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与阴柔倾向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36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简述一、本文概述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由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提出,是一个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文化差异分析框架。
该理论通过对大量IBM公司员工的跨文化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价值观的显著差异,为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本文将对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理论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通过了解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和融合,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概述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也被称为霍夫斯泰德模型,是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跨文化沟通理论。
这一理论通过对IBM公司全球各地员工的问卷调查,分析并归纳出了四个核心的文化维度,分别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和阳刚与阴柔。
这些维度不仅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沟通方式,也为跨文化交流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框架。
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上,霍夫斯泰德指出,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集体主义文化则更注重团队和集体的利益。
这种差异影响着人们对个人成就和集体责任的看法,以及在工作和社交中的行为表现。
权力距离维度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
在高权力距离文化中,权威和等级制度被视为理所当然,而在低权力距离文化中,人们则更强调平等和参与。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权力观念,也塑造了组织中的决策方式和领导风格。
不确定性规避维度描述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态度和应对方式。
在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高的文化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遵循传统和规则,以避免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而在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低的文化中,人们则更加开放和灵活,愿意尝试新事物和接受挑战。
阳刚与阴柔维度则关注社会性别角色的差异和性别平等观念。
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维度模型在社会科学领域,文化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话题,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文化有不同的界定;有人认为,文化包含了人类社会所有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有人认为,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制度规则以及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还有人认为,文化仅仅涉及社会成员的价值观;最广义的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一切痕迹,与自然相对;较狭义的文化排除了物质形态,但包括制度;最狭义的文化是人类稳定不变的价值观,即文化的核心;霍夫斯泰德认为,文化包含两种含义:一种与“文明”同义,是“对思想的提炼”,包括教育、艺术和文学;另一种含义来自社会学和人类学,指的是社会成员思维、感情和行为模式的概括,即“社会行为的不成文的规则”,侧重于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层面;后一种就是霍夫斯泰德在国家文化维度模型中采用的概念;为了同前一种文化概念加以区分,他把这种文化称为“心理程序”mental programs或者“心理软件”software of the mind;大至国家、社会,小至家庭、单位,每一个社会群体的成员都有一套共同的行为模式;作为个人,可能既是家长,又是企业员工,同时还是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人们不可避免地遵循着不同层次的行为模式;霍夫斯泰德指出,这些不同的行为模式,对应的是文化的不同层次,包括:国家层次、种族层次、宗教层次、性别层次等;在跨文化管理中,霍夫斯泰德以国家为单位考察文化之间的异同;有论者提出批评,认为他忽视了同一个国家内可能存在差异非常大的文化,如美国的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其差异可能比欧美白人文化之间的差异还要大;针对这些批评,霍夫斯泰德指出,“在文化差异的研究中应该慎用国籍变量;然而,它又常常是惟一可行的划分指标;……采用国籍作为标准可以说是权宜之计,因为获得不同国家的数据要比获得内部同质性社会的数据要容易得多;……只要有可能根据宗教、种族或语言群体来划分数据和结果,我们就应该这么做;”可以看出,霍夫斯泰德也认为,以国家作为文化的研究单位有所不足;但是,即便是在这个有所不足的层次上,也可以发现许多问题;霍夫斯泰德对国家文化的研究,采取的是社会学的分类法,从五个不同的维度切入,仔细区分不同国家的文化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异同;五个不同的维度是指权力距离、集体主义-个人主义、阴柔气质-阳刚气质、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短期导向,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家文化维度模型;权力距离维度权力距离指的是在一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中,弱势成员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期待和接纳程度;员工是否敢于向经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下属认为上级的决策风格是专制式、家长式还是民主式下属更喜欢上级的哪一种决策风格通过让被调查人员回答上述问题,霍夫斯泰德计算出权力距离指数,据此确定一个国家中人们之间的依赖关系;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权力距离指数见表1本表只包括26个国家和地区,更详细的包括74个国家和地区的指数表,可查阅文化与组织第二版汉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后面的其他维度亦同;表1表明,多数亚洲国家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国家和南欧国家包括欧洲三大半岛上的国家及其旧有的殖民地国家的权力距离指数较高,与之相对,多数西欧国家的权力距离指数比较低;霍夫斯泰德认为,在权力距离指数比较高的国家,社会成员对不平等的接受程度更高,弱势群体倾向于依赖强势群体也有部分弱势群体出现反依赖现象,即常表现出过激的反抗行为;家庭中强调顺从,学校中主张尊重师长,老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平等,老师掌握支配权,学生不能过于主动,谦虚是一种美德;在权力距离指数较低的国家,社会成员对不平等的容忍度很低,人们尊崇的价值观是独立,主张弱势群体应更多地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平等,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犹如朋友,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得到更多赞同,为了真理,鼓励学生同老师探讨甚至争论;在工作中,高权力距离指数国家的社会成员往往更容易接受等级制度,人们认为权力集中、严密监管、较大的收入差距都可以接受,并将管理者同下属之间的关系比作“父子”,管理者对下属严格要求的表面,套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在低权力距离指数的国家,社会成员往往认为个人在组织内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地位高低,组织成员注重权力分散、自主决定,难以容忍组织内过大的收入差距;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讲求实效,往往带有较少的感情色彩;在政治生活中,高权力距离指数国家和地区往往比较贫困法国、新加坡、香港是例外,政治权力的获取和维持,往往使用暴力或强力,政治权力被少数社会精英垄断,难以实现政权的和平交接,无权者为了获得政权,往往采取革命或者政变的方式;人们注重掌握权力,而往往忽视维护公民的权利,政治权力难以得到有效制衡,腐败现象严重,国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较高;低权力距离指数国家一般都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都建立起了比较稳定、完善的政治体系,政治权力的获取和维持,依靠的是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国家政局比较稳定,社会变革、政局更迭倾向于采取和平、渐进的方式;由于存在比较健全的反腐败机制,官员的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国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一般较低;由此可见,高权力距离和低权力距离的国家在家庭、学校、工作、政治生活等各方面存在深刻分歧,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在哪哪些变量同权力距离的高低有关霍夫斯泰德认为根源在于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历史上被大一统的专制帝国长期统治的国家,其权力距离指数普遍较高,例如拉丁语系国家和东亚国家;相比之下,在罗马时代,日耳曼语系英语、德语、荷兰语、丹麦语等国家尚属于蛮族,不在罗马统治范围之内,部落领主各自为政,互不隶属;在一定程度上,这是造成现在权力距离低的历史渊源;除了历史根源之外,通过对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霍夫斯泰德发现,权力距离指数同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纬度、人口规模和国家财富存在一定相关性;一般而言,地理纬度越低,权力距离指数往往越高;国家人口越多,权力距离指数越高;国家越富裕,权力距离指数越低;这三个因素综合起来,可以预测不同国家权力距离指数58%的差异;然而,这三者同权力距离指数之间,仅仅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而非因果关系,“它们无法说明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也无法说明相关的两个因素是否是由同一原因而导致的结果”;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人员和文化交流愈加频繁;权力距离指数高的国家会不会趋向于降低呢霍夫斯泰德认为,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所有国家的权力距离指数均有下降的可能,然而,“各国之间权力距离的差异依然保持稳定,没有人能够提供证据表明国家之间的权力距离差异在缩小”,高权力距离和低权力距离国家之间的差距反而有扩大的趋势;集体主义-个体主义维度个体主义“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松散联系的社会:人们只照顾自己及其核心家庭”;在信奉个体主义的社会里,个体利益优先于群体利益,在个体利益得到有效维护的前提下,才谈得上群体利益;相反,在集体主义社会里,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人们从出生起就融入到强大而紧密的内群体当中,这个群体为人们提供终身的保护以换取人们对于该群体的绝对忠诚”;在任何社会中,人们之所以参加工作,必然存在某种动机,“对你来说,一份理想工作包括哪些最重要成分你不必考虑自己当前的工作是否具备这些因素”;在霍夫斯泰德的调查中,接受这一调查的员工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部分认为个人时间、自由和挑战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国家被认为是个体主义社会;另一部分认为培训机会、良好的工作条件、充分运用自己的技能最重要,这样的国家被认为是集体主义社会;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个体主义指数见表2;表2表明,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的得分都比较高,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的得分都比较低;将表1和表2结合起来,可以发现权力距离指数高的国家,个体主义指数往往比较低;反之,权力距离指数低的国家,个体主义指数往往比较高,权力距离指数同个体主义指数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霍夫斯泰德认为,在个体主义指数较高的国家,家庭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人们在成年之后倾向于只照顾自己及其核心家庭,亲戚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公私界限分明,直言不讳受到鼓励,对于过失,主要通过个人的羞耻心调节,是一种罪感文化;在个体主义指数较低的国家,孩子从小被灌输一种群体意识,个体以群体的存在为前提,群体给个人提供安全感,成年人则应积极回报群体,帮助群体中其他成员;群体中不同成员之间往往资源共享,公私界限比较模糊;在人际交往中,要求含蓄,顾及其他成员的面子,以维护群体的和谐,一旦出现过失,群体的其他成员都会觉得“丢面子”,是一种耻感文化;在学校中,个体主义社会的学生被要求积极主动,力争上游,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学习,文凭能够提高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集体主义社会则主张谦虚是一种美德,只有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回答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做事,文凭是跻身更高社会层级的敲门砖;在工作中,个体主义社会的员工流动率较高,雇用和晋升的依据是规则和员工本人的技能,员工与组织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双方都可以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解除契约,面对消费者,个体主义社会崇尚一视同仁;与之相对,集体主义社会的员工流动率很低,雇用和晋升要优先考虑“自己人”,晋升时,关系比技能要重要,员工与组织签订的契约往往是一纸空文,实际看重的是双方之间的道义关系,面对消费者时,往往存在“看人下菜”的现象;在政治生活方面,个体主义社会倾向于信奉自由主义,个人的自由优于社会的平等,人权要高于政权,为了维护人权,主张限制政权,崇尚自治,以防止政治权力过多干预私人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人而存在,社会不能假公共利益之名侵犯个人利益,个人的自我实现是最终目标;集体主义社会对自由主义价值观往往心怀戒备,社会的平等优于个人自由,国家民族的利益要高于个人利益,往往倡导“舍小家,顾大家”;在集体主义社会中,政权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制约,统治集团往往打着国家、民族的旗号谋取私利,损害公民的人权,每个人是作为群体的一份子而存在的,群体的和谐发展往往成为终极目标;霍夫斯泰德认为,个体主义社会和集体主义社会在家庭、学校、工作和政治生活中表现出的种种分歧,源于历史上经济生活的不同类型;历史上狩猎、捕鱼为主要经济形式的社会,往往是同现代个体主义社会相对应;历史上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式的社会,到现代往往表现为集体主义社会;另外,霍夫斯泰德还发现国家财富和地理纬度同个体主义指数存在相关关系;国家财富可以解释不同国家71%的个体主义指数差异,地理纬度可以解释7%的差异;然而,上述“相关关系并不能说明两种现象之中到底哪一种是因哪一种是果”;可能有人会认为,个体主义更加有利于国家财富增长,然而,霍夫斯泰德收集的数据表明,个体主义指数同经济发展速度并没有正相关关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个体主义指数国家的经济增长要慢于而不是快于低个体主义指数国家;”另外,霍夫斯泰德发现了一个反方向的相关关系,即国家财富的增长,有助于个体主义指数的提高;在未来发展趋势方面,霍夫斯泰德认为,“各国的文化在变动,但是它们是在共同变动,因此它们的相对位置并未改变,也没有理由能够解释它们之间的差异应该消失;”鉴于一定程度上国家财富增长导向个体主义,而非个体主义导向国家财富增长,所以霍夫斯泰德倾向于优先发展经济,增加国家财富,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使目前的集体主义社会更加关注个人,向个体主义方向发展;阴柔气质-阳刚气质维度阴柔气质和阳刚气质的划分,源于社会性别角色的区别;在阴柔气质的社会,“男性和女性都被认为应该谦虚、温柔和关注生活质量”;在阳刚气质的社会,“男性被认为是果断的、坚韧的、重视物质成就的,女性被认为是谦虚的、温柔的、重视生活质量的”;阴柔气质社会的受调查者重视同他人的合作、同上司良好的工作关系、生活质量和工作保障等方面;阳刚气质社会的受调查者则重视工作收入、提升机会、挑战和领导赏识方面,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阳刚气质指数见表3;表3表明英语语系的国家、德国,亚洲的日本、中国大陆、菲律宾的阳刚气质指数比较高,而阳刚气质指数较低的国家包括北欧国家如荷兰、拉丁语系的国家、亚洲的韩国和伊朗、欧洲的法国和俄罗斯;霍夫斯泰德指出,在阳刚气质社会的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往往有着较明确的分工,父亲果断、坚毅、雄心勃勃,负责处理外部事务,而母亲则温柔、细心,负责处理家务和感情问题;教育孩子时,往往要求男孩务必坚强,“男儿有泪不轻弹”,遭遇他人的挑衅要勇于还击,退避被视为懦弱;对女孩则要求温柔善良,可以哭泣,但不能打架;在阴柔气质社会的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没有明确的分工,双方都应该谦逊,注重人际关系,家务由双方共同负责,对男孩和女孩的要求也没有明显区别;在学校教育中,阳刚气质的社会对男女学生的要求不同,甚至学习的科目也有区别;学习过程中,强调竞争,重视成绩,学校鼓励孩子们表现自我,力争上游,往往格外重视竞技性体育运动,赋予优胜者重大荣誉;而阴柔气质的社会对男女学生一视同仁,在学习中不强调竞争,成绩达到中等即可,学校也不鼓励学生表现出过强的攻击性,竞技性体育活动属于个人兴趣范围;在消费行为中,阳刚气质的社会亦表现为男女有别,女性负责购买居家用品,而男性则往往负责买车,并且男性和女性对车的要求也不同,所以阳刚气质社会中的家庭,夫妻双方往往需要两辆车;而阴柔气质的社会中,这种男女有别的现象并不明显;在工作场所,阳刚气质社会中的男性一般不会从事观念中女性从事的工作,反之亦然;对男性而言,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事业,对女性而言,工作则可有可无;因为女性较少担任高级管理职位,所以在管理决策中,往往凸显阳刚气质,更加强调独断和进取;阴柔气质社会的人们重视男女平等,工作类型没有明显的男女区别,工作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并非不可缺少;在组织高层中,女性的比例往往相对较大,决策更加强调共识和妥协;政治生活中,阳刚气质社会往往崇拜强者,社会达尔文主义拥有广阔市场,人们对于弱者,往往不是哀其不幸,而是怒其不争;政府用于社会救济方面的开支比例往往较低;在处理政治冲突、国际冲突时,往往采取挑衅或武力的方式;政治是男人的领域,女性难以进入高层;阴柔社会往往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大力援助贫困国家,所以在世界各国中,阴柔气质的北欧国家用于国际援助的资金在总财政预算中的比例最高;这种社会的成员在享有自由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公正和平等;对待国际冲突和政治分歧,往往主张采取妥协和谈判的方式解决;在阴柔气质的国家,女性担任政治领导人的比例远远高于阳刚气质的国家;对于社会中性别角色的渊源,美国着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提出了着名的“文化决定论”;在玛格丽特·米德之前,弗洛伊德的学说占统治地位,这位着名的犹太心理学家认为“男性是人类先天的行为模式,而女性不过是被阉割了的男性;男女两性不同的心理发展过程取决于男女两性所具有的不同的生理解剖结构;因此,文明社会的男女不同的人格特征也就同样具有了生物学上的普遍性;”1935年,玛格丽特·米德出版了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以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所谓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并不依赖于生物学的性差异,相反,它是特定社会的文化条件的反应”;也就是说,文化对人格与行为模式塑造具有决定性作用;以米德的观点为基础,霍夫斯泰德指出,阳刚气质和阴柔气质的区别,源于宗教及生产方式的不同;如基督教创世纪中有关于上帝用亚当的肋骨做成夏娃的记载,可以部分解释基督教国家的男女差别;另外,北欧国家和汉萨同盟国家的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致使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显然,宗教与生产方式同男女气质差异的关系,亦仅仅具有相关性,而没有因果性;对于阳刚气质和阴柔气质的发展趋势,霍夫斯泰德认为,二者的区别会长期存在,但随着国家富裕程度的提高、工作自动化的流行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阳刚气质显示出向阴柔气质转变的倾向;然而,在贫困的阳刚气质国家,这种趋势并不存在;不确定性规避维度不确定性规避是指,“某种文化中的成员在面对不确定的或未知的情况时感到威胁的程度;此外,这种感觉经常通过紧张感和对可预测性的需求对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定的需求表现出来;”通过对不同国家IBM员工询问如下问题:“你在工作中感到紧张或焦虑的频率有多高”是否不应该打破公司的规章制度,即使这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你认为你将继续为公司工作多久”霍夫斯泰德计算出了国家文化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见表4;表4表明,俄罗斯、德国、南欧国家、拉丁美洲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得分较高,而除日韩之外的其他亚洲国家、英语语系国家、北欧国家及其以前的殖民地得分较低;不确定性指数不同的国家,在如下几个方面表现出差异;思想观念和家庭教育方面,强不确定性规避社会的成员倾向于认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威胁,故要采取一切措施加以消除;由于害怕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所以强不确定性规避社会往往存在普遍的焦虑情绪,且往往对异议分子采取严厉措施;焦虑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舒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转变为社会成员歇斯底里性的攻击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政策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就是成功地将经济危机中德国人的焦虑情绪转化为了攻击行为;在家庭生活中,强不确定性规避表现为对肮脏与禁忌的严格规定、对生活细节的一丝不苟;反观弱不确定性规避社会,人们认为变化是生活的常态,应该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不确定性和差异性,所以社会成员的焦虑水平普遍较低,进而对不同事物往往抱持好奇和宽容的态度;在家庭教育中,肮脏与禁忌的规定并不严格,家庭氛围比较放松和随意;在学校教育中,强不确定性规避社会的学生,往往喜欢按部就班,结构化学习,相信能够探寻到最终答案,老师则应该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能够对于学生的疑问给出唯一正确答案;在弱不确定性社会,学习方式比较随意,开放式学习受到多数人欢迎,人们相信真理不是唯一的,任何人都可能掌握真理,所以,老师不被要求掌握最终答案,即使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也不会伤及老师的尊严;在工作领域,强不确定性规避社会的高层管理者往往会关注组织的日常运营,决策时重视专家学者的意见,崇尚精确和严密的组织体系;这种社会中的组织,犹如一台精密的机器,各部分之间严丝合缝,紧密配合,要求尽最大可能消除不确定性,以预定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因为组织对不确定性进行严密控制,基本不存在创新的空间,所以组织内出现企业家的可能性比较小,有创新才能的人往往不得不离开组织,另起炉灶;在弱不确定性规避社会,高层管理者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关注组织的战略,决策时往往更加相信直觉和个人经验;由于管理者对不确定性并不排斥,所以组织控制机制并不严密,彼得·德鲁克主张的目标管理能够得到推行,个人的主动性能够在这种组织中得到发挥,企业家更容易得到组织成员和管理者的支持,所以弱不确定性规避社会中,脱离组织去自主创业的人相对较少,创新多由现存组织做出;在政治领域,强不确定性规避社会崇尚秩序;法律繁杂,力求精确;政府在社会中处于较强势的地位,各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由于力图克服不确定性,所以政府对公民尤其是青年人往往不放心,倾向于对其加以控制,以避免出现意外情况;作为另一方的公民,面对政府的严密控制,往往有两种反应,要么冷漠,要么逃避,不论哪种态度,都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由于政府的命令指挥链较长,所以容易产生封闭倾向,对民意的反应较迟钝,所以公民的抗议行为往往带有。
作文通讯高中版刚柔相济,臻于大成江苏省盱眙中学向二勇毛笔本为绕指之柔,许多书法家却能柔中见刚。
阳刚、阴柔是书法的重要元素,相辅相成。
书法如此,生活亦然。
假设一位不懂书法的人向你请教书法与人生的关系,请你从“刚与柔”的角度,结合书法的具体特点,进而深入生活或生命,为其阐明人生的道理(所选素材可不局限于书法家)。
要求:可采用对话式,也可选择独白,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紧扣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本道作文题有两段材料。
第一段由三句话组成,主要讲述了书法与人生在“刚与柔”上有相通性。
其中,第一句说毛笔书法有“柔中见刚”的特性。
在这里要对毛笔书法深入了解一下。
毛笔的笔锋柔软而富有弹性,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这样描述毛笔:“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毛笔的“软”与“柔”,是因为毛笔多用羊、兔、鸡、黄鼠狼等动物的毫毛制成。
然而,为何书法作品可以有柔有刚?这是因为毛笔的伸缩性大,毫毛可铺可敛,加之含墨量的多少不同,写出的线条墨色也深浅不一,因此书写的字,或雄浑劲健,或飘若行云。
如,宋徽宗赵佶首创的“瘦金体”便是刚的代表。
它每一笔都锋芒毕露,刚毅挺拔,一撇一捺都用尽气力。
而隶书则是柔的代表,每个封闭的笔画边缘都是圆润的,不标新,不出格。
第二句进一步说明了书法的“刚与柔”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刚柔相济,才是书法的精髓。
臻于化境的书法大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他们的书法作品无不显露出刚柔相济的至高境界。
题目写作指导在新课改、新高考这一大背景下,高考作文呈现出“情境化”“应用性”的趋势。
本次作文题目也充分体现了“情境化”这一特点。
———“刚与柔”作文导写及例文评析. All Rights Reserved.第三句由此及彼,将书法与生活联系起来,说明两者在“刚与柔”上有相似性。
第二段给出了写作情境:一位不懂书法的人向你请教书法与人生的关系,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表现出一种对话与交流的氛围,并且要突出“刚与柔”这一中心。
跨文化交际学中的术语汉译探赜任瑞【摘要】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进入中国不过20多年,其许多概念、理论及表述经历着从"译介"到"本土化"的过程,在汉译中也存在着言人人殊、五花八门的现象,这影响着人们的理解、借用和传播.基于对术语定义及汉语词语细微差异的分析,对四组跨文化交际学术语提出了汉译建议,期望引起对该类术语译名规范的更多关注.【期刊名称】《中国科技术语》【年(卷),期】2010(012)003【总页数】6页(P38-43)【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术语;定义;汉译【作者】任瑞【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N04;H315.92007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跨文化交际丛书”(原版引进系列),为中国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来源。
但用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丛书导读里的术语翻译可谓是五花八门。
陈国明在其与斯塔罗斯塔 (Starosta)合著的《跨文化交际学基础》一书中提出,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概念统一问题,因为不同学者对同样的概念界定不一,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研究主题[1]。
同样,如果一门学科术语名称言人人殊、不予统一,对于新接触此领域的人来说,必然会觉得困惑。
为此,如何准确理解和翻译各个术语、概念,是国内跨文化交际学领域的学者们面临的问题之一。
诚然,“跨文化交际学”刚进入中国时,许多概念、理论及表述仍处在从“译介”到“本土化”的过程中,术语使用较为混乱的现象可以理解。
然而,经过 20多年,这种现象却有增无减,这就应当引起学者们的重视了。
由于许多术语在汉语中“无以名之”,译者本人对术语的理解程度和表述习惯,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为此,分析汉语中词与词之间的细微区别,选择最为贴切的表达,从而规范专业术语的名称使用,便日显重要。
谈《听潮》的阴柔和阳刚之美河南省永城市酂城镇第三初级中学张文龙《听潮》是我国著名作家王鲁彦所作的一篇抒情散文,其写景状物,细腻人微,神形毕现,极尽铺叙,描写之能事。
作品通过对大海及海潮音的绘声绘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的主题。
从美育的角度看,作者对海潮的铺陈描绘,尽管没有用绚丽的色彩和明丽的线条为我们勾勒作画,也没有用音响的流动为我们演奏弦乐,他却用朴实而峭丽的语言和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奇丽的大海泼墨图和一曲曲扣人心弦的海潮的乐章,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大海的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入睡的大海是一幅恬静优美的图画。
它的阴柔之美在这里纵情逼真的呈现了出来。
“静”是这幅图景的核心,为了突出其“静”,作者故意铺写其“动”,以动衬静,营造了一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氛围。
“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写出了大海的温柔可亲,端庄娴淑。
接着便以画家的工笔勾勒:“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的颤动着,银鳞一般”,月光泼泻在“平静深黯的海面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红色的航标灯,江上的渔火,天上的星星在深邃的夜空中闪烁跳动。
这是一幅多么迷人而又富有诗意的“海上月夜图”写!在这寂静的海滨之夜,大海像诗人一样沉冷,低诉,深沉多情,像少女一样温柔可亲,又像情人一样缠绵徘侧,丝丝耳语:“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昙雾那徉涅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龙,像藏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这是舒伯特的小夜兰,婉转悠扬,这是莫扎特的催眠曲,低缓轻柔,所以当这优美动听的音响丝丝缕缕渐漂渐渺的时候:“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脸,也像要入睡了。
许久许久,我俩也像要人睡了。
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于是,上、下、天、光、海、岛、星、人、浑然一体,物我交融.宛然入画: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月光下的大海,波光闪烁,浩渺无垠.那么柔美,那么圣洁,如酣然人睡的婴儿,又如端庄贤淑的睡美人,使人陶醉,令人痴迷。
女生阴柔男生阳刚作文800字英文回答:When it comes to the topic of femininity and masculinity, there are various perspectives and opinions.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women should possess feminine qualities, such as being gentle, nurturing, and emotional, while men should exhibit masculine traits, such as strength, assertiveness, and rationality. However, I personallybelieve that these stereotypes are outdated and limiting.First and foremost, it is important to acknowledge that gender is a social construct and not a biological determinant. Therefore, it is unfair to expect all women to be inherently feminine and all men to be inherently masculine. Each individual is unique and should be free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a way that feels authentic to them, regardless of their gender. For instance, there are many women who are naturally assertive and independent, just as there are men who are sensitive and nurturing.Furthermore, it is crucial to recognize that femininity and masculinity exist on a spectrum, rather than being binary categories. People can possess a combination of both feminine and masculine qualities, and this does not make them any less valid or valuable. In fact, embracing both sides of the spectrum can lead to a more well-rounded and fulfilling life. For example, a woman who is in touch with her feminine side can still be assertive and confident, while a man who embraces his masculine side can still be compassionate and empathetic.Moreover, it is important to challenge the notion that femininity is inferior to masculinity. The qualities tradi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femininity, such as empath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re just as valuable and necessary in our society as the qualities associated with masculinity, such as strength and leadership. By valuing and embracing both femininity and masculinity, we can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and balanced society.In conclusion, the idea that women should be feminineand men should be masculine is an outdated and limiting perspective. Gender is a social construct, and individuals should be free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a way that feels authentic to them. Embracing both femininity andmasculinity can lead to a more well-rounded and fulfilling life, and it is important to value and appreciate theunique qualities that both genders bring to the table.中文回答:当涉及到女性的阴柔和男性的阳刚这个话题时,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女生阴柔男生阳刚作文800字英文回答:In terms of gender stereotypes, it is often said that women are soft and gentle, while men are strong and tough.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se stereotypes are not always accurate and can be limiting.Women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qualities such as empathy, compassion, and nurturing. They are seen as being more in touch with their emotions and are often better at expressing their feelings. Th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can be a great asset in building strong relationships and fostering understanding and empathy towards others. Additionally, women are often known for their ability to multitask and handle multiple responsibilities simultaneously. This can be seen in their ability to balance work and family life, as well as their ability to juggle various tasks and commitments.On the other hand, men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qualities such as strength, assertiveness, and leadership. They are seen as being more competitive and confident,which can be advantageous in certain situations. Men are often encouraged to be independent and self-reliant, which can lead to a strong sense of individuality and determination. Additionally, men are often praised fortheir physical strength and endurance, which can be usefulin physically demanding tasks or professions.中文回答:就性别刻板印象而言,常常说女性柔弱温柔,而男性强壮坚毅。
体育运动的美学特征生命在于运动,人类之完美在于运动。
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体育,并使体育这种运动现象的审美价值与日俱增,下面就让店铺告诉你体育运动的美学特征吧,欢迎参阅!体育运动的美学特征深入地研究运动美学,对于体育理论的建设,对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阳刚美与阴柔美是体育运动的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体育运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活动。
唯物主义者认为: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源泉,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决定着人类的文化发展。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的最终根源是生产劳动。
劳动对体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引起人体质的改变,还在于劳动使体育成为人类的需要,劳动为体育社会现象的形成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
人类的身体是有生命的活体,从体质人类学看,人体的结构和机能的发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在人的生物基础上,在人的自然属性上进行的。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具有自然属性,它能显示出自然结构的美,主要表现在人体外部匀称而协调的体态、形态方面。
由于男女在生理结构上的不同,在体态、形态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形成了男“方”女“圆”的审美标准。
要求男子具有阳刚之气,其体态线条多平直,肌肉发达,棱角分明,体现“方”之美;同男子相比,女性的魅力则在阴柔之美,其体态线条更注意圆润,显示出秀美、柔和,显露“圆”之妙。
而体育运动则能最充分和最丰富地展示充盈着生命力的男子阳刚美和女子阴柔美。
这种美在体育运动和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并在运动中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形式美与形体美是体育运动的另一重要的美学特征体育运动从广义上讲,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结构成长规律,以身体锻练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培养意志品质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活动,也是社会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阳刚气质的女性主义解读林存秀【摘要】当下对男性气质的忧虑变成一种普遍现象.阳刚和阴柔气质的划分, 一直是父权制控制社会性别秩序的手段.阴柔化的男性气质之所以被攻击, 在于其打破了内在的男性团结, 挑战了既定的性别规范.父权制除了依靠政治和经济上整套完整的体制外, 还有情感文化上的\"恐惧-控制\"机制.我们倾向于不假思索地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走\"阻力最小的路\", 但这种做法既伤害了女性也伤害了男性.要触及到父权制下两性气质的根本问题, 必须把男性气质也纳入到性别研究的范畴.%Nowadays, there is a heated debate about male masculinity crisis on media. The division of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patriarchal system to control the society. The effeminate men have been attacked because they destroyed the unity of male power and challenged gender order.In addition to the politics and economy control, patriarchy also relies on fear-control mechanism. People tend to choose the path along which we will encounter the least resistance, yet it is harmful to both gender. We should put masculinity into gender studies, then, we may be able to approach the basic issues.【期刊名称】《山东女子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男性气质;恐惧-控制机制;父权制【作者】林存秀【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山东济南 2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68人们可以像带儿子一样带大他们的女儿,但几乎没有人敢像带女儿一样带大儿子。
中考作文专题素材解读:中国少年,阳刚之气不可失近日,“阳刚之气”这一话题冲上热搜,事件源于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
在提案中,他认为中国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
针对这一提案,教育部表示,将适度改进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形式,更加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
此文一出,立即引发社会各界对青少年“阳刚之气”这一话题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新华视点微博:教育部日前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有关提案时表示,将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
“阳刚之气”是坚强勇敢、阳光自信、奋发向上等美好品质的“合集”,在青少年成长路上,这是不可缺少的精神钙质。
少年强则国强,“阳刚之气”,不只是身体素质的锻炼,更重要的是精气神的涵养。
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自立自强,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好少年。
资深评论员于琳琳:在如今的新闻报道中,青少年出现极端行为已经是不足为奇的事情,越来越频繁发生的悲剧,似乎也在告诉社会、学校和家长,培养孩子独立、坚强、正直、阳光等气质,也就是“阳刚之气”的重要性。
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强健的体魄固然重要,但涵养精气神,更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因此,男孩应该有男孩的样子,活泼、阳光,有勇气、有担当,不惹事、不怕事,让人信赖、给人力量。
同样,女孩也应该有女孩的样子,勇敢、正直,有自信、有光芒,不畏惧、不胆怯。
这两种样子,都是我们提倡的“阳刚之气”,它无关性别,不分强弱,适合所有青少年。
因此,教育部倡导“阳刚之气”,是正确的,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中国妇女报: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自当有少年的朝气与锐气。
备受期许的“阳刚之气”,更多代表着鹏程万里的志气、吃苦耐劳的品格、敢于承担的责任心、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懈拼搏的精神……如此说来,“阳刚之气”是任何拥有完整人格的人都不可缺少的品质,它更代表了一种精气神儿,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气质,凡具备这种精神气质者都应受到肯定。
女性的柔美是以男性阳刚做基础的女性的柔美是以男性阳刚做基础的女性以柔为美。
女性的柔美是以男性的阳刚做基础的,如果男性体现不出阳刚,女性的柔美就难以展现,女性只有在遇到阳刚且可以信赖的男性时才会充分地绽放出柔美的花朵,如果男性太柔,女性的柔美就会受到压抑,女性反而会表现出阳刚的气质。
这就犹如植物种子,只有遇到合适的土壤、湿度、温度才会发芽那样。
女性的柔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内在的阴柔内在阴柔的女性有一种阴性或者叫雌性生物波,这就像处在发情期的母羊一样,散发着一种让公羊立刻就能嗅出的味道,这时候,女性是最温柔的,可以说是含情脉脉柔情似水。
这种内在的阴柔不是几天就能学会或模仿来的,那是前世的信息和长期的生长环境和价值观教育熏陶出来的,这就像美女西施,她胃痛时捂着肚子皱着眉头的样子妩媚动人楚楚可爱,而对门的女子东施也学她的样子捂着肚子皱起眉头,结果越加丑陋。
如果一个女性长期生活在自己的奶奶母亲等女性脾气暴烈的环境中,周围人们灌输给女性的是“一定要强悍,不能吃亏,要防范男人,要压倒和控制住男人”的价值观教育,那么,这个女性就必定缺乏内在的阴柔。
2、语气浅吟低唱柔声细气女性若是大嗓门,喜欢大喊大叫,或者总是粗声粗气喋喋不休,就没有柔美感,柔美的女性说话柔声细语,就像潺潺流水,就像竹林在微风中发出的婆娑声,就像舒缓的音乐旋律,就像多情女子的浅吟低唱,声音柔和。
3、杨柳仪态不论是走、坐、站立、睡,其仪态万千,落落大方,像杨柳柔软的枝条,轻柔曼妙,没有造作,所有姿势恰到好处。
如果走路大摇大摆昂着头,坐着时翘着二郎腿或叉着腿斜着身子,站立时像木头直立,睡卧时横卧竖躺,就缺乏柔美感。
4、表情含蓄带羞那眼神是纯洁明亮的,不是游移不定左顾右盼的,眼神中流露着无限深情和无限眷恋,好似在说话,面露微笑或抿笑,不是呲牙咧嘴豪放大笑,整个表情有一种羞答答的感受,有一种含蓄的美。
5、不拒人以千里之外柔美的女性从不以强烈的语气对人说话,说话总是很婉转很婉约,语气不硬,而是柔和,像春风吹过,但话语清晰,不是含混其词,不会像夜叉那样对人横眉冷对,她没有霸气,不会吼叫,不会拒人以千里之外,使人望而生畏心惊胆颤。
“阴柔美”与“阳刚美”
胡承楷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年(卷),期】1989()7
【摘要】在中国古代的文论和画论里,美有“阴柔”与“阳刚“之别。
所谓“阴柔美”,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优美”。
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称“优美”为“秀美”。
它是美的一种最常见的形态,在文艺作品中有多种表现:俊秀潇洒的人物,风景秀丽的山川,缠绵悱恻的爱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歌声……优美给欣赏者以柔和渝快之感。
《荷花淀》的开头,作家只寥寥数笔,就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饱含着诗情画意的月下水乡人物风景图: 水生嫂月夜编席。
气温,“凉爽得很”;院
子,“干净得很”。
两个形补结构,形成对偶、反复,描写环境宜人。
“苇眉子湿润润的”、
【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阳刚美;《荷花淀》;朱光潜先生;文艺作品;编席;画论;阳刚之美;自然景物;象离;并列结构
【作者】胡承楷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意境的阳刚美和阴柔美 [J], 高星海
2.马鸣风萧萧微风燕子斜——浅论宋词的阳刚美与阴柔美 [J], 王焕云
3.“阳刚美”与“阴柔美” [J], 胡承楷;
4.阳刚美并阴柔美——《诗经·卫风·伯兮》解析 [J], 段秋月
5.浅谈古诗词的“阳刚美”与“阴柔美” [J], 唐淳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