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院感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1.36 KB
- 文档页数:5
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覃金球;丘岳;郭世辉;李萌;林发全;万瑞融;温燕【摘要】目的调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科室分布与耐药特点,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疗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住院患者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 2-Compact 60自动分析仪与纸片扩散法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对其标本类型、科室分布及常用22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获取非重复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753株,痰液标本检出最多,308株,占40.9%;其次尿液137株,占18.2%;分离自年龄>60岁患者菌株307株,占40.8%;检出率高的科室前2位的是ICU和呼吸内科,分别为126株(16.7%)和103株(13.7%);同期以呼吸系统感染收治入院者144例,分离得肺炎克雷伯菌103株,该菌感染率71.5%.肺炎克雷伯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耐药率分别为66.3%、60.8%和59.4%,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与2.0%;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410株(54.4%),耐碳青霉烯类菌株29株(3.9%);多重耐药(MDR)菌株492株(65.3%).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其主要分离自痰液、尿液标本,ESBL阳性菌株与MDR菌株检出率均较高,医院需加强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的目标性监测,控制MDR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内的流行.%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profile of K.pneumoniae isolates from patients for better management of K.pneumoniae infections.Methods Nonduplicate K.pneumoniae strains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5.K.pneumoniae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by VITEK 2-Compact 60 and tested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by KirbyBauer method.Results A total of 753 strainsofK.pneumoniae were included,most (40.9%,308/753) of which wereisolated from sputum,followed by urine (18.2%,137/753).Most of the strains were from old patients at least 60 years of age (40.8%,307/753),and primarily from intensive care units (16.7%,126/753) and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13.7%,103/753).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as found in 144 patients,of which 71.5% (103/144) were due toK.pneumoniae.More than half of the K.pneumoniae 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piperacillin (66.3 %),cefazolin (60.8 %) and cefitroxime (59.4 %).Only a few strain were resistant to imipenem (2.4 %) and meropenem (2.0).ESBLs were produced in 410 (54.4 %) of the 753 strains,and 29 (3.9 %) strains were carbapenem-resistant,492 (65.3 %) 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multiple antimicrobial agents.Conclusions Clinical K.pneumoniae isolates are highly resistant to most of the antimicrobial agents tested.The strains were mostly isolated from sputum and urine,and positive for ESBLs.MDRK.pneumoniae sWains are emerging.K.pneumoniae isolates are still very susceptible to carbapenems in vitro.【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7(017)003【总页数】4页(P269-272)【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作者】覃金球;丘岳;郭世辉;李萌;林发全;万瑞融;温燕【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临床机会性感染较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与肠道,具有多种耐药机制,可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痰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的检测及耐药分析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当使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
其中,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及多种β-内酰胺酶都为其主要耐药机制。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检测痰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分析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肺炎克雷伯菌的增多及其耐药性。
2. 研究方法2.1 痰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痰标本将由临床实验室负责采集和处理,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处理过程包括细胞分离、离心、重复洗涤等步骤,最终得到纯化的菌液。
2.2 氯仿提取基因组DNA纯化的菌液将进行氯仿提取基因组DNA,提取过程包括裂解菌细胞、酶解蛋白质、氯仿提取、乙醇沉淀、洗涤和溶解等步骤。
最终得到基因组DNA,用以后续PCR扩增及耐药基因检测。
2.3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CR扩增过程包括反应体系的制备、PCR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及扩增产物的检测等步骤。
扩增产物将通过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析,检测所需耐药基因的扩增情况。
2.4 耐药基因测序和分析耐药基因扩增的PCR产物将进行Sanger测序,并通过基因数据库的比对和分析,确定所检测到的耐药基因类型和数量。
同时,将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进行综合评估,对其耐药性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3. 预期研究成果和意义研究预期将确定痰标本中常见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类型和分布情况,了解其耐药性机制及其与药物使用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特点及其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并为耐药性的预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临床治疗的规范化和最优化。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感染现状及治疗进展摘要:本文首先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的感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其抗感染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按照药物种类从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现综述如下:关键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抗感染;耐药;机制由于临床抗生素的长期大量应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感染发病率逐年增加,耐药性的增加,使得治疗该病可供选择的药物类型不断减少,临床治疗难度提升。
对比,本文针对CRKP的感染现状及治疗的最新进展开展综述,以期能为循证医学提供临床指导。
2.1感染现状其中CRKP占CRE菌种感染的73.9%;从国内的耐药区域分布分析,河南省最高;从感染部位上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
近年来CRKP的检出率正不断上升,2014年数据为6.4%,而2019年数据则攀升至10.9%,可见细菌耐药已成为危害全球卫生健康的重大卫生问题之一[1]。
2.2治疗进展2.1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中以药物阿维巴坦为代表,该药物抑酶作用较为长效。
临床为强化该药的抗菌活性,常采用复合给药的方式,与头孢他啶相联合。
临床给药时,针对老年人,给药依据参照患者肾功能水平;而针对≥18岁以上人群,建议根据血药浓度水平及年龄调整剂量。
最新研究显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杀灭肺炎克雷伯菌的效果较为显著。
数据结果显示,90%的抑菌浓度为8mg/L、50%的抑菌浓度为4mg/L[2]。
2.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以美罗培南为代表,该药物的抗菌效果较为强力。
最新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针对菌群最低抑菌浓度≤8mg/L的KPC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应用美罗培南治疗,患者存活率提升较为显著。
研究者又进行了另一项实验,将菌群的最低抑菌浓度调整至≥16mg/L,结果显示美罗培南同样具备保护患者的效果。
文章编号:1001-8689(2021)05-0468-06收稿日期:2020-10-29作者简介:黄晓琳,生于1922年,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临床微生物检验和耐药机制,E-mail:********************通讯作者:E-mail:*****************2015—2019年我院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特征与耐药机制黄晓琳1 李明2 范晓怡1 刘菊珍1 黄云祖1 李小丽1 邹海珠1*(1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广州 510630; 2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东莞 523000)摘要: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情况和耐药性变迁,并进一步探讨其耐药机制,为临床防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2019年分离的1514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标本来源、科室分布、耐药性变化等分析,并对其中12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CIM)和EDTA 碳青霉烯类失活法(eCIM)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试验,并通过PCR 方法检测bla KPC 、bla VIM 、bla IMP 和bla NDM 4种最常见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
结果 2015—2019年期间我院肺炎克雷伯菌每年的平均分离率为9.44%,从临床标本分布来看,主要分离自痰液(47.36%)、尿液(23.51%)和血液(16.51%);从临床科室分布来看,分离率最高的依次是ICU 病区(17.83%)、呼吸病房(17.83%)和神外病房(9.11%)。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10%~30%),但在2019年明显上升;对喹诺酮类、头孢类、单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30%~50%);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及耐药分析摘要】目的监测并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2341株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耐药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对分离的2341株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筛选和确证试验确认产ESBLs菌株,用WHONETS.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807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有982株,占54.3%; 534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有206株,占38.6%.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
结论三年来产ESBLs菌的检出率与耐药率呈总体上升趋势,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特别是加强对产ESBLs菌株及其耐药性监测,以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ESBL 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是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临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往往导致其在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作用下获得并维持耐药性,通过质粒、整合子等多种介质在相同或不同种属之间传播转移,感染的多重耐药情况日益严重,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普类、哇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尤其明显,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现将本院3年来分离的株大肠埃希菌氏和肺炎克雷伯氏的耐药情况和产ESBLs作一分析,以期为临床感染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取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包括痰液、尿、脓液、胆汁、血液、白带等。
1.2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P细菌分析仪和配套ID32E鉴定卡。
1.3 药敏实验:18种抗生素纸片由英国Oxoid公司提供。
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常规药敏检测, 药敏结果判断及质量控制采用美国NCCLS2012年标准。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分析【摘要】目的: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疗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作研究对象,病例数48例,开展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并采用PCR法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进行检测,与经典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进行比较。
结果: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临床特点为社区获得性感染,伴随泌尿系统感染8例、肝脓肿37例。
患有糖尿病15例、肺部感染20例。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头孢曲松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经典毒力肺炎克雷伯菌(P<0.05)。
结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临床特点为社区获得性感染,且伴随其它系统感染、基础疾病,需要根据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做好抗感染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临床特点;耐药性“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是目前全球性的感染性疾病,与经典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相比,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对免疫功能良好的人体造成感染,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表现为肝脓肿,同时可以对多器官、系统造成同时感染,亦或者发生血流感染,具有一定致残、病死风险[1]。
张汉冰[2]研究中分析了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子情况差异,结果发现确诊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中全部为社区获得性感染,耐药率相比于经典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明显更低。
由此为本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数据参照,使得研究更加合理、方法可行。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48例进行分析研究,另选48例经典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作为参照。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大小27岁至75岁,年龄均值(53.25±3.65)岁;发病时间5-20d,平均(13.15±1.02)d。
经典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大小26岁至75岁,年龄均值(53.45±3.15)岁;发病时间5-20d,平均(14.05±1.10)d。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 ,CRE )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列为最“紧急”和“关键优先”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1]。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pneumoniae ,CRKP )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急剧增加的最常见的CRE [2]。
1997年MACKENZIE 等首次发现CRKP [3],此后CRKP 迅速在全球广泛传播[4]。
来自中国抗微生物药物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Network ,CHINET )的数据显示,2009年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9%和4.8%[5],而在2022年达到20.4%和21.9%,13年时间耐药率增加约4倍。
来自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Dis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CDC )的数据显示欧洲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希腊、意大利和罗马尼亚[6]。
在意大利,由CRKP 引起的血液感染30d 死亡率达到41.6%[7]。
在美国纽约,CRKP 感染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48%,显著高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8]。
可以说CRKP 已成为重要的医院病原体,其引起的严重感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袁吉吉1,2,钱克莉2,王忠杰2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重庆市传染病寄生虫病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重庆400016)【摘要】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 )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紧急”优先事项。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朱国艳朝阳市第二医院检验科,辽宁朝阳122021[摘要] 目的探究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和耐药性。
方法对2021年6月—2021年6月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培养,采用VITEK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分析,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
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从尿液45.94%、痰液85.29%中检出;产ESBLs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性较高耐药率1.47%~22.19%。
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引起泌尿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并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耐药。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布;耐药性[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a)-0177-02[作者简介] 朱国艳(1970.12-),女,辽宁朝阳人,本科,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属于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两菌种主要耐药机制之一,产ESBLs株通常携带诸多耐药基因,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交叉耐药性,给临床治疗造成较大阻碍[1-2]。
因此,该研究选取2021年6月—2021年6月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培养,对其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的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该院住院患者的临床感染类标本,经培养后检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排除同一名患者在1w内检测的重复菌株。
1.2 仪器和试剂ATB1525 Expression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抗菌药物梯度浓度纸片由青岛海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且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出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肺炎克雷伯菌562株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5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方法:对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
结果: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562株,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分离率较高的科室是icu病区,美罗培南和亚南培南对esbls阳性菌株的敏感率最高。
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致病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引起临床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近年来检出率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日益增多,呈现多重耐药的倾向[1]。
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2012年5月~2013年6月临床分离的562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标本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菌株来源:562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来源于住院患者的各类标本(同一患者住院期间重复分离得到的药敏结果一致的菌株除外)。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所有细菌均按常规方法进行培养。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方法分离培养,鉴定采用sensititre aris 2x,药敏试验采用mic法,根据nccls相关文件判读结果。
统计学处理: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标本分布:562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227株,痰液496株,esbls阳性197株;血液、脑脊液30株,esbls阳性19株;中段尿11株,esbls阳性5株;其余标本25株,esbls阳性6株。
科室分布:icu 191株,esbls阳性58株;picu/nicu 84株,esbls 阳性54株;呼吸科72株,esbls阳性29株;神经外科96株,esbls 阳性36株;其他科检出119株,esbls阳性50株。
2023耐多黏菌素肺炎克雷伯菌的诊治进展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属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fami1y)、克雷伯菌属(K1ebsie11a species),主要存在于人类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中,可与宿主共生,也可作为机会性病原体或病原体引发感染。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09—2023年间全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肺炎克雷伯菌是我国常见的呼吸道革兰阴性致病菌之一。
肺炎克雷伯菌引发的感染多为机会性感染的医疗相关感染,死亡率较高,为临床诊治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对肺炎克雷伯菌防治措施的研究成为了临床上关注的重点。
目前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经验性治疗仍常用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苔类及瞳诺酮类抗生素,然而由于抗生素滥用带来的选择压力,近些年来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公布的2005—2023年的监测数据,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逐年上升,耐药谱逐渐变广,这一现象大大限制了抗生素的使用。
为了应对临床上愈发严重的耐药现象,多黏菌素作为一类对目前大多数多重耐药菌株敏感的抗生素,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种由多黏芽泡杆菌产生的环肽类阳离子抗生素,包括A、B、C、D、E五种类型,目前临床上仅使用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进行抗菌治疗。
多黏菌素可与革兰阴性菌外膜脂多糖(1PS)中脂质A的磷酸基团结合,将自身疏水部分插入细胞膜,改变其通透性,随后通过自发摄取机制透过外膜并将其破坏,导致细胞渗透失衡,达到杀菌目的。
多黏菌素的杀菌机制还包括:(1)使内外膜的磷脂小叶产生接触并发生磷脂交换,导致细胞渗透失衡;(2)诱导细菌产生羟基自由基,导致Fe3+流失和铁硫依赖蛋白失活;(3)抑制细菌内膜上的二型NADH脱氢酶(NDH2)活性,扰乱细菌新陈代谢;(4)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与1PS分子结合,抑制脂质A的内毒素活性。
然而,多黏菌素的使用可能会对肺炎克雷伯菌产生诱导作用,使其产生多黏菌素耐药性。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谢思;陈丽丹;李林海;杨永泉;黄晓燕;张莹莹;石玉玲【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32)022【摘要】目的:研究本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性以及菌株间的同源性.方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检测耐药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26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喏酮类、呋喃妥因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经PCR检测后25株携带KPC基因,1株携带IMP基因,未检测出VIM、NDM-1、OXA-48基因;PFGE电泳结果显示,26株肺炎克雷伯菌分为4型.其中Ⅰ、Ⅱ为主要流行克隆型.结论:本院存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株的传播,携带的耐药基因以KPC-2为主,主要以ICU与MICU的2株耐药株流行,而且耐药菌株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总页数】4页(P3728-3731)【作者】谢思;陈丽丹;李林海;杨永泉;黄晓燕;张莹莹;石玉玲【作者单位】510515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检验科;510515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检验科;510515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检验科;510515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检验科;510515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检验科;510515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检验科;510515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及同源性分析 [J], 毕茹茹;姜飞;康海全;顾兵;马萍2.常熟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 [J], 周萍;邓一脉;蒋廷旺;邓正泊;杜鸿3.重症监护室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和同源性分析 [J], 宋国滨;黄颖;徐元宏4.重症监护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研究及同源性分析 [J], 周朝琼;邓劲;刘翔;孔丽蕊5.MALDI-TOF MS用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同源性分析的研究 [J], 徐建民; 蒋虔; 杨哲; 李好莲; 姜铮; 宋世平; 袁顺宗; 尹秀云; 陈建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炎克雷伯菌院感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肺炎克雷伯菌的医院感染。
方法:对临床分离出来的28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标本,科室分布的统计及耐药性分析,并对其中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作ESBLs,AmpC酶,碳青霉烯酶,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等试验。
结果286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痰液,占79.72%(228/286),其次为尿液及伤口分泌物,分别占8.74%(25/286),5.59%(16/286);主要分布于ICU,呼吸内科,分别占56.29%(161/286),27.62%(79/286),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162株,检出率为56.64%(162/286),产AmpC酶检出39株,检出率为13.64%(39/286),产KPC酶28株,检出率为9.79%(28/286),产NDM-1检出2株,检出率为0.70%(2/286)。
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以ICU感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呼吸内科,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比较高,且耐药表型多样,对多重耐药株检测耐药机制非常重要,以便控制医院的感染。
关键词: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药敏试验;医院感染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fKlebsiella pneumoniaeXiao Qi-guo Tang Mei-hua(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Central Hospitalof Hengyang City,Hunan 421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Kpn)isolated from clinical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and to guid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 and control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Method A total of 286 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olated from clinical patients were collected,the specimen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were analyed.ESBLs,AmpCenzyme,carbapenemase and NDM-1enzymes tes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multidrug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Results The 286 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mainly isolated from sputum,accounting for 79.72%(228/286),followed by urine and wound secretions,accounting for 8.74%(25/286)and 5.59%(16/286)respectively;The strain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ICU and respiratory medicine department,accounting for 56.29%(161/286)and 27.62%(79/286)respectively,162 strains producing ESBLs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detected,the detection rate was 56.64%(162/286),39 strains producing AmpC enzyme were detected,the detection rate was 13.64%(39/286),28 strains producing KPC enzyme were detected,the detection rate was 9.79%(28/286),2 strains producing NDM-1 enzyme were detected,the detection rate was 0.70%(2/286).Conlusion Klebsiella pneumoniae was mainly isolated from sputum specimens in the hospital,most seriously infected was ICU,followed by respiratory medicine department,the resistance rate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was relatively high,and the phenotype of drug resistance was divers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tect the mechanism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order to control nosocomial infection.【Key words】 Multi drug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Extended spectrum beta lactamases Drug sensitivity test nosocomial infection肺炎克雷伯菌(Kpn)作为一种常见的病原体类型,广泛分布于人体皮肤中,鼻咽部及呼吸道,肠道以及自然界的水土中[1]。
常定植于人体呼吸道与肠道,可通过侵入性操作侵犯伤口和泌尿道而引起感染,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以引起较为严重的感染,甚至败血症[2-4]。
近年来,由于各类广谱抗菌药物大量应用于临床,同时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在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获得多重耐药性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出现,使其耐药性日趋严峻[5],对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目前临床中主要是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于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是以产AmpC酶,碳青霉烯酶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此次样本研究对象都是收录于我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并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分析,旨在对临床合理用药产生指导性意义,并对此种细菌的院内感染加以有效控制。
现进行具体阐述。
1.材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参与此次样本分析对象都是收录于来我医院进行治疗患者,收入时间范围控制在2015.1至2016.12,取患者痰,咽拭子,尿,血液等标本分离的286株肺炎克雷伯菌。
1.2仪器与试剂包括:①TDR-300B微生物鉴定分析仪;②离心机;③MH琼脂平板;④比浊仪;⑤游标卡尺;⑥OXOID药敏纸片;⑦三洋低温冰箱MDFU32V;⑧ESBLs检测试剂盒。
1.3方法1.3.1药敏试验依据CLSI(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14年版[8]的具体规定。
采用纸片法(K-B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检测KPN对以下药物的耐药性:a.头孢曲松,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c.阿米卡星,d.头孢唑林,e.头孢他啶,f.哌拉西林,g.头孢呋辛,h.氨苄西林/舒巴坦,i.头孢吡肟,j.氨苄西林,k.头孢噻肟,l.妥布霉素,m.头孢西丁,n.庆大霉素,o.氨曲南,p.左氧氟沙星,q.亚胺培南,r.洛美沙星,s.环丙沙星,t.复方新诺明。
1.3.2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表型筛选与确证筛选出药敏试验中的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包括抑菌环直径头孢他啶小于或等于22 毫米,头孢噻肟小于或等于27 毫米,头孢曲松不大于25 毫米以及氨曲南小于或等于27毫米。
使用K-B纸片扩散法对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试验确证,使用复合纸片进行试验,包括:a.30微克的头孢他啶,b.30微克头孢噻肟纸片,c.30微克的头孢他啶/10微克的克拉维酸,d.30微克的头孢噻肟/10微克的克拉维酸,如果复合药敏纸片中的抑菌圈直径与其单独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之差≥5 mm,即可确认为产 ESBLs株。
1.3.3筛查碳青霉烯酶表型的试验根据2014年版的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使用琼脂扩散法,如果10微克美罗培南或者10微克亚胺培南的抑菌圈直径呈现出小于或等于22毫米的最终状态,则说明表型筛查结果呈现阳性。
1.3.4确诊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的试验采用10微克亚胺培南或者10微克美洛培南,1500微克EDTA两种纸片,用K-B法进行双纸片协同试验,确保两种纸片的距离控制在10至15毫米,如果美洛培南或亚胺培南抑菌圈直径在含EDTA纸片方向处逐渐变大,则说明存在金属酶;复合纸片K-B法采用10微克亚胺培南或者10微克美洛培南/EDTA 的复合纸片,与单药纸片相比,复合纸片的抑菌圈直径增大值大于或等于5毫米,即可判定产金属酶。
1.3.5 改良霍奇试验制备好0.5的麦氏浊度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菌悬液,然后将菌悬液进行10倍稀释,并使用棉签将其均匀的涂布于MH平板中,然后在平板中央贴含10微克美洛培南的纸片。
使用接种环挑取受试菌自纸片边缘向平板边缘划线接种。
35。
C孵育过夜,如果矢状生长存在于美洛培南抑菌圈与待测菌株接种线交界处,则说明碳青霉烯酶呈现阳性。
1.3.5 AmpCβ内酰胺酶的表型筛选以及确认用头孢西丁(FOX)纸片使用琼脂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菌株。
当抑菌圈直径小于或等于18毫米时,说明对FOX产生耐药或中介,可能为产生AmpCβ内酰胺酶菌株,提示AmpCβ内酰胺酶表型筛选呈现阳性;AmpCβ内酰胺酶的确认实验:FOX三维确认试验是检测AmpC酶的经典方法,在涂布了0.5麦氏浊度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的平板上贴头孢西丁纸片,向离心方向使用无菌刀片切一裂隙,距纸片边缘5毫米处,将30至40微升的待检菌株β-内酰胺酶初提液(过滤或低温超速离心除去活菌)加入进裂缝当中,并防止酶的初提液溢出裂隙,进行过夜培养,温度在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