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变概念分类和发病机制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99
周围神经病的分类周围神经病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一、按病因分类1. 感染性周围神经病- 吉兰 - 巴雷综合征(Guillain - Barré syndrome,GBS)-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多由空肠弯曲菌等感染诱发机体免疫反应,攻击周围神经的髓鞘,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对称性肢体无力,可从下肢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
-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 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
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可造成神经粗大、感觉减退等症状。
患者可出现皮肤损害伴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等,且神经功能损害可逐渐加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
2. 营养缺乏性周围神经病- 维生素B₁₂缺乏性周围神经病- 维生素B₁₂参与神经髓鞘的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缺乏时可引起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逐渐发展可出现肌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
常见于素食者、胃肠道吸收不良者等人群。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神经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同时还可引起代谢紊乱,如多元醇通路激活等,损害神经纤维。
患者多表现为双侧肢体对称性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下肢较上肢更为常见,病情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
3.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铅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
铅中毒影响神经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干扰神经递质的释放,损害周围神经。
患者常表现为伸肌无力,可出现垂腕、垂足等典型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腹痛、贫血等其他铅中毒症状。
- 有机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有机磷农药中毒后,除了出现胆碱能危象等急性中毒症状外,部分患者在中毒后1 - 3周可发生迟发性周围神经病。
有机磷可能抑制神经组织中的神经毒性酯酶,导致轴索变性。
患者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如手足麻木、无力,逐渐向近端发展。
4.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 - Marie - Tooth disease,CMT)- 这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起草专家胡仁名樊东升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列)崔丽英樊东升高鑫郭晓慧洪天配纪立农母义明宁光王毅肖海鹏邢小平邹大进周智广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定义、流行病学及分型1.1 定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1.2 流行病学:糖尿病诊断10 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其患病率与病程相关。
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
在吸烟、年龄超过40 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
1.3 分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分型,最常见的分型如下:Ø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类型。
Ø局灶性单神经病变:或称为单神经病变,可累及单颅神经或脊神经。
Ø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同时累及多个单神经的神经病变称为多灶性单神经病变(或非对称性多神经病变)。
Ø多发神经根病变:最常见为腰段多发神经根病变,主要为L2、L3和L4等高腰段的神经根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Ø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DA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
Ø2.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学2.1 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其主要为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氧化应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神经生长因子(NGF)缺乏等。
另外,自身免疫因素、维生素缺乏、遗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DPN的发生有关。
2.2 病理学改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无髓鞘神经纤维轴突变性,甚至消失;有髓鞘神经纤维髓鞘节段性或弥散性皱缩或脱髓鞘,以及髓鞘再生引起的朗飞氏结结间长度改变。
周围神经病变(1)
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外部(周围)的神经病变,主要表
现为手脚麻木、疼痛、肌肉萎缩等症状。
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有
很多种,如糖尿病、酒精中毒、药物副作用、感染性疾病等。
下面我
们从病因及预防措施两方面来探讨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内容。
一、病因分析
1、糖尿病
糖尿病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因为体内
的血糖过高而会导致周围神经的损害。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避
免血糖波动过大,可以通过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2、药物副作用
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神经毒性作用,如镇痛药、抗癫痫药、化疗药等。
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通过监测身体反应调整药品与剂量。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吸烟、酒精、慢性的职业暴露等,都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
生毒性作用。
避免长期暴露于剧毒性环境中,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
睡眠,以减少神经系统的毒性损害。
二、预防措施
1、平衡饮食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取足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身体健康,减少患病的概率。
2、经常锻炼
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神经系统的耐受性,有助于预防周围神经病变。
3、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尽早发现神经病变的迹象,以更早地采取防治措施。
总之,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发现问题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
同时,科学生活和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戒酒等,都是预防神经病变的有效措施,希望大家时刻关注自身身体健康。
治疗周围神经病分类、病因及药物治疗周围神经是嗅、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及其神经节。
周围神经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结构或者功能损害的疾病总称周围神经病分类周围神经病又可分为单神经病、多数性单神经病和对称性多性神经病。
1)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纤维同时受损。
临床表现为四肢远端呈对称性手套或袜套型的感觉减退或消失,肌力减退,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受损部位反射减弱或消失,并有泌汗异常、皮肤和指甲的营养改变等。
2)单神经病或多数性单神经病单神经病是只有一根周围神经受损,多数性单神经病是两根以上周围神经受损,往往是不对称的。
运动、感觉、反射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区域取决于每根受累周围神经的解剖分布。
根据主要累及脑神经和/或脊神经,周围神经病也进行如下分类:周围神经病病因周围神经病的常见病因包括以下几类:不同周围神经病治疗周围神经病的治疗目标是寻找原发病因、控制并缓解症状,因其病因复杂,各种周围神经疾病治疗上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差异。
对于周围神经病的药物治疗包括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减轻缺血缺氧、补充 B 族维生素、免疫调节及对症治疗。
对于炎症性周围神经病需要及时给予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等治疗,部分疾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
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应用下述药物,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1、单根神经病治疗1)三叉神经痛:2)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泼尼松30~60mg/d口服连用5天,之后于5天内减量停用;阿昔洛韦0.3~0.4 g口服, 每日3~5 次,疗程 7 天;甲钴胺 0.5 mg 口服 3/日;维生素 B1 10 mg口服3/日。
3)面肌痉挛:①首选卡马西平:用于发病初期,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以及术后不能缓解的患者的辅助用药。
成人最高剂量不超过 1200 mg/d。
②注射用 A 型肉毒毒素:主要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过敏的成年人。
一个月总量不超过 200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