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凡尔赛宫苑分析

凡尔赛宫苑分析

凡尔赛宫苑分析
凡尔赛宫苑分析

凡尔赛宫苑分析

————————————————————————————————作者:————————————————————————————————日期:

?

凡尔赛宫苑分析

摘要

已被列入世界人文遗产凡尔赛宫苑是法国封建统治时期的宫殿园林艺术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十七世纪法国艺术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凡尔赛宫苑主要分为宫殿、园林两部分。在当时,凡尔赛宫是法兰西的宫廷,政治中心,也是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生活方式的体现。直到法国大革命时,国王们都一直是在这里承继王位,并且都各自重新装饰了城堡。而凡尔赛花园这一巨大工程也成为了勒诺特尔式园林代表作。本文试分析凡尔赛宫苑的历史、背景、设计、与弊端,给出对凡尔赛宫苑的一个简略的介绍与个人拙见。

目录

1.凡尔赛宫苑的背景

2.凡尔赛宫苑的历史年表

3.凡尔赛宫苑设计师介绍

4.凡尔赛宫苑的介绍

5.凡尔赛宫苑的地理分析

6.凡尔赛宫苑的设计特点

7.关于反而三公园设计的个人看法

1.凡尔赛宫苑的背景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

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法镑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修建了一

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

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

当时的行宮拥有26个房间,如今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

5210件家具。

1660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臣富凯的沃子

爵府邸,为其房屋与花园的宏伟壮丽所折服,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

的行宫——圣日耳曼宫、凡塞纳宫、圣克鲁宫等无一可以与其相比。路易十四嫉妒且愤怒之余将富凯以“贪污”罪名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沃子爵府邸的设计师安德烈·勒诺特尔和著名建筑师路易·勒沃为其设计新的行宫。

由于巴黎市民的频繁暴动,路易十四决定把王室宫殿搬出巴黎城,最终经过考虑,他决定把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作为基础,建立新的宫殿。建筑师儒勒·哈杜安·孟萨尔从勒沃手中接管了的凡尔赛工程,为凡尔赛宫苑增加了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马厩等附属设施。此外,为了吸引居民定居,还在凡尔赛修建了住宅和办公用房。而全国范围内为建造凡尔赛宫付出的代价却是10年之内禁止新建建筑使用石料。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凡尔赛宫主体部分的建筑工程于1688年完工,而整个宫殿和花园的建设直至1710年才全部完成,随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并成为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迫迁居巴黎1793年1月被处死,凡尔赛宫作为王家宫殿的历史结束,在法国大革命中遭受了民众的洗劫,宫中陈设消失殆尽,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才下令修复凡尔赛宫,改为历史博物馆。

2.凡尔赛宫苑的历史年表

1624年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面积达117发亩的凡尔赛宫原址附近的森林,荒地和沼泽地区并修建一座两层红砖楼房,作为狩猎行宫。

1660年法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局富凯的沃子爵城堡,命令沃子爵城堡的设计师勒诺特尔和著名建筑师勒沃为其设计新的行宫。

1674年建筑师孟莎从勒沃手中接管了凡尔赛宫工程。

1682年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

1688

凡尔赛宫主体部分建筑工程完工。

1710年整个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建设全部完成并旋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和法国乃至欧洲的贵

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

1789年路易十六被法国大革命中的巴黎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后被推上断头台斩首。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的历史至此终结。

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普国国王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

3.凡尔赛宫苑设计师介绍

安德烈·勒诺特尔(1613年3月12日-1700年9月

15日),出生于巴黎造园世家,其父让·勒诺特尔为路易十

三的造园师。13岁时,安德烈进入西蒙·伍埃的画室学习,

结识了许多美术、雕塑等艺术大师。1635年,勒诺特尔成为

了奥尔良公爵的首席园林式,十年后获得了皇家花园的设计

资质,在1653年,获得了皇家建造师的称号。

1656年,勒诺特尔开始了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富凯的

沃子爵庄园,才用了从前所未有的样式,成为法国园林艺术里

程碑式的经典作品。该庄园落成之后,路易十四亲自到访,

暗中嫉妒富凯的庄园,被激怒的路易十四决定建造更为壮观的凡尔赛宫苑,任命设计师为安德烈·勒诺特尔。大约1661年始,勒诺特尔投身于凡尔赛宫苑的建造,当时他还在为大孔代亲王修建尚蒂伊的花园。在路易十三时期原有的花园的基础上,勒诺特尔在城堡旁边布置了南北两个大花园。他改造了东西大路,打算把主路延伸至一片没有尽头的景色中。他保留了北部地区的自然斜坡,但其他地方都利用大量人力进行了改造。除了凡尔赛,勒诺特尔还为国王修建了圣日耳曼的大平台和特里亚侬宫的花园。后来也曾在圣克洛、枫丹白露离宫等处做过园林设计,去英国和意大利访问。而他毕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工作的,1681年他被封为贵族,直到最后,他一直享有国王的恩宠和友谊。逝世于1700年9月15日。

4.凡尔赛宫苑介绍

17世纪下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开始修建凡尔赛宫。凡尔赛宫苑的园林(后花园)在宫殿西侧,面积有100万平方米,呈几何图形。南北是花坛,中部是水池,人工大运河、瑞士湖贯穿其间。另有大小特里亚农宫及雕像、喷泉、柱廊等建筑和人工景色点缀。放眼望去,跑马道、喷泉、水池、河流,与假山、花坛、草坪、亭台楼阁一起,构成凡尔赛宫园林的美丽景观。花园现存面积为100公顷。花园内有1400个喷泉,以及一条长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路易十四时期曾在运河上安排帆船进行海战表演,或布置贡多拉和船夫,模仿威尼斯运河风光。

凡尔赛宫苑的园林中,大片绿地均匀地分布在中轴线的两侧,所谓中轴线是从城堡的大

平台出发,经过拉桃娜喷泉,由这里沿着皇家大道向前,直到阿波罗喷泉——花园中最重要的喷泉,再到前方全长1.5公里的大运河。中轴线两旁的绿地中镶嵌着无数的小径、喷泉、亭子等。其中有十多座树木,24座喷泉和直径为32米的圆柱廊园(圆柱全部是以红、白、浅蓝三色大理石雕琢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凡尔赛宫不是天然和人工技巧完美结合的产物,它还是一个有主题的园林,所有的布局都是围绕着希腊神话中奥林匹亚山诸神展开的。这是路易十四的独创之处,希望用院中的诸神形象来代表自己和宫廷中的重要人物。每组喷泉都象征一个神话故事。一组由红色大理石砌成的拉脱娜喷泉,为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狄安娜之母复仇的故事。拉脱娜曾被小亚细亚农民所辱,众神之王朱庇特便把这些农夫变成青蛙。喷泉中一群青蛙和头部刚刚变成青蛙的农夫口喷清泉,形成一个晶莹的水帘,把立于泉水之巅的拉脱娜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花之中。沿台阶走下中央平台,可以看到拉脱娜喷泉里的马尔西雕塑的代表作。喷泉中央制高点,女神和她的女儿阿波罗与狄安娜呈三角形依偎在一起,这座喷泉处在长长的绿色地毯大道的起点。再往前,这条路通往又一个大的阿波罗喷泉。在此喷泉中,设计者杜比想像出阿波罗乘坐一辆四马战车跃出水面,显示出一副英姿勃发的形象,几个海妖手持海螺吹响着,宣告阿波罗的降临。

修建花园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为了布置花坛、桔园、水池、运河,必须使用巨大的运土车,当时那里只有树林、草地和泥塘。泥土被人们用手推车运出,树木从法国各省用四轮货车运来;成千上万的人们,有时是整个军团,参与到这项庞大的工程中。1992年以来,花园里一直在重植树木,1999年12月毁灭性的暴风雨后,工程全面提速,因此在很多地方,花园已经恢复了最初的面貌。

虽然凡尔赛宫苑的设计宏大精美,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整个宫殿建在沙地上,因此地基会明显下沉,且凡尔赛宫附近有沼泽地,工人容易受到湿气污染,死伤惨重。且凡尔赛宫苑的宫殿由于过分追求奢华宏大,放弃了一部分的居住功能,导致整个宫殿中都没有盥洗

室,连王太子都只能在壁炉里便溺,另外保暖功能也受到了削弱,导致路易十五极端厌恶寝宫。

5.凡尔赛宫苑地理分析

整个凡尔赛宫苑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皇家星形广场在西北角,凡尔赛宫在东南角,宫苑整体有一个明显的几何形状,而宫苑内部的区域划分也是明显的直线。凡尔赛宫苑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着重强调了中轴线。中轴线长约3000米,若包括向外伸展及城市的部分,则长达14千米。中轴线上有大运河、阿波罗池、拉朵娜池和水潭和另一个尽头的凡尔赛宫殿,水潭周围有100尊女神铜像。中轴线的两侧分布着大小建筑、树林、草坪、花坛和雕塑。宫殿顶部摒弃了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而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雄浑。

大运河是整个凡尔赛宫苑中最壮观的水景,也是控制园林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勒诺特尔用一条长长的闪光洞池改变了东西向的视野。工程从1668年到1679年持续了11年。长1670米的大运河是举行众多水上庆典活动的地方,许多小船泛舟其上。1669年起,路易十四派人运来了小艇和缩小版的军舰。1674年,威尼斯共和国给国王送来了两艘贡多拉和四名贡多拉船夫,他们就住在大运河顶端的一排建筑中,从此之后这片建筑就被称为小威尼斯。

十字形的大运河把整个地块分为四部分。大运河的北边就是著名的大特里亚农宫小特里亚农宫和玛丽-安托瓦内特宫苑。其中玛丽-安托瓦内特宫苑是路易十六赠与王后的受保护的专属之地。其中布局显示了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广泛兴趣和雅致情调,这是一种与自由思想关系紧密的生活艺术,因为此地不乏启蒙思想的影子。

大运河的南边就是园林的水池和雕塑密集区域。其中最著名的阿波罗喷泉,在路易十三统治时期就已经存在,也被称为天鹅喷泉。它的灵感来自阿波罗的传说,神之王和太阳的象征,“太阳王”路易十四将阿波罗和他的战车用镀金装饰起来,仿佛跃出水面。

6.凡尔赛宫苑设计特点

经笔者粗略总结,凡尔赛宫苑有以下几个特

第一,面积非常大。有1600 公顷,若包括外围大

林园,占地面积将达到6000多公顷。中轴线有3000

米长。

第二,花园的主轴线大大加强。十字架形的运河

及宽阔的绿毯林荫道成为全园的主干,把主轴线做成

艺术中心,一方面是使得中心集中,另一方面,也反映

着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

整体园林布局整齐划一,园林设计用近似于神的尺度

设计了路易十四的花园建筑,充分表现其“朕即国家”

的执政理念,体现出路易十四对君主政权和秩序的追

求。

第三,几何对称美显著。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

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直线和方角的基

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有着严谨的数理逻

辑。整体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则是变化中的统一。而这反应的美学观则是人定胜天,符合以“数”为基础的传统西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宇宙观。

第四,植物造景。勒诺特尔用多种方式进行植物造景,其中,常绿树种在设计中占据首要地位。多样而统一。

第五,瀑布和喷泉的运用。喷泉随处可见,雕塑,特别是大喷水池的雕塑,是巴洛克艺术的巨作,在工程技术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的最高水准,如园林的引水系统和巨大喷泉的供水及喷水系统等,每组喷泉都有一个神话故事。

7.关于凡尔赛宫苑设计的个人看法

凡尔赛宫苑的具体设计中,笔者认为泉、池、瀑布和水镜面的设计最为独出心裁。设计中泉水、池塘的体积并不大,但是位于轴线上和轴线两侧,且分布相当均匀,甚至可以说是对称的,微活跃了死板的中轴线气氛,使布局在宫殿前得以打开,也方便安排各式雕塑的位置。从凡尔赛宫殿望向大运河,轴线上的的泉池与道路将轴线分成了段,显得更加规整。且勒诺特尔巧妙运用了高低落差,在阿波罗池之前望向大运河时可以看到大运河有向上翘起的趋势,更体现气势恢弘的特点。从平面图上看,阿波罗池已经是轴线序列中最大的水池了,但也无法影响轴线延伸的恢弘气势。在宏大的中轴线和十字大运河之前尚且呈现出了这样的效果,其他小泉池就更不能影响整体气韵,只能作为轴线的活跃因素了。

但是,在设计时,个人认为由于追求每一处景观的奢华,雕塑每一座都栩栩如生,喷泉每一座也都富于美感,导致在整体的分布中,缺少统领性的存在,缺少层次感,如果说凡尔赛宫本身是凡尔赛宫苑的中心的话,那也只是美的堆积,是大量景观的加和。在观赏时如果漫步其

间,的确会感受到美俯拾即是,震慑于凡尔赛宫苑的宏大壮丽,但是在整体感受时,一股铺天盖地的奢华气息之间,并没有可以痛击审美者要害的部分。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卢浮宫有40万件以上的藏品,但是所谓卢浮宫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像,《蒙娜丽莎》三幅就可以作为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但是凡尔赛宫苑之中,无论是大运河、阿波罗雕像、王后宫苑还是特里亚农宫,又或是凡尔赛宫中的镜厅、种种居室、议事厅,都还不够格一些,无法做到统摄全宫苑的作用,因此看起来重点略有些分散。这一点在当时看来或许并非缺点,但在现代看来的确存在些许不足。

参考

凡尔赛宫苑官方网站错误!未定义书签。

百度百科:凡尔赛宫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维基百科:凡尔赛宫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海德名园景观规划设计 姓名:张天辰 班级:07级专科环艺一班 辅导老师:张扬

分析海德名园的景观规划 海德名园位于宜兴团氿湖南、北岸与东面(氿滨路沿线)的区域。该区就是目前宜兴最具景观与环境优势的区域。 海德名园所处地理条件优越,自然环境宜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离中心商业区仅1公里的距离。南有湖(团氿湖)北有山,自然环境宜人。 此方案区域发展前景巨大。作为宜兴城市与房地产发展的两大区域之一的团氿板块,既就是城市规划发展的重点区域,又就是当地消费者公认的高品质住宅区。而团氿板块所拥有的自然环境以及区位优势,就是其它区域无法比拟的。 并且此方案产品多样化,最大限度满足了不同的需求。以及此方案的景观设计结合了整个区域的景观设计,从而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

设计统一性。 此方案的设计者所要表达的设计目标就是重视生活品质,创造具有诗意的环境空间,展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强调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可以有效控制经济成本的设计,来达到更好的经济与财务回报。并且提出杰出的理念设计配合商业市场运作,彰显出业主在同行业中的超前思维与领先地位。 设计者在研究了整个项目背景与设计目标、市场定位之后,提出以海马”与“花”融为一体,并通过圆形水纹的设计元素来衔接地块,对英式风格作出全新的诠释的设计理念。三者完美的结合,充分的体现了设计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然,展示了设计者以人为本,将自然的环境引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走向自然贴近自然的设计理念。全新的诠释英式风格,简化了古典的欧式风格,加入了现代的元素,强化了简约这一概念,让人既能欣赏到古典的风韵,又不乏现代的气息。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尽显奢华 【摘要】 凡尔赛宫是欧洲最宏大、豪华的皇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1979年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经过路易十三所建的狩猎宫改造而来,由著名的建筑师勒沃和天才的园林师勒诺特尔及具有天赋的画家勒布朗等艺术家精心设计建造的。历经了300多年的历史,它所表现出的历史、园林、建筑风格等等都代表着其精美、杰出的文化艺术成就,是17世纪专制王权的象征,也是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最杰出的典范。 【关键词】法国古典主义艺术园林凡尔赛宫造园手法 【正文】 凡尔赛宫,始建于1661年,到1689年才得以完成。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公顷,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包括正宫和两侧的南宫和北宫,内部500多个大小厅室无不金碧辉煌,大理石镶砌,玉阶巨柱,以雕刻、挂毯和巨幅油画装饰,陈设稀世珍宝,100公顷的园林也别具一格,花草排成大幅图案,树木修剪成几何形,众多的喷水池、喷泉和雕像点缀其间。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堪称法国古建筑的杰出代表,1833年被辟为国家历史博物馆,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如今,这里是法国领导人会见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对于这样一个艺术的瑰宝,凡尔赛宫的艺术成就表现在雕刻、建筑、园林多个方面。 历史文化: 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23km,在17世纪初,被亨利四世买下时,还是一座小村庄。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这里及附近面积达117法亩的森林、荒地和沼泽地区并修建一座两层红砖楼房,作为狩猎行宫,是为躲避宫廷生活时的隐居场所。当时的这个行宫仅拥有26个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二楼为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臣子福凯在沃勒维贡特庄园的豪华盛会,被路易十四认为是对他的巨大挑战,促成了福凯的牢狱之灾。之后,路易十四便开始筹划对凡尔赛宫的建设了。因为路易十四对艺术、建筑、雕塑等的精益求精,他在凡尔赛宫

公共建筑案例分析

公共建筑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班级:13建筑学3班姓名:杨林青学号:1310641320 摘要 在公共建筑案例分析中,本文选择了文化类的公共建筑—苏州博物馆新馆。并通过杭州美院民艺博物馆加以辅助分析。通过两者做个比较,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对建筑设计师;对建筑本身的历史环境关系、法规控制、功能和指标要求、造型构思、空间效果、立面材料风格和细节设计等方面;对建筑的独到之处和自己的体会来逐步进行分析。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贝聿铭建筑特点 Abstract I n public building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chose the culture of new public buildings - suzhou museum. And through the hangzhou academy aided analyses folk art museum. By compare the two,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rchitect; The relationship of historical environment, regulation control of the building itself, function and index requirements, design conception, space effect, the facade material style and detail design, etc; For building is unique and his own experience to gradually for analysis. Key words: suzhou museum、Pei 、architectural features 目录 一、绪论 二、案例所选建筑 1)苏州博物馆新馆 2)杭州美院民艺博物馆 三、第一章:设计者的设计理念 1)贝聿铭 2)隈研吾 四、第二章:案例分析 1)历史环境关系 2)法规控制 3)功能和指标要求 4)造型构思 5)空间效果 6)立面材料风格 7)细节设计 五、第三章:建筑的独到之处 1)苏州博物馆新馆 2)杭州美院民艺博物馆 六、第四章:体会和收获

意大利,法国 ,英国园林各自的特点

总结分析不同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特征 一,什么是台地园 别墅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 别墅园林多半建立在山坡地段上,就坡势而作成若干的台地,即所谓的台地园。 二,台地园形成的原因 意大利台地园的形成和意大利的国家地理相当吻合,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上,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这里夏季在各地平原上既闷且热,而 在山丘上,哪怕只有几十米的高度就令人感到迥然不同,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 来自山林的冷空气,正是这样的地形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意大利独特的台地园。因此自 古以来,意大利的贵族、富豪多背靠山坡、面向大海建造宅院别墅。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使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也达 到极盛时期。特别是古希腊的建筑师、园林师为逃避土耳其入侵者,大批逃亡意大利,使希腊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在该国得以复兴,并得到高度发展。 三,意大利台地园的主要特色 A,台地园的通常布局为主要建筑物通常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保坎、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高耸的丝杉、黄杨、石松等树丛作为本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过度。这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 B,台地园的另外一个特色是理水的手法远较过去丰富。每与高处汇聚水源作贮水池,然后顺坡势往下引注成为水瀑,平淌或流水梯,在下层台地则利用水落差的压力作出各式喷泉,最低一层平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此外,常有欣赏流水落差的压力作出各式喷泉,最低一层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常有为欣赏流水声音而设的装置,甚至有意识地利用激水之声构成音乐的旋律. C,装饰点缀的“园林小品”也极其多样,那些雕镂精致的石栏杆、石坛罐、保坎、碑铭以及为数众多的、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大理石雕像,它们本身的光亮晶莹衬托着暗绿色的树丛,与碧水蓝天相掩映,产生一种生动而强烈的色彩和质感的对比。 四,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 A,欧洲文艺发源于意大利,公元14,15世纪是早期,16纪极盛,18世纪末走向衰没。 B,艺复兴的思想是人文主义。 C,人文主义是与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思想相对立,它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和享受者,要求发挥人的才智,对现实生活取积极态度。这一知道思想反映在文学,科学,音乐,艺术,建筑,园林等各个方面。

公共建筑案例赏析

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世界景观佳作鉴赏案例分析三 朱家角人文艺 术馆Zhujiajiao Museum of Humanities & Arts 教师:姓名:学号:日期:

朱家角人文艺术馆 一、简介 项目名称:朱家角人文艺术馆 建筑设计:祝晓峰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设计团队:李启同、许磊、董之平、张昊 结构与机电设计:上海现代华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TOPO景观设计事务所 委托人:上海淀山湖新城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上海朱家角 基地面积:1448m2 建筑面积:1818m2 设计建成时间:2008—2010年 材料;白墙、锌板屋面、玻璃、锈石 人文艺术馆所在的银杏广场在朱家角北端的美周弄,广 场得名于两棵47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清末小说家陆士 鄂的铜像立在树边,朱家角人相信,他在发表于1910年的幻想小说《新中国》里预言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 朱家角人文艺术馆建于2010年9月。人文艺术馆2010年5月正式落成,是栋全新的建筑,这栋小型艺术馆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展品以表现朱家角传统文化生态为主题,包括由俞晓夫等艺术家创作的绘画、雕塑。 人文艺术馆由著名设计师祝晓峰设计,占地面积近2000㎡。共有大小室内展厅十个,室外庭院五个,充分体现了江南传统宅院错落有致,明暗辉映的建筑风格。 “朱家角人文艺术馆”馆名由画坛泰斗吴冠中亲笔题写。馆内藏品由俞晓夫,廖炯模等125位国内当代著名油雕艺术家历时近两年时间创作完成,包含130件艺术作品,其中115幅油画,15件雕塑。经过反复的修改,充分尊重历史的记载,借助画笔刻刀,细致描绘了朱家角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民生,形成“商镇市井”、“寺庙堂观”、“珠溪文儒”、“节日习俗”、“神话传说”等六个篇章,内容涉及风貌、人物、掌故等。这种大量油画作品围绕小镇人文风貌主题进行的集中创作,在国内尚属首创。也是朱家角将文化与旅游结合,提升景点内涵的积极探索。 “朱家角人文艺术馆”的建立,是中国改革开放步入转型期后,强调文化发展的一个鲜活的例子,具有前瞻性和当下性,对古镇在保护和拓展上意义非凡。 二、景观设计特色分析 1、保留470年的银杏树,极具历史底蕴:设计 师祝晓峰说,“这是一所展示朱家角当地风貌的 艺术馆,我们希望能把象征朱家角历史的古树, 像展品一样收藏进艺术馆里。”作为上海保存最 完整的水乡古镇,朱家角以传统的江南风貌吸引 着日益增加的来访者。人文艺术馆位于古镇入口 处,东邻两棵47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这两棵银杏树像是人文艺术馆的招待员,用自己诉说着历史,也诉说着朱家角这片江南特色的古地。古树,表达着人们对自然神奇之力的崇拜和

凡尔赛宫与故宫的建筑艺术对比

凡尔赛宫与故宫的建筑艺术对比 明代永乐年间建成的北京紫禁城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所建的凡尔赛宫,一个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与技术的集大成者,一个是17世纪以后数百年中法国乃至欧洲及其殖民地各国宫殿建筑辉煌的样板,同为两个世界著名的宫殿式建筑,自然免不了被世人拿来作比较,今天我们主要要看的就是这两个宫殿在建筑艺术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当然,我们要了解他们在建筑艺术上的差异,首先就应该了解这两个宫殿的形成背景。 作为绝对君主专政制度的象征,二者的产生也具有相似的背景。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废除了秦汉以来延用了千余年的宰相制,整个国家的政权军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高度集权的君主体制。明成祖朱棣作为一个以武力夺取帝位的皇帝,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时,为了标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在紫禁城皇宫的规划设计上,也处处以体现天子授命于天、君权神授之观念为要。致使北京紫禁城皇宫无论在整体规划还是单体设计上,都强烈地体现着君权神授这一宗旨。使紫禁城成为天子正统地位的绝对象征17世纪的法国是西方历史上君主制度空前强大的时期,文艺复兴使人们重新发现了自身的完美和思想的力量,确立起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人的力量逐渐壮大,文明的领域也从壁垒森严的中世纪城镇扩展到广袤无垠的大自然中。这一时期由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思想领域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出现了以培根和霍布士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理性受到绝对的尊崇,数学和几何学成为一切知识的基础在艺术领域,笛卡尔也推崇理性的规则和标准强调结构的明晰和逻辑。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为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绝对君权的政治体制使得唯理主义成为意识领域的主流。君主专政被认为是最能体现秩序和理性的社会体制。在这样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得到了推崇和发展。起源意大利的城市设计思想因其具有系统化的组织结构、强烈的向心性和辐射感,被认为是绝对君权的有力象征。在当时法国的城市和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法国人在17世纪的一系列建设均标志着人类开始在宏大尺度上将文明与自然结合成为具有中心感和系统性的结构整体。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兴建的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可谓是这一规划设计思想的杰出代表。 了解了这两座宫殿的形成背景,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他们在建筑艺术上所产生的差异。 中国历代宫殿设计均十分注重”象天立宫”的思想,以此象征君权”授命于天”明代宫殿称紫禁城,即象征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这种思想反映在具体设计手法上,则表现为注重礼制秩序与万物皆分阴阳的布局。 紫禁城宫殿布局分两大部分:南部为外朝,是皇帝临朝问政和举行国家重大庆贺典礼的地方,建筑雄伟庄重,空间疏朗开阔,突显阳刚之气;北部为内廷,是帝后嫔妃居住的生活区,建筑为许多庭院的组合,布局紧凑而富美感,尤显阴柔之氛。为了使外朝更显雄伟,在紫禁城南部中轴线上又建了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其两侧由奉天门开始又配置了两条外朝的辅助轴线——文华殿、武英殿,形成三条轴线,从数的象征上表达外朝的阳气。由于内廷属阴,故文华、武英殿二条轴线并不贯穿进去,而设置了东、西六宫及五所等建筑。紫禁城所有宫殿建筑的布置均以南向为主导,南北轴线为中枢,外加左辅右弼的文华、武英殿为副轴,形成了以太和殿为中心,象征“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之寓的布局,使这一庞大的建筑体系在重重围合中完美表达出儒学的礼制秩序,将宫殿衬托得极其巍峨、富丽、壮观。 凡尔赛宫的发展开始于1661 年建筑师路易.勒伏对于路易十三狩猎庄园的加建。庄园被要求加以保留,并在南、北、西三面贴上一圈新建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近似方形的体块,作为皇帝与皇后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最初的庭院依旧向东敞开,此后又被改造成大理石院。后来,三合院的南北两翼又向东延长,在其东面接建了两座服役房屋,形成了进深很大的前院。宫殿的立面由爱奥尼柱和壁柱及高大的柱楣上层组成。稍后,当整个政府与宫廷搬来后,又增加了向南、向北绵长的两翼,作为王子们及宫廷贵族和官吏们居住与办事场所,并设有

公共建筑景观案例分析

2015-2016 世界景观佳作鉴赏 公共建筑优秀景观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塔比亚特桥 姓名: 阮林 班级: 景观建筑设计 学号: 20121150124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来说, 越来越多的高楼建筑已经将我们的生活严严实实的围合在其中, 人们似乎感觉到已经与大自然渐行渐远,而城市中的绿地、公园及景观广场是我们唯一能近距离接触到的自然和绿色。人们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中呆久了, 都习惯到楼下的广场或者周边的公园散散步, 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绿色气息, 放松一下心情。当然不同的广场和公园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因此很多的设计师在景观类的设计中经常会引入些雕塑、水体、植物花卉造型及一些相应的构筑物。并恰如其分的将他们很巧妙的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整体, 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而在中国诸多的大中城市中没有很好规划和设计的大小景观广场还有很多。 这一景观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北部地区,是典型的城市公共建筑景观,该桥是伊朗境内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的人行天桥。它连接两个公园,横跨城市内一条主要的高速公路。大桥全长大约270米,包含一个三维架构,这个三维架构位于两个不同的水平面上,架构的形状是树状的。 伊斯法罕是伊朗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波斯(现伊朗)之前的首都,促进了这个令人惊叹的桥梁的诞生。是在16世纪的萨法维王朝建立的,那时该城市是伊斯兰艺术和文化的中心。所以毫不惊奇这个高技术的获奖结构出现在伊朗的首都——德黑兰。令人惊奇的是这座桥是由一位年轻的女士设计。 Tabiat桥是建筑师Leila Araghian的第一个项目。她在五年前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就设计Tabiat桥位于德黑兰的北部,称为Abbas Abad Lands的区域上;该区域有559公顷,主要是像图书馆和博物馆这样的文化空间以及

法国凡尔赛宫建筑

法国凡尔赛宫建筑The French Versailles palace buildings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Versailles palace for classical style architecture, the facade as the standard of classical three-step process, the facade is divided into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hree, left and right sides is symmetrical, building shape contour neat, solemn majesty, is known as the representative is rational beauty. The interior decoration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he baroque style, a hall for the rococo style. 大理石庭院:凡尔赛宫的正面入口,是三面围合的小广场。中央的建筑原为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路易十四时加以改造,保留原来的红砖墙面,并增加大理石雕塑和镀金装饰。庭院地面用红色大理石装饰。庭院正面一层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私室和沙龙,二层为国王寝室。 海格立斯厅 海格立斯厅(Salon d'Hercule):位于主楼二层东北角与北翼的连接处,连接中路宫殿和北翼与王家教堂。路易十四时代,这里是王家小教堂,后改为国王接见厅。 丰收厅 丰收厅(Salon de l'Abondance):在海格立斯厅之西,北面为花园的拉冬娜喷泉。前临楼梯,丰收厅为入宫觐见国王的礼仪路线主要入口。厅内存放有历代国王的奖章及珍宝收藏。 维纳斯厅 维纳斯厅:又名金星厅。在丰收厅之西。路易十四时代,厅内有台球桌和一整套纯银铸造、精工镂刻的家具。这些家具后来被熔化铸造银币,以弥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开支。

论凡尔赛宫的造园艺术

论凡尔赛宫的造园艺术 摘要: 由大运河、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亚农宫组成的凡尔塞宫花园是典型的法国式园林艺术的体现,也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典型代表。它极富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造园面积大、花园主轴线强调视觉效果、园林的总体布局像建立在封建等级制之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图解、几何对称美显著、植物造景以及瀑布和喷泉的应用几个方面。 关键词:西方造园艺术凡尔赛宫园林艺术形式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认识和创造美的过程。而高质量、高水平的园林工程建设,既是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建设投资环境的需要,又是人民高质量生存、生活、工作环境的基础。 16-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传入法国。法国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和湖泊。17世纪后半叶,从路易十三开始,国王战胜了封建诸侯而同一法兰西。路易十四时期,是法兰西的极盛时代。路易十四为了满足他的虚荣,代表他的至尊玉权威,建造了雄伟的凡尔赛宫苑,在西方的建园建园史上解开了光辉灿烂的崭新一页。这个宫苑是法国最杰出的建造大师勒诺特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这座园林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名园之一,也是法国绝对君权的象征。 凡尔赛宫是欧洲最大的王宫,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如今,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参观人数每年达200多万。除了是因为其中收藏着大量珍贵的肖像画、雕塑、巨幅历史画以及其它艺术珍品外,其园林也是主要的参观对象。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式园林中的代表作,由人工大运河,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亚农功组成。凡尔赛宫园林的奢华程度可与凡尔赛宫媲美。园林位于凡尔赛宫西侧,占地67万平方米,纵轴长3千米,园内有600多个水池,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严整对称的几何图形,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整体园林布局整齐划一,体现出路易十四对君主政权和秩序的追求。园中道路宽敞,草坪树木修剪齐整,喷泉、

凡尔赛宫论文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课程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园林史 论文题目一个时代的登峰造极之作——法国凡尔赛宫 专业园林班级122 姓名乔碧君学号125243814 任课教师赵金鹏 2013年12月20日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前言 (5) 1凡尔赛宫的建造背景 (5) 1.1背景 (5) 1.2凡尔赛宫的园林 (5) 1.3凡尔赛宫的修建过程 (6) 1.4凡尔赛宫的结构 (6) 2凡尔赛宫的造园艺术 (6) 2.1凡尔赛宫的面积 (7) 2.2凡尔赛宫花园的主轴线 (8) 2.3凡尔赛宫的总体布局 (9) 2.4凡尔赛宫的整体布局 (10) 2.5凡尔赛宫的植物造景 (10) 2.6凡尔赛宫的瀑布和喷泉运用 (11) 3凡尔赛宫的水景处理 (12) 3.1水景处理与实际空间 (12) 3.1.1水景类型与空间的作用 (12) 3.1.1.1运河 (12) 3.1.1.2水渠 (13) 3.1.1.3泉、池 (13) 3.1.2水景大小对于空间的作用 (14) 3.2水景处理与人对空间的感知 (15) 3.2.1透视效果与视线 (15) 3.2.2倒影与开阔空间 (15) 3.2.3光线对比形成的空间中心 (15) 3.2.4形式选择与空间氛围 (16) 3.3水对空间的装饰作用 (16)

4法国凡尔赛宫御花园 (18) 4.1花园 (18) 4.2大特里亚农宫 (18) 4.3小特里亚农宫 (18) 5结语 (22) 参考文献 (23)

一个时代的登峰造极之作 ——法国凡尔赛宫 乔碧君指导老师:赵金鹏 摘要:本文通过讲凡尔赛宫的建造背景,凡尔赛宫的修建过程,凡尔赛宫的结构,凡尔赛宫的水景处理,凡尔赛宫的造园艺术和凡尔赛宫的御花园等等一些方面来介绍凡尔赛宫,还穿插了部分图片,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了解凡尔赛宫。其中园林部分讲的较多,希望能给园林专业的人一些帮助。 关键词:凡尔赛宫;水景处理;造园艺术;御花园

凡尔赛宫的建筑艺术特点

凡尔赛宫的建筑艺术特点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当时的凡尔赛府邸拥有26个房间,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 1660年,法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臣富凯(Fouquet)的沃子爵城堡(Chateau Vaux-le-Vicomte),为其房屋与花园的宏伟壮丽所折服,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宫——圣日耳曼宫、凡塞讷宫、圣克鲁宫等无一可以与其相比。路易十四愤怒他不尽职守之余将富凯以“贪污”罪名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沃子爵府邸的设计师勒诺特(André Le N?tre)和著名建筑师勒沃(Louis Le Vau)为其设计新的行宫。 由于16至17世纪的巴黎市民不断发生暴动,在1648年至1653年还发生了两次规模巨大的投石党叛乱,所以路易十四决定将王室宫廷迁出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经过考察和权衡,他决定以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为基础建造新宫殿。为此征购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勒诺特在1667年设计了凡尔赛宫花园和喷泉,勒沃则在狩猎行宫的西、北、南三面添建了新宫殿,将原来的狩猎行宫包围起来。原行宫的东立面被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院(Marble Court)。 1674年,建筑师孟莎(Jules Hardouin Mansart)从勒沃手中接管了凡尔赛宫工程,他增建了宫殿的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大小马厩等附属建筑,并在宫前修建了三条放射状大道。为了吸引居民到凡尔赛定居,还在凡尔赛镇修建了大量住宅和办公用房。为确保凡尔赛宫的建设顺利进行,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其他新建建筑使用石料。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凡尔赛宫主体部分的建筑工程于1688年完工,而整个宫殿和花园的建设直至1710年才全部完成,随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并成为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王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为了安置其众多的“正式情妇”,路易十四还修建了大特里亚农宫和马尔利宫。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在凡尔赛宫花园中修建了小特里亚农宫和瑞士农庄等建筑。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项目:北京泰禾“运河岸上的院子”班级:工业设计12-2 姓名:吕阳林 课程:环境景观设计 学号:201201160411

设计理念: 东区的建筑设计风格上延续了地域文化,在保有中国内涵的基础上多元化发展,吸纳东方建筑精髓,强调庭院的感觉,室外室内空间亲近而不留痕,凹庭院、内庭院的设置如同阴阳接榫,巧妙而熨贴。在景观设计上我们沿用了建筑设计的空间理念,并研究了传统宅院及王府宅邸的建筑与庭院的关系,将几条主次道路着重在空间组织上进行重新规划,一方面设计高墙大院加强了独栋别墅的私密性,另一方面提升了整个建筑从入口到建筑及庭院的整体品质感和尊贵感。 景观意境: 通过对传统里弄和胡同空间的研究,在本案基础上以现代手法重新组织梳理街巷空间,整体性上成为中国形式与现代内涵的表征,气质与内涵则表现在居住的动和静之中,建筑、景观的形式,来自于传统的审美和现代的适应性,极具现代居住特征。特别是对空间尺度的合理设计、比例适当和整体协调上对人居住其中的心理感受上挖掘文化内涵来作为解决景观设计的主导思路。 通过对主次道路和功能空间的规划组织,提出了此设计的五大重点:静街、深巷、馨院、花溪、山水园静街。6米宽的主干道两侧以大乔为主导,中层及灌木丰富组团,偶尔会显露一段高的灰墙,在沿街7栋大宅入口又形成一个次级空间,门前古树把关,迎街则是影壁,很好将空间序列戏剧性的推进。7栋宅院也已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词句来命名,如:临溪、蔚然、酿泉、林霏、幽香、林壑、双清等。 深巷: 7条深巷分别有7个以花本植物为主题的巷子,有木兰巷,豚樘巷,锦带巷,紫荆巷,黄栌巷,海棠巷,稠李巷。整个巷子空间以竹子为背景植物,在开阔的节点空间以绿化组团来提升宅门的景观效果。 馨院: 所有的庭院在高墙的围合下越显得的庭院的私密和空间越显面积大了,并以现代中式风格来装点庭院,使得室内与庭院之间更自然亲切,形成一个温馨的庭院。 花溪: 在东区范围里有一条主水道使得很多宅院临溪,在临溪的后花园种植大量的植物及水生植物,溪对岸的宅院交错种植,使得临溪的花园尽可能的得到空间的延伸,将溪流纳入整个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海德名园景观规划设计 分析海德名园的景观规划 海德名园位于宜兴团氿湖南、北岸和东面(氿滨路沿线)的区域。该区是目前宜兴最具景观和环境优势的区域。

海德名园所处地理条件优越,自然环境宜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离中心商业区仅1公里的距离。南有湖(团氿湖)北有山,自然环境宜人。 这个方案区域发展前景巨大。作为宜兴城市和房地产发展的两大区域之一的团氿板块,既是城市规划发展的重点区域,又是当地消费者公认的高品质住宅区。而团氿板块所拥有的自然环境以及区位优势,是其它区域无法比拟的。 并且此方案产品多样化,最大限度满足了不同的需求。以及此方案的景观设计结合了整个区域的景观设计,从而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设计统一性。 此方案的设计者所要表达的设计目标是重视生活品质,创造具有诗意的环境空间,展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强调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可以有效控制经济成本的设计,来达到更好的经济和财务回报。并且提出杰出的理念设计配合商业市场运作,彰显出业主在同行业中的超前思维和领先地位。 设计者在研究了整个项目背景和设计目标、市场定位之后,提出以海马”与“花”融为一体,并通过圆形水纹的设计元素来衔接地块,对英式风格作出全新的诠释的设计理念。三者完美的结合,充分的体现了设计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然,展示了设计者以人为本,将自然的环境引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走向自然贴近自然的设计理念。

全新的诠释英式风格,简化了古典的欧式风格,加入了现代的元素,强化了简约这一概念,让人既能欣赏到古典的风韵,又不乏现代的气息。 总平面图向我们展示了小区的总体布局,清晰的展示了建筑物、植物、道路和水体的布局。设计说明完整的阐述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说明了设计者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构想,深化了设计主题。设计这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采用了一些意向图来展示自己的构想。总体空间分布图清楚的将整个小区划分为5个区域,让人可以一目了然的区分哪里是什么区域。开放空间分析图展示了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分布,充分的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扩大了购买群体。交通流线分析图明确的展现了小区的交通路线。地下车库分布图充分展现了设计者巧妙的构思,合理的利用了地下的空间,节省了地面资源,并且展现了地下车库的入口。别墅区分析图展示了别墅建筑的分布,围墙的分布,以及植物的种植分布。主入口的效果图,分别通过主入口的平面图、剖面图和透视图表现了主入口的建筑形式和特点。大门廊柱局部平面立面图展示了廊柱的柱形,标注了上面的装饰花纹,廊柱的材质以及高度。海马组团平面图展示的设计者的构思,展现了海马组团围合的区域,其中包括水域分布和植物分布,以及特色景观和建筑的分布。海马组团意向图用图像资料展现了海马组团的形式和特色。中央水景剖面图用简单的图例形式表现了中央水景的地形高低,以及水景周围的建筑和植物。海马水景雕塑广场剖面图展示了雕塑的形制。花之组团平面图表现了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展现了这个区域广场的分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凡尔赛宫鉴赏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凡尔赛宫鉴赏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认识和创造美的过程。而高质量、高水平的园林工程建设,既是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建设投资环境的需要,又是人民高质量生存、生活、工作环境的基础。 16-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传入法国。法国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和湖泊。17世纪后半叶,从路易十三开始,国王战胜了封建诸侯而同一法兰西。路易十四时(1661-1715年),是法兰西的极盛时代。路易十四为了满足他的虚荣,代表他的至尊玉权威,建造了雄伟的凡尔赛宫苑,在西方的建园建园史上解开了光辉灿烂的崭新一页。这个宫苑是法国最杰出的建造大师勒诺特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这座园林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名园之一,也是法国绝对君权的象征。 艺术特征: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 法兰西式” 的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别具匠心,使人看后顿觉美不胜收。而建筑群周边园林亦是世界著名。它与中国古典和皇家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如果凡尔赛宫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500 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大理石院和镜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处,除了上面讲到的室内装饰外,太阳也是常用的题目,因为太阳是路易十四的象征。有时候还和兵器、盔甲一起出现在墙面上。除了用人像装饰室内外,还用狮子、鹰、麒麟等动物形象来装饰室内。有的还用金属铸造成楼梯栏杆,有些金属配件还镀了金,配上各种色彩有大理石,显得十分灿烂。天花板除了象镜厅那样的半圆拱外,还有平的,也有半球形穹顶,顶上除了绘画也有浮雕。宫内随处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我国古代的精品瓷器。 著名景观:

凡尔赛宫苑分析

凡尔赛宫苑分析

————————————————————————————————作者:————————————————————————————————日期: ?

凡尔赛宫苑分析 摘要 已被列入世界人文遗产凡尔赛宫苑是法国封建统治时期的宫殿园林艺术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十七世纪法国艺术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凡尔赛宫苑主要分为宫殿、园林两部分。在当时,凡尔赛宫是法兰西的宫廷,政治中心,也是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生活方式的体现。直到法国大革命时,国王们都一直是在这里承继王位,并且都各自重新装饰了城堡。而凡尔赛花园这一巨大工程也成为了勒诺特尔式园林代表作。本文试分析凡尔赛宫苑的历史、背景、设计、与弊端,给出对凡尔赛宫苑的一个简略的介绍与个人拙见。 目录 1.凡尔赛宫苑的背景 2.凡尔赛宫苑的历史年表 3.凡尔赛宫苑设计师介绍 4.凡尔赛宫苑的介绍 5.凡尔赛宫苑的地理分析 6.凡尔赛宫苑的设计特点 7.关于反而三公园设计的个人看法 1.凡尔赛宫苑的背景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 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法镑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修建了一 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 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 当时的行宮拥有26个房间,如今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 5210件家具。 1660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臣富凯的沃子 爵府邸,为其房屋与花园的宏伟壮丽所折服,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 的行宫——圣日耳曼宫、凡塞纳宫、圣克鲁宫等无一可以与其相比。路易十四嫉妒且愤怒之余将富凯以“贪污”罪名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沃子爵府邸的设计师安德烈·勒诺特尔和著名建筑师路易·勒沃为其设计新的行宫。 由于巴黎市民的频繁暴动,路易十四决定把王室宫殿搬出巴黎城,最终经过考虑,他决定把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作为基础,建立新的宫殿。建筑师儒勒·哈杜安·孟萨尔从勒沃手中接管了的凡尔赛工程,为凡尔赛宫苑增加了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马厩等附属设施。此外,为了吸引居民定居,还在凡尔赛修建了住宅和办公用房。而全国范围内为建造凡尔赛宫付出的代价却是10年之内禁止新建建筑使用石料。

公共景观设计 公共景观设计及案例分析

公共景观设计及案例分析 摘要:在分析公共景观定义的基础上,概述了景观分类的形式,和在景观设计中经常遇见的设计元素,文章还介绍了景观设计的工程案例和实践. 关键词公共景观设计元素 设计伴随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被广泛的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已成为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生活之需。由于现在世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人们日益注重自己的居住空间环境,作为其中的公共景观艺术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新型艺术设计。公共景观艺术,在古时便已有了发展,故宫、江浙庭园、岭南民居、那些华丽隆重的雕龙画凤,雅致精巧的装饰局部,富于人情味的生活用具,与使用者的现实生活交揉在一起,它们都证明公共景观艺术在那个个性纷呈的时代已经硕果累累。中国历来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文化艺术遗产也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光荣,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优秀艺术作品,如商周青铜礼器,汉唐陵墓和明代永乐宫壁画,还有四大石窟的壁画与雕塑等都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他们最初的目的是为公众活动而创作,像祭祀、装饰黄陵以及进行宗教活动,因此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都能被当时的公众广为接受。 1.公共的定义 “公共”一词是相对于“私密”而言,私密之外的所有领域和场所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领域,是公众可以自由进出、交换和享受新鲜的地方。只有具备公共性的地方才真正具有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的意义。因此,我们在这儿更多的是强调“公共”的性质。在艺术的公共领域,做为公共景观的设计艺术应该面对公众的反应,它是大众的、通俗的。正因为如此,公共艺术在形式上要迎合公众的趣味,力求使公众在通俗趣味的潜意识中实现其功利性的目的,并注重宣传、教育、感化的功能,这样正好映证了格林伯格的说法,任何古典的艺术都是通俗艺术。由于社会的需求,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的艺术设计越来越成为一门新兴而富于生命力的学科。在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不注重城市文化景观艺术的环境建设,它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当我们看到巴黎、汉堡、纽约的美景,都无不为它那既有传统文脉又有现代美感的市容所感动。其中城市公共景观艺术创造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它所达到的高度已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国际上,户外大型公共艺术通常称为景观艺术,像大地艺术、纪念性大型构筑等,许多优秀的景观公共艺术作品也成该地区或国家的标志之一。欧洲人是很懂得环境与生活关系的“一群人”,包括平常市民也懂这方面的道理和要求。他们追求一种生活环境的卓越和愉快并把“美术”放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周围的环境很有诗意也很惬意。 2.景观的定义 “景观”一词在世界各国语言中颇为相似,英语为Landscape.其原意都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景观作为科学名词被引入地理学,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最早是19世纪初期的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德(A.von Humboldt)提出景观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探索由原始自然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以后由苏联地理学家贝尔格等发展成为景观地理学派.这些不同的定义是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考虑产生的.总的说来,景观被认为是区域内的一个宽广部分,通过其结构与功能成分的相互连接而体现出异质性类型,景观研究的大尺度标志着其内部过程可通过较小尺度的带谱来进行观察.地球

凡尔赛宫分析

凡尔赛宫(Chateau de Versailles) 凡尔赛宫(Cha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路易十四选择的凡尔赛宫苑,原来周围是一篇适宜狩猎的沼泽。1624年,路易十三在这里兴建一所简陋的行宫,为砖砌的城堡式建筑,四角有亭,围以壕沟,外观朴实无华。路易十四12岁初次去凡尔赛,对此风光情有独钟。登基后,遂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在此营造前所未有的盛会场所。 图1 总平面图

图2 凡尔赛宫鸟瞰全景(由西向东) 他聘请全国最著名的造园大师勒诺特尔主持兴建,又选用最杰出的建筑师、造园家、画家、水利工程师加盟其中。所以,凡尔赛宫苑的兴造,代表着法国当时文化艺术和工程技术上最高的成就。 凡尔赛宫占地面积1600公顷,其中花园面积达100公顷,加上外围的大片人工林,总面积6000余公顷。宫苑的中轴线长约3000米,如包括伸向外围及城市的部分,则长达14千米。从1662年始 建,至1688年大致完成,历时26年之久。

图3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引起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但是,凡尔赛宫过度追求宏大、奢华,居住功能却不方便。宫中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连王太子都不得不在卧室的壁炉内便溺。路易十五极端厌恶寝宫,认为它虽然 宽敞、豪华,却不保暖。

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案例赏析

秋思园规划设计说明 **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区域位置分析 秋思园位于XX市的中间部分,是在市文化用地和建设局旁,是唯一的一个公园。 2、场地现状分析 根据对方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公园的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不包括公园门口专用停车场),东至建设局办公用地,西至文化馆用地,整个用地比较完整。 公园实际的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其中有体育娱乐中心,和老年活动地区的蒙古包,还有小孩子的乐园——儿童乐园.每一处地方都是按照其所有的要求来的,按照低挖高堆的方式来整理土地的,进行规划全园。 3、周边环境 公园西临文化馆用地,南临城市主要道路,东部与建设局办公用地相邻,其他部分与城市道路相邻,其中该地的中部有着一条河流。其中,公园东北角的住宅区将会对公园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在基地内还可以看到远处城市的高层建筑。 详见“现状图”。 4、现状分析 根据公园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东北部的建筑群将按照设计的需要进行拆迁,由于没有任何的历史意义,而且这样的建筑群让人感到杂乱的情绪,使人感到厌恶。至于河道我们按照设计的需求,进行扩展延伸的地方,我们将

挖河成湖,源头和河尾只是将改建,其他没有改变。原来的梨园我们将实行保留,但由于需要,我们也将把它铲平,改做其他用。至于此地中的农田,我们也将其改掉,不保留,因为保留我们的公园将会是一片湿地,所以为了减少工作量把它改做其他。 二、规划社计依据 1.秋思园规划设计条件书。 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4.关于秋思园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以及变更规划用地边界的通知。 5.关于同意秋思园规划最终方案。 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秋思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秋思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故事,讲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以及人与城市的交流。它以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来使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 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