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控制风险---财务风险案例

内部控制风险---财务风险案例

内部控制风险---财务风险案例
内部控制风险---财务风险案例

财务风险案例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

案例简介:

2000年,造假历史悠久的郑百文公司遭到证监会的处罚。据查,郑百文在上市前就采取虚提返点、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方法需增利润,并据此制作了上市公司的申报材料。上市后三年一直采取虚提饭点、费用挂账、无依据冲减成本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据悉,为激励员工,郑百文公以“实现"销售收入为考核指标,完成指标者封为副总,可以自配轿车。结果各销售网点为完成指标,不惜购销倒挂,商品大量高进低出,最终关门歇业,留下4亿多元的未收账款。而任职几年的分公司经理,却开上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上百万的宝马轿车,住上了价值几百万的豪宅。

案例分析: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郑百文的内部控制严重缺乏,因此也给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郑百文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缺乏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

(1)销售网点负责人为了增加销售额而搞购销倒挂,竟然没有人察觉和制止,说明其在销售定价方面的控制是相当

薄弱的。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施行)》的规定,企业应当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制定价目表、折扣政策、付款政策等并予以执行。在该案例中,销售网点的负责人明显违背销售定价的规律,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使其可以损坏公司利益而中饱私囊。

(2)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的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对赊销业务的管理。在案例中,由于没有建立涉小的审批和控制制度,许多形式上销售出去的产品实际上其款项的收回存在重大疑问,根本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的原则和条件,不应该确认为收入。此外,对于郑百文留下了4亿多元的未收账款,在其内部控制如此薄弱、盲目扩大销售额的条件下,这笔庞大的未收账款究竟能收回多少实在难以预料,这将导致验证的资产和收入的虚增,最终将企业拖进了严重亏损的境地。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

案例简介:

据2010年10月5日的《新闻晨报》报到,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480万元人民币的元北京市第六市政工程公司水电工程处主人沈某实行,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法院经审

理查明,1998年2月至10月,沈某在担任北京市第六市政工程公司水电工程处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用向他人索要的空白合同及空白商业零售专用发票伪造了工矿产品购销合同,虚构了水电工程从北京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购买价值382.6万元电力电缆的事实,并指令保管员填写虚假的材料入库验收单,又用写有187万元和195.6万元的两张空白发票平账。在此期间,沈某还分别将其所在单位共计358万元的两张转账支票转入其女友刘某的个人股票账户内,用于个人炒股和购买房产、汽车等,案发后退回及追缴人民币141余万元、港币130余万元。

案例分析:

从本案可以看出,沈某之所以能够贪污挪用公款达840万元,除其自身政治道德因素外,还表明在该市政工程公司的采购和付款流程内部控制中存在严重的缺陷:

(1)电力电缆的请购、审批和实际采购全由沈某一个人完成,没有达到前述不相容职务相互牵制的要求,为虚假采购创造了空间。

(2)采购和验收没有形成牵制。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不能同时兼任货物验收工作,否则可能造成采购人员购买劣质材料。本案例中虽然采购任何验收人为两个人,但是由于保管员受到沈某牵制,实际上采购职务与验收职务两者根本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导致采购与验收如同一个人执

行,从而产生了虚假的材料入库。

(3)在采购的最后环节,即应付账款的控制上对于入账凭证的审核不严密造成应付账款的入账依据不真实。沈某是用两张空白发票平账,可能是由于会计部门在审核该应付账款入账依据时没有审核这两张发票的真实性或者会计部门

也受沈某一人控制,造成虚假应付账款。

(4)该公司的支票管理也存在漏洞。在支票支出时,必须有经核准的发票或其他必要凭证作为书面依据,在支票上写明收款人和金额,且由专人签发。在本案例中,沈某两张转账支票转入个人账户时,没有提供任何支票支出所需的任何有效书面证据,造成公款变成私款。

三、工资与薪金循环内部控制

案例简介:

据2000年11月13日网易新闻频道报道,上海某公司出纳员周某“生财有道”,伪造虚假职工工资单,侵占公款5

万元。1998年,周某进入上海某服饰公司当上出纳员。平时,周某出手大方,千把块的工资是在满足不了需求。于是,上班不足半年的周某利用职务之便,从1998年12月开始伪造工资单,给职工的工资加上20至40元不等,将增加的数额占为已有。他给辞退人员也编造工资单,然后将工资单上

的钱款悉数装进自己的腰包。至1999年10月,周某每月作案一次,最多一次竟私吞1万多元。期间,曾有公司会计发现账面不平而提出疑问,单周某以“业务不熟,算错了”为由蒙混过去。2000年10月,公司做工资分析表时,才发现了周某侵占公款的事实。上海市闵行区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

案例分析:

案例中周某采用了虚增员工工资、编造虚假的工资支付单等手法,将虚增的工资装进了自己的腰包。让周某轻松得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人能够独立稽核他的工作,从工资表的编制到货币资金的发放到会计账簿的记录,都由他一人完成。

(1)职工的工资薪金支付单据应经过人力资源部门主管的签字认可。这一控制可以对员工编制的工薪支付单进行审查和复核,比如,辞退人员、捏造姓名的员工是否该发工资,主管经过审核后就一目了然,而不会让周某的伎俩得逞。

(2)财务部门在发放现金的过程中,直接支付款项的出纳人员和会计记录人员应严格职责分工,这样可以防止出纳在支付现金的过程中发生错误和舞弊而通过修改会计记

录予以掩盖。案例中的当事人周某既是出纳,又自己编制虚假的工资单,然后根据虚假的工资单将虚增的现金支出并装入自己的口袋。但若有独立的职员对其工作进行复核监督,

那么这种舞弊将很快就会被发现。

该企业设置部门时未能顾及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导致许多不相容职务由一人担任,本该由两个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完成的工作也仅由一个部门完成。如此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也使该企业付出了代价。

四、货币资金循环内部控制

案例简介:

新华网2001年10月12日报道,原国航财务处成本二科副科长杨宁涉嫌贪污公款人民币2500多万元的特大贪污、挪用公款案已经检查机关侦查终结。目前,此案已进入审查阶段。据检察机关介绍,1996年7月14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纪委开始调查杨宁私自挪用国航处理废旧飞机器

材款购置富康轿车一事,并要求他接受审查。然而杨宁自此以后不见踪影。国航纪委以杨宁涉嫌侵吞公款7.5万元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报案。朝阳区检察院反贪局经过进一步调查,认为杨宁涉嫌贪污公款,于1997年1月立案侦查,同时追捕已经外逃的杨宁。反贪部门经过对杨宁经手的全部掌门进行清查,发现从1993年10月中旬到12月下旬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杨宁在收取他人好处后,先后8次从国航账上支取1400万元公款给他人。年底结账时,狡猾的杨宁

又用国航购置航空器材的发票冲抵亏空。当他发现发票金额比亏空多出691万元后,再次实施犯罪。在以后的几个月内,杨宁也又将这笔钱通过朋友转移,这样,近2100万元巨款经杨宁之手流出国航账户。承办人发现,杨宁利用职务之便私自以国航机务处名义在天津某银行开设账户,存入490万元,帮助其他同学开展高息揽存业务,并收取好处费。杨宁作案6年来,累积涉嫌贪污公款达2500余万元,挪用200万元。

案例分析:

从本案可以看出,国航的内部控制制度至少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小小成本科科长多次从账上支取巨款易如反掌,程序太简单,不需要合同证明或申请审批,只是在事后用发票抵冲,这反映了国航没有在职务的权限上设置贪污的障碍,没有任何牵制。在业务方面来讲,没有合同、没有任何手续就可以直接从银行账上支取巨款,这说明国航对职位的授权过大。

二是开始帐户的问题,国航对银行账户管理不严谨,没有相关的管理措施或监督机制,单位在银行的账户数量在需要的前提下应该尽量的少,以方便管理以及银行经常沟通,而该科长轻而易举第开了账户。三是国航对单位的财务公章使用管理不严格,应设专人保管,限制使用权限。总之,国

航如果从这些方面加强了内部控制,就不会发生该起贪污案。但是,只要制度有漏洞就会有可乘之机,所以要杜绝内部犯罪,就要全面地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断地改进它。

五、筹资与投资循环内部控制

案例简介:

巴林银行集团是一个具有230多年历史的老牌英国银行,在全球拥有雇员13000多人,总资产逾94亿美元,所管理的资产高达460亿美元。许多英国皇室显贵,包括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王子都是它的顾客,曾被称为英国的皇家银行。巴林银行集团经历了1986年伦敦金融市场解除管制的“大爆炸”,仍然屹立不倒,是英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柱。然而,在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辉煌之后,却在1995年2月毁于其新加坡分行的一名年仅28岁的交易员——巴克.里森之手。

1992年,里森由摩根斯丹利的衍生工具部转投巴林银行集团,被派往新加坡分行。由于工作勤奋、机敏过人而被重用,升任交易员,负责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衍生产品交易。期货交易的成功使里森备受上司赏识,地位节节攀升,以至同时负责新加坡分行清算部和交易部,且被允许加入由

18人组成的巴林银行集团的全球衍生交易管理委员会。

里森的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套利活动。然而,里森没有严格地按规则去做,当他认为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时,竟然伪造文件筹集资金,通过私设账户大量买进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头寸,从事自营投机活动。然而,日本关西大地震打破了里森的美梦,日经指数不涨反跌,里森持有的头寸损失巨大。更要命的是,过于自负的里森在1995年1月26日后,又大幅增仓,而巴林银行集团管理层在得知里森的行为后仍继续将10亿美元资金调拨给新加坡分行,导致损失进一步加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其所在的巴林银行集团锌价跑分行持有的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超过6万张,占市场总仓量的30%以上,损失预计逾10亿美元之巨,已完全超过巴林银行集团约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2月26日,英格兰银行宣告巴林银行集团破产。3月6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决,巴林银行集团由荷兰商业银行收购。

案例分析:

从巴林银行集团的案例不难发现,却饭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巴林银行集团崩溃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的内部控制问题如下:

第一,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在巴林银行集团内部控制中,清算部门的工作是比较重要的环节,通过清算,

银行对其交易员和风险部位的情况可以有效了解并掌握,限制交易员过度增加风险。在新加坡分行,里森既是期货交易部经理又是清算部经理,集执行和监督职能于一身,自己监督自己,从而在制度上给巴林银行的毁灭埋下了祸根。因此,必须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实施岗位分工控制。

第二,会计控制松散,内部控制失效。里森伪造文件、私设账户,从事自营投资活动,居然没有人发现和制止力森的严重违规操作,这种内部控制的监督形同虚设。因此,对于投资活动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

第三,过度从事投机交易,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巴林银行集团管理层知道里森在关西大地震后仍在增仓,却继续向新加坡分行调拨资金,充分说明巴林银行集团风险意识薄弱。因此,必须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对投资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六、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循环内部控制

案例简介:

从2004年3月凌达公司原总经理高国萍因经济问题被捕开始,到其掌管的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被格力电器收购之后,凌达公司的巨额亏损和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才得以充分暴露。凌达公司作为格力集团下属子公司,是国内第一

家专业生产空调压缩机的公司。在国内压缩机市场紧俏、平均利润率高达30%以上的环境下,该公司却在短短几年内沦落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2004年9月,格力电器以6000多万元收购凌达,并承担其一切债务。然而,这个当初注册成本9000多万元的企业,在被收购时净资产只有4000多万元,累计亏损高达6000万元。到当年10月,格力电器进入对其进行整改仅半年时间,凌达已经盈利4000多万元。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曾亲自参与审计的一位格力中层

干部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凌达公司的财务黑洞。经过初步查实,该公司大概有六七千万元的国有资产流入个人口袋。同时,高国萍依托凌达成立的由自己担任法人的3家公司的净资产却高达1.7亿元。据介绍,高国萍先后成立整港、美凌通等10多家配件公司,这些公司的人员在凌达公司里办公,其材料、人工、水电等费用皆由凌达公司负担,而制造的产品则高价销售给凌达公司。另外,她还通过个人名义设立香港成合等公司代理设备进口业务,经转手后高价买给凌达公司。据财务人员介绍,2001年至2002年间,高国萍的芜湖灵通公司购买的2600万元设备因无法正常使用后原价卖给凌达公司,现在依旧躺在凌达公司睡大觉。“同一套设备等于凌达先后付了2倍的价钱。”有关账目表明,原来的设备款就是由凌达公司代付的,这些款全都是经过一家地下钱庄转手的。据悉,在审计中还发现这样一件事:高国萍把一套账面

价值600多万元的生产线当作“废铁”作价3万元卖给其在芜湖设立的公司,该公司翻新后重新卖给了凌达公司。仅此一项就轻而易举的地“套走”1000多万元。

案例分析:

从上述案例所提供的资料来看,凌达公司作为国有企业,之所以形成资产流失、资不抵债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和监督机制。因而,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与控制:第一,要在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特别是要加强对法人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案例中的凌达公司原总经理高国萍的权力就失去了监督和制约,致使其为所欲为,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第二,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管理,明确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调整、审批、执行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如果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像“芜湖凌通公司购买的2600万元设备因无法正常使用后原价卖给凌达公司,现在依旧躺在凌达公司睡大觉”的情况,就有可能不会发生。第三,规范资产处置业务,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控制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企业的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议。如果公司的资产处置控制程序规范,类似“把一套账面价值为600多万元的生产线,当作“废铁”作价3万多元卖给其在芜湖设立的公司”的事件就可以避免。

七、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内部控制

案例简介:

安然公司前身休斯敦天然气公司于1983年成立,1985年与英特北合并成立安然公司。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交易商,收入自1996年的133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1008亿美元,总市值达700亿美元,在《财富500》中列美国第七,世界第十六,连续6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有创意的公司,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年度能源公司奖”、“最大胆的成功投资决策奖”、“美国人最爱任职的百大企业”。

2001年3月,《财富》发表文章,首次指出安然的财务有“黑暗”。

2001年7月,安然公布二季度季报,分析师、投资者、媒体怀疑其不动产投资的价值重估及关联交易利润存在高

估的影响。

2001年8月,著名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ca3184264.html,认为,安然二季度利润主要来自关联交易,安然在借高价关联交易制造利润。

2001年10月,安然公布三季度季报,一次冲销10亿美元投资坏账,还回购5500万普通股,股东权益因此损失

12亿美元,媒体和分析是对其关联交易表示怀疑。https://www.doczj.com/doc/ca3184264.html,网站进一步披露安然与两个关联企业的复杂交易,及其对其负载率和股价的致命风险。安然股价下跌70%,当天损失近40亿美元市值。

2001年11月,安然宣布重编前三年报表,调低盈利等数字。

2001年12月,安然申请破产保护。

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存在的主要财务问题是:

(1)未将巨额债务入账。安然未来将两个应纳入合并范围的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SPE)资产负债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安然在2001年自愿重新编制前几年的合并财务报表,累计利润因增加合并抵消而下降约5亿美元。

(2)安然根据会计准则将与能源有关的合同及其他衍生工具可能给公司代理的未来期间收益计入本期效益,但未充分披露其不确定性。

(3)安然违反会计准则,在合同上利用某种安排,在账上虚增应收票据和股东权益12亿美元。

(4)安然的财务报表披露不便于投资者理解,有故意误导之嫌。

(编写时间:2010.7)

【管理】mt集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管理 MT集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MT集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摘要: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要素,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固定资产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是,因为固定资产流动性较弱,使用时间通常较长,在生产活动中经常被忽略,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致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产利用率低下,很难发挥固定资产真正的核心价值作用。本案例以MT集团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提出建议,为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MT集团 0 引言 煤炭向来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但由于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将逐步减少,但其能源消费的核心地位决不会改变。就煤炭企业的整体资产来看,固定资产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企业所有的生产情况和经营状态完全受其安全性,完整性影响。在我国诸多的煤炭企业中,MT集团有着一席之地。本案例就MT集团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和改善内部控制,规范和加强全面的管理,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内部控制的漏洞,相应的提出改进措施。为MT集团在今后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作为参考。

1 MT集团基本情况 MT集团是东北三省大型煤炭行业之一,是一个以煤生产为主,煤层气开发使用,施工安装,机械制造,燃料,电力等为一体,多元化发展的煤炭企业。MT集团从成立至今已有超过50年的发展历史,矿区本部到2008年,剩余的工业储量为17亿吨。如今集团内有生产矿井8对,另外1对正在矿井筹建中,生产的辅助单位一共大约12个。集团的生产计划为每年1500万吨,每年最多可加工1200万吨。其中,集团内部职工人数为49000人,包含约7800位专业技术职工。集团共拥有63亿元总资产,总资产中,固定资产原值为138.2亿元,净值大约89亿元。1992年,MT集团荣获“国家特大型企业”称号;1996年和1998 年获煤炭行业优秀奖;1997年和199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企业;同年获赠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997年MT集团被封为重点联系的大型企业之一,并由我国国务院确定MT集团企业的信誉等级为AAA级。于2007年,MT集团实施域外的发展战略,先后在内蒙古和山西取得了合资项目,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取得三部分的煤炭资源,累积控制地质储量超过30亿吨。50亿吨以上的煤炭资源,为扩大煤炭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目前,内蒙古公司的项目控制管理问题已经完成,2008年产量43吨煤炭,二期扩建工程正在筹建。集团固定资产多为煤炭和一些大型采矿设备。 2 MT集团固定资产概况 集团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煤炭资源,房屋,建筑物,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生产设备,综采设备、14种原煤生产用小型设备等等。 表2.1 固定资产结构表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金额资产结构 流动资产5,327,043,258.74 27.46% 固定资产13,823,554,389.93 71.25% 无形资产249,969,002.56 1.29% 资产总计19,317,115,153.99 100% 由表2.1可以得出,MT集团的固定资产占集团总资产的70%以上,由此可见,固定资产在内部的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对于集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增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健全固定资产控制体系、实现固定资产的周转效率的

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

现金支付、自筹资金,财务风险;关联交易;甘草证照;房产证;担保; 持反对观点,理由如下: 1、金帆达、先进科技关联方交易所占比重过高。 关联交易往往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和粉饰经营业绩的惯用手段。①关联购销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着大比例的购销往来,多为上市公司从关联方低价购进再高价售出。而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多数是“纸上富贵”,应收账款高额挂起,没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⑤资金往来与资金占用上市公司为了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或出于其他目的,往往会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大量非业务因素的资金往来,同时由于关联交易的大量存在,使许多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高额挂账,实质上是一种资金占用行为,相当于无息贷款。 不当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影响①上市公司过分依赖关联方过多的关联交易,会降低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和独立性,使上市公司对母公司的依赖性太大,独立能力大大弱化。一旦母公司不再承担义务,或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上市公司抗击外部风险能力不断衰弱甚至最终丧失,主营业务必然陷入困境。②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加上市公司向关联方提供担保、贷款和资金的数量远远大于关联方向上市公司提供的担保和资金额,大大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一旦关联方遇到财务危机或破产则上市公司将无法讨回所提供的担保、贷款资金。 不当关联交易对投资者的影响①通过关联交易制造虚假利润

由于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配股筹资和摘牌有一些硬性指标规定,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保配”和“保牌”的目的,就利用关联交易操纵经营利润,这无疑会严重误导中小投资者,损害到其最终利益。②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处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可以利用表决权优势,对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作出安排。如果他们追求的是控股股东的额外利益,这往往会以牺牲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为代价,当然也会侵害众多小股东的权益。巨额的关联交易导致巨额利润外流,这直接导致了很多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和股价的逐级走低。 关联方为上市公司贷款提供担保 2、支付风险 现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首先,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容易导致并购公司现金流量紧张,可能会形成较沉重的财务负担。占用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就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次,如果财务安排不当,大量的现金流出使研究开发资金紧缺,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再次,使用现金支付工具,交易规模常会受到获现能力的限制;最后,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会因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增益,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等原因,而不欢迎现金方式,这会影响并购的成功机会,带来相关的风险。另外,完全以自有资金

企业风险内控与风险管理案例十六

企业衍生工具的内部控制与风险 案例十六、中航油衍生工具内控失控案例 中航油为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子公司,总部和注册地均在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公司净资产从1997年的21.9万美元迅速扩展至2003年时的超过1亿美元,一直被视为一个奇迹。中航油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12月6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2004年11月30日夜,中航油爆出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后,国内外一片哗然。公司在OTC(场外交易)市场上卖出了大量石油看涨期权,希望能“以小博大”,建立其海外石油帝国。他的投机行为最终导致公司被迫重组。 事件始末: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涉足期权业务,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中航油2003年年报盈利5427万美元,快速攀升的业绩很可能与期权权利金收入有关,至2003年年底,中航油卖出的看涨期权量为200万桶。“市” 与愿违,2004年,石油价格一路上涨,到2004年3月,公司出现580万美元的账面亏损,亏损额必须由中航油追加保证金以确保期权买方能够行权,但公司账户资金调动无疑会暴露违规参与期权交易,中航油选择了一条最直接也是最危险的筹资途径——卖出更多期权,用获得的权利金填补保证金的窟窿,越赌越亏,越亏越赌,恶性循环。到2004年10月,中航油卖出的有效合约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期货价格每涨1美元,公司就必须追加5200万美元,账面亏损已达1.8亿美元。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权利金,公司已耗尽近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应收账款资金。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权利金。10月下旬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继续一路飙升,10月25日更升至每桶55美元以上,11月,中航油的衍生产品合约继续遭逼仓,直至崩溃。12月,亏损5.54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此时,公司的净资产不过1.45 亿美元。 【案例分析】 衍生金融产品的特殊性质使一些传统内部控制方法失去效力,主要表现在:第一,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多样化的内在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以及结算风险等。执行衍生产品的操作人员经常是唯一理解现状或对自己的行动可能带来潜在后果进行认真思考的人,其他处于控制地位的管理人员可能不理解或缺乏信息去理解与投资对象相联系的风险性质,这就使得衍生工具的风险容易积聚在企业内部并最终引发灾难性后果。 第二,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不需要净初始投资或者初始净投资与那些预期对市场条件有类似反映的其他合同相比要少,这就使传统的通过设定现金支出权限对投资进行内部控制的方法对衍生金融产品投资完全或部分失效。 第三,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常常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这一特点使内部控制制度所依赖的授权、执行、监督相分离的理念在实践中难以有效贯彻。一方面,战略规划一般由企业最高管理层作出;另一方面,衍生市场瞬息变换及其

[实用参考]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20RR-7-28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RR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内部管理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内部管理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一、内部管理控制对财务风险的具体影响 (一)内部环境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环境而言的,对企业来说,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直接影响着内部管理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环境一般包括:职业道德、员工的胜任能力、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利和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与措施、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以及反舞弊等内容。内部管理控制的内部环境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二)风险评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在内部管理控制的要素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分为三个环节,即目标设定、事项识别以及风险反应。即要首先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找出可能产生的风险,按照这些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大小进行排序,并针对各风险制定相对应的应对手段来降低风险或者规避风险。其次是控制风险,通过制定应对措施和实施相对应措施所需要的预算,最终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降低。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管理控制的风险评估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三)控制活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控制活动包括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活动,它是具体的内部管理控制所执行的程序。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对职责进行分工控制以及财务预算控制等,通过职责分工和预算控制,使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置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过程中。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管理控制的控制活动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四)信息与沟通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信息与沟通包括原始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对企业 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解决等等。《企业内部控制基 本规范》规定,企业的信息与沟通体制与内部控制相配套,保证信息 沟通的顺畅和及时。在企业管理中,信息的处理也主要依靠管理信息 系统来完成。企业的沟通方向不仅包括从上到下,也包括从下到上, 还包括同级别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因此,作为员工应首先明确 自己在整个沟通链条中所处的位置,要从自身来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管理控制的信息与沟通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 关系。 (五)内部监督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内部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内部管理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对内部管理 控制的整个流程,包括设计、创建、实施、控制等,进行监督和评估,来确保对内部管理控制的不足进行有效、及时地弥补。《企业内部控 制规范》规定,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详细规定监督的职 责划分、监督的程序、方式等。此外,企业应通过标准的制定来发现 内部控制的缺陷,将内部控制审计常态化。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管理 控制的监督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二、完善内部管理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一)强化企业内审制度 审计的作用在于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进而相关部门做出改进来解决 问题。会计控制系统的审计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企业会计 控制系统的缺陷。审计不仅包括内部审计,还包括外部审计,在发现 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并形成审计报告提交给企业的管理层, 有助于企业会计控制系统的持续完善。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前提下 可以保证量多质优的财务信息的及时获取,为企业各项财务决策和风 险识别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责任追究机制

商业银行内控案例分析

3.5 A市农村商业银行内控方面的案例分析 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最突出的特点就体现在银行业案件上,案件的发生除了一些外部因 素,更重要的是银行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近年来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涵盖了银行日常经营 的各个领域,如存款、贷款、现金管理及金库、票据、银行卡、外部侵害等[45],这些案件的 发生,不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容易引发外界对银行业的信任危机,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因此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也就成了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下面就从A市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四个案例进行分析。这四个案例主要发生在柜台业务、信贷业务、资金业务这几个业务环节,而且均与员工的业务操作息息相关。这几个业务正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 内部控制的重点业务范围,这些风险也正是全面风险控 制理论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监控活动、监督与纠正等环节出现漏洞所造成,因此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3.5.1柜员卷款潜逃案例 2007年4月,原A市农村合作信用联社某信用社主任接到其辖下某分社柜员李某报告,说一同上班的梁某突然不见了,由梁某保管的钱箱也不见了。信用社主任马上和相关人 员赶到现场,经查看录像,发现梁某趁李某上厕所之际,拿着其保管的钱箱开着无牌摩托车 逃走了。经清点账务,发现梁某带走的现金有人民币30多万元。事后经多方追踪,梁某在 藏匿近1年之后终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归案,款项由其本人及家属筹款归还。 3.5.1.1案例分析 从该案的作案手段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银行员工出现思想道德风险问题。据调查了解,梁某产生偷盗库款的最重要原因是参于赌博,因赌博输了,无力偿还欠款,故产生了直接盗取银行资金的念头。 2、网点内部控制环境出现漏洞,给梁某可乘之机。因当时梁某所处的分社虽有三名员 工,但其中一名员工管理农贷,经常不在网点,实际上网点内只有两名员工,因此当其中一 人上厕所时,网点内就只有梁某一人,缺少了第三者的监督,给梁某以拿钱离开的机会。 3、监督环节出现漏洞,信用社对员工的管理不到位。因梁某染上赌博已有一段时间, 但一同上班的同事及其领导并未查觉其这一异常行为,导致未能及时给予教育,造成其最终 走上犯罪道路。 4、对网点的现金库存管理出现漏洞。据调查了解,该网点平时的现金库存量并不大, 但梁某在作案前一天向上级申领了20万现金,这一异常情况并未引起上级管理部门的重 视,以致给梁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 3.5.1.2案例的教训和启示

财务内控风险案例分析

财务内控风险案例分析 公司内控风险管理案例分享 案例一:档案管理 1、案例现象:某公司的档案依然以各部门分散管理为主, 各部门并未按时将档案归档人事行政部并移送至公司 档案库。 2、风险分析:这样的管理方式,容易造成档案资料管理的 混乱和档案遗失。 3、原因: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4、建议: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档案分类、管理原则等 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严格执行和定期检查。案例二:资产管理 1、现象:由营销管理部发起采购的在会所使用的资产不 通过人事行政部(目前审计发现的包括会所影音室的 近二十万的影音设备,和会所一楼的液晶广告机等), 在固定资产系统中均没有录入这些资产的信息,对于 这部分资产的监控缺失;对于年末盘点发生的盘亏、 盘盈在固定资产系统内尚未注明; 2、风险:容易造成资产管理漏洞 3、原因: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4、建议:公司资产管理的主责部门是人事行政部,财务 部应该对资产的管理进行监督,议营销部在采购相关 物资走付款审批流程时向财务部提供由行政部固定 资产系统产生的资产编码(即表明此资产已经录入固

定资产系统),财务部见到编码才可以给予付款。对 于盘盈、盘亏的资产应及时查明原因,在固定资产系 统内也应及时更新。 案例三:烟酒领用管理问题 1、现象:某公司烟酒领用登记表只有领用日期、用途、数量、领用人等相关栏,上述几栏的签字较为齐全。但是 对于领用是否合理,只是有电话与部门负责人沟通,无 论在领用,还是在月末结存时均缺乏必要的书面部门领 导审核。 2、风险:存在舞弊的风险 3、原因: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 4、建议:建议人事行政部完善对于烟酒管理的相关要求,领用烟酒、礼品应有两位以上的同事在《礼品领用表》 上签字确认,并在月末将各部门的使用情况汇总交部门 负责人签字确认。入库的烟酒和礼品要做好入库登记。 每月根据期初数、《礼品领用表》登记的数量、入库数 量统计本月结存数。财务部作为监督部门可以进行突击 盘点。 案例四:财务凭证附件管理有待完善 1、现象:凭证后缺少必要的附件,例如:工程形象进度报告、工程进度款申请书、合同付款页等相关附件,以及 部分审批完整的付款审批单未贴在凭证后。另外,施工 单位根据某公司本期应付总额开具了发票,而该公司采 用分期的方式支付款项时,该总额发票往往装订在本期

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案例分析精选

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案例分析精选(1)分享:2013/9/4 10:23:51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1728 案例: A公司属于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3月为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召开董事会,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董事长王某: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应当是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唯一目标。能提高效益的控制我们就要实施,否则一律不实施。 (2)总经理黄某:内部控制建设要考虑效率,为了避免环节过多,执行不便,应当成立领导小组,由财务总监担任组长,财务部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的全部工作。 (3)财务总监刘某: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由于某些业务的控制成本太大,针对这些控制不建议实施,在无替代控制程序的情况下,就不实施控制,严格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4)销售总监李某:由于销售机会稍纵即逝,所以对于销售业务的确认不应当涉及多个环节的控制。 (5)投资总监田某:投资活动一般金额较大,且时限性较强,因此报董事长决定即可。 (6)内审总监高某:根据内部控制的变化必须要及时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由内部审计委员会组织实施。 (7)副董事长刘某:企业应当建立信息沟通制度,重要的信息须及时传递给董事会和经理层、财务部门。 (8)董事陈某: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非常重要,企业不应当考虑成本,应当尽快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分析判断A公司管理层上述成员的发言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董事长王某“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唯一目标” 的观点不当。 理由: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不仅仅是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浅谈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浅谈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顺利发展和进步的一个关键前提,对于这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来说,当前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这些风险严重的威胁着企业的发展效率,本文就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和漏洞,然后重点探讨了如何加强风险防范。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众所周知,企业要想得到较好较快的发展,必须要重点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积极关注,这种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专注主要就是为了较好的提升其控制效果和水平,促使其能够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在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影响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只有切实加强对于这些风险因素的防范,才能够较好地提升其最终的内部控制价值,这也是本文探讨和研究的主要目的所在。 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分析 1.监督工作失位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监督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都需要由监督工作予以保障和把关,尤其是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中各项财务的管理和分析来

说,更是具备着较为明确的控制价值和意义。但是从当前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来看,这种监督工作的失位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很多企业虽然重视内部控制,但是却对于监督工作无法引起高度的重视,也没有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核心要点和内容无法进行全面详细的监控,最终导致企业运行中产生了各种问题和缺陷,比如对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财务来说,挪用公款或者是违规转移资金的现象都是由于监督管理不当造成的,这些问题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和威胁同样是极为恶劣的,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面临经济困境,最终走向破产的边缘。 2.虚假信息问题 在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过程中,虚假信息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这种虚假信息的存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和威胁更是极为恶劣,尤其是对于企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决定来说,会导致一些较为明显的偏差现象,影响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基于这些虚假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的基本类型也是比较多的,这些虚假信息不仅仅是指一些不准确或者是不合理的信息,对于一些不系统或者是不全面的信息来说,同样会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水平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也就同样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当前的企业内部控制中,对于这些信息的辨识度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缺陷,无法准确辨识这些信息的准

基于内部控制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内部控制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需要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决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据此,主要研究在内部控制条件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为此,从相关概念角度出发,阐述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产生的影响,最终提出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的解决策略,期望能为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现状提供借鉴。 标签: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ca3184264.html,ki.16723198.2016.31.046 0 前言 如今,企业的财务之所以出现问题,主要是其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力度不足,对于风险管理的奖励机制也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致使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出现了纰漏。缺乏了内部控制的力度,也缺乏了监督管理,致使企业出现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就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关于风险管理的合理措施,企业应该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完善对财务部门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以便于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使企业实施更为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 1 内部控制及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1.1 内部控制释义 所谓的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对内部所实施的控制环境,并对各个管理部门的风险进行评估,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自己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并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当今社会,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很多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自身所制定的经营和管理目标,对企业实施了内部控制,力图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从而督促员工更加认真负责的工作,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对于财务部门所实施的内部控制能够保障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并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能够为企业进行的经济活动提供行动方针和执行规范。 1.2 财务风险管理释义 所谓的财务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资金方面的问题。一旦财务管理不够透彻,就容易造成资金的周转问题。为了避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企业会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从而防止财务数据出现失真。企业的财务风险还会造成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债务,出现信用危机的情况,企业为了避免该类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在内部实施了管理制度,以此来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1)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2009-7-28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

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案例简评:华源集团13年来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 华源集团事件的核心原因:(1)过度投资引发过度负债,投资项目收益率低、负债率高,说明华源集团战略决策的失误;(2)并购无重组、上市无整合,说明华源集团的投资管理控制失效;(3)华源集团下属公司因融资和业绩压力而财务造假,应当是受到管理层的驱使。 (3)澳柯玛大股东资金占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玛(600336.SH)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接到青岛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处置事项的决定》,青岛市人民政府将采取措施化解澳柯玛集团面临的困难。至此,澳柯玛危机事件公开化。 澳柯玛危机的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玛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亿元资金。澳柯玛集团利用大股东优势,占用上市子公司的资金,用于非关联性多元化投资(包括家用电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海洋生物、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高层变动、投资失误、多元化困局等众多因素,使得澳柯玛形势异常危急。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作为一个品牌影响比较大的企业,其内部运转系统和外部交流环境都比较复杂,例如,需要在产品资源以及与产业链上下游间良好的业务合作、通过自建和并购等多种方式大范围积极扩大零售网点规模,构建比较完善的售后服务维修体系、形成近百个维修网点等等,这些复杂的领域涉及和工作开展的顺利进行,无疑离不开企业的内控管理。如何在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之间建立妥善的联系,值得探究。 一、企业情况概述 中邮普泰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普泰")总部设在北京,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辽宁等省市设有数十家分、子公司,拥有多家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在线下通信终端产品分销方面成立分销事业部,市场份额多年持续上升并始终保持第一,公司采用直控分销和联合分销的形式,逐步建成了多元化、分层次和广覆盖的渠道网络体系,直控分销网络包括了64 家分、子公司,联合分销网络包括5000 多家社会分销商,并覆盖了超过5 万家零售门店。在线上通信终端销售方面成立电子消费事业部,目前京东、国美在线、苏宁易购等多家网络销售平台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且在自营了普泰商城线上销售平台,2014 年度线上销售额超过100 亿元。

二.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 财务风险意识不强,内控管理体系不全。意识不加强,职业道德不高,原则不被坚守,这会使整个公司的整体运行情况都被危害。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为了达到良好的内控效果,便需从制度入手,经过科学严密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来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团队结构,减少在前期设想和方案拟定工程中的失误和不科学之处。 2.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内控管理执行力差。人员是机构的活的灵魂,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才能促进系统的高速运转,可是,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在招聘和后期培训管理环节重视这个问题。除了已经谈到的某些企业的内控管理没有严格科学的体系加以规范外,还有企业即使已经建构了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能完美地加以执行。 3. 内部沟通交流不畅,信息反馈有待加强。沟通信息便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粘合剂,有利于企业高速运转。由于某些企业在内部组织结构上,层次多、纵向延伸长,导致企业的上层领导机构距离其下级工作人员甚远,领导人员不能对下级实时进行严格和全方面的监督,使某些错误和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出和正确指导。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1. 增强财务风险管理观念,健全内部管理和控制体系。公司必须提高员工财务风险意识,可以通过不断的宣传进程和多种多样的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 课程背景: 如何确保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如何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如何保证企业始终遵守法律法规? 如何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 如何评估与防范财务风险,保证企业永续经营? 如何通过内部审计发现企业经营异常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诸多企业的兴衰成败也从某个侧面揭示了内部控制与采取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近年来德隆集团、格林柯尔等企业的覆灭,更是凸显其重要性。 培训收益: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员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有效规避风险,提高企业运营的安全性,同时深刻理解内部审计、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帮助学员建立对内部控制制度完整而系统的认识 二、掌握快速诊断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方法,评价内部控制的效果并进行改进 三、掌握内部管控的具体实施程序以及关键操作要点 四、掌握财务风险评估方法,并有效采取措施控制与防范风险 五、深刻理解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打造系统“防火墙” 课程大纲: 内部控制篇 一、内部控制概论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1)内部控制的一般概念 2)COSO报告的定义 3)内部控制的种类 (二)内部控制的属性 1)职责分工 2)实物接触控制 3)内部核查

4)充分的书面记录 5)恰当的授权 (三)内部控制的种类 1)按控制性质分 2)按控制内容分 3)按控制地位分 4)按控制功能分 5)按控制时序分 (四)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 1)相互牵制 2)协调配合 3)岗位匹配 4)成本效益 5)整体结构 (四)控制点与控制技巧 1)一般控制点应建立在尽可能接近行动发生之处 2)一般控制技巧 总结:内部控制的局限 二、内部控制规范总揽 (一)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总则 2)内部环境 3)风险评估 4)控制活动5)信息与沟通6)内部监督 (二)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1)总则 2)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3)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4)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和评价报告 (三)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1)资金2)采购3)存货 4)销售5)工程项目6)固定资产 7)无形资产8)长期股权投资9)筹资 10)预算11)成本费用12)担保 13)合同协议14)业务外包15)对子公司的控制16)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17)人力资源政策18)信息系统一般控制19)衍生工具20)企业并购21)关联交易 22)内部审计 三、业务流程重组 (一)流程重组的症状 1)市场份额下降 2)交货期延长 3)竞争能力降低

(完整版)内控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1(双汇) 1.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曝光,尽管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尿检等检测程序也形同虚设。此前,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产品质量投诉及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回应说,原料在入厂前都会经过官方检验,央视所曝的“瘦肉精”事件,公司正在进行调查核实。 与此同时,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农业部还表示,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 受此影响,15日下午,双汇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跌停,并宣布停牌。17日晚间,双汇集团再次发表公开声明:要求涉事子公司召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处理。据了解,截至3月17日,已经控制涉案人员14人,其中养猪场负责人7人、生猪经纪人6人、济源双汇采购员1人。对于双汇发展的投资者来说,不幸只是刚刚开始,复盘后的双汇发展更是连续两天跌停。 瞬时间,双汇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肉制品企业,“瘦肉精”事件令双汇声誉大受影响。继三鹿之后,又一国内重量级公司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要求:请结合该案例,试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并阐释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案例分析题1答案(双汇) 1.分析提示: (1)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可见,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由多方实施,为了多方利益的一个过程。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缺失,存在重大盲点或漏洞,才造成了目前这种境况。形同虚设的检测程序只会成为不法分子的通道,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可缺少,不能因为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长久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真正为企业、为更多利益相关者带来真实的益处。 (2)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也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双汇拥有18道安检程序,却没有对瘦肉精的检验,让其内部控制程序形同虚设。这说明从企业管理层内部就有漏洞和弊端,管理水平需要提高。严格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促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控制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防范企业经营活动偏离企业目标的一切可能性。正是在安检这个最重要的风险防范点上出现了问题,才造成双汇成为了众矢之的。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健全的防范风险的内部控制系统,任何的差错都会得到很好的监控,更不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和损失。 (4)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在整个瘦肉精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

关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典型案例分析

关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典型案例分析关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典型案例分析一、长安福特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分析 (一)长安福特公司及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长安福特总部坐落在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市,是由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百年老店”——长安汽车集团和世界领先的福特汽车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专业生产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轿车。该厂拥有世界一流的整车生产线,2005年年产达到15万辆,并已在南京市兴建第二厂区。 长安福特公司的主要管理架构是由合资双方各派代表组成的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及各个部门组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在借鉴美国福特公司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上建立而成的,具有较高的起点。它的主要内部控制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要素,并在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引下,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较高水准的内部控制系统。 长安福特公司,首先界定了固定资产的范围及内容,其业务流程包括(简要): 1.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 2. 资产购置流程

3. 资产处置流程 4. 资产实物台账管理和报废流程 (1)台账的设置和保管要求:专人负责台账登记工作;登记凭证的要求;保管期限等。 (2)台账的登记:包括入库登记、领用登记、报废或转移登记。 (3)期末报告:按季向财务部报送报表。 (4)盘点制度。 (5)资产地点转移:包括部门内部在厂区内移动,部门之间在厂区内移动,转移给其他单位的,买入时直接存放在其他单位的资产等。 (6)资产报废、出售的审批和实物处置:包括不同固定资产报废的程序。 (7)通则。 (8)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1:内部控制框架 某国有大型集团公司在2008年12月26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关于集团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高层会议。会议中,公司有关高层管理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刘某:(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十分重要,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发生,这是关系到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抓住重点,尤其要注重加强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内控要素方面的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可不必投入太多人力、物力。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效控制,是衡量内控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手,健全内部控制。(1)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2)注重加强内控知识的教育培训。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控培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控培训。 董事长吴某:以上各位的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三点意见:(1)思想要统一。对集团公司而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一切制度安排都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包括内部控制。(2)组织要严密。我建议由总会计师李某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我和总经理全力支持和配合。(3)监督要到位。应当成立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集团公司总经理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 总会计师李某:由于集团公司是基于行政划转的原因而组建的,母、子公司内部连接纽带脆弱,子公司各行其是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议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司重大决策权的控制,包括筹资权、对外投资权、对外担保权、重大资本性支出决策权等,对子公司重大决策应当实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制。 请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该集团公司高层领导在此次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经理刘某:(1)认为内部控制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规等现象发生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只能合理保证有关目标的实现,不能完全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2)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的观点不恰当。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基本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1)认为外部风险不是内部控制问题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所称风险识别不仅包括内部风险,还包括外部风险。(2)对可能给企业带来重要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一律予以回避的观点不恰当。除风险回避外,企业还可以选择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预期的成本效益、期望的风险容限等一系列因素。 总会计师李某:有关子公司重大决策权限的授权批准控制不恰当。不符合内部会计控制有关规定,重大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不应由总经理一人审批。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1)由集团任命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应由子公司董事会任命并对其负责,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的监督。(2)只对中层以上员工进行内控知识培训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一个管理过程,只有全体员工都掌握了内控的知识和理念,才能真正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董事长吴某:(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内控的唯一目标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包括经营目标,还包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目标和合规目标。(2)由总会计师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的观点不恰当。董事长对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负总责。(3)履行内控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履行内部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应当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