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 格式:doc
- 大小:210.00 KB
- 文档页数:9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说课稿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教材主要叙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糖类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了解脂质对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最终说明白蛋白质、糖类、核酸这三类生物大分子都是以单体为单位的多聚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认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等。
这与前面学习的细胞中的元素和蛋白质、核酸等内容亲密联系,也是后面学习细胞的结构、代谢、血糖平衡的调整等内容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同学在2、3节学习了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生物大分子都具有肯定的结构层次即元素、基本单位、长链、大分子。
这样能更好理解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分及多糖的大分子性,从而培育学问迁移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糖和脂的分类和比较能更好地培育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
学完本节课后,同学对生命是物质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熟悉,并能理解生命是建立在碳的基础上。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教学目标为:1、学问目标(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力量目标(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2)尝试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体验学问迁移的学习方法。
(3)运用生物学学问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育同学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体会生物学和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熟悉生物科学的价值。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有两个教学重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第一个要求是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属理解层次,并与以后要学习的模块核心内容细胞代谢内容联系亲密,所以确定为重点。
细胞中主要有三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2、3节学习了蛋白质和核酸,在这里有必要总结一下这三种生物大分子,使同学进一步熟悉生命建立在碳的基础上,及生命的物质性和区分于非生物界的.特别性。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知识要点知识点一.细胞中的糖类1.组成元素(1).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2).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元素数和氧原子数之比是2:1,类似水分子,所以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注:不要误认为所有糖中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都为2:1,如C12H10O4(脱氧核糖);也不要认为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原子数之比都为2:1的都是糖,如CH2O(甲醛)2.基本功能(1).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一般来说,生命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糖类提供的(2).糖类是构成细胞和生命体的重要成分3.种类和功能(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种类:五碳糖:核糖(C5H10O5),脱氧核糖(C12H10O4);六碳糖(C6H12O6):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分布:核糖(C5H10O5),脱氧核糖(C12H10O4),葡萄糖,半乳糖主要分布于动物细胞;果糖主要分布于植物细胞主要功能:核糖(C5H10O5):RNA的组成成分之一脱氧核糖(C12H10O4):DNA的组成成分之一葡萄糖: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半乳糖:提供能量(2).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C12H22O11)种类: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乳糖(葡萄糖+乳糖)主要分布:蔗糖:植物细胞(甜菜,甘蔗中较多)麦芽糖:发芽的谷物中较多乳糖:人和动物的乳汁中主要功能:水解成单糖而供能(3).多糖(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C6H10O5)n)种类:淀粉,纤维素,糖原(肝糖原,肌糖原)主要分布:淀粉,纤维素:植物细胞肌糖原:动物肌肉肝糖原:动物肝脏主要功能:淀粉: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肌糖原:剧烈运动时氧化分解功能肝糖原:储存能量,调节血糖知识点二.细胞中的脂质1.脂质的组成元素脂质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有的脂质还含有P,N2.脂质的特点(1).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多于糖类(2).不同的脂质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3.脂质的分类,分布和功能储能功能(脂肪(C,H,O)):1.主要功能:细胞能量好的储能物质;很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缓冲和减压,可以保护内脏器官;2.主要分布: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结构脂质(磷脂(C,H,O,P(N))):1.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膜,多种细胞器摸的重要成分;2.主要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中调节脂质(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C,H,O)):1.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血脂的运输;2.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3.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C H O 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 (如磷脂)。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不同;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同。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结合水与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4.5%;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是细胞的良好溶剂,也可以直接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还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总而言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细胞内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其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 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很重。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手写笔记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的两类重要生物分子。
一、糖类(Carbohydrates):1. 组成:由碳(C)、氢(H)和氧(O)三种元素组成,化学式为(CH2O)n。
其中,n可为3、4、5、6等多个不同数字。
2. 功能:- 能量来源:作为细胞的主要能源,通过有氧呼吸反应在细胞线粒体中氧化分解,产生三磷酸腺苷(ATP)。
- 结构功能:存在于细胞膜和细胞壁中,提供结构支持和稳定性。
- 细胞通讯:参与细胞间相互识别和通讯的过程,如在糖蛋白质上的糖基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
- 免疫响应: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和信号传导,如糖类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可引发炎症反应。
3. 分类:- 单糖(Monosaccharides):最简单的糖类分子,如葡萄糖、果糖等。
- 双糖(Disaccharides):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缩合反应形成,如蔗糖、乳糖等。
- 多糖(Polysaccharides):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形成,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二、脂质(Lipids):1. 组成:由氢(H)、碳(C)和氧(O)三种元素组成,特点是含有较多的碳和氢原子,但氧的含量相对较少。
2. 功能:- 能量存储:脂质分子中的化学键含有高能键,通过氧化分解可以释放大量能量。
- 细胞膜组分: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参与细胞膜的形成和维护。
- 保护和绝缘:在动物体内能提供机体对内外环境的保护作用,例如脂肪组织提供机体隔热保温。
- 信号传导: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过程,如二酰甘油能通过PKC途径介导细胞内信号传递。
3. 分类:- 甘油脂(Glycerolipids):由甘油和脂肪酸形成的酯键。
- 磷脂(Phospholipids):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构成细胞膜的主要磷脂是磷脂酰胆碱。
- 脂类固醇(Steroids):如胆固醇,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构成细胞膜、合成激素等。
- 皂质(Saponins):含有两类结构域的化合物,可以产生起泡沫的性质。
第二章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细胞中的糖类1、元素组成和功能(1)元素组成:由C、H、O组成,多数糖类中H与O之比为2;1(2)功能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2、分类(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类种类:葡萄糖、果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半乳糖(只存在于动物细胞)、核糖和脱氧核糖(也是还原糖)(2)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种类:蔗糖(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分布于植物细胞)、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构成,分布于植物细胞)、乳糖(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构成,分布于动物细胞)作用:水解成单糖供能(3)多糖:可水解为多个单糖的糖类种类: 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果胶等,是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糖类的存在形式分布场所:淀粉分布于植物细胞;糖原分布于动物细胞,主要存在于肝脏和骨骼肌中,肝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来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发生分解。
纤维素存在于植物细胞,几丁质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多糖的作用;淀粉;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糖原;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几丁质;1、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重要组成成分2、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3、用于制作食品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4、用于制作人造皮肤注意点:1、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糖是葡萄糖,但并非所有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2、二糖和多糖必须被水解后才能被细胞利用3、糖不一定都有甜味,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4、糖类的作用(1)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2)作为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3)在生物体内转变为其他物质(4)作为细胞识别的信号分子,如糖蛋白二、细胞中的脂质1、元素组成和特点(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有些还含有N、P (2)特点:与糖类相比,脂质分子中O含量低,H含量高合成场所:真核细胞的内质网2、性质:非极性分子,通常不溶于水,而溶解于脂溶性的有机溶剂(相似相溶原理)3、分类和功能(1)脂肪,又叫甘油三酯①组成元素:C、H、O②结构:3分子脂肪酸+1分子甘油③生理功能:细胞内良好的额储能物质良好的绝热体 e.g皮下脂肪层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脂肪酸的理化性质:分子中全部是C-C单键的是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容易凝固,室温时呈固态。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
1.糖类的分类及作用: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提供能源)。
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二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
蔗糖:果糖,葡萄糖,脱水缩合。
乳糖:半乳糖,葡萄糖,脱水缩合。
作用:提供能量。
③多糖:淀粉:多个半糖(植物储存能量的地方)
糖原:脱水缩合形成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和肌糖原。
储存能量。
纤维素:构成植物细胞壁。
2.糖类组成及作用:
①元素:CHO
②作用:主要能源物质;组成细胞结构物质。
3.糖类的归类:①单糖,二糖,(除蔗糖)都是还原糖,多糖一定是非还原糖。
②动植物中糖类:植物特有: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特有:半乳糖、乳、糖、糖原。
动植物共有: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二、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组成:CHONP
2.理化性质: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脂类含碳氢较多,氧化时耗氧较多(与糖类比较),产能较多。
3.种类及作用:①脂肪作用:储能物质;绝热;保温;缓冲减压;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②磷脂作用: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成分;分布在脑卵细胞,肝脏及大豆。
③固醇: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参与脂质运输。
性激素:生殖器官的发育;生殖细胞的形成;第二性征的出现。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
缺少时会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单体→碳链→多聚体
葡葡糖→多糖
氨基酸→蛋白质
核苷酸→核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有机物质。
它们在细胞中起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1. 糖类:
糖类是一类含有大量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
在细胞中,糖类主要用于供能和储存能量。
例如,葡萄糖是细胞中最常见的糖类,通过细胞呼吸途径产生能量。
细胞中还会储存一些多糖,如淀粉在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中的糖原。
这些多糖在需要时可以分解为葡萄糖来提供能量。
此外,糖类还参与细胞识别和通信。
细胞膜上的糖类糖基可以与其他细胞中的受体结合,实现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
2. 脂质:
脂质是指一类有机化合物,具有疏水性和亲油性,包括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磷脂和固醇等。
细胞中的脂质主要分
布在细胞膜中,起着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作用。
脂
质可以构建细胞膜的双层结构,并通过磷脂分子的疏水和
亲水两端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和透性。
此外,脂质还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调控。
一些脂质如甘油
脂可以在细胞内储存能量,同时也是细胞信号分子的前体。
脂溶性维生素也是细胞内的重要信号分子,参与调节细胞
功能。
总的来说,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在能量供应、细胞结构和
功能维持,以及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考点、热点回顾(一)细胞中的糖类1、组成元素:C、H、O三种元素2、分类、相互关系、特点和实例⑴单糖:不能被水解,可直接吸收的糖。
最常见的是葡萄糖,比较常见的还有果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等。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主要能源物质。
⑵二糖: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的,必须经过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最常见的二糖是蔗糖,还有麦芽糖以及人和动物乳汁中的乳糖。
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⑶多糖:有多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是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糖存在的形式,必须水解为单糖才能为细胞吸收,最常见的是淀粉,作为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存在于细胞中。
另外还有糖原作为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4)单糖脱水缩合生成二糖,二糖脱水缩合生成多糖,多糖水解为二糖,二糖水解为单糖。
(5)还原性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3、功能:⑴细胞中的主要储能物质,如葡萄糖是生命燃料。
⑵是生物体重要成分,如纤维素是植物体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4、糖类种类、分布与功能表格。
种类分布功能单糖五碳糖核糖细胞中都有组成RNA的成分脱氧核糖细胞中都有组成DNA的成分六碳糖葡萄糖细胞中都有主要的能源物质果糖植物细胞中提供能源半乳糖动物细胞中提供能源二糖蔗糖甘蔗、甜菜中丰富都能提供能源麦芽糖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乳糖人和动物乳汁多糖淀粉种子、变态茎或根储存能量纤维素植物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糖原肝糖原动物的肝脏储存能量肌糖原肌肉组织5、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二)细胞中的脂质1、元素组成:C、H、O,还含有P和N。
2、种类和功能:⑴脂肪:脂肪中的储能物质,维持体温恒定缓冲和减压减少摩擦的作用。
⑵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⑶固醇: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3、脂质的分类、作用与分布表格种类作用分布脂肪(C、H、O) 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和减压动物皮下、植物种子磷脂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种子固醇胆固醇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动物内脏、蛋黄性激素促进动物生殖器官发育以及生殖细胞形成动物细胞维生素D促进Ca 和 P的吸收动物细胞4、脂肪的鉴定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二、典型例题1、糖类(1)糖类大致可以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元素组成: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水解的糖类称_______,二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糖可水解为_________________。
(3)单糖、二糖、多糖的比较种类分子式分布主要功能单糖核糖C5H10O5动植物细胞中的主要组成物质脱氧核糖葡萄糖细胞内主要二糖蔗糖、麦芽糖细胞能水解成供能乳糖细胞多糖淀粉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构成的原料糖原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的2、细胞中的脂质(1)元素组成:。
(2)种类:脂质包括 ,其中最常见的脂质是,元素组成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该种物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有。
(3)脂质中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在人和动物的以及中含量丰富。
(4)脂质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还有。
它又包括。
其中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能有效的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和的吸收。
3、生物大分子以________为骨架,它们的基本单位都被称为__________;组成多糖的单体是__________,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__________,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体是__________。
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脱脂和低脂食品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但是脂类也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成分,其中生物体内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 ( )①生物膜的重要成分②储能物质③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④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⑤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⑥绝热体、保温作用A.①②⑥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5、下列哪一项表示的是对多糖功能的分类 ( )6、某生物体内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储能物质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D.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可发生于肝脏内7、2009年广州部分市售猪肉中又检测出了瘦肉精。
将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会使猪体内脂肪减少,蛋白质含量增加,提高瘦肉率。
但残留在肉内的瘦肉精被人食用后会中毒。
据此推断瘦肉精可以(双选) ( )A.促进蛋白质合成B.促进生长激素的合成C.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D.抑制脂肪转化为糖类8、现有一样品提取液,经双缩脲试剂检验,产生紫色反应;经斐林试剂检测,无明显砖红色,经处理后用苏丹Ⅲ测试,有橘红色反应。
该样品可能是 ( )A.无糖全脱脂奶粉B.纯天然牛奶C.加高果糖浆的果汁D.普通豆奶粉9、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
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
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10、2009年5月,加拿大食品检疫局报告了2009年首例疯牛病症例。
报告认为,这起病例是由于使用受污染饲料所致。
疯牛病病毒(朊病毒)是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形式,只含畸形蛋白质,没有(不利用)DNA或RNA进行复制,而是利用正常细胞中与其氨基酸排列顺序一致的蛋白质进行复制。
下列方法中可以用来检测饲料中是否含有朊病毒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牛饲料中的提取液B.用DNA探针检测牛饲料的提取液C.提取牛饲料中的蛋白质,然后进行氨基酸测序,看是否与朊病毒的氨基酸序列相同D.以上方法均不可取11、前项为生物组织,中项为鉴定所用的化学试剂,后项为反应结果所产生的颜色,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苹果、斐林试剂、砖红色B、花生种子、苏丹Ⅲ染液、橘红色C、黄豆、双缩脲试剂、紫色D、卵清蛋白、苏丹Ⅳ染液、红色12、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制备生物组织液时都要加入石英砂进行研磨,加入石英砂的目的是()A、提取有机物B、研磨充分C、有利于研磨液过滤D、防止有机物受到破坏15、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A、无色→砖红色(沉淀)B、浅蓝色→砖红色(沉淀)C、浅蓝色→蓝色→砖红色(沉淀)D、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13、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可溶性还原糖,试回答有关鉴定实验的问题:(1)实验材料的选择,下面哪一组较为适宜()A、西瓜和甜菜B、甘蔗和甜橙C、苹果和梨子D、淀粉和蛋清(2)下述糖类物质中,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3)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是()A、浅绿色→棕色→砖红色(沉淀)B、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C、棕色→浅蓝色→砖红色(沉淀)D、棕色→浅绿色→砖红色(沉淀)14、有机化合物中具有不同的化学基团,它们对水的亲和力不同。
易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亲水基团(如-NH2、-COOH、-OH),具有大量亲水基团的一些蛋白质、淀粉等分子易溶于水;难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疏水基团,如脂类分子中的碳氢链。
脂类分子往往有很长的碳氢链,难溶于水而聚集在一起。
请回答:(1)等量亲水性不同的两种物质分散在甲、乙两个含有等量水的容器中,如下图所示。
容器中的自由水量甲比乙____________。
(2)相同质量的花生种子(含油脂多)和大豆种子(含蛋白质多),当它们含水量相同时,自由水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种子。
(3)以占种子干重的百分比计算,种子萌发时干燥大豆种子的吸水量比干燥花生种子吸水量____________。
(4)种子入库前必须对其干燥处理,降低种子中的含水量,这是因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各地规定的入库粮食的含水量标准不尽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5、根据下列生物学事实回答问题:材料1: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冬眠时,进行分解利用,维持生命活动。
材料2: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 cm。
材料3:幼儿常晒太阳,可以使皮肤表皮细胞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1)材料1说明脂肪是。
分布在动物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和的作用。
(2)材料2说明脂肪具有的作用。
(3)材料3说明维生素D具有。
该物质属于类物质,除此之外还包括和。
16、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
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
结果如图:(1)由图中曲线可知,60℃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实验原理: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②。
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A液,斐林试剂B液,苏丹红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2 mL,B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2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