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_王帅 《 区域发展》 (2015年17期)
- 格式:pdf
- 大小:113.15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方法 (5)2.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6)2.1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 (7)2.2 中国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8)2.3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现状分析 (10)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 (11)3.1 相关政策的演变历程 (12)3.2 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 (14)3.3 政策环境中的问题与挑战 (16)4. 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 (16)4.1 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18)4.2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 (19)4.3 乡村旅游经济效应的案例分析 (21)5. 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效应 (22)5.1 乡村旅游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23)5.2 乡村旅游与地方文化特色发展 (24)5.3 乡村旅游在社会融合中的作用 (26)6. 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影响 (27)6.1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28)6.2 乡村旅游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29)6.3 乡村旅游的环境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 (31)7. 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与管理 (32)7.1 乡村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4)7.2 乡村旅游管理的经验与策略 (35)7.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36)8.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7)8.1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39)8.2 问题的原因分析 (41)8.3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2)1. 内容描述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涵盖其发展背景、现状、特征、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系统分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政策导向下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并探讨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发展背景与演变:回顾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史,分析其受政策、市场和社会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指出其发展阶段和特点。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旅游管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选题背景19世纪中叶起源于法国的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已发展成集观光、休闲、度假、教育和体验于一身的多元化、多功能和多层次的新的产业,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国家旅游局把2006年定为“屮国乡村旅游年”,更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大发展。
本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现状进行分析,相对应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希望为乡柯旅游的发展尽点力。
(二)乡村旅游的概念目前,国闪外学者在乡村旅游概念领域的研究较多,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4)给乡村旅游下的定义是: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乡村性” 是乡紂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的卖点。
世界旅游组织规划顾问、旅游开发规划师Insekeep认为, 乡村旅游是一种与传统乡村有关的旅游形式。
参加这种旅游的游客能学到有关乡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知识,村民可以从这种旅游中直接受益。
国内学者马波在其著作《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屮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类型。
王兵在其论文《从屮外乡衬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为乡村旅游的未来》中指出乡紂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三)外国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是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议题。
学者们强调,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策略,发展策略的成功与否,要看是否适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也就是说,不同的地区和背景条件应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例如Hummel brunner等在研宂奥地利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时对3种不同的乡村背景提出3种不同的发展策略。
Embacher在研究奥地利旅游发达目的地的农业旅游的策略时,对其市场营销策略、投资策略、组织实施策略、培训策略等分别进行了阐述。
中外近20年来乡村旅游研究的主题综述:1、引言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希望回归自然,返回原野,同时由于农村经济重组和农业危机严重减少了乡村地区的经济来源,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和农业的最佳结合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994年,《国际可持续旅游研究》发行专刊第一次尝试构建一系列的理论框架将乡村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活动中的特殊旅游活动进行系统研究,被认为是学术界有关乡村旅游学术研究的开端。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为了更系统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本文通过对1994年以后出版的有关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的研读,在对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5个研究主题对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提出未来乡村旅游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继针对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世界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欧洲被认为是世界乡村旅游发展最早和最成功的区域。
欧盟专门针对欧洲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了欧盟第五框架协议,该协议提出了欧洲综合乡村旅游管理方针,并在资金、政策、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给予乡村旅游发展大力的支持。
新西兰、爱尔兰等国家制定法规和政策把乡村旅游作为避免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的宣传和促销是葡萄牙旅游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西班牙通过170多个乡村旅游协会之间信息、技术、培训、管理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美洲的乡村旅游发展极不平衡,美国和加拿大重视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教育,在各个主要乡村社区向旅游者提供乡村自助游的宣传手册;墨西哥由于可进入性差,同时受一些在墨西哥旅行危险的宣传影响,乡村旅游发展比较缓慢;阿根廷政府推出的“南美土著部落”、“马背上的阿根廷”等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广大的国内外游客。
南非国家白皮书中明确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南非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南非的很多自然资源独特或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社区均通过开展野生动植物的观赏和博彩业等乡村旅游活动来提高社区生活水平。
国内外乡村振兴研究综述国内外乡村振兴研究综述
一、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目的和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二、乡村振兴的概念和理论
2.1 乡村振兴的概念界定
2.2 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
2.3 国内外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
三、国内乡村振兴政策分析
3.1 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
3.2 地方层面的实施情况
3.3 乡村振兴政策的成效评估
四、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与挑战
4.1 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增长
4.2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改善 4.3 乡村土地利用与资源保护
4.4 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
4.5 人口流动与农村人才培养
五、国外乡村振兴经验借鉴
5.1 发达国家的乡村振兴模式
5.2 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振兴经验
5.3 各国乡村振兴政策比较
六、乡村振兴的前景与建议
6.1 乡村振兴的发展前景
6.2 政策建议和创新路径
6.3 对农村发展的看法与思考
七、结论
附件: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和图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指由农民自愿组成,统一经营管理,共同承担风险的经济组织。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给农户经营的一种权利,承包期限一般为30年。
3.乡村振兴战略:指中国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全面发展和全面振兴的战略。
附件: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和图表。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基于近10年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文献分析唐瑕苓1郑菊1张翎燕1杨颖2彭华1(1.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2.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0100)[摘要]通过研读10年来国内中文数据库中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文献,分析乡村旅游研究发展状况,着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乡村旅游者的感知和动机、当地居民的体验与需求、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国内学者采用了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关注了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和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等研究主题,并建议从政府干预、经济效益评估、居民应对策略、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重构本土理论,提炼研究主题。
[关键词]乡村旅游;民俗旅游;旅游者[中图分类号]F323;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4-42-4现代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新型旅游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旅游的时间不再局限于假期;乡村的自然景观、建筑设施与人文等资源都能增强旅游者的感受;拓展了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新兴旅游方式;旅游发展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内学者在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实践中存在如利益分配导致乡村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足制约乡村发展、粗放式发展增加环境负荷等问题[1]。
因此,为准确把握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状况,本文对2010—2020年中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炼研究主题并总结研究特征,提出研究展望。
1研究内容综述1.1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1.1.1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
李庆磊等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途径[2]。
是丽娜研究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认为两者相互促进、内在统一[3]。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影响,加上市场经济营造的激烈竞争的氛围,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园⽣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
20世纪80年代,西班⽛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
随后,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中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我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的倡导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
迄今为⽌,学者们对它进⾏了研究,并创造了⼤量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
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章综述如下。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兴起研究(⼀)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
迄今为⽌,还没有⼀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
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Bramwell&LaneB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是⼀个多层⾯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然旅游、⽣态旅游,在假⽇步⾏、登⼭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1]何景明,李⽴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然和⼈⽂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2]杜江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标市场,以满⾜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然等⽅⾯需求为⽬的的⼀种旅游⽅式。
[3]王兵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化景观、农业⽣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体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现代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了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最受欢迎的游玩方式之一。
乡村旅游是一种活动,它让游客领略自然美景,了解乡村文化,体验乡村生活,同时又有利于改善乡村繁荣,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因此,乡村旅游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近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进行综述性探讨,以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从乡村旅游定义的角度来看,世界旅游组织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一种扩展服务,可以增强目的地社会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并吸引旅客到农村地区,了解和参与本地社会文化活动的旅行方式”。
基于这一定义,国内外研究者都将乡村旅游视为一种可以实现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丰富乡村文化,改善乡村环境和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素质的一种活动。
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模式:自发式发展模式、行政式发展模式和结合式发展模式。
自发式发展模式是乡村自主发展,通过乡村文化、景观、事件等进行地方经济活动,由社区居民主动承担和开发;行政式发展模式是政府与民众合作发展,政府充当指导者的角色,贯彻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式发展模式是政府、民众和企业合作发展,政府和企业都可以承担起发展的责任,而且这种模式也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方案。
从乡村旅游发展成果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改善了乡村景观,提升了乡村素质,提高了乡村经济水平,为当地乡村社区赋能,改善乡村社会环境,促进乡村社会发展。
此外,参与乡村旅游的游客们也能够从中获益,了解当地乡村文化,感受古朴的乡土文化,体验纯净的牧歌生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得到了完美的身心放松。
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乡村社区经济条件落后,乡村产业基础不足,乡村旅游市场萎缩,乡村运营收入下降,社区参与度不足,乡村旅游活动缺乏特色等。
从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乡村旅游将强调生态、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乡村旅游是近几年的流行全球旅游服务,它是专门以乡村景观为主要吸引特色的旅游活动。
随着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管理、环境、服务和政策等多种视角来探索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梳理近几年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研究内容,进行综述。
一、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研究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能力与景观资源有关,而游客行为影响则又关乎市场营销的针对性宣传。
因此,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研究不断受到关注。
如黑龙江省景观旅游营销管理研究就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调研、网络调研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旅游市场宣传的渠道、原则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经济促进政策建议。
此外,重庆渝东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研究也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和消费者行为,提出了“环境优化、措施缔结、营销灵活、持续利用”的相关管理建议。
二、乡村旅游环境管理研究乡村旅游服务的景观特征决定了它对环境的依赖性和影响性,因此,乡村旅游环境管理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比如,辽宁省乡村旅游景观管理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分析、判断评价法等方法,对乡村旅游景观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景观管理的建议,其中包括入洞穴管控、环境综合整治、休闲娱乐设施规划、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等。
此外,北京市乡村旅游环境管理研究也提出了明确的乡村旅游环境管理政策,对北京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三、乡村旅游服务研究乡村旅游服务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村旅游服务研究得到了更多关注。
如山西省乡村旅游服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调研、抽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旅游景点服务特征、特色服务差异以及服务价值,并对乡村旅游服务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此外,江苏省乡村旅游服务研究专门分析了乡村旅游的服务结构,提出了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的相关建议。
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比如山东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从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调研两个维度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性。
近十年来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综述作者:王奇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9期近年来,国内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社区参与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焦点问题。
从2004以来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了解到国内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主要在概念与综述、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模式与机制研究、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发展现状研究、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参与主体研究、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5个方面。
一、研究文献概况为了了解近年来国内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研究进展,本文选择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04/01—2013/09)以“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为主题进行搜索并精心整理,共获得文章58篇,并对这些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具体分析结果。
(见图1)从对有关文献的分析看,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研究主要出现在2004年以后,出现较晚。
而直到2007年之后才出现研究高峰,即才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而这些文献的作者大都来自于大学、研究机构和旅游管理部门。
通过对不同年份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图1),从研究内容来看,可以将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分为:模式及机制研究、发展现状研究、参与主体研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概念及其他研究5类,其中有关各类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研究文章数量。
(见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内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问题的研究范围比较集中,研究主要聚焦于模式和机制以及发展现状等两大方面。
其中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参与主体和存在问题也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而研究时间方面则主要集中于2008年及其以后,这说明: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问题正在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二、研究方法分析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描述性、概念性(定性分析)、构造模型和数理统计4类。
根据这种分类法,对从中国知网(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检索到的有关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全部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第一篇: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乡村旅游需求不断增大,所以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蓬勃兴起。
在开发过程中自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开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模式、国外、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随之兴起,各方面的旅游项目也相继开发,特备是现代社会人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所以乡村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热点,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今的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如何,对它的开发又有何建议?通过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重要启示。
一、国内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以农家乐、田园风光和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乡村休闲旅游,是“十一五”期间不少地方旅游项目开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目前,乡村休闲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开发现状来看,存在着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定位模糊,缺乏特色,文化特质不突出,中低档产品居多,新型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并且产品软件设施相对落后。
针对目前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实现新农村建设,打造运动休闲产业,创造“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乡村,提出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发展对策。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现代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做了许多调查和研究,他们多以地区个案为调查切入点,以具体景区为例,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十年(2003-2012)综述梁坤【摘要】近10年国内旅游扶贫文献中一般性研究居多,近几年旅游扶贫中一些较深层主题的研究逐渐增多;由过去的对特定地区宏观性分析,逐渐向微观角度进行深度地实证研究;旅游扶贫有较多文献强调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高过强调当地贫困居民的发展,使得这些文献没有突显“旅游扶贫”的特殊性。
本文认为贫困社区参与旅游、旅游扶贫与当地产业的融合互动是现阶段国内旅游扶贫研究中有待深入分析的重点。
【期刊名称】《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4页(P27-30)【关键词】旅游扶贫;研究综述;中国【作者】梁坤【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昆明 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1991年,在全国旅游局长会议上提出了“旅游扶贫”的口号。
1996年10月起,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相继召开旅游扶贫工作会议。
2001年1月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试办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区”的工作设想和具体意见,在政府层面上拉开了旅游扶贫工作的序幕,各地相继开始了旅游扶贫试验区的建设。
旅游扶贫开展至今,都得到了国家及省级政策的支持,例如国务院提出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贵州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的意见》。
现阶段,旅游扶贫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例如发展旅游的贫困地区物价快速上涨、贫富差距扩大、受益不均等。
部分贫困地区资源优越,旅游产业未有效地刺激现代服务业及推动第一产业转型,农民人均收入长期低下。
面临以上问题,旅游扶贫需要增加贫困人口净收益显得十分重要。
一、旅游扶贫的模式对多数文献总结,有7种常见开发模式(刘宝巍,2004;王颖,2006):政府主导模式、亦农亦旅模式、景区帮扶模式、异地安置模式、城企相助模式、整体租赁模式、先富助贫模式。
姬丹(2007)介绍了贵州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的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模式和利益分配模式。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乡村旅游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随着文旅融合的开展和深入,学术界对于文旅融合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关注,对于此部分内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
目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文旅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展开对于乡村文旅的研究,进而论述乡村文旅发展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乡村旅游是一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乡村旅游地能够将当地的文化特征、文化属性以特定的文化符号表达出来,并能够借此作为当地文化保护工作的推动力1(Kneafsey M,2001)。
乡村旅游的概念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界定和探讨的,并且根据其旅游对象、科技含量不同角度可以对乡村旅游进行分类2(肖佑兴,明庆忠等,2001)。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的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则可以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产生,满足游客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活动3(郭丽,章家恩,2010)。
从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展开探讨,将乡村文旅作为农村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探索其与乡村协调发展方式。
如基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开发的基础上,探讨该地的社区和文化是否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而产生了变动4(Nielsen NC,2010)。
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乡村旅游是伴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能够很好地承载当地军民的生活习俗,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可能导致其本土文化的缺失5(Thompson CS,2004)。
2国内研究现状以玉溪市为个例,研究该地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我国乡村文旅的发展转型提供参考思路6(倪爱兰,2020)。
1Kneafsey M . Rural cultural economy: Tourism and Social Relatio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 3):762-783.2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03):8-10.3郭丽,章家恩.关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0,10(05):58-61.4Nielsen N C .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 Localism and Cultural Change[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5):693-695.5Thompson C S . Host produced rural tourism: Towa's Tokyo Antenna Shop[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3):580-600.6倪艾兰. 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政府主导型模式、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和多利益主体参与型模式7。
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综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对乡村旅游的关注度和需求不断增长。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体验式旅游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兴趣。
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中国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将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走进农村地区,以观光、度假、休闲、体验为目的,接触农村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了解农村风土人情,体验传统农耕活动等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的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传承乡村文化。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研究显示,乡村旅游在中国的规模和收入都不断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休闲和文化体验的需求增加,乡村旅游成为了人们选择的首要出游方式之一。
中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将其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减少农村贫困的重要手段。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与乡村特色资源密切相关。
中国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田景观等。
这些资源不仅提供了游客一种新颖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为乡村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济收入来源。
村民可以通过发展农家乐、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中,从而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
因此,保护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成为了乡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乡村旅游的设施和服务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游客不断提高的需求。
其次,乡村旅游的开发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特别是在游客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容易引发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此外,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思考。
首先,通过对乡村旅游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可以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指导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推广。
其次,建立完善的乡村旅游规划和管理机制,保护自然环境和乡村文化,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篇一: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到乡村地区旅游、观光、休闲和度假的活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乡村地区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
在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消费者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乡村地区资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等。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到城市旅游,而乡村地区逐渐成为了旅游的空白点。
此外,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源和设备,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更多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和服务。
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消费者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消费者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旅游也逐渐具备了较高的品质和吸引力。
消费者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特色美食等。
乡村地区资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乡村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这些资源也成为了乡村旅游的重要特色。
此外,乡村地区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篇二: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特点和问题,分析了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探讨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文章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政策;经济;社会;文化正文:一、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手工业、旅游业为主要原料,以乡村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态环境等为吸引力,旨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国内外研究现状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综述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其在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
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特点乡村旅游是指游客为了追求真实、自然和传统的体验,在农村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相较于城市旅游,具有以下特点:1.自然环境优美:乡村地区拥有广阔的绿色空间、清新的空气和富饶的土壤,为游客提供了接触自然的机会。
2.丰富的人文历史:乡村地区保存着传统的建筑、文化和习俗,游客可以深入体验乡村的人文风情。
3.农业体验:乡村旅游活动可以让游客参与农业生产,了解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亲手体验农事活动。
4.文化交流:乡村地区的居民常常温暖好客,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现状乡村旅游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关研究成果丰富。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者从经济、社会、环境多个维度,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如农家乐、农产品销售、农田观光等。
2.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研究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增长、就业机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影响。
3.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者关注乡村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探讨如何保护自然生态并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4.乡村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者研究乡村旅游对当地居民生活、社会文化传承和社区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现状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较早起步,研究主题多样,文献丰富。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国外学者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探讨如何利用地方资源和特色文化吸引更多游客。
2.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研究者关注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和效果,如农民的意愿、技能培训和经济效益等。
3.乡村旅游与社区发展:研究者研究乡村旅游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利用乡村旅游推动社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4.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国外学者更加关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王素洁;刘海英
【期刊名称】《旅游科学》
【年(卷),期】2007(021)002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供给、乡村旅游需求、乡村旅游影响等方面.基于上述研究状况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今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将可能为:对乡村旅游跨学科、多角度进行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乡村旅游有关术语、作用和基础理论的国际共识研究,国际合作跨地区、跨文化的乡村旅游共时比较研究及对乡村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总页数】8页(P61-68)
【作者】王素洁;刘海英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国外乡村旅游市场与经营研究综述 [J], 金茨萍;金一萍;黄郁成
2.国外R&D溢出路径及其效果——一个国外研究综述 [J], 郭庆宾;张本金
3.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J], 赵夏媚;程珊珊
4.汲取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助力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 [J], 紫林
5.后疫情时期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思考
——基于国外乡村旅游政策启示 [J], 刘甜璐;李艳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概况二战后,国外相关学者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已积累了不少成果,对指导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程度和研究角度不同,因此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的挖掘、问题的剖析和发展策略探讨的研究上。
①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P Mullins利用实证分析法得出影响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旅游者的满意度,乡村旅游环境的可持续性和乡村旅游的经济溢出效益及是否雇佣当地人等[1];而Gartner W C在调查美国一些成熟的乡村旅游景点的基础上,认为影响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游客的参与程度、经济外溢、当地环境质量、当地农民的参与度等[2];Milburn LA则认为,旅游企业能否成功开展旅游服务至关重要的是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人力资源的状况、乡村的原真性等因素[3];Park D B认为,制约韩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文化、管理和环境四个方面[4];Roberts L搜集了大量乡村旅游案例,认为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景区管理制度、技术发展水平、游客利益等因素[5]。
②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剖析研究在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剖析研究视角,Hill通过现状分析指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是信息沟通不畅,另一方面是经营模式单一[6]。
Perales R M Y研究了政府参与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对比分析了政府完全参与和政府引导企业不完全参与对乡村发展的作用,认为二者均能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7]。
Richard经过对塞浦路斯乡村旅游发展的实地调查研究后认为,由于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尽管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趋于成熟,但具体景区或景点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经营者综合素质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等,且开发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带动作用不大[8]。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张学习摘要我国乡村旅游从起源到发展至今,学者们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
通过对当前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现状的梳理,从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中利益相关者、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等方面评述了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
关键字:乡村旅游;研究热点AbstractScholars have made many achievements in the rural tourism researches in China from the origin of rural tourism till now.Through combing domestic rural tourism research status, from rural tourists, in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in rural tourism, rural tourism market,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a's rural tourism.Keywords: Rural tourism;Research focus伴随着乡村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近几年乡村旅游也迅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重点研究领域,人们发现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的研究如火如茶,无孔不入。
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关于乡村旅游的文献的梳理发现,乡村旅游研究已经进入深层次领域,在早期关于概念、产品、模式、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如今的乡村旅游研究涉及面广且有相当的深度。
一、乡村旅游中旅游者方面的研究作为乡村旅游市场消费主体的游客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旅游满意度、行为特征、游客需求等方面。
有关乡村旅游的感知与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涉及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形象、吸引物和服务质量的感知与评价以及满意度分析。