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作业2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4
(新)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3课《亚非拉民族
独立运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六单元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是世界史的近代时期内容。
本单元的重点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的过程,亚非拉民族抗争及历史影响。
本单元包括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它们之间大的逻辑关系是:历史因果关系。
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学习,了解西方列强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1.21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立意在于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分析它们与世界殖民体系之间的联系,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有三个子目:“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
这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并列关系,。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一、选择题
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的自由宣言表达了
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下列历史人物中因“捍卫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永载史册的是( )
①圣马丁 ②玻利瓦尔 ③马赫迪 ④孟利尼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袖,③④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领
袖,因此①②③④,均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D
2.关于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范围包括美国以南的全部美洲地区 B.主要参加者和领导者是土生白人
C.斗争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推动 D.拉丁美洲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独立
解析: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争的主要领导者是土生白人,主要参加者是印第安人、黑人
和混血种人。所以B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B
3.19世纪,印度掀起了反英大起义,拉丁美洲拉开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序幕。
如果为它们确定一个主题的话,应该是( )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 B.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
C.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斗争 D.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解析:印度、拉丁美洲当时都处于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之下,斗争对象也是西方殖民统
治者,因此D项正确。
答案:D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忧患意识增强,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亚洲觉
醒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 B.民族资本主义广泛兴起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或正在形成 D.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殖民统治下的各国生产模式仍然以传统的手工生产为主,
并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学者李泽厚说:“遗憾的是,就在这期间,也就是在1908年,慈禧死掉了。如果她
早死十年就好了,戊戌变法可能成功;如果她晚死十年也好,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了。”在李
泽厚看来 ( )
A.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B.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
C.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与慈禧的死有直接关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材料认为戊戌
变法的失败与慈禧有关,说明其失败有偶然因素,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戊戌变法失
败的根源,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是中国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其与慈禧的死没有
直接的关系,所以排除D项。由材料可以知道,李泽厚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故选
B项。
答案:B
6.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前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中华民国的政体形式
作出了重大改动,由最初预想的总统制转变为责任内阁制。进行这一改动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革命党人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不足 B.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C.清政府的阻挠、破坏 D.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共和制度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袁世凯专权,维
护民主共和制。故选D项。
答案:D
7.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下列国家反帝斗争中,矛头指向英国的有( )
①印度'②埃及'③苏丹'④埃塞俄比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反帝斗争中,
印度、埃及、苏丹主要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埃塞俄比亚主要抗击意大利的殖民侵略。故选B
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玻利瓦尔(1783~1830年),通称西蒙·玻利瓦尔,拉丁美洲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
想家,他与圣马丁遥相呼应,为南美洲脱离西班牙帝国统治发挥了关键作用。南美殖民地独
立战争领袖,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最杰出的领袖之一。
玻利瓦尔在1799~1803年曾去西班牙学习哲学、历史和文学,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的许
多地方,亲眼看到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深受鼓舞。
在欧洲,玻利瓦尔遇到了他的老师罗德里格斯。老师鼓励他积极投身到争取美洲解放的
革命中去,并对他说:已经到了把西班牙人赶出美洲的时候了,你应该去完成这件事。玻利
瓦尔当即向老师表示:“我准备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这个事业。我以自己的人性和生命宣誓,
在我没有打碎西班牙束缚着我的祖国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要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也不
会安静。”这些誓言成为玻利瓦尔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从此以后,他返回祖国,投身于为
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洪流。
1810~1830年期间他领导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的独立战争,建
立了联合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及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家,是
南美共和制度的奠基者。
——互动百科
(1)根据材料,分析玻利瓦尔能够领导南美革命,成为一代英雄人物的原因。
(2)有人称玻利瓦尔为“南美洲的华盛顿”,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第(1)问,“原因”:一个人物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在条件,一个是
内在因素。外在条件是他的经历和社会现实使他有机会去建立事业。内部因素是他的个人精
神品质,这两方面在他成功道路上缺一不可。抓住关键信息“曾去西班牙学习哲学、历史和
文学,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亲眼看到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深
受鼓舞”“老师鼓励他积极投身到争取美洲解放的革命中去”“投身于为独立和自由而斗争
的洪流”进行分析概括。
第(2)问,材料中将玻利瓦尔与华盛顿相对比,主要找寻二者的共同点,这也是玻利瓦尔
被称为“南美洲的华盛顿”的原因。两个人分别在自己国家领导了独立与解放,为各自地区
人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结合这些回答即可。
答案:(1)早年曾去西班牙学习哲学、历史和文学,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的许多地方,亲
眼看到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深受鼓舞;老师鼓励他积极投身到争取美洲解
放的革命中去;自身的聪明与睿智是他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
(2)华盛顿作为美国“国父”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为美国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玻
利瓦尔作为南美洲独立的领导者,为南美洲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他被称为“南
美洲的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