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学校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重要举措。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校教师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教学管理和资源共享。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整合资源:整合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师资料、课件等,创造一个统一的学习平台。
2.强调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供在线讨论、问答等功能。
3.强调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
4.注重评估和反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三、平台建设方案1.硬件设施建设学校需要提供足够的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以支持在线学习平台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考虑到师生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需求,应提供无线网络覆盖。
2.平台选择和定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开源或商业的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建设。
同时,还可以对平台进行个性化定制,以适应学校的特色和需求。
3.教育资源整合学校需要将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教材、教师资料、课件、学生作业等。
同时,还需要开发一套资源上传和管理的系统,以方便教师进行资源的共享和管理。
4.学习内容开发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在线学习课程的开发,包括课件、习题、实验等。
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或外部机构提供一些特色课程。
5.互动和评估功能开发平台需要提供在线讨论、问答、作业提交和批改等功能,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此外,还需要开发评估系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6.培训和支持在平台建设完成后,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使用平台的能力。
同时,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在线指导服务,解决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实施步骤1.确定建设目标和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和评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为满足广大师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建设一个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网课教学中心。
二、设计目标1. 满足师生在线教学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 建立一个资源共享、互动性强、管理便捷的网课教学平台;3. 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设计方案1. 硬件设施(1)服务器:采用高性能服务器,确保网络稳定、数据安全;(2)网络设备:配置高速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实现高速网络接入;(3)教学设备:配备高清摄像头、麦克风、音响等设备,确保音视频传输质量;(4)教室设备: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方便教师授课;(5)移动设备:配置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便于师生随时随地学习。
2. 软件平台(1)教学平台:采用成熟的在线教育平台,具备课程管理、在线直播、互动交流等功能;(2)直播系统:实现高清直播,支持多画面、多角度切换,满足不同教学需求;(3)互动系统:提供实时聊天、讨论区、投票等功能,增强师生互动;(4)资源库: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资料、教学视频、课件等;(5)管理系统:实现用户管理、课程管理、设备管理等,提高管理效率。
3. 功能设计(1)课程管理:教师可上传课程资料、教学视频、课件等,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2)在线直播:教师可实时直播课程,与学生互动交流;(3)互动交流:师生可在线讨论、提问、答疑,提高教学效果;(4)移动学习:支持移动设备访问,方便师生随时随地学习;(5)数据分析:收集用户行为数据,为教育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四、实施步骤1. 调研分析:对学校师生需求进行调研,明确网课教学中心建设目标;2. 设计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网课教学中心设计方案;3. 硬件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服务器、网络设备、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4. 软件开发:开发教学平台、直播系统、互动系统等软件;5. 系统部署:将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部署,确保系统稳定运行;6. 培训推广:对教师、学生进行培训,推广网课教学中心的使用;7. 运维保障:建立运维团队,确保网课教学中心长期稳定运行。
智慧校园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与运维服务方案目录一、项目概况 (3)二、建设目标 (4)三、技术要求 (4)四、成熟度要求 (6)五、建设及运维服务目标 (6)六、主要设备技术参数要求 (9)一、项目概况项目包含了校园网络基础平台的有线无线网络出口设备、核心设备、汇聚设备、接入设备、无线AP、认证计费、网络运维管理及综合布线等内容,项目建成后,学校有线无线网络将支持统一身份认证、支持智能稳定的安全防护体系,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满足学校各项教育信息化发展支撑保障需求。
二、建设目标●统一平台。
包括综合布线、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统一为一个基础网络平台。
●统一账号。
对于师生用户,只需要一个继承我校LDAP认证服务器的账号即可轻松实现我校有线、无线等网络的接入。
账号归学校统一管理,统一以学生学号(教师工号)为登录帐号,同时需与相应运营商帐号进行关联绑定才可访问相应运营商的网络。
若未关联运营商帐号,则不能访问互联网,但可自由访问校内网资源;用户需能够自由地在各宽带服务提供商之间进行任意切换,且各师生用户在通过无线上网时在校园范围内应做到无感知漫游。
●统一监管与服务。
坚持校方主导,对统一平台进行管控及服务监管。
●统一安全审计。
应能满足公安部82号令以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
三、技术要求说明:以下仅为基本要求,请各报价单位自行考察后提交完整设计方案、优化建议、实施方案及工程量清单。
(一)综合布线1.综合布线规范可靠,前瞻性强,能满足未来10-20年各相关系统的建设应用需要。
2.符合国家关于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范和标准以及与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相关的各种规范与标准,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12-2007等。
3.综合布线系统标准不低于超五类标准;核心到楼宇汇聚均为万兆光纤;宿舍楼宇汇聚到接入交换机为不低于千兆,学生宿舍每信息端口必须保证单独的不低于百兆接入(每间宿舍4-6信息点不等,请投标单位自行考察);所有无线AP 的POE供电均为千兆端口。
云网络智慧教室建设方案1.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教室成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云网络智慧教室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学习过程和服务学生个性化需求,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主要针对云网络智慧教室建设的方案进行探讨。
2. 云网络智慧教室的定义云网络智慧教室,是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集中化管理和控制,通过智能感知终端设备和环境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在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个性化教学服务的同时,实现教学过程的可视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安全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高效、便捷、优质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3. 云网络智慧教室的特点(1)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识别和评估,实现个性化教学。
(2)可视化:通过智慧化设备和平台,将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可视化呈现。
(3)标准化:通过统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平台,实现课程标准化、教学规范化。
(4)集中化管理:通过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实现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内容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5)多元化服务:通过智慧化设备和平台,实现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和混合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服务。
4. 云网络智慧教室的建设方案(1)智能化教学设备的选购:智慧教室需要配备智能电子白板、智能投影仪、智能音响、智能教育终端等智能化设备,可以根据学校教学需求和预算进行选购。
(2)教学管理平台的搭建:学校可以自主开发或选用第三方教学管理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和教学任务的管理。
同时,教学管理平台还可以提供教师评价、学生成绩查询、学习记录查看等功能。
(3)云计算和大数据支撑:将教学设施和设备接入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中,依据学生学习数据进行个性化教学和精细化管理。
(4)智能化学生座位与环境监测系统:学校需配置智能化座位与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多个环境维度的数据采集,对学生在教室的身心状态进行精准监测,为后续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撑。
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维护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第二章: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 (3)2.1.1 平台概述 (3)2.2 用户需求 (4)2.3 技术需求 (4)第三章:系统设计 (5)3.1 系统架构设计 (5)3.1.1 技术选型 (5)3.1.2 系统架构层次 (5)3.2 模块设计 (6)3.2.1 用户管理模块 (6)3.2.2 教育资源管理模块 (6)3.2.3 互动交流模块 (6)3.2.4 统计分析模块 (6)3.3 数据库设计 (7)3.3.1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7)3.3.2 数据库表关系设计 (7)3.3.3 数据库索引设计 (7)第四章:平台开发技术选型 (7)4.1 开发语言选择 (7)4.2 开发框架选择 (8)4.3 数据库技术选择 (8)第五章:平台建设实施 (8)5.1 项目实施计划 (8)5.2 项目管理 (9)5.3 质量控制 (9)第六章:平台测试与验收 (9)6.1 测试策略 (9)6.2 测试流程 (10)6.3 验收标准 (10)第七章:平台运维管理 (11)7.1 运维团队建设 (11)7.2 运维流程 (11)7.3 故障处理 (12)第八章:安全保障措施 (12)8.1 信息安全策略 (12)8.2 数据保护 (12)8.3 系统备份 (13)第九章:培训与推广 (13)9.1 培训计划 (13)9.1.1 培训目标 (13)9.1.2 培训对象 (13)9.1.3 培训内容 (14)9.1.4 培训方式 (14)9.1.5 培训时间 (14)9.2 推广策略 (14)9.2.1 推广目标 (14)9.2.2 推广对象 (14)9.2.3 推广渠道 (14)9.2.4 推广活动 (14)9.3 用户支持 (15)9.3.1 用户支持目标 (15)9.3.2 用户支持方式 (15)9.3.3 用户支持团队 (15)第十章:项目评估与持续改进 (15)10.1 项目评估方法 (15)10.2 项目评估指标 (16)10.3 持续改进策略 (16)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3智慧校园系统平台建设方案contents •建设背景与目标•智慧校园系统平台概述•智慧校园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系统平台运营与维护•效益分析目录01建设背景与目标背景介绍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成为趋势。
学校信息化水平提高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学校师生对于更智能化、更高效化的教育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
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学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亟需整合信息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建设目标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通过建设智慧校园系统平台,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与数据共享,优化资源配置。
要点一要点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校服务能力通过智慧校园系统平台建设,增强学校服务师生的能力,提高师生满意度。
要点三方案实施范围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终端设备、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建设。
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包括教学资源、教学应用、在线学习等方面的建设。
包括公共服务平台、校园一卡通、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建设。
02智慧校园系统平台概述系统架构与组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备,提供稳定的硬件支持;基础设施层实现数据存储、处理、查询等功能的模块,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数据层根据校园业务需求,开发各类应用软件和工具,提升校园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应用层将各类数据和信息呈现给用户,为用户提供直观便捷的操作界面。
表现层主要功能模块学生管理涉及学生个人信息、学籍信息、综合素质评价等;教务管理包括课程安排、选课、考试、成绩管理等;教职工管理提供教职工个人信息、职称评定、岗位评估等功能;一卡通服务提供身份认证、消费支付、门禁管理等。
联校网教实施方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在当前疫情的影响下,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网络教育则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施网络教育,建立联校网教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四个方面探讨联校网教实施方案。
一、教学平台建设教学平台是进行网络教育的基础,一个稳定、高效的教学平台对于联校网教的实施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稳定可靠的教学平台,这个平台应该能够支持多种教学方式,包括直播教学、录播教学、互动教学等。
其次,教学平台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文档、在线作业等。
最后,教学平台需要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包括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稳定流畅等特点。
二、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进行网络教育的核心,一个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联校网教的实施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进行师资队伍的培训,包括网络教学技能、教学设计能力、在线互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其次,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个队伍应该包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
最后,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师资评价机制,对师资队伍进行定期的评价和考核,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进行网络教育的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课程设计对于联校网教的实施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
其次,需要注重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需要注重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评估,对课程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以保证教学质量。
四、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进行网络教育的重要环节,一个科学的教学管理对于联校网教的实施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其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系统。
智慧校园“互联网+”网络平台项目建设方案目录1运营维护方案 (6)2.1运营维护方案 (6)2.2.1运营资费 (6)2.2.2用户缴费方式 (6)2.2.3资费套餐设计 (7)2.2.4合作模式 (7)2.2.5后续投入保障措施 (11)2.2.6资产到期后处理 (12)2.2.7违约责任 (12)2.2.8服务保障体系 (12)1.3面对国家政策变化的应对措施 (36)2技术建设方案 (38)2.1校园网总体架构设计 (38)2.1.1建设原则 (38)2.1.2校园网建设内容框架 (39)2.1.3网络架构拓扑图 (41)2.1.4网络设计概述 (41)2.1.5骨干网络方案先进性与可行性 (42)2.1.6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内容 (49)2.2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51)2.2.1无线网络先进性设计 (51)2.2.2无线覆盖方案 (52)2.2.3无线多SSID设计 (58)2.2.4无线接入认证设计 (58)2.2.5无线安全技术设计 (60)2.2.6无线QOS设计 (61)2.2.7无线覆盖指标要求 (63)2.2.8无线方案特色 (65)2.3网络安全设计 (74)2.3.1设备级安全功能 (74)2.3.2防ARP攻击设计 (74)2.3.3交换机IP防扫描设计 (75)2.3.4防DOS/DDOS攻击 (75)2.3.5路由安全设计 (76)2.3.6设备管理安全设计 (77)2.3.7汇聚嵌入式安全 (78)2.3.8接入安全控制 (78)2.3.9IP+MAC+端口绑定 (79)2.3.10防止病毒广播泛洪 (79)2.3.11入网用户身份认证 (79)2.3.12防止对DHCP服务器攻击 (79)2.3.13多元素绑定技术构筑高安全校园网 (80)2.3.14防止用户私设代理服务器 (81)2.3.15恶意用户追查 (81)2.4等保建设方案 (81)2.4.1总体建设目标 (81)2.4.2安全技术体系目标 (82)2.4.3物理安全设计 (82)2.4.4计算环境安全设计 (83)2.4.5系统安全审计 (85)2.4.6数据完整性与保密性 (87)2.4.7备份与恢复 (88)2.4.8区域边界安全设计 (89)2.4.9安全隔离 (90)2.4.10通信网络安全设计 (94)2.4.11网络设备防护 (94)2.5主要产品资质材料 (99)2.5.1出口防火墙 (99)2.5.2行为管理 (101)2.5.3交换设备 (103)2.5.4无线设备 (111)2.5.5节点 (112)2.5.6安防监控 (113)2.5.7IP广播系统 (115)2.5.8认证计费 (117)3规划实施说明 (127)4.1无线网络工程实施要求 (127)4.2项目实施管理 (128)4.2.1项目范围管理 (128)4.2.2项目阶段规划 (129)4.3项目进度管理 (133)4.3.1项目里程碑规划 (133)4.3.2项目进度保障 (133)4.4项目沟通管理 (134)4.5项目风险管理 (138)4.6项目问题管理 (145)4.7项目变更管理 (146)4.8项目质量管理 (146)4.8.1环境要求 (146)4.8.2质量管理流程 (150)4.8.3设备上架安装 (150)4.8.4安装调试检查 (153)4.9工程文档管理 (159)4.10集成实施方案 (161)4.10.1工程情况概述 (161)4.10.2项目建设依据及原则 (161)4.10.3项目实施方案 (162)4.11工程施工管理 (192)4.11.1施工勘察 (192)4.11.2施工勘察工艺流程 (192)4.11.3施工勘察内容 (193)4.11.4设备机柜安装 (198)4.11.5线缆布放 (198)4.11.6管内穿线 (202)4.11.7设备安装 (205)4.11.8综合布线系统 (219)4.12无线网优方案 (232)4.12.1网优内容和方法 (232)4.12.2常用部署优化方法 (233)4.12.3常用配置优化方法 (233)4.12.4网优目标 (234)4.13网络测试 (236)4.13.1测试通过准则 (237)4.13.2设备基本功能测试 (238)4.13.3网络容错性测试 (240)4.13.4出口流量管理测试 (241)4.13.5网络稳定性测试 (241)4.13.6网络管理平台测试 (242)4.13.7无线网络测试 (243)4.14安全防护及文明施工措施和方案 (243)4.14.1安全施工目标 (243)4.14.2安全守则 (244)4.14.3安全组织措施 (244)4.14.4安全组织保证体系 (245)4.14.5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 (245)4.14.6安全保障制度 (246)4数据处理 (254)4.1云超融合一体机产品特性 (255)4.2融合技术说明 (257)5校园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 (258)5.1前言 (258)5.2系统设计依据 (259)5.3系统功能 (260)5.4系统详细说明 (261)5.4.1IP网络广播系统控制中心 (261)5.4.2IP网络远程呼叫站 (262)5.4.3IP网络有源监听音箱 (263)5.4.4IP网络室外音柱 (264)5.4.5广播话筒 (265)5.4.6无线话筒 (265)6校园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266)6.1概述 (266)6.1.1系统建设目标 (266)6.1.2系统设计原则 (266)6.2总体设计 (269)6.3视频监控系统 (270)6.3.1监控点位分析 (270)6.3.2设备选型 (270)6.3.3监控点位布置 (271)6.4监控存储系统 (271)6.4.1设计原则 (272)6.4.2设备选型 (273)6.4.3存储需求计算 (274)1运营维护方案2.1运营维护方案2.2.1运营资费2.2.1.1收费标准制定规则1、校园网接入业务的资费参照周边高校资费标准以及保留学校原有收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阶梯型的收费标准,校方与对资费标准具有监管权。
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必要趋势。
为了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加强学生素质培养,本文提出以下方案。
一、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高校普遍采用的重要信息化建设项目,它可以实现在线学习、作业提交、考试安排、成绩查询等功能。
首先,高校需要选择合适数字教育平台,如黑板、eol等,建设出符合实际需要的网络教学平台。
然后,要加强该平台的安全性,确保网络平台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优化网络平台的功能和应用工具,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建设数字化资源库高校应该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编目管理,包括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等。
学生、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书目、期刊论文、学术报告等相关学术信息。
此外,数字化资源库应该建立配套的检索系统,以便用户快速定位需要的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三、建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档案数字化存档,包括学籍信息、学习成绩、考试记录、学生评价等信息,通过电子化,可有效管理学生的信息。
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信息,教师可以更好地管理学生信息,以此来优化学生管理和服务。
四、加强移动学习的支持移动学习成为当前普及的趋势,高校应该开发移动学习app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线上学习、题库练习、实验操作等功能,随时随地提供方便的学习支持,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五、智能校园建设智能化校园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对大型校园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比如,智能教室、智慧图书馆等等。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智慧看板、无线网等方式,提供实时信息更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以上是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五个方案,总之,校园信息化建设趋势明显,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将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教育行业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意义 (3)1.3 项目目标 (3)第二章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分析 (3)2.1.1 学生用户需求 (4)2.1.2 教师用户需求 (4)2.1.3 管理员用户需求 (4)2.2 功能需求分析 (4)2.2.1 课程管理功能 (4)2.2.2 互动交流功能 (5)2.2.3 学习进度追踪功能 (5)2.2.4 作业与考试功能 (5)2.3 功能需求分析 (5)2.3.1 响应速度 (5)2.3.2 数据存储 (5)2.3.3 安全性 (5)2.3.4 可扩展性 (5)2.3.5 兼容性 (6)第三章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 (6)3.1 技术选型 (6)3.2 系统架构设计 (6)3.3 技术可行性分析 (7)第四章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7)4.1 课程管理模块 (7)4.2 用户管理模块 (7)4.3 教学互动模块 (8)4.4 数据分析模块 (8)第五章界面设计与用户体验 (8)5.1 界面设计原则 (8)5.2 界面设计要素 (9)5.3 用户体验优化 (9)第六章安全与稳定性保障 (10)6.1 数据安全策略 (10)6.1.1 数据加密存储 (10)6.1.2 数据备份与恢复 (10)6.1.3 数据访问权限控制 (10)6.1.4 数据审计 (10)6.2 网络安全策略 (10)6.2.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0)6.2.3 网络隔离 (11)6.2.4 安全审计 (11)6.3 系统稳定性保障 (11)6.3.1 硬件设备冗余 (11)6.3.2 软件负载均衡 (11)6.3.3 数据库功能优化 (11)6.3.4 系统监控与预警 (11)6.3.5 应急预案 (11)第七章平台推广与运营 (11)7.1 市场调研与定位 (11)7.1.1 市场调研 (11)7.1.2 市场定位 (12)7.2 推广策略 (12)7.2.1 线上推广 (12)7.2.2 线下推广 (12)7.3 运营模式 (12)7.3.1 用户服务 (12)7.3.2 课程内容 (12)7.3.3 合作伙伴管理 (13)7.3.4 营销活动 (13)第八章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 (13)8.1 教学资源分类 (13)8.2 教学资源整合 (13)8.3 教学资源优化 (14)第九章教育行业解决方案 (14)9.1 基础教育解决方案 (14)9.1.1 课程体系构建 (14)9.1.2 教学资源共享 (14)9.1.3 互动教学功能 (14)9.1.4 学习数据分析 (14)9.2 高等教育解决方案 (15)9.2.1 课程资源建设 (15)9.2.2 学术交流平台 (15)9.2.3 实验室资源共享 (15)9.2.4 学习成果评价 (15)9.3 继续教育解决方案 (15)9.3.1 课程体系设计 (15)9.3.2 实战型教学资源 (15)9.3.3 学习路径规划 (15)9.3.4 学习成果认证 (16)第十章项目实施与监控 (16)10.1 项目实施计划 (16)10.2 项目风险管理 (16)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到教育行业的各个层面,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网络教学平台总体建设规划
1课程建设与维护
1.1实现方式
教师登录系统,通过课程网站创建模块创建课程网站。
1.2创建/维护步骤
1. 录入课程网站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网站名称、课程网站描述、适用课程等。
2. 选择课程网站模板:在模板库中选择合适的课程网站模板。
3. 设置课程网站栏目:在课程网站创建时,通过默认模板自动创建若干栏目,用户可根据
实际需要,对栏目进行修改、增加、删除。
4. 维护课程网站栏目:对设置好的每个栏目进行栏目模式设定、对栏目进行详细设计。(栏
目模式包括:常规设计模式、外部链接模式、论坛式的交互模式)
5. 课程网站的其他设置:包括在外网展示网站、删除网站、将网站设为外部链接模式等。
2课程展示
2.1访问人群
1. 公众用户:直接通过外网链接访问网站(外网有多种形式的列表,如:可按教师查询、
按院系查询、按访问量查询、按精品课程类别查询等,可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相应的课
程网站)
2. 学生:登录系统后,可将自己关注的课程网站收藏至学生空间,便于快速定位至相应课
程网站。
3. 教师:登录系统后,自己创建的网站直接显示在教师空间上,可快速进行网站浏览与网
站维护。
4. 精品课程评审专家:通过评审课程列表,访问课程网站。
2.2实现方式
在访问教师创建的课程网站,其中论坛式的交互模式栏目需要权限才能访问。
3课程学习
3.1实现方式
学生登录系统后,访问课程网站,可进行课程学习
3.2内容
1. 网上答疑、课程论坛:通过论坛式的交互栏目,学生与老师之间可进行互动,在学生、
老师的空间中对互动过程有详细记录,可通过相关链接快速进入相关互动内容。
2. 网上作业(需网考系统支持,待定)
3. 课程评价(本部分未实现)
4. 参与调查(本部分未实现)
4课程考试(网考)
4.1本部分结合网考系统内容(待定)
5课程评审
5.1实现方式
1. 教师在创建课程网站后,可选择将课程网站推荐进行评审。
2. 管理员接收到评审请求后,选择评审专家、设定评审时间。
3. 评审专家在课程网站评审列表中定位课程网站,进行评审。
4. 评审完成后,由管理员设定评审结果。
5.2评审步骤
1. 管理员设定精品课程申报表内容、以及评分标准、总分的计算公式。
2. 教师在课程网站创建完成后,填写精品课程申报表。
3. 完成申报表后,选择申报年度、申报等级、填写申报说明后,进行网站申报。
4. 管理员接收到申报请求,分配评审专家、设定专家的评审时间。
5. 评审专家登录后,可在精品课程评审列表中看到相应课程网站,通过浏览课程网站、审
查申报表等相应内容,对课程网站进行评分。
6. 所有评审专家对课程网站的评审结束之后,管理员进行审查,通过系统根据计算公式得
出的总分,设定评审结果。
6系统管理
6.1功能模块
1. 精品课程列表、精品课程评审设置(设置评审专家、评审时间)
2. 人员设置:对院系、专业、教师、学生等进行设置(增、删、改、导入)
3. 新闻公告管理:对新闻公告类别、新闻公告内容进行设置。
4. 模板预览:预览系统中已有模板、可查看模板的使用情况。
5. 其它设置:包括综合设置、申报表设置、评分标准设置、评分公式设置、快速链接设置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