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迹的一般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奇迹”的背后动因作者:来源:《新传奇》2020年第10期离开了“政治”的维度,是看不懂“中国奇迹”的。
历史必将继续证明,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政治动因”,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所彰显的政治优势。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套用在解读“中国奇迹”上,却不能不说有些反转:对于当今中国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究竟用哪种理论来解释呢?深植国情的政治引领观察100多年来中国巨大历史变迁中的基础性乃至决定性因素,观察成就70年“中国奇迹”的背后动因,政治的视角无疑是一个重要维度。
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中国共产党的横空出世,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发展成就,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長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根本转移,没有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拨乱反正,没有全党上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没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没有“三步走”战略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没有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怎么会有经济社会诸领域的大变革、大发展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证。
在社会主义中国,“党的领导”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毋庸置疑。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打开国门,步入世界经济大潮,用短短几十年迅速取得了西方国家一二百年才获得的发展成就,西方一些人开始关注中国经济现象,探究其背后的政治动因。
但中国在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上均与西方有很大不同,绝不能用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观点看待。
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然而,中国的崛起并不是通过战争和侵略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实现的。
这种和平崛起的方式,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在于它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
中国的崛起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的出现,这为全球的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和思想交流的机会,这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在于它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的崛起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军队之一的出现,但是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发展和和平共处的理念,这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在于它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信心。
中国的崛起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发展和崛起。
这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信心。
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更多的稳定和安全,以及更多的希望和信心。
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
发展的道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今日之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奇迹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奇迹数千年的文明史,铸就了辉煌壮阔的中华历史。
如今,中国继续着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无论是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国都在不断创造奇迹,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一、经济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成为世界上最为繁荣的经济体之一。
依靠着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改革,中国在几十年间取得了高速增长,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再到以服务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的位置。
而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还能够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表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为全球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稳定性。
二、科技成就科技是未来的主题,而中国的科技也在通过自主创新迎头赶上,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2017年,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科研投入国。
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
中国的高铁、5G技术等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经争夺世界科技领先的位置。
2018年,中国的阅读总量更是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
三、文化成就文化传承历久弥新,也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亦在迎来新的繁荣期。
中国文艺创作成果不断刷新观众认知,如影片《战狼2》的火爆程度,充分体现了国产电影的择贵品质。
中国文化传播能力总体增强,中华文化成为了世界文化的一种重要言说。
总体来看,这样的成就并不能简单的用语言来形容。
它们是多年努力、无数智慧的交织,是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愿意和其他国家携手合作,分享成果,共同实现繁荣与发展。
相信在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会更加广泛深远。
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历史的奇迹与人民的力量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它凝结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是中国领导下的历史奇迹。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社会变革、人民力量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奇迹。
一、背景与起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是中国社会的动荡与不公。
在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多次农民起义、革命运动以及帝国主义入侵,而这些事件无疑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起因之一。
特别是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让人民对社会变革迫切呼声的不断提升,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变革的历程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进程。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与组织基础。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正式启动。
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和农民起义,如土地革命运动、抗日战争等,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其次,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在农村的取得突破成为历史奇迹。
农民群众的觉醒与反抗精神成为社会主义革命最为坚实的力量基础。
在土地革命中,农民获得土地的分配权,农村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在城市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使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三、人民力量的作用人民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的主体和推动力量。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力量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人民通过参与农村的土地革命、城市的工人起义和抗日战争等形式表达了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支持与追求。
人民的积极参与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人民在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功不可没。
在土地革命中,农民群众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自觉组织起来参与革命,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和平崛起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通过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稳步提升国际地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贡献。
首先,中国和平崛起体现了一种新型大国关系。
传统意义上,大国之间往往存在着竞争、对抗甚至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
而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外交理念,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这种新型关系强调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等原则,并将各国利益融为一体。
这种理念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更有助于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
其次,中国和平崛起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在当前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背景下,各国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全球性问题。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方案和措施。
例如,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国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投资国。
最后,中国和平崛起也为全球安全稳定做出了贡献。
当前世界面临着恐怖主义、难民危机、贫困等多种安全挑战。
中国在这些问题上始终秉持着开放包容、协商解决的态度,通过国际合作寻求解决之道。
例如,在朝鲜核问题上,中国一直坚持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问题,并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履行自己的责任。
总之,中国和平崛起不仅对自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更为整个世界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和新机遇。
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庆奇迹中华儿女创造的奇迹在中国人民中,国庆节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节日之一。
这一天,我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纪念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和进步所做出的努力。
国庆节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使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并思考中国人民在国家发展中所取得的奇迹。
中华儿女创造的奇迹不仅表现在国家层面,也体现在个体的成就上。
从经济发展到科技创新,从文化传承到国际合作,中国人民在各个方面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
通过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原则,并逐步扩大开放程度。
这一政策的成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使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民脱离了贫困。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稳定的经济增长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水平,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飞猛进也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奇迹之一。
中国的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在人工智能、高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中国的科技发展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
此外,中国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华儿女创造的奇迹之一。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传统艺术形式。
这些古老而纯正的文化在国庆节期间得到了广泛的展示和传承。
中国人民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等方式,宣传和传承中国文化,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最后,中国人民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参与也是中华儿女创造的奇迹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参与气候变化谈判和维和行动等举措都显示了中国人民为促进全球合作和和平发展所做的努力。
国庆奇迹中华儿女创造的奇迹不仅仅是上述方面,还有许许多多其他领域中的突出成就。
无论是在体育、教育、医疗,还是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等方面,中国人民都在不断努力,为实现国家发展的奇迹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中国奇迹的发言稿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中国奇迹的故事。
中国奇迹,这个词汇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它源自于在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展现出惊人进步的中国。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的经济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高速、持续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甚至被西方国家形容为“中国式增长奇迹”。
其次,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在不断刷新世界的认知。
不仅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中国还成功地发射了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等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些都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大实力。
最后,中国在社会事务方面的进步也是不可忽视的。
减贫是中国在社会事务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功之一。
中国成功地将数以亿计的人口脱贫,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中国还通过城镇化建设、教育事业的普及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
中国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和智慧。
中国奇迹的发生也深深地印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有
效性和优势。
让我们共同庆祝中国奇迹,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巨大成就。
同时,我们应该时刻警醒,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国梦、构建更加美好的中国而努力。
谢谢大家!。
奇迹中国作文奇迹中国“神奇……神奇……神奇中国!”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的话,用以赞颂中国的发展和变化。
事实上,这句话既深刻又准确地概括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特点,中国的崛起成为世界瞩目和震惊的奇迹。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亲历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和繁荣,肩负着未来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
因此,我不仅要对中国的“奇迹”进行回顾和总结,而且要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奇迹”的核心是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十年造一座金字塔”的速度,从贫穷不堪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支持。
正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才有了自信、有了勇气、有了动力。
其次,中国“奇迹”的奥秘在于始终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局面。
中国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法治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利益,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推动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这表明中国的政治体制具有鲜明的优势和魅力。
正是因为政治生态的好,中国才能走得更加高远。
第三,中国“奇迹”的成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文化和社会领域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体,是继承和发扬世界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保持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胆略。
在这样的体系下,中国的社会治理显得更加高效、更加公正,人民的生活也随之更加优美、更加美好。
既然中国已经取得了这样殊荣,那么我们的未来怎么坚定“奇迹”的步伐,建立更加美好、更有温度、更加充实的新时代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是奇迹的建设者,我们的贡献需要精益求精。
要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把我国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奇迹”的理论分析王发兴【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3【摘要】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China's rapid economic rise,known as the "China miracle".The paper attempts to conduct theoretical analyses from the aspects of focusing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maintaining the idea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catching up with a world of pea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making good use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ese economy,resort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using the effective macro-control policy,etc.%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被称为"中国奇迹"。
这一奇迹的产生,得益于一个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好思想,赶上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世界经济发展好时代,用好了一条中国比较优势的经济学理论,借助了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的一只"看不见的手",采用了国家有效宏观调控的一只"看得见的脚"。
【总页数】5页(P88-92)【作者】王发兴【作者单位】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相关文献】1.“中国奇迹”:市场奇迹而非政府奇迹 [J], 马光远2.中国奇迹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J], 沈波涛;李玉举3.解释中国经济奇迹的增长理论分析 [J], 张晖4.中国发展战略的转变与中国经济奇迹--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J], 孟耀5.昨日"奇迹"不仅限于昨天——从《昨日奇迹》看中国当下音乐电影 [J], 暴秋实;华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奇迹的一般意义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最封闭的国家之一。
1978年中国人均GDP只有155美元,还不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数492美元的三分之一;出口占GDP的比重只有4.7%。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GDP增长率达到9.7%,在人类经济史上还未有过先例。
到2014年底,中国的经济规模扩大了28倍,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14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贸易方面,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率高达16%、对外贸易总额增加了209倍,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国内人民生活得更好,还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6.8亿人摆脱贫困线,而世界其它地区的贫困人口不仅没减少,还有所增加。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帮助东亚各国摆脱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推出“四万亿”,拉动其他新兴市场走出危机,也帮助发达国家稳住阵脚。
一、中国奇迹与后发优势为什么中国能取得这样的奇迹?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背后的决定因素。
经济快速发展的表现是人均收入的提高,本质则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的快速提高其实是一个现代现象。
18世纪前,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只有0.05%,即人均GDP需要1400年才能翻一番。
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这些西欧国家人均GDP的增长率变为1%,即只需要70年收入就能翻一番。
增长加速的原因是在工业革命后,技术创新的速度加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同时新产品和新产业不断涌现。
发达国家为了经济持续发展,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
但是区别在于,发达国家已经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附加价值最高的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要自力更生,面临巨大的研发成本。
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技术和产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上具备后发优势,可以用低风险和低成本的方式推动经济的发展,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增长率。
二战之后,全世界有13个经济体将年均7%或者更高的经济增长率维持了2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中国成为这13个经济体中的一员。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才获得发展的原因是之前的发展战略没有利用后发优势。
当时认为要想实现民富国强的建国目标,中国就得拥有和发达国家一样的重工业和国防产业,但是重工业和国防产业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保密性要求,发展这些产业违背了中国的后发优势。
同时,这些产业对资本的需求量很大,不适合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经济体,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根本没有自生能力。
为了保护这些产业,必须举全国之力压低原材料和资本价格。
靠这种方式,中国建立起了先进的重工业,取得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等成就,但是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价格扭曲、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改善,人均GDP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转而发展技术含量低、产业规模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些产业符合中国劳动力多的比较优势,有竞争力,可以占领国内外市场,促进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同时,依靠竞争力创造的产业利润可以用于资本积累,使资本逐渐从相对短缺变得相对丰富,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奇迹与双轨制二战之后,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在推行与中国相似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一开始的五年到十年,出现投资拉动的经济高速增长,但之后各国普遍面临经济停滞和危机频发,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其他国家也在同样寻求出路。
然而,它们的转型没有像中国一样成功,反而遭遇“失去的20年”。
转型战略决定转型成败。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转型时,政府干预经济、要素和产品价格扭曲、国有产权为主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当时作为主流思想的新自由主义提出了华盛顿共识: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取消政府干预,同时充分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如果按照华盛顿共识进行休克疗法,会导致受保护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崩溃,造成大量失业,引起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
同时,这些产业与国家安全和现代化有关,为了保证其生存,政府只能投入更多的隐性补贴,补贴的效率更低,还易引发贪污腐败等问题。
中国的做法则是推行渐进的双轨制改革。
首先,继续给予重工业必要的保护,维持经济社会稳定。
其次,放开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准入资格,使企业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生产有竞争力、成本低的产品。
同时为了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环境,建立经济特区或工业园。
为了提高国际买家对中国产品的信心,政府招商引资。
经济快速发展积累起来的资本促进产业不断升级,也给中国解决重工业没有自生能力问题提供了资源和条件。
因此,中国采用不同于国际主流思想的转型策略,实现了稳定式发展。
三、发展的代价:收入差距、腐败与环境恶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付出了不少代价。
首先是转型带来的收入差距和腐败问题,其次是与发展相关的环境恶化问题。
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在于中国推行的是渐进式双轨制改革。
为了保证没有自生能力的大型国有企业存活,要给予它们各方面的保护和补贴,比如通过银行和股票市场提供低成本资金。
拿到资金补贴的是收入相对高的大型国有企业,而收入相对低的中小企业却无缘补贴,最终是穷人补贴了富人,拥有资金分配权的政府官员也有了腐败的机会。
资源价格上的双轨制同样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腐败。
改革开放前,矿山企业属于国营,免费获得开矿权,但是产品价格低廉。
改革后,矿产资源价格和国际接轨,但开矿权售价低,导致想获得开矿权的人对有权者寻租。
此外,为了保护资本密集型产业,维持了电力、通讯产业的垄断。
收入分配和腐败问题是中国双轨制改革的代价。
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时的保护和补贴对国有大企业是雪中送炭,维护了经济社会的稳定,是正确的做法。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收入中等偏上的国家,很多原来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这时的保护和补贴就变成锦上添花,非但不必要,反而有很大的社会成本。
因此,中国的改革应该与时俱进,取消对大企业的补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供需决定价格,减少政府的人为干预,取消垄断、引入竞争。
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够釜底抽薪的解决收入差距和腐败问题。
当然在这过程中扬汤止沸的反腐行动也很重要。
环境恶化问题有三个主要的成因。
第一,中国处于制造业为主的发展阶段,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比农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高。
英国、德国等老工业化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新工业化国家在同样发展阶段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第二,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污染性高,加剧了环境问题。
第三,地方政府的环境执法不严,对企业环保设备运行的监管不力。
要想缓解环境问题,短期内应加强环保执法,中期内应使用清洁能源,但要想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关键还是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尽快让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阶段,使优势产业从制造业转向能耗低、排放少的服务业。
四、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可实现7%的增长在“新常态”下,政府提出7%的中高速增长目标,但很多国内外学者抱有悲观态度。
他们认为中国已经高速增长了三十多年,超越了所有的历史经验,因而难以持续。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似乎印证了他们的看法。
我认为,发展中国家能够高速增长多长时间取决于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即后发优势。
人均GDP是个很好的衡量后发优势的指标。
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同年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在1951年、台湾在1975年和韩国1977年同美国的差距。
后面这些经济体利用后发优势,维持了20年7%到9%的增长。
因此,中国在2008年后还有20年平均每年8%的增长潜力。
当然潜力的实现需要合适的内外部条件。
从外部条件来看,发达国家很可能陷入长达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低速平稳增长期,因此中国不能再依靠外需带动增长。
再看内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投资机会很多,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很大,改善环境和城市化也需要大量投资。
另一方面,中国投资的资金也比较充沛。
政府财政状况良好,民间储蓄率高达50%,外汇储备达到3.8万亿美元。
当经济下行到一定程度后,政府可以利用相对较好的财政状况进行反周期干预,拉动民间投资,创造就业和增长。
中国完全有可能在未来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充分挖掘8%的增长潜力,在外部条件相对不好的情况下实现7%左右的增长,在2020年进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
五、中国奇迹的一般意义二战之后,全世界共有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但是只有13个经济体变为中等收入国家,绝大多数经济体深陷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经济体有没有可能实现过去36年中国那样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奇迹有没有一般意义?答案是肯定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各个发展中经济体都有持续高速发展的潜力。
上述条件包括:首先,必须按照国家的比较优势,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其次,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降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成本。
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赶超发达国家;最后,在转型过程中,不仅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政府也要因势利导,维护政治经济的稳定,中国的渐进式双轨制的改革经验提供了参考。
如果能做到上述几点,任何发展中国家都应有中国这样的高速增长。
中国不仅希望自身富强,也希望世界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本文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在“2015经济中国高端论坛”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