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惊魂记的视听语言知识学习

浅析惊魂记的视听语言知识学习

浅析惊魂记的视听语言知识学习
浅析惊魂记的视听语言知识学习

浅析《惊魂记》视听语言

一、希区柯克与的悬念观

悬念机制在影视剧作中就是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观众对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充满着关切与期待。而这种悬而未决的矛盾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和观赏兴趣,使观众迅速进入剧情,并在紧凑的剧情发展中将视觉和听觉达到一种饱和状态,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也因此,影视剧中悬念手法的设置、情节的推动、镜头、光线、色彩、剪辑、音乐音效等手法的运用就决定了悬疑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元素。因此,当我们提到悬念和惊悚,当我们在头脑中想象各种惊悚镜头、悬疑情节的发展,就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位在世界影坛上都举足轻重的、关键性的人物,他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悬念惊悚电影的鼻祖———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原籍英国,“希区柯克”这一名字可谓悬疑惊悚的代名词,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精神;正是这位举世公认的恐怖大师发明了“惊悚文艺类影片”(the thriller genre)这一电影类型。

希区柯克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连续剧,绝大多数以紧张、焦虑、窥视欲、恐惧等人性的阴暗面为叙事主题,并熟练地将性感、悬疑、幽默融合于一体。希区柯克执导影片的最终目标是展现出人性最深层的恐怖和最异常的思想,因此与现代恐怖片不同,希区柯克的影片可称为惊悚片,所有的恐怖都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和发生着,没有扭曲变形血流成河等令人作呕的画面,完全以精巧的情节安排和演员的卓越发挥取胜。

希区柯克的理论,所谓的悬疑必须是假设以观众群为主线,透过提供观众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发展,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而造成、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的这种紧张气氛。但是为了达到能令人印象深刻和感情印象,又必须让身处其中的无辜者不会受到伤害,于是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都呈现在观众面前,唯剧中的男女主角彼此都毫不知情,我们可以藉由故事的叙述发展来了解男女演员之间的错综复杂,但是我们却无法推测下一步,希区柯克会让他们发生什么事情。

希区柯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信仰于将一切告诉观众,他们将因此而焦虑”。在

他的悬念片中,基本上都是运用这一原理。可以说,希区柯克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精神;而正是这位举世公认的恐怖大师发明了“悬疑惊悚片”这一电影类型。

《惊魂记》(《精神病患者》、英文名《Psycho》,是被公认为希区柯克最好的电影,同时也是被模仿最多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可以说是希区柯克的巅峰之作。《芝加哥太阳时报》给出这样的评语——希区柯克的其他片子也不会比此片更具冲击力。

二、《惊魂记》的灯光布置

光线是影片的灵魂,它可以照出影像,更可以折射出人性。影片的光线运用与人物的心理和影片情节的发展配合得很适当,增强了电影技巧的叙事性。

首先是旅馆客厅对鸟的布光。在本片中这里有极强的暗示。外表温和的贝兹有着制作标本的嗜好。而强光打在鸟上,强烈的影子印在墙上,让人毛骨悚然。这也暗示是贝兹在储藏母亲的尸体。强烈的黑影似乎暗示着什么不好的开始。

而在客厅的的对话这场戏是全片最多对白的一场戏。希区柯克对贝兹采用的4种景别。一是45度角的中景,二是带有仰视的中景,三是近景,四是女主角的俯视的主观镜头。四种景别打了侧光和逆光。造成贝兹的阴阳脸。突显了贝兹的两面性,暗示他是一个有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尽管造成了阴阳脸,但是画面效果却没有让人感到厌恶。画面看起来自然,简洁。对于玛莉莲的布光,标准的三点布光。在两人的对话中,也揭示了两个人的命运。

其次浴室杀人的这场戏,希区柯克在浴室的布光是违反浴室布光的。以往乃至现在的恐怖片对浴室的布光都是昏暗的,以营造一种黑暗,阴冷的气氛。、但是希区柯克开创了另一种表现恐怖的视听方式。在浴室杀人布光中,希区柯克采用是强光照明。在浴室强光的照明下,观众清晰的看到玛丽安是怎么被杀害的,使观众迅速沉浸在电影氛围中,仿佛自己就是受害者。侧逆光拍摄造成悬念。逆光拍摄是指被摄体恰好处于光源和摄影机之间,而侧逆光的光源处于被摄体后的大约45°角的位置,这样背景亮度远远高于被摄主体,因此很难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逆光拍摄本身就带有神秘感,在这场戏中,导演采用侧逆光拍摄的方式遮蔽凶手的真面目,更增强了影片的悬念,观众始终没有看到凶手的真面目,直到影片结尾揭晓真相时观众才真正了解了凶手。

在侦探亚博盖茨询问过诺曼离开时,以及山姆到诺曼家外面寻找亚博盖茨时,两次插入了诺曼的中景镜头:一次是侧光,半边脸隐藏在黑暗中;另一次更是逆光,脸的正面全部被

黑暗笼罩。这暗示诺曼的面目是模糊的,他的身上隐藏着一个大秘密,把整个氛围衬托得比较阴冷沉重,让人物内心的种种态势表达得愈发畸形和丑陋。

希区柯克利用灯光给观众制造了一个悬疑,一个符号。对“母亲”的布光只是一个逆光,并且出现了强光源,使得观众看不清杀人凶手的脸。之后的剧情是使得我们相信有“母亲”这个人存在。但在最后我们才知道原来那只是贝兹的另一个人格。因为逆光的效果,使我们相信了“母亲”的存在,可以说灯光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三、《惊魂记》的声音元素

本片的电影配乐是另一个亮点,这主要归功于影片配乐者伯纳德·赫尔曼。他曾为《公民凯恩》等多部影片配乐。在玛丽安准备出逃的段落中,配乐以几个特定音为一个段落,然后将这个段落不断地播放,制造出一种回环的效果;其次这段配乐是间隔跳进的,无形却有意中将玛丽安对4万元钱的犹豫和心理斗争的回环状态表现出来,同时配合视觉上的节奏,制造出一种情绪紧张的效果。

音乐可以做出某种预示,特别是在剧情不允许导演为观众在某一个事件上做好思想准备的时候。在本片中,希区柯克往往在表面看起来是偶然的场景,配上令人焦急的音乐。其实是在警告观众做好心理准备,有时候是虚惊一场,而有时候是影片的高潮。

在经典的浴室谋杀段落,在音乐进入之前只有水声,一切都是如此真实,但是随着黑影的出现,音乐是从高潮部分直接切入,夹杂着马莉安的尖叫声,在听觉上就给人一种刺激,直至黑影离去音乐才结束,更增添了恐怖效果。画面虽然没有刀子刺入身体的镜头,但是伯纳德·赫尔曼的配乐,极为尖锐刺耳,不断重复的小提琴尖刻的声响几乎能将人的皮肉切开。强光下恐怖的画面,加上小提琴尖刻的音效,加上希区柯克的剪辑,使观影者的视觉和听觉达到了制高点,造就这段永恒的经典。而这种在沉默中突然切入尖锐的音乐,也为以后的悬疑惊悚片的音乐提供了借鉴,在以后的恐怖片中被广泛采用。

声音也可以将人物形象扩大到画面之外,伯纳德·赫尔曼的配乐模仿鸟的鸣叫声,而这正暗示了诺曼的一个爱好——制作鸟类标本。所以当他“母亲”谋杀玛丽安和侦探时,出现这种鸟叫声配乐,使我们对凶手的心理转移提供了较早的线索。

四、《惊魂记》的镜头语言

今天的暴力、惊悚、凶杀等场面完全是靠扭曲变形、鲜血横流的方式惊悚观众的视听。

但是在希区柯克的年代,完全靠动作和镜头语言表述惊悚与悬念的想法,《惊魂记》的镜头语言是后来所有悬疑片的范本,对当今的影视创作可谓是意义重大。

1.开端

影片一开头是凤凰城的大远景,交待故事发生地的环境,通过摄影机的升降运动向观众呈现出一座城市的全貌,视角宏大;通过摄影机慢慢下降,摄影机再借助一个推镜头把观众的视角引到那扇窗户上,逐渐地加重了影片的感情基调,带有暗示之意,推的过程即是情绪趋于紧绷的过程,也是影片的感情因子逐渐增多的过程。

而这个推进旅馆窗户的镜头使观众成了趴在窗口上的偷窥者。希区柯克利用画面作为窥视的孔道,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偷窥和偷听的观察点。他对空间的处理不时地触摸并满足我们的内心期待。电影观众是偷窥者,观众可以目睹主人公的生活细节而心满意足,这种表达手法在之后旅店老板偷窥玛丽安换衣服一段同样使用,这也是希区柯克在《后窗》等影片中很喜欢表达的一个命题。

2.准备出逃

从玛丽安逃跑前的准备这场戏是用极其简洁的镜头方式展现的。第一个镜头:玛丽安从左入画,中景,眼睛往镜头方向瞟;镜头下摇,推成对床上放的4万美元(白色信封)的特写;然后镜头左摇,拉,成为床上放的旅行箱的特写。这个镜头共20秒,是个镜头内的蒙太奇。在没有任何对白的情况下,注意力集中的观众仅从这一个镜头就可以判断出玛丽安下一步的行动。这种简洁明快的叙事能力是很考验导演功力的,充分体现了希区柯克对于镜头的设计。

从镜头长度角度来说,长度随情绪变化而变化。这一个段落的视听看上去很是平常,但是也有很多考虑。该段中希区柯克展现玛丽安的镜头一直是跟拍或摇的长镜头,没有分镜的原因是此时玛丽安的心理状态主要就是一个“犹豫”,在这种情绪没变的情况下,段落镜头将情绪一刻不断地展现出来,把心理状态烘托得很足。而这些段落镜头之间的切换也是十分讲究的,即每次切换都只切换到信封,这种在段落镜头中突然切换的高反差把“玛丽安的犹豫全部关于这个信封里的钱”的信息传达得十分精准。亦是这种切换,使得信封的每次出现都被突出强调,与剧作上玛丽安4次看信封的设置融合起来,显示了玛丽安忐忑不安的心情,也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4万美元上面。

从镜头景别来看,景别是随着事件发展而变化的。在该段中,核心的信息即玛丽安的犹豫,所以整个段落的情绪会有一个“引发犹豫—犹豫—决定”的曲线,与此相搭配的是创

作者们设计的景别由松(大景别)到紧(小景别)再到松(大景别)的景别设计,这一景别设计完全根据情绪曲线来走,把情绪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影片中对信封使用特写,,使钱的形象有种逼人的感觉,诱人却不敢靠近的意念萌发于心。它是让人的欲望暴露无遗并予以无声警告的标志。这种设计使信封作为“犹豫”重点通过视觉处理放入了整体的节奏中,于整个情绪合为一体。

从镜头内容来看,首先旅行箱及其内部所装物品的灰度是相近的,这种相近使得旅行箱在视觉上成为了一个整体,这一处理使得视觉上更单纯的旅行箱可以更简单地完成它的叙事任务,即仅仅表现玛丽安想私吞钱然后逃走。而黑胸罩的设计使在玛丽安出场时,与背景柜子灰度上的强烈反差将观众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因此,才能更加快速简单地推进状态的变化和剧情的发展。最后,白色信封的设计与黑色胸罩目的相同,因为色彩与背景有着高度反差,有力地巩固了其在该段落“犹豫”情绪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都是导演在视觉上极为精心的设计。

3. 乘车出逃

玛丽安乘车出逃后,晃动镜头运用得较多,晃动镜头多用在纪录片当中,用以表达强烈的真实感和主观感受。而这里的晃动镜头使画面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和主观情绪,暗示人物紧张和畏惧的情绪。俯仰方向的拍摄在影片中出现得较多。俯仰镜头可分为俯镜头和仰镜头。俯镜头除鸟瞰全景之外,还可以表现阴郁、压抑的感情,一般起贬意的作用。仰镜头为瞻仰景,在感情上起着褒意的作用。在玛丽安与警察对话的段落中,俯仰镜头的选取与人物形象的设计互相符合。警察的近景镜头多是进行仰拍,以此来表现出警察的高大形象;而对玛丽安则多是以俯拍的角度,不仅仅通过镜头谴责像玛丽安那样为金钱所奴役的贪财者,也俯拍的出整个社会存在的一种浮躁功利之心的态度,是对人性中存在的黑暗部分进行曝光和讽刺。

4.浴室谋杀

浴室谋杀这一场戏是《惊魂记》中最有名的段落,被视为全片最摄人心魄的段落,已经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客观的说,因在今天的扭曲变形、鲜血横流等直白的惊悚镜头展现下,多数观众已经可以接受希区柯克的浴室谋杀的暴力场面。但是考虑到希区柯克所处的60年代,完全靠动作和镜头语言表述惊悚与悬念的想法,希区柯克开创了一个没有伤口的谋杀,对今天的影视创作可谓是意义重大。

在景别的运用上,希区柯克多次使用近景和特写镜头,时间短、速度快、节奏高。这场戏78 个镜头,带给观众视觉冲击力最强烈的就是近景与特写的交替使用。从玛里恩被杀到

黑衣人走出画面,一共48 秒长,完全由近景和特写组成,镜头之短几乎不超过1 秒。这种不到1 秒钟的短镜头恐怕在广告中是最常用的,然而希区柯克却通过短镜头的“影像设计”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力。值得关注的是,希区柯克在这段镜头的剪辑中使用了几个大特写大特写与特写、近景的交叉使用从视觉上更增加了观影者紧张的心理。例如,玛丽安被杀后,当她的裸体倒在地上时,摄影机通过一个拉镜头由对她的眼睛进行大特写到给她的面部进行特写,给人的视觉冲击力由大及小,稍有松弛之感,欲望变成失望,引人深思。

这段浴室谋杀也凭借希区柯克对蒙太奇手法的出色运用,带个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刀子本来没有接触女演员的身体,观众却感觉已经刺进去了,导演并没有表现刀子是如何刺入演员的身体让鲜血流出来的。相反,导演利用高节奏、短镜头的手法让观众看不出演员身上有刺伤,我们从画面中看到的大多是演员头部、手、腹部、刀子的近景和特写。导演把这些孤立的近景和特写快速组接起来,产生的效果就是让观众深信刀子刺到了女主角的身体,其实我们如果我们将凶杀场面定格,会看到镜头中的刀子向下刺去,却没有刺入演员的身体。希区柯克利用蒙太奇使观众产生空间的错觉。另外,这些特写动作本来是慢动作拍摄的,由于这些镜头很短,组接很快,观众会认为此时演员是处于激烈运动中的,在这里蒙太奇的作用是产生时间或速度的错觉。希区柯克充分发挥蒙太奇的功能,使观众产生双重错觉。

尽管《惊魂记》采用黑白胶片拍摄,观众看不到殷红的血迹。但玛里安被杀后的血迹随着水流流向浴缸地漏处的处理,却带给观影者强烈的色彩感受,我们仿佛看到了鲜血的红色,影片顿时被“着”上了颜色,而这个色彩让我们感觉到影片并非黑白。但是,当我们清醒时却又意识到原来血是没有颜色的。据了解,其实在拍摄的时候,希区柯克选择了朱古力进行拍摄,因为朱古力既带有血的浓稠感,又可以在画面上拥有比血浆更强烈的表现力。黑白处理去掉血迹的颜色,在心理上减轻了人们恶心呕吐的厌恶感觉,同时又增强了视觉的张力以及内心的惊恐。

凶手在这里使用的杀人工具短刀,决定了其在杀人过程中势必会动作大、节奏高。使用短匕首需要高高抬起刺入身体才能给人扎进去并且疼痛的感觉,而这种疼痛感虽然不在观影者身上,却仍然使观影者有强烈的刺入自己身体的感觉,给人以强烈的带入感,从而产生害怕的感觉。设计镜头时,希区柯克将杀人的细节进行了拆解,再结合短镜头、高节奏的表现,使观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另外,恐怖气氛还来自于一个造型因素,即诺曼“母亲”高举刀子的造型。虽然不一定符合真实的杀人姿势,但对于营造恐怖气氛来说确实效果很好。

在空间环境的设计方面,这部影片也独具匠心。直到今天,浴室设计都是空间相对狭小的,人在洗澡时是不可能穿衣服的,玛里恩在浴室被杀实际是为杀手杀人创造了方便条件,那就是人物赤身裸体、无处躲藏。视觉上更加残忍,也更加惊心动魄,再配合女演员的惊声

尖叫,更增强了影片的恐怖气氛。相信很多观众看完影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敢在浴室洗澡了。

5.侦探被杀

私家侦探亚博·盖茨的死进一步加强了恐怖气氛,亚博盖茨在诺曼家被杀的一场戏也是本片中最让观众惊恐的段落之一。在亚博盖茨上到楼梯顶端时,摄影机本来是沿着跟楼梯平行的角度拍摄,突然切成垂直向下的俯拍。希区柯克这样做确实有他自己的深意,从最高点往下俯拍的时候,可以拍到诺曼“母亲”的全身,虽然看不到她的脸,但观众会感觉只是恰好没有看到她的脸,而不是导演故意不去拍她的脸。这样为诺曼母亲的身份留下一个悬念。其次,这一俯拍的全景和下面亚博盖茨被刺后的特写形成强烈对比,使得镜头间的连接显得不单调,丰富电影的表现手法。而在镜头语言中,鸟瞰角度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从这个角度拍摄能使观众如翱翔于场景之上,像全能的上帝一样,俯视一切,使镜头中的人物显得十分渺小,无法决定自己命运。侦探的死是个不可避免的悲剧,这样使他的死亡更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诺曼把“母亲”抱下楼梯的镜头同样用了垂直向下的俯拍,目的仍然是既要避免观众看清“母亲”的真面目又不能使观众产生疑问。当诺曼走上楼梯以后,摄影机机位抬高,来到母亲卧室门口,然后继续抬高,旋转,垂直向下对准楼梯顶端,等待诺曼抱着“母亲”走出卧室,走下楼梯。为了使观众不要注意到摄影机的复杂运动,导演利用声画对称原则,在摄影机运动的同时传出"母子俩"的争吵声,观众会去注意对白,而忽略摄影机拍摄角度的变化。

6.水落石出

当山姆和莱拉一起来到诺曼家时,诺曼家的房屋第一次暴露在阳光下。此前这个高大的房屋总是笼罩在夜色中,或者处于傍晚暧昧不明的光照之下。此时白昼的光照条件表明真相马上就要来临。

当莱拉靠近诺曼家的房屋时,为了渲染紧张气氛,希区柯克运用了多个微微晃动的纵深推进镜头表现莱拉的主观视角。晃镜头也更好的增加观众对于影片的参与感,这时我们感觉镜头的微微晃动就像莱拉的心跳一般。

莱拉进入诺曼家的房屋之后,运用了一组交叉蒙太奇,镜头在诺曼家的房屋和旅馆之间几次切换。随着莱拉一步步逼近地下室,山姆和诺曼的谈话也发生口角,两个场景里的剧情紧张程度同时增加。当山姆被诺曼击倒,诺曼跑向房屋,莱拉进入地下室的时候,两条线索合为一条,全片的高潮到来。这一段的交叉蒙太奇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造成惊

险的戏剧效果,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方式始于格里菲斯,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常用此法造成追逐和惊险的场面。

在心理医生解释了诺曼的精神状态之后,摄影机跟随送毛毯的警察进入走廊,又切进讯问室,我们看到诺曼的正面中景镜头,然后推成近景。影片的最后,导演还要让心有余悸的观众再次直接面对诺曼,画面直接特写成他的面部,并叠化他分裂、癫狂的心灵。这里的三层画面叠化表达了一种暗喻,第一层是诺曼的脸,第二层是诺玛母亲的头颅,投射在诺曼的脸上,表示诺曼母亲的人格已经分裂在诺曼身上了,第三层是母子之间的那条钢索,正将玛丽安的车从泥沼中拖出来。从而为弥漫着恐怖气息的整个影片画下圆满的句号。

五、结语

从全片来看,希区柯克的电影是典型的非安全空间。这部“噩梦式的电影”采用最残酷的方式直接使观众受到伤害。在影片约三分之一处,影片的女主角被谋杀,观众的安全空间便被打破。希区柯克熟练的运用电影语言以一种近乎变态的方式操纵着观影者的感受。

当一名叫潘里罗普·胡斯顿的评论家问希区柯克“你影片中的深层逻辑是什么?”希区柯克回答道:“把观众抛入其中。”也正是这样,《惊魂记》才能深入挖掘了人们内心潜伏的种种欲望因子和罪恶因子,并隐晦地予以谴责。希区柯克以一贯的惊悚方式向观众叙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杀人的故事。情节的发展经过导演的层层设置和巧妙衔接后可观性增强,将人们的性欲及对金钱的渴望与精神病患者的故事组合在一起,使人性中的丑陋角落愈发黑暗地展现出来。

正是通过灯光、声音、镜头的综合运用,希区柯克才可以完成这样一部电影史上的经典。通过这样对影片的研究,我自己对电影语言,尤其是对好莱坞经典镜头语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我终生受益匪浅。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角度写《活着》这部电影的影评.doc

从视听语言镜头分析角度写《活着》这部电影的影评 故事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的俘虏。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吧。”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 后来凤霞认识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难产而死。凤霞的儿子取名叫馒头,聪明可爱。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 之所以题目叫“活着”,为的是加以区别于华的小说。因为大风看过小说的人都江堰市会意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尽管二者提示的主题一致的。当然。这咱差异是由于故事情节所依托的载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文字传述与情景再现的不同。今天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小说与电影的熟优熟劣,熟深熟浅,而仅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进行一些论述,因为毕竟在中国当代的电影作品中它是那样的经典与诱人,在它们中间包含着太多值得去品味与解读的东西。 电影“活着”在提示了人生主题的同时期更重要也是更突出的展示了一种深沉而凝重的大历史主题。之所以叫大历史,是以区别某朝某代自导自演的“钦定历史”。整部影片跨度很大,从解放前一直到七十年代后,可以说涵盖了新中国由成立至发展所走过的三十多年的历程。纵观电影我们就会看到并深深体会到元人张养浩早在七百年前就已经发出了那一声无可奈何的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多么的有震撼力呀!解放战争时的。 活着》,确实在无遮无拦地大喜大悲,让你随之无所顾忌地大笑或流泪。但不是强迫型煽情的肥皂剧。影片给我的震撼,也许远比一万页声泪俱下的控诉演讲稿要强烈的多,深刻的多。在阳光柔媚的午后,三个人,守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再看《活着》的后半部分。以为几年后的自己会跳出剧情,清楚地看它,戏谑地看它,可还是没能忍住眼泪。听见邻座女孩轻声的啜息。大家没有互相看一眼,空气似乎凝固在沉重里--即使一分钟前你还在无奈大笑。 余华的小说,亮色少得多。只余老人福贵和一条也叫福贵的老牛。人生若梦,偶然的东西太多,宿命的因由也不少。一家人各自似乎无意间就离开了人世。站在耕田的两个"福贵"面前,我们一定无话可说,只能呆立在树荫下,忽然间觉得天地间一切都毫无意义。我们更上层楼,我们勾心斗角……这些东西忽然显得可笑。

《惊魂记》视听语言分析

《惊魂记》是日本著名惊悚片导演希区柯克执导的,其中《惊魂记》是被公认为希区柯克最好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这部影片是1960年的作品,相对于现在来说是一部比较老的作品,可是在今天我们看来还是很富有韵味,完全没有与时代脱轨的感觉,影片虽然是属于惊悚片,可是导演却将这部影片拍出了文艺范,灯光的布置、镜头的运用、角度的拍摄等等,运用到了极致,可以说这部影片是视听语言的一本重要教材。 镜头语言 希区柯克所做的一切,都让观众认同玛丽恩。他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偷窥视点与主观镜头。除了开场段落的偷窥镜头,玛丽恩准备偷窃客户的四万块美金出逃的段落,则尽显了希区柯克利用主观镜头使观众认同玛丽恩的能力,虽然人物的道德是有问题的。其中玛丽昂出逃的段落也是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玛丽恩房间,玛丽恩从左边入画,已经将日间穿的白色服装换成了黑色,内衣也换成了黑色,并且玛丽恩的上身只穿了黑色内衣她走向衣柜,在柜子停下来,眼睛看了一下床,摄影机跟随玛丽恩的视线推到床上一大包钱的特写,接着镜头摇向左边正在收拾的行李箱。玛丽恩从柜子里拿出衣服,转回头来,一边穿裙子一边又看了一眼钱,钱的特写。玛丽恩穿外套,近景。行李箱特写,玛丽恩收拾行李箱。玛丽恩继续穿衣,走向镜子前整理腰带,回头看床,床上的钱,玛丽恩继续收拾东西,玛丽恩检查证件是否带齐,装进黑色手提挎包,玛丽恩收拾完毕,在行李箱前停下来,看着床上的钱,钱的特写,玛丽恩坐在床上想了一会,将钱装在黑色挎包里,提着行李箱走出门。总共十二个镜头的段落里,玛丽恩看钱的主观镜头出现了四次,占所有镜头的三分之一,钱的出现是让我们通过玛丽恩的眼睛看到的,所有这些都是让观众陷入玛丽恩的境遇中去,从而使我们可以继续认同玛丽恩,我们就这样卷入她的罪恶之中,从此以后,这个决定控制了她,也控制了我们——观众,将观众带入戏里。 在浴室谋杀的段落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导演在景别的运用上,多次运用近景和特写,在镜头的转化上也是速度快,剪切的非常之快,让人感到压迫和紧张,惊悚的感觉,但是画面并没有出现直白的画面,这也是导演最成功的地方,运用高超的蒙太奇手法,带给观众视觉的冲击。画面并没有表现刀子是如何刺进去的,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三语文质量监测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练习 第一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A 训练要点提示:语音题的取材坚持了这样的原则:取自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却容易读错的词语。据此,语音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落在识记上,识记的范围包括如下六个方面:①容易读错的多音字;②容易读错的形声字;③容易读错的形近字;④同义多音字;⑤成语中的难读字;⑥专称异读字。高考测试的重点是根据所给语境(词语或成语)正确认读。训练时,要注意据字定音,因境定音。 1、选出划线的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 A、荫庇(bì)镌(juān )刻沮丧(sāng)煤屑(xiè) B、给(jǐ)予阴霾(mái)勉强(qiǎng)桎梏(kù) C、裨(pí)将虔(qián)诚悭(qiān)吝整畦(qí) D、诡(guǐ)奇整饬(chì)角(jiǎo)色冠(guān)冕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沮(jū)丧鞭挞(tà)言简意赅(gāi)横(hèng)征暴敛 B、遒劲(jìng)倾轧(yà)如法炮(páo)制熏陶渐(jiān)染 C、糟粕(bò)颤(chàn)栗面面相觑(qù)胜券(quòn)在握 D、荫(yìn)庇轻佻(tióo)堆砌(qì)呆板处(chù)心积虑 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恫吓(hè)流言蜚(fēi)语穿凿(záo)附会起哄(hòng) B、斡(wò)旋炽(zhì)热金蝉脱壳(qiào)成吉思汗(hàn) C、澎(péng)湃初隽(jùn)秀才提(dī)防团花簇(chù)锦 D、木讷(nà)崚嶒(léng céng)圆凿方枘(ruì)美不胜(shèng)收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 A、露(lù)骨屏(bǐng)除呕心沥血(xuè) B、勒(lè)令氛(fēn)围沐猴而冠(guàn) C、应(yìng)用寒伧(chen)前倨(jù)后恭 D、骨(gǔ)气号(háo)丧拾(shí)级而上 5、下面划线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打烊(yàng)系(xì)念折(shé)本从(cóng)容 B、僭(jiàn)越晌(shǎng)午妊娠(shēn)剖(pāo)析 C、内疚(jiù)拙(zhuō)笨恣(zī)睢反诘(jié) D、悚(song)然盘缠(chón)折(zhē)腾熟稔(rěn) 6、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怯(qiè)弱否(pǐ)泰殷(yān)红伺候(sì) B、湖泊(pō)闷(mēn)热档(dàng)案悄(qiǎo)然 C、饿殍(fú)烙(lào)印哺(bǔ)育押解(jiè) D、友谊(jí)慰藉(jiè)膝(xī)盖弄(lòng)堂 7、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A、抹(mǒ)煞信笺(jiàn)狙(jū)击繁文缛(rù)节 B、诡谲(jué)拓(tuò)本星宿(xiù)日薄(bó)西山 C、穴(xué)位癖(pǐ)好赝(yàn)品抢(qiāng)呼欲绝 D、狡黠(xié)卷帙(zhì)弹(tán)压亭台轩(xuān)榭 8、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

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 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具备从事初中英语教学所需要的英语语言能力;能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等相关知识。 2.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学科教学知识和英语课程标准知识,并能用以指导初中英语教学。 3.英语学科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英语学科特点,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 4. 英语学科教学实施能力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实施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够依据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5.英语学科教学评价知识与能力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路。 6.二、考试模块内容与要求 (一) 语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研究中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2.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包括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获取教学资源和信息、表达能够筛选并改编适合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材料。 3. 能在语篇中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学等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二)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语教学基本理论,包括语言观、语言学习观、语言教学观等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2.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目标内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以及课程标准的其他相关知识,并能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运用。 3.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教学基本原则、讲解和练习方法。 4.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教学原则和训练方法。 5.能结合英语社会文化语境,设计并实施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三)教学设计 1.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已有的英语知识、语言能力和学习需求,能够说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3.掌握根据恰当的教学内容,设定合理、明确与具体的教学目标。 4.能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安排合理的教学过程、编制辅助教学材料。 5.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有效的学习评估活动。 (四)教学实施与评价

对电影中视听语言艺术表现性的分析

【摘要】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视听语言的艺术表现是艺术家实现自身情感、意识、心灵的媒介,是审美的物象化。如何准确把握视觉、听觉语言的艺术表现,调动各种视听元素,准确而贴切地将最生动、最形象的情思与理想通过画面、声音传达给观众,是对视听语言进行研究和使用的意义所在。本文对电影中的视、听觉语言艺术分别进行论述,以探索电影美学的系统和本性,完善和丰富视听语言艺术的使用。【关键词】视听语言;艺术表现性;分析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38-01一、视觉语言的艺术表现力电影屏幕通过镜头的推远与拉近来呈现画面的空间与构图,为了达到强烈的透视感和立体空间感,光学镜头使镜头中的前景和景深部的背景均处于清晰的焦点位置,这样就可以拉深镜头画面的距离,将画面由平面创造为立体,人和物的位置也更加清楚。景深构图之所以能为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力,一方面是因为景深使观众与画面的距离拉近了,让观众有亲身体验的感觉;另一方面是因为景深会引导观众更积极地思考,甚至使他们参与到故事的演出中来。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纵深构图给观众带来了选择关注点的自由,而且电影的观看屏幕非常利于景深镜头的呈现,使得全、远镜头的纵深感更为逼真,更有视觉冲击力。一部电影大多时候都是在表现人、物、事件的运动情况,所以对画面的处理,实则是对运动的处理。镜头的移动不单是为了画面构图的审美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出电影在不同阶段要呈现的情感、思想。例如快速向前推进的镜头可以用来表现大胆和狂放的激情;缓慢、不停向前移动的镜头可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带领观众步步深入,满足观众探求表现对象的愿望;静止不动的镜头却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呈现出不易察觉、充满思索与内省的含义,将观众的情绪积压起来,并为后期情绪的释放做好铺垫。光与色彩使世界以五彩缤纷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件与人物。光效对于电影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光既是用来照明拍摄对象的,也是用来表达情绪和气氛的,因此一部电影中对光效的使用能够体现出艺术家不同的创作风格,巧妙使用光效能为电影带来新鲜的视觉,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色彩是人和物的自然特征,彩色电影的出现为影片更真实、客观地反映物质现实提供了可能。色彩的视觉表现要结合观众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加以运用,根据影片的题材、主题的思想,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去表情达意,帮助剧情发展、刻画人物等,以达到一种新的美学追求。在现代电影中,色彩经常被导演拿来作为自己表达主观情感的工具,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情感含义和表意功能,使它成为某种抽象思想和理念的升华,甚至上升到精神和哲理思考层面,这是色彩表现力的极高境界。二、声音语言的艺术表现力相较于视觉元素,声音元素进入电影世界的时间要晚了近30年,也就是说,当无声电影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备甚至有了自己的电影理论时,声音才突然闯入电影,这让当时的电影界有了不小的纷争与议论。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声音语言的加入让电影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不仅表现为内容更为丰富,情感表达也更为深切,就连电影的气氛、人物的关系都更加清晰和真实。声音的出现还创造了电影新的时空结构:画面上视觉元素表现的是叙事时空发生的事,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声音则构成了一个超叙事时空,即声音改变了镜头之间的关系,成为时空转换、镜头衔接的动因。例如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是由声音在纵身空间的运动造成的,声音的由远及近向我们揭示了纵深空间的存在。声音进入电影,起初是以伴奏画面的配乐形式出现的,而且基本是用古典音乐来作配乐。现代影片中的声音作为一种独立的元素,与画面形成新的视听关系,结合画面、情节以及影片主题、风格而创造出新的含义。如激烈的战斗场面同叙事空间中瓦格纳的歌剧所形成的强烈视听冲击波,带给人思想的震撼;而结婚场景中常用的唱诗班混响的歌声,能够体现教堂空旷、高深的空间环境。电影中声音的概念还包括有言语和音乐。言语是人物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有了言语,才有可能表现更为复杂的情节和人物情感,

电影视听语言知识----重点

电影视听语言知识----重点

电影视听语言知识 电影语言(上)——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 镜头、画面、蒙太奇- 第一节镜头与画面- 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法]阿尔诺·马尔丹- 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美]梭罗门、[法]麦茨- 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关于画面- 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 画面的视野和焦点。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 画面的形成取决于镜头的运用。电影语言的问题是如何运用镜头组织拍摄画面的问题(“摄影笔”的问

题)。- 1、镜头的距离- 远景。远距离,大视野。介绍环境背景、渲染气氛。- 全景。表现人物动作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中景。注意力引向人物,环境空间小。- 近景。主体局部,面目表情及情感变化。- 特写。特定局部占整个画面,视觉冲击,强迫注意。突出与强化作用。- 2、镜头的运动- 推- 拉- 摇- 移- 跟- 3、镜头的角度- 平拍- 俯拍-

仰拍- 4、镜头的视点-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 机位与轴线:- 顶角机位、平行机位、正、反打机位。- 跳轴与反跳轴。- 反跳轴原则是摄影机机位设置的一条定律,为保证摄影对象在空间中的正确位置、方向的统一,使观众得到正确的空间结构顺序,需在轴线的180度之内设置摄影机角度。跳轴是指越过轴线安排机位。- 5、镜头的焦距- 标准镜头- 短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 变焦镜头- - 第二节蒙太奇- 蒙太奇概念——法文“montage”,原建筑学术语,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艺术设计专业(新媒体策划与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非线性编辑(Premiere)》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其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视听语言》课是专业支撑课程,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视听语言是对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影视专业类的学生来说,无论是进行剧本创作、镜头设计、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都要掌握视听语言的相关理论与基本常识。也就是说,对其它课程来说,视听语言起着一个知识的支撑和勾连作用,有着广泛的迁移功能,学生如果学好、学精了这一课程,就能为后续的技能课程产生很好的行动指导作用。 《视听语言》是专业支撑课程,内容涉及到影视创作中的各个重要概念,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影视镜头语言运用的普遍规律,学习如何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叙事、表情达意。通过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影视创作的全过程,搭建起一个视听分析和影视类作品创作的理论。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广告后期制作、栏目包装、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师、编辑师等多个工作岗位等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1 提升专业素质,形成专业迁移能力 对影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思维和技能并重,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塑造,因为优秀的影视作品并不是光靠软件好、技能好就能完成的。所以,提升专业素养,使学生在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上能够形成广泛的迁移能力是本课程的设计理念。 2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易受性 作为资源库建设课程,《视听语言》将广泛采用案例作为资源,运用图像提升知识的易受性,有效地使学生维持对信息的关注度,提高学习效果。以资源库为依托,该课程就有了与教材、参考书籍等相比更为丰富的学习载体,教材、书刊等文本形式是通过文字阅读,间接诉诸人的思维,而资源课程则以大量的感性资料作为理解资源,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知,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信息,实现视、听、读、写四位一体的教学体验。 3化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 作为资源库建设课程,该课程力争将学生的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参与。传播的对象是学生,吸引对象注意力的第一步就是用有效的视觉画面引起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朝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授内容。相较于日常教师授课而言,精品课程课件具有更为丰富的视觉信息量。通过强化视觉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增加视觉图像的使用比率,

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素材中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英语教学中,语言基础知识是指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规则、定义、概念和用法等,言语能力是指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英语课要着重培养言语能力,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教给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目的是指导他们的语言实践,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正确处理素材中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⑴ 英语要作为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 培养和校验学生使用英语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主要依赖于语言实践,要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来实现。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学生必须把它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课堂内外必须把它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 ① 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 教学时不仅要多给学生开口的机会,还要尽可能多的用教具创造适当的情景,用英语作交际性的、真实性的或逼真的演习,鼓励学生在说英语的时候带着表情,并伴随手势、动作等。 ② 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从教英语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这样做,并坚持到底。例如教单词,教师可利用模型和图片;教日常交际用语,要注意经常和学生交流;教课文可利用连环画、幻灯片或创设情境,通过反复的口头、笔头训练,训练学生提问、对话、连续说英语的能力。 ⑵ 精讲语言知识,加强语言实践 ① 语言知识和语言实践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直接表现为讲与练的关系。前者是讲授语言知识的过程,解决由不知到知,有不理解到理解的矛盾;后者指把知识运用于时间的过程,解决由知到能,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② 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要注意一条原则,那就是要做到精讲多练。课堂上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大部分时间要用于实践,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年级越低练习时间应该越多。精讲是为了指导实践,讲授的范围、深度、方法和时机要由语言实践和教学来决定。低年级可以直接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不需要讲授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随着语言项目的增多和语言现象的复杂,教师要从一些语言材料里总结和归纳出必要的语法规则,让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即使这样,还是要坚持精讲多练! ⑶ 机械性操练、有意义的操练和交际性操练相结合

范例—电影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

范例—电影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 一、故事梗概: 《毕业生》这部电影是美国60年代中后期的电影代表作品,反映了当时美国的很多社会现实典型问题,真正表现了平常百姓遇到的问题和生活的感受。本电影的剧情如下:一个刚步出大学校门的社会新人本杰明,然而面对众人口中所谓的美好前程,他只感到一片茫然,这后他陷入了一个已婚妇人罗宾逊夫人的诱惑中,然而又爱上她的妙龄女儿伊琳。在当时这个题材是很吸引人的,这部大胆揭露六十年代年轻人迷失方向,戳破美式中产阶级虚伪面具的电影,成为当时好莱坞电影的先锋之作,冷战使得社会的压力强加到了这些刚出校门的社会新鲜人身上,人一旦承受了压力就一定会找机会发泄或者倾诉,但是无论压力怎样大,理性是不会失去的,电影中的本杰明克服罗宾逊夫人的威胁最后选择了伊琳,正是理性的。这部电影简介上总写着:爱情/喜剧/剧情这三个词语,不过,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首先是剧情片,至于爱情,是在电影后半部分才体现出来的。 这个电影大致可以分为四条主线。 二、影像分析: 整部电影的画面具有XXX特点,采取了XXXXXX风格,夕阳中的大海、天空、绿色的原野、空阔而笔直的公路。整个作品画面非常XXXX、XXXXXX、在XXXX中透着XXXXXX。例如,随处可见的自然光源,透过树叶洒下的细碎光影,打在公路上飞快行驶的车内人的脸上,光影变幻,导演捕捉光的能力值得称道。 1、光影: 光影的运用也很巧妙,当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时候,阳光通过路旁的树叶的剪影打在车上,非常漂亮。线条的运用也很出色,几乎每一个镜头,都能发现线条的美感,从摄影的角度来说,是非常到位的。 2、色彩: 整部电影主要采用XXXXXXXXXX的色调,具有XXXXX特点,摄影运用滤色镜,使整个画面蓝色衬底。夕阳中的大海、天空、绿色的原野、空阔而笔直的公路。整个画面非常柔和、浓郁、在平静中透着轻盈。随处可见的自然光源,透过树叶洒下的细碎光影,打在公路上飞快行驶的车内人的脸上,光影变幻,导演捕捉光的能力值得称道。 3、构图: 整个片子摄影上非常出色,整个构图符合XXX原则,唯美而干净。大量采用XXXXX,使片子富有绘画般的美感。有几处运用了景深镜头,一是本杰明被罗宾逊太太诱骗到家中百般引诱,外面传来汽车声,本杰明奔下楼梯,罗宾逊先生开门进来,前景是二人交谈,后景是楼梯拐角,前后景形成了互动关联的关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一、视听语言的概念 就是广义的蒙太奇概念。 从文化上讲,它是一种电影思维方式; 从艺术上讲,它是电影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是电影的艺术形式; 从传播的角度讲,它是电影的符号编码系统; 它包括镜头、镜头的分切、镜头的组合以及声画关系四个主要方面。二、视听语言的研究内容 视听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镜头叙述的规则,也就是怎样处理声画关 系的问题。主要包括: 1、视听元素(画面和声音) 2、声画叙述规则(分镜头、组合镜头、声画关系处理)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1、“多重假定的真实” 第一重假定性一一电视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剪裁; 第二重假定性一一摄像机、编辑机、特技机等对素材的处理加工;第三重假定性一一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传输效果的电视荧屏;笫四重假定性一一具有不同身份、教养、种族、国度、地域以及各自自身的不同生理心理 状况所处不同观赏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中的观念的不同理解。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2、独特的时空结构 A、独特的影像世界 B、独特的时间结构一一非连续的连续性

C、独特的空间结构一一再现的空间与构成的空间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A、定义 蒙太奇Montage,它来自法语的MONTER,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原义是 装配、构成\组装的意思。我们把这个术语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来,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 和程序把镜头组接起来,构成发生质的飞跃的完整的影视艺术作品。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原理 “库里肖夫效应” 普多夫金试验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的类型 &、叙述性蒙太奇 b、表现性蒙太奇 c、平行蒙太奇 d、交义蒙太奇 e、复现蒙太奇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的类型 f、对比蒙太奇

浅析惊魂记的视听语言

浅析《惊魂记》视听语言 一、希区柯克与的悬念观 悬念机制在影视剧作中就是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观众对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充满着关切与期待。而这种悬而未决的矛盾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和观赏兴趣,使观众迅速进入剧情,并在紧凑的剧情发展中将视觉和听觉达到一种饱和状态,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也因此,影视剧中悬念手法的设置、情节的推动、镜头、光线、色彩、剪辑、音乐音效等手法的运用就决定了悬疑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元素。因此,当我们提到悬念和惊悚,当我们在头脑中想象各种惊悚镜头、悬疑情节的发展,就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位在世界影坛上都举足轻重的、关键性的人物,他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悬念惊悚电影的鼻祖———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原籍英国,“希区柯克”这一名字可谓悬疑惊悚的代名词,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精神;正是这位举世公认的恐怖大师发明了“惊悚文艺类影片”(the thriller genre)这一电影类型。 希区柯克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连续剧,绝大多数以紧张、焦虑、窥视欲、恐惧等人性的阴暗面为叙事主题,并熟练地将性感、悬疑、幽默融合于一体。希区柯克执导影片的最终目标是展现出人性最深层的恐怖和最异常的思想,因此与现代恐怖片不同,希区柯克的影片可称为惊悚片,所有的恐怖都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和发生着,没有扭曲变形血流成河等令人作呕的画面,完全以精巧的情节安排和演员的卓越发挥取胜。 希区柯克的理论,所谓的悬疑必须是假设以观众群为主线,透过提供观众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发展,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而造成、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的这种紧张气氛。但是为了达到能令人印象深刻和感情印象,又必须让身处其中的无辜者不会受到伤害,于是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都呈现在观众面前,唯剧中的男女主角彼此都毫不知情,我们可以藉由故事的叙述发展来了解男女演员之间的错综复杂,但是我们却无法推测下一步,希区柯克会让他们发生什么事情。 希区柯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信仰于将一切告诉观众,他们将因此而焦虑”。在他的悬念片中,基本上都是运用这一原理。可以说,希区柯克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的精神;

2017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

2017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 仿写题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级(D级)的考查题目,它有如下一些特点: (1)具有开放性,它不规定答案,所答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就行;(2)具有综合性,涉及知识运用的方面很多,语法知识的运用,修辞知识的运用等;涉及能力考查的方面也很多,首先要理解所提供的语言环境的特点,弄清题目暗含的要求,其次要根据题目中显性的和隐性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最后还要组织语言正确地表述出来。 一、类型讲解: 句子的仿写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是对考生语言表达的综合测试。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形式;从句式角度看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形式,也就是侧重于整句。 1.嵌入式 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如: 例1: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像,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参考答案:每一片树林里,都有森林的奥秘;每一块绿地里,都有草原的辽阔。(仿写出的句式结构与前面所给句式一致,构成排

比,给2分。每句的内容具有小中见大的逻辑性,给2分。仿写出的句式结构与前面所给句式不完全一致,扣1分。语句生硬,不通顺,扣1分。) 2.续写式 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如: 例2:根据语意仿写。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一-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快乐,快乐就像朝阳下跳跃的孩童,如朝霞似火。 3.对联式 例3: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上联:学问藏今古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翻阅忘晨昏(把"学问"当作动词)知识贯中外智慧包天下才识贯中西(把"学问"当作名词) 4.命题式 例4:(**年江苏卷)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式仿写。如: 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4分) [例句]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解析:仿句题是很能见考生功力的一种题型,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试卷,仿句题已经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摘要 每一部电影由于创作者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但表现在影像的表达方式上主要是蒙太奇与长镜头。在每一部电影中,都会有这两种方式的出现,而区别就在于更注重哪一种方式的使用,这也就形成了导演的特色风格,如侯孝贤的长镜头的冷静观察,但大部分好莱坞电影更注重蒙太奇的使用,无论哪种方法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 关键词视听语言,蒙太奇,长镜头 视听语言作为影视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段和叙事方式以及文化传播工具,具有非常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功能。作为影视艺术叙事、表意媒介的视听语言是由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和声音组成,以及声画关系等。主要是蒙太奇和长镜头两种风格。 (一)蒙太奇 1.含义: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 的中文音译名,在法语里是装配、构成、升高或爬上之意,是建筑学用语。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在镜头剪辑与组合的科学试验和艺术实践中,发现了镜头组接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和艺术效果,库里肖夫把这种镜头称之为“蒙太奇”。蒙太奇镜头在组接和剪辑影片时,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特别的视觉效果。 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一开始直到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和他们对作品对艺术的诠释方式。这个概念里比较著名的应该是苏联学派的理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爱森斯坦他主张破坏人们的习惯的叙述法则。他强调单镜头空间因素的那种内部结构张力的变化以及镜头的空间上的冲突。而普多夫金则主张尊重人们的习惯叙述法则。说时间应该顺应情节的发展,而且非常的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和感情的描述。两个人主张的确定

最新《惊魂记》视听语言分析

2 3 《惊魂记》是日本著名惊悚片导演希区柯克执导的,其中《惊魂记》是被公4 认为希区柯克最好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这部影片是1960年的作5 品,相对于现在来说是一部比较老的作品,可是在今天我们看来还是很富有韵6 味,完全没有与时代脱轨的感觉,影片虽然是属于惊悚片,可是导演却将这部7 影片拍出了文艺范,灯光的布置、镜头的运用、角度的拍摄等等,运用到了极8 致,可以说这部影片是视听语言的一本重要教材。 9 镜头语言 10 希区柯克所做的一切,都让观众认同玛丽恩。他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偷11 窥视点与主观镜头。除了开场段落的偷窥镜头,玛丽恩准备偷窃客户的四万块美12 金出逃的段落,则尽显了希区柯克利用主观镜头使观众认同玛丽恩的能力,虽然13 人物的道德是有问题的。其中玛丽昂出逃的段落也是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玛14 丽恩房间,玛丽恩从左边入画,已经将日间穿的白色服装换成了黑色,内衣也换15 成了黑色,并且玛丽恩的上身只穿了黑色内衣她走向衣柜,在柜子停下来,眼睛16 看了一下床,摄影机跟随玛丽恩的视线推到床上一大包钱的特写,接着镜头摇向17 左边正在收拾的行李箱。玛丽恩从柜子里拿出衣服,转回头来,一边穿裙子一18 边又看了一眼钱,钱的特写。玛丽恩穿外套,近景。行李箱特写,玛丽恩收19 拾行李箱。玛丽恩继续穿衣,走向镜子前整理腰带,回头看床,床上的钱,玛丽20 恩继续收拾东西,玛丽恩检查证件是否带齐,装进黑色手提挎包,玛丽恩收拾21 完毕,在行李箱前停下来,看着床上的钱,钱的特写,玛丽恩坐在床上想了一22 会,将钱装在黑色挎包里,提着行李箱走出门。总共十二个镜头的段落里,玛丽23 恩看钱的主观镜头出现了四次,占所有镜头的三分之一,钱的出现是让我们通过24 玛丽恩的眼睛看到的,所有这些都是让观众陷入玛丽恩的境遇中去,从而使我们25 可以继续认同玛丽恩,我们就这样卷入她的罪恶之中,从此以后,这个决定控制26 了她,也控制了我们——观众,将观众带入戏里。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影片改编于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这是一部反映人性欲望之中各种极致境界的电影,它同时具备让人心驰神往的梦幻色彩、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一种精致的黑色幽默。 电影的名字是从《圣经?旧约》里来的:"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姜文说,他觉得很像这个电影的味。时间流逝,生命交错纠结,在漫长的生命环节里,每个人都只是一瞬间。 姜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将影片分为四个段落,每段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述,他在努力营造一种酒醉般诗意化的氛围,一切画面都是无序的,时间是散落的碎片,情节是随意拼贴的段落。 台湾影评人焦雄屏对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的评价是:“这部电影有非常多解密的快感,几乎像《达芬奇密码》般繁复,一旦找到关键,就觉得此片非常清晰和令人震惊。”因此,这就涉及如何在这样一种断裂的话语中解读个中语意的问题。这四个独立成篇又互相关照的段落分别是疯、恋、枪、梦,即疯狂与执着、荒诞与尴尬、冲突与毁灭、生命与希望。其实。我们不妨从视觉和听觉的表达方式上去理解和感受影片的魅力。 第一篇——疯狂与执着 拥有一双美丽且灵性大脚的疯妈从影片一开始就执着地爬树,执着地呐喊,执着地刨石头、执着地重复那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执着地为儿子搭建起了一座她认为最安全的世界。这里的每块石头都汇聚着她的爱,别人都以为她是疯子,然而隐藏在疯子外表下面的却是那种对于信念的执着。因为别人也不是什么都懂。 在视觉上的表达,首先,所有的色彩都是那么纯粹和饱满,那么直接刺眼。天空是纯纯的蓝,草木是油油的绿,泥土是生生的红,没有搀杂任何灰调。很单纯,有味道。其次,在光影的处理上也是采用了有力道的光线,把人物处理得棱角分明,对比强烈,没有柔和的过渡。有的是鲜明与对立。最后,片中出现了大量破碎化的视觉印象,破碎的镜子、破碎的照片、破碎的碗碟、破碎的算盘,这些都暗喻出了主人公的脆弱。疯妈最后也破碎地、空空地漂走了。 第二篇——荒诞与尴尬 在某种历史语境下,人们的行为总是表现出无法言表的荒诞与尴尬。在影片第二段中,以黄秋生扮演的小梁为视角,目睹了一幕幕真实的却又荒唐的戏剧化事件。当激情遭遇压抑,当真诚遭遇虚伪,当欲望遭遇名誉,当明亮遭遇黑暗,小梁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很陌生,于是,他选择很潇洒的"离开",但也许这并不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在视觉上的表达,首先,运用了忽明忽暗的、晃动的、压抑的光影,调制出隐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矛盾的味道。其次,色彩基调保持了一种黑白混合出的暗灰色,是人物内,心的写照。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 摘要:影视艺术是一种视听语言艺术,而视听语言则又包括了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艺术。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是着名电影导演吕克·贝松难得一见的佳作,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吕克·贝松在导演该作品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视听语言技术,为整个电影作品营造出来很强的艺术表现效果。一方面显示出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艺术创作技术掌握的非常到位,将自身精湛的技艺充分融入到电影拍摄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以后的影视创作带来了诸多的良性影响。本文主要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对电影作品中的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个杀手不太冷》电影中的主人公里昂是导演吕克·贝松虚拟刻画出的一位人物,如果说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着名的杀手,那么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说“里昂”。在杀手的行业里,往往人们眼中的高手都是非常低调的,尽管如此,他们的名字还是被人们所熟知,他们的故事还是被人们争相谈论。在世界范围内,论杀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少有超过里昂的。电影在上映的初期,许多媒体在宣传的时候都冠以《杀手之王》的美称,一位电影银幕上的杀手主人公形象能如此地深入人心,这不仅体现了饰演者让·雷诺精湛的演技,更体现了电影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创作的驾驭能力。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于1994年上映,可以说是导演吕克·贝松的转型之作。在此之前,吕克·贝松的作品都是一些艺术性较强的小众电影,而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可谓是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电影。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吕克·贝松通过对影视视听语言的掌控,将作品表现的更加细腻,这也是众多好莱坞商业电影中非常罕见的,电影中的很多镜头和场景都被一些专业人士或非专业认识拿来分析、研究,让人们更加能够深入了解该部影片的艺术价值。 影片一开始部分,导演吕克·贝松就为主人公里昂制作一个长达9分钟的开场秀,勾勒出里昂基本的主人公形象:杀手身份、身手娴熟、讲原则、守承诺、冷酷且又低调,让观众对里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随后出场的是故事的女主人公玛蒂尔达,导演用一个俯拍的全景镜头进行了特写,“回字形”楼梯的中控部分当作镜头的北京,镜头中出现一双女式皮鞋。紧接着镜头逐渐上升,画面中出现女主人公的裤子,然后出现的是纤细的手拿着香烟、秀气的脸庞、灵动的双手合秀发,上身的外衣很随意地半掩着右肩。故事接下来,玛蒂尔达和里昂在交谈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右脸的伤痕显露出来,这让观众了解到女主人公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孩,生活过的不是很快乐,但是生性大胆、有主见。在这里,导演吕克·贝松大概用了30几秒和几个镜头来勾勒出女主人公玛蒂尔达的人物性格、人物特征和生活面貌,拍摄手法精炼无比。 接下来的部分是电影中经典的桥段之一,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邪恶的警察史丹杀害玛蒂尔达全家的过程,包括她的父亲、母亲、姐姐和弟弟。其二,是玛蒂尔达因为去超市买东西而幸免于难,当玛蒂尔达从超市回来看到自己家门口站着坏警察手下的时候,并且得知家人被杀害的一刹那,她故作镇定的往前走到里昂的门前并按响了门铃乞求里昂开门。其三,里昂一直用猫眼观看门外发生的一切,在看到玛蒂尔达走向自己

《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青春、乱世、现实中的超现实 ————《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视听分析 内容提要:姜文的处女作电影《阳光》在艺术和票房上都成绩卓越。不同于其他导演,姜文的片子冲斥着这样的标签:乱世,男子汉,现实中的超现实。在《阳光》除了叙事角度的新颖,在视听语言上也很有特点。本篇文章将从电影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此片。 【故事梗概】 70年代初的北京,大人们忙着“闹革命”,愉学校停课,某军队大院里一帮十五六岁的男孩子们整佑日沉溺于打架,闹事儿,马小军就是其中之一。他有一个嗜好是用万能钥匙偷开别人家的锁,经常趁白天大部分家中无人的时候,开锁溜进别人家中,玩够了再走,并自鸣得意地告诉别人没有他打不开的锁,而且他也从没被人发现过。一天,马小军又进了一户人家,看到一张女孩子的泳装照片。他立刻被这个笑容灿烂、浑身透着青春朝气的不知名的女孩所吸引。通过院里小孩们的“头儿”刘忆苦,马小军竟然认识了他在照片上所看到的女孩米兰。比照片上还要好看的米兰立刻成为马小军的梦中情人,可米兰根本不拿他当大孩子看,而是喜欢刘忆苦。马小军气得找茬儿跟刘忆苦打了一架。马小军的父亲对他成天与别人混在一起玩闹非常生气,骂小军不好好学习,并狠狠打了他一顿,但父母们并没有时间认真管他们,孩子们仍然继续混在一起……就这样,在那个混乱的时期,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在现实中的超现实中长大了。 镜头: 影片刚开始的段落,童年的马小军和他的朋友们在一块空地上奔跑着,孩子们围成一个弧形,把装载着学校教育的陈腐知识的书包抛向充满诗意和想象的蔚蓝天空,比谁抛的更高,书包落下的时候,接书包的已是成长为少年的马小军了。这个镜头用了仰角拍摄,把书包抛向天空象征着对自由的的向往,童年的马小军包书包少年的马小军接书包又揭示了他们行为的继承,仿佛他们是在抛书包中度过学生时代的,也反映了对刻板的腐朽的教育的反抗。 在《阳光》中大量的使用了摇、移、跟、升、降等运动镜头,以便于表现少年人的在情感上的骚动。镜头随着角色的移动而位移。例如:马小军第一次去米兰家,一打开门,阳光洒满了整个屋子,当他用望眼镜无意间扫到了米兰的照片。这里电影运用了摇镜头。摇镜头表现出对人眼的模仿,观众看到的画面是马小军通过望远镜看到的。由于摇镜头有一个连续划过场景空间的过程,这是在作一种展现式的表现,是介绍场景或人物关系时最常见的镜头运动方式。这样的镜头处理不是在一个换面中整个呈现出场景,而是随着镜头的摇拍逐步呈现的,让观众更强烈的意识到对眼睛的模仿和引导。当马小军找到了出现在望远镜里的姑娘时,米兰在电影中出场了,那种似梦有不是梦的感觉令人恍惚。

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 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具备从事初中英语教学所需要的英语语言能力;能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等相关知识。 2.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掌握基本的、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学科教学知识和英语课程标准知识,并能用以指导初中英语教学。 3.英语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英语学科特点,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 4. 英语学科教学实施能力 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实施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够依据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5. 英语学科教学评价知识与能力 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路。 二、考试模块内容与要求 (一) 语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研究中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2.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包括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获取教学资源和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与学生良好沟通的能力;能够筛选并改编适合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材料。 3. 能在语篇中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学等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二)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语教学基本理论,包括语言观、语言学习观、语言教学观等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2.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目标内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以及课程标准的其他相关知识,并能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运用。 3.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教学基本原则、讲解和练习方法。 4.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教学原则和训练方法。 5.能结合英语社会文化语境,设计并实施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三)教学设计 1.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已有的英语知识、语言能力和学习需求,能够说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3.掌握根据恰当的教学内容,设定合理、明确与具体的教学目标。 4.能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安排合理的教学过程、编制辅助教学材料。 5.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有效的学习评估活动。 (四)教学实施与评价 1.掌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能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学习活动。 2.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语言讲解、互动练习、提问、反馈等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3.掌握课堂管理基本方法,熟悉课堂活动常用组织形式,能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能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中发挥教师的作用。 4.掌握课堂总结的方法,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与评价,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