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化学第七章抗肿瘤药

药物化学第七章抗肿瘤药

药物化学--抗结核药

药物化学--抗结核药 一、最佳选择题 1、哪个药物水解产物的毒性大,变质后不能药用 A.环丙沙星 B.阿昔洛韦 C.乙胺丁醇 D.哌嗪酰胺 E.异烟肼【正确答案】E 异烟肼含酰肼结构,在酸或碱存在下,水解生成异烟酸和游离肼,游离肼的毒性较大,故变质后不可再供药用。 2、下面药物中哪个具有2个手性碳原子 A.磺胺甲唑 B.对氨基水杨酸钠 C.乙胺丁醇 D.利福喷汀 E.异烟肼【正确答案】C 磺胺甲噁唑:无;对氨基水杨酸钠:无;利福喷汀:9个;异烟肼:无。 利福喷汀应该是有9个手性C原子的,看下面结构中红色点标注的都是手性C 3、下面哪个药物不是全合成类的抗结核药 A.异烟肼 B.吡嗪酰胺 C.乙胺丁醇 D.利福喷汀 E.对氨基水杨酸钠【正确答案】:D 利福喷汀属于抗生素类抗结核药。 扩展;乙胺丁醇应该是不可以和钙锌铁合用,因为其可以和金属离子络合,但是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说法。只说不能和氢氧化铝合用。教材上的描述是其游离状态可以和硫酸铜络合! 4、下列哪个药物具有两个手性碳原子,但却有三个异构体 A.麻黄碱 B.维生素C C.乙胺丁醇 D.氯霉素 E.氨苄西林【正确答案】C 乙胺丁醇含两个构型相同的手性碳,有三个旋光异构体。从其结构来看,含有仲胺,显碱性。 盐酸乙胺丁醇: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因为分子的对称性,有右旋体、左旋体、和内消旋体三种旋光异构体。药用为其右旋体,右旋体的活性为消旋体的16倍。

含两个手性中心的药物(掌握化学名的): 4章头孢噻吩钠、头孢噻肟钠(6R,7R);6章乙胺丁醇 R,R(+);9章氯霉素 1R,2R (-)苏式;10章吡喹酮( C和N原子,左旋体); 11章奥沙利铂( 1R,2R ,第一个手性铂配合物); 16章右丙氧芬(右旋镇痛,左旋镇咳)、盐酸曲马多(±);17章毛果芸香碱(+);18章麻黄碱(1R,2S)(-); 19章帕罗西汀(3S);21章卡托普利(均S)、地尔硫卓(2S,3S); 26章氨溴索(用其反式的两个异构体); 28章西沙必利(±用其顺式两个外消旋体);35章维生素C L (+)苏阿糖型哪个是L (+)抗坏血酸(维生素C) 5、下列表述与利福平不符的是 A.为半合成的抗生素 B.水溶液易氧化损失效价 C.是肝药酶抑制剂 D.代谢产物有去乙酰基利福平 E.遇光易变质【正确答案】CD 利福平是肝药酶诱导剂;代谢产物是去乙酰基利福平而不是乙酰基利福平。 利福平环内含一个奈核构成平面芳香核部分与立体脂肪链相连构成桥环。 基本结构特点及性质: ①1,4 萘二酚,碱性易氧化成醌型 ②3位取代基,在强酸下在 C=N 处分解生成氨基哌嗪 代谢过程: ①21位酯基水解,生成去乙酰基利福平活性减弱 ②3位水解 不稳定,遇光易变质。 6、属于全合成的抗结核药是 A.利福平 B.异烟肼 C.硫酸卷曲霉素 D.硫酸链霉素 E.利福喷汀【正确答案】B 异烟肼属于合成类抗结核药物,其余选项都属于天然后半合成的抗结核抗生素。 7、属于半合成的抗生素类抗结核病药是 A.异烟肼 B.链霉素 C.乙胺丁醇 D.利福喷汀 E.吡嗪酰胺【正确答案】:D 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是合成抗结核药物,链霉素是天然的抗生素,而利福喷汀是半合成的抗结核抗生素; 8、异烟腙是异烟肼与哪种醛缩合生成的腙异 A.苯甲醛 B.对羟基苯甲醛 C.香草醛 D.对氨基苯甲醛 E.对甲氧基萘甲醛【正确答案】:C 异烟腙是异烟肼与香草醛缩合生成的腙,其抗结核杆菌作用低于异烟肼,却可解决对异烟肼耐药性问题。二、配伍选择题 1、A.利福平B.硫酸链霉素C.对氨基水杨酸钠D.乙胺丁醇E.异

药化第七章题

第七章抗肿瘤药1.单项选择题 1)环磷酰胺主要用于 A.解热镇痛 B.心绞痛的缓解和预防 C.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 D.治疗胃溃疡 E.抗寄生虫 2)环磷酰胺的商品名为 A.乐疾宁 B.癌得星 C.氮甲 D.白血宁 E.争光霉素 3)下列哪一个药物是烷化剂 A.氟尿嘧啶 B.巯嘌呤 C.甲氨蝶呤 D.噻替哌 E.喜树碱 4)环磷酰胺作为烷化剂的结构特征是 A.N,N-(β-氯乙基) B.氧氮磷六环 C.胺 D.环上的磷氧代 E.N,N-(β-氯乙基)胺 5)白消安属哪一类抗癌药 A.抗生素 B.烷化剂 C.生物碱 D.抗代谢类 E.金属络合物 6)环磷酰胺做成一水合物的原因是

A.易于溶解 B.不易分解 C.可成白色结晶 D.成油状物 E.提高生物利用度 7)烷化剂的临床作用是 A.解热镇痛 B.抗癫痫 C.降血脂 D.抗肿瘤 E.抗病毒 8)氟脲嘧啶是 A.喹啉衍生物 B.吲哚衍生物 C.烟酸衍生物 D.嘧啶衍生物 E.吡啶衍生物 9)抗肿瘤药氟脲嘧啶属于 A.氮芥类抗肿瘤药物 B.烷化剂 C.抗代谢抗肿瘤药物 D.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 E.金属络合类抗肿瘤药物 10)属于抗代谢类药物的是 A.盐酸氧化氮芥 B.氟尿嘧啶 C.表阿霉素 D.顺铂 E.长春新碱 11)属于抗代谢药物的是 A巯嘌呤 B.喜树碱 C.奎宁 D.盐酸可乐定 E.米托蒽醌 12)氟脲嘧啶是 A.甲基肼衍生物 B.嘧啶衍生物 C.烟酸衍生物 D.吲哚衍生物 E.吡嗪衍生物 13)阿霉素的化学结构特征为 A.含氮芥 B.含有机金属络合物 C.蒽醌 D.多肽 E.羟基脲

2.多项选择题 1)烷化剂是一类可形成碳正离子或其它亲电性活性基团的化合物,通常具有 下列结构特征之一 A.双β-氯乙胺 B.乙撑亚胺 C.磺酸酯 D.亚硝基脲 E.多肽 2)按作用机理分类的抗肿瘤药物有 A.烷化剂 B.抗代谢物 C.抗肿瘤抗生素 D.生物碱抗肿瘤药 E.金属络合物 3)属于烷化剂的抗肿瘤药物有 A.环磷酰胺 B.噻替派 C.巯嘌呤 D.甲氨蝶呤 E.三尖杉酯碱 4)常用的抗肿瘤抗生素有 A.多肽抗生素 B.醌类抗生素 C.青霉素类抗生素 D.氯霉素类抗生素 E.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名词解释 1)烷化剂 2)氮芥类 3)脂肪氮芥 4)乙撑亚胺类抗肿瘤药物 5)生物碱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资料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 则

抗结核病药的使用 用药原则: 1、早期用药。 2、联合用药:种数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 3、坚持全疗程规律性用药:患者时用时停或随意变换用量是结核病化疗失败主要原因。 4、适宜剂量。 第一线抗结核药:疗效好,毒性低;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 第二线抗结核药:毒性较大、疗效较低;对氨基水杨酸、乙硫异烟肼、氨硫脲、环丝氨酸、卷曲霉素、卡那霉素。 一、异烟肼 (一)作用:对结核杆菌高度选择性,很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对静止期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繁殖期细菌有杀灭作用。对其它菌无效。单用易产生抗药性,与其它抗结核药联用,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二)机理:抑制胞壁分枝菌酸 mycolic acid合成。 (三)体内过程:(1)口服、注射均易吸收。(2)分布广。脑膜炎时,脑脊液浓度可与血浆浓度相近。(3)穿透力强,也易透入细胞内作用于已被吞噬的结核杆菌。(4)肝脏代谢,乙酰化失效。分为快代谢型、慢代谢型。 (四)临床应用:各种类型结核。除早期轻症肺结核或预防应用外,均宜与其它第一线药合用。 (五)不良反应

1、神经系统反应:与Vit B6缺乏有关外周神经炎,CNS兴奋,精神失常或惊厥等。 2、肝损害:老人及快代谢型者,嗜酒者多 3、变态反应 4、胃肠反应。若有四肢远端麻木或烧灼感等神经症状出现,应加服维生素B6每日30-60mg以改善症状。服异烟肼期间应定期查肝功能,至少三个月一次,以了解肝功能状况。若有转氨酶升高,要在护肝治疗的同时给予降酶中成药如五味子制剂等,单纯转氨酶升高无需停药。 二、利福平: (一)优点:高效,低毒,口服方便。 (二)抗菌作用:广谱杀菌药,抗菌作用强 1、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作用强。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2、对G+球菌(耐药金葡菌)强。G-球菌如脑膜炎双球菌有效。G-杆菌如大肠、变形、流感、绿脓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3、沙眼衣原体、某些病毒、厌氧菌有效。 (三)机制:特异性抑制细胞依赖DNA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四)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2、分布广,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 3、穿透力强,能进入细胞,结核空洞。 4、在肝代谢,胆汁排泄→肠肝循环。 (五)应用: (1)各型结核病与其它抗结核药合用。 (2)麻风病的治疗。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1. 抗肿瘤药物分类 (1) 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 (2)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3) 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versal agent); (4) 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 (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 (6)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 (7)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 (8)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 2.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 2.1 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 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 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 1. 试验目的 1.1 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 1.2 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 1.3 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验提供参考,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 2. 试验方法 选用10-15株人癌细胞株,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细胞系及适量的细胞接种浓度,按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推荐使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XTT 还原法、磺酰罗丹明B(SR染色法、或51Cr释放试验、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的抗癌作用。

抗结核药市场分析报

抗结核药市场分析 19-20世纪初,结核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之后,随着医学的进步,结核病的发病率已降到较低水平。然而进入20世纪后期,结核病疫情卷土重来:耐多种药物结核菌株的出现、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发症的传播,导致了医院内病原菌的滋生,成为威胁力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疫情死灰复燃 进入21世纪后,区域性结核病疫情的死灰复燃,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据资料介绍:全球每年新发现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人,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由于人口众多,其感染者居世界第2位,在现阶段,有3/4的患者来自农村及贫困地区。据200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受结核杆菌感染者较多,结核病患者约占了总人口的0.4%左右,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近200万人,年病死率约为3%。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对结核病予以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抗结核药物市场也吸引了业内商家的目光。 全球抗结核病常用药物市场约占抗感染药物市场的12%,2000年抗结核药物市场为4.7亿美元,并且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安万特、诺华、

惠氏、法莫西和Lupin公司占据了抗结核药物市场份额的59%,此外印度生产商占12%,剩余的29%由较小的厂商拥有。 近两年,国内抗结核常用药物市场呈现出上升趋势,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时每医药信息公司研究数据表明,2002年,抗结核药物在国内大城市重点医院的用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8%,估计全国抗结核类药物市场销售额为2亿-2.5亿元左右。 常规品种仍占一定份额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品由杭生素、合成药和中药三大类组成,其中有20多种西药为国家基本治疗用药,一线治疗药物主要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霉素类等。近几年,氟喹诺酮类也被用于抗结核菌的治疗,在联合治疗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链霉素链霉素是1944年由美国瓦克斯曼发现的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是最先使用的抗结核菌药物。由于链霉素和其他抗菌药物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在抗结核联合疗法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目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作为抗结核的基础药物,也是结核化疗史上的里程碑药物。

几种常用抗结核病药

几种常用抗结核病药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在廿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结核病的治疗采取以休息,增加营养,多吸收新鲜空气等为主的卫生营养疗法,由于缺乏抗结核菌的有效药物,结核病的治疗受到了根本性的限制。病人病情得不到控制,结核病的死亡率是极高的,是所有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四十年代链霉素的发明,五十年代雷米封、六十年代利福平的发明、化学疗法,逐渐成为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方法,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疗效。所以,化疗不仅对结核病的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消灭结核病的传染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控制和消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抗结核菌化学疗法的几种主要药物,供大家在预防、治疗、宣传、防治结核病中参考。 一、异烟肼 异烟肼发明于1952年,异烟肼的发明使治疗结核病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接近50年的使用历史中,虽然有的病人所感染的结核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但绝大多数医生仍认为它是治疗结核病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主药。异烟肼的灭菌特性在于:它可以抑制结核菌菌壁分枝菌酸成份的合成,从而使结核杆菌丧失多种能力而死亡,异烟肼还能与结核菌菌体辅酶结合,起到干扰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合成的作

用,从而达到了杀灭结核菌的目的。而且对代谢活力强的结核菌作用更强。 病人在服用异烟肼以后,在胃肠道内迅速被吸收进入血内,通过血液循环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体液中,在胸水、腹水、胆汁、脑脊液中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浓度,起抑制细菌的作用。异烟肼还可以渗入结核病的干酪病灶中,所以,异烟肼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抗痨药物。 异烟肼的口服安全性很高,副作用很少。由于副作用致病人无法承受而必须停药的病人是极少数的。主要的副作用有: 1、周围神经炎:主要表现在四肢乏力,反射迟钝、麻木,手指、脚趾疼痛。主要发生在采用大剂量治疗的病人,异烟肼在体内代谢灭活慢的病人,营养不良的病人以及平时经常喝酒的病人。维生素B6可以对抗异烟肼的这个副作用。但维生素B6的预防性应用一般不提倡,对已经出现某种副反应时才可以应用。在服用时间上必须与异烟肼的口服时间叉开。比如异烟肼我们要求在早晨与其他抗痨药一起空腹服用,那么,维生素B6就在中午或晚上服用,这样既可以治疗和预防周围神经炎的发生,又可以使异烟肼充分发挥疗效。 2、肝功能损害,我们知道药物与食物一样,进入人体以后要代谢吸收和排泄。异烟肼是在胃肠道内被吸收的,通

第七章-抗肿瘤药

第七章抗肿瘤药(烷化剂、抗代谢物) 一、名词解释 1、烷化剂 2、抗代谢物 二、命名 盐酸氮芥 顺铂 5-FU 巯嘌呤 三、填空 1、抗肿瘤药按其作用原理和来源可分为、、、、等。 2、烷化剂分为、、、、和。 3、环磷酰胺在体外物活性,进入体内后被氧化生成,在肿瘤细胞中进一步生成、和,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4、阿霉素的毒性主要为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可能是醌环被氧化为,诱发了,引起心肌损伤。 5、抗代谢物作用是基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的差别,所以能杀死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但其也较小,对增生较的正常组织也呈现毒性。 6、抗代谢物的设计是基于原理。 四、选择

1、结构中有一个手性中心,并且含有两个羧基的药物是 A. 环磷酰胺 B. 卡莫司汀 C. 巯嘌呤 D. 甲氨蝶呤 2、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类型不包括 A. 氮芥类 B. 乙撑亚胺类 C. 亚硝基脲类 D. 磺酸酯类 E. 硝基咪唑类 3、环磷酰胺的毒性较小的原因是 A. 在正常组织中,经酶代谢生成无毒的代谢物 B. 烷化作用强,使用剂量小 C. 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很快 D. 在肿瘤组织中的代谢速度快 E. 抗瘤谱广 4、抗肿瘤药物卡莫司汀属于 A. 亚硝基脲类烷化剂 B. 氮芥类烷化剂 C. 嘧啶类抗代谢物 D. 嘌呤类抗代谢物 E. 叶酸类抗代谢物 5、环磷酰胺体外没有活性,在体内经代谢而活化。在肿瘤组织中所生成的具有烷化作用的代谢产物是

A. 4-羟基环磷酰胺 B. 4-酮基环磷酰胺 C. 羧基磷酰胺 D. 醛基磷酰胺 E. 磷酰氮芥、丙烯醛、去甲氮芥 6、阿糖胞苷的化学结构为 A. N N O NHCOC 15H 13O HO OH HO B. N N N O NH 2O OH HO OH C. N N O NH 2 O HO OH HO D. E. N N NH 2O O OH HO 7、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的名称为 O O OH OH HN HN N H OH H N OH A. 阿糖胞苷 B. 甲氨喋呤 C. 米托蒽醌 D. 6-MP 8、下列哪个药物不是抗代谢药物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目的 早期、正确地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依从性、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 1.药物不良反应概念 ● 2.超敏反应发生机理 ● 3.毒性反应发生机理 ● 4.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 5.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原则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 ●分类 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药物不良反应 ●超敏反应: 与剂量及疗程无关,一般发生在用药2周以 ●毒性反应: 与剂量及用药时间和药物的蓄积有关 超敏反应发生机理(1) ●结核药物(半抗原)+蛋白质→全抗原→特应机体→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当再次接触同种药物即可产生超敏性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瘙痒、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喷嚏、咳嗽、发热等,可引起这种反应的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链霉素、氟喹诺酮类。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1) 在这一类型反应中IgG、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2) 药物+血细胞膜蛋白(血浆蛋白) ↓ 免疫原性 ↓ 机体 ↓ 特异性抗体 ↓再次与药物接触 ┏━━━━━━━━━━━━━━┓ 抗原抗体复合物RBC,WBC,PLT ↓│ ↓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3)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在血液学方面,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溶血性贫血。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 Ⅲ型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临床表现: 血清病样反应,有发热、关节痛、荨麻疹、淋巴结肿大、腹痛、蛋白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药物热有人认为也属Ⅲ型过敏反应。一般在用药10天发生,热型为稽留热型或弛型,可同时伴有皮疹。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 Ⅳ型反应(细胞介导或迟发型) 临床表现: 主要是接触性皮炎,一般发生在与药物接触3-12个月,在两手手臂、眼睑、颈等处,表现为皮肤搔痒、发红丘疹、眼睑水肿、湿疹等,停止接触可逐渐消退。各种抗结核药物均可以发生。 毒性反应发生机制 ●毒性反应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毒性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减少剂量和缩短用药时间可以防止毒性反应的发生。 ●毒性反应一般是可逆的。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异烟肼 1)周围神经炎: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 2)中枢症状:欣快感,兴奋,记忆力减退,抑郁,中毒性脑病,癫痫发作等。 3)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极少有黄疸出现,发生急性肝坏死或肝萎缩者更为罕见。 4)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柯兴氏综合症,月经不调,阳萎等。 5)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6)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 7)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利福类 1)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过敏反应:用于间歇疗法或治疗间断后再用药时易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流感样综合征等。 4)血液系统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倦等。 6)其它副反应: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关节肿胀。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吡嗪酰胺 1)肝损害:PZA的肝毒性与剂量、疗程有关。用量大、疗程长不良反应较多见。表现为肝肿大,压痛,转氨酶升高,偶可因肝坏死而造成死亡。 2)关节痛:PZA的代产物吡嗪酸能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清除作用,使尿酸升高,停药48小时恢复正常。 3)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过敏反应:偶见发热、皮疹、对光过敏、皮肤暴露部位呈鲜红色。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乙胺丁醇 1)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眼球运动疼痛,干燥感,异物感,辨色力减弱等 2)其他神经系统反应::周围神经炎,表现为下肢麻木,异物爬行感,感觉过敏及活动障碍,个别可出现听神经损害,听力障碍,声带麻痺等。 3)过敏反应:皮疹,严重可到剥脱性皮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第七章作业

第七章抗肿瘤药 一、单项选择题 1)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类型不包括E A. 氮芥类 B. 乙撑亚胺类 C. 亚硝基脲类 D. 磺酸酯类 E. 硝基咪唑类 2)环磷酰胺的毒性较小的原因是D A. 在正常组织中,经酶代谢生成无毒的代谢物 B. 烷化作用强,使用剂量小 C. 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很快 D. 在肿瘤组织中的代谢速度快 E. 抗瘤谱广 3)白消安属哪一类抗癌药 B A.抗生素 B.烷化剂 C.生物碱 D.抗代谢类 E.金属络合物 4)环磷酰胺体外没有活性,在体内经代谢而活化。在肿瘤组织中所生成的具有烷化作用的代谢产物是 E A. 4-羟基环磷酰胺 B. 4-酮基环磷酰胺 C. 羧基磷酰胺 D. 醛基磷酰胺 E. 磷酰氮芥、丙烯醛、去甲氮芥 5)下列哪个药物不是抗代谢药物D A. 盐酸阿糖胞苷 B. 甲氨喋呤 C. 氟尿嘧啶 D. 卡莫司汀 E. 巯嘌呤 6)下列哪一个药物是烷化剂D A.氟尿嘧啶 B.巯嘌呤

C.甲氨蝶呤 D.噻替哌 E.喜树碱 7)环磷酰胺做成一水合物的原因是C A.易于溶解 B.不易分解 C.可成白色结晶 D.成油状物 E.提高生物利用度 8)氟脲嘧啶的特征定性反应是B A.异羟肟酸铁盐反应 B.使溴褪色 C.紫脲酸胺反应 D.成苦味酸盐 E.硝酸银反应 9)属于抗代谢药物的是A A巯嘌呤 B.喜树碱 C.奎宁 D.盐酸可乐定 E.米托蒽醌 二、配比选择题 1) A. P N Cl Cl O O NH B. Cl N N H Cl O N O C. HN N H F O O D. N P S N N E. Pt Cl H3N Cl H3N 1. 含有一个结晶水时为白色结晶,失去结晶水即液化A 2. 是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物D 3. 有严重的肾毒性B 4. 适用于脑瘤、转移性脑瘤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等治疗E 5. 是胸腺嘧啶合成酶的抑制剂C

抗结核药物分组

抗结核药物分组 第一组: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利福布丁(B)、利福喷丁(Rft ) 第二组:注射用抗结核药物: 链霉素(S)、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庆大霉素(Gm、卷曲霉素(cm 第三组:氟喹诺酮类药物: 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加替沙星(Gfx)第四组:口服抑菌二线抗结核药物: 乙硫异烟胺(Eto、、丙硫异烟胺(Pto、、环丝氨酸(Cs)、对氨基水杨酸(PAS 第五组:疗效不确切的抗结核药物: 氯法齐明(Cfz、、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Amx/Clr、、克拉霉素(Clr、、利奈唑胺(Lzd)、亚胺培南,大剂量异烟肼(1-4 组药物无法产生合理方案时可考虑使用)

抗结核药物服用指南

优先选择的顺序: §卷曲霉素 > 卡那霉素 > 阿米卡星

结核病相关知识初治肺结核:1、未曾用过抗结核化学治疗,痰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2、未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或首次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未能完成疗程者 3、痰涂片阴性而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4、不规则化疗未满 1 个月的患者 复治肺结核: 1、初治失败,痰菌阳性或涂片阴性而培养阳性患者。 2、完成规则的标准化疗或短程化疗后又复发者。 3、肺切除手术后,而出现新病灶盛遗留病灶恶化、复发者。

耐药结核临床有下列情况之一,未获得药敏结果前或尚不具备条件做药敏试验者,应考虑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可疑患者,按MDR-TB台疗 (1)初治化疗失败的痰菌阳性病例,经规范的复制方案治疗仍排菌者。 (2)近期接受化疗 2 个疗程以上仍排菌者。 (3)接受不规则抗结核台疗仍排菌 2 年以上的患者。 (4)经规范化疗,发热、咳嗽、咯血等临床症状反复迁延,痰菌持续阳性或X 线检查肺部病灶恶化者。 根据耐药种类分为: 耐多药结核(MDR-TB): 至少对异烟肼及利福平耐药 多耐药结核: 对不同时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在内的一种以上结核药耐药 广泛耐多药(XDR-TB :除了对至少两种主要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除外耐药外,还对任何氟喹诺酮类耐药, 以及三种二线抗结核注射药物(蜷曲霉素、卡那、丁胺卡那、)中的至少一种耐药 即:①对异烟肼及利福平耐药,② 对氟喹诺酮耐药,③ 至少对一种二线抗结核注射剂耐药

药物化学——抗肿瘤药

第七章抗肿瘤药 一、选择题 1、抗肿瘤药物按细胞周期分类: 1)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剂量依赖性 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塞替哌);抗癌抗生素(丝裂霉素、 柔红霉素、博来霉素) 2)周期特异性药物:给药时期依耐性 作用于S 期(DNA 复制时期)——抗代谢药物(羟 基脲、阿糖胞苷、甲氨蝶呤) M 期(丝状分裂期)——(长春碱、长春新碱) G2期(DNA 合成后期,为有丝分裂做准备)和M 期——(紫杉醇) 2、抗肿瘤药分类 1)烷化剂 2)抗代谢药物 3)抗肿瘤抗生素 4)抗肿瘤植物药有效成分 5)抗肿瘤金属化合物 3、烷化剂:与大分子中富电子基团共价结合 1)氮芥类:a 、发现源于芥子气;b 、烷基化部分是抗肿瘤活性的功能基,载体部分可用于改善该类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等药代动力学性质;c 、脂肪氮芥的烷基化历程为SN2,芳香氮芥为SN1;d 、首选药系列:淋巴癌(盐酸氮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苯丁酸氮芥)、恶性淋巴瘤(环磷酰胺)、膀胱癌(塞替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消安)、睾丸癌及卵巢癌(顺铂); ?环磷酰胺:磷酸二酰内酯||在氮芥的氮原子上连有一个吸电子的环状磷酰胺内酯||失去结晶水液化||肿瘤中的磷酰胺酶的活性高于正常细胞,故在肿瘤组织中被酶催化裂解为去甲氮芥而发挥作用;吸电子的磷酰基降低了烷基化能力,降低毒性||选择性:正常组织中可进行酶催化反应生成无毒化合物,肿瘤组织中缺乏正常组织所具有的酶;具有较强的烷基化能力:游离羟基在生理pH 下解离成氧负离子,负离子的电荷分散在磷酰胺的两个氧原子上,降低了磷酰基对氮原子的吸电子作用||抗瘤谱广||膀胱 毒性,血尿,可能与代谢产 物丙烯醛有关 2)乙撑亚胺类:塞替哌 3)亚硝基脲类:卡莫司汀 4)磺酸酯类:白消安 5)金属铂配合物: ?顺铂:二氨二氯铂||平面结构,顺式有效,反式无效||水溶液中不稳定,生成物抗肿瘤活性且有剧毒的低聚物||静脉注射给药,含甘露醇和氯化钠的冷冻干燥粉||与DNA 单链的两个碱基间形成封闭的螯合环,扰乱DNA的正常双螺旋||与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有协同作用||卡铂(碳铂)耳毒性等降低||奥沙利铂:是第一个显现对结肠癌有效的铂类烷化剂,是第一个上市的抗肿瘤手性铂配合物 4、抗代谢药物:S 期,抑制DNA 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的合成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须的代谢途径——抑制肿瘤细胞死亡||抗瘤谱较窄|| 生物电子等排1环磷酰胺

抗结核药物分组

抗结核药物分组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抗结核药物分组第一组: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利福布丁(B)、利福喷丁(Rft) 第二组:注射用抗结核药物: 链霉素(S)、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庆大霉素(Gm)、卷曲霉素(Cm) 第三组:氟喹诺酮类药物: 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加替沙星(Gfx) 第四组:口服抑菌二线抗结核药物: 乙硫异烟胺(Eto)、丙硫异烟胺(Pto)、环丝氨酸(Cs)、对氨基水杨酸(PAS) 第五组:疗效不确切的抗结核药物: 氯法齐明(Cfz)、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Amx/Clr)、克拉霉素(Clr)、利奈唑胺(Lzd)、亚胺培南,大剂量异烟肼(1-4组药物无法产生合理方案时可考虑使用) 抗结核药物服用指南

优先选择的顺序: § 卷曲霉素 > 卡那霉素 >阿米卡星 结核病相关知识 初治肺结核: 1、未曾用过抗结核化学治疗,痰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2、未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或首次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未能完成疗程者。

3、痰涂片阴性而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4、不规则化疗未满1个月的患者 复治肺结核: 1、初治失败,痰菌阳性或涂片阴性而培养阳性患者。 2、完成规则的标准化疗或短程化疗后又复发者。 3、肺切除手术后,而出现新病灶盛遗留病灶恶化、复发者。 耐药结核 临床有下列情况之一,未获得药敏结果前或尚不具备条件做药敏试验者,应考虑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可疑患者,按MDR-TB治疗 (1)初治化疗失败的痰菌阳性病例,经规范的复制方案治疗仍排菌者。 (2)近期接受化疗2个疗程以上仍排菌者。 (3)接受不规则抗结核治疗仍排菌2年以上的患者。 (4)经规范化疗,发热、咳嗽、咯血等临床症状反复迁延,痰菌持续阳性或X 线检查肺部病灶恶化者。 根据耐药种类分为: 耐多药结核(MDR-TB):至少对异烟肼及利福平耐药 多耐药结核:对不同时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在内的一种以上结核药耐药 广泛耐多药(XDR-TB):除了对至少两种主要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除外耐药外,还对任何氟喹诺酮类耐药,以及三种二线抗结核注射药物(蜷曲霉素、卡那、丁胺卡那、)中的至少一种耐药 即:①对异烟肼及利福平耐药,②对氟喹诺酮耐药,③至少对一种二线抗结核注射剂耐药 耐多药结核病根据是否接受过抗结核药物及耐药种类,可分为:

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分类整理

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 分类整理

抗真菌药物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1、抗生素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制霉素、灰黄霉素;2、唑类:分为咪唑类(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和联苯苄唑)和三唑类(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3、丙烯胺类:特比奈芬;4、嘧啶类:氟胞嘧啶。 1、两性霉素B:广谱抗真菌药,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在膜上形成孔道,从而增加膜的通透性。细菌不含固醇类物质,对细菌、立克次体、病毒无效,人体细胞含固醇类,因此对人毒性大而严重。主要用于治疗全身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滴注前需给患者服用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滴注液中加生理量的地塞米松可减轻反应。不能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以防肾毒性。 2、氟胞嘧啶:在体内转化为5-FU,抑制真菌DNA合成而不抑制哺乳动物细胞合成核酸,故不良反应少。主要与两性霉素B合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可产生协同作用。 3、咪唑类和三唑类抗真菌药:广谱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合成,抑制真菌生长。 4、特比萘芬; 抑制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 5、卡泊芬净:能有效抑制β(1,3)-D-葡聚糖的合成,从而干扰真菌细胞壁的合成。 6、咪康唑及克霉唑:局部应用。 抗病毒药物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抗病毒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1)穿入和脱壳抑制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恩夫韦地、马拉韦罗。 (2)DNA多聚酶抑制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

昔洛韦、膦甲酸钠。 (3)反转录酶抑制剂:①核苷类: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②非核苷类:依法韦伦、奈韦拉平、地拉韦定。 (4)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利托那韦、英地那韦、奈非地韦和安普那韦等。 (5)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6)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干扰素。 (7)阻碍病毒生物合成:碘苷抑制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阿糖胞苷干扰DNA聚合酶 1、阿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病毒(HSV)作用强。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CMV)的抑制作用强于阿昔洛韦(100倍)。 2、反转录酶抑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抗HIV药。 3、金刚烷胺:特异性地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对乙型流感无效。 4、鸡尾酒疗法——艾滋病治疗联合用药疗法,3联:齐多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韦。 5、拉米夫定既可抑制HIV、又可抑制乙肝病毒(HBV)。 抗结核药 1、异烟肼(H):抑制分枝菌酸(结核分枝杆菌壁特有成分)的合成,从而使细胞丧失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力而死亡。不良反应有神经毒性,异烟肼的化学结构与维生素B6相似,维生素B6在体内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异烟肼能竞争性抑制维生素B6的生物作用,并促进维生素B6的排泄,从而产生神经毒性,表现为周围神经炎。肝毒性。为肝药酶抑制剂。

第七章++抗肿瘤药

第七章抗肿瘤药 【学习要求】 一、熟悉环磷酰胺理化性质,了解其构效关系。 二、熟悉抗代谢抗肿瘤药物的类型。熟悉氟尿嘧啶、盐酸阿糖胞苷的主要鉴别方法。 三、了解硫酸长春新碱、顺铂的主要性质。 【教学内容】 一、烷化剂 1.结构类型 2.常用药物 3.构效关系 二、抗代谢抗肿瘤药 1.嘧啶拮抗物类:氟尿嘧啶、盐酸阿糖胞苷 2.嘌呤拮抗物类:巯嘌呤 3.叶酸拮抗物类:甲氨蝶啶 三、其他类型抗肿瘤药 硫酸长春新碱 顺铂 【学习指导】 1.由于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故尚缺乏满意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本章主要熟悉其类型和代表药物的主要理化性质。 2.环磷酰胺在体外无抗肿瘤作用,在肝脏经转化成4-羟基环磷酰胺,再开环成醛磷酰胺,进一步分解成磷酰胺氮芥,再转化成成乙烯亚铵离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最佳选择题) (1题-5题) 1.下列药物既可溶于稀盐酸又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A 顺铂; B 环磷酰胺; C 氟尿嘧啶; D 阿糖胞苷; E 长春新碱 2.盐酸氮芥注射液忌与碱性药物配伍,是因其分子中结构中具有下列哪种结构易水解失效 A 碳氯键; B 酰胺键; C 酯键; D 醚键; E 苷键; 3.分子中因具有氮苷键而易水解失效的药物是 A 硫酸长春新碱; B 顺铂; C 环磷酰胺;

D 氟尿嘧啶; E 盐酸阿糖胞苷; 4.盐酸阿糖胞苷临床常用剂型为 A 片剂; B 栓剂; C 粉针剂; D 注射剂; E 软膏剂; 5.环磷酰胺为 A 抗代谢抗肿瘤药; B 卤代多元醇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C 乙烯亚胺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D 氮芥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E 磺酸酯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B型题(配伍选择题) (6题-10题) 6.顺铂的化学结构为 7.环磷酰胺的化学结构为 8.氟尿嘧啶的化学结构为 9.盐酸阿糖胞苷的化学结构为 10.盐酸氮芥的化学结构为 C型题(比较选择题) (11题-15题) A 氟尿嘧啶; B 盐酸阿糖胞苷;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1.属于抗代谢抗肿瘤药的是 12.属于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的是 13.有酮式和稀醇式互变异构体的药物是 14.可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的药物是15.具有碳氯键的药物是 X型题(多项选择题) 16.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 A 亚硝基脲类; B 氮芥类; C 乙烯亚胺类; D 卤代多元醇类; E 磺酸酯类; 17.常用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类型有 A 脂肪氮芥; B 芳香氮芥; C 氨基酸氮芥; D 杂环氮芥; E 甾体氮芥; 18.下列药物易水解失效的有

抗肿瘤药(本科-药物化学)

第七章 抗肿瘤药 课后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类型不包括( D ) A. 氮芥类 B. 金属铂配合物 C. 亚硝基脲类 D. 叶酸类 2) 环磷酰胺的毒性较盐酸氮芥小的原因是( D ) A. 烷化作用强,使用剂量小 B. 在肿瘤组织中的代谢速度快 C. 抗瘤谱广 D. 在正常组织中,经酶代谢生成无毒的代谢物 3) 在下列抗肿瘤药物中,哪个药物不是天然植物药有效成分或其衍生物?( A ) A. 米托蒽醌 B. 羟基喜树碱 C. 长春碱 D. 紫杉醇 4) 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的名称为(C ) A. 紫杉醇 B. 氟尿嘧啶 C. 环磷酰胺 D. 氮芥 5) 下列哪个药物不是抗代谢药物?( D ) A. 巯嘌呤 B. 甲氨喋呤 C. 氟尿嘧啶 D. 环磷酰胺 6) 下列哪一个药物是烷化剂?( B ) A.氟尿嘧啶 B. 环磷酰胺 C.甲氨蝶呤 D. 紫杉醇 7) 环磷酰胺作为烷化剂的结构特征是( C ) A. N,N-(β-氯乙基) B.氧氮磷六环 C. N,N-(β-氯乙基)胺 D.环上的磷氧代 8) 抗肿瘤药氟脲嘧啶属于( C ) A.氮芥类抗肿瘤药物 B.烷化剂 C.抗代谢抗肿瘤药物 D.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 9)环磷酰胺在肿瘤组织中经酶促反应生成的具有烷化作用的代谢产物是( A ) A.磷酰氮芥、丙烯醛、去甲氮芥 B. 4-酮基环磷酰胺 C. 羧基磷酰胺 D. 4-羟基环磷酰胺 H 2O P N Cl Cl O NH O

10) 属于前药的抗肿瘤药物是( C ) A.氟尿嘧啶 B.米托蒽醌 C.环磷酰胺 D.氮芥 11) 紫杉醇属于( D ) A. 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 B. 抗代谢抗肿瘤药物 C. 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 D. 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生物碱类抗肿瘤药物 12) 下列有关氮芥类抗肿瘤药物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分子结构中有烷基化部分和载体部分 B.双β-氯乙氨基是抗肿瘤活性的功能基,属于烷基化部分 C.环磷酰胺是第一个上市的氮芥类抗肿瘤药物 D.改变载体部分,可以提高药物的选择性,降低毒性 13)对奥沙利铂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属于生物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 B.第一个上市的抗肿瘤手性铂配合物 C.停止DNA复制,阻碍肿瘤细胞分裂 D.肿瘤血管生长抑制剂 二、名词解释: 1)生物烷化剂 答: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或其它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进而与生物大分子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如DNA、RNA或某些重要的酶类中的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的一类抗肿瘤药物。 2)抗代谢药物 答:抑制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的合成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一类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的现状及发展

文献综述题目:抗肿瘤药物的现状及发展 学生姓名:巫红春 班级: 11化学班 3.2 铂(Ⅱ)配合物 (7) 3.3 非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 (10) 3.4 海洋抗肿瘤药物 (12) 3.5 天然源抗肿瘤药物 (12)

3.5.1 植物源抗肿瘤药物 (12) 3.5.2 海洋生物源抗肿瘤药物 (14) 3.5.3 微生物源抗肿瘤药物 (14) 4.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护 (15) 特点,克服了普通化学治疗药物选择性差、不良反应强、易产生耐药性的缺点,临床应用前景乐观;(2)新型的金属配合物抗肿瘤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新药,不良反应较小,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几乎无影响,目前研究较多的有铂类及钌类化合物;(3)海洋真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已分离到大批结构新颖、作用强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笔者对已上市或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的以上3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分子靶向药物 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正在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转移到以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关键酶为靶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虽然新型抗肿瘤药物克服了传统抗肿瘤药物的许多缺点,但仍存在不足。比如,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发生时即启动血管形成程序,抑制新生血管,可阻止肿瘤增殖和扩散,疗效高、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耐药性,但不能完全杀死残余的不依赖血管生长的肿瘤细胞,在抑制和消除后肿瘤还可能复发,潜在抑制 , 酸,可以是RNA,也可以是DNA,长度一般为25--60 个核昔酸,SELEX 技术自Tuerk 等1990年发明以来,在临床诊断、靶向药物研制方面得以广泛应用。首个核酸适配体药物CMacugen 由美国FDA在2005年批准上市,成为核酸适配体领域的一个里程碑。美国Achemix、SomaLogic,德国Noxxon AG等多个公司正在开发核酸适配体药物和诊断试剂,肿瘤细胞靶向给药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的和诊断试剂,肿瘤细胞靶向给药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的有效途径。将药物偶联于肿瘤细胞特异性配体上是靶向给药的主要方法。核酸能特异性结合细胞并且随之内化是理想的靶向细胞输送剂。核酸适体“靶向配

药物化学——抗代谢抗肿瘤药

干扰正常代谢反应进行的物质称为抗代谢物。临床应用的抗代谢抗肿瘤药是叶酸拮抗物、嘌呤拮抗物和嘧啶拮抗物,在体内通过抑制生物合成酶;或掺入生物大分子合成,形成伪大分子,干扰核酸的生物合成,使肿瘤细胞丧失功能而死亡。抗代谢物是应用代谢拮抗原理设计的,在结构上与代谢物类似,一般是将正常代谢物的结构生物作细小改变,例如将代谢物结构中的-H换为-F或-CH3;将-OH换为-SH或-NH2.这种改变应用了电子等排原理。抗代谢抗肿瘤药按作用原理分为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叶酸拮抗物。一、嘧啶拮抗物嘧啶拮抗物有尿嘧啶衍生物和胞嘧啶衍生物,用于临床的药物例如氟尿嘧啶(Fluorouracil)、替加氟(Tegafur)是尿嘧啶衍生物。盐酸阿糖胞苷(CytarabineHydrochloride)是胞嘧啶衍生物。1.氟尿嘧啶(Fluorouracil)化学名:5-氟-2,4(1H,3H)-嘧啶二酮用氟原子取代代谢物尿嘧啶结构中5位的氢原子,得到抗代谢物氟尿嘧啶。-H与-F为非经典的电子等排体,氟的原子半径与氢的相近,抗代谢物氟尿嘧啶分子的体积与代谢物尿嘧啶分子的体积几乎相等,而且碳氟键很稳定,在代谢过程中不易分解,因此抗代谢物能在分子水平代替正常代谢物。氟尿嘧啶在体内转变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抑制胸腺嘧啶合成酶,使酶失活,抑制DNA的合成,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氟尿嘧啶抗瘤谱比较广,对消化道癌和其他实体肿瘤有良好疗效,但毒副作用较大。对氟尿嘧啶进行结构改造,发展了一些氟尿嘧啶衍生物用于临床,例如替加氟(Tegafur,呋氟尿嘧啶)、卡莫氟(Carmofur)等,二者均为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在体内转变为氟尿嘧啶发挥抗癌作用,不良反应较轻。 2.盐酸阿糖胞苷(CytarabineHydrochloride)化学名:1-β-D-阿拉伯呋喃糖基-4-氨基-2(1H)-嘧啶酮盐酸盐阿糖胞苷在体内转化为活性的三磷酸阿糖胞苷,抑制DNA多聚酶及少量渗入DNA中,阻止DNA的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阿糖胞苷口服吸收较差,需注射给药。由于该药在体内迅速被肝脏的胞嘧啶脱氨酶作用脱氨,生成无活性的尿嘧啶阿糖胞苷,因此需要静脉连续滴注给药,才能得到较好效果。盐酸阿糖胞苷临床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了延长的作用时间,将阿糖胞苷氨基酰化例如依诺他滨(Enocitabine),或环化形成环胞苷(Cyclocytidine),他们在体内代谢转变为阿糖胞苷而起作用,作用时间长,副作用较轻。 二、嘌呤拮抗物巯嘌呤(6-Mercaptopurine)化学名:6-嘌呤巯醇一水合物巯嘌呤为黄色结晶性粉末。化学结构为嘌呤环(芳香环)的6位有巯基取代,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变色。化学结构与黄嘌呤类似,在体内转变为有活性的6-巯代次黄嘌呤核苷酸(硫代肌苷酸),抑制腺酰琥珀酸合成酶和肌苷酸脱氢酶,从而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可用于各种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三、叶酸拮抗物叶酸是核酸生物合成的代谢物,叶酸缺乏时白细胞减少,因此叶酸拮抗物可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用于临床的例如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化学名:L-(+)-N-[4-[[(2,4-二氨基-6-蝶啶基)甲基]甲胺基]苯甲酰基]谷氨酸性质: 1.甲氨喋呤为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不溶于水。具酸、碱两性,可溶于稀盐酸,易溶于稀碱液。 2.在强酸性溶液中不稳定,酰胺键易被水解,失去活性。用途:甲氨喋呤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对酶的抑制几乎是不可逆的,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DNA和RNA的合成,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临床用于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临床上常与亚叶酸钙合用降低毒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