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636.00 KB
- 文档页数:9
欠发达地区扩大招商引资的难点与对策一、欠发达地区扩大招商引资的难点分析(一)欠发达地区扩大招商引资存在难点问题的具体表现1、招商引资缺乏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对外资吸引能力低。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和资金的绝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经济特区和东部沿海地区,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处区域较为封闭、信息较为闭塞,产业层次多为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产品内销困难,外运成本又较高,对外资吸引力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吸收外资所占比重很小。
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90%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在沿海地区,90年代以来,虽然情况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截至2004年,外商有80%以上的资金投资仍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在欠发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占当地总产出的比重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和东部地区的水平,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项目也相对较少。
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落后状态不利于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是十分不利的。
目前,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如何突破是一大难题。
2、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政府代替企业唱主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唱主角,但由于欠发达地区国有企业较多机制不活,民营企业较少,不能发挥骨干作用,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动力不足或素质不够,不能在招商引资实际工作中唱主角。
政府因此代替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角。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就其本意来讲主要是通过引进域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的后发优势和赶超战略。
但是,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好大喜功,盲目引进外资,从而导致了一些低水平、同类型、高污染、假外资的引进,给这些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整体战略的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第三方物流发展对策摘要:第三方物流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怀化市有地处五省接边地区的区位优势,目前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列入湖南省五大区域物流中心和湖南一级物流节点,还入列中国物流实验基地,物流市场需求巨大。
怀化市第三方物流目前跟不上商贸物流发展的速度,成为怀化市物流市场发展的瓶颈。
文章基于对怀化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依据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提出怀化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需求分析;问题和对策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5-0038-020 引言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认为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泉”。
我国现已明确将物流产业的发展确定为“支柱产业”。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物流业成为列入调整振兴的十大产业中惟一的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形态,自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企业的普遍青睐,并得到迅猛发展。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也日渐增加。
但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第三方物流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多数物流企业没有准确的服务定位,服务意识淡薄,致使一些客户对其服务表示不满。
怀化处于湖南省的西部,是典型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但怀化市有地处五省接边地区的区位优势,目前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列入湖南省五大区域物流中心和湖南一级物流节点,还入列中国物流实验基地,物流市场需求巨大。
怀化市第三方物流目前跟不上商贸物流发展的速度,成为怀化市物流市场发展的瓶颈。
本文基于对怀化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依据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提出怀化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力求推动怀化第三方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并为其它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第三方物流发展提供借鉴。
经验材料:以实施人才强区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人才高地自治区党委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努力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西部人才高地”的部署和要求。
这一重要部署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人才工作既指明了方向,也确立了目标。
我区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短缺是最大短板,也是制约创新驱动的最大瓶颈。
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根据我区人才发展实际,以人才强区工程为抓手,以更优的政策、更活的机制、更好的环境,广泛聚集高素质人才队伍,为自治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重点抓好青年人才筑梦工程的实施目前,我区人才总量63.11万人,人才密度9.35%,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量的0.28%。
可以说,我区人才少、高层次人才更少,人才短缺成为我区的最大短板。
对我区来讲,引进高层次人才难度大、成本高,而青年人才是引进成本相对低、最有激情活力、最有创造潜力的一个群体。
因此,可以把实施青年人才筑梦工程作为重点人才工程(青年人才筑梦工程包括:青年人才延揽工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等)。
其中,青年人才延揽工程的实施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要以最优的政策和最活的机制,最大力度地吸引人才。
比如:未来5~10年,能否吸引储备5000—10000万名博士、硕士毕业生来宁就业创业,实行“零门槛”落户,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博士硕士毕业生凭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即可办理落户手续;对新落户并在XX工作的博士硕士,连续三年发放租房和生活补助,首次购房的给予购房补贴;对重点高校重点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录用当年就评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等等。
总之,通过这些最优的政策、最活的机制,广泛吸引高素质人才,厚植我区高层次人才根基。
二是重点抓好开放引才工程的实施我区创新人才匮乏、科技领军人才紧缺,国内知名专家极少。
就目前的状况,我区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自己培养不了,外面的又吸引不过来。
因此,要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走开放创新之路”的精神,大力实施开放引才工程。
欠发达地区地级城市定位及发展战略研究以甘肃酒泉、嘉峪关为例王莉(兰州城市学院开发处,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城市竞争的加剧导致政府对城市定位战略的重视,城市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给城市一个明确的定位。
本文强调领会国家的战略意图,明确城市在国家战略格局中所能和应当承担的地位和角色,是新时期城市定位的重要视角。
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通过对甘肃酒嘉城市现状的分析,文章有针对性地审视了酒嘉城市的独特性,提出酒嘉城市对实现国家西北城市定位的具体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酒嘉;城市定位;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592.0[]A []1005-3115(2012)10-0050-02酒泉、嘉峪关作为甘肃省两个样板城市(下文简称酒嘉),也成为甘肃河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占据着各种有利资源,在甘肃地级城市中具有普遍代表性,对这两座城市的成果调查、问题分析以及相关推论,对甘肃其他地区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国家视野下的酒嘉城市地位(一)连接西北的独特区位位于河西走廊的酒嘉地区,地理位置的战略性是它长期的、稳定的,并在区域范围内扮演传统中心城市的根本依托。
而从国家战略全局的角度看,它更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咽喉之一,处于西北经济与我国南方经济衔接的空间枢纽位置。
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在这里汇集,而后再与域外经济体系相连接。
各类设施的枢纽地位则支撑和强化了酒嘉这一联系内外的独特区位。
酒泉市、嘉峪关市作为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承东接西的重要支点,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呈立体交通格局。
2009年,全年铁路客运量130.54万人次,增长10.98%.货运量541.1万吨,下降0.7%;公路货运量2245.47%.下降l5.2%;全年民航旅客吞吐量89604人次,增长38.56%。
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嘉峪关在河西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交通地位已基本形成。
(二)河西地区资源富集中心嘉峪关市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1个矿种,产地40多处,其中铁、锰、铜、金、石灰石、芒销、造型粘土、重晶石等为本市优势矿产。
《西部金融》2020年第10期金融实务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研究—以宁夏为例梁欢(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宁夏固原7S6000)摘要:财政转移支付是在财税领域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资源调配,基本稳定了财政收支、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欠发达地区,以宁夏为例,探讨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特征,找出了目前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构成不合理、均衡性资金比重有待提高、资金使用效果难以准确评价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欠发达地区财政自身建设、优化转移支付类型、完善转移支付评价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欠发达地区;均等化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20(10)-0085-06—、弓丨言(一)研究背景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是建立现代化的财政制度,而现代财政制度的确立不仅需要一个透明的预 算管理制度、科学完备的税收体系,一个财力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也至关重要。
自1994年分税制 改革实施以来,财政收人不断向上集中,2002年所得税改革进一步集中中央财政收入,中央政府在集中财力 的同时,相对的向地方政府下放财政支出责任,地方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严重依赖中央转移 支付。
总体来看,财政转移支付已成为国家帮助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财政经济政策。
实践证明,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倾斜,对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保障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的正 常发展,均衡和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财力差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构建和谐社 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结合欠发达 地区的发展实际进行评估和完善。
(二)文献综述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财力失衡问题突出。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转移支付进行政府间的 财力分配可以有效缓解财力失衡,促进欠发达地区财力均等化。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贵州省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债务负担较重,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贵州的发展。
为了有效化解贵州债务危机,本文将从债务管理、产业结构调整、融资渠道拓展、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债务管理和风险控制1. 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贵州省政府应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规模、期限、利率等关键信息,确保债务信息的透明度。
同时,加强对债务的审批、使用、偿还等环节的监管,防止债务滥用。
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贵州省政府应建立债务风险评估机制,对债务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应包括债务规模、期限、利率、偿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3. 加强债务偿还能力建设:贵州省政府应加大对财政收入的培育力度,提高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二、优化债务结构1. 调整债务期限结构:贵州省政府应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比例,降低债务偿还压力。
2. 优化债务利率结构:通过调整债务利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债务偿还能力。
3. 优化债务品种结构:拓展债务融资渠道,增加债券、信托等多元化债务品种,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三、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1. 发展债券市场:贵州省政府应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拓宽债务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鼓励企业发行债券,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2. 推动股权融资: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降低债务风险。
3. 发展PPP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政府债务。
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1. 优化产业结构:贵州省政府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 培育新兴产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特色城镇化的思考
彭建华;李象群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中国特色城镇化是"十六大"确定、"十七大"深入贯彻的重大战略方针。
剑川县是西部地区欠发达县,面对城镇化提速期的机遇,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剑川特色城镇化,同步实现云南省委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目标,本文以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为例,就如何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特色城镇化方面作一些思考和探讨。
【总页数】9页(P24-32)
【作者】彭建华;李象群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总支;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思考 [J], 周丽江
2.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西部特色城市 [J], 葛宏
3.因地制宜推进西部地区特色城镇化 [J], 赵常兴
4.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J], 陶晓旭
5.欠发达地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理性思考 [J], 李宝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摘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明智选择。
湖南是中国中西部地区一个典型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本文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意义与现状的基础上,基于SWOT模型,系统研究了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由此提出推进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湖南;产业集群;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我国欠发达地区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部分地区,尤其是省际毗邻地区、边远偏僻地区或山区。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特征是经济社会竞争力弱,具体表现为:(1)经济绩效发展能力低,经济总量小,增长缓慢,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投入不足,效率低;(2)农业比重较大,基础较好,而工业化水平低;(3)市场化进程低,市场规模小、发育不成熟;(4)对外开放程度低,开放程度指数、出口依存度、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低下;(5)基础设施薄弱,投资效应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选择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是十分明智的。
第一,竞争优势低成本化。
产业集群是以专业化分工合作为基础的,其可以用市场交易关系取代内部管理关系,使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成为一个市场竞争的主体。
在此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生产和经营,都是根据效率和经济原则进行广泛的分工与协作,最终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
与此同时,通过模仿创新,能够大幅度降低创新成本。
另外,通过区域营销网络,使集群企业能够得到专业市场的帮助。
集群企业在劳动、资本投入、要素价格等方面与非集群企业相比,将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和低成本竞争优势。
第二,学习和创新优势。
在产业集群内部,倘若集群企业彼此接近,就会容易受到竞争的隐形匿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
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区内其他企业,促进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使新发明、新产品、新工艺、新产业不断出现。
如果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发展产业集群规模,会让更多的企业增进知识结构与水平,促使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从而为其向经济发达地区过渡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