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中日轻武器性能对比 2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我相信世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支配,人们常说的突然事件,其实也是有其因果支配,只是来得突然,未有心理及时间上的准备罢了。
中日之间的战争既在日人的掌控之中,也出乎国人的意料之外。
中国史学界一直把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认定为日人侵华的全面开始,所以民间上到八十岁的长者,下到两三岁学语顽童,都知道八年抗战。
但日人学界却有中日十五年战争之说,从时间的差距中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日本人为何要侵华?其实日本人这一阴谋已酝酿百年之久,非一朝一夕之功。
先取高丽,琉球、再图支那,是日人几百年来的既定国策。
他们用几百年的时间去策划实施,并且一步一步去实现个人认为,日人侵华主要有以下三点重要因数。
日本方面必然性1、自然环境日本列岛位于亚欧版块和太平洋版块的接界处附近,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
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
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
东京地区的高楼在地震中悉数毁掉。
东京等地有许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品之作在地震中化为一堆废墟,全国约有1/20的财产在地震中被大自然毁坏,人员伤亡不计其数。
另外自然资源也十分匮乏。
基于以上原因,日本一直在寻找一处适合居住的大陆,以及廉价甚至是可以无偿夺取的资源,而中国正符合他们的需求。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实行屠杀政策,把东北部分地区的中国百姓全部屠杀,然后从本国迁移了部分人口在这里生活。
2、民族文化—军国主义传统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这种传统的形成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
日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
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
“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
二战各国单兵都带多少子弹?
这里举三个例子:中国、日本和美国。
再谈步枪、轻机枪和重机枪这三种最常用武器。
1、中国:步枪是中正步枪和汉阳造,轻机枪是捷克式轻机枪,重机枪是马克辛水冷式重机枪。
国军中央军的子弹配备是单兵30发子弹、轻机枪5个弹夹30发/夹、重机枪3箱100发/箱。
共军的子弹配备是单兵5发子弹、轻机枪3个弹夹30/夹、重机枪1箱100发/箱。
2、日本:步枪是38式友坂步枪和99式步枪,轻机枪是92式轻机枪,重机枪是92式重机枪。
帝国军士兵的子弹配备是单兵50发子弹、轻机枪5个弹夹40/夹、重机枪8个弹带60发/带。
3、美国:步枪是M1加兰德步枪,轻机枪是勃朗宁班用轻机枪,重机枪是点30重机枪。
合众国士兵的子弹配备是10夹8发/夹、轻机枪15夹20发/夹、重机枪10箱100发/箱。
其实子弹携带数量是看综合国力的情况,直白点说就是看国家的生产水平。
中国在开战之前根本就不是个工业国,打仗最能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是否扎实,后期国军不给共军任何给养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军需品也是捉襟见肘。
日本在开战初期的士兵弹药是很充足的,不过到了后期弹药数一减再减,太平洋战争到后期日本失败的原因无它,就是因为弹药不足。
美国的工业实力毋庸置疑,一个美国大兵的弹药消耗是一个日本士兵的三十多倍,而且美国人的战术向来是“绝对火力压制”,使用的也都是半自动或全自动武器,在战场上,两个美国大兵用两支M1可以完全压制住一个班的日本士兵。
所谓穷人有穷人的打法,富人有富人的打法。
大日本帝国陆军武器列表(日文: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へいきいちらん,英文:List of Imperial Japanese Army Equipment)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大日本帝国陆军所拥有的兵器、武器列表:目录[隐藏]1 枪械• 1.1 子弹1.2 步枪1.2.1 半自动步枪1.2.2 卡宾枪(骑兵枪)1.2.3 狙击步枪1.3 手枪1.3.1 信号枪1.4 机关枪/机关炮1.4.1 重机枪1.4.2 轻机枪1.4.3 车载机关枪/机关炮1.4.4 冲锋枪1.4.5 航空机枪1.4.6 航空机炮1.4.7 高射机枪1.4.8 高射炮2 火炮• 2.1 高射机关炮• 2.2 高射炮• 2.3 速射炮(对战车炮)• 2.4 战车炮• 2.5 火箭炮• 2.6 无后坐力炮• 2.7 迫击炮• 2.8 掷弹器• 2.9 掷弹筒• 2.10 步兵炮• 2.11 骑兵炮(骑炮兵)• 2.12 舟艇炮• 2.13 空挺炮• 2.14 臼炮• 2.15 山炮• 2.16 野炮(师团炮兵)2.17 野战重炮(野战重炮兵)2.17.1 榴弹炮2.17.2 カノン炮(加农炮)2.18 重炮(重炮兵・要塞炮兵)2.18.1 榴弹炮2.18.2 カノン炮(加农炮)2.18.3 输入火炮2.18.4 炮塔加农(海军剩余舰炮)2.18.5 列车炮3 车辆3.1 戦车3.1.1 骑兵戦车3.1.2 小战车3.1.3 轻型坦克3.1.4 中型坦克3.1.5 重型坦克3.1.6 水陆两用坦克3.1.7 空挺戦车3.1.8 防空坦克3.2 其他装甲车辆3.2.1 自行火炮3.2.2 轮式装甲车3.2.3 装甲运兵车3.2.4 轨上装甲车3.2.5 装甲回收车3.2.6 化学戦车輌3.2.7 炮兵用観测车3.2.8 工兵用车两3.3 非装甲车两3.3.1 トラック3.3.2 炮兵トラクター3.3.3 军用乘用车3.3.4 军用自行车3.3.5 轨上车两4 航空器4.1 戦闘机4.1.1 特别防空战斗机4.1.2 ジェット戦闘袭击机4.2 爆击机4.2.1 重爆击机4.2.2 軽爆击机• 4.3 袭击机4.4 侦察机4.4.1 司令部侦察机4.4.2 军侦察机4.4.3 直协侦察机• 4.5 指挥连络机4.6 运输机4.6.1 货物输送机4.6.2 特殊输送机4.7 练习机4.7.1 基本练习机4.7.2 高等练习机• 4.8 観测机• 4.9 特殊攻击机• 4.10 研究机• 4.11 远程轰炸机5 船舶• 5.1 护卫空母• 5.2 扬陆舰• 5.3 上陆用舟艇• 5.4 戦闘舰艇• 5.5 攻击舟艇• 5.6 潜水舰・潜航艇• 5.7 其他6 炸弹• 6.1 手榴弹• 6.2 地雷• 6.3 破壊筒• 6.4 制导炸弹• 6.5 其他•7 铁路车辆8 其他•8.1 军马•8.2 火焰喷射器•8.3 化学防护具•8.4 军刀•8.5 刺刀8.6 光学兵器8.6.1 射击瞄准具8.6.2 轰炸瞄准具•8.7 声音测位器•8.8 有线通信机8.9 电波兵器8.9.1 航空无线机(无线电话)•9 相关条目•10 外部链接枪械[编辑]子弹[编辑]• 6.5×50mm有坂•7.7×58mm有坂弹•8×22mm南部弹步枪[编辑]•スナイドル铳•ピーボヂーマルチニー铳•マウゼル铳•村田铳/村田步枪(十三年式村田步枪、十八年式村田步枪)•村田连発铳•三十年式步枪(三十年式步枪)•三八式步枪•九九式步枪•二式步枪•意式步枪•“モ”式步枪半自动步枪[编辑]•试制自动步枪甲/乙/丙•四式步枪卡宾枪(骑兵枪)[编辑]•スペンセル铳•村田卡宾枪•连発卡宾枪•三十年式卡宾枪(三十年式骑兵铳)•三八式卡宾枪(三八式骑兵铳)•四四式卡宾枪(四四式骑兵铳)狙击步枪[编辑]•三八式改狙击步枪•九七式狙击步枪•九九式狙击步枪•九九式短狙击步枪(九九式狙击步枪)手枪[编辑]•スミスウエッソン手枪•二十六年式手枪•十四年式手枪•九四式手枪•二式手枪•南部式大型手枪(南部式大型自动手枪)•南部式小型手枪(南部式小型自动手枪)•浜田式自动手枪(一式手枪)•杉浦式自动手枪•“モ”式大型手枪•コルトM1903•ブローニングM1910信号枪[编辑]•十年式信号手枪机关枪/机关炮[编辑]•ガットリング炮/机关炮•马式机关炮•保式机关炮•三八式机关铳重机枪[编辑]•三年式重机枪•九二式重机枪•一式重机枪•试制九八式水冷式重机枪轻机枪[编辑]•十一式轻机枪•九六式轻机枪•九九式轻机枪•试制一式軽机关铳•试制三式軽机关铳•“チ”式七粍九軽机关铳(智式軽机关铳、チェッコ軽机关铳、チェッコ机铳など)车载机关枪/机关炮[编辑]•九一式车载軽机关铳•九二式车载十三粍机关铳/机关炮•九七式车载重机枪•试制四式车载重机关铳冲锋枪[编辑]•试制二型机关短铳•百式冲锋枪航空机枪[编辑]•“ビ”式E型机关铳(ヴィッカーズ .303インチクラスE机关铳)•八九式固定机关铳•八九式旋回机关铳•八九式旋回机关铳(特)•九八式固定机关铳(テ五/テ5)•九八式旋回机关铳•一式旋回机关铳•テ一/テ1(试制単铳身旋回机关铳)•テ四/テ4(试制単铳身旋回机关铳二型、八九式旋回机关铳(改単)、九九式旋回机关铳)•SAFAT机枪(12.7毫米)•Ho-103重机枪航空机炮[编辑]•九四式防卫机炮•一式十二.七粍固定机关炮•试制二十粍旋回机关炮(ホ一/ホ1)•试制二十粍固定机关炮(ホ三/ホ3)•二式二十粍固定机关炮•ホ一五五I型/ホ155 I型(三十粍固定机关炮)•ホ一五五II型/ホ155 II型(三十粍固定机关炮)•ホ二〇三/ホ203(三十七粍固定机关炮)•ホ二〇四/ホ204(三十七粍固定机关炮)•ホ三〇一/ホ301(四十粍喷进炮)•ホ四〇一/ホ401(五十七粍固定机关炮)•ホ四〇二/ホ402(五十七粍固定机关炮)•ホ五〇一/ホ501(七十五粍固定机关炮)•MG 151机炮高射机枪[编辑]•高射机关铳•试制双连高射机关铳高射炮[编辑]火炮[编辑]高射机关炮[编辑]•ホ式十三粍高射机关炮- 多くの文献では海军の九三式十三粍高角机枪と混同して九三式十三粍重机关枪と绍介されている•试制九四式野战二十粍机关炮•试制九四式三十七粍机关炮•九八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ホキ炮•九八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特)- 九八式高の船载型•ラ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ラ式三十七粍高射机关炮•ボ式四十粍高射机关炮一式三十七粍高射机关炮•一式双联三十七粍高射机关炮•一式多联三十七粍高射机关炮(计划)サキ炮II型•二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ケキ炮I型•双联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ソキ炮I型•二式多联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ケキ炮II型•四式基筒双联二十粍高射机关炮ソキ炮IV型•五式四十粍高射机关炮- ボ式四十粍高の国产型高射炮[编辑]•临时高射炮- 三八式野炮の改造型•十一年式七糎半阵地高射炮•十一年式七糎半野战高射炮(十一年式七糎野战高射炮)•十四年式十糎高射炮•八八式七糎半野战高射炮(八八式七糎野战高射炮)•八八式七糎半野战高射炮(特)- 阵地固定式•试制十糎半阵地高射炮- 炮身は试制大威力十加に流用された•九九式八糎高射炮•试制四十七粍高射炮•试制七糎高射炮•押收三.七吋高射炮- 对英战で卤获•三式十二糎高射炮•四式七糎半高射炮•试制七糎半重高射炮•五式十五糎高射炮•电波兵器Z速射炮(对战车炮)[编辑]九四式三十七粍速射炮•一式三十七粍速射炮•ラ式三七粍速射炮•试制九七式四十七粍速射炮•一式机动四十七粍速射炮•试制机动五十七粍速射炮•试制七糎半速射炮•试制十糎速射炮•と号电気投掷炮(携行型对战车レールガン)战车炮[编辑]•毗式战车炮九〇式五糎七战车炮•九七式五糎七战车炮•九二式车载十三粍机关炮九四式三十七粍战车炮•九八式三十七粍战车炮•一〇〇式三十七粍战车炮•一式三十七粍战车炮•九四式七糎战车炮•九九式七糎半战车炮•一式四十七粍战车炮•试作五十七粍战车炮•三式七糎半战车炮•五式七糎半战车炮•试作十糎战车炮火箭炮[编辑]•四式二十糎火箭炮•试制四式二十四糎火箭炮(试作)•四式四十糎火箭炮•试作九糎空挺队用火箭炮•试制四式七糎火箭炮ロタ炮•对空喷进爆枪•试制十五糎多联装火箭炮无后坐力炮[编辑]•试制八十一粍无后坐力炮•试制十糎半无后坐力炮•试制五式四十五粍简易无后坐力炮迫击炮[编辑]•急造迫击炮•十糎半携帯迫击炮•轻迫击炮- 步兵部队で使用•重迫击炮•十一年式曲射步兵炮- 步兵部队で使用•十四年式重迫击炮•九〇式轻迫击炮•九四式轻迫击炮•九六式中迫击炮•九六式重迫击炮•九七式曲射步兵炮- 步兵部队で使用九七式轻迫击炮•九七式轻迫击炮(短)•九七式轻迫击炮(长)九七式中迫击炮•九七式中迫击炮(短)•九七式中迫击炮(长)•九九式小迫击炮- 空挺队用装备として开発•试制曲射大队炮- 步兵部队用装备として开発•二式十二糎迫击炮•试作机动十二糎迫击炮掷弹器[编辑]•甲号掷弹枪•九一式掷弹器•一〇〇式掷弹器•二式掷弹器•三式掷弹器掷弹筒[编辑]•十年式掷弹筒•八九式重掷弹筒•试制一〇〇式重掷弹筒步兵炮[编辑]•轻迫击炮•狙击炮•十一年式平射步兵炮•十一年式曲射步兵炮•试制七糎随伴炮•试制重步兵炮•九二式步兵炮(大队炮)•四一式山炮(步兵用)(联队炮)•九七式曲射步兵炮•三一式步兵山炮•试制九七式步兵联队炮•试制曲射大队炮骑兵炮(骑炮兵)[编辑]•四一式骑炮舟艇炮[编辑]•试制二式船舶用中迫击炮•九八式二十粍高射机关炮(特)- 九八式高の船载型•四式三十七粍舟艇炮- 原型は九八式战车炮•试制四式七糎半舟艇炮- I型の原型は四一式山炮、II型の原型は九九式战车炮•四式二十糎火箭炮II型空挺炮[编辑]•九九式小迫击炮•らく号三十七粍炮•らく号一式三十七粍炮•らく号狙击炮(试作)•九二式步兵炮II型(试作)•四一式山炮II型(试作)臼炮[编辑]•十二栂臼炮•十三栂臼炮•二十栂臼炮•二十九栂臼炮•十二斤臼炮- 通称弥助炮※长四斤山炮も同名で呼称される•九糎臼炮- 要塞用装备として开発•青铜九糎臼炮•钢制九糎臼炮•十五糎臼炮- 要塞用装备として开発•青铜十五糎臼炮•钢制十五糎臼炮•九八式臼炮- ム弹とも•即制十五糎木制臼炮(木炮)•试制二十糎臼炮- ラ式十五榴の炮架に试制二十糎炮身を载せたもの山炮[编辑]•ブロドウェル山炮•七糎山炮•三十一年式速射山炮•四一式山炮•九四式山炮•九九式十糎山炮•ボ式山炮※ボ式=ボフォース式•试制一式七糎半山炮(试作)•试制一式十糎山炮(试作)野炮(师团炮兵)[编辑]四斤山炮•长四斤山炮- 通称弥助炮※十二斤臼炮も同名で呼称される•四斤野炮•克式八糎野炮※克式=クルップ式•克式七糎半野炮•七糎野炮•三十一年式速射野炮•三吋野炮- 日露战争では卤获3インチ野炮を用いて战利野炮队を编成した三八式野炮•改造三八式野炮•十四年式十糎榴弹炮- 制定は昭和12年九〇式野炮•机动九〇式野炮九一式十糎榴弹炮•机动九一式十糎榴弹炮•九五式野炮野战重炮(野战重炮兵)[编辑]榴弹炮[编辑]•克式十二糎榴弹炮•克式十五糎榴弹炮•三八式十二糎榴弹炮•三八式十五糎榴弹炮•试制十五糎榴弹炮- 四年式十五榴の原型•四年式十五糎榴弹炮•试制九二式十五糎榴弹炮•九六式十五糎榴弹炮•ラ式十五糎榴弹炮•试制二十一糎榴弹炮- 九六式十五加の炮架に试制二十一糎炮身を载せたものカノン炮(加农炮)[编辑]•三八式十糎加农•十四年式十糎加农•九二式十糎加农•试制大威力十糎加农- 九六式十五榴の炮架に试制十糎半阵地高射炮の炮身を乘せたもの重炮(重炮兵・要塞炮兵)[编辑]榴弹炮[编辑]•二十八糎炮•四五式二十糎榴弹炮•四五式二十四糎榴弹炮•试制四十一糎榴弹炮七年式三十糎榴弹炮•七年式三十糎短榴弹炮•七年式三十糎长榴弹炮•九六式二十四糎榴弹炮•试制一〇〇式重榴弹炮(计划)- 试四十一榴の后継火炮•试制一〇〇式重榴弹炮(短)•试制一〇〇式重榴弹炮(长)カノン炮(加农炮)[编辑]•十九糎加农•二十四糎加农•改正二十三口径二十四糎加农•改正二十六口径二十四糎加农•十二糎速射加农•九糎速射加农•三十口径二十七糎加农•三十六口径二十七糎加农•克式十糎半速射加农四五式十五糎加农•七年式十五糎加农•九〇式十五糎加农•七年式十糎加农•十一年式七糎加农•八九式十五糎加农炮•九六式十五糎加农炮•ラ式十五糎加农输入火炮[编辑]•加式二十七糎加农※加式=カネー式•斯式二十七糎加农※斯式=シュナイダー式•加式十二糎速射加农•马式十二糎速射加农※马式=マキシム式•安式二十四糎加农※安式=アームストロング式•斯加式九糎速射加农※斯加式=シュナイダー・カネー式•斯加式十二糎速射加农•斯加式二十七糎加农•克式炮塔十五糎加农•参式炮塔十五糎加农※参式=サンシャモン式炮塔加农(海军剩余舰炮)[编辑]•炮塔四五口径二十糎加农- 鞍马搭载炮•炮塔四五口径二十五糎加农- 安芸搭载炮•炮塔四五口径三十糎加农- 伊吹・生驹・鹿岛搭载炮•炮塔五十口径三十糎加农- 摂津搭载炮•炮塔四五口径四十糎加农- 土佐・赤城搭载炮列车炮[编辑]•九〇式二十四糎列车加农- 移动式二十四加とも•一式二十四糎列车加农- 九〇式二十四加の国产型车辆[编辑]戦车[编辑]骑兵戦车[编辑]•九二式重装甲车小战车[编辑]•カーデン・ロイドMK.IV(试験输入)•九四式轻战车•九七式軽装甲车テケ轻型坦克[编辑]•ルノーFT(输入)•ルノー乙型戦车(输入)•九五式轻战车•九八式軽戦车ケニ•九八式軽戦车ケニ改•二式軽戦车ケト(空挺戦车)•三式軽戦车ケリ•四式軽戦车ケヌ•五式軽戦车ケホ中型坦克[编辑]•八九式中战车甲型•八九式中战车乙型•试制中战车•九七式中战车•试制九八式中戦车(试作)•一式中战车•三式中战车•四式中战车•五式中战车重型坦克[编辑]•试制一号戦车•九一式重戦车•九五式重戦车•大型イ号车(试作)•试制超壕戦车水陆两用坦克[编辑]•湿地车•试制半装轨式水陆两用戦车•SR イ号车•SR ロ号车•SRII•SRIII•试制水陆两用戦车•九五式軽戦车用水上移动装置カホ机※装置の名前•特二式内火艇カミ(海军)•特三式内火艇カチ(海军)•特四式内火艇カツ(海军)•特五式内火艇トク(海军、原型のみ)空挺戦车[编辑]•特3号戦车防空坦克[编辑]•全装轨车搭载型キト(试作)•试制対空戦车タセ(试作)•试制対空戦车ソキ(试作)•试制対空戦车タハ(计画)其他装甲车辆[编辑]自行火炮[编辑]•一式炮战车•一式十糎自行火炮ホニII车•二式炮戦车ホイ•三式炮戦车ホニIII车•四式十五糎自行火炮ホロ•试制四式十二糎自行火炮ホト(试作)•试制四式重迫击炮ハト(试作)•试制七糎半対戦车自行火炮ナト(试作)•短十二糎自行火炮(海军)•试制五式四十七粍自行火炮(试作)•试制五式炮戦车ホリ(试作)•试制五式十五糎自行火炮ホチ(试作)轮式装甲车[编辑]•オースチン装甲车(输入)•ウーズレー装甲自动车•ヴィッカース・クロスレイ装甲车(输入)•九三式装甲自动车(海军)- 多くの海外文献では“九二式”として误って伝わる。
二战日本炮兵武器全集速射炮九四式37mm速射炮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德国KWK36型37mm反坦克炮的仿制品,在KWK36型37mm反坦克炮设计阶段就签约购买了资料,1936年全炮制作完成,由于日本不愿使用无爆炸效果的被帽穿甲弹,日军坚持选用穿甲爆破弹,所以94式速射炮在相同距离,穿甲能力比KWK36型37mm反坦克炮发射被帽穿甲弹低10mm左右。
94式37mm速射炮还被日军95式轻战车选用,称做94式战车炮94式37mm速射炮资料服役年代:1936—1945口径:37 mm炮管长:1706.5 mm重量:327 kg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弹丸重量:穿甲爆破弹670 g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700 m/sec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40 mm /500 m 、30 mm /1000 m对战车射程:1200 m有效射程:2870 m最大射程:5700 m九四式37mm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94式37mm速射炮装甲贯通力(mm)装甲倾斜角=0゜距离(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穿爆弹 30 28 25 23 20 18 15 13 10 8 5 3一式37mm速射炮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94式速射炮的改进型,吸取了偌门坎事件中,日军94式37mm速射炮,对大倾角装甲射击容易跳弹,穿透力不强,不能在远距离击穿毛子增装型BT7坦克的教训,加长加厚了94式37mm速射炮的炮膛与炮管,使之可以发射弹头更长,发射药更多,重量更大的炮弹,最初的改进型称98式37mm速射炮,进一步改进后称100式37mm 速射炮并用于98式轻战车,最后进一步修改加强威力并命名为1式37mm速射炮,1式37mm速射炮装在战车上就称做1式战车炮1式37mm速射炮资料服役年代:1941—1945口径:37 mm炮管长:1850.5mm重量:335 kg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弹丸重量:—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780 m/sec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60 mm /500 m对战车射程:1300 m有效射程:—最大射程:6300 m一式37mm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1式37mm速射炮装甲贯通力(mm) 装甲倾斜角=0゜距离(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穿爆弹50 48 46 43 41 39 37 35 32 30一式37mm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1式37mm速射炮装甲贯通力(mm) 装甲倾斜角=30゜距离(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穿爆弹39 37 35 33 32 30 28 27 26 25一式47mm速射炮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根据偌门坎事件中缴获的毛子45mm反坦克炮发展而来,威力更大,并被97改中战车采用,称为1式47mm战车炮,这种速射炮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发挥了巨大威力,不过由于日军不用被帽穿甲弹,在战争后期对抗美军后期型M4中型坦克很吃力1式47mm速射炮资料服役年代:1941—1945口径:47mm炮管长:2526.5mm重量:800 kg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弹丸重量:穿甲爆破弹1.5 kg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830 m/sec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75mm /500 m、50mm /1200m对战车射程:1500 m有效射程:—最大射程:6900 m一式47mm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1式47mm速射炮装甲贯通力(mm) 装甲倾斜角=0゜距离(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穿爆弹60 58 55 53 50 48 45 43 40 38 35 33 30 28 25试制25mm速射炮用来射击装甲目标,具体情况不详试制57mm速射炮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1941年研制,但该炮样品在1942-1943年间经过广泛测试,日军对此炮性能还算满意,原本计划以3式57mm速射炮的名称大量投产,后因美军后期型M4坦克投入战场的压力,日军对反战车火炮的兴趣集中到75mm以上口径的火炮上,所以该炮产量很小没有大量装备部队,这型速射炮还曾参与过4式中战车的主炮竞选,因威力远不如75mm以上口径大威力火炮而第1个落选试制57mm速射炮资料服役年代:1942—1945口径:57mm炮管长:3255.0mm重量:1540 kg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弹丸重量:—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850 m/sec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65mm /1200m对战车射程:1200 m有效射程:—最大射程:—防空火炮高射机关炮九六式25mm单装高射机关炮主要用于野战防空也可以射击地面目标,这种高射机关炮为海军所开发,陆军也订购了一批,但这种机关炮操作人员多,弹匣容量小,装填速度慢,发射速度不高,弹丸初速也不很高,在98式20mm高射炮研制成功后,陆军就不再订购了,但海军则一直坚持使用,多为三联装舰载,不过中间一管发射期间装弹困难,两边2管距离太远,而装填手配备不足,难以同时装填,实际在第1次齐射后,就只相当单装的发射火力,这种高射机关炮实际并不大合适防空,而是合适射击地面目标,但由于日本海军与陆军矛盾很深,优越感很深的海军坚决不使用性能好的多,但却是陆军独立开发的20mm高射机关炮,一直坚持25mm 高射机关炮,所以日军舰艇近程防空火力很差,难以抵挡空袭,战后被人称做缺乏太平洋战场基本生存能力的舰艇,在战争中大量被飞机击沉战争期间日本海军舰艇装备的高射机关炮都是不适合防空作战的机关炮,因此敌机一旦突破远程防空,日军舰艇的防空火力基本就无能为力了,即使装有成百门高射机关炮的战列舰,面对临空的少量敌机也常是束手无策,很难靠近程防空火力击落敌机,高射机关炮性能不佳又坚持不用陆军高射机关炮,实际是日本海军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这型高射机关炮打击地面的轻型装甲目标还是很有威力的96式25mm高射机关炮资料服役年代:1936—1945口径:25mm炮管长度:1500 mm (L60)俯仰角度:-5 to +80 度方位射界:360 度弹丸初速:860 m/sec全炮重量:—装弹量:15发弹匣对空射程:7500 m对空射高:5250 m发射速度:220发/ 分九六式联装25mm高射机关炮96式25mm高射机关炮的联装型,只海军装备,用于要地或舰艇防空,火力密度比单装要高,但日本海军联装96式25mm 高射机关炮的装备数量很少,绝大多数是三联装的丙型96式25mm联装高射机关炮资料服役年代:1936—1945口径:25mm炮管长度:1500 mm (L60)俯仰角度:-5 to +80 度方位射界:360 度或根据舰艇安装位置射界调整弹丸初速:860 m/sec全炮重量:—装弹量:15发弹匣对空射程:7500 m对空射高:5250 m发射速度:440发/ 分九六式三联装25mm高射机关炮96式25mm高射机关炮的三联装型,仅海军装备,用于要地或舰艇防空,由于设计与炮手配置不合理,这种高射炮只在第1个齐射有较大火力密度,连续射击时与单装炮火力密度无差别,相对单装的96式25mm高射机关炮也根本就是浪费空间,浪费资源,浪费成本,却没有什么实际性能进步的产品,然尔日本海军装备的绝大多数高射机关炮都是这个三联装的25mm高射机关炮96三联装25mm高射机关炮资料服役年代:1936—1945口径:25mm炮管长度:1500 mm (L60)俯仰角度:-5 to +80 度方位射界:360 度或根据舰艇安装位置射界调整弹丸初速:860 m/sec全炮重量:—装弹量:15发弹匣对空射程:7500 m对空射高:5250 m发射速度:660发/ 分九八式20mm高射机关炮主要用于野战防空也可以射击地面目标,弹种与97式步兵自动炮可以通用,由于身管更长,射击地面装甲武器时穿透威力比97式步兵自动炮更大,这种高射机关炮是以瑞士厄立空20mm高射机关炮为蓝本研制的,性能十分优良,在防空能力方面远比96式25mm高射机关炮强的多,但由于此炮为陆军独立制造,而海军一贯瞧不起陆军,所以海军抵死也不装备这种高射机炮,坚持只装备防空效能低下的96式25mm高射机关炮,这就造成了海军舰艇近层防空能力极其低下,根本无法有效抗衡敌机轰炸的局面,结果日本海军最终大败98式20mm高射机关炮资料服役年代:1938—1945口径:20mm炮管长度:1400 mm (L70)俯仰角度:-5 to +85 度方位射界:360 度弹丸初速:950 m/sec全炮重量:373 kg装弹量:20发弹匣对空射程:5500 m对空射高:3500 m发射速度:300发/ 分一式37mm高射机关炮主要用于野战防空与要地防空也可以射击地面目标,这种高射机关炮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是日本陆军独立开发的高射机关炮,公认的战争期间日军性能最好的高射机关炮,但海军坚持不用,战后美国人视察了1式37mm高射机关炮后认为如果日本海军舰艇装备了1式37mm高射机关炮,日军舰艇的防空能力将成倍提高,很多海战的结局都要改写了,将会对战局带来重大影响1式37mm高射机关炮资料服役年代:1941—1945口径:37mm炮管长度:2112 mm (L57)俯仰角度:-5 to +80 度方位射界:360 度弹丸初速:—全炮重量:1570 kg装弹量:—对空射程:—对空射高:—发射速度:—二式甲型20mm高射机关炮主要用于防空也可以射击地面目标,是98式20mm高射机关炮的改进型,主要改进在炮架,炮座与瞄准设备,捕获跟踪飞行目标的反应速度更快,对小型高速目标的射击更准确2式甲型20mm高射机关炮资料服役年代:1942—1945口径:20mm炮管长度:1400 mm (L70)俯仰角度:-15 to +95 度方位射界:360 度弹丸初速:950 m/sec全炮重量:550 kg装弹量:20发弹匣或100发弹链对空射程:5500 m对空射高:3500 m发射速度:300发/ 分九八式20mm高射机关炮主要用于野战防空也可以射击地面目标,弹种与97式步兵自动炮可以通用,由于身管更长,射击地面装甲武器时穿透威力比97式步兵自动炮更大,这种高射机关炮是以瑞士厄立空20mm高射机 ...二式乙型20mm高射机关炮2式20mm高射机关炮的联装型,主要用于防空也可以射击地面目标,火力密度比2式甲型20mm高射机关炮高1倍2式乙型20mm高射机关炮资料服役年代:1942—1945口径:20mm炮管长度:1400 mm (L70)俯仰角度:-15 to +95 度方位射界:360 度弹丸初速:950 m/sec全炮重量:—装弹量:20发弹匣或弹链对空射程:5500 m对空射高:3500 m发射速度:600发/ 分四式联装20mm高射机关炮主要用于阵地防空,是简易轻量化型高射机关炮,如机枪一样,不用摇柄,直接用手操纵机炮瞄准射击,炮身依然与98式相同4式联装20mm高射机关炮资料服役年代:1944—1945口径:20mm炮管长度:1400 mm (L70)俯仰角度:-15 to +95 度方位射界:360 度弹丸初速:950 m/sec全炮重量:—装弹量:20发弹匣×2对空射程:5500 m对空射高:3500 m发射速度:600发/ 分ボ式40mm高射机关炮主要用于野战防空与要地防空,是日军根据1942年在南洋俘获的瑞典L60高炮造的仿制品,性能比日本海军的40mm舰载高射机关炮好的多,但这型高射机关炮基本都部署在本土,没有派驻海外ボ式40mm高射机关炮资料服役年代:1945口径:40mm炮管长度:2250 mm (L56)俯仰角度:—方位射界:360 度弹丸初速:—全炮重量:2700 kg装弹量:—对空射程:—对空射高:—发射速度:120发/ 分日本陆军20mm高射机关炮炮弹规格20 X 125高射炮12424.jpg大正十一年式75mm高射炮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第一种高射炮,当时可算十分先进,但战争爆发时已经过时,该炮的反应速度与弹丸初速,难以对付战时的高速飞机,战场上经常是当作压制火炮使用,用来炮击地面目标大正11年式75mm高射炮资料服役年代:1922—1945口径:75mm炮管长度:2562 mm (L34)俯仰角度:0 to +85 度方位射界:360 度弹丸重量:6.5 kg弹丸初速:525 m/sec全炮重量:2061 kg对地射程:10900 m对空射程:7900 m对空射高:6650 m1233423412.jpg大正十四年式105mm高射炮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种高射炮对大多数型号的美军重轰炸机仍有一定威胁。
龙源期刊网
二战经典轻武器之M1903春田步枪
作者:
来源:《中学科技》2011年第10期
M1903春田步枪于1903年在美国春田兵工厂投产,之后作为美军的制式步枪。
M1903春田步枪采用了毛瑟98步枪经典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枪管比毛瑟98步枪要短一些,枪栓改为向下弯曲,比较便于携带。
另外,M1903春田步枪使用的枪弹也和毛瑟98略有不同。
M1903春田步枪保持了毛瑟98步枪准确、可靠的特性,在加装光学瞄准镜后成为一把优秀的狙击步枪。
春田步枪有4个衍生型号,包括M1903A1、M1903A2、M1903A3及M1903A4。
M1903A4狙击型产于1942年,装有M73或M73B1 2.2倍狙击镜,射击精准且稳定度高,因此一直被视为狙击枪之首选。
M1903春田步枪是美国在一战中最主要的步兵武器,二战时,由于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产量很不够,因此美军依然装备了大量的M1903春田步枪。
在诺曼底战役中,M1903春田步枪被用作主要的狙击武器。
当时,绝大部分步兵喜欢半自动及全自动武器,但单发操作的春田步枪具有很高的射击准确性,这是其他武器(如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无法比拟的。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也是用这种步枪对付日军狙击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军队缴获的日本轻武器(上)
罗北
【期刊名称】《《世界航空航天博览:B版》》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致使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日本帝国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东北,1932年1月28日入侵上海,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妄图将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辱,
【总页数】4页(P70-73)
【作者】罗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6.3
【相关文献】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军队为什么没能进驻日本? [J], 吴健
2.二战后中国军队未占领日本之谜 [J], 吕梦非
3.日本长期发展军力日媒体称可击败中国军队 [J],
4.长沙会战差点被夺日本陆军军旗为何极难缴获? [J], 吴京昴;
5.中国军队缴获的日本轻武器(下) [J], 罗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一战时的三八大盖二战仍用
导语:在一片草原上,一名手持弓箭的女战士被20多名日军、伪军围住。
刹那间,她手持弓箭快速发箭,两分钟内,近一个排的日本兵悉数被射死。
这是
在一片草原上,一名手持弓箭的女战士被20多名日军、伪军围住。
刹那间,她手持弓箭快速发箭,两分钟内,近一个排的日本兵悉数被射死。
这是一度热播的抗日剧《箭在弦上》的情节,并被网友称为“小宇宙爆发版”的爱国雷人剧。
然而,在70多年前,如果把这部热剧播给国人看,可能会引致更大的反响,原因在于真实的日军难缠得很。
这里,就帮您回忆当年侵华日军的陆军单兵枪支弹药的真实状况,让您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
一战的三八大盖,来二战得瑟
时间重回1930年的日本熊本县。
新兵蛋子村上二等兵刚进军营,就挨了上等兵一个嘴巴,原因很简单,枪打得不准,浪费子弹的干活。
日本国土狭窄,总面积还没黑龙江省大,却养着当时中国1/7的人口(1930年为6500万人口)。
那时,每年春季,日本捡破烂的老头就会排成行,乘船到美国、欧洲去捡废旧钢铁,拿回日本回炉做武器。
“对于射程300米的伏靶,不仅5发子弹要全部击中,而且至少要有3发是集中在一个拳头大的面积上。
达到这个程度后,就是限秒射击。
最初是限在4秒以内击中300米外不知从哪里露出来的靶子,其次是限2秒。
这也做到后,就戴上防毒面具快跑30米,接着进入限秒射击……”(五味川纯平:《虚构的大义:一个关东军士兵的日记》)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会晓得此水准的可怕:这样的普通士兵,约
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时代中国轻兵器(机枪篇七)英国布伦式轻机枪(ZB-26仿制型)重量:10.35千克长度:1,156毫米,Mk IV枪管长度:635毫米子弹:.303英式弹、7.62×51毫米NATO(L4)、7.92×57毫米毛瑟尖头弹(为适应中国战场所改膛)枪机:长行程气动式活塞、倾栓式闭锁、开膛待击发射模式:半自动、全自动,可击发调变射速:500—520发/分钟枪口初速:743.7米/秒有效射程:550米最大射程:1,800码供弹方式:20发L1A1步枪弹匣(L4系列)、30发弹匣、100发弹盘瞄具:机械瞄具布伦轻机枪又称布朗轻机枪,旧译“勃然机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队装备的轻机枪,用来取代一战时期的刘易斯机枪。
布伦轻机枪经过苛刻的测试,良好的作战能力使得它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该枪与美国的勃朗宁自动步枪一样,能够为步兵提供压制和支援火力。
布伦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布尔诺兵工厂所设计的ZB vz. 26衍生型。
1930年代,ZB26参加了英国的新型轻机枪招标,该枪于1933年被英国军方选中,之后英国取得ZB vz. 26的生产执照,并根据英国军方的要求改进,从而衍生出布伦轻机枪。
布伦跟ZB vz. 26轻机枪一样采用气动式及开膛待击工作原理,枪管下方备有气体汽缸及气体活塞,枪机采偏转式闭锁方式,即利用枪栓后端的上下摆动来完成闭锁。
由于弹匣插槽位于机匣的上方,故弹匣是从顶部安装,射击后弹壳会从机匣正下方抛出。
为了防止弹匣妨碍瞄准,其机械瞄具倾于枪身左侧。
与ZB vz. 26的其中一个主要分别在于:布伦轻机枪的口径改为英国军队的.303不列颠(7.7毫米)。
为了适应英国军队使用的有底缘步枪子弹,供弹具改为30发容量的弧型弹匣。
另外缩短了枪管与导气管,并取消了枪管散热片。
布伦轻机枪在导气管前端有气体调节器,设4挡调节,每一挡对应不同直径的导气孔,可调整枪弹发射时进入导气装置的火药气体量。
二战各国军用武器产量二战各国军用飞机产量:美国262524架,英国124164架,德国140885架,苏联144183架,日本62036架,意大利13371架。
二战各国坦克产量:美国:轻型29680辆,中型50632辆,重型2202辆,自行火炮及突击炮20633辆德国:轻型5968辆,中型19516辆,重型1830辆,自行火炮及突击炮21044辆苏联:轻型17438辆,中型67352辆,重型8467辆,自行火炮及突击炮18975辆日本:轻型3934辆,中型2576辆二战各国军用卡车产量:美国2382311辆,英国480943辆,德国345914辆,苏联197621辆,日本汽车总量为164268辆,意大利汽车总量84625辆。
二战各国火炮产量(37毫米以上火炮):苏联516648门,美国257390门,德国159147门,英国124877门,日本13350门,加拿大10552门,意大利7200门。
二战主要坦克和自行火炮产量德国:PzI轻型坦克:战前1867辆PzII轻型坦克:战前1223辆,1939年15辆,1940年93辆,1941年223辆,1942年322辆马德尔II坦克歼击车:1942年372辆维斯佩自行火炮:1943年514辆,1944年162辆Pz.38(t)轻型坦克:战前78辆(捷克),1939年153辆(捷克),1940年367辆,1941年678辆,1942年198辆马德尔138坦克歼击车:1942年110辆,1943年783辆,1944年323辆马德尔139坦克歼击车:1942年344辆铁格自行火炮:1943年225辆,1944年346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1944年1687辆,1945年1335辆PzIII轻型坦克:战前98辆,1939年157辆,1940年396辆,1943年100辆PzIII(50)轻(中)型坦克:1940年466辆,1941年1673辆,1942年315辆,1943年1906辆PzIII(75)轻(中)型坦克:1942年450辆,1943年213辆StuGIII自行火炮:1940年184辆,1941年540辆,1942年90辆StuGIIIF型自行火炮:1942年702辆,1943年3011辆,1944年3850辆,1945年863辆PzIVD型中型坦克:战前211辆,1939年45辆,1940年268辆,1941年467辆,1942年124辆PzIVG型中型坦克:1942年870辆,1943年3013辆,1944年3126辆,1945年385辆StuGIV自行火炮:1943年30辆,1944年1006辆,1945年105辆JagdIV坦克歼击车:1944年769辆JagdIV/70坦克歼击车:1944年767辆,1945年441辆灰熊自行火炮:1943年66辆,1944年215辆,1945年17辆黄蜂自行火炮:1943年368辆,1944年289辆,1945年57辆纳瑟恩坦克歼击车:1943年345辆,1944年133辆,1945年16辆M belwagen自行高炮:1944年205辆,1945年35辆旋风自行高炮:1944年100辆,1945年5辆Ostwind自行高炮:1944年15辆,1945年28辆豹式坦克:1943年1768辆,1944年3777辆,1945年439辆猎豹坦克歼击车:1944年226辆,1945年198辆象式坦克歼击车:1943年90辆虎式重型坦克:1942年78辆,1943年649辆,1944年623辆虎王重型坦克:1943年3辆,1944年377辆,1945年100辆猎虎坦克歼击车:1944年49辆,1945年36辆苏联:T-26轻型坦克:1940年1549辆BT-7轻型坦克:1940年706辆T-40轻型坦克:1940年41辆,1941年638辆T-50轻型坦克:1941年48辆,1942年15辆T-60轻型坦克:1941年1385辆,1942年4660辆T-70轻型坦克:1942年4913辆,1943年3483辆SU-76坦克歼击车:1942年26辆,1943年1908辆,1944年7155辆,1945年3552辆T-34/76中型坦克:1940年117辆,1941年3020辆,1942年12572辆,1943年15820辆,1944年4100辆T-34/85中型坦克:1944年10615辆,1945年21108辆(其中一万余辆为战后)SU-122自行火炮:1942年25辆,1943年611辆SU-85坦克歼击车:1943年760辆,1944年1899辆SU-100坦克歼击车:1944年500辆,1945年1835辆T-28重型坦克:1940年13辆KV-1重型坦克:1940年141辆,1941年1258辆,1942年1860辆KV-1S重型坦克:1942年585辆,1943年621辆KV-85重型坦克:1943年148辆KV-2重型坦克:1940年102辆,1941年100辆KV-8重型坦克:1942年102辆,1943年35辆IS-1重型坦克:1943年67辆,1944年40辆IS-2重型坦克:1943年35辆,1944年2210辆,1945年1150辆SU-152:1943年704辆ISU-122/152:1943年35辆,1944年2510辆,1945年1530辆美国:M1轻型坦克:1940年34辆。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参加这次轻武器交流会。
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轻武器作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装备,其发展历程与我国国防事业紧密相连。
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手榴弹、步枪,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冲锋枪、狙击步枪,再到如今的自动步枪、狙击步枪等,我国轻武器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壮丽的史诗。
本次交流会旨在为广大轻武器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分享的平台,共同探讨轻武器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轻武器事业的繁荣。
首先,我想谈谈我国轻武器的发展历程。
我国轻武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
当时,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严峻时期,为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我国开始自主研发轻武器。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成功研制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武器,如汉阳造步枪、中正式步枪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轻武器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轻武器,如56式冲锋枪、81式步枪、95式步枪等。
其次,我想谈谈我国轻武器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军事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轻武器在性能、可靠性、适用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我对我国轻武器发展现状的几点概述:1. 高性能轻武器不断涌现。
近年来,我国在轻武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如新型狙击步枪、精确制导武器等。
这些高性能轻武器具有优异的射击精度、射程和威力,能够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
2. 轻武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信息化战争的大背景下,我国轻武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如自动步枪、狙击步枪等装备了先进的瞄准系统、夜视仪等设备,提高了作战效能。
3. 轻武器多样化发展。
我国轻武器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应用领域。
如冲锋枪、狙击步枪等装备在公安、反恐、特种作战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4. 轻武器产业链不断完善。
我国轻武器产业链涵盖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国轻武器的发展趋势。
第25章死神镰刀——抗战中的马克沁重机枪和它的改进型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有史以来最惨烈,伤亡最惨重的大规模会战。
战双方动员兵力共计7340余万人,直接参战部队2900多万人,死于战场的约10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
伤亡如此之惨重,主要在于新武器的运用。
如果问大家,一战造成伤亡最大的武器是什么,大家也许会回答,榴弹炮,列车炮,毒气弹,老萨告诉打击,你们完全错了。
一战最可怕的杀人之王就是重机枪,在多场战役中,重机枪造成的伤亡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毫无疑问的机械屠夫。
而进入二次世界大战,重机枪仍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各国步兵的火力支柱。
抗战中,自然也不例外。
火力,还是火力世界军事历史学家一般认为,近代火器时代的开始,在于火绳枪的大规模使用。
接着就是燧发枪,击发枪,线膛枪,雷汞,火帽,金属弹壳等新东西一件件的发明,火器时代逐步走向全胜,技术日益精进。
即使这样,传统火器仍然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射速太低。
在当时,一个优秀的弓箭手的每分钟可以射出10支甚至20支以上的箭。
这个射速远远超过一个优秀的火绳枪或者燧发枪手的极限,甚至可以说两者是天壤之别。
火绳枪的最快射速为2分钟1发,前膛燧发枪的射速也不过1分钟2发,虽然火枪的射程较远,威力较大,却在射速上大大占了劣势,也就不具备对弓箭的绝对优势。
实际上,早在弓箭时代,士兵们就意识到射速或者说火力的重要性。
当时弓箭手们除了射箭准确以外,更要射的快。
古代英格兰军队弓箭手,会列成密集的横排投入作战,每名弓箭手都会将成把的箭矢插在面前的地上,可以快速随手拔起搭弓发射。
中国古代弓箭手们也特别强调射速,任何一个弓箭手,必须擅长所谓的连珠箭,也就是连续射箭。
在战国末年,以大兵团交锋的主要作战形势下,弓箭手形成的战阵,多以密集的箭雨代替精确地射击。
秦国之所以能够消灭六国,其中一个关键在于秦军的箭阵强大,箭的威力和火力远远高于其他六国。
日本十大烂枪日本的武器设计技术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称赞,其中许多枪械都被视为全球最优秀的武器之一。
但是,也有一些日本生产的枪械并不是很成功。
这里是日本十大烂枪的排名:1.Type 94枪Type 94枪是一款自动手枪,于1934年开始生产,原本是为日本海军而设计的。
但是,这款枪械的效率并不高,经常会出现卡弹现象。
它的弹匣容量也只有八发,无法与其他国家的手枪相比。
2.Type 5重型机枪Type 5重型机枪是二战时日本军队使用的机枪之一,但是,由于其质量过重,操作难度大,最终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3.Type 2高射炮Type 2高射炮是日本海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高射炮,但是,由于其精度低下,在实战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Type 100子弹Type 100子弹是二战时日本军队使用的冲锋枪,但是,由于其弹夹容量小,枪口喷射的火焰也很大,使得这款枪在实战中的效率并不高。
5.Type 99炮Type 99炮是日本海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主力舰炮,但是,由于其精度低下,导致在实战中无法有效命中目标。
6.Type 1轻型机枪Type 1轻型机枪是二战时日本军队使用的机枪之一,但是,由于其质量过轻,难以稳定瞄准,最终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7.Type 4重型机枪Type 4重型机枪是二战时日本军队使用的机枪之一,但是,由于其质量过重,操作难度大,最终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8.Type 3中型机枪Type 3中型机枪是二战时日本军队使用的机枪之一,但是,由于其质量过重,操作难度大,最终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9.Type 2轻型机枪Type 2轻型机枪是二战时日本军队使用的机枪之一,但是,由于其质量过轻,难以稳定瞄准,最终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10.Type 11轻型机枪Type 11轻型机枪是二战时日本军队使用的机枪之一,但是,由于其质量过轻,难以稳定瞄准,最终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总结总的来说,这些日本的枪械大多都是由于质量过轻或操作难度大而导致效率低下,在实战中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抗日期间中日轻武器性能对比
中国战场上交战双方的机械化程度都不高。
前期中国的机械化部队只有靠苏联援助装甲车建立的第五军(基干为第200师)。
日军对华作战时投入的全机械化部队也只有第五师团和第三战车师团。
在中日两军的作战伤亡中,枪伤都占一半以上,可见轻武器在战场上仍唱主角。
日本军队使用的兵器
一、6.5MM友坂三八式步枪:口径6.5毫米,初速760米/秒,表尺射程2400米,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生产。
特点是枪机盖上有一防尘盖,随枪机前后进退,防止沙尘进入,所以又称“三八大盖”。
日本在侵华前曾向中国出口。
中国辽宁、太原等兵工厂也先后仿造。
但因其威力不足而不受欢迎。
该步枪的瞄准基线长,所以射击精度较好,加之日军射击准确,给中国军队造成不少伤亡。
但该枪口径小,杀伤威力小,只要不命中要害,较易医治。
二、6.5MM十一年式及九一式轻机枪:两枪口径都为6.5毫米,外形、结构相似。
该枪外形怪异,枪托偏右,俗称“歪把子”机枪。
采用漏斗式供弹。
该枪口径小,威力不大,故障较多。
其表尺射程均为1500米,理论射速500发/分。
但装弹方法繁琐,实战中很难达到150发/分。
三、6.5MM三年式及7.7MM九二式重机枪:这两种重机枪都仿法国的“哈其开斯”,只是将原8MM口径改为 6.5MM,重新设计改进。
后在实战中发现威力不足,将口径改为7.7MM,定型为九二式重机枪。
该枪初速732米/秒,表尺射程2700米,射速500发/分。
由于采用30发弹板供弹,其实际射速只有200发/分,加之全重54.4公斤,在战场上机动时受到一定限制。
四、九五式军刀:在八年抗战中,中日军队经常进行肉搏战。
日本军队当时大量装备的是九五式军刀。
该刀在日军中俗称“曹长刀”,刀柄长230毫米,刀鞘长237毫米,刀刃锋利,制作坚固、精良。
日军用其与中国军队的鬼头大刀对阵,并没占到多少便宜。
但日军用该刀残杀中国平民,进行杀人比赛。
中国军队使用的兵器
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派系杂乱,不过从清末起,军界大多看中德式7.9毫米口径枪械,最早大批装备的步枪便是毛瑟枪的改进型-“汉阳造”。
据相关人士回忆,毛瑟枪在实战中,枪伤“进口小,出口大”。
而日军的6.5毫米口径的“三八大盖”不仅口径小,且因其弹道设计缺陷,所以杀伤力大大降低,当时有人戏称:“三八枪打中抗日战士,养几天伤继续抗日”。
一、7.9MM“毛瑟”二四式步枪:中国军队使用的步枪有部分是由德国、捷克等国进口的
7.9毫米“毛瑟”98式步枪,更多的是仿造的各型7.9毫米“毛瑟”步枪。
该枪初速81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
该枪在二战中的欧美、苏德战场上也广泛使用,是一种性能比较好的步枪,其性能优于三八式。
二、7.9MM捷克ZB-26式轻机枪:该枪是一种性能优异、装备国家众多,在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轻机枪。
其是利用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动枪机进行半自动或自动击发。
该枪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550发/分。
性能优于“歪把子”,后日军参照该枪设计了九六式、九九式轻机枪。
三、7.9MM“马克沁”二四式重机枪:中国制造机枪始于清光绪十年,由金陵制造局仿制加特林机枪及“诺登飞”机枪。
民国3年(1914年)开始仿制德式“马克沁”机枪,民国23年金陵兵工厂由德国获得1908式“马可沁”重机枪资料图纸,进行仿造。
该枪初速870米/秒,表尺射程3500米,射速600发/分。
四、7.63MM“帕克门”冲锋枪: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都装备了该枪。
中国制造冲锋枪很早,在20年代初就大量生产和装备部队。
当时国内有上海、金陵、汉阳、巩县、辽宁、广东等多家兵工厂竞相制造。
该枪口径7.63毫米,表尺射程1000米,射速600发/分。
中国产的30发弹匣,德国造的25发或50发。
日本虽在20年代中期引进该枪,但历来轻视冲锋枪,信奉“武士道”精神,重视刺杀和步枪精确射击,认为冲锋枪弹药消耗大而射击效果差,故装备数量很少,仅供突击队和空降兵使用。
五、11.43MM“汤姆生”M1921冲锋枪:该枪口径11.43毫米,表尺射程600米,射程700发/分,可用20发弹匣或50发弹鼓。
令人吃惊的是,山西兵工厂竟造出100发弹鼓,真可谓“泼弹如雨”。
此乃阎锡山得意之作。
从这些看,抗日战争中国军队的轻武器性能不亚于日军,甚至优于对方,但中国军队在重武器方面,如重型火炮、坦克等处于劣势,在海军、空军差距更大。
在远距离给中国军队造成很大伤亡,日本军队士兵的军事素质很高,所以战斗力很强。
但中国军队英勇作战,充分发挥手中轻武器的性能,仅在淞沪会战中就使日军的伤亡近1/3,达9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