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第8版外科学总论输血共59页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59
第九章输血输血(blood transfusion)及输注血制品可治疗许多急、慢性疾病,在外科领域的应用更是广泛。
但输血也可带来一些不良反应甚至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减少术中出血,尽可能地减少输血,节约用血,使输血工作由粗放型转化为安全节约型,是当今医学发展的要求。
第一节输血的适应证与方法(一)适应证1.大量失血主要是补充血容量,用于治疗因手术、严重创伤、烧伤或其它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
其主要适应证为:①血红蛋白(Hb)<80g/L或急性失血病人具有以下2项或以上者:急性失血>15%血容量,舒张压<60mmHg,与基础血压比较收缩压下降:>30mmHg,心率>100次/分,少尿或无尿,精神状态改变。
②失血或预计有较多失血的冠心病或肺功能不全病人,Hb<100g/L。
2.纠正贫血贫血的治疗原则应首先消除病因。
慢性贫血病人可通过血浆容量扩大、心输出量增加、红细胞2,3-DPG含量升高使氧离曲线右移及组织氧利用率提高等途径以满足机体的正常氧需求,故即使Hb低至70~80g/L,病人仍能较好耐受贫血。
慢性贫血的主要适应证为有症状的贫血病人具有以下之一者:①心率>100次/分;②精神状态改变;③具有心肌缺血包括心绞痛的证据;④轻微活动即感气短或眩晕;⑤直立位低血压。
对需择期手术的慢性贫血病人,由于贫血时心率加快,搏出量增加等可加重心肌的负荷,加之慢性贫血病人原有的慢性疾病,会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故一般应将Hb维持在100g/L水平。
为了减轻输血对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和多次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如术前准备时间充足(10~l4天),可通过肠内肠外营养并辅以应用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如术前准备时间较短,可采用少量多次输血加以纠正,每天输注不超过1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使机体有充足的时间排出多余的血容量。
3.凝血异常输入新鲜全血或新鲜冰冻血浆以预防和治疗因凝血障碍所致的出血。
输血(外科学教材配套PPT)1. 引言输血是外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和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输血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手术的成功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输血的基本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内容,并结合外科学教材编写了配套的PPT,以供教学使用。
2. 输血的基本原理2.1 血液成分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输血时通常选用相应成分进行补充。
2.2 输血的目的•补充丢失的血液量,维持循环稳定。
•补充缺乏的血细胞成分,提高机体氧合能力。
•提供凝血因子和免疫功能。
2.3 输血的类型•全血输注:将全血直接注入受血者体内,用于临床急需。
•红细胞输注:将红细胞悬液输注给受血者,用于贫血、手术等。
•血小板输注:将新鲜血小板输注给受血者,用于手术后出血等。
•血浆输注:将新鲜冷冻血浆输注给受血者,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等。
•白蛋白输注:将白蛋白溶液输注给受血者,用于血容量不足等。
3. 输血的适应症3.1 急性失血外科手术、创伤、产科等大量失血时,需及时输血以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
3.2 贫血轻度贫血对机体影响较小,但重度贫血可导致组织缺氧、器官功能受损。
适当输血可提高机体氧合能力,缓解贫血症状。
3.3 凝血因子缺乏某些疾病,如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DIC等,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输血可提供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4. 输血的禁忌症4.1 严重的心肺疾病如心力衰竭、严重的肺部疾病等,输血过多可能加重心脏和肺脏负担,导致并发症。
4.2 严重的感染输血时可能引起输血反应,对已经严重感染的患者来说,输血风险较大,需谨慎考虑。
4.3 过敏史对输血成分中的某些物质有过敏史的患者,在输血前需进行相应的过敏试验,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 外科学教材配套PPT为了加强对输血的教学和学习,我们编写了外科学教材配套的PPT。
该PPT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包括输血的基本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PPT的章节组织如下:•第一章:引言•第二章:输血的基本原理– 2.1 血液成分– 2.2 输血的目的– 2.3 输血的类型•第三章:输血的适应症– 3.1 急性失血– 3.2 贫血– 3.3 凝血因子缺乏•第四章:输血的禁忌症– 4.1 严重的心肺疾病– 4.2 严重的感染– 4.3 过敏史通过使用该PPT,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传授输血知识,学生也可以更加方便地掌握相关概念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