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推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9
初心不改奋勇向前 引领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晨风——记中国诺金国际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邹万生邹万生如果往每一个人身上都贴上一个“标签”,那么贴在中国诺金国际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邹万生身上的,相信一定会是“跨界”、“成功”、“睿智”、“沉稳”、“有格局”……提到邹万生,熟识的人都会评价他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与企业家,多年来,他几乎一直都处于大健康产业金字塔的顶端,带领诺金国际生物科技集团走上了一条辉煌的创业之路,建成了一座集中医药研究、保健品、食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健康航母。
理性低调 带领团队默默做事近日,笔者有幸采访到邹万生董事长。
简短高效的交流并互换名片后,笔者和邹万生算是有了第一次正式的见面。
目光炯然坚定,语速不疾不徐,语气沉稳有力。
这是邹万生董事长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经过深入了解,笔者发现邹万生董事长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他于1961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198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数学系。
在当时的教育背景下,能够考入高等学府学习数学,邹万生董事长已经是公认的天之骄子,等待他的将是一条光鲜亮丽的人生之路。
但邹万生董事长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为发展中国大健康事业而努力奋斗。
为此,毕业于数学系的他,通过多年的自学研究在中国传统医学上具有高深的造诣。
他是公认的跨越学科、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智力型人才,更是一个胆识过人、见解独特、勇于探索的创新型人才,同时又是有理想抱负、脚踏实地、勤于做事的开拓型人才。
自中国诺金集团成立以来,面对激烈的市场博弈,邹万生更多的选择是理性和低调,带着自己的团队踏踏实实埋头做事。
在他的领导下,经过10余年的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形成了独有的品牌社会影响力。
在邹万生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书法,“诚信为本”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引人注目。
这是他早年专门请人写的,每次搬迁办公楼,办公家具会换,但这幅字却一直留存着。
“诚信为本、质量第一”,这是他创业以来一直秉持的理念,更是他的座右铭。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和中国中医药报社共同主办的2014年中医药十大新闻评选昨日揭晓。
此次评选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和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标准,经推荐、初评、终评等程序最终评出2014年中医药十大新闻。
1、《毛泽东年谱1949-1976》首次披露毛泽东关于中医药工作系列论述,在卫生和中医药行业引起强烈反响。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6卷本正式发行。
《年谱》首次全面披露毛泽东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韩洪洪对此作了系统研究和整理,阐述毛泽东提出的把中医提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高度、号召西医学习中医等重要论述,对当代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隆重表彰第二届国医大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切接见国医大师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
10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举行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干祖望等29位德艺双馨的老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追授巴黑·玉素甫“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表彰他们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会前接见国医大师代表,并在座谈中深刻阐述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强调挖掘利用好这5种资源,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
3、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加快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国家中医药局推进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工作,4月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提出改革的总体思路和2014年工作方案;8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指导意见》;12月召开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第三届国家中医药改革发展上海论坛,探索化解中医药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性障碍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研究中医药改革发展前沿问题,提出抓紧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2017年第一批广东中医师承导师简介(五)林锦洪:男,广州市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疼痛康复,主任医师。
从医30多年,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类疑难病多发病,带教和指导下级医师。
特别是在诊治颈椎病、退行性膝关节病及类风湿、痛风等疼痛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效果良好;并对慢性顽固性咳嗽,慢性胃肠道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疗效。
门诊数量大。
主持省市中医科研课题各一次,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及“中华中医药学刊”等国家核心期刊论文11篇,主持广州市中医中药学科(疼痛科)一项。
马万里:男,广州市中医院,中医皮肤,主任医师,三级教授。
擅长:中医治疗慢性疑难性皮肤病。
如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带状疮疹神经痛后遗症,银屑病等;神经性皮肤炎、红斑狼疮等。
陶双友: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副主任医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医内科学消化病方向硕士、脑血管病(中风病)方向博士毕业,先后师从于全国著名中医脾胃病专家张小萍教授、中医脑病专家刘茂才教授。
擅长: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口腔溃疡、肝炎、肝硬化、顽固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睡眠障碍、头晕、头痛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多种疑难杂症。
学术专长:擅长使用中医膏方,辨证调理妇女气血亏虚头晕肢冷、妇女体虚宫寒不孕、男子肾虚腰痛性事低下、儿童肺虚易感冒、儿童脾虚纳食差、老人肾虚血淤妖股疼痛、脾胃虚弱胃肠功能紊乱,以及产后体虚、久病体虚、亚健康等多种虚症。
熟练掌握胃肠镜下各种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麻醉无痛、镇静无痛胃肠镜检查诊疗技术。
资历:毕业至今,长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窥镜室教授。
临床实践中,注重辨证论治,强调经方运用。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炎、肝硬化、口腔溃疡、顽固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睡眠障碍、头晕、头痛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它多种内科杂病。
针刀医学·中国行(江西)疑难病高级论坛暨江西省第六届针刀医学学术交流表彰大会由朱汉章教授所创立的针刀医学是在其发明的小针刀疗法的基础上,将部分中西医基础医学理论融为一体,所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
其对许多常见病、疑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和针刀治疗机理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临床实际的理论和见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学理论,关于骨质增生的病因学理论,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理论,以及针刀调节机体功能使之恢复平衡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与疗效提升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由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所创建的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和北京针刀总医院,在加强针刀医学学术建设和针刀临床诊疗技术提高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次针刀医学·中国行(江西)疑难病高级论坛的召开,就是在成功举办(南京)、(成都)、(杭州)、(郑州)、(长春)等高级论坛之后的又一次展现,本次会议是一次高规格的针刀学术大会,由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主办,中华针刀医师学会江西分会、江西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承办,江西胜春针刀医院集团协办,由针刀界的领军人物李力教授、施晓阳教授、柳百智教授、韩震教授等专家联合江西省针刀名家组成强大阵容,并给大家作高水平的演讲。
一、大会主题:继承发扬汉章学术思想,携手同铸江西针刀辉煌二、论坛特点:1、每个参会者均可上台演讲或发言,本次大会采取大会演讲与分组演讲讨论的形式,有三个会场供大家演讲,加上合理的会程安排,给予需要演讲的参会者交流的机会。
2、观摩实习:参会者可自愿报名至江西胜春医疗集团的任一处医疗单位观摩实习,也可报名给病人扎针。
胜春医疗集团包括:德兴市胜春医院,贵溪市滨江医院,余干县胜春门诊部,由与会者提前报名,任选一处医疗单位,到时有车接送。
三、颁奖典礼:1、在针刀界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医疗单位,由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授予“汉章针刀医学突出贡献奖”。
2、对于坚持用针刀医学治病的江西针刀工作者,每人授予“中华针刀医师学会江西分会优秀针刀医师奖”。
肝门胆管癌在现如今越来越常见,属于肝脏外科的一种疾病,肝门胆管癌因其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就诊时多半已为晚期。
手术是治疗肝门胆管癌常用的方法,短期疗效快,能控制病情,减轻肿瘤的负荷,延长患者生命,不过手术对机体损伤较大,术后患者身体也变得虚弱,而且手术并不能全部清除癌细胞,术后容易复发转移,因此不少患者会寻求中医药的治疗,那肝门胆管癌手术后多久吃中药调理呢?肝门胆管癌患者术后配合中医,可以帮助受损的机体得到更好的修复,促进伤口的愈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还能清除术后残存的癌细胞,稳定病情的发展,降低术后复发转移几率,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中医安全、副作用小,一般患者在术后3天能正常喝水后就可以服用中药了,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肝门胆管癌术后五年内是复发的高峰期,患者在这段时间内千万不能大意,不过临床上也有不少患者在服用中药几个月后感觉到效果明显,无明显不适,能吃能喝,就自行停药,结果不久后肿瘤就卷土重来,出现了复发转移的情况。
因此患者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坚持用药,严格遵循医嘱。
中医在肝门胆管癌的治疗中应用广泛,患者既能在术后用药,也能在术前配合治疗,可以减缓原位癌扩散转移的速度,调理患者机体,为手术做充足的准备。
中医还能联合放化疗,达到增效减毒的功效。
另外对于年龄大、身体弱,失去西医治疗机会的患者,单独采用中医也能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还能补充元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肝门胆管癌可以贯穿整个过程,患者一定要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以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命。
选择中医治疗,关键是要找到经验丰富口碑好的专家,袁希福就是一位深受患者及家属信赖的老中医,他是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
由于出身于中医世家,袁希福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
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联合国“世界人居日”大会上,一个来自中国内蒙古的小伙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他身着传统蒙古族服装,器宇轩昂,用流利的普通话阐述了蒙医药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精彩的发言引起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他就是在内蒙古草原上家喻户晓,为无数家庭送去健康快乐的蒙医阿南达。
提起阿南达的名字,草原上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打心眼里赞叹。
如今,阿南达的名字,从草原走向了中国,又从中国走向联合国。
阿南达,著名蒙医肝病专家,清初著名蒙医索南茨楞第11代传人,传统医学博士,蒙医副主任医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特需保健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蒙医药分会理事、鄂尔多斯市蒙医药学会副理事长、鄂尔多斯市蒙医药研究所副所长、蒙医医院副院长,伊金霍洛旗蒙医院院长。
阿南达在联合国“世界人居日”大会上提出如下观点:蒙医蒙药对于治疗肝病、慢性病、老年病有非常特别的疗效,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传统蒙医药应该受到积极推广,从中国走向世界,为更多的人民造福。
而这,其实只是他迈向世界舞台的第一步。
在他的胸中,有一阿南达 走进联合国的蒙医药传人榛树 王文别人都称赞我是治疗肝癌的专家,其实我只是对症下药……病情再复杂,总跑不出五脏六腑,只要抓住这个中心,一切便迎刃而解阿南达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前股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那就是,将传统蒙医药推广至世界各个角落。
勤奋成就牧民心中的“神医”医生这一职业,仿佛自出生之日起,就注定的。
1985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的一个蒙医学世家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的父亲、爷爷、爷爷的爷爷,都是医生。
而且,祖上曾出现过两代御医,至他出生,已是这一家族第11代传人。
责无旁贷,他要接过父辈的药箱,当好家族医术世代延续的接班人。
蒙医世家的良好环境熏陶了阿南达对蒙医药的兴趣,还在蹒跚学步时,就开始跟在父亲的后面,看父亲如何给病人问诊开药。
5岁时正式随父亲学习蒙医,了解蒙医中传统的捣药、配药、包药、炮制等基本操作程序。
委中这样取穴,治疗下肢不遂有奇效I导读:“我个人认为,我们针刺,就其本质而言,刺的应该不是穴位,而是病理态势,给它一种良性的刺激诱导,剩下的就是人体对此做出的应答与宏观性的调节了。
”—本文约1700字,预计阅读5分钟—两个作用层次,一种共性调控——高境界的针灸临床思维作者/张耕铭一、石氏委中取穴法委中是石氏中风醒脑开窍手法的重要配穴,主治多种下肢不遂。
石学敏院士特别强调了委中的针刺体位,临床实践表明,普通俯卧位的委中取穴法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而改为仰卧位抻直下肢斜刺15º强提插刺激(见下图),可以使患者当场就能活动双腿,这与刺激量化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石院士强调了下肢抽动3次的量化标准。
委中穴的石氏针刺方法二、强刺激手法“张而刺之,可令立快也”去年我在《齐鲁杏苑》审稿的时候,发现针推专业的同学对石氏针刺手法情有独钟,但多数论文理论重复性太强,对于这种手法本身的来源和实质并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当时我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会取这种体位?用这种刺激手法?难道经典上对此没有相关论述吗?最终我在假期翻阅《灵枢》的过程中找到了答案,也就是这两句话:转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张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灵枢·本输》“痿厥”是躯体瘫痪活动不利等病证的总称,“张”在这里我想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体位正确,充分暴露穴位;二是刺激强度大,手法做到位。
所以石院士治疗中风偏瘫的患者有时一针就能使其活动下肢,而《灵枢》中对此也早已做了简要的描述——立快也。
但由于这种手法刺激性强,患者可能难以忍受,所以如果用委中治疗膀胱气化不利等常规病证而非“痿厥”时,也不必刻意强求此种体位与手法。
三、印堂穴有效的针刺手法另外还有一个腧穴——印堂,常规直刺或者斜刺严格来讲在治疗上是意义不大的,有效的针刺手法是轻巧进针浅刺1~2分后向同一方向大幅度迅速捻转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同时配合小幅度高频率的雀啄手法,患者会有双目、头脑清凉伴随额头微微发紧的感觉。
锐意创新,突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瓶颈,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访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药物药理室主任李平教授李平,女,汉族,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药物药理室主任;中日医院关节炎与风湿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临床疗效评价重点研究室主任;免疫炎性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兼任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肾病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安全用药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副主编。
学习经历:1982年12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获中医内科临床硕士学位,1997年7月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获中医内科临床博士学位;1992年和1996年曾先后两次获得世川医学奖学金在日本新泻大学医学部附属肾脏病研究所进修,1999年5月在日本新泻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2年12月-1986年7月北京宣武中医医院内科住院医师;1989年起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先后任讲师、副主任医师,教研室副主任;1999年6月起任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研究员、肾内科副主任;2001年7月起任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药物药理研究室主任。
专业特长:擅长诊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血症导致的痛风性肾病。
研究方向:1)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2)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二十余项。
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收录杂志论文60余篇;撰写学术著作11部,主编学术著作5部。
国医传承张延德一一北京齐天中医院院长大医精成仁者心,国医传承医术精摘要:虽然如今西医占据医药大部分市场,但是中医的神奇之处却时常使得西方医学研究者啧啧称奇。
例如中医的针灸疗法以及辟谷疗法等能够解决很多西医手术都解决不了的医学难题。
自幼热爱中医的张延德在中医领域潜心钻研数十年,其在中医领域取得的成就更是为中医的复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延德在治疗中医妇科、儿科、肿瘤、糖尿病及中医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领域的建树颇丰。
此外他还积极研制中药品以及编撰中医著作,为中医的传承做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悬丝诊脉、针灸、抗癌药物、疑难杂症引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沉淀了无数的瑰宝,其中中医便是祖先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众多瑰宝中最具价值的一件。
由于中医博大精深,因此能够真正领悟到中医精髓的人并不多,再加上如今的时代人们追求时效性,短时间内能够出现显著效果的西医更受人们的青睐,因此中医不复古时盛况。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中医就落伍了,因为如今依然有众多的中医大师在默默的传承着祖先们留下来的精湛医术。
北京齐天中医院院长张延德就是众多中医传承者中的一员,他在传承古人医术的同时也在根据时代需求不断的研发和创新,使得中医的医术水平更符合当今病患的需求。
张延德教授罕见医疗绝技“悬丝诊脉”在我国历史上确有记载,其乃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方式。
据史料记载,在唐朝贞观年间孙思邈就曾为长孙皇后使用“悬丝诊脉”的方式诊断病情。
在古时医者多为男性,封建时代女性又不便于与陌生男性相见,因此“悬丝诊脉” 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悬丝诊脉” 的技术对于医者有着很大的考验,即使在古时能够掌握这一技术的医者也不多,但是这项技艺并未失传,因为张延德就掌握了这一古人的智慧结晶,由此可见张延德在传承中医文化上十分的用心。
说到中医就不得不提针灸,因为针灸可以说是中医里的重要部分,针灸也是中医独有的治疗方式,很多西方医学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中医仅凭一根针就能够解决,因此针灸一直是西方医学为之称奇的中医技术。
汤一新----中医脾阴理论体系的创建者汤一新是四川省乐山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乐山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
汤一新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临床第一线,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及科研工作,经过20多年艰苦努力,创建了中医脾阴虚理论体系,迄今仍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成功地将理论转化于临床,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汤一新发现有相当多的脾胃病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疗效不明显甚至无效.。
他在研究中发现,虽然早在战国时期,《内经》中就已经有了相关脾阴虚病症的描述,但一直没被后人重视,更没有人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解放后几十年来的大中专教材对脾阴虚问题也只字未提。
为了解决临床实践上的困难和填补理论上的空白,汤一新立志从总结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入手,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理,结合自己的体会,另辟奚径建立脾阴虚理法方药理论体系。
在喻昌辉名老中医和龙治平教授等前辈的指导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汤一新不怕困难,勤于思考,大胆创新,潜心研究,逐渐把临床经验升华为学术理论。
1980年,他在成都中医学院学报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试论脾阴虚》,引起了中医界的关注。
随后又分别在《中医杂志》、《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国家权威刊物上陆续发表了《试论脾阴虚及其临床意义》、《脾阴虚、胃阴虚证治差别》、《脾阴虚、脾气虚证治差别》等10余万字的论文。
1983年,脾阴虚理论的核心内容被收进了《中国中医年鉴》。
1986年4月在全国中医学术交流会上,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勉励汤一新说:“你对脾阴虚的研究为我们国家争了光。
你这样的中医只要有100个,中国的中医就不会灭亡。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脾阴虚”,1991年,汤一新与南京医科大学、重庆市中医研究所、日本神户东洋医学院等单位的十多人联合组成了“中医脾阴虚临床证治研究”课题组,汤一新担任第一主研。
石学敏院士工作站模版宁强县中医医院xxx院士工作站于2018年9月挂牌正式成立,面积2200平方米,科研设施设备200万元。
院士专家团队共6人,其中院士1人(xxx),主任医师5人。
工作站人员3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副高职称1人,研究生1人,医师15名(均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康复技师7名,护士13名,主治以上职称5人。
xxx是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从医50多年,致力于针灸学和老年医学临床、科研以及教学工作,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中风治疗新途径;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开辟针刺手法研究新领域,并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获国家专利6项,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授予“中医药国际贡献奖”,是我国针灸和老年医学领域的权威和领军人物。
自xxx院士工作站成立以来,宁强县中医医院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以20%的速度增加,2021年投入资金220万元。
医院派出业务骨干到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5人次,医院内部6名骨干医师拜xxx、张学文、雷忠义三位国医大师为师,院士团队到工作站指导工作10人次,目前工作站针灸康复中心年实现门诊患者诊疗6.5万余人次,住院患者1200余人次,业务收入7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借助院士工作站平台,宁强县中医医院积极参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两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自主完成两项科研研究。
“我们以建立‘xxx院士工作站’为契机,通过xxx院士及其专家团队专科特色技术支持、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等多位一体的合作方式,在针灸、康复、疼痛等领域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加强临床协作及科研攻关,推广xxx院士团队科研成果,满足群众对高端医疗资源的需求。
”县中医医院院长苟自明认为,要牢牢把握机遇,借助这一顶尖平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能力,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2021年第01期6中国高新科技大师档案:吴以岭,河北省故城县人,中医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
现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等职。
他继承创新系统构建“络病证治”理论体系,提出“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创立中医络病学新学科,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开辟心血管疾病治疗新途径,研发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芪苈强心胶囊等国家专利新药,经临床循证医学评价证实疗效确切。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奖等重要奖项以及多种荣誉称号。
吴以岭:悬壶济世 成就斐然■ 文 / 马利豪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医心血管病专家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学者再一次迎来了自己的事业高峰,作为医药卫生界的杰出代表,吴以岭及其团队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 项目获得了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该年度医药卫生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吴以岭第六次带领自己的团队获得国家科技大奖。
2020年,他研制的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幼承庭训学习岐黄1949年,河北省故城县,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吴世升的儿子吴以岭出生。
吴家积累了大量医学典籍,让年幼的吴以岭受益匪浅,在父亲的精心教导下,吴以岭幼承庭训,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自己喜欢的中医药身上,5岁时就能熟背多个药方,13岁时能准确辨识出200多味中草药,并且对其功效2021年第01期7中国高新科技了如指掌。
第六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中医内科学张天奉主任医师张天奉,男,河北滦平人,1968年10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名中医,深圳市第四批名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深圳市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科专病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研究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养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师协会副会长、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监事长,《中医杂志》常务理事。
荣获“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系统疑难病症,尤其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治未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2项,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奖10项,发明国家专利1项.获省级、市级课题立项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中医学术专著18部。
已培养研究生10名。
仝小林主任医师仝小林,男,吉林长春人,1956年1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岐黄学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糖尿病研究联盟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会长。
主持制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及《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出版专著《糖络杂病论》,获中华中医药协会学术著作一等奖;並有主编著作9部;发表75篇(最高9.26)、第一或通讯中文论文793篇.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医药国际贡献奖一等奖1项。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推荐书 Recommendation Form for 2018 International Award for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Medicine- Achievement Award in Medical Science, WFCMS
一、 成果基本情况 I.Basic Information of Achievement
成果名称 Name of the Achievement
中文 Chinese 英文 English 主要完成人(不超过15人) Main Accomplisher(s) (no more than 15 people)
主要完成单位(不超过10家单位) Main Accomplishing Unit(s) (no more than 10 units)
主 题 词 Key Words
支撑成果完成的项目 Supporting Project for the Achievement
序号 No. 项目来源 Source 基金名称 Name of the Fund 课题编号 Project Number
起止时间
Starting and Ending Time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 成果简介 II.Brief Introduction to Achievement
(成果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推广情况)(不超过800个汉字) (Field of the achievement, main content, characters and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no more than 800 words) 三、 成果详细内容 III.Detailed Information of Achievement 1、 研究背景(不超过800个汉字) 2、 详细该成果的科学内涵(不超过8000个汉字即10页左右) 3、 成果的应用范围及注意事宜(不超过1000字) 4、 证据链完整性(不超过8000字,10页左右) 5、 创新点(不超过1000个汉字) 6、 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不超过800个汉字) 7、 该成果的社会、经济影响(不超过1600个汉字) 8、 推广应用情况(不超过800个汉字) 1. Background (no more than 800 words) 2.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the achievement(no more than 8000 words) 3.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no more than 1000 words) 4.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chain of evidence (no more than 8000 words) 5. Innovations (no more than 1000 words) 6.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with researches or technology of the same field at home and abroad (no more than 800 words) 7.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no more than 1600 words) 8. Promoting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 (no more than 800 words) 四、 论文、专著产出情况表 IV. Academic Articles and Monographs
论文名称 Name of the Article 作者 Author(s) 期刊名称 Name of the Journal 发表时间 Publication Time
影响因子(SCI收录论文需填写) Impact Factor(only for Science Citation Indexed Journal
专著名称 Name of the Monograph 作者 Writer(s) 出版社名称 Name of the Publishing house
ISBN号 ISBN Number 出版年份
Publication Time 五、 本成果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V. Scientific Award concerning the Achievement 获奖时间 Time 奖项名称 Name of the Award 奖励等级 Grade of the Award 授奖部门(单位) Unit Giving the Award
本表所填科技奖励是指: 1、 省级及以上政府科技奖 2、 境内一级学会二等以上奖励 3、 境外有一定影响的社会奖项 The scientific award refers as follows: 1. Provincial or higher scientific award given by Chinese government 2. Second-grade or higher award from first-grade society within China 3. 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award overseas
六、 申请、获得专利情况表 VI.Patent Information 国别 Nationality 申请号 Application Number 专利号 Patent Number 项目名称 Name of the Patent 七、成果主要完成者基本情况表 VII.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Main Accomplisher (s)
姓名 Name
(中文) Chinese (英文) English 性别 Gender 年龄 Age 国籍 Nationality 出生地 Birth Place
工作单位 Working Unit 联系电话 Telephone 通讯地址 Address 邮政编码 Post Code
毕业学校 Graduate School 最高学历 Highest Academic Degree 毕业时间 Graduation Time 职务、职称 Professional Title and Position 专业、专长 Field and Specialty
简历 Resume
对本成果完成的主要贡献: The main contribution that the accomplisher do to the achievement:
注:所有参与成果奖申报的完成者均需要填写 Ps: All the accomplishers apply for the award should fill in the form. The form could be added and copied. 八、附件 VIII.Appendix 1. 成果评价证明 2. 应用性证明 3. 主要研究报告 4. 发明专利证书及发明权利要求书扫描件 5. 主要论著、论文目录及五篇代表性论文全文 6. 获奖证书扫描件 7. 其它证明 1. Copy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 evaluation report or other proof material 2. Application proof materials 3.Main research report 4. Copy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and right-claiming document for invention 5. Catalog of main monographs and five representative papers and the full text of article 6. Scan of certificate of award 7. Other proof materials 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IX.Information of Main Achievement Completing Unit 单位名称 Name of unit
第 完成单位 The completing unit 单位性质 Nature of the unit
联系人 Contact person 联系电话 Telephone
传真 Fax 电子信箱 E-mail 通讯地址及 邮政编码 Address and post code
对本成果完成的主要贡献: The main contribution that the unit do to the achievement:
单位盖章 Official seal
年 月 日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