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R法研究对氯四苯基锰卟啉对异丙苯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342.95 KB
- 文档页数:6
epr超氧自由基定量的原理一、EPR技术原理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是一种研究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的共振方法,通过测量未成对电子在磁场中的信号来确定物质的状态和结构。
在EPR实验中,被测物质被置于外加磁场中,吸收的微波辐射频率与磁感应强度的微分相同,从而使得被测物质中的未成对电子发生共振,产生信号。
EPR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由基和过渡金属离子等物质的检测。
在EPR实验中,通过调整实验参数,如磁场强度、微波频率和功率等,可以优化实验效果。
EPR 信号的强弱与未成对电子的数量和状态有关,因此可以用来定量分析自由基等物质的浓度和反应历程。
二、自由基捕获剂的使用在EPR超氧自由基定量中,通常需要使用自由基捕获剂来标记和捕捉超氧自由基。
常用的自由基捕获剂包括硝基四氮唑蓝(NBT)、羟乙基哌嗪乙硫磺酸(DHE)等。
这些捕获剂可以在超氧自由基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具有未成对电子的产物,从而在EPR实验中被检测出来。
三、信号检测与数据处理在EPR实验中,信号的检测通常采用连续波扫描或单一谐振频率扫描模式。
对于超氧自由基的检测,可以采用时间分辨技术,即在超氧自由基与捕获剂反应后的不同时间点进行EPR信号的测量,以获得反应的动力学信息。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信号的提取、背景扣除、信噪比提高等方面。
对于超氧自由基的定量分析,需要依据捕获剂与超氧自由基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从而得出超氧自由基的浓度和生成速率等参数。
四、实验条件控制在EPR超氧自由基定量实验中,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在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应保证外加磁场和微波频率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保证共振实验的效果。
其次,应控制好实验的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以适应超氧自由基反应的要求。
最后,应对捕获剂的选择、反应液的配制、样品的制备等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结果解读与标准曲线制作在获得EPR实验数据后,需要进行结果解读和标准曲线的制作。
异丙苯过氧化氢分解方程式C9H12O2→4CO2+6H2O该方程式表示在适当的条件下,异丙苯过氧化氢分解成4个CO2(二氧化碳)分子和6个H2O(水)分子。
分解反应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异丙苯过氧化氢的解离:C9H12O2分子在适当条件下解离为C9H11基团和OOH自由基。
C9H12O2→C9H11+OOH2.自由基的进一步反应:OOH自由基进一步分解为OH自由基和O自由基。
OOH→OH+O3.进一步的自由基反应:OH自由基和C9H11基团发生反应,生成CO2分子和H2O分子。
C9H11+OH→C8H10+CO2+H2O4.进一步的自由基反应:O自由基和C9H11基团或C8H10基团发生反应,生成CO2以及更多的水分子。
C9H11+O→C8H9+CO2C8H10+O→C8H9+CO2通过组合以上步骤,最终产生了4个CO2分子和6个H2O分子,尽量使反应后的物质保持最小分子状态。
该反应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往异丙苯过氧化氢溶液中加热或者加入催化剂来促进。
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会迅速进行。
异丙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是一个有用的化学反应,可以用于各种应用,如漂白剂、消毒剂和氧化剂等。
然而,由于该反应可能产生一些高温、高压和有害的副产物,因此在使用时必须进行适当的安全措施。
如果不小心使用或处理,异丙苯过氧化氢可能会造成火灾或爆炸。
总结起来,异丙苯过氧化氢分解方程式为C9H12O2→4CO2+6H2O。
这个方程式描述了异丙苯过氧化氢分解为CO2和H2O的过程,该反应可以通过适当的加热或催化剂促进。
这个化学反应在实验室和工业中有各种应用,但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性。
光合作用水裂解机理与EPR应用研究
周经纬;陈明;苏吉虎;杜江峰
【期刊名称】《波谱学杂志》
【年(卷),期】2011(028)004
【摘要】在绿色植物放氧光合作用中,光系统Ⅱ(PSII)催化着自然界利用光能将水裂解并释放出氧气的化学反应.在研究PSII的生物催化机理中,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与水裂解有关的EPR应用研究,如锰簇
Mn4O5Ca的不同氧化中间态,以及这些不同氧化态的锰簇与酪氨酸Yz自由基的磁性相互作用等,这些进展揭示了水裂解过程是一个逐步的与质子耦联的电子传递过程.
【总页数】10页(P502-511)
【作者】周经纬;陈明;苏吉虎;杜江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近代物理系,安徽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近代物理系,安徽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近代物理系,安徽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近代物理系,安徽合肥230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82.53
【相关文献】
1.EPR(欧洲先进压水堆)上充泵的技术特点及鉴定要求分析 [J], 丛国辉;张玲;方熙权;陈兴江;佟莉
2.欧洲压水堆(EPR)──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一种既安全且具竞争性的解决方案[J], ;
3.世界先进反应堆型--欧洲压水堆EPR介绍 [J], 陈泓
4.压水堆EPR介绍 [J], 周文斌
5.基于EPR数据挖掘方法的稻田土壤重金属镉向水相析出特征 [J], 刘孝利;曾昭霞;陈喆;罗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述与展望异丙苯催化氧化催化剂研究进展李军(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研究院,天津300271)摘要: 异丙苯氧化反应是石油化学工业中重要的反应过程,传统的异丙苯氧化工艺是以少量的氧化产物过氧化氢异丙苯作为引发剂的无催化氧化工艺,存在效率低和安全性差等缺陷。
几十年来,研究者对异丙苯催化氧化工艺进行了广泛研究,开发的催化剂类型主要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催化剂、过渡金属离子有机络合物催化剂、N -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催化剂、负载型催化剂、金属及合金催化剂和中孔分子筛催化剂等。
其中,改性MgO 催化剂、Ag 及Ag - Au 合金催化剂和负载过渡金属杂原子的中孔分子筛催化剂表现出较优越的催化性能,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但迄今为止报道的各类催化体系还不能彻底解决传统氧化工艺的固有问题,开发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环境友好催化体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异丙苯; 氧化; 过氧化氢异丙苯催化剂doi: 10〃3969 /j〃issn〃1008-1143〃2014〃03〃003中图分类号: TQ426〃 6; O643〃 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143( 2014) 03-0173-08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catalysts for cumene catalytic oxidationLI Jun( Research I nstitute of Tianjin Branch,Sinopec,Tianjin 300271,China)Abstract: The oxidation of cumene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raditional cumene oxidation was initiated by the reaction product cumene hydroperoxide,and carried out without catalysts,but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technology had the shortages of low efficiency as well as less satisfiedsecurity〃In the past decades,many catalysts for the oxidation of cumene were investigated,such as alkaline and alkaline earth,metal oxides,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N-hydroxyphthalimides,polymer or metal oxides supported catalysts,metals and metal alloys,and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etc〃 Among them,modif ied m agnesium oxide catalysts,silver and silver-gold alloy catalysts,and m esoporous m olecular sieves supported w ith transition metals possessed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and the selectivity to cum ene hydroperoxide〃However,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of cumene oxidation could not yet be solved by the devel-oped catalysts〃 Environmental-friendly catalysts with high activity,high selectivity and stability for cumene oxidation are the research focus in future〃Key words: catalyst engineering; cumene; oxidation; cum ene hydroperoxide catalystdoi: 10〃3969 /j〃issn〃1008-1143〃2014〃03〃003CLC number: TQ426〃 6; O643〃 36 D ocum 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8-1143( 2014) 03-0173-08收稿日期: 2013 -10 -24; 修回日期: 2013 -11 -29作者简介: 李军,1968 年生,男,湖南省常宁市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化工新工艺及催化过程研究。
李超 EPR 阴离子氧化还原1. 介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李超 EPR 阴离子氧化还原的概念。
EPR(电子顺磁共振)是一种研究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的工具,通过探测物质中的未成对电子的行为和性质来揭示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而阴离子氧化还原则是指一种电化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发生化学变化。
李超 EPR 阴离子氧化还原因此成为了一个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2. 李超李超,我国无机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他是李超 EPR 阴离子氧化还原的开创者和先驱,凭借着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贡献,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工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3. EPR 阴离子氧化还原的意义李超 EPR 阴离子氧化还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 EPR 技术可以对物质中的未成对电子进行精确测量,从而探究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为其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 探索化学反应机制。
阴离子氧化还原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 EPR 技术可以跟踪反应中电子的变化和运动,揭示化学反应的机制和动力学过程。
- 环境监测和生物医学应用。
EPR 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生物医学领域,用于检测和分析生物体内的自由基等物质,为环境保护和医学诊断提供重要支持。
4. 李超 EPR 阴离子氧化还原的研究成果李超在EPR 阴离子氧化还原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 对稀土金属络合物的 EPR 研究,揭示了稀土金属络合物中的分子结构和电子态信息。
- 对金属氧活化机理的探索,为金属氧活化反应的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 对天然产物中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为天然产物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5. 应用和展望李超 EPR 阴离子氧化还原的研究成果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过氧化氢异丙苯分解制苯酚的反应精馏工艺周道伟;叶建初;林晗丹;焦放健;余光雄;沙勇【摘要】以未经浓缩处理的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为原料,通过动力学实验考察了不同类型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CHP分解制苯酚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干型树脂比湿型树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为了该工艺的小试实验,搭建了反应精馏塔,其操作在57 kPa的真空度下,并采用干型树脂作为催化剂.小试实验结果表明,CHP和二甲基苄醇(DMBA)的转化率均达到100%,且在塔内可实现苯酚和丙酮的分离.通过实验证明了CHP分解制苯酚的反应精馏工艺具有技术可行性.本研究所得结论可为进一步的过程开发,如过程模拟和优化提供重要帮助.【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53)001【总页数】4页(P96-99)【关键词】苯酚;反应精馏;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作者】周道伟;叶建初;林晗丹;焦放健;余光雄;沙勇【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苯酚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每年的消耗量多达数百万吨.目前,90%以上的苯酚均通过异丙苯法制备,该工艺路线属于典型的反应+分离过程.异丙苯首先经氧化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将氧化产物CHP和大量未反应的异丙苯混合物提纯浓缩后得到高浓度的CHP,再通过酸催化分解生成苯酚和丙酮[1-3].由于进入酸分解反应器的反应原料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二甲基苄醇(DMBA),其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α-甲基苯乙烯(AMS)和水.分解反应器的出料进入后续的分离单元,对产物苯酚、丙酮进行分离,并回收AMS.反应精馏作为一种工艺强化手段,具有高设备集成度和高反应热利用率等优势[4-7].由于CHP分解产物苯酚和丙酮的沸点相差大,因此可使用合适的固体酸催化剂,通过反应精馏技术实现CHP完全分解、利用反应热实现产物及时分离的双重目的.目前Exxon Mobli公司已报道了使用金属氧化物型超强酸作为催化剂的CHP分解反应精馏制苯酚技术[8].该过程使用提纯浓缩后的CHP作为原料,为移除CHP分解反应产生的大量反应热,向塔内引入大量丙酮作为热夹带剂.但是,由于丙酮的额外引入增加了分离负荷和设备投资,因此,尽管该CHP分解反应精馏技术具备技术上的先天优势,但其仍未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事实上,如果直接使用氧化得到的CHP和异丙苯混合物作为反应精馏塔进料,则可利用原料中含有的大量异丙苯作为热夹带剂,利用其汽化吸收热量移除反应热、控制塔内反应段温度,从而不必额外引入丙酮,可显著降低设备投资,并减少提纯浓缩CHP所需的能耗,进一步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此外,流程的改变使适用于该反应精馏工艺的催化剂种类得到扩展,即除了用于传统反应精馏工艺的金属氧化物型超强酸以及众多关于催化性能研究报道的沸石、蒙脱土及杂多酸等催化剂[9-11]外,阳离子交换树脂也将可作为该反应精馏工艺的催化剂.这主要是由于该工艺中未引入额外丙酮,因此反应段丙酮含量显著下降,从而使得阳离子交换树脂避免了因丙酮而出现溶胀、破碎的现象[12].本文建立的苯酚生产反应精馏工艺将采用未经浓缩处理的CHP为原料,并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反应催化剂.通过对不同类型树脂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实验考察,将确定适合该工艺的树脂类型.在另一方面,将通过反应精馏小试实验来探究该反应精馏工艺在实际中的耦合可行性.1 实验装置及方法CHP、苯酚、丙酮、AMS以及异丁醇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异丙苯购自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以上原料中除作为反应原料的CHP外,其余均为分析纯.经碘量法分析,购置的化学纯CHP中CHP质量分数为84.5%.DMBA购自 Adamasbeta,纯度为98%,将作为色谱分析的标准品使用.反应混合物的主要成分包含CHP、丙酮、异丙苯、苯酚、AMS和DMBA,利用以异丁醇为内标物的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11-12].色谱分析中采用的色谱柱为OV101毛细管柱(30m),气化温度和检测温度分别为210和250℃,柱炉起始温度为80℃,设定以10℃/min升至180℃,保持此温度2.5min.经气相色谱检测,原料CHP中含有8%(质量分数,下同)的DMBA.选取陶氏化学公司的两种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分别为湿型的AMBERLYSTTM35WET和干型的AMBERLYSTTM35DRY,形态均为直径0.8mm左右的球形固体.CHP催化分解动力学实验的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图1中的蛇形冷凝管可将汽化产物冷凝回流至反应器.实验时将配比好的原料和树脂催化剂同时置于烧瓶中,使用恒温槽控制反应温度,利用机械搅拌以抑制外扩散对反应的不利影响.在综合考虑搅拌速率太快容易造成树脂的破碎后,本实验中设定搅拌速率为200r/min.随着反应的进行,通过定时从反应器中取样进行色谱分析,即可获知CHP催化反应的进程.图1 CHP分解动力学实验装置Fig.1 Apparatus of kinetics experiment of CHPdecomposition为考察该反应精馏过程的实际可行性,建立了小试规模的连续反应精馏塔.该反应精馏塔为高度700 mm、塔径30mm的玻璃塔.该塔的上部为350mm的精馏段,下部为150mm的提馏段,两段均采用3mm×3mm的θ环进行填充.在提馏段以上设有200mm的反应段,进料口设置在反应段以上30mm处.反应段内除装填有θ环外,还混装一定量的树脂作为催化剂.为了固定树脂颗粒在塔内合适的位置,并避免树脂颗粒因碰撞造成破碎[13],需采用金属丝网对其进行封装处理.封装得到每个催化剂包内含树脂约0.15g,整个反应段共装有9个这样的催化剂包.2 CHP催化分解的动力学实验对于采用不同类型催化剂的动力学实验,反应物的初始组成、反应条件及催化剂用量列于表1.在4组实验中,反应温度均设定为65℃.实验中CHP和异丙苯组成比例接近于氧化得到的CHP和异丙苯混合物工业流股组成比例,苯酚在反应过程中随时间生成量如图2所示.表1 CHP催化分解反应条件Tab.1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f CHP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reaction g注:*表示在丙酮中浸泡1.5h脱水.序号催化剂类型异丙苯 CHP 丙酮催化剂质量1 湿型 45.038 20.000 17.785 0.167 2 湿型65.316 19.738 0 1.959 3 湿型* 65.354 20.025 0 0.165 4 干型 65.300 20.0010 0.166图2 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苯酚的含量Fig.2 Phenol content in reaction mixture under the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从图2可以看出,当体系初始丙酮质量分数较高且采用0.167g湿型树脂作为催化剂时,30min后体系内苯酚质量分数达到3.470%.但是,当初始丙酮质量分数为零时(实验2),即使采用1.959g湿型树脂作为催化剂,30min后体系内苯酚的质量分数也仅为0.600%.这意味着湿型树脂虽然适用于已报道的反应精馏工艺,但在本文提及的反应精馏工艺中明显不可用.之所以反应体系中丙酮质量分数具有如此显著影响,是由于CHP在酸分解过程中存在脱水的中间平衡步骤[1],而湿型树脂的含水量较高(可达50%),会对该步骤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从图2还可发现,在湿型树脂预先进行脱水处理后(实验3),其催化活性有所上升,和实验1的结果相似.这进一步说明了,湿型树脂中所含水分对CHP酸催化分解反应的不利影响.基于树脂中含水量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采用干型树脂进行了实验4.从图2可以看出,干型树脂由于具有非常低的含水量(小于3%),使其表现出最高的反应活性.在30min后,体系内苯酚的质量分数达到了5.063%,相对于使用湿型树脂作为催化剂的情况,使用干型树脂对产率具有明显的提高.而该类型树脂之所以可以表现出高于脱水后的湿型树脂,是由于湿型树脂的脱水过程存在相平衡的制约,无法实现水分的完全脱出.由于干型树脂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并无需进行预脱水处理,因此在后续的反应精馏小试实验中,将采用干型阳离子交换树脂AMBERLYSTTM35DRY作为反应催化剂.3 CHP制苯酚反应精馏实验为了使精馏塔尽快达到CHP分解所需的反应条件,在进行CHP制苯酚反应精馏实验前将向塔釜一次性加入25℃,300mL不含CHP的混合液(苯酚13.62%,丙酮8.40%和异丙苯77.98%),并以100W的功率对塔釜加热,在全回流情况下操作45min.此后,精馏塔将按照表2所示的相关参数进行操作,并开始向精馏塔连续进料,具体进料组成如图3所示.表2 反应精馏塔的实验条件Tab.2 Conditions of the reactive distillation experiment名称操作参数再沸器负荷(W) 66.0再沸器压力(kPa) 44.0回流比(体积比) 2.0进料流量(mL/min) 10.0进料温度(℃) 25.0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降低反应段的温度,抑制过程中的副反应并提高过程的安全性,反应精馏塔操作在57kPa的真空度下.在另一方面,由于在实际异丙苯氧化过程中副反应较多,这将导致氧化液中除主要产物CHP外,还含有一定量DMBA,其在树脂催化剂作用下,将分解为水和AMS[3],因此,为了让实验结果对实际工业过程更具参考价值,小试实验采用的进料为包含CHP、DMBA和异丙苯的混合物,其组成与氧化液组成相似[1-2,8].图3 反应精馏塔及实验Fig.3 Reactive distillation column and experiment CHP酸分解制苯酚反应精馏工艺的小试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在设定的操作真空度下,塔顶和塔釜温度分别为43.3和126.9℃,较常压而言得到了显著降低.除真空度的作用外,体系内存在的大量异丙苯作为热夹带剂,其在塔顶和塔釜均有出现,吸收了大量反应热,一是整体上降低了塔内温度,二是塔顶和塔釜的分配比例将有效地调节精馏塔温度分布.此外,经气相色谱检测分析塔顶和塔釜组成中均不含CHP和DMBA,表明二者已完全反应,同时作为副产物的苯乙酮的质量分数也仅为1.00%,意味着此反应对产物苯酚的选择性较高.反应产物苯酚和丙酮可在塔内实现分离目的,在塔顶中苯酚质量分数仅为0.45%,丙酮在塔釜中质量分数仅为0.29%.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精馏过程可实现反应和分离的完美耦合.4 结论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的类型和溶剂组成这两个因素对CHP酸催化分解过程的影响.本反应精馏工艺采用异丙苯的氧化液直接作为反应精馏塔的进料,而非经浓缩处理后的CHP.该工艺进料中异丙苯含量的上升导致了塔内反应段中丙酮含量显著降低.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这样的工艺改变使得AMBERLYSTTM35DRY型树脂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AMBERLYSTTM35WET型树脂,即前者将更加适合于本工艺过程.本文为进一步研究该反应精馏工艺的实际可行性,建立了小试规模的连续操作反应精馏塔,其采用干型树脂作为催化剂,并在57 kPa的真空度下操作.小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精馏过程中,反应物CHP和DMBA的转化率均达到了100%,且可实现产物苯酚、丙酮的有效分离.【相关文献】[1]Zakoshansky V.Method of producing phenol and acetone from cumene hydroperoxide:WO,0166500A1[P].2001-09-13.[2]Levin D,Santiesteban J G,Vartuli J C.Production of phenol:US,6169215B1[P].2001-01-02.[3]Schmidt R J.Industrial catalytic processes-phenol production[J].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2005,280(1):89-103.[4]An W Z,Meng Xia,Li H X,et al.Energy internal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within ethoxylation reactive distillation column with consideration of heat of reaction [J].CIESC Journal,2012,63(11):3602-3608.[5]Gao X,Li X G,Zhang R,et al.Process simulation of methyl acetate hydrolysis via catalytic distillation[J].CIESC Journal,2010,61(9):2442-2447.[6]Zhao G S,Yang B L.Dehydration of tert-butyl alcohol in reactive distillation adapted to chemical heat pump[J].CIESC Journal,2004,55(3):384-389.[7]Taylor R,Krishna R.Modelling reactive distillation[J].Chemical Engeering Science,2000,55(22):5183-5229.[8]Doron L,Bala C,Jose G S.Production of phenol using reactive distillation:US,6410804B1[P].2002-06-25.[9]Selvin R,Hus H L,Aneesh P,et al.Preparation of acidmodified bentonite for selective decomposition of cumene hydroperoxide into phenol and acetone[J].Reaction Kinetics Mechanisms Catalysis,2010,100(1):197-204.[10]Selvin R,Rajarajeswari G R,Roselin L S,et al.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cumene hydroperoxide into phenol and acetone[J].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2001,219(1/2):125-129.[11]Yadav G D,Asthana N S.Selective decomposition of cumene hydroperoxide into phenol and acetone by a novel cesium substituted heteropolyacid on clay[J].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2003,244(2):341-357.[12]Huang D G,Han M H,Wang J F,et al.Catalytic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cumene hydroperoxide using sulfonic resins as catalyst[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2,88(1/2/3):215-223.[13]Subawalla H,Gonzaléz J C,Seibert A F,et al.Capacity and efficiency of reative distillation bale packing: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J].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cal Research,1997,36(9):3821-3832.。
epr测试羟基自由基机理反应式EPR测试羟基自由基机理反应式引言:EPR(电子顺磁共振)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分析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自由基反应机理。
羟基自由基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羟基自由基的反应机理对于理解和优化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一、羟基自由基的形成羟基自由基是通过一些化学反应生成的,其中最常见的是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反应是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反应:H2O2 → 2·OH二、羟基自由基的反应机理羟基自由基参与了多种化学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其参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 氧化反应羟基自由基可以参与氧化反应,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并自身还原,反应式如下:·OH + R → R· + H2O2. 还原反应羟基自由基也可以参与还原反应,与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并自身氧化,反应式如下:·OH + R' → R'H + O·三、羟基自由基的反应速率羟基自由基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羟基自由基的反应速率较快,但由于其高度活泼的特性,其寿命相对较短。
1. 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增加反应速率,因为羟基自由基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2. 温度温度的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因为高温下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3.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或降低反应活化能来加速反应。
四、羟基自由基的应用羟基自由基在有机合成、环境科学和生物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 有机合成羟基自由基可以参与有机合成反应,例如在氧化反应中作为氧化剂,或在还原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用于合成复杂有机分子。
2. 环境科学羟基自由基在环境科学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用来评估和监测水体和大气中的污染物,例如通过检测羟基自由基的浓度来评估水体中的氧化性。
3. 生物学羟基自由基在生物学中也被广泛研究,因为它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信号传递和抗氧化作用。
四羧基苯基卟啉的NADH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性能研究王琨琦;杨焕欣;朱起凡【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15)001【摘要】成功地构建了基于四羧基苯基卟啉(TCPP)为光敏染料的NADH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红外光谱描述TCPP与TiO2纳米晶间的相互作用;使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修饰电极TCPP/TiO2/FTO的电化学、光电化学及对生物分子NADH展现出的传感器性能.研究发现:TCPP染料分子与TiO2纳米晶通过桥连和螯合作用紧密结合;在380 nm光照下,修饰电极TCPP/TiO2/FTO对NADH表现出良好的传感器性能,检出限0.359 2μM,灵敏度3.603×10-2μA M-1 cm-2,线性范围为0~8.0 μM,而且重现性良好.【总页数】4页(P5-8)【作者】王琨琦;杨焕欣;朱起凡【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理学院,长春130012;长春工程学院理学院,长春130012;长春工程学院理学院,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6【相关文献】1.卟啉配位剂meso-四(对-羧基苯基)卟啉(H2TCPP)极谱行为的研究 [J], 李国刚2.Meso-四(4-羧基苯基)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J],3.硫化锌固载四(4-羧基苯基)锰卟啉催化性能研究 [J], 宁星星;蒋月秀;黄冠;彭艳;蔡景莉;危素娟4.氧化锌固载四(4-羧基苯基)钴卟啉的催化性能 [J], 曹轩;黄冠;沈莉;胡耀东;郭勇安;蒋月秀;危素娟5.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检测水体痕量Hg2+的研究 [J], 吕向菲; 吕东; Muhammad Asim Shahzad; 王家宏; 常江峰; 李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法)的应用研究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法)是一种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测量电化学反应中的自由基的生成和消除过程来了解反应的机制和动力学过程。
EPR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和电化学等领域。
在环境科学中,EPR法主要用于研究污染物的成因和淬灭。
例如,通过测量自由基的信号可以了解一些污染物电化学反应的机理,例如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EPR法也可以用于监测污染物的浓度和环境质量,因为污染物的寿命和环境匹配度都可以通过自由基的生成和消除过程来确定。
在生物化学领域中,EPR法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
自由基是细胞信号传导和许多生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通过测量自由基的信号可以了解各种疾病和病理状况下自由基水平的变化,例如癌症、心脏病和神经变性疾病等。
EPR法还可以用于研究自由基在抗氧化剂的作用下的清除效果,从而评估抗氧化剂的功效和安全性。
在电化学领域中,EPR法主要用于研究电极表面上化学反应活性位点的性质和行为。
通过测量化学反应中的自由基信号,可以确定反应
过程中电荷传递和物质转化的机理,并确定反应的速率和反应原理。
EPR法可以应用于研究各种电化学反应,例如电极表面上的还原、氧化和过渡金属催化反应等。
总之,EPR法作为一种强大而灵活的电化学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而为研究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它对于研究环境问题、生物化学和电化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并且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在TX-100胶束中的光谱研究张韫宏;乔辉;赵晓红【期刊名称】《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05(25)6【摘要】用光谱法研究了荧光分子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P0与TritonX-100胶束间的相互作用,测定了P0在不同pH值的TX-100胶束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碱性滴定过程中,P0在胶束溶液中存在去质子化现象;分析P0在胶束中的增溶位置和微环境极性间的关系,发现卟啉随自身亲水性增强而经历了由胶束内层至胶束表面的转移过程;同时初步解释了卟啉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荧光猝灭现象.【总页数】4页(P556-559)【关键词】卟啉;Triton;X-100胶束;去质子化;荧光猝灭【作者】张韫宏;乔辉;赵晓红【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8.1【相关文献】1.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的研究 [J], 蔡晓莹;肖义2.超支化聚(酰胺-酯)溶液中的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聚集行为的研究 [J], 温昕;王素娟;高保祥;巴信武3.卟啉环上的亲核取代研究:2-(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的合成 [J], 陈世清;陈彰评;黄筱玲;姜中兴;端木传4.钴-5,10,15,20-四(3-甲氧基-4-羟基苯基)卟啉修饰玻碳电极的L-抗坏血酸化学传感器研究 [J], 钱江红;刘海鹰;邓家祺;侯秀峰5.5,10,15,20-四(4-羟基-3-磺酸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其酸碱平衡的研究 [J], 汤福隆;陈秀华;王朝纲;谢丽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