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性状鉴别

中药性状鉴别

中药性状鉴别
中药性状鉴别

一、药材性状“习称”

1.“云锦花纹”何首乌

2.“罗盘纹”商陆

3.“珍珠盘”银柴胡

4.“车轮纹”防己

5.“菊花心”甘草、黄芪

6.“疙瘩丁”白芷

7.“朱砂点”羌活苍术

8.“蚯蚓头”防风

9.“狮子盘头”党参

10.“金包头”知母

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

12.“过桥”黄连

13.“起霜”茅苍术

14.“火炬头”,“连三朵”款冬花

15.“钉头”赭石

16.“怀中抱月”松贝

17.“通天眼”羚羊角

18.“铁线纹”“珍珠疙瘩”山参

19.“马牙柱”合成朱砂

20.“乌金衣”“挂甲”牛黄

21.“虎牙”砍茸

22.“莲花”马鹿茸

23.“血片”“蛋黄片”鹿茸饮片

24.“当门子”麝香

二、药材性状特征

1.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绵马贯众)

2.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大黄)

3.断面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列成2-4轮同心环(牛膝,川牛膝)

4.断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槟榔)

5.药材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牡丹皮厚朴

6.断面有银白色胶丝杜仲

7.形似毛笔头辛夷

三、药材显微特征

1.草酸钙簇晶大黄、何首乌、太子参、白芍、地榆、人参、西洋参、三七、川芎、山楂、牡丹皮、槲寄生、吴茱萸、小茴香、栀子、蓼大青叶、丁香、金银花

2.草酸钙砂晶牛膝麻黄细辛枸杞子钩藤秦皮洋金花

3.草酸钙针晶(束)麦冬商陆(及方晶、簇晶)、巴戟天、苍术、半夏、麦冬、龙胆、山药、天麻、儿茶、广藿香、肉桂

4.草酸钙方晶麻黄细辛甘草苦参石菖蒲、枳壳栀子鸡血藤厚朴、黄柏、红花

5.草酸钙柱晶补骨脂沉香、肉桂

6.草酸钙棱晶五倍子

7.草酸钙结晶防己(细小杆状)猪苓(双锥八面体形)、西红花豆蔻浙贝母

8.晶纤维鸡血藤、黄柏、番泻叶苦参石菖蒲

9.晶鞘纤维番泻叶、甘草

10.树脂道人参、三七、西洋参

11.石细胞乌头、附子、黄连、延胡索、苦参、黄芪、防风、黄芩、玄参、巴戟天、党参、苍术、槲寄生、鸡血藤、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麦冬、辛夷、五味子、木瓜山楂吴茱萸连翘枸杞子栀子槟榔砂仁

12.油室当归川芎枳壳吴茱萸丁香、木香、苍术

13.油管小茴香、防风、柴胡

14.乳管桔梗、党参

15.油细胞厚朴肉桂辛夷五味子砂仁豆蔻石菖蒲

16.淀粉粒大黄、何首乌、商陆、太子参、乌头、附子、防己、葛根、板蓝根、甘草、人参、西洋参、白芷、川芎、黄芩、半夏、石菖蒲、川贝母、浙贝母、山药、钩藤、牡丹皮、肉桂、山楂、五倍子豆蔻

17.糊粉粒苦杏仁补骨脂小茴香豆蔻

18.菊糖桔梗、苍术、党参、木香

19.钟乳体穿心莲

20.薄壁细胞含核状物地黄

21.薄壁细胞含糊化的淀粉团块白芍、延胡索、

22.气孔不定式细辛金钱草青蒿川贝母

23.气孔不等式金钱草、大青叶

24.气孔平轴式补骨脂、蓼大青叶、番泻叶

25.气孔直轴式广藿香穿心莲

26.气孔近环式枳壳

26.气孔内陷麻黄

27.菌丝茯苓、猪苓

28.保卫细胞哑铃麻黄

29.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薄荷

30.硅质块砂仁

31.蓝黑色色素颗粒蓼大青叶

32.薄壁细胞含紫色素紫草

(整理)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章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应当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方剂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中成药的基本原料,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临床疗效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但是,随着中药饮片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及部分外来中药饮片的冲击,致使出现了大量的不按规定炮制方法炮制的中药饮片流入市场,从而导致了中药饮片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 近年来,中药材抽验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在这当中有大部分是一些不法分子故意造假(重金属超标的虫草、模具压制的人参、土豆染色做成的天麻等),售假。有的则是中药材保管发生变质。中药材的鉴别不具有一定中药鉴别常识是很难鉴别真伪的。安排这次培训的目的,为了方便从药人员能够对中药材进行简单的快速鉴别,根据中药的某些成分的特性,快速鉴别一些中药。 一、药用植物学知识 1 .药用植物的分类 现以黄连为例示其分类等级如下: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属………………黄连属 种………………黄连 2. 植物组织的类型 2.1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由于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分化,使植物体得以生长 2.2薄壁组织:基本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贮薄壁组织藏、吸收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 在植物体内担负着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又称营养组织 2.3保护组织:表皮(毛茸(腺毛非腺毛)、气孔(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种不同的组织的复合体) 保护着植物的内部组织,控制和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病虫的侵害以及机械损伤等。 2.4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2.5输导组织:管胞与导管;筛管、伴胞与筛胞

中药材常用经验鉴别方法

一、常用经验鉴别方法 经验鉴别就是用眼看、手摸、耳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确定其真伪优劣、产地、规格等,这些方法是几千年来中医药工作者鉴别药材经验精华的总结,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它是从事中药经营、采购、验收、保管、鉴定、教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 1、眼看 眼看就是凭借人体的光学感受器——眼,看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颜色、断面,从而判定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1)形状:一种药材的外形性状一般是固定的,如圆柱形、方锥形等等。如炉贝母呈圆锥形,平贝母扁球形;天麻长椭圆形,假山麻紫茉莉根呈圆锥形。有些品种老中医师鉴别时使用的语言很形象,如防风的根茎部分称为“蚯蚓头”,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这些形容既简单又生动,易懂易记。在观察外形时,有些叶、草、花类药材很皱缩,可用温水浸泡一下,然后摊平观察。如参叶、金钱草、凌霄花等。 (2)大小: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一般有一定的幅度,如测量的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值。例如黄芪、党参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枸杞有大有小,乌药片有厚有薄等。 (3)表面;药材的表面特征各异,尽管是同一品种也常因产地不同、采收季节等因素,表面特征也不尽相同,如光滑、根痕、粗糙、皮孔、皱纹等。单子叶植物根茎及球茎节上的膜质鳞叶、根痕,蕨类植物的鳞片、毛等,这些特征的有无和程度常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之一,如天麻与假天麻紫茉莉根,天麻表面有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紫茉莉则无。 (4)颜色: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是较固定的,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如玄参、生地色要黑,红花要红,山药要白,青黛要深蓝,紫草要紫,蒲黄、黄连、松花粉要黄,如果加工不好、贮藏不当,就会改变药材的固有颜色,降低药材的质量。如黄芩变绿不能药用,构杞因保管不善由红变黑,牛膝变黑等。 在观察颜色时,药材应干燥,不应在有色光下进行。在描述药材颜色时,如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还应说明以哪一种色调为主。例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3.马牙芦:野山参的芦头上部,芦碗渐疏而大,边缘齐楞,凹下较紧,形如马牙齿状。 4.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头似马头,身体似瓦楞状,尾部似蛇尾。 5.马尾状:白薇根茎下部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形似马的尾巴。 6.马尿气:天麻经水蒸煮时散发的特异气味,味似马尿的臭气。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1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12.云头鹤茎: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14.水波纹:羚羊角外形有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15.方胜纹:蕲蛇的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16.乌鸦头:某些药材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习称“乌鸦头”,如川乌、草乌。 17.乌金衣:牛黄表皮附着的黑色光亮薄膜,形似乌金色。 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21.皮松肉紧:黄芪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22.玉带腰箍:毛慈菇的假球茎中部2~3个稍突起的节环,形似腰间玉带一样。 23.龙头凤尾:药材茎下部留有根须称龙头,茎上端留有半块叶片或叶柄,两者合称“龙头凤尾”,如霍山石斛。 24.白颈:广地龙腹部前端有一条浅色环带(生殖环带)。 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30.血丝:羚羊角角尖内部的红色斑纹。 31.同心环:某些药材横断面上的异形维管,排列成数层同心性圆形的环圈纹,如川牛膝。 32.观音坐莲:松贝平放时能端正稳坐,形似观音坐在莲花之上。 33.观音合掌:青贝外层的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34.吐丝:菟丝子水煮后,种皮裂开,伸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似春蚕吐丝。 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40.芦碗:芦头上的半圆形或圆形的碗状茎痕,如人参。 41.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 42.纱纸皮:熊胆的胆囊皮用手撕之,可分层撕成细丝状,形如纱纸。 43.连珠状:某些根类药材形似串连起来的珠子样,如巴戟天。 44.连珠斑:蕲蛇腹部黑色类圆形斑纹,象连起来的珠子,亦称“念珠斑”。 45.肚脐眼:天麻根茎一端的圆形凹陷疤痕。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 当归:1、用药部位:根。 2、性状: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分 归头、归身、归尾。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3、功能:补血活血。

黄芪:1、用药部位:根。 2、性状:呈圆柱形,有分枝,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质硬而韧, 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3、功能:补气固表。

大枣: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类呈椭圆形或球形,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 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 3、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麦芽: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呈梭形,表面淡黄色,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微甘。 3、功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2、性状: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3、功能:行气化瘀,清心解郁。,

2、性状: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形似鸡头,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 3、功能:补气养阴。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 【产地】主产于、西畴,广西田阳靖西、等地。多系栽培,以产者为地道药材。 【采收加工】第3-4年开花前或冬季果熟后采挖,以花前期采收质量佳。采收除去茎叶、泥土,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曝晒至半干,反复揉搓,以后每天边晒边搓,待全干后放入麻袋撞至表面光滑即可。剪下的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后,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 【性状鉴别】:三七被称之为“铜皮铁骨”。铜皮:指药材的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的颜色;铁骨:指药材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三七外形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表面灰黄或灰棕色,常有蜡样光泽,顶端有瘤状突起;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气微,味苦而后微甜。

附注三七价格较昂贵,伪品较多,主要有: ①科植物莪术的根茎雕刻而成。 ②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根茎。“竹节三七” ③落葵科植物藤三七的块茎。 ④科植物高良的根茎,仿造三七的外形,用颜料酸性大红并掺了适量墨汁进行染色加工而成。“血三七” ⑤科植物三七的根茎。 ⑥豆科植物绵三七的块根。 ⑦以楝科植物苦楝树和冬青科植物熊胆木的叶,经煎煮所得提取液加入木薯粉,精心搓捏而成,然后置黄泥粉中搓滚。附注1、三七以“头数”论好坏。每斤能称的三七个数,称为多少“头”,“头”数越少价越高,质量越好。但据当地人称,目前由于过度追求个大,滥用化肥,有的三七只有十多头,但木心大,质量欠佳。 2、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民间习称“土三七”。本品有止血作用,与三七相似。 冬虫夏草 【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越冬幼虫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产地】:主产于、、等省区。、、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3.马牙芦:野山参的芦头上部,芦碗渐疏而大,边缘齐楞,凹下较紧,形如马牙齿状。 4.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头似马头,身体似瓦楞状,尾部似蛇尾。 5.马尾状:白薇根茎下部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形似马的尾巴。 6.马尿气:天麻经水蒸煮时散发的特异气味,味似马尿的臭气。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1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12.云头鹤茎: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14.水波纹:羚羊角外形有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15.方胜纹:蕲蛇的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16.乌鸦头:某些药材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习称“乌鸦头”,如川乌、草乌。 17.乌金衣:牛黄表皮附着的黑色光亮薄膜,形似乌金色。 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21.皮松肉紧:黄芪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22.玉带腰箍:毛慈菇的假球茎中部2~3个稍突起的节环,形似腰间玉带一样。 23.龙头凤尾:药材茎下部留有根须称龙头,茎上端留有半块叶片或叶柄,两者合称“龙头凤尾”,如霍山石斛。 24.白颈:广地龙腹部前端有一条浅色环带(生殖环带)。 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30.血丝:羚羊角角尖内部的红色斑纹。 31.同心环:某些药材横断面上的异形维管,排列成数层同心性圆形的环圈纹,如川牛膝。 32.观音坐莲:松贝平放时能端正稳坐,形似观音坐在莲花之上。 33.观音合掌:青贝外层的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34.吐丝:菟丝子水煮后,种皮裂开,伸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似春蚕吐丝。 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99231417.html,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作者:罗立娅杜秀园任慧婧 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19年第06期 关键词:中药;性状鉴定;方法 中药鉴定对于学习中药学相关学科非常重要,通过中药学的学习,能系统掌握中药的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中,能认识的生药品、药材干燥品、药材炮制品却不是很多。在学习中,要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中药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准确地鉴定中药材的真伪、中药材的等次,所以掌握中药鉴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技能。 在众多鉴定方法中,中药性状鉴定是最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中药性状鉴定是用眼睛观察、用手摸、用鼻闻、用口尝及水试法、火试法等多种鉴定方法,以鉴定中药材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度高,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必备技能。在每年举行的中药传统技能比赛项目中,中药材的鉴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比赛内容。 一、中药的鉴定程序 (一)选取样本 在选取样本时,首先应核对药材的名称、规格、等级、产地、包件式样等信息是不是一致,包装是否完好。同一批次的药材数量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药材进行鉴定;数量为100至1000件的药材,按总数量的5%进行取样;数量超过1000件的药材,超过的数量按照1%来取样;药材数量不足5件的应逐一进行取样。珍贵药材,不论数量多少均逐一进行取样。所取样本数量一般为检验用量的3倍,即所取样本数量平均分为3份,1份用于检验,1份用于复核,1份用于保存留样,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 (二)鉴定药材样本 根据所取样本的不同及检验要求的不同,所采用的鉴定方法也有所不同。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主要鉴定药材的真伪、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纯净度、水分、灰分、浸出物等。鉴定时应仔细观察,细心对比样品,并详细记录鉴定的结果。 (三)记录检验结果 鉴定过程中的数据、现象及结果的记录应详细完整,不得有涂改痕迹。还应写明检验样本的来源,如,送检的单位、时间、样本数量等内容。样本检验结束后,及时填写检验报告单。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_0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 (1)佩兰与泽兰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fortuneiTurcz.的干燥全草切节。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lucidusTurcz.干燥全草切节。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eHsiaoetK.C.Hsia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的干燥鳞茎。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 的幼小鳞茎。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eThunb根茎的切片。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unifloraHao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质坚,细腻、味微苦。天花粉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根切片。切片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质坚韧、纤维性强或显粉性,味微甜。葛根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 (4)秦皮与合欢皮 秦皮:木犀科苦枥白蜡树FraxinusrhynchophllaHance、白蜡树 FraxinuschinensisRoxb.、尖叶白蜡树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是对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简单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这是数千年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的宝贵经验。 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 如:圆柱形(黄芪、甘草),纺锤形(麦冬、百部),鸡爪形(黄连),拳形(川芎),团块状(泽泻、生地) 一、用形象语言表达外形特征 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野山参:马牙芦、雁脖芦、枣核钉、铁线纹、珍珠疙瘩 蕲蛇:头龙虎口(翘鼻头)方胜纹、佛指甲、连珠斑 防风:蚯蚓头 川贝:怀中抱月 马兜玲:如马脖上下垂的铃铛 马鞭草:穗状花序细长如马鞭 木鳖子:扁平圆板状如鳖 瓦楞子:如房上瓦片排列三楞状 佛手:果实如手状 冬虫夏草:体似幼蚕,头部子座细长呈圆柱形 二、表面 枇杷叶的毛,苍耳子的刺,黄连的鳞叶,黄柏的栓皮,厚朴的皮孔,乌梅的皱纹纹理,苏子的网纹,大黄、首乌的星点、锦纹,天麻的鹦哥嘴、园脐眼、点状环,白芷突起的皮孔和疙瘩状根痕。 三、质地 松泡:南沙参泡而松,灯心草、松花粉质轻 粉性:山药、天花粉 粘性:鲜石斛断面显粘性,天门冬柔润粘性 柔润:当归、玉竹柔软润泽 油润:具有油性——柏子仁 角质:含有多量淀粉加工后糊化,呈半透明——郁金、天麻 坚韧:质坚不易折断——丝瓜络、桑白皮 十黄九糠的大黄 糟皮粉茬的丹皮 心儿枯朽的黄芩 四、断面 菊花心——黄芪车轮纹——粉防己特殊维管束——云锦花纹、星点 九节菖蒲:断面白色粉性,可见淡黄色小点6-9个排列成环。 大黄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宽广颗粒状,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 天麻:断面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 元胡: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腊样光泽 木贼:断面中空,周围有多数圆形小空腔,排列成环。 首乌:断面红棕色,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形维管束环列。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摘要】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 (1)佩兰与泽兰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干燥全草切节。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干燥全草切节。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e Hsiao et K. C. Hsia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的干燥鳞茎。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幼小鳞茎。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e Thunb根茎的切片。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uniflora Hao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质坚,细腻、味微苦。天花粉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根切片。切片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质坚韧、纤维性强或显粉性,味微甜。葛根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

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

1.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药鉴别最常用的“四大鉴定”。 1.基原鉴定,即中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生物分类学鉴定中药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正确的学名,这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2.性状鉴定,性状鉴定就是应用看、摸、闻、尝等方法,对中药的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作为鉴别的依据,它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长期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特点,性状鉴别主要是观察完整的药材及饮片。 3.,显微鉴定,生药的显微鉴定主要是利用显微观察植(动)物生药内部的细胞、组织结构及细胞内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的依据以鉴定真品、类似品或用品的一种方法。通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片丹等,中药成分制剂的鉴定。显微鉴定是一种专门技术,需要有植物解剖、植物显微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显微切片的制作技术,显微鉴定也是鉴定中成药丸散片丹和制定品质标准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4.理化鉴定,是利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定特征的药材。 常用的现代中药鉴别方法: 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加速发展使仪器分析的手段不断更新,紫外、红外、气相、高效液相、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象处理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差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法等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别的方法中来,大大的丰富了中药鉴别方法,形成了以“四大鉴别”法为基础,以理化分析为重点,逐步适应中药现代化并利于中药走向世界的一套更为科学、完善、先进的中药鉴别体系。 1.色谱法。色谱法是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经逐步完善最后列入1977年中国药典,并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成为中药鉴别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上述的层析法,根据色谱法的分离方法可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1、哪种药物 会使得病人容易醉酒? (单项选择) A灭滴灵 氨苄青霉素 C 阿司匹林 D 氨茶碱 2、玫瑰花及其混伪品鉴别描述错误的是 (单项选择) A花梗上无毛茸,花柱头略高出花托口,远低于雄蕊………玫瑰花 B花梗 上无毛茸,花柱头远高出花托口,长于雄蕊………月季花 C花梗上具毛茸,花 柱头略高出花托口,远低于雄蕊………玫瑰花 D属于蔷薇科 3、川贝母及其混伪品鉴别描述错误的是 (单项选择) A东贝:呈椭圆形,外层二枚鳞叶大小悬殊或相近。味苦 B藏青贝:个较青贝略大,扁圆球形或略呈圆锥形,直径0.8~1.5cm,外层二枚鳞叶大小相近,相 对抱合,底部平,顶端多闭合。味微苦。可能为伊贝母的一种 C小平贝母:类球形或圆锥形,直径0.4~0.8cm,外层二枚鳞叶大小悬殊,呈大瓣抱小瓣状,但未 紧抱,小瓣高度远低于大瓣。底部不平。气微,味微酸有苦味 D皖贝母和小浙贝:圆球形或圆锥形,直径0.8cm或更大,外层二枚鳞叶大小相近或悬殊,顶端尖,基部不平。味苦。皖贝母顶部较圆钝,小浙贝则较尖 4、土茯苓混伪品鉴别描述错误的是 (单项选择) A.断面呈黄白色,有时有黄色斑块,不呈红色……肖菝葜 B.断面为棕红 色……菝葜 C.断面为浅红色……土茯苓 D.断面为浅红色……菝葜 5、山药及其混伪品鉴别描述错误的是 (单项选择) A断面粉性粗糙,颗粒状,散有浅棕色点状维管束……山药 B断面粉性细 腻,颗粒状,散有浅棕色点状维管束……山药 C断面粉性细腻,有时有裂隙, 黄棕色点状维管束放射状排列……木薯 D可以用显微镜来区别山药和木薯 6、山豆根及其混伪品木蓝鉴别点: (单项选择)

中药的性状鉴定方法

中药鉴定学——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 别药材,这些方法包含了丰富的传统鉴别经验,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性状鉴定和来源鉴定一样,除仔细观察样品外,有时亦需核对标本和文献。 性状鉴定包括以下内容: 1.形状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叶和花类药材多皱缩,须先水浸泡,展平后观察。 2.大小应观察较多的样品,得出比较正确的药材的大小数值,表示药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3.颜色药材的颜色各不相同,药材的色泽一般应在日光下观察。色泽的描述包括表面和断面色泽,大部分药材的色调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二种色调组成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以棕色为主。 4.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或毛茸等。 5.质地指药材的软硬、坚韧、毓松、致密、黏性或粉性、角质样等特征。有些药材因加工方法不同,质地也不一样。 6.折断面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如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等及折断时的断面特征。应注意是否平坦,或显纤维性、颗粒性或裂片状,断面有无胶丝等。可通过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特征鉴别药材。 7.气利用药材的特殊香气或臭气鉴别药材,如麝香。对气味不明显的药材,可切碎后或用热水浸泡后再闻。 8.味是口尝药材的实际滋味,每种药材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药材的味感也是衡量药材品质的标准之一,如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尝药时要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尝味时要取

少量在口里咀嚼约1分钟,使舌头的各部分都接触到药液。对有强烈刺激性和有毒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取样要少,尝后应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 9.水试水试法是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黏性、酸碱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鉴别药材的一种方法,如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 10.火试是利用药材在火烧时,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来鉴别药材的方法。如沉香点燃则香气浓烈。 以上所述,是药材性状鉴定的基本顺序和内容。

中药真伪的性状(经验)鉴别方法

中药真伪的性状(经验)鉴别方法 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医疗保健用药的安全有效。由于中药的品种繁多,基源复杂,且产地多、规格多,以及同科不同属,有植物、动物,还有矿物,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和药用部位不同。都给我们中药工作人员带来了其鉴定的难度,加之市场伪品和混淆品种屡有出现。为了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我们必须学会用火眼金睛,以大爱无疆的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对人民的健康负责。认真把好中药的质量关,首先要把好中药材质量的源头关,做到药真地道,疗效高。充分采取传统的经验鉴别和现代理化鉴别结合的方法,认真做好质量检验工作。中药鉴定一般来讲有四大鉴别方法,即基源鉴定、性状鉴定(即经验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尤其性状鉴定(经验鉴别),则是最常用、最直接、最简便、最快捷的一种对中药材进行真、伪、优、劣的鉴别方法,它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几千年来正确用药的经验总结,特别是对某些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的术语,更是历代老药工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应予传承发扬。 性状鉴别就是运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的方法,对中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加上简单的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而又正确的区分药材真伪的结论。其主要方法是: 一、看形状 因为药材的形状与药用部位有关,每一种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如根类药材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皮类药材有卷筒状、板片状等;种子类药材有圆球形、扁圆形等。并有许多具有生动形象的鉴别术语,比如:蕲蛇的“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黑色圆斑,位于腹面两侧)”、“佛指甲(尾尖端有三角形鳞片包裹)”。川松贝的“怀中抱月”,青贝的“观音合掌”,炉贝的“马牙嘴”“虎皮斑”。海马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防风根茎部分为“蚯蚓头”;野山人参为“雁脖芦,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等。有的花、叶类药材多皱缩,就须先用热水浸泡后,展平观察。 二、看大小 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对体积很小的种子类药材,如葶苈子、菟丝子、天仙子等应在放大镜下观察。 三、看颜色 各种药材的颜色是不相同的,如丹参色红,黄连色黄,紫草色紫,乌梅色黑等,若药材因加工或贮存不当就会改变其固有的色泽。药材颜色是否符合要求是衡量药材质量优劣的重要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名词、术语解释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名词、术语 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基原,品种繁杂、形态各异。历代广大医药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把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的经验,概括成形象生动、易懂易记的专业术语,是值得珍惜的一份宝贵财富。现汇集部分,浅释于下供同学们学习性状鉴定时参考。 一、植物部分 1.螺旋纹:是指人参横纹呈连续的螺纹状,故称“螺旋纹。 2.跑纹:是指人参在生长过程中被人移动,其纹往往扩散到体的下部或腿上,俗称“跑纹。 3.三节芦:指人参同一芦头上有圆芦、堆花芦和马牙芦。“三节芦’’是野生参的主要特征之一。 4.珍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习称“珍珠点。 5.枣核艼:指人参芦头上生的不定根,形似“枣核”的艼为鉴定野山参特征之一。 6.雁脖芦:指野山参干枯而坚实、呈扭曲细长的芦头,形似雁脖,故称“雁脖芦。 7.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8.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9.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狮子盘头。”党参等。 10.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如防风。 11.黄马褂:指高丽参主干残留的棕黄色栓皮。俗称“黄马褂。,’ 12.鹦哥嘴:指天麻(冬麻)一端有红棕色的芽茎残留,形状像“鹦哥嘴”,又称“红小辫。” 13.点状环纹:指天麻全体具密环菌寄生形成的“点状环纹。” 14.凹肚脐: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凹肚脐”,故名。 15.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6.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镶嵌于大鳞片之中露出部分,似新月形,故称“怀中抱月。” 17.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18.马牙状:指色白炉贝,形似“马牙”者。 19.玉带腰箍:指毛慈姑(杜鹃兰)假球茎中腰部具2~3条微突起的环带,俗称“玉带腰箍。” 20.扫帚头:指根类药材顶端具纤维状的毛,形似扫帚,如红柴胡、禹州漏芦等。 21.穿蓑衣:指藜芦的顶端残留有棕毛状维管束,形如蓑衣。故有藜芦“穿蓑衣’’之谓。 22.戴斗笠:指禹州漏芦顶端具有许多丝状物(为叶柄维管束残存),故有“漏芦戴斗笠”之称。 23.凤尾:指峨嵋野连顶端常留有做成的标记叶柄3~6枚,形似“风尾。” 24.鸡爪:指川连根茎多簇生成束状分支,形似鸡爪,故名“鸡爪黄连。” 25.过桥:指黄连根茎中间较细长光滑的茎杆,俗称“过桥”’或“过江枝。” 26.龙头风尾:指用幼嫩铁皮石斛做成的“枫斗”,呈扭曲螺旋状,通常有2~4个旋纹,茎基残留短须的称“龙头”,茎梢较细的部分称“凤尾。”故称之为“龙头凤尾”。 27.金钗:指金钗石斛,茎扁平,色金黄,两端较细,形似髻发上的“金钗。” 28.双花:指建泽泻,长成两个相连的根茎,习称“双花。” 29.花子:指白术瘤状疙瘩积聚于主体,占表面面积30%以上者,称“花子。”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课件: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学习重点: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常用中药饮片的来源、特征及其常见伪品、易混淆品的鉴别要点;常用中药饮片的地方习用品植物来源、使用地区、饮片特征及不同品种间的鉴别要点。 学习指导:中药饮片是药材经炮制后供中医临床调剂或制剂的药物。中药材大多来源于植物,少数来自动物、矿物及加工品,品种多,来源复杂。由于植物器官,特别是同科同属的植物器官 形态相近,加之炮制后的饮片往往失去了原药材的形状,以及全国各地使用习惯的不同等 原因,给饮片的鉴别增加了难度。以至于在饮片的购销经营及调剂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伪 劣品、混淆品、掺伪品,有时甚至发生配方差错,轻者延误病情,造成经济损失,重者危 及患者生命。因此,掌握饮片的鉴别知识,对提高执业药师的执业技能非常重要。本部分 内容从饮片形状、表面、质地、折断面、气味等几方面,结合植物分类学、解剖学知识及 大量实例介绍了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半夏、天南星等38种中药饮片 的来源、特征及其伪品、易混淆品的鉴别要点,以及贯众等8种中药饮片的地方习用品 植物来源、主要使用地区及饮片特征。由于植物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 的,来源不同、器官不同、成分不同,其组织的组成也就各不相同,进而在饮片性状特征 的表现上就会产生差异,此外,一种饮片往往有多个主要特征。这就要求大家在学习过程 中要善于比较和总结,在工作实践中综合观察,方能牢牢掌握。

中药饮片鉴别的意义 中药饮片是药材经炮制后供中药配方、中医临床治病、防病的药物。中药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少数来自动物、矿物和加工品,炮制后的饮片常失去了原药材的形状。由于植物器官、特别是同科同属的植物器官形态相近,炮制后的饮片往往外表形态、颜色相似,不易区分,加上全国各地使用习惯不同,给饮片的鉴别增加了难度,以至于时常发生配方差错,如把月季花当作玫瑰花使用;把洋金花当作凌霄花使用;把金钱草当作连钱草使用;把信石粉当作滑石粉使用等。有时甚至出现假冒掺伪现象,如将山茱萸、五味子染色,或用纸丝染色冒充西红花;用小泛丸冒充菟丝子;用其它龟甲冒充乌龟甲;用大戟科的木薯块根冒充薯蓣科的山药等。差错、假冒、掺伪的结果是,轻者,毫无疗效,延误病情,造成经济损失;重者,出现毒副反应,危及生命。因此,如何寻找饮片的主要特征,对提高执业药师鉴别中药饮片的能力非常重要。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实际上就是传统的经验鉴别,是用人的感官,即眼看、口尝、鼻嗅、耳听、手摸等对中药饮片进行鉴别,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水试、火试等,主要工具有放大镜,紫外光灯等。它简便易行,在药房柜台即可进行,是执业药师的基本功。鉴别时可运用植物分类学、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便于更好地抓住饮片的鉴别特征。 1.饮片形状 植物器官有各种形状,如根有圆柱形、圆锥形、圆球形、纺锤形等,茎有圆柱形、方柱形、三角形、中空(秆)等,叶一般较薄,形状有心形、椭圆形、卵圆形等。炮制成饮片后,根大多为类圆形切片,如甘草饮片;木本茎多为类圆形切片,如大血藤饮片;草本茎多为段状,圆柱形的如金钱草饮片,方柱形的如薄荷饮片,三角形的如水蜈蚣饮片,中空而节明显的如淡竹叶饮片、芸香草饮片;皮常为弯曲或卷曲的条片状,如肉桂饮片、厚朴饮片;叶一般为丝条状,如枇杷叶饮片,或保持原形,如番泻叶饮片,或皱缩,如艾叶饮片,或碎片状,如桑叶饮片;果实、种子一般为类圆球形,如五味子饮片,扁圆形如酸枣仁饮片,心形如苦杏仁饮片等,大者常切成类圆形片状等,如木瓜饮片、槟榔饮片。中药饮片片型的长短厚薄,是饮片规格、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的规定,片:0.5mm以下为极薄片,1~2mm为薄片,2~4mm 为厚片;段长:10~15mm;块:8~12mm的方块;皮类丝宽2~3mm,叶类丝宽5~10mm。有的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有补充,如2~4mm为中片,4~5mm为厚片,5~10mm为短段,10~15mm为中段,长约30mm为长段等,各地中药炮制规范具体尺寸略有不同。 2.饮片表面 是饮片最具特征的地方,切片的饮片可分为外表面和切面。外表面属植物的保护组织,切面是植物分生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综合反映。草本植物根、茎,果实类中药等最外层由表皮细胞组成,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是对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简单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这是数千年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来的宝贵经验。 1、形状 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如园柱形(黄芪、甘草)、纺缍形(麦冬、百部)、鸡爪形(黄连)拳形(川芎)、团块状(泽泻,生地)等。—些品种,老药师能使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药材外形特征:如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野山参:马牙芦(芦碗紧密排列、边缘齐棱如马牙)、灯草芯、枣核(不定根生于芦头上,中部较粗,多下垂,形如枣核),铁线纹、落肩膀、细结皮(紧皮细横纹)、少数腿(人字腿)、珍珠须(尾上小疙瘩——珍珠点,疙瘩须)。 蕲蛇: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纹(灰黄或灰白菱方形斑纹)、连珠斑(黑色园斑,位于腹面两侧)、 佛指甲(尾尖端为三角形鳞片包裹)。 防风:蚯蚓头(根头部具有密集的环纹)。 川贝:怀中抱月(内外层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紧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只留一新月形的部分在外,称怀中抱月)。 其它如马兜铃状如马脖上下垂的铃铛;马鞭草穗状花序细长,形如马鞭;木鳖子扁平园板状如鳖;瓦楞子如房上瓦片排列之楞状;佛手果实具手状;冬虫夏草体似幼蚕,头部子座细长呈圆柱形。所观察药材应是完整之品。 2、大小 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一般有一定的幅度。如测量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可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数值。必须选择有代表性和大多数的常见药材进行测量,大的用cm(厘米),细小的用mm(毫米)表示。一般习惯测量时根茎、果实称长x 直径;鳞茎称高x 直 径;皮作长、宽、厚;种子作长、宽或直径。大小的测量,主要用于特殊商品的分等、分级。 3、色泽 指药材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较固定,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关系很大,可反映出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药材品种不同,加工条件变化、贮存时间长短或加工不当,可改变药材色泽,表示药材质量降低。观察色泽应在白天自然光线下或日光灯下进行,颜色的描述,以质量好的在前,色淡的在前。其例: 红色:朱砂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红花、红黄或红色;丹参紫红或棕红、暗红。 紫色:紫苏叶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紫草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 黑色:黑芝麻表面黑色;黑胡椒表面黑褐色;墨旱莲草表面墨绿色;乌梅表面乌黑色或黑棕色。 黄色:川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川黄柏外表黄褐色或黄棕色,内表暗黄色;姜黄表面深黄色。 白色;白芷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白藓皮外表灰白色,内表类白色;白芨断面白色或灰白色;山药表面黄白色,断面白色。褐色:代赭石表面暗棕红色或灰黑色。 蓝色:青黛深蓝色。 杂色:五花龙骨? 淡灰白色、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深浅不同的花纹。石膏有绢丝光泽;自然铜金属光泽;大青盐玻璃样光泽;珍珠彩光闪耀;延胡索蜡样光泽;花蕊石具闪星状亮光;青礞石断面可见闪光星点;金礞石有闪烁的金黄色光泽;雄黄断面具树脂样光泽, 晶面金刚石样光泽。

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

. 1.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药鉴别最常用的“四大鉴定”。 1.基原鉴定,即中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生物分类学鉴定中药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正确的学名,这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2.性状鉴定,性状鉴定就是应用看、摸、闻、尝等方法,对中药的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作为鉴别的依据,它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长期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特点,性状鉴别主要是观察完整的药材及饮片。 3.,显微鉴定,生药的显微鉴定主要是利用显微观察植(动)物生药内部的细胞、组织结构及细胞内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的依据以鉴定真品、类似品或用 品的一种方法。通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片丹等,中药成分制剂的鉴定。显微鉴定是一种专门技术,需要有植物解剖、植物显微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显微 切片的制作技术,显微鉴定也是鉴定中成药丸散片丹和制定品质标准的科学方法之 一,对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4.理化鉴定,是利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定特征的药 材。 常用的现代中药鉴别方法: 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加速发展使仪器分析的手段不断更新,紫外、红外、气相、高效液相、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象处理分析、各种 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差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 法等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别的方法中来,大大的丰富了中药鉴别方法,形成了以“四大鉴别”法为基础,以理化分析为重点,逐步适应中药现代化并利于中药走向世界的一 套更为科学、完善、先进的中药鉴别体系。 1.色谱法。色谱法是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经逐步完善最后列入1977年中国药典,并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成为中药鉴别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上述的层析法,根据色谱法的分离方法可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