传护理工作要求,融洽了护患关系。
4.4提高了护理工作标准和基护质量通过这次考核,我们将各科护理指控标准进行了修正,从服务态度、全面业务技术、625入院宣教、健康指导、实际实用理论等方面严格标准,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从实际出发。
同时,针对目前绝大多数护士参加自考专科、本科的大好时机,进行爱岗敬业,提高素质教育,从抓好基护入手,提高护理质量,在近期的医德医风调查中,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3%,技术满意度为98%。
较前有了提高。
目前,我院开展整体护理模式,从满意度、基护到位率、护士学习笔记等方面为全院带了好头.在亲型护理模式下,一切护理工作均应“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管理、考核、发展均受到严竣挑战.护理人员只有自强、自立、适应新形势,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护理事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肝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黄洪霞【摘要】目的在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探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根据肝病及糖尿病的病理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了59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提出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
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结果通过护理后,患者能够合理控制饮食,掌握自我检测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发病次数,控制合并症,提高健康质量.【关键词】肝病合并糖尿病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625-02肝病与糖尿病均为全身性疾病。
在临床上,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较多见.肝病可导致糖代谢紊乱,使糖尿病加重;糖尿病使肝糖原合成减少,影响肝细胞的修复.两病存在时。
55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33-01【摘要】目的总结与讨论 55 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分析及相关护理。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 2009年4月~2011年4月期间诊断治疗的肝硬化糖尿病55例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5例患者经保肝、正确使用胰岛素治疗及精心护理后,肝硬化症状减轻,腹水消退,血糖降至6.5-10.0mmol/l,糖尿病症状得以控制出院。
结论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情复杂,治疗和护理难度大,因此,临床护士应加强对相关及病毒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更多地了解肝硬化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安心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肝硬化糖尿病护理肝硬化与糖尿病均为常见病、多发病。
肝脏是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糖异生是肝脏调节血糖的重要途径。
各种肝脏疾病都可影响糖代谢,引起糖耐量异常1]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临床上多以肝硬化症状为主,大部分都没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也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这种继发于肝损害基础上的糖尿病,临床上称为肝性糖尿病,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其预后及其不良2]病患者要非常重视,现就我科于2009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55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的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55例,男32例,女23例。
平均年龄53.5岁,空腹血糖均在8.0mmol/l以上,尿糖阳性。
其中,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者6例,体重下降者5例,发生低血糖反应6例。
基础病变均为肝硬化,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修订标准。
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4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6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不明原因肝硬化3例。
2 护理2.1 加强病情观察,及早诊断和治疗由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禁食、限食期间及夜间,有些症状易与肝硬化症状混淆,故在护理中应加强病情观察,若发现肝硬化患者食欲增加,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检测血糖和尿糖,做好早诊断,早治疗。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与糖尿病的关系及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及治疗。
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11. 3%, 通过控制饮食、保肝、小剂量的β-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治疗,除5例死亡外, 其他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 发生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应首选胰岛素治疗。
【关键词】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疗效【中图分类号】R6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070-01肝脏作为葡萄糖代谢的中心器官,在调节血糖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肝实质损害时葡萄糖耐量减退, 使其中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临床糖尿病。
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或肝性糖尿病[1]。
本文对我院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 本组32例病人均符合以下标准[2]: (1) 糖尿病发病前有明确的肝硬化病史; (2) 有明确的肝硬化及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或组织学证据; (3) 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报告: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
(4) 血糖的好转或恶化与肝功能改变多呈一致性; (5) 无糖尿病既往史及家族史, 并排除垂体、胰腺、肾、脾、甲状腺疾病所致的继发性高血糖症。
2)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病例均具有肝硬化或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的证据。
32例患者中男性25例, 女性7例, 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8岁, 平均年龄55岁。
肝炎后肝硬化23例, 占71.8%; 酒精性肝硬化9例, 占28.2%。
3)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中伴乏力、纳差、腹胀者30例, 黄疸24例, 呕血或黑便14例, 脾大、脾功能亢进16例; 伴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5例, 其余患者糖尿病症状不明显, 无糖尿病神经及血管并发症。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总结【摘要】目的:总结对我院34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护理过程,探讨对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更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对肝病及糖尿病的病理特点及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感染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结果:患者住院最短时间为7天,最长为135天,21例治愈,9例未愈,4例死亡。
结论:通过护理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掌握自我检测方法,合理控制饮食以减少复发的次数,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肝病糖尿病护理肝炎后肝硬化及糖尿病都属于慢性迁延性疾病,病程较漫长,是终身性疾病。
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以肝病的症状为主,以糖尿病症状为辅。
今年来其患者数量的增多值得引起临床护理的注意。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4例肝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男性27例,女性7例。
年龄为33-69,平均年龄为49.5岁。
临床分析: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肝炎肝硬化12例,重症肝炎11例。
患者肝病的症状:主要为恶心厌油,肝区不适,乏力。
其中几例伴有尿黄,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体重下降、多食、多饮、多尿,并伴有低血糖等症状。
1.2治疗方法在一般保肝、退黄、利尿等肝病治疗的同时,进行饮食的控制及使用胰岛素,加大患者的运动量并进行皮肤护理。
2结果34例患者出院时病情稳定,血糖正常。
患者住院最短时间为7天,最长为135天,21例治愈,9例未愈,4例死亡。
详见表1。
结果表明,对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病情,正确的护理方式,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掌握患者患病程度,分析后对症下药。
血糖的控制是治疗的关键,有效地控制血糖有利于肝病和糖尿病的恢复,合理控制饮食是治疗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措施之一,做好预防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治疗肝病合并糖尿病的前提,医生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极为重要。
3讨论3.1病情观察严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慢性肝病引起的肝脏纤维化和功能损害的疾病。
肝硬化患者往往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存在着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对于临床护理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本文将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
对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护士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疾病状况。
包括了肝功能衰竭程度、糖尿病的控制情况、腹水、黄疸、食欲减退等病情表现。
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可以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护士需要注意对患者的营养支持。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控制的不准确以及肝功能衰竭,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糖尿病的血糖水平。
鼓励患者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维持肝脏功能。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意识状态改变、消化道出血和腹水积聚等情况。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输血、补液、应用利尿剂等。
护士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
由于疾病的长期治疗和不适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和心理支持来缓解其精神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护士应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饮食、药物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需要关注疾病的复杂性,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营养支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
这些临床护理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病情,延缓疾病进展。
95920 临床医学论文人性化护理对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及满意度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后的效果。
方法选择在20xx年7月―20xx 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将这8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结果经过多长时间,观察时间要写明确观察,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等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引言在临床治疗中,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并不占少数,比较常见。
肝病合并糖尿病对患者会产生消极的相互影响,糖尿病引起肝糖原减少、肝病造成糖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糖尿病病情的加重。
如何有效的控制疾病对患者的侵害,成为了医学工作人员开始思考的问题。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旨在减少疾病对换的侵害的护理干预模式。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该研究对象是20xx年7月―20xx年7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经诊断均为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将这8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在32~79岁,平均年龄为51.2岁,病程1~15年之间,平均病程6.7年。
其中肝硬化1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4例,慢性重症肝炎15例。
对照组患者40例患者男性患者15例,女性25例,年龄分布为34~81岁,平均年龄为52.4岁,病程1.2~16年之间,平均病程7.2年。
其中肝硬化1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7例,慢性重症肝炎13例。
并且均被诊断为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两组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由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准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基本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心理干预由于肝病合并糖尿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再加上长期的饮食控制会导致患者情绪产生较大波动,容易造成恐惧、敏感、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而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和社会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温暖。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