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准仪检校记录表

水准仪检校记录表

水准仪检校记录表

电子水准仪检校记录表

仪器型号:DiNi 03日期:2015.11.21 观测者: 仪器编号:734749时间:7:12 记录着: 方法:I1ABI2呈像:清晰检查者:

1

水准仪i角检验和校正方法

水准仪i角检验和校正方法 什么是水准仪的i角 水准仪的视准轴在垂直方向与水准轴的夹角。水准仪产生i角变化的原因: 是仪器本身的结构与外业工作条件的变化而致 仪器中的十字丝 是固定在上下的V形槽中 下面的V形槽由弹簧支撑着 上面是一个 压紧调节螺丝。由于因内部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如温度、湿度、 震动的变化它会产生i角微小的变化 或者 由于其它内应力的变化 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也是不足为奇的。 在用户说明书中已明确 水准仪的i角可由用户自行调整。请参 照水准仪说明书自行调整。 现在 再扼要地介绍水准仪i角的测定办法 如图所示 将水准仪置平在二支水准标尺的中间 仪器距标尺约30米或40 米 前后大约等距离 读取标尺上的读数得到二点的高差值。搬迁仪 器至二支标尺的一内侧或外侧均可 此时 仪器至标尺的距离分别为 近距离的标尺只是几米 而远距离的标尺已是几十米。同样 测量这 二点的高差值 如果二次测得的高差相等 说明仪器i角为零。高差 不等就说明仪器存在着i角的误差。 如: 仪器在中间 读取A尺的读数a1 0962 B尺的读数b1 1062仪 器在一侧 读取A尺的读数a2 0835 B尺的读数b2 0933 h1 1062 0962 0100 h2 0933 0835 0098 h 0098 0100 2 mm 按小角公式计算i角 i Δ·ρ s = 2 mm ×206265”/ 60000mm = 41 / 6 ”= 7” i角的测定也可以按照将水准仪可以放置在二支水准标尺二外侧的方 法测定仪器的i角。道理是一样的 正确的a4值是 a4 = a1’- a2’+ a3’ 水准仪i角的允许误差 水准仪i角允许误差的概念应该说有三方面的涵义 也是三种情况下 的不同要求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方法和步骤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方法和步骤 内容:理解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DS3 型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特点、水准尺和尺垫;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及检校方法;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观测、记录和检核)及内业数据处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方法;了解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的构造及操作方法。 重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及内业数据处理。 难点: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1 高程测量(Height Measurement )的概念 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工作, 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根据所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的不同,分为: (1)水准测量(leveling) (2)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 (3)气压高程测量(air pressure leveling) (4)GPS 测量(GPS leveling) §2.2 水准测量原理 一、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 ——后视读数A ——后视点 b ——前视读数B ——前视点 1、A、B两点间高差: 2、测得两点间高差后,若已知A 点高程,则可得B点的高程:。 3、视线高程: 4、转点TP(turning point) 的概念:当地面上两点的距离较远,或两点的高差太大,放置一次仪器不能测定其高差时,就需增设若干个临时传递高程的立尺点,称为转点。 二、连续水准测量

如图所示,在实际水准测量中,A 、B 两点间高差较大或相距较远,安置一次水准仪不能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此时有必要沿A 、B 的水准路线增设若干个必要的临时立尺点,即转点(用作传递高程)。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依次连续地在两个立尺中间安置水准仪来测定相邻各点间高差,求和得到A 、B 两点间的高差值,有: h 1 = a 1 -b 1 h 2 = a 2 -b 2 …… 则:h AB = h 1 + h 2 +…… + h n = Σ h = Σ a -Σ b 结论:A 、B 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 2.3 水准仪和水准尺 一、水准仪(level) 如图所示,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的实验报告范文.doc

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的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报告 1.实验时间: 指导老师: 分组号及成员: 2.实验目的: 3。实验仪器及工具: 4。实验任务及要求: 5。实验步骤: 6。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日期_____仪器编号_____观测_____天气_____地点_____记录_____ 实验地点: 8。实验总结: 教师评价: 篇二: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1)认识DS3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各操作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并熟悉使用方法。 (2)掌握DS3水准仪的安置、瞄准和读数方法。

(3)了解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4)练习水准测量一测站的测量、记录和高差计算。 二、实验组织 (1)性质:基础性实验。 (2)时数:4学时。 (3)组织:4人1组。 三、实验设备 (1)每组借DS3 微倾式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l台、水准尺1对、尺垫2个,记录板1块。 (2)自备:铅笔。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1)了解微倾式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掌握各螺旋和部件的名称、功能及操作方法; (2)注意比较微倾式和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构造上的区别。 2.水准仪的安置 (1)仪器架设在测站上打开脚架,按观测者的身高调节脚架腿的高度,使脚架架头大致水平,如果地面比较松软则应将脚架的三个脚尖踩实,使脚架稳定。然后将水准仪从箱中取出平稳地安放在脚架头上,一手握住仪器,一手立即用连接螺旋将仪器固连在脚架头上。 (2)粗略整平通过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的竖轴大致铅垂。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转动

水准仪i角的检验和校正

水准仪i角的检验和校正 一、i角的概念 水准仪望远镜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在理论上应该是平行关系,但是实际上视准轴与水准管轴都存在着夹角,我们把这个夹角在竖直面上的投影成为i角。i 角误差是影响水准仪精度的最大因素,因此长时间使用的水准仪需要进行i角的检验与校正。在四等水准测量中,i角不大于20"就符合规范要求。当水准仪位于两尺正中间时,可以消除i角误差。 i角示意图 二、i角的检验和校正 方法一 检验 1)两尺之间相距80m,仪器架在两尺正中间,读出两尺黑面中丝的读数,算出两尺间的高差,在改变仪器高,第二次测出两尺间的高差,取两次的平均值记为h1.。(两次读数差值必须在在5mm内)。 2)仪器架在一个尺的外侧距此尺2~3m的地方,分别读出两尺黑面中丝的读数,则近尺读数为b,远尺读数为a,算出两尺的高差h2。 3)比较h1与h2之间的差值,如果绝对值在7之内,则符合规范,不需要校正。如果超出7,则i角超限,需要校正。 注释:tani=(h2-h1)/s(i代表i角,s代表两尺之间的距离,s=80m)由高数极限可推出i=(h2-h1 )/s i的单位为弧度制,可转化为i=(h2-h1 )ρ/s (其中,ρ=180*3600"/π=206265″)

由于i角不能大于20", 所以h2-h1 =20"*80*1000/206265=7.75 单位为mm. 校正 在2)的位置保持仪器不动,转动微倾螺旋使仪器的十字丝中丝在最远处水准尺上的读数为b+h1.松开水准管左右螺钉,调节水准管上下螺钉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精平)。在完成校正后,旋紧左右螺钉。 注释:因为h1为在两尺正中间时所测的高差,不受i角影响,可以认为是正确的读数。读b的水准尺距离仪器很近,忽略了i角的影响,认为是正确读数。可设远处水准尺正确读数为x,则x-b=h1,因此可以得到远处水准尺x的正确读数为x=b+h1。此时读书正确,调节水准管。注意在校正过程时是反复多次的,在完成校正时应该再次检查是否合格。最后应该旋紧水准管的左右螺钉。 方法二 检验 1)两尺之间的距离为20.6m,仪器放在两尺正中间,改变仪器高测两次高差,求取平均值h1 2)仪器放在距一个水准尺外侧20.6m的地方,分别读取远尺度数a,近尺度数b,算出高差h2, h2与h1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2则符合规范,否则需要校正。 校正 仪器放在2)位置不动,转动微倾螺旋使仪器的十字丝中丝在最远处水准尺上的读数为a-2△,松开水准管左右螺钉,调节水准管上下螺钉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精平)。在完成校正后,旋紧左右螺钉。 仪器检测部 2012-4-13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方法和步骤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方法和步骤 2010-11-28 01:58:11| 分类:工程测量|举报|字号订阅 [教程]第二章水准测量 未知2009-12-13 16:21:06 网络 内容:理解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 DS3 型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特点、水准尺和尺垫;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及检校方法;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观测、记录和检核)及内业数据处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方法;了解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的构造及操作方法。 重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及内业数据处理。 难点: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1 高程测量( Height Measurement )的概念 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工作 , 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根据所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的不同,分为: (1)水准测量 (leveling) (2)三角高程测量 (trigonometric leveling) (3)气压高程测量 (air pressure leveling) (4)GPS 测量 (GPS leveling) §2.2 水准测量原理 一、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 ——后视读数 A ——后视点 b ——前视读数 B ——前视点 1、A 、 B 两点间高差: 2、测得两点间高差后,若已知 A 点高程,则可得B点的高程: 。 3、视线高程: 4、转点 TP(turning point) 的概念:当地面上两点的距离较远,或两点的高差太大,放置一次仪器不能测定其高差时,就需增设若干个临时传递高程的立尺点,称为转点。 二、连续水准测量

水准仪检验报告

水准仪检验报告 学号: 姓名: 专业: 日期: 实验目的:掌握水准仪的检验原理,了解水准仪的校正方法。 实验器材:水准仪、尺垫、水准尺、皮尺、记录板 实验原理: 水准仪的轴线应满足的条件: (1) 圆水准轴平行于纵轴; (2) 横丝垂直于纵轴; (3) 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 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目的:使圆水准轴平行于纵轴。 1.圆水准器检验方法: (1)调整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则圆水准器轴L ′L ′处于竖直位置。 (2)松开制动螺旋,使仪器绕其竖轴VV 旋转180°,若气泡仍然居中,则说明VV 轴也处在竖直位置,L ′L ′与VV 平行,不需校正。若旋转180°后,气泡不再居中,则说明L ′L ′与VV 不平行,两轴必然存在交角δ,需校正。 结果:经检验我们小组的仪器气泡严格居中,不需校正。 补充:圆水准器校正方法: 转动脚螺旋,使气泡向圆水准中心移动偏距的一半,然后用校正针拨转圆水准底下的三个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重复上述检验和校正一二次,使误差尽可能小。 (二) 十字丝的检验和校正 目的:水准仪整平后,十字丝的横丝应水平,纵丝应铅垂,即横丝应垂直于纵轴。 1.检验方法: 整平水准仪后,用十字丝的交点瞄准某一清晰目标P ,转动水平微动螺旋,如果P 点离开横丝,表示纵轴铅垂是横丝不水平,十字丝的位置需要校正。 经检验,我们组的水准仪横丝水平,不需校正, 补充:校正方法: 旋下目镜处的十字丝环外罩,用螺丝刀旋松开十字丝环的四个固定螺丝,按横丝倾斜的反方向转动十字丝环,再进行检验。如果转动水平微动螺旋时,P 点始终在横丝上移动,表示横丝已水平,纵丝自然铅垂。最后旋紧十字丝环固定螺丝 。 (三) 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 目的:使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1.检验方法: (1)在平坦地面上选定相距约60~80m 的A,B 两点,放置尺垫,竖立水准尺。在第一个测站,将水准仪安置于A,B 的中点C,精平仪器后分别读取A,B 点上水准尺的读数a1',b1';改变水准仪高度10cm以上,再次读取两尺读数a1",b1"。两次计算A,B的高差,对于DS3级水准仪,其差值如果不大于5mm,则取其平均值,作为A,B两点间不受i角(设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二者的交角为i)影响的正确的高差,即: h1=()()''""11111-+-2 a b a b ???? (2)将仪器搬至离B点相距约2m处的第二个测站,精平仪器后分别读取A,B点水准尺读数a2,

电子水准仪i角检验校正

数字水准仪i角检验校正 i角的产生: 水准仪产生i角变化的原因是仪器本身的结构与外业工作条件的变化而至,仪器中的十字丝是固定在上下的V形槽中,下面的V形槽由弹簧支撑着,上面是一个压紧调节螺丝。由于内部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湿度、震动的变化它会产生i角微小的变化;或者,由于其它内应力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也是不足为奇的。

实际测试分析与结论 1、四中方法均是把检验和校正结合为一体,经实际测试,检验之后仪器可自动完成校正,使i角达到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要求。 2、四种犯法的对比分析 (1)四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立两个水准尺,把水准仪不仅安置在两个水准尺的中间处,而且安置在距两个水准尺距离不同的地方,所以所测得到的两个立尺点之间的高差会受到i角的影响,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仪器的两个不同位置所测得到两个立尺点之间的高差不同,求出i角的大小。 (2)采用三种不同方法时,两次安置水准仪时,水准仪的移动距离不同,参见表1。 (3)采用四种不同方法时,水准仪和水准尺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参见表2。 3、水准仪i角的允许误差 水准仪i角允许误差的概念应该说有三方面的涵义,也是三种情况下的不同要求;出厂时工厂调校的允许误差、用户调校时的允许误差、测量等级或规定所要求的允许误差。如莱卡NA2 i角的允许误差:(1)出厂调校为:±8″,(2)用户调校为:±20″,但是根据我国国家水准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用

于一、二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仪器的i角不应超过15″,所以在进行沉降观测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每月进行i角检验,并保证i角必须调校在15″以内 表1 两次安置水准仪时,水准仪的移动距离 表2 四种不同方法对水准仪和水准尺的相对位置

水准仪I角检校

水准仪I角检校 2009-05-12 07:00 水准仪的I角的检验与调校2007-09-15 13:08 水准仪的I角的检验与调校2007-09-15 13:08 1. 数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水准仪仅仅是i角的正常变化不属于保修范围,恳请不要邮寄千里之外厂家仪器维修中心调节,请用户或我们当地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协助测定与调整。 2. 水准仪产生i角变化的原因是仪器本身的结构与外业工作条件的变化而致,仪器中的十字丝是固定在上下的V形槽中,下面的V形槽由弹簧支撑着,上面是一个压紧调节螺丝。由于因内部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湿度、震动的变化它会产生i角微小的变化,或者,由于其它内应力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也是不足为奇的。 3. 在用户说明书中已明确,水准仪的i角可由用户自行调整。请参照水准仪说明书自行调整。 4. 什么是水准仪的i角?水准仪的视准轴在垂直方向与水准轴的夹角。 5. 现在,再扼要地介绍水准仪i角的测定办法,如图所示: 将水准仪置平在二支水准标尺的中间,仪器距标尺约30米或40米,前后大约等距离,读取标尺上的读数得到二点的高差值。搬迁仪器至二支标尺的一内侧或外侧均可,此时,仪器至标尺的距离分别为近距离的标尺只是几米,而远距离的标尺已是几十米。同样,测量这二点的高差值,如果二次测得的高差相等,说明仪器i角为零。高差不等就说明仪器存在着i角的误差。 如:仪器在中间,读取A尺的读数a1=0962,B尺的读数b1=1062 仪器在一侧,读取A尺的读数a2=0835,B尺的读数b2=0933 h1=-1062+0962=-0100 h2=-0933+0835=-0098 h=-0098+0100=+2 mm

光学水准仪i角检验方法以及原理

光学水准仪i角的检验方法小结 i角的检验记录 编号:DSZ2-230972 日期:2011-6-10 时间:PM04:00 观测者吕庆 辉 使用仪器苏州一光DSZ2 记录者王伟 标尺曹志成像清晰稳定检查者杨同州 仪器站观测 次序 标尺读数高差 a-b (mm) i角的计算A尺读数a B尺读数b J1 1 1.058 0.96 2 96 A、B标尺间距 S=20.6m 2 1.122 1.026 96 3 1.198 1.101 97 2Δmm= (a2-b2) -(a1-b1)= -0.75mm 4 1.268 1.173 95 中数a1=1.1615 b1=1.0655 96 J2 1 1.544 1.448 96 2 1.464 1.369 95 10*-0.375=-3.75” 3 1.285 1.190 95 4 1.143 1.048 95 中数a2=1.359 b2=1.264 95.25 如下附图:

注解: 1、在J1和J2处,分别以四个不同的仪器高度进行观测A、B,并 按照表格要求进行填写。 2、测量中,有一个常数ρ=(180/3.14159)*60*60=206265,它 是把角度化为弧度时的一个常数,在测量误差推算时经常要用 到。换句话说当一个角度有1秒的误差时,206265米长的距离 上垂直于方向线的误差是1米,这个1米是这么得来的:半径为 206265米,其1秒所对应的弧长为L=R*弧度,即L=206265*(1” /206265)=1米!相对于如此大的半径,弧长可认为是直线, 即如上所说,垂直于方向线的距离是1米。通过这个常数,我 们可以很快的计算出由于i角在L米距离上引起的误差是多大,比如i角是5秒,在水平距离是1000米上,引起的误差是▲= 5(秒)*(1000米/206265”)=0.024米=24毫米,这对于现 场计算误差有很大的帮助! 3、i角的计算原理是:利用了三角形的中线定理,理论HA-HB=H

精密水准仪i角检验

精密水准仪i角检验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精密水准仪各轴线间应满足的条件。水准仪的水准抽与视准轴一般既不在同一平面内,也不互相平行,而是两条空间直线,也就是说,他们在垂直面上和水平面上的投影都是两条相交的直线。我们把在垂直面面上的交角称之为i角误差。 (2)练习精密水准仪的检验及校正的方法。 (3)掌握精密水准仪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二、计划和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为2学时。实验小组由6人组成,可分为两个小小组,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1人立尺。 (2)每组的实验设备为N3型或Ni004型水准仪2台,水准尺2支,记录板2块。 三、方法和步骤 测定i角的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都是利用i角对水准尺上读数的影响与距离成比例这一特点,从而比较在不同距离的情况下,水准标尺上读数的差别而求出i角。 一般的方法是:距离仪器s和2s处分别选定A点和B点,以便安放水准尺,A、B两点的高差是未知数,我们要测定的i角也是未知数,所以要选定两个安 和J,如下图所示。在置仪器的J{ EMBED Equation.KSEE3 \* MERGEFORMAT | 1 仪器站点J和J分别进行观测,简历相应的方程式,从而解算出未知数。另外还要注意,测定i角的时候,必须保证在整个检验过程中,i角不发生变化,也不应该有其他误差的影响。但是实际上,i角很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最好把检测时间选在阴天。

在J测站上,照准水准尺A和B,水准尺上读数是a和b当i角=0时,水平视线在水准尺上的正确读数应该是a和b,所以由于i角误差引起的误差分别为Δ和2Δ。同理,在J测站上,照准水准尺A和B,水准尺上读数是a和b,正确读数应该是a和b,其存在的真实误差分别是2Δ和Δ。 在测站J和J上得到A、B点的正确高差分别为 h=a-b=(a-Δ)-(b-2Δ)=a-b+Δ h=a-b=(a-2Δ)-(b-Δ)=a-b-Δ 如果不顾及其他误差的影响,则应该存在h=h,所以由以上两个方程式可以得: 2Δ=(a-b)-(a-b) 式中(a-b)和(a-b)是仪器存在i角的时候,分别在测站点J和J上侧得A,B两点间的观测高差,以h和h表示,则上式可以写为 2Δ=h-h Δ=(h-h) 由示意图可知道 Δ=i"s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